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国家荣光》观后感个人心得(合集)

时间:2020-04-06 17:40: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纪录片《国家荣光》观后感个人心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纪录片《国家荣光》观后感个人心得》。

第一篇:纪录片《国家荣光》观后感个人心得

我不是武汉人,可我是中国人!一直来我日日关注疫情,心系武汉,因为我们有同一个母亲——中国!我每日祈祷,和我们祖国千千万万的子女一样,祈祷我们早日战胜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一起来看看纪录片《国家荣光》观后感个人心得范文精选5篇,欢迎查阅!

《国家荣光》观后感个人心得1

2019年底,我国湖北省武汉市突然爆发了一种不明原因导致的肺炎,并迅速蔓延至全省、全国甚至国外。不久,科学家们证明这是一种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因其传染性很强,感染人数也越来越多,形势非常严峻!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中华大地上打响了,而武汉成为疫情最严重的地方!武汉感染的人数占全国总感染人数的近一半。武汉告急!在这个最危难的时刻,全国许多医护工作者,第一时间挺身而出,支援武汉。那里最危险,但他们不顾自已的生命安全,逆向前行!他们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当成第一位,救死扶伤,是他们最大的承诺和担当。他们是白衣战士,是打倒病毒的勇士,是守护我们健康的钢铁长城,是人世间最可爱的人!

感谢战斗在一线的叔叔阿姨们,正因为你们的临危不惧和辛勤付出,才有了我们的平安和健康。希望你们早日平安归来,我们在这里等你们!

加油,武汉!加油,中国!

《国家荣光》观后感个人心得2

这是中华人民再一次面对病毒危机:新型冠状病毒。距离上次2003年非典仅过去17年,刚好降临在春节之际。

这是一种急性感染肺炎,其病原体是一种先前未在人类中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

患者如初症状为发热,乏力,干咳,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等表现,严重者呼吸窘迫或脓毒症状休克,甚至死亡,目前认为该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目前还未发现特效的治疗方法和病毒疫苗。

病因原由吃了某野生中华菊头蝙蝠、果子狸,人类处于食物链端,但也不是万物皆可食的,溯源分析结果将源头指向了武汉华南海鲜市场。病毒形式可能严峻化,冠状病毒属于RHA病毒,变异性极强,且目前疫情处于早中期阶段,后续将可能出现病毒变异及超级病人,增强防控难度。这是一次严重的危机,作为人类的我们不应该反思?如果疫情无法控制人类将何去何从?如果我们管好自己不贪嘴吃野味会有这等事?

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我希望全国人民手拉手携手共抗此次危机,都好好在自家呆好,不乱跑。武汉小可爱,不要害怕,有祖国在,我们一定可以度过这次危机,很多医护人员已放弃和家人团年的机会奔赴疫场一线,我们更应该相信他们!

加油武汉,加油白衣天使,加油,中国,愿世间的美好与你们环环相扣。

《国家荣光》观后感个人心得3

鼠年的钟声敲响,一场无硝烟的战争开始了,人们大都沉醉于快乐的新年中,然而新型冠状病毒的出现,打破了在外游子回家团聚的愿望,就在前几个星期前,人们都还是按照往年一样准备着回家过年,可谁知新型冠状病毒的蔓延速度如此迅速,刚开始许多人并不重视直到后来疫情严重,人们才渐渐的明白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来势汹汹,但春运依旧进行着,这也加速了这次新型冠状病毒传播如此之快,从刚开始的27例到现在的14423例。

随着疫情的发展,人们也意识到了这次疫情的严重性,很快,以武汉为首,封城封村向外扩散开来。这个行动隔离了病毒,但它却隔离不了爱。除夕之夜,原本是家人围炉团聚、促膝守岁的美好时光。然而,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广东、重庆、西安、江西、北京等地的医院医护人员纷纷写下请战书,奔赴武汉前线,志愿与这场无硝烟的战争抗争到底。

从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亲赴武汉,到15名医务人员确诊被病毒感染,再到梁武东医生的牺牲…医护工作者们不计报酬、无论生死,在人民与病毒之间砌起高墙,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冲锋陷阵,“他们是白衣天使,更是每个人心目中的英雄…国家所需、百姓安危为重,个人生死、物质得失为轻。在医护工作者身上,我看到他们高风亮节!“哪有什么白衣天使,只不过是一群平凡的人披上了一身载着使命的外衣。“这是一位医生的话,朴实而圣洁!我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让我们向在祖国各地依然坚守岗位的无数医务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网络上我们可以看到在前线的“战场上”,疲惫了一天的白衣天使们卸下他们的盔甲,满是斑驳,身上满是隔离服和口罩留下的痕迹,多次消毒的手不复从前,满是坑洼。这怎能不另人动容?他们多是笑笑,继而又义无反最地奔向战场,不嫌苦不嫌累,依旧坚守自己的岗位,他们不为亲人的劝阻而放弃,坚定自己的信念,他们是真正的战士!

随着病情的扩大,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成为我们的焦点,参与建设的所有施工人员都在与死神赛跑,因为他们知道,越早建好人们就多一份保障,最终在经历了五天五夜的奋斗后火神山医院全部通电,将于2月3日正式收治病人。就在1月29日18时23分的时候雷神山医院也通电了,也将于2月6日正式收治病人。这对我们来说真的是一个令人欣喜若狂的好消息。

在这次没有硝烟的战役中,付出心血的不只是医护人员和施工人员,还有很多身处武汉等地的普通民众,不惧疫情蔓延,主动投入到防疫一线做志愿者;有的武汉人暂时没发现身体异常,也坚定地选择留在武汉,避免出去后,万一感染到其他人员。不知你们有没有看到韩红在微博发布的抗击疫情发布的捐款人名单……还有很多人一起对抗着这次无硝烟的“战争”,我们要始终相信这个生病了的武汉会好的,我们都还等着吃热干面呢!武汉,一定要加油啊!

我不是武汉人,可我是中国人!一直来我日日关注疫情,心系武汉,因为我们有同一个母亲——中国!我每日祈祷,和我们祖国千千万万的子女一样,祈祷我们早日战胜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全国上下各方人士齐心协力,众志成城,携手共渡难关。我坚信:武汉必胜!中国必胜!

《国家荣光》观后感个人心得4

在2019年的岁末之际,人们都在忙碌着买年货、搞卫生,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

这时候,武汉出现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听说传染性很强,每天都在新增着病人和死亡数字。全国上下都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捐款、捐医疗物资。我们浙江也发动一切力量支援武汉。在海外的浙商们看到消息后,也纷纷在当地收购口罩,发回国内,还有一位在柬埔寨的浙商,干脆收购了一家日产40万只的口罩厂,将生产的口罩全部发回国内。

我们杭州的萧山机场还接受了一架又一架出国返回的武汉游客,因为我们杭州的浙二医院有着完善的医疗设施医德仁心的医护人员。我们长兴中医院也自发组建了一支医疗小队,赶赴湖北支援。

疫情无情人有情,灾难面前我们大家团结一致,相信很快就会打赢这场战役!祖国加油!武汉加油!

《国家荣光》观后感个人心得5

2020鼠年来临了。过新年,本来应该是人人喜气洋洋的样子,可是现在一个个却像老鼠一样躲了起来,还纷纷戴上了口罩。爸爸妈妈也关闭了门,我不解疑惑地看着妈妈!

原来武汉发生了重大疫情,这次疫情迅速蔓延,扩散到全国各地,冠状病毒它就像一头凶猛的野兽,好多人都感染了。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这些被感染的病人就会有生命危险啊!在这紧急而危险的时刻,一批批白衣天使纷纷赶赴疫区。

我们一家人坐在电视机旁,一眼不眨地关注着武汉疫情。突然,一个美丽的背影出现在了电视机上,她戴着口罩,帮助着一个又一个被感染的病人。妈妈说:她是第一个赶赴疫区的歌手,现在正冒着被感染的风险亲自帮助那些被感染的人;不仅如此,她还捐赠了好多好多的钱,还有每次的慈善公益都会有她的背影。她帮助了好多好多的人还收养了300多个孤儿,不惜倾家荡产。

我好奇地问妈妈:“她是谁?”妈妈说:“她是全国最美的明星——韩红阿姨!”哦,太伟大了!看着韩红阿姨那忙碌而美丽的身影,我暗暗发誓:长大了,我也要向韩红阿姨学习,帮助许许多多的人!为祖国作贡献。

希望冠状病毒快点消失,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第二篇:纪录片《国家记忆》观后感

纪录片《国家记忆》观后感

纪录片《国家记忆》观后感1

《国家记忆》主要展现党史、国史、军史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各领域重大工程建设、揭秘重大决策背后的故事、讲述各阶层各时代代表性人物,记录讲述党的奋斗史、创业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史、改革开放进程史等。

通过大历史、小细节引家观、历史观、价值观,展现家国情怀、中国道路、中国精神、时代潮流、民族命运、大国梦想的沿革,为国家为社会凝心聚力。

10月3-10月8日,《新中国1949》将播出1-5集,通过查找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资料,采访诸多专家、学者和亲历者,节目展现了1949年中国政局的变化、解放战争的进展、中国共产党的重大决策,以及当时的中国国情状况。

这五集分为《北平解放前夜》、《中共中央进北平》、《定都北平》、《揭秘开国大典》五集,节目通过讲述这一时期各个重大事件背后的故事,生动地再现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发生的一系列重要事件,勾画出半个世纪里中华民族为寻求民族独立、自由解放的艰辛历程。

纪录片《国家记忆》观后感2

六年小学生活即将结束,在这六年中,有风有雨,有悲有喜,让我记忆犹新的事有许多许多,但印象最深的还要属那一天了……

我与同行的四人一起来到操场培训,项目是1200米,准备了一会儿,我们站到了起跑线上。

“预备,跑!”随着老师一声令下,我们五人飞快地冲了出去,像一支支离弦之箭似的。

一眼,来到了第二圈的弯道口,我与他几乎并肩跑着,两人互不相让,突然间,也不知怎的,他猛得朝我一撞,把我推翻在地。

正在剧烈运动的'四肢突然停止运动,导致全身急剧酸痛。

我一时还站不起来了。

眼看后面两人追了上去,我却还站不起来——这可怎么办呀!再看看老师,他正用严肃的目光直视着我,仿佛有什么话要说。

此刻,我突然明白了老师想告诉我的话。

我奋力爬起,不顾疼痛继续向前冲,渐渐超过了前面两人,紧追第一……

最后,虽然我没有夺得第一,但我却从老师的目光中悟出了一个令我一直受益的道理:在人生的跑道上,有无数艰辛和挫折,有旁人的嘲讽与伤害,遇到困难摔倒了,要懂得爬起来,坚强地继续向前跑……人生充满挑战,要站起来,站起来。

第三篇:镜子纪录片观后感心得

镜子纪录片观后感心得

镜子纪录片观后感心得1

篇一:镜子纪录片观后感

在第七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召开之际,由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出品,卢钊凯、范永东执导的纪录电影《镜子》在提名的200多部纪录片作品中脱颖而出,入围终审环节,角逐纪录单元最佳中国长片奖。此前,《镜子》的主创团队还参加了一系列进校园活动,家庭情感教育、孩子的自我成长等话题瞬间引发广大师生和家长们的热烈讨论。

纪录电影《镜子》讲述了3个因孩子辍学而陷入困境的家庭的故事--父母们无奈将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学校接受“改造”,却意外地让自己接受了一次触及灵魂的启蒙教育。“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而家庭更是社会的'一面镜子。有专家评价,“《镜子》是一味中药,给社会提供反思、给生命提供力量。这是纪录片本身的责任”。

“《镜子》虽然讲述了关于家庭情感教育的话题,但在其背后,却融入了我们创作者对于人性的理解、对于爱和欲望的思考。我们从哪里来?我们今天在什么地方?将来要去哪里?这些问题的思考结果,全部贯穿于电影始终。”卢钊凯说,做纪录片除了要会讲故事,更要会“选择”。《镜子》选择以代际情感问题为切入点,通过真实呈现3个家庭的社会学样本,重新审视了当今时代中国家庭所面临的亲子关系、亲密关系等情感问题。

《镜子》的另一位导演范永东表示:“我们想要呈现给观众的不仅仅是一个家长需要接受教育、社会需要给家长受教育的机会的问题,我们更想探讨关乎人的精神构建的问题。我们似乎找到了一条可以解决中国人精神层面或者心灵层面问题的线索,随着持续的深入探讨,我希望这个线索将成为构建和谐社会、完善法制建设的一把钥匙。”

篇二:镜子纪录片观后感

父母对孩子的爱有时却会造成伤害,这究竟是为什么?“问题孩子”的背后是否有一个问题家庭教育模式的存在?北京国际电影节纪录单元入围影片《镜子》昨天在国家图书馆举行了首映典礼暨交流会。作为中国首部深度探讨家庭情感教育的纪录片,该片由央视社会与法频道出品,经过《天网》栏目十年酝酿与策划、两年拍摄与制作完成。

《镜子》讲述了三个因孩子辍学而陷入困境的家庭,父母们无奈将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学校接受“改造”,却意外地让自己接受了一次触及灵魂的.启蒙教育的故事。片中出现的几个孩子有辍学的,有早恋的,有网瘾的,所展现出的“问题”各有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家庭教育模式上都存在问题。比如有的家长将自己的理想寄托在儿子身上,一切以学习为目标给孩子增加心理压力和反抗隐患;有的家庭母亲的忍让妥协、父亲的冷暴力,让孩子产生了只有做出一些过格的事情才能得到关注的错误想法......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而家庭更是社会的一面镜子”。《镜子》总导演卢钊凯介绍,影片以代际情感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客观冷静地真实纪录,呈现三个家庭的社会学样本,以情感教育缺失这一新视角,重新审视当今时代中国家庭面临的亲子关系、亲密关系等情感问题。

“每一个人都是孩子”。与卢钊凯一同合作执导该片的导演范永东说,这部片子的故事是讲述关于家庭情感教育这个话题,但实际上在故事背后融入了创作者对于人性的理解、对于爱和欲望的思考。他和卢钊凯力图通过影片找到一条线索,一个解决中国人精神层面或者心灵层面问题的线索。

篇三:镜子纪录片观后感

影片以情感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客观冷静地真实纪录,呈现三个家庭的社会学样本,以情感教育缺失这一新视角,重新审视当今时代中国家庭面临的亲子关系、亲密关系等情感问题。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而家庭更是社会的一面镜子。纪录片在充分呈现社会生态复杂性的基础上,给观众提供了充分的思考空间,让心灵回家!让爱不再变成伤害。

央视网消息:“我告诉你们,最好不要抓着我,你们抓着我是控制不了我的”,“你让他跳,你看他敢吗,他每次说完这句话,我就想我要是再回家我就是孙子”,这些“狠话”都是出自几个花季少年的口中,为什么父母对孩子满满的爱有时却造成了满满的伤害? 这是一个关于心灵回家的故事。

由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十年策划、两年摄制的中国首部深度探讨家庭情感教育的真实电影《镜子》讲述了一个关于心灵回家的故事。 三个家庭因孩子辍学而陷入困境,父母们无奈将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学校接受“改造”,却意外地让自己接受了一次触及灵魂的启蒙教育。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问题孩子”的背后往往有一个问题家庭教育模式的存在。

影片以情感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客观冷静地真实纪录,呈现三个家庭的.社会学样本,以情感教育缺失这一新视角,重新审视当今时代中国家庭面临的亲子关系、亲密关系等情感问题。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而家庭更是社会的一面镜子。 纪录片在充分呈现社会生态复杂性的基础上,给观众提供了充分的思考空间,让心灵回家! 让爱不再变成伤害。

镜子纪录片观后感心得2

x年4月20。x日,中央电视台x频道放了两集《镜子》。巴蒂妈?把节目的链接放在了群里,我仔细看了节目,有一点感想,现写出来分享分享。首先,我是好心痛好心痛片子中那些被剥夺了自我的孩子们!这些所谓的出了问题的孩子,实质上是自我觉悟了,他们在呐喊。在抗争,然而父母们却执迷不悟,他们控制,甚至囚禁(孩子说的原话)孩子的自我。我相信如果父母们再不醒悟,真会把孩子逼上绝路的......其次,我特别赞同片中的一个观点,那就是为人父母,必须要学习,虔诚地虚心地学习。听说,宁馨曾经护航过4个家庭,这4个孩子都在这个学校学习过。其中的三个回归正轨,一个正在护航之中。真庆幸啊!来宁馨的父母真是找对了地方。我记得片中有个孩子喊着说:应该学习的是他们(父母),不是我,我只要学习一周就够了!要改变的是他们......有专门为父母举办的学校吗?宁馨就是一所理实交融的父母学校,这里不光有理论,更重要的是有践行!父母在践行中接受理论,改变观念,然后再指导行为和实践,这样实现彻底的改变,改变的`父母给孩子提供正确的环境,和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解铃还需系铃人,系铃人是父母,所以父母要学习要改变。片子中的一周父母学习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而且只有理念没有实操,不能够内化成父母自己的思想。

宁馨是学校。是熔炉;萧老师是导师。是妈妈。是姥姥。我相信只要父母虔心向学,踏实修炼,必然会成为有效能的父母,必然会带领孩子走上幸福的康庄大道!

镜子纪录片观后感心得3

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也是整个家庭的一面镜子。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其实反映了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不足之处。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可能过分强加自己的思想和期望于孩子,导致孩子对家长和学习产生抵触情绪,最终可能导致双方无法正常沟通。面对现实中类似的场景,家长内心肯定也感到痛苦,他们也意识到这些问题本可以避免,但……。

现如今,许多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采用了错误的教育方式,导致孩子过早地产生叛逆心理,比同龄孩子更加强烈。当孩子渴望得到家长关心时,你们常常表现得不耐烦。孩子对于家长的态度非常在意,你们的行为和语言都会对正在成长中的孩子产生巨大的影响。

我们不必过度担心孩子的未来,更不能剥夺和干涉他们自主选择的权利。我们可以与孩子一起探讨问题,重视并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做出选择,在他们需要帮助时提供支持,在他们跌倒时给予鼓励,相信他们自身成长的潜力,给予足够的'空间和自由去创造和实现自我价值。

我们应该努力探索和追求自己的理想,活出生命自我的意义和存在价值。父母是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榜样,只有我们做好了自己,孩子自然会受益。事实上,很多的家长不是在孩子身上投入太少而是太多,孩子幼小的心灵上承受了太多的期待、太多的要求、太多的担忧和太多的恐惧,这份厚重的“爱”压得他们透不过气,其实这都是家长缺乏自我价值的表现。

知子花为您提供个性化的心智辅导,帮助您在自我提升的道路上前行。我们致力于解决婚姻关系问题,为您处理困惑、焦虑、愤怒等负面情绪,并提供支持和疏导。我们的目标是改善家庭模式,减轻教育压力,促进您与孩子之间良好的亲子关系,以及建立深厚的爱的纽带,滋养彼此的生活。期待与您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生活的过程,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始终通过自己的行为和言语示范着希望看到他们身上展现的品质。如果将父母比喻为原作,那么孩子则是翻印本。只有当家长们展现出自己的精彩,才能真正实现孩子的幸福。

镜子纪录片观后感心得4

孩子是家庭的镜子,纪录片镜子观后感。

辍学、早恋、殴打父母、轻生,不同类型的叛逆少年站在镜子面前,我看到的却不是那张年轻的脸庞,而是布满皱纹的父母的面容。

人之初生,性本单纯。

父母是孩子接触最多的人,从第一次睁开双眼到熟识数字,是孩子一生的地基,很大程度决定他们未来的性格秉性。就像白绢一展,任由父母书写。你所谓善与恶,所谓好与坏,毫无保留地灌注在孩子脑海里。

影片中有所体现,时常因为母亲送水果饭菜打扰他下军棋而殴打母亲的泽青,年仅十四的他为什么对爱母如此狠心?影片后边讲述说到泽青的父亲一直有家暴的恶习,所以目睹一次次的家庭暴力后的泽青也习以为常,甚至认为殴打母亲天经地义,是件常事,可怕却又引人深思。

思想的深度或许可以凭借年龄衡量一二,但思想的复杂是无关年龄的。父母却认为孩子就只是孩子,思想简单不成熟幼稚,所以父母总是忽视孩子的思想,认为小孩也想不到什么,但是成长阶段是一个塑造性格的时期,尤为关键又十分敏感,外界的一件小事可能蝴蝶效应似得颠覆一生。家长为了生计为了家庭,日夜操劳,自然不可能注意到孩子的小情绪,青春期的孩子不愿对父母吐露心思,双方如果也不及时沟通,那么隔阂和摩擦就这样应运而生了。

当孩子开始有较强的自我意识,有些父母天生控制狂,不容许孩子有一点偏差在他规划好的最好看的道路上。读书、中考、高考、毕业、工作、结婚、生子,然后仿佛就圆满了。可人生不止一条路,大多数人的幸福可能不是你想要的,看似幸福的大多数人其实也在黑暗处厌恶这平淡枯燥的生活。可这种思维惯性牢固了三四十年,就变成对的了。自认为的正路,这与思想跳脱异想天开的孩子的思维有极大的矛盾,开始了冷战,吵架,离家出走,甚至以爱相连的两代人变得刀剑相向,缺少的'是沟通和理解。

中国人是含蓄的,年纪稍大的父母更是这样,他们从不说爱,却时时都在爱着。他们的爱隐形在每天三顿平淡的饭菜中,隐形在十几年如一日的叮嘱与唠叨中,隐形在每一次争吵后滚烫的泪水中,隐形在每一次他看你的眼神中,隐形而伟大,常见却无价。

语言这一最适合表达爱的产物或许失去本意变成了负累。当语言失去美丽,变成冰冷的铁锤,伤害的不止一个人,那心与心之间的爱的羁绊也变得摇摇欲碎了,有些或许已经粉碎。碎满地的玻璃,扎身!更扎心!留下难以弥补的伤疤。

深爱着的爸爸啊,你怎忍心挥下手掌,打碎孩子脆弱的心灵,毁坏家庭的和谐?

亲爱的孩子啊,你怎么让自己的快乐建立在父母每日每夜的操劳上?

深爱着的妈妈啊,你怎能让一个爱心变成束缚孩子自由飞翔的牢笼,只做你乖巧的小宝贝?

亲爱的孩子啊,你怎能无视那伟大纯洁的爱,带给他们痛苦与折磨?

亲爱的,深爱的,你们都是对方最最亲爱的人啊!又怎能让痛苦代替欢笑,让麻木代替温柔!

孩子像风筝,父母是你的牵线人,任你在风中飞舞。

当有一天,风足够大,风筝足够结实,便是父母撒开线的时候了。

镜子纪录片观后感心得5

片子的内容很简单,讲述了三个因孩子辍学而陷入困境的家庭,父母们无奈将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学校接受“改造”,片中出现的几个孩子有辍学的,有早恋的,有网瘾的,所展现出的“问题”各有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家庭教育模式上都存在问题。比如有的家长将自己的理想寄托在儿子身上,一切以学习为目标给孩子增加心理压力和反抗隐患;有的家庭母亲的忍让妥协、父亲的冷暴力,让孩子产生了只有做出一些过格的事情才能得到关注的错误想法……

但故事反映的问题却不简单。

父母对孩子满满的爱有时却造成了满满的伤害,这究竟是为什么?“ 问题孩子 ” 的背后往往有一个问题家庭教育模式的存在。

影片以代际情感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客观冷静地真实纪录,呈现三个家庭的社会学样本,以情感教育缺失这一新视角,重新审视当今时代中国家庭面临的亲子关系、亲密关系等情感问题。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而家庭更是社会的一面镜子。纪录片在充分呈现社会生态复杂性的基础上,给观众提供了充分的思考空间,让心灵回家!让爱不再变成伤害。

孩子是家庭的镜子

每个孩子都有各自的 “ 问题 ”,有辍学的,有早恋的,有网瘾的,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家庭教育模式上都存在问题。

当孩子出现迷失的行为,例如不想学习、情绪不稳定、有抵触性情绪时,他反映的很可能是父母间夫妻关系的失衡或模糊。

当孩子出现注意力分散、依赖、易结交坏朋友时,他所反映的往往是父母双重标准、夫妻关系分裂、在家中缺乏归属感。

当母亲的`位置缺席时,孩子容易空虚忧郁、焦虑紧张、较优柔寡断,也比较容易发生人际关系问题,难以表达自己,也难与人连接。当父亲的位置缺席时,儿子很容易发生成瘾行为,例如沉迷于电玩、抽烟、喝酒、吸毒;女儿则很容易发生早熟、暴食或厌食症、对成年男子有兴趣、期待有人保护。

当父母一方或双方想离开家或死去时,孩子在潜意识里会接收到这个信息,并以逃家、重病、发生意外危险等方式反映,严重者甚至会死亡,因为他们小小的心灵里幻想着:“我代替你走,这样你就可以留下来 ” 或是 “ 我会跟着你一起走,这样我们就永远不会分开 ”。

作为家长,并不是一定要在所有方面懂得比孩子多,也不是要永远正确,其实我们需要学习谦卑,对人生、对生活,对孩子,我们可以做一个学习者,在自我的成长中带动孩子的发展。和孩子做朋友,尊重孩子对事物、对世界的理解和思考、想象与表达。

相信孩子成长的潜力。

没有必要过度担心孩子的未来,更不应该去剥夺和干预孩子自主的选择权力。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探讨问题,重视和鼓励孩子的独立判断和选择,在他们无力的时候推一把,在他们跌倒的时候给予鼓励,相信他们自己成长的潜力,给它们足够的空间和自由去创造和实现自我的价值。

我们应该努力探索和追求自己的理想,活出生命自我的意义和存在价值。父母是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榜样,只有我们做好了自己,孩子自然会受益。事实上,很多的家长不是在孩子身上投入太少而是太多,孩子幼小的心灵上承受了太多的期待、太多的要求、太多的担忧和太多的恐惧,这份厚重的“ 爱 ” 压得他们透不过气,其实这都是家长缺乏自我价值的表现。

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分享了观看《镜子》的感受:“我的感受是非常真实,因为这种跟踪拍摄中间没有太多的造作……我觉得这部片子值得中国的家长们看一看,因为对于孩子教育的启示还是蛮深刻的。孩子都是好孩子,就看家长是不是好家长。

生活的过程,就是孩子受教育的过程,我们随时随地都在以自己的表现,为孩子示范我们希望在他们身上看到的品质和言行。如果说父母是原件,那么孩子就是复印件。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而家庭更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家长朋友们只有活出自己的精彩,才能成就孩子真实的幸福。

镜子纪录片观后感心得6

“我们是一面镜子,我的面孔,能照出我是如何忠实于父母。无论是外表还是内心,我们是如此的相似。”这是一位孩子对自己的父母说出的话。央视打造纪录片《镜子》,给中国家庭教育当头一棒!

作为一名资深教师,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我接触过很多的家长和孩子。很多的家长在和我沟通的`时候都会和我说一些关于孩子的教育或是学习上面的一些问题,我发现很多的家长在面对自己的孩子的教育上面的问题的时候是无力的。家长认为是对孩子的好的事情但是孩子却偏偏不会向着家长所规划的方向去走,当孩子出现问题了,几乎没有家长反思过自己的做法是否真确,而是一味的去责怪孩子。其实家长不知道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一定有一个问题家庭,孩子是家庭的镜子,而家庭则是社会的镜子。

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其实我们的家长并不欠缺教育,但是欠缺爱的认知。很多的家长的爱就是控制,将这份爱物化了,导致我们爱已经扭曲了,满满的爱最后变成了慢慢的伤害。为了帮助各位家长解答这方面的疑惑,今天我就和各位家长分享一部央视纪录片《镜子》在这部纪录片里面我相信家长们一定能有所启发。

镜子纪录片观后感心得7

近来朋友圈被一部纪录片刷爆了,没有偶像、没有明星,主角是三个普通的家庭。这部纪录片叫《镜子》。

这是一部由央视用十年时间策划、两年跟拍最后剪辑出来的三集纪录片,耗时90分钟。

讲述三个家庭里出了三个辍学的问题少年,家人实在没有办法,只好把他们送进武汉一家教育机构接受三个月的“改造”,结果有了意外的收获。

纪录片一开始的画面是这样的,少年发现家里人要把自己强行送往机构“改造”,和在场的工作人员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再配上撕心裂肺的吼叫,父母在屋外默默地流泪。

有那么一瞬间,我不想看了。一般这题材都有套路,煽情夸张的开端,然后孩子进入教育机构后被驯化了,父母看到了很欣慰,高高兴兴把家还。

当我看到第二集,却被震撼到了。纪录片不着重于孩子在教育机构的训练情况,而是放在父母一定要去上的家长学堂。原因是,如果你不改变,你的孩子不会改变,有可能之后会更糟。

一个作为企业管理人员的爸爸,不愿意请假去上课。他想解决孩子的问题,可是不愿付出时间。

一个国企事业单位的爸爸,自信问题不是出在自己身上,而且也不需要改变太多。

在家长学堂上,爸爸认为孩子不想上学的原因是早恋,孩子却说与早恋无关,是学校的环境太压抑了,然而家长却不理解。

孩子想要自由,想去做背包客,想去画画,想去唱歌。爸爸说希望孩子过得好,能够实现理想,但这个理想要纠正。校长一语中的,你说的理想,都是爸爸你自己的理想!

其实孩子为什么急迫想要自由,都是父母给的。因为受到过多的保护和禁锢,所以希望能够走出父母的怀抱,靠自己走人生之路。

一个问题的孩子背后,一定是个问题的.家庭,虽然表面上是孩子需要受教育,但实际上,最需要的其实是父母。

所幸,妈妈们是首先开始反思的人,孩子性格的形成是家庭成员性格的一个综合体。这说明一切都不是算晚。

上完家长学堂后,曾经固执的一位爸爸选择了改变,相信一切都来得及。

影片的最后一集,家长的变化明显要比孩子多,不强迫孩子上学,让他去做背包客,去旅行;不干涉孩子的恋爱,让他自己理智处理;不限制孩子购物,同意买了宠物回家;不拒绝也不一味迎合孩子的要求,给孩子一笔钱自己学会消费……

纪录片之所以取名叫《镜子》,正是因为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照出父母和家庭的所有身影。如果参照物不改,镜子也没法改。

很多时候,我们把爱和家人物化了,变成自己的物品,这是我的老公、这是我的老婆、这是我的孩子。

却没有意识到TA其实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思想、有梦想、有个性。

TA需要你的尊重和爱,但不是控制,也不是复制。没有人想过别人的人生,包括自己的爸爸。

所幸,只要能意识到这一点,只要一切没有变得更糟, 都不算太晚。

作为家长,你将用一生的时间来当这个角色,请不要吝惜这90分钟来看这部片,因为它可以帮你成为更好的父母。

镜子纪录片观后感心得8

纪录电影《镜子》讲述了3个因孩子辍学而陷入困境的家庭的故事――父母们无奈将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学校承受“改造”,却意外地让自己承受了一次触及灵魂的启蒙教育。“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而家庭更是社会的一面镜子。有专家评价,“《镜子》是一味中药,给社会提供反思、给生命提供力量。这是纪录片本身的责任”。

“《镜子》虽然讲述了关于家庭情感教育的话题,但在其背后,却融入了我们创作者对于人性的理解、对于爱和欲望的思考。我们从哪里来?我们今天在什么地方?将来要去哪里?这些问题的思考结果,全部贯穿于电影始终。”卢钊凯说,做纪录片除了要会讲故事,更要会“选择”。《镜子》选择以代际情感问题为切入点,通过真实呈现3个家庭的社会学样本,重新审视了当今时代所面临的亲子关系、亲密关系等情感问题。

《镜子》,是由央视社会与法频道《天网》栏目推出的特别节目。纪录片只有三集,一共90分钟,央视社会与法频道花了筹划、两年摄制。

影片以代际情感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客观冷静地真实纪录,呈现三个家庭的社会学样本,以情感教育缺失这一新视角,重新审视当今时代面临的亲子关系、亲密关系等情感问题。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而家庭更是社会的一面镜子。纪录片在充分呈现社会生态复杂性的根底上,给观众提供了充分的思考空间,让心灵回家!让爱不再变成伤害每个孩子都有各自的“问题”,有辍学的,有早恋的,有网瘾的,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家庭教育模式上都存在问题。

当孩子出现迷失的行为,例如不想学习、情绪不稳定、有抵触性情绪时,他反映的很可能是父母间夫妻关系的失衡或模糊。

当孩子出现注意力分散、依赖、易结交坏朋友时,他所反映的往往是父母双重标准、夫妻关系分裂、在家中缺乏归属感。

当母亲的位置缺席时,孩子容易空虚忧郁、焦虑紧张、较优柔寡断,也比拟容易发生人际关系问题,难以表达自己,也难与人连接。

当父亲的位置缺席时,儿子很容易发生成瘾行为,例如沉迷于电玩、抽烟、喝酒、吸毒;女儿则很容易发生早熟、暴食或厌食症、对成年男子有兴趣、期待有人保护。

当父母一方或双方想离开家或死去时,孩子在潜意识里会接收到这个信息,并以逃家、重病、发生意外危险等方式反映,严重者甚至会死亡,因为他们小小的心灵里梦想着:“我代替你走,这样你就可以留下来”或是“我会跟着你一起走,这样我们就永远不会分开”。

改变孩子,父母就要改变自己

一位妈妈跟我谈起她的小女儿。小姑娘已经上小学了,平时听老师和同学反响孩子很聪明,大家还是很喜欢她的。但是最近一次春游中,妈妈发现孩子总是“教训”同学,而且有些刻薄,尤其对班里比她成绩差的'学生表现出蔑视。

女儿就说:“什么呀!我也会,有什么好表扬的!”孩子表现出生气而且否认了同学的做法,还不成认自己没有做到。女儿这样的表现,让妈妈非常担忧。

我由于对妈妈比拟了解,就说:“要知道孩子为什么这样,看看自己平时的言行举止,你平时对孩子是不是要求严格?你对老公的歇斯底里是不是造成了家庭气氛的紧张?”

妈妈喟然而叹,说最近由于大女儿学习问题以及自己的工作有点脾气不好,确实对小女儿严厉了些,也经常训斥老公。

无论这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模仿学习”还是心理学对应的“镜子效应”,孩子的言行常常可以反映出父母的言行。这位妈妈有所醒悟改变了自己待人刻薄和爱教训别人的毛病,还跟孩子进展了沟通,经常跟孩子聊聊学校、学习的事,渐渐地小女儿也发生了变化。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也是终身的老师。家长的改变也使得孩子发生了变化,教育就在无形中产生了效果。欣赏孩子内在的纯真。

作为家长,我们并不是一定要在所有方面懂得比孩子多,也不是要永远正确,其实我们需要学习谦卑,对人生、对生活,对孩子,我们可以做一个学习者,在自我的成长中带动孩子的开展。和孩子做朋友,尊重孩子对事物、对世界的理解和思考、想象与表达。相信孩子成长的潜力。

没有必要过度担忧孩子的未来,更不应该去剥夺和干预孩子自主的选择权力。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探讨问题,重视和鼓励孩子的独立判断和选择,在他们无力的时候推一把,在他们跌倒的时候给予鼓励,相信他们自己成长的潜力,给它们足够的空间和自由去创造和实现自我的价值。

感悟生命存在的意义。

我们应该努力探索和追求自己的理想,活出生命自我的意义和存在价值。父母是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典范,只有我们做好了自己,孩子自然会受益。事实上,很多的家长不是在孩子身上投入太少而是太多,孩子幼小的心灵上承受了太多的期待、太多的要求、太多的担忧和太多的恐惧,这份厚重的“爱”压得他们透不过气,其实这都是家长缺乏自我价值的表现。

生活的过程,就是孩子受教育的过程,我们随时随地都在以自己的表现,为孩子示范我们希望在他们身上看到的品质和言行。如果说父母是原件,则孩子就是复印件,家长朋友们只有活出自己的精彩,才能成就孩子真实的幸福。

镜子纪录片观后感心得9

昨天晚上看了央视教育纪录片《镜子》,看后一声长叹,孩子都是好孩子,可是家长却不一定是好家长。今天看完学生的日记,再次印证我的想法,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纯真、善良,但家长却不见得。

陈雪媛的妈妈长期在国外,由爸爸带着。

刘雨荷的日记写的`非常感人,妈妈的留言也是爱意浓浓。

江谢语哭得最伤心,从她的日记中可以看出,她完全看懂了《爱心树》中的那棵树就是一直在付出的妈妈。

姜淏月的日记让我一阵唏嘘。他说每次考试没考好,妈妈都打他,但是他一直默默忍受,即使如此,他依旧爱妈妈。多好的孩子啊,可是家长面对孩子纯真的爱,又是怎样的呢?我想,姜妈妈看到这封信,一定会有所触动。

看完《镜子》后,结合同学们的日记,我觉得我不能把孩子们逼在读书这条路上,“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给成功地人生设置了唯一的终点,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老祖宗告诉我们,各行各业都有成才之人。这次读书,不仅孩子们成长了,我也成长了。孩子和父母本是亲密无间的关系,自从进入学校,自从有了考试,多少伤痛和眼泪都是围绕成绩而来,我不能改变目前的教育形式,但能最大限度地保护这种亲密的亲子关系。

镜子纪录片观后感心得10

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分享了观看《镜子》的感受:“我的感受是非常真实,因为这种跟踪拍摄中间没有太多的造作……我觉得这部片子值得中国的家长们看一看,因为对于孩子教育的启示还是蛮深刻的。孩子都是好孩子,就看家长是不是好家长。”以下是我对于《镜子》的一些心得:

一、给孩子一个和谐的家

孩子的健康成长,最最离不开祥和安全的家庭环境。首先是和谐安宁的家庭氛围给他以心理上的安全感与幸福感。要让孩子全面发展,和谐家庭至关重要,建立温馨的家庭。才能让他们有信心、有兴趣学习,在家中,不但要给孩子和谐愉快的学习空间,而且还要尽可能地培养孩子的基本生活技能,有自理能力,有克服困难的意志,有爱心。再次,要抽出时间来陪伴孩子学习和游戏。文化知识固然重要,但游戏对孩子来说必不可少,父母要让孩子在学习和游戏中得到成功的喜悦,使孩子在学习和游戏中充分找到乐趣。让孩子觉得生活在家庭中的幸福感。给孩子一个愉快的成长空间。

二、父母教育子女要有耐心

初中阶段是孩子们“翻坎”的阶段,由于种种原因,学习成绩有所下降,家长心情比较着急、浮躁。孩子与家长之间出现了对立的情绪,这时的`家长应先冷静下来,学会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长。平时与孩子相处时总会发现孩子的不少言行不符合父母的意愿,有时甚至无理取闹。但父母应该给孩子辩白表达的机会,耐心地听取孩子的意见,要让孩子在父母耐心的说服教育中感受到自己的过错,进而主动改进。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和付诸的行动往往起着关键性作用。同时,学校的教育也是同等的重要,只有双方共同努力才能出效果。

三、培养孩子良好的自信心

在孩子的成长中,家长要引导孩子无论干什么不但要用心而且要尽力,即使结果不是最好的,但只要努力了就是最棒的,只有让孩子们跳一跳,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孩子才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建立起自信心。当孩子有了错误时,家长也不要过于斥责孩子,首先要教育孩子有承担错误的勇气,然后再帮助孩子分析错在哪里,为什么错了,会造成什么后果,以后应如何改正错误。多鼓励自己的孩子,看到他们的进步,肯定他们的成绩,不要盲目地批评他们的努力和失败。给孩子树立信心,自信心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不能够让孩子害怕做一件事,因为其可能失败,而应该让孩子乐于做一件事,因为其可能成功。正因为这是一个渐进的培养过程,因此,需要我们无论在生活的小事上,还是在游戏、学习中,都需要始终注意这一点。生活中,孩子需要帮忙,需要爱,作为父母不是全盘代替,而是进行合理的关怀和训练,要让孩子知道自尊和自信是自己用行动树立的,而不是别人能给予的,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健全人格。

镜子纪录片观后感心得11

超过十年的酝酿和准备工作,从拍摄到制作又前后历时两年之久,按照总导演、央视社会与法频道《天网》栏目制片人卢钊凯的话说,纪录片《镜子》的创作过程始终都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我们真实展现这群人的生存状态,就是希望更多的人通过看片子,认识到这个问题可能就在我们身边,有更多的人了解它、思考它,或者做一点点事情,这就是我们创作这部片子的初衷。如果说这个片子讲的是家明的故事、张钊的故事,某种程度讲的也是我们自己的故事。整个创作过程当中也是我们完成自我蜕变的过程,从前期拍摄到后期制作,我们都在努力完成足够克制的表达。用内容去表达,这个过程是非常痛苦的过程。”

而“痛苦”的根源在于,对于《镜子》而言,纪录片只是一种形式和一个载体,它真正的价值和意义,在于成为折射现实问题的那面“镜子”。惟有如此,才值得全情投入。

能填补这一领域内的空白部分,让《镜子》有了存在的必要性,事实上,对于当代中国在青少年教育领域内存在的问题和痼疾,一直都有与之相关的影视作品不断推出。具体到纪录片这一题材,也有《中国学校》、《出路》、《两百万分钟:一次跨国考察》、《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中式教育》、《两个季节》、《教育能改变吗》、《争气》等影片先后面世,只不过其中更有名气的作品大多来自以BBC为代表的国外影视制作机构,国内同类题材即便是借助真实案例罗列出一些客观存在的问题,却往往都把矛头指向了教育体制上的某些弊端,导致最终成为批判有余而灼见不足的表面文章。

究竟什么样的纪录片作品,才能为当代中国在青少年教育领域所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之道呢?《镜子》的制作团队并不觉得自己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倒是片中的一句话让人记忆犹新:“一个有问题的孩子,它的背后一定会有一个有问题的家庭教育。”

这就是纪录片《镜子》借助90分钟的内容试图传达给每个人的核心观点。需要注意的是,这里强调的不是有问题的“家庭”,而是有问题的“家庭教育”。

如果对涉及教育问题的各类国产影视作品有所了解就不难发现,能把最终的落脚点放在“家庭教育”上,无疑是对这一问题进行认真思考后在纵深方向上的一次延展,这在以往的同类作品中尚属空白。也正是因为能填补这一领域的空白部分,才让作为纪录片出现的《镜子》显得如此与众不同,同时也具有了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值得欣慰的是,《镜子》在达到这一维度的基础上并未就此止步,而是把视角继续深入,去着重展现人与人的关系,在寻找和追问人与人究竟应该如何相处的过程中,去展开针对青少年完成社会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的深度思考。那些沟通和交流、阻碍和隔膜,以及由此折射出的个体人格与时代特征间的种种关联,都成为这部作品关注的重心。

“敢第一个吃螃蟹”,

体现的是央视一贯的引领作用作为中国首部深度探讨家庭情感教育的纪录片,由央视社会与法频道《天网》栏目出品的《镜子》讲述了三个因孩子辍学而陷入困境的家庭,父母们无奈将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学校接受“改造”,却意外地让自己接受了一次触及灵魂的启蒙教育的故事。

片中出现的几个孩子,所展现出的“问题”也各有不同,有辍学的,有早恋的,有网瘾的,但他们身上存在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在家庭教育模式上都存在问题。比如有的家长将自己的理想寄托在儿子身上,一切以学习为目标给孩子增加心理压力和反抗隐患;而有的家庭里,母亲的忍让妥协、父亲的冷暴力让孩子产生了只有做出一些过格的事情才能得到关注的错误想法……

由此可见,这些“问题孩子”身上存在的所谓“问题”,往小了说是家庭压力带来的偏激反应,往大了说则是整个社会大环境造就的结果。初等教育学院张志坤副教授指出,从人类学的角度来看,全世界的青少年在人的自我觉醒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或是那样的问题,出现类似网瘾,早恋等现象也都属于正常现象。在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家庭、社会、学校甚至大众媒体都非常重要。每一个方面缺少了、错位了,一个人的成长就可能出现问题。

从这个角度来看,《镜子》已经跳出了作为一部影视作品而存在的范畴,而是以代际情感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客观冷静地真实纪录,呈现三个家庭的社会学样本,以情感教育缺失这一新视角,重新审视当今时代中国家庭面临的亲子关系、亲密关系等情感问题。一句话概括,就是用一种近乎直白的拍摄方式,来揭示当代中国客观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

虽然片中只涉及到三个普通的家庭,折射出的却是整个中国社会不得不去直面的一些客观现状。对于创作者而言,这不仅意味着一种严谨求实的态度,更需要具备一份敢说真话的勇气。

用卢钊凯的话说就是:“当听到这些、接触这些事实以后,应该做一个比较深刻、值得大家思考的片子。所以从十几年前一直开始关注这个题材,后来不断地在思考这个事。对于创作者而言,如果说电视是一门艺术,应该是镜头表达的艺术,而不是自己跳出来说话。”

而这种“敢第一个吃螃蟹”的创作态度以及探索精神,体现出的是央视一贯的引领作用。尤其是在涉及到社会敏感问题的拍摄和制作工作时,如何能够第一个做出一家权威媒体应有的反应,在行业内起到表率作用,需要的不仅是仗义执言的勇气,还要具备敏锐的视角和更加深刻的洞察力。在这一点上,《镜子》无疑为同类题材的影视作品打开了另一种思路。

镜子纪录片观后感心得12

4月19日晚,央视纪录片《镜子》首播,这部纪录片让问题少年说出心声:父母更需要改造。

这是一个关于心灵回家的故事。

纪录片只有三集,一共90分钟,央视社会与法频道花了20xx年筹划、两年摄制。内容很简单:三个家庭因孩子辍学而陷入困境,父母们无奈将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学校承受“改造”,却意外地让自己承受了一次触及灵魂的启蒙教育。

父母对孩子满满的爱有时却造成了满满的伤害,这终究是为什么?“问题孩子”的背后往往有一个问题家庭教育模式的存在。影片以代际情感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客观冷静地真实纪录,呈现三个家庭的社会学样本,以情感教育缺失这一新视角,重新审视当今时代面临的亲子关系、亲密关系等情感问题。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而家庭更是社会的一面镜子。纪录片在充分呈现社会生态复杂性的根底上,给观众提供了充分的思考空间,让心灵回家!让爱不再变成伤害。

国内知名实战派心理咨询专家张久祥在《镜子》走进石家庄第二中学活动中表示,“这是我看到央视拍的、与心理有关的节目当中最接地气的,直入父母、还有成长中的青春期孩子心灵深处的穴位点,接触得最近的。”以下是我个人对于《镜子》的一些心得:

一、家长要重视家庭教育

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孩子最容易模仿家长的言行,只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收到最好的教育效果。在校每周五天的教育,老师都是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性格、品行、意志和兴趣等等,孩子也易于承受和成长。可是周末的两天,孩子在家容易受到家长的溺爱,没有规律的学习和生活,把在学校五天培养出来的.好习惯给忘掉了。只有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主动去做好家庭教育,孩子才能安康茁壮地成长,才能成长为可以遮风挡雨的参天大树,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益的栋梁之才。

二、父母要以身作则

孩子需要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这些受父母的影响最大。你让孩子不乱扔衣服,自己回到家后却随手把衣服扔在沙发上,还口口声声地让孩子把衣服好,孩子会照你说的做吗?不让孩子看电视、上网玩游戏,可在孩子做作业的时候,家长却目不转睛的看着放大音量的电视节目或坐在电脑旁忘我地玩着各种游戏,孩子的心里会怎么想,能感觉到平衡呢?所以,家长要以身作则,要求孩子不做的,首先自己不做。最好的方式就是陪着孩子一起写作业,或者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家长看看书,读读报,轻声地做些家务,让孩子感觉到他(她)写作业时父母也没有清闲,这样孩子的心里会有一种平衡感,也愿意写作业了。

三、加强与孩子的沟通

家长要多与孩子交流和沟通,哪怕再忙,家长也要抽出一定的时间陪孩子一起说说话,聊聊天,给孩子讲讲故事。家长与孩子的沟通,要注意讲究科学方法:首先要善于倾听。只有倾听孩子的心里话,知道孩子想什么、关注什么和需要什么,才能有针对性地给予孩子关心和帮助,也会使以后的沟通变得更加轻松。孩子向您诉说快乐的事,您应该表示快乐;孩子向您诉说不快乐的事,您应该让他尽情地宣泄,并表示同情;当孩子向您诉说您不感兴趣的话题,您应该耐着性子听,表示您关注他的谈话内容。这样,孩子便乐意向您倾诉,父母也可以更多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镜子纪录片观后感心得13

镜子纪录片的观后感【一】

纪录电影《镜子》讲述了3个因孩子辍学而陷入困境的家庭的故事――父母们无奈将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学校接受“改造”,却意外地让自己接受了一次触及灵魂的启蒙教育。“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而家庭更是社会的一面镜子。有专家评价,“《镜子》是一味中药,给社会提供反思、给生命提供力量。这是纪录片本身的责任”。

“《镜子》虽然讲述了关于家庭情感教育的话题,但在其背后,却融入了我们创作者对于人性的理解、对于爱和欲望的思考。我们从哪里来?我们今天在什么地方?将来要去哪里?这些问题的.思考结果,全部贯穿于电影始终。”卢钊凯说,做纪录片除了要会讲故事,更要会“选择”。《镜子》选择以代际情感问题为切入点,通过真实呈现3个家庭的社会学样本,重新审视了当今时代中国家庭所面临的亲子关系、亲密关系等情感问题。

镜子纪录片的观后感【二】

《镜子》,是由央视社会与法频道《天网》栏目推出的特别节目。纪录片只有三集,一共90分钟,央视社会与法频道花了策划、两年摄制。

影片以代际情感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客观冷静地真实纪录,呈现三个家庭的社会学样本,以情感教育缺失这一新视角,重新审视当今时代中国家庭面临的`亲子关系、亲密关系等情感问题。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而家庭更是社会的一面镜子。纪录片在充分呈现社会生态复杂性的基础上,给观众提供了充分的思考空间,让心灵回家!让爱不再变成伤害

镜子纪录片的观后感【三】

《镜子》讲述了三个因孩子辍学而陷入困境的家庭,父母们无奈将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学校接受“改造”,却意外地让自己接受了一次触及灵魂的启蒙教育的故事镜子纪录片的观后感百科。片中出现的`几个孩子有辍学的,有早恋的,有网瘾的,所展现出的“问题”各有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家庭教育模式上都存在问题。比如有的家长将自己的理想寄托在儿子身上,一切以学习为目标给孩子增加心理压力和反抗隐患;有的家庭母亲的忍让妥协、父亲的冷暴力,让孩子产生了只有做出一些过格的事情才能得到关注的错误想法……

镜子纪录片的观后感【四】

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分享了观看《镜子》的感受:“我的感受是非常真实,因为这种跟踪拍摄中间没有太多的造作……我觉得这部片子值得中国的.家长们看一看,因为对于孩子教育的启示还是蛮深刻的。孩子都是好孩子,就看家长是不是好家长。”

国内知名实战派心理咨询专家张久祥在《镜子》走进石家庄第二中学活动中表示,“这是我看到央视拍的、与心理有关的节目当中最接地气的,直入父母、还有成长中的青春期孩子心灵深处的穴位点,接触得最近的。”

镜子纪录片观后感心得14

20xx年4月16日,在第七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召开之际,纪录单元的影片放映活动先期展开。在200多部提名的纪录片作品中,由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出品的真实电影《镜子》脱颖而出,入围终审环节,它将与另外四部优秀的纪录影片角逐纪录单元最佳中国长片奖。

4月16日下午13点30分,真实电影《镜子》在国家图书馆学津堂举行首映典礼暨交流会。《镜子》这部影片经过《天网》栏目十年的酝酿与策划,两年的拍摄与制作,在中视前卫影视传媒有限公司的大力协助下最终完成。

在影片放映之前,《镜子》总导演、《天网》栏目制片人卢钊凯,《镜子》导演范永东就创作初衷和创作感受做了专题发言。《镜子》是中国首部深度探讨家庭情感教育的真实电影。影片讲述了一个关于心灵回家的故事。三个家庭因孩子辍学而陷入困境,父母们无奈将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学校接受“改造”,却意外地让自己接受了一次触及灵魂的启蒙教育。父母对孩子满满的爱有时却造成了满满的伤害,这究竟是为什么?

“问题孩子”的背后往往有一个问题家庭教育模式的存在。影片以代际情感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客观冷静地真实纪录,呈现三个家庭的社会学样本,以情感教育缺失这一新视角,重新审视当今时代中国家庭面临的亲子关系、亲密关系等情感问题。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而家庭更是社会的一面镜子。纪录片在充分呈现社会生态复杂性的基础上,给观众提供了充分的思考空间,让心灵回家!让爱不再变成伤害。

在受邀参加北京国际电影节纪录单元之前,这部影片的推出首先得到了中央文明办相关领导和同志的认可,在他们的组织协调下,《镜子》的主创团队分别于4月1日、4月5日和4月11日开启了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首都师范大学和河北省石家庄二中的校园放映活动,在此期间,家庭情感教育、孩子的`自我成长等话题引发了广大师生和家长的热烈讨论。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联合总校校长刘彭芝:

看完以后真的心潮澎湃,很震撼,很激动,跟我有共鸣。两会刚完十九大之前推出这个片子太重要了,要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我也很感谢中央电视台,能够在这个时候适时推出这个片子。

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家庭情感教育讲师钟晓琳:

如果用关系思考爱这样一个主题,它可以跳出家庭,影片绝对不只给家长看,作为教育者,包括从事教育相关的文化工作者都需要看这个影片。因为关系是一个开放性的,包括老师对待孩子,包括领导对待员工,都可以从这里面折射。我觉得它可以让我们整个社会反思爱和关怀的主题。

国内知名实战派心理咨询专家张久祥:

这是我看到央视拍的、与心理有关的节目当中最接地气的,直入父母、还有成长中的青春期孩子心灵深处的穴位点,接触得最近的。

首都文明办未成年人工作处处长常建军:

《镜子》这部片子反映出真实的社会现实问题,是关乎孩子成长、家庭和谐、社会稳定的大问题。这个片子播出,必将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让全社会更加重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应做好发行宣传活动,在学校、妇联、家长中广泛播出,扩大影响。

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俞敏洪:

我的感受是非常真实,因为这种跟踪拍摄中间没有太多的造作……我觉得这部片子值得中国的家长们看一看,因为对于孩子教育的启示还是蛮深刻的。孩子都是好孩子,就看家长是不是好家长。

镜子纪录片观后感心得15

影片以情感問題為切入點,通過客觀冷靜地真實紀錄,呈現三個家庭的社會學樣本,以情感教育缺失這一新視角,重新審視當今時代中国家庭面臨的親子關係、親密關係等情感問題。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鏡子,而家庭更是社會的一面鏡子。紀錄片在充分呈現社會生態複雜性的基礎上,給觀眾提供了充分的思考空間,讓心靈回家!讓愛不再變成傷害。

央视网消息:我告诉你们,最好不要抓着我,你们抓着我是控制不了我的',你让他跳,你看他敢吗,他每次说完这句话,我就想我要是再回家我就是孙子,这些狠话都是出自几个花季少年的口中,为什么父母对孩子满满的爱有时却造成了满满的伤害?这是一个关于心灵回家的故事。

由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十年策划、两年摄制的中国首部深度探讨家庭情感教育的真实电影《镜子》讲述了一个关于心灵回家的故事。三个家庭因孩子辍学而陷入困境,父母们无奈将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学校接受改造,却意外地让自己接受了一次触及灵魂的启蒙教育。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问题孩子的背后往往有一个问题家庭教育模式的存在。

影片以情感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客观冷静地真实纪录,呈现三个家庭的社会学样本,以情感教育缺失这一新视角,重新审视当今时代中国家庭面临的亲子关系、亲密关系等情感问题。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而家庭更是社会的一面镜子。纪录片在充分呈现社会生态复杂性的基础上,给观众提供了充分的思考空间,让心灵回家!让爱不再变成伤害。

第四篇:《家门的荣光》观后感

最近抽空看完了《家门的荣光》这部韩剧,自从看过《人鱼小姐》之后,我几乎不看韩剧的,因为韩剧的剧情太长,很浪费时间。《家门的荣光》这部电视剧,在看的过程中一直觉得爱情是这部电视剧的主旋律,但是却越来越发现融入爱情当中的其它东西太多太多了,如亲情,伦理,名门望族的循规蹈矩,罪恶与善良,等等。在这部电视剧里表现得淋离尽致,近乎完美。《家门的荣光》这部电视剧人物繁多却性格各异,父子两代不同的爱情经历。都是幸福的结局,但经过皆然不同。

李康石和何丹雅从演戏开始的爱情直到幸福的婚后生活,让人跟着剧情,时而动情流泪,时而开怀大笑。甜蜜幸福的感觉由然而生。这部电视剧向我们展现了韩国的现代生活,传统文化,人性的光辉,家的温暖,现代中坚持着传统。美食,旅游,亲情,善良等等。当然,何丹雅与李康石的爱情是贯穿整剧的核心。何丹雅,人如其名,就像一朵优雅的兰花,默默地以同一种姿态高雅安静地生活着。如果没有李康石的出现,估计她会一个人默默地慢慢老去,生活将没有一丝波澜。李康石确实像一颗大石扔进了何丹雅平静的心湖,撩起了她心中一圈圈的涟漪,从而展开两个人曲折而又浪漫的爱情之旅。本剧的编剧,试图一直在述说和强调,爱情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不仅能让两个陌生的人碰出火花,更大的魅力在于爱情能够拯救一个人的灵魂,让一个人从罪恶走向善良,从内心深处忏悔自己以前所犯下的错误,而慢慢走向光明、善良的一面。甚至能变成像丹雅一样的人,优雅善良。

真正的爱情,是超越了身材容貌的,那是已经上升到心灵的境界,是一种真正的爱,是一种物我融合在一起的感觉,是彼中有我我中有彼的感觉,不是我还需要她,我还要思念他,不需要,这些都不需要,因为我就是他,我和他已经是一体,是我们的心已经融合在一起,哪里还需要什么思念,哪里还需要什么话语,他生即我生,他亡即我亡,那是真正的永恒,是不会随时间和空间的变换而变换。那其实是上升到了灵魂的层次,那才是真正的爱。而家门的荣光正是诠释了这种爱。李康石,暴发户的儿子,为了父亲,可以违背自己的良心来做一些利欲熏心的事情。嚣张拔扈,行事怪异,为了达到利己的目的,不择手段,颇有点不惜任何代价心狠手辣,以为达到目的,就可以不顾一切的人,却因为命运的安排,屡屡碰到丹雅那个纯洁的女孩,且因此受到三个重重的耳光。第一次,因为语出调戏,让丹雅气愤不已。第二次,因为污蔑其与教授有染,又让她以一次清脆干练的耳光打在脸上,那时,我个人觉得,他完全可以避开,毕竟有过第一次的教训,为什么又要这样实实地挨凑呢?第三次,再次侮辱她与她的学生有染,当第三记耳光划过他的脸颊的时候,我看到他目露凶光的惊讶的样子,真的有点害怕,怕他会伤害到一个优雅的女子,看的真让人惊心动魄。却换来一句,是你先惹到我的。这句话与其说是威胁,不如说是爱情的挑衅,俗话说,打是亲,骂是爱,果然爱情是由打骂开始的。在开始他们的爱情之前,真的很欣赏那个人淡如菊的女子,优雅,娴静,贤慧,能烧一手好菜,能做任何家事,包括重大的祭祀等。是一个典型的名门望族的大家族中非常优秀的女子,身材高挑,举止符合大家闺秀的典范,秀挺的鼻子透露出一丝不像外表中柔弱的刚强,是一个秀外慧中,外柔内刚的坚强女子。没有惊艳的外表,甚至衣着也略显保守,但丹雅拥有绝大多数女人所不曾拥有的优雅气质,这或许是后天的,那种天然去饰的淡定端庄,那种温文尔雅,在众多人中,注定将会被康石一眼看中;没有逞强的个性,没有故作高雅的扭捏,丹雅在不经意间会成为众多女人中最具吸引力的一位,篮球场上、舞台上下、宗家仪式中,丹雅没有一处张扬,却一直吸引着李康石,吸引着电视机旁的我们;爷爷说得没错,丹雅是最能代表这个家族精神的女子,她会用她独有的处事态度去感染周边的人,无论何泰英,无论李康石,无论郑玄圭……无论李家父母……

因为一次不幸的婚姻,使她与之心爱的他人鬼殊途,她却准备为了心中永远爱着的他孤独终老,仿佛名门之后,忠贞是她们的代名词,永远都抹灭不了。她的家族里的父母爷爷哥哥嫂嫂们,都心疼她,但又小心翼翼地陪伴着她,不想让她再受到任何的伤害。但如此乖巧懂事的她,何尝不知道呢,她所能做的就是不让家人知道她的伤心,不想因为她而使全家人而感到悲伤。所以她经常努力在家人中微笑,让家人不担忧。而她更喜欢呆在学校里,因为只有在这样的一个与书为伴,安静的角落里,她才能以一种真实的感情来面对自己,完全可以卸下自己伪装坚强的面具。这是一种多么令人心酸令人心疼的女子,而就是因为有这样的女子,才会使得一个硕大的名门,更加的素质高贵,因为她的核心使一个家族更加团结和兴旺。

而如此懂事的她,正是因为有她,才会有家族更好的发展和不断的增添人气和欢笑。她烧给未来继母的海带汤,使的未来的妈妈不忍心放弃小孩,而成为这个家庭的宗妇,而丹雅做为唯一的一个女儿做出了最支持他们的事情,终于可以使心痛的爸爸得之抱得美人和小孩归的欣喜之情。牵绊和促进丹雅与李康石爱情的,是李江石的妹妹,李慧珠,这是单纯的小姑娘,因为单恋郑玄圭而引发其哥哥的假恋爱计划。因为郑玄圭的眼里只有何教授,而李康石却拿这个借口假装想跟何丹雅谈恋爱,我觉得没有比这个更美妙的借口了。绝对的天衣无缝,出于老师的这个身份,她不能拒绝,出于想治疗慧珠这种病态的学生,她不能拒绝,出于回绝那张与自己心爱的死去的人一样的面孔的男生玄圭的单恋,她不能拒绝,更甚至于拯救一个本性还不是很狠毒的灵魂,她更不能拒绝。因为她是如此的善良和承担起一个老师最起码的为人师表。聪明而狡猾的李康石正是利用这样的一个借口,使得距男人千里之外的丹雅,有了太多太多难以拒绝的理由来搪塞,与其逃不掉,不如正面迎战。

狡诈的李康石以一句,在这场假恋爱中,我所说的每一句,你都不要相信,要清醒的知道,我们俩是在演戏,而不是真正地谈恋爱。刚开始的何丹雅,从木讷的相处当中,让李康石欣喜若狂,因为他知道,这是一个如此单纯可爱的女子,虽然是一个有名无实的活寡妇,但是让他心疼的是那个男子到死都没能与她好好的谈场恋爱,因为她是如此的青涩和羞怯。

第五篇:《纪录片心得》

纪录片心得

通过纪录片的拍摄,我们有了很大的收获。在做记录片的过程中,我们感触最深的是团队合作的精神。我们的专业决定了我们完成一部作品必须要团队的合作,否则靠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在拍摄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其中有机器的使用,拍摄手法的运用,以及后期制作的艰辛。从这些困难中我们充分的感受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大学三年,我们的专业课程很多,但是我们学到的东西却很少,这是我们个人的原因,我们缺少自主学习的精神,所以在拍摄的过程中,许多的简单问题我们都无法快速的解决。同时在整个的制作过程中,我们认识到要想获得别人的尊重,首先就要尊重别人!并且要积极地配合,一起解决遇到的困难,这样才能顺利的完成作品。大学因纪录片片而完整,而我们大学生活的最后阶段,却因纪录片的创作而变得更加精彩。

努力的付出,出来的成果并不一定能得到认同,第一次纪录片成品出来,我们组拿给老师看,老师一边看一边评,给出了很多缺点和不足。老师拖拉着进度条,并没有完全看。老师要求第一次制作纪录片的我们能拍出深刻的东西。最后在老师耐心讲解下,我们对纪录片进一步了解了。

一种思考的方式。一种发人深省的思考,一种态度鲜明的个性观点,这就是纪录片的意义。但没有什么窍门。如果说在纪录片或者其他片子的成功中有窍门的话,如果谁知道成功的窍门这一秘密的话,所有的制作人就都成亿万富翁了,都发家致富了。孤独的眼睛,看见了不一样的世界。我们付出了我们所有的精力,在光与烟的流动之间,在喧嚣与寂静之间,我们追求者最真实的青春!

在拍摄纪录片过程中,我们对纪录片有了一定的了解,接触纪录片发现纪录片在前进,但纪录片的市场却在萎缩。比起九十年代初的一派繁荣,今天的纪录片似乎长时间地处于低谷状态。中国纪录片几乎没有群众基础,这是一些纪录片制作者的共识。最雄辩的证据就是纪录片没人放也没人看了。

要拍好纪录片,首先要知道何谓纪录片。纪录片首先是一种观点、一种看法,一种对于某种问题、某个人物、某一状态所持的看法。纪录片作为一种“理念”,它永远以自己特殊的视角和方法去观察、描述、记录世界,既有对那些社会的弱势群体、边缘群体的关注,也有对我们今天飞速发展和变迁的社会、文化的关注与记录。拍摄者与被拍摄对象永远在“平等”之上进行平视、对等的交流,包括怎样适应险恶环境,怎样与你拍的对象融为一体,与被拍摄者一样思维,一样呼吸,一样喜怒哀乐。我们常要做的就是和拍摄对象交朋友,使他信任你,在拍摄中不再回避你和摄影机的存在,而是坦率地接纳这种存在,乃至忽略这种存在,忘记这种存在。

现实不可能因为拍摄去搬演、假造而发生变化。纪录片的美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之上,拍摄时是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用不着因为拍摄而刻意装扮。

纪录片虽然已经完成,仍有诸多不足,可我们还会回头去看一下我们在那里留下的脚印,我们相信那不是我们旅途的归宿,而是我们充满挑战和希望的开始!正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下载纪录片《国家荣光》观后感个人心得(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纪录片《国家荣光》观后感个人心得(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楚怡·百年荣光观后感

    楚怡·百年荣光观后感 楚怡·百年荣光观后感1 人生有很多第一次,但真正令人难以忘怀的屈指可数。参加20xx年湖南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是我成为职教人的第一次,观看纪录片《楚怡......

    最新楚怡百年荣光纪录片电影心得体会

    最新楚怡百年荣光纪录片电影心得体会 最新楚怡百年荣光纪录片电影心得体会1 在过去的,在湖南职业教育界,“楚怡”一次次被提起、被推崇。“楚怡”到底是什么?跟湖南职业教育发......

    纪录片圆明园观后感

    纪录片圆明园观后感在试图通过想象来还原那场掠夺的时候,耳机里响起的是加勒比海盗的插曲。曲调雄浑豪勇,搅得人血脉贲张。可是当我想象当年英法联军耀武扬威的场面时,再辅以这......

    纪录片《邓小平》观后感

    纪录片《邓小平》观后感国家统一之收复香港这个学期,我们开始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它是我们大学政治理论课程的最后一科,它将使我对中国共......

    《信仰》纪录片观后感

    《信仰》纪录片观后感 观看了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之后,我感触颇多。它以党的91年历程为背景,通过讲述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感人故事,深刻阐述了共产......

    安全纪录片观后感

    安全纪录片观后感 2017年3月15日,按碱回收部计划开展安全警示片观看讨论会议。在公司培训中心一楼大厅举行.赵经理.辛主任等发表了重要讲话与提示。结合碱炉自身特点讲了好......

    纪录片《信仰》观后感

    纪录片《信仰》观后感 2012年6月26日,在学校的组织下、我观看了海南电视台综合频道所播出的大型记录片《信仰》,虽然只看看短短的一集,但是给我带来的震撼是无以伦比的。 中国......

    南京大屠杀纪录片观后感

    南京大屠杀纪录片观后感 ——勿忘国耻,发愤图强 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的课堂上,于老师给我们播放了纪录片南京大屠杀。观看了这个记录片之后,我的感触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