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得水观后感[样例5]

时间:2019-11-14 15:35: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驴得水观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驴得水观后感》。

第一篇:驴得水观后感

驴得水观后感

因为歌曲《胡广生》粉了任素汐,因为任素汐看了电影《驴得水》,刚开始我认为这是一部喜剧,到最后我认为这是一部默剧,让人沉默的电影。

校长带着女儿和张一曼、周铁男、裴魁山来到一个偏僻的小山村 创办了一所学校,因为经费紧张,于是虚构了第五个老师驴得水,吃空饷贴补日常生活,有一天教育部的特派员要来视察,他们需要一个人冒充驴得水,这时一个铜匠出现在众人面前,这是个朴实老实甚至有点窝囊的人,留着大波浪穿着旗袍的张一曼“睡服”了铜匠,让他留下来应付检查,这天晚上门外的裴魁山心碎了。几个月后又一场闹剧开始了,铜匠的老婆找来了问谁和她家男人搞破鞋,校长和其他人劝张一曼承认,铜匠和老婆闹的不可开交,“在我眼里,你就是个牲口”,就是这时候说出去的。这时候美国的教育专家要来了,点名要见驴得水,校长怕穿帮,不敢让铜匠露面,这时铜匠却穿着裴魁山的裘皮大衣回来了,教育部的特派员为了钱,应铜匠的要求要开除张一曼,众人不同意,最后特派员说骂张一曼骂到铜匠满意为止,这时候各个人物的性格充分展现去。裴魁山得不到就毁灭的心理使他用最恶毒的语言辱骂张一曼,完全忘记了那一天春风拂面时,张一曼坐在花丛中唱:我要在你身旁,我要你为我梳妆,这夜的风儿吹,吹的我心痒痒,我的情郎”,他望着张一曼红着脸说我喜欢你的情景,他的戾气与恶毒,让我对他好感全无。这样铜匠还是不满意,他要剪掉张一曼的头发,我在蒋勋的作品里看到过一句话“剪掉一个人的头发使一个人失去了个性的自我”,在那个海拔极高,极度缺水的地方,张一曼护理她那头乌黑浓密的长发是很麻烦的,可见她对头发的珍视,剪刀在校长手里飞舞,这时影片浮现种种美好的过往,张一曼挽着校长的胳膊,卷发飞扬,我不得不说这部表面上的喜剧是悲默,将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张一曼望着镜子中的自己放声大哭,藏到了桌子底下,我不知道这部电影的导演是谁,我只想说这是我最近看到的最走心的电影,下面我想说说铜匠这个人,校长对他说有教无类他听进去了,张一曼对他说就这样睡服你,他接受了,特派员说工资时,他大方的说我不要钱,这些都捐给学校,美国教育专家说去美国留学他一下子从灵床上坐起来了,不得不说演员的演技真好,但他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他一张一曼分别是对着张一曼的背影唱情歌的时候,那种情感是真实的朴实的。然而,他之前有多朴实之后就有多邪恶。张一曼对他进行了教育启蒙孙家又交给了他很多东西,然而知识的增加没能带给他胸怀的宽广,我们可以将他做的一切认为是对张一曼的报复。但这种报复未免有些残酷了,那他之后在有老婆的情况下为了去美国留学娶孙佳是什么呢?他在见到自己老婆后屁股尿流的样子,真是可笑,教育只是教给了他知识,让他多认了几个字,除此以外,他还是个铜匠。

影片的结尾张一曼用一声枪响结束了自己美好的生命,她的床上站起来放着四套衣服,枪响的那一瞬间,我不禁要问张一曼为什么要自杀?

人性并不是善变的,而是本来就有很多面。

裴魁山本想救风尘,可他没有想到遭到了拒绝,更没想到张一曼睡服了铜奖,于是他恶毒地说“你就是个婊子”。

周铁男大喊“谁敢从这里过”的时候,他是勇敢的,他下跪求饶的时候也是发自内心的,他死里逃生后对特派员唯命是从也是真的。

铜匠朴实的时候是真朴实,可恶的时候是真可恶。

校长本身是个多面人,他有理想又世俗,他想维护张一曼又屈从权威,他救过张一曼也没把张一曼当回事,他能下跪逼女儿说谎,也能良心发现在女儿婚礼上大哭。

全剧唯一不多面的是铜匠老婆,她又丑又泼,她的出现结束了这场闹剧。闹剧之后一切如旧,张一曼自杀了,她为什么死呢?那头为他们运水替他们领了多年空饷的驴都被煮了,何况是个没人当回事的女人,她看清了自己也看清了人性。

人性如深渊,你凝视它时,它也在凝视你,谁知道会呈现出哪一面呢。

第二篇:驴得水观后感

讲个笑话 你可别哭

——《驴得水》观后感

《驴得水》是根据话剧改编开心麻花的第二部电影。一群挣扎在贫困线上的老师,为了改善山区学校的教学环境,争得更多的教育局拨款,把他们用来拉水的驴,也就是“驴得水老师”给报上去了。结果特派员来考察,校长便让铜匠冒充吕得水老师。为了不使吕得水老师败露,接着发生了一系列啼笑皆非匪夷所思的荒诞故事,为了圆谎这群处在崩溃边缘的小人物从反抗到屈从,到最后跌落到万劫不复的悲剧深渊。

原以为这是一部喜剧片,就像之前的夏洛特烦恼,看着笑笑就过去了,没想到越到后面越难受,一群男人的自私自利,一个女人的屈辱奉献,打着梦想的幌子,站在道德的至高点上,在权利、利益、欲望的驱动下,善良被利用,本真被践踏,人性的丑陋昭然若揭。荒蛮的乡村喜剧、荤段子、野路子、污而不淫。黑色幽默,讽刺加隐喻,倒觉得沉重悲凉,是一个让人流泪的笑话。

虽然电影感欠缺,话剧痕迹较重,但演员的表演让人赞叹,尤其张一曼的扮演者任素汐,举手投足间风情万种,一言不合就“睡服”男人。喜欢她穿着旗袍坐在空旷的草地上一边唱歌一边剥蒜的美丽画面,又对她放荡不羁的性格表示不齿。我一直以为这样一个放得开的女人是不会被世俗所牵绊的,然而即便她内心再强大,在别人公开羞辱甚至剪秃了她一头秀美的长发以后,她内心最后一道防线被彻底打破。这种羞辱最终使得她无法面对,一枪解忧愁。

整部电影给我最大震撼的是特派员身边的警卫员对周铁男放得那一记空枪,这一枪彻底击垮了这个疾恶如仇的男孩子的一身正气。经历过生死的一刹那,他选择了苟活,为了生存可以抛弃一切。他说:“即使我去阻止,我死了,还是改变不了什么。”这一句话着实让我心酸了好一阵子。一个铮铮铁汉,有种有料真性情,敢顶撞权威,为朋友仗义出手,结果一声枪响,子弹飞过,跪倒在权威下,再也不知道怎么做人了,成为权力的附属物。从善到恶,一念之间。

相比其他人的趋炎附势,性格翻转,校长女儿孙佳的轴劲、愣劲、死里较真,在别人看来幼稚的行为,却显得难能可贵,她知道“过去的如果就这么过去了,一切只会越来越糟”,但又无能为力,心灰意冷黯然离开。

片尾散落的彩球,就像他们曾经纯真浪漫的梦,幻灭消散,笑着笑着就哭了……

第三篇:驴得水观后感

驴得水观后感

驴得水>观后感

刚刚观看了翔宇剧社的《驴得水》,哭了笑了,放弃回宿舍洗衣服的时间跑到办公室开电脑打字,就是为了脑中闪现的想法能够及时得到记录。

在路上听到两人讨论,说没想到这个剧这么负能量,铁匠一黑到底,没有起伏,有些失望。但我却觉得这部戏的编剧着实反应了现实。既然是荒诞的>故事,就要荒诞到底,也现实到底,没有鲁迅似的批判精神,只为了迎合”正能量”的社会要求而写成happyending,最后只能是让人心中缺了一些回味。喜剧一般给人的印象很短暂,因为那种理想中的事情分分秒秒都发生在我们的脑海中,所以么有任何新鲜感觉。反而悲剧能够震颤人心,因为人们从内心深处拒绝这种情况的发生,避之唯恐不及,却要看到它血淋淋的出现在眼前,那种触动禁忌的感觉更能长久的保持。

先说说孙佳佳,她应该是该剧中唯一自始至终保持着理智的人。她的单纯与理智的保持,是建立在父亲与其他教师的保护之下的。她虽然身处在艰苦的环境中,但父兄的照顾与关爱,以及年纪小的理由,让她能够生活的无知无罪,因此她能够在其他人迷失的时候保持着清醒的理智进行劝阻,并且最终得以远离是非。但她能够躲多久?没了亲人的关爱,她将更加直接的暴露于现实社会的阴影之下,那种单纯善良的心性能够躲过四处潜伏于暗处的恶之爪牙么?

女教师一曼是戏中为二的女性。我想她曾经也单纯善良过。如孙校长教导铁匠时诵读的《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然而大都市生活容不得底层小人物的天真无邪,为了生存她成为了交际花日夜笙歌,又因为生存她选择了“连草都不长”的山村躲避闲言碎语。她也有自己的追求,当孙校长提出捐出自己的5000元钱用来建校舍时,是她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站出来表示支持的。大家将最初骗得的3000元经费挪作私用时,她的花销用在了衣服上。试问哪个女人不爱粉黛华服?在这个充满了男人气息的乡村小学,她也只能靠这种魅力来稳固自己的地位。说她玩弄男人没有感情?若真如此她不会因为铁匠的离去而恋恋不舍,也不会在收回钢笔后对着远去的背影说“铁匠,对不起”,更不会在被侮辱后成为了一个疯子。其实我觉得一曼只是装疯,因为她已经无法正常的面对这群人。唯一正常的佳佳在听到“今晚的驴肉”后用深恶痛绝的眼光看她,曾经交付感情的铁匠道貌岸然的回来羞辱她,相伴最久的同事因为各种或冠冕堂皇或自私自利的想法背弃她。她不像佳佳有父亲的支撑,也失去了有过床笫之欢的男人的抚慰,除了痴狂疯癫,她已经找不到方式来挽回可怜的自尊。有时候死亡是最好的结局,如同《致青春》里的阮阮,悲伤失望什么的,从此无须在意。同时我要对一曼的扮演者致敬,舞台剧需要付出与奉献,她将一曼的心路与行动一丝不苟的表现,将角色塑造的十分丰满。观剧者有些不能接受其中的情节,我要说,不出演舞台剧,你不会知道什么叫做“放得开”,什么叫做“牺牲”。真正会品味剧情的人,不是用笑场和嘘声来表达对演员的蔑视,二是从动作和表情中,体会一曼这个角色的在放荡中的挣扎和渴望。

再说魁山,他从开始对一曼的追求、发出具有独占欲的宣言,到心死如灰后性格粗暴,买貂裘费公款,不肯放弃到手的钱款,为升职而对特派员为首是瞻,一系列的活动充分体现出了一个投机钻营的小人物的成长历程。他是剧里面从一开始就展现出消极悲观的人物,是汉奸的典型。但这样的人物不是凭空产生的,他和特派员是同样的人。虽然一个貌似深处高位,一个好像扎根农村。他们都抱有自己的目的。魁山能够跟随孙校长来到农村,说明他还是有一番理想抱负或者说善心。然而生活条件的艰苦、社会环境的残酷逐渐消磨了他的心性。他还能坚持初衷的原因,可能就是一曼的陪伴。能够说出“结婚”这个词,说明他真的动了情,也下定了决心。所以遭到背叛让他崩溃,枷锁除去后释放出的恶劣因子充斥了他的灵魂,于是变成了传统意义上的坏、损、阴、恶。他狗血淋头地对着一曼破口大骂,粗话脏话假话实话毫不遮掩,正说明他仍然放不下曾经的情和恋。所谓爱的深所以痛的真,是十分有道理的。

至于特派员,正如我先前所说,他和魁山没有本质的不同。现在的他,身份在这个小山村中的校园里显赫非常,但在教育厅中不过是个一抓一大把的跑腿小弟,不然也不会被派遣到山野中公干。他也会投机,背负巨大的任务却只选取了一个地点作为目的地,只因为这里符合了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任务的要求:穷乡僻壤,基础教育。随手找个人滥竽充数应付交差就好,回头就有大把的钞票领取;或许连钞票都没有,只有顶头上司的口头嘉奖而已。作为底层小人物,能够生存就是最大的福利了,当然能够找到机会耀武扬威、发泄郁积的怨气更好。只是他没有想到故事还有后续,美国教育家罗斯来了,这让曾留洋英国、热爱莎士比亚文学的高材生也头痛不已。骗骗骗,编编编,这些都是他生存的必备技能,脸不红心不跳的就能把这出戏继续演下去。只是参与者太不给力,导致困难重重。被驴踢、遇诈尸,最后连钱的皮毛都没有看到,还被调查,只能说“这个气氛很让人气愤”了。说起来被调查只是走个形式罢了,这样的小角色在大人物眼中如同蝼蚁,不仅搞砸了挣钱的途径,还丢人现眼到国外了,一脚踢开,毋庸置疑,反正一个特派员倒下去,千千万万个特派员站起来。社会的发展不会一蹴而就,想洗白千千万万无穷尽的特派员们,任重道远又势在必行。

不得不说的人是铁男。他曾经的意气风华嫉恶如仇是年轻气盛的青少年的代表。他鄙视魁山的消极,守护佳佳的纯洁,支持校长的梦想,是个彻头彻尾的“知识分子脾气”,最终却败在一枚子弹上,顺应形势认了干爹找了靠山。说他不坚定么?艰苦的环境里他也抱怨,却始终抵抗着侵袭;他和佳佳在一起,就像两个校园中普普通通的情侣,内敛着相爱,为着未来而努力。只是生死抉择的时候,作为一个并没有经受过大风大浪考验的年轻人,乞求“活着”,并不过分。他还有长久的岁月需要度过,美好的生活还没体验,要么死去,什么都不带走,要么活着,借用靠山的力量让自己强大。肉体凡胎抵不过枪炮的攻击,在特派员已经毫不犹豫开枪,并且有再次毙掉他的趋势时,什么嫉恶如仇什么年轻气盛,都抵不过对生的渴望。

时间有限,先分享这点儿体会。有时间再继续。感谢翔宇剧社和剧组成员的精心编排与努力付出,为大家呈现了一场挖掘人性的饕餮盛宴。向你们致敬!《>驴得水观后感》

第四篇:驴得水观后感

驴得水观后感

刚刚观看了翔宇剧社的《驴得水》,哭了笑了,放弃回宿舍洗衣服的时间跑到办公室开电脑打字,就是为了脑中闪现的想法能够及时得到记录。

在路上听到两人讨论,说没想到这个剧这么负能量,铁匠一黑到底,没有起伏,有些失望。但我却觉得这部戏的编剧着实反应了现实。既然是荒诞的故事,就要荒诞到底,也现实到底,没有鲁迅似的批判精神,只为了迎合”正能量”的社会要求而写成happyending,最后只能是让人心中缺了一些回味。喜剧一般给人的印象很短暂,因为那种理想中的事情分分秒秒都发生在我们的脑海中,所以么有任何新鲜感觉。反而悲剧能够震颤人心,因为人们从内心深处拒绝这种情况的发生,避之唯恐不及,却要看到它血淋淋的出现在眼前,那种触动禁忌的感觉更能长久的保持。

先说说孙佳佳,她应该是该剧中唯一自始至终保持着理智的人。她的单纯与理智的保持,是建立在父亲与其他教师的保护之下的。她虽然身处在艰苦的环境中,但父兄的照顾与关爱,以及年纪小的理由,让她能够生活的无知无罪,因此她能够在其他人迷失的时候保持着清醒的理智进行劝阻,并且最终得以远离是非。但她能够躲多久?没了亲人的关爱,她将更加直接的暴露于现实社会的阴影之下,那种单纯善良的心性能够躲过四处潜伏于暗处的恶之爪牙么?

女教师一曼是戏中为二的女性。我想她曾经也单纯善良过。如孙校长教导铁匠时诵读的《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然而大都市生活容不得底层小人物的天真无邪,为了生存她成为了交际花日夜笙歌,又因为生存她选择了“连草都不长”的山村躲避闲言碎语。她也有自己的追求,当孙校长提出捐出自己的5000元钱用来建校舍时,是她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站出来表示支持的。大家将最初骗得的3000元经费挪作私用时,她的花销用在了衣服上。试问哪个女人不爱粉黛华服?在这个充满了男人气息的乡村小学,她也只能靠这种魅力来稳固自己的地位。说她玩弄男人没有感情?若真如此她不会因为铁匠的离去而恋恋不舍,也不会在收回钢笔后对着远去的背影说“铁匠,对不起”,更不会在被侮辱后成为了一个疯子。其实我觉得一曼只是装疯,因为她已经无法正常的面对这群人。唯一正常的佳佳在听到“今晚的驴肉”后用深恶痛绝的眼光看她,曾经交付感情的铁匠道貌岸然的回来羞辱她,相伴最久的同事因为各种或冠冕堂皇或自私自利的想法背弃她。她不像佳佳有父亲的支撑,也失去了有过床笫之欢的男人的抚慰,除了痴狂疯癫,她已经找不到方式来挽回可怜的自尊。有时候死亡是最好的结局,如同《致青春》里的阮阮,悲伤失望什么的,从此无须在意。同时我要对一曼的扮演者致敬,舞台剧需要付出与奉献,她将一曼的心路与行动一丝不苟的表现,将角色塑造的十分丰满。观剧者有些不能接受其中的情节,我要说,不出演舞台剧,你不会知道什么叫做“放得开”,什么叫做“牺牲”。真正会品味剧情的人,不是用笑场和嘘声来表达对演员的蔑视,二是从动作和表情中,体会一曼这个角色的在放荡中的挣扎和渴望。

再说魁山,他从开始对一曼的追求、发出具有独占欲的宣言,到心死如灰后性格粗暴,买貂裘费公款,不肯放弃到手的钱款,为升职而对特派员为首是瞻,一系列的活动充分体现出了一个投机钻营的小人物的成长历程。他是剧里面从一开始就展现出消极悲观的人物,是汉奸的典型。但这样的人物不是凭空产生的,他和特派员是同样的人。虽然一个貌似深处高位,一个好像扎根农村。他们都抱有自己的目的。魁山能够跟随孙校长来到农村,说明他还是有一番理想抱负或者说善心。然而生活条件的艰苦、社会环境的残酷逐渐消磨了他的心性。他还能坚持初衷的原因,可能就是一曼的陪伴。能够说出“结婚”这个词,说明他真的动了情,也下定了决心。所以遭到背叛让他崩溃,枷锁除去后释放出的恶劣因子充斥了他的灵魂,于是变成了传统意义上的坏、损、阴、恶。他狗血淋头地对着一曼破口大骂,粗话脏话假话实话毫不遮掩,正说明他仍然放不下曾经的情和恋。所谓爱的深所以痛的真,是十分有道理的。

至于特派员,正如我先前所说,他和魁山没有本质的不同。现在的他,身份在这个小山村中的校园里显赫非常,但在教育厅中不过是个一抓一大把的跑腿小弟,不然也不会被派遣到山野中公干。他也会投机,背负巨大的任务却只选取了一个地点作为目的地,只因为这里符合了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任务的要求:穷乡僻壤,基础教育。随手找个人滥竽充数应付交差就好,回头就有大把的钞票领取;或许连钞票都没有,只有顶头上司的口头嘉奖而已。作为底层小人物,能够生存就是最大的福利了,当然能够找到机会耀武扬威、发泄郁积的怨气更好。只是他没有想到故事还有后续,美国教育家罗斯来了,这让曾留洋英国、热爱莎士比亚文学的高材生也头痛不已。骗骗骗,编编编,这些都是他生存的必备技能,脸不红心不跳的就能把这出戏继续演下去。只是参与者太不给力,导致困难重重。被驴踢、遇诈尸,最后连钱的皮毛都没有看到,还被调查,只能说“这个气氛很让人气愤”了。说起来被调查只是走个形式罢了,这样的小角色在大人物眼中如同蝼蚁,不仅搞砸了挣钱的途径,还丢人现眼到国外了,一脚踢开,毋庸置疑,反正一个特派员倒下去,千千万万个特派员站起来。社会的发展不会一蹴而就,想洗白千千万万无穷尽的特派员们,任重道远又势在必行。

不得不说的人是铁男。他曾经的意气风华嫉恶如仇是年轻气盛的青少年的代表。他鄙视魁山的消极,守护佳佳的纯洁,支持校长的梦想,是个彻头彻尾的“知识分子脾气”,最终却败在一枚子弹上,顺应形势认了干爹找了靠山。说他不坚定么?艰苦的环境里他也抱怨,却始终抵抗着侵袭;他和佳佳在一起,就像两个校园中普普通通的情侣,内敛着相爱,为着未来而努力。只是生死抉择的时候,作为一个并没有经受过大风大浪考验的年轻人,乞求“活着”,并不过分。他还有长久的岁月需要度过,美好的生活还没体验,要么死去,什么都不带走,要么活着,借用靠山的力量让自己强大。肉体凡胎抵不过枪炮的攻击,在特派员已经毫不犹豫开枪,并且有再次毙掉他的趋势时,什么嫉恶如仇什么年轻气盛,都抵不过对生的渴望。

时间有限,先分享这点儿体会。有时间再继续。感谢翔宇剧社和剧组成员的精心编排与努力付出,为大家呈现了一场挖掘人性的饕餮盛宴。向你们致敬!

第五篇:驴得水观后感

驴得水观后感

如果电影《驴得水》真有题图里的这一幕,而不是在最终版里剪掉了,那么甚至可以说它是《让子弹飞2》,荒诞有余,魔幻不足;如果题图里穿西装打领结的这个角色有一个确定的结局,而不是现在这样没有交代,那么它就是另外一部《鬼子来了》,有斯土,乃有斯民。

因为是开心麻花团队的作品,又因为之前有《夏洛特烦恼》,很多人大概会误以为《驴得水》也是拍给大众看的合家欢喜剧电影。这话对前半场来说成立,但是看到后半场大概笑着笑着就会哭出声来,这时候才意识到《驴得水》是部彻头彻尾的悲剧。看到生活在恶作剧的时候,人人都会大笑。当恶作剧变成恶意的时候,每一耳光都像打在自己脸上,就再没有人能笑得出来了。

《驴得水》话密,一句赶着一句,一句顶着另一句,基本没镜头什么事。话剧改电影就是这样,忍不住的话痨,忍不住地大叫,忍不住地手脚抽搐,那都是演话剧落下的病根---舞台上没那么多麦克风,声音不大的话,观众听不见对白;动作不夸张的话,后排的观众根本看不见演员在干什么。“这是电影么?这就是摄像机拍的话剧!”,有一种声音说道。我倒觉得像不像电影不重要。故事讲不好,再像电影也没有人会讨论这一点;故事讲得好,再不像电影也算是一种另类风格。

要我说,《驴得水》就是一部拍给知识分子看的电影。没什么不好意思承认的,话剧这些年从来就不是大众文艺。一部话剧要能活下来,要么撩拨知识分子,要么撩拨文艺青年。《蒋公的面子》不就是从撩拨知识分子开始的么?《恋爱的犀牛》到今天不还在撩拨文艺青年么?在撩拨知识分子这件事情上,《驴得水》干得可谓是恶毒已极:

一帮立志于改变,改造农民的知识分子,从头到尾都在为了吃空饷而绞尽脑汁。电影里没有一个学生出现,无论是一开始的6个学生,还是最后号称的147个学生,从来没有一个。只有四头知识分子,从头撕咬到最后,这是从理想主义层面对知识分子的打击。

四头知识分子为了利益,时而彼此苟合,时而彼此撕咬。遇见弱势人群的时候,威胁、哄骗、睡服、利诱,无所不用其极,用知识和智慧去玩弄对方,把对方耍得团团乱转;等到遇见真正的强权的时候,理想主义者开始讲顾全大局,认清现实了;一士之谔谔不如一枪之威,强项令瞬间变成磕头虫。牺牲一切可以牺牲的人,成全一切可以成全的自己,这是从性格层面对知识分子的打击。

最精彩的莫过于教育本身了。四头知识分子如同给混沌开七窍,把一个璞玉一般的农民打造成了一个知识分子。而知识所带来的结果,是揭开了内心恶魔上的重重封条,释放出全片最为混蛋、最为xx的一个人物。这是从根上打击知识分子,没见过比这个更恶毒的事情了。好好的一个人,摆知识分子所赐,活活给教育成了一个恶魔。原本他即便为恶也还有限,但是有了知识之后,连他的教授者都被他控制乃至消灭了。

下载驴得水观后感[样例5]word格式文档
下载驴得水观后感[样例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驴得水看后感

    驴得水观后感 几个心怀梦想的教师,为了改变当时中国落后愚昧的环境,来到了一个缺水的乡村,他们养了一头驴挑水,可是教育部不同意出养驴的钱,于是校长将这头驴虚报成了一名叫「吕......

    2017驴得水年会搞笑开场视频晚会尾牙剧本

    欧凯传媒——淘宝年会创意开场视频销量冠军 2017驴得水年会搞笑开场视频晚会尾牙剧本 ----做年会创意开场视频,就找欧凯传媒 *****(公司名称)是个大家庭。在这里百花齐放、百......

    水问观后感

    《水问》观后感 今天在《毛概》客商观看了水问的短片,深有感触。他主要通过新疆地区的坎儿井和天津大学实行校园IC卡的两个事例,阐述了节水这个讨论了很久的话题。 中国是一个......

    水问观后感

    《水问》观后感 众所周知,水是地球的生命之液,是万物赖以生存的物质。水又是生命之源,水占成人体重的60—70%,占儿童体重的80%以上。可以说,水是我们生存之本,离开水我们根本无法......

    《水问》观后感

    《水问》观后感星期五的班队活动课上,班主任张老师给我们观看了大型纪录片《水问》。摄制组走遍大江南北,各种荒无人烟的地区,展现了城镇生活中节水的困境,展现了华北地区触目惊......

    《水脉》观后感

    《水脉》观后感 这是一部恢弘的纪录巨篇,它告诉我们国家的水脉和世界的水情,它不是给我们讲故事,而是真实的水的历史。让我们知道了许多我们并不了解的现实危机! 一张改变中......

    孔子观水观后感

    孔子观水读后感 大家好,我是一七班的董奕含,最近我看到孔子家语之孔子观水,印象深刻,所以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孔子观水这篇文章和我的读后感。 孔子观水的原文是这样的: 孔子观......

    水知道答案观后感

    《水知道答案》观后感 我怀着十足的好奇心观看《水知道答案》这段视频,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简单地说:我对他的科学性表示质疑,对于实验得到的水的各种结晶图片的科学依据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