第一篇:《少年噶玛兰》观后感
《少年噶玛兰》观后感
《少年噶玛兰》观后感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吧,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观后感了。那么观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收集整理的《少年噶玛兰》观后感,有所帮助。
《少年噶玛兰》观后感 1
来自宜兰的一位少年潘新格,对自己家族的历史毫无认识,某一天的下午,意外地展开一趟时光之旅,回到一百九十年前噶玛兰祖先居住的地方,认识了他的祖先—巴布、春天和帝大,渐渐融入他们的生活后,才终于知道原来自己祖先生活的地方是这么的美丽,不但有一大片的青山绿水,还有虫鸣鸟叫,和现在的都市景观相差实在太大了,生活型态也和现在完全不一样,也因此理解了很多事。回到现在后,潘新格把他在一百九十年前噶玛兰居住地方所经历的事情一一告诉他的同学、老师,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
”少年噶玛兰”的主角潘新格本来是一个对家族历史毫无认识的青少年,后来才知道祖先的生活方式,以及当时与现在环境有很大的差异,所以我们应该保留好的传统文化,并让后代能认识各族的生活方式。
《少年噶玛兰》观后感 2
来自宜兰的一位少年潘新格,对自己家族的历史毫无认识,某一天的下午,意外地展开一趟时光之旅,回到一百九十年前噶玛兰祖先居住的地方,认识了他的祖先—巴布、春天和帝大,渐渐融入他们的`生活后,才终于知道原来自己祖先生活的地方是这么的美丽,不但有一大片的青山绿水,还有虫鸣鸟叫,和现在的都市景观相差实在太大了,生活型态也和现在完全不一样,也因此理解了很多事。回到现在后,潘新格把他在一百九十年前噶玛兰居住地方所经历的事情一一告诉他的、老师,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
”少年噶玛兰”的主角潘新格本来是一个对家族历史毫无认识的青少年,后来才知道祖先的生活方式,以及当时与现在环境有很大的差异,所以我们应该保留好的传统文化,并让后代能认识各族的生活方式。
内容仅供参考
第二篇:《索玛花开》观后感
《索玛花开》电视剧观后感
——越西县第一书记潘小兵
《索玛花开》是国内第一部反映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攻坚的现实主义农村题材电视剧,也是首次以女性第一书记的视角来描写脱贫攻坚的先进事迹。主要讲述了经济学女博士、柠海市发改委投资科副科长王敏到艰苦的谷莫村担任第一书记,带领当地村民脱贫致富的故事。作为一名不到三十岁的年轻姑娘,父亲还是市委副书记,王敏为何要到贫困山村去当第一书记呢?而且主要职责是脱贫攻坚,她又能顺利完成任务,令当地村民满意,让电视机前的观众信服吗?说实话,一开始我对此疑虑重重,然而随着剧情的推进,我的相关疑问逐渐消失,不仅认同了这样的人设,而且很快融入剧情,随剧中人同喜同忧,一路前行。
与《索玛花开》中的王敏一样,我作为第一书记,让我有强烈的代入感。这部剧很贴合实际,剧中很多环境、情节跟我们平时工作当中所经历的几乎一样,如王敏顶着压力查精准识别问题、发挥带头作用合力修路、因地制宜发展民宿旅游、排除网络不通绊脚石、挖掘传统文化办漆器厂、除糟粕树新风等场景,让我觉得这部剧还原度很高。王敏从一个“闯入者”到慢慢熟悉情况,融入群众,不仅是她,我们每个第一书记都有这样的过程。必须从学会与群众交流做起,从深入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入手,真正把自己沉下去、沉到位,把村情民情摸上来、摸清楚。特别是“第一书记”,在工作中要做到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吃老百姓饭,住老百姓房,说老百姓话,干老百姓活,想老百姓事,全面融入到农村生活中去,倾听最真实的声音,掌握最真实的民情,帮助村里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方向,找到符合本村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农村条件相对艰苦,情况复杂,并且“第一书记”进驻村多是后进村,要想扭转被动局面,只靠“下去转转、走走看看”应付了事是不行的。
剧中不仅仅是谷莫村第一书记王敏,以及木呷、周林、阿尔乌达、约铁等干部群众在脱贫工作中展示出的那种爱岗敬业、真抓实干、默默奉献,敢于作为的精神面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在观剧的过程中再次感受到了新时期党的领导干部为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的精神。
剧中的女主角王敏,与未婚夫商议在谷莫村脱贫后完婚,展现了新时期爱国青年先国后家的高尚爱国情操。但在面对新的挑战,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上她历经波澜曲折。曾向当市委副书记的父亲求助,却遭泼冷水,折射出我党干部大公无私,严守纪律,刚正不阿的品格。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就是要在爱国主义的熏陶下,不断的为社会贡献自身的价值。
《索玛花开》彰显追梦的身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几代中国人共同的梦想。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今天,我们距离实现民族复兴的梦想如此接近,咬紧牙关,跨越最后几步,最终实现梦想,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目标。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梦想最关键,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从《索玛花开》可以看出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追寻梦想的坚定步伐和艰辛身影。
《索玛花开》折射攻坚的壮志。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巨大飞跃,中国也稳居世界经济第二。但是,这些成就并不代表我们就能够高枕无忧,反之,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困难还很多,很多问题都是前所未有的,破解这些困难和问题,是我们再次实现历史飞跃必须迈过的坎。脱贫攻坚就是这些困难中最紧迫的一个,《索玛花开》以凉山州脱贫攻坚为切入点,折射的是我们这个民族攻坚克难的壮志和豪情。
《索玛花开》折射团结的精神。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最关键的原因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紧紧团结在一起,迸发出巨大前进力和创造力。今天,我们已迈入新时代,走上了新征程,实现新时代伟大目标,需要我们更加紧密地要团结在一起。《索玛花开》反映出新时代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精神风貌。
在凉山州这片广阔而又美丽的土地上,上演着许许多多感人至深的脱贫攻坚故事,凉山州的脱贫攻坚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从凉山州脱贫攻坚故事中,可以读懂我们这个民族战胜贫困的时代精神,《索玛花开》折射出的正是这种精神。
第三篇:兰辉观后感
兰辉观后感
兰辉>观后感
(一)一年后我们再见《兰辉》,是艺术的再现真实地刻画了一个活生生的兰辉,坦荡、朴实、勇于担当;热情、知性、乐于助人是我认识几十年的兰辉留在我心中最直观的印象。《兰辉》电影的每个点滴>故事、每个场景都勾起我的回忆,勾起我对兰辉走的遗憾,勾起我对震后北川干部惊恐、伤痛、彷徨还有无奈的记忆。清明的香烛百合是老北川人心底最深的痛;冯翔生命的戛止是北川干部震后心里崩溃的真实写照;崩塌、落石、崎岖危险的山路是北川干部重建家园 坚强 的再现 …… 兰辉,我们身边最普通的共产党员,《兰辉》北川干部的缩影。感谢《兰辉》摄制组通过艺术的 手法还原了一个鲜活的兰辉 , 让更多的人了解真实的北川、了解真实的北川干部。
去年就曾有朋友问我:'兰辉是真有其人吗?他的事迹是真的吗?'我说是真的。我认识兰辉四十多年了,我们 是 在老北川曲山县城长大 的 ,儿时的记忆已经模糊,而参加工作后因为各自的岗位不同见面的机会也甚少。地震后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是09年2月,在母碧芳老师邀约的一次聚会上,以后再见面的时候就是在关内的擂禹路、马桃路、禹里、坝底 乡 …… 当了副县长的兰辉越来越消瘦,我知道他身体不好就对他说,你是副县长,有些事情吩咐下去就是了,下面的人会向你汇报 的.兰辉说:那怎么行,我是分管 领导 ,我必须到现场才能了解真实的情况 …… 兰辉就是这样一位置自己身体而不顾,却始终把工作把责任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人。他不仅忘我的工作、身体力行的履行着一个党员领导干部的职责,还时时关心体谅鼓励工作在一线的基层干部,好多次在关内见面的时候他说的第一句话都是:辛苦你们了。其实我也曾回复他的微薄,记得我写过这样一句话:' 那天看见你,感觉你这个做领导的更辛苦,还是要多多保重自己才对,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不要赢了事业,输了身体,大家需要你。'是的,大家需要兰辉,他是领导,是朋友、是兄弟,更是老百姓的贴心人。
兰辉走了,走得那么突然,他走的时候连老天也泪洒羌山,走得顷刻湔江泪满,无数人在痛喊苍天无眼;兰辉走了,可他踏实为民的口碑广为流传,他是一面旗帜,永远飘扬在我们心间。
兰辉走了,可他还活着。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为民务实清廉他是我们的标杆,是新时期的焦裕禄,是活在我们身边最平凡最优秀的共产党员。作为一个北川人,一个有近30年党龄的共产党员,弘扬和传承兰辉精神,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做'三严三实'兰辉式好干部是我对党的事业是否忠诚的检验。用实际行动像兰辉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敢作为、敢担当,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真诚地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发扬和光大羌民族精神,这样才能无愧于共产党员这个称号,无愧于做个生于斯、长于斯,涅槃重生坚强的北川人。
2014.6.19
兰辉观后感
(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今天观看了电影《兰辉》,很是感动,几度落泪……看完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耳边还回响着兰辉县长对群众的一句句关切的话语,眼前还浮现着兰辉县长那疲惫的脸,心头萦绕着那句'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第一次落泪是看到下属'奉祥'的死。作为一名灾区的干部,奉祥在地震中失去儿子,自己也因为腰部受伤落下了难以言谈的痛,所以他选择了死亡。姑且不评论奉祥的死到底应该不应该,但让兰辉认识到了在地震中的人们的心理抚慰是多么重要!在地震中有那么多人罹难,失去亲人的'奉祥们''不能承受生命之重',才会选择那样极端的方式。这个画面同时也提醒我们,在医疗过程中,患者承受的疾病所带来的生理、心理上的痛苦也许并不亚于地震;家属承担的照顾,身体的疲累、经济的现实压力,也会让他们身心疲惫。所以,我们更应该多关注患者和患者家属的心理,用我们的爱心尽可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医学不是万能的,在疾病面前有时我们确实也无能为力,但我们愿坚守'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的铮铮誓言,为患者奉献一丝温情,一份关爱,一滴汗水,和一份真情。
第二次落泪是看到兰辉为200 多名地震中丧生的孩子集体安葬骨灰。作为一个母亲,我最不愿也不能看到的便是孩子的哭泣和不幸。当听到兰辉一个个地念着孩子的名字,而每一个姓氏都有好几个孩子,立刻可以想到这场大灾难让好多的家庭都失去了不止一个亲人。家长将孩子的骨灰安放在北川这片土地上,所有的家长都哭喊着…… 于是我看到荧幕前好多的人都哭了,为地震、为孩子,为生命…… 好好珍惜生命,珍惜孩子,教育孩子……是我当时最真实的感受。
第三次落泪是看到如下的一个场景:当泥石流将要来临时,戴婆婆执意要留在原处等待地震中失踪的儿子——她已在原处等儿子5 年了。兰辉来到她面前:'婆婆,您还认识我吗?'婆婆说:'认识,你是县长。'兰辉说:'我不是县长,我是您的儿子!' '我是您的儿子'——这是多么淳朴的话语,那情,那景,让人为之深深感动!正是这个儿子,让婆婆远离了地震次生灾害的威胁。我们都是人民的儿女,我们都要做人民的好儿女。兰辉真切朴实为群众解决生计问题、住房问题、严查交通安全 ….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那样朴实无华,充满对人民的热爱和对党的忠诚。
第四次落泪是兰辉带病坚持工作,在工作途中自己换药,不慎摔下悬崖,抢救无效,结束了他年仅48 岁的生命。那件父亲替地震中逝去的母亲刚刚为他织完的毛衣,带着母亲的爱,带着一个老父亲对儿子无限的爱,无限的温暖,终于还是没有穿在他的身上。他太忙了,为了工作,一个月都没有回家看望家人,女儿在绵阳读书两年他一次都没有去看过……其实,在我们身边的普通医务工作者当中,也有好多像兰辉这样的人,我们的神圣职业也决定我们必须比常人奉献更多:好多的兄弟姐妹带病坚持工作;好多的兄弟姐妹,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守护在患者的身边;急诊、手术、转运,一个电话,患者的病情就是命令,多少医生和护士,为了患者的抢救,无论什么时候都会向兰辉一样忘我工作,直奔医院。
兰辉是平凡的,他又是不平凡的,他没有豪言壮语,却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为人民服务的赞歌。我们医务人员是平凡的,但也是不平凡的,我们一直都在用我们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为患者服务的誓言。愿人们能多理解,愿医患关系能够更加和谐。(神外血管介入尚建英)
兰辉观后感
(三):心系群众 乐于实干
通过观看电影《兰辉》,使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和群众路线教育,兰辉的典型事迹,让我深受感动。他没有惊人的豪言壮语,也没有盖世的丰功伟业,但他的一言一行感天动地,他的实干精神千古流芳。因为他有一个朴实而崇高的价值观,那就是群众利益高于一切,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
兰辉精神的主线就是心系群众,忘我奉献。他任何时候都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多为灾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多为特殊困难群众雪中送炭。5.12地震后,他强忍着失去亲人的悲痛,甚至带着伤病坚持工作,无论是抗震救灾,还是灾后重建,无论是道路交通建设,还是民政民生事项,电影故事中的一桩桩一幕幕,都是兰辉事迹的真实写照。特别是在灾后重建中,他始终工作在一线,平均每天在大山里奔波200多公里,而且经常面临塌方飞石的威胁。他家里经济条件并不宽裕,却省吃俭用挤出资金用于资助在地震中失去父母的林涛上大学。他的妻子和弟弟连正式工作都没有,却想方设法为困难群众和地震而伤残的人员解决就业问题。在北川,不少普通干部群众都知道兰辉的手机号码,有的遇到困难时会直接给他打电话,而他都会热心地帮助解决。
向兰辉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事业的思想境界;学习他牢记宗旨,为民奉献的公仆情怀;学习他严于律己、淡迫明志的高尚人格。向兰辉同志学习,就是要在今后的工作和人生道路上不为名利所惑,不为浮华所动,牢记党员干部行为规范,时刻保持清醒头脑,通过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切实改进作风。积极争取入党的我,会更加深刻的去思考'为什么入党',将清清白白为人、踏踏实实干事,争做一名优秀的群众路线践行者。(舒亚莉)
第四篇:兰辉观后感
《兰辉》观后感
------李警
7月14日下午,我参加了联社组织的用生命践行群众路线的好榜样《兰辉》的影片观影,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学习兰辉同志恪尽职守、敢为善成的实干作风。敢于担当,勇于奉献,真抓实干,是兰辉事迹中最突出的亮点。
兰辉生命的最后一天,本该在医院休养,但责任驱使他强忍手术后尚未痊愈的疼痛,顶着30多度的高温,先后到3个村道施工现场,2个地质灾害点检查,召集两个乡镇干部群众开座谈会。在“5·12”特大地震中,他强忍失去亲人的悲痛,多次组织抢通了擂禹路、都开路、邓永路等多条“生命通道”。他习惯每天在本子上列出“应做”的工作,完成一项打个勾,即便在周末也常被“会议”、“下乡调研”等事项塞满。
学习兰辉同志超常付出、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任何时候都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多干让人民满意的好事实事。“为民”,是兰辉事迹中最鲜明的主线。在北川,不少群众都熟悉兰辉的手机号码。他人到哪里,办公室就搬到哪里,即使在住院动手术期间,也坚持在病床上研究群众工作。兰辉的为民之心像针尖一样细。曲山镇白果村母军贤一家四口生活十分艰难,兰辉了解他家情况后,四处帮忙联系工作。坝底乡水田村村民林绍兵务工出车祸导致脑残,兰辉结对帮扶后,10多次入户看望慰问,主动承担起他儿子林涛读大学的学费。
学习兰辉同志清正廉洁、艰苦朴素的政治本色。远离浪费奢靡之风,自觉严守廉政准则,严格规范权力行使,是兰辉事迹中最宝贵的品质。妻子和两个兄弟至今仍以打工谋生,一套不足百平方米的房子,还欠银行几万元贷款„„与之极不“相称”的是,每年经过他手审批的资金数亿元,哪怕只要有一丝歪念,也不可能过得这般寒酸。
观看兰辉同志先进事迹,就是要始终保持为民、务实、清廉,始终坚持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始终牢记崇尚事业、追求卓越、愉快奉献、健康生活,推进“两个率先”目标实现和加快建设现代化生态田园西昌,用实际行动谱写“中国梦”。
第五篇:兰辉观后感
《践行群众路线的好榜样》
——生命的奉献《兰辉》观后感
王小勇
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是为了解决“四风”方面的突出问题,最终还是为了群众、造福群众,增进人民群众福祉。兰辉同志是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做为一名在乡镇基层工作的一名普通国家干部,学习兰辉同志事迹后,心中受到了很大的感触,做好一名领导干部,一直心系群众,把老百姓的事情看得比自己的生命更加重要,这不是一般领导干部能做到的,结合这次学习我谈谈自己的感受。
兰辉对群众的问题做到了看在眼里,还记在了心里、落在了实处。而我们基层公务员就应该像兰辉那样,时刻把老百姓装在自己心中。我们要把兰辉同志当作一面最好的“镜子”,当做新时期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应以兰辉同志为镜,时刻履行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宗旨,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树立清正廉洁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做为民务实清廉表率。
他从不高高在上、不娇贵,不摆官架子,总是把自己的位置放得很低。他始终将自己放在低处,视官德为根本。与某些雨天需人打伞、开会专人提包的领导相比,兰辉几乎没有一丝排场。与那些穿名牌衣服、戴昂贵手表、着进口皮鞋的官员相比,甚至很少穿新衣服的兰辉更是简朴得有些过分。兰辉具有这样可贵的官德,因此带病上班的他没有要求任何特殊照顾,到基层检查工作的途中也无人帮忙护理,就是自行换药时也无人陪同,在他身上,我们看不到官本位思想,看到的只是一个平易近人、待人谦和的好领导。
深受感动,对灾区的干部充满了敬意。”来自紫荆社区的群众王霞在听完兰辉事迹后激动地说。令王霞印象最深的是兰辉对残疾人的帮扶工作。“在我看来,这就是为民、这就是务实。”“应该做的事情,一定要把它做好!”兰辉女儿兰欣怡的一句话,讲到了蒲江县白云乡党委副书记陈春涛的心坎里。“基层干部都应该践行兰辉的工作方法和精神,尽心尽责,尽忠职守。”
总之我们要学习兰辉同志他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心系群众、为民尽责的公仆情怀,忘我工作、务实进取的敬业精神,克己奉公、敢于担当的崇高品格,牢固树立宗旨意识,自觉做到为民务实清廉,更好发挥表率作用,不断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也好让兰辉同志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