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最新《决胜时刻》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模版]
《决胜时刻》讲述了1949年党中央领导人进驻香山,在国共和谈破裂的千钧一发之际,全力筹划建立新中国的历史。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观后感,方便大家学习。
2019《决胜时刻》观后感
由黄建新监制导演,宁海强共同导演的电影《决胜时刻》展现了中共中央进驻香山后,秉承“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信念,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终实现新中国成立伟大目标的过程。今日,影片发布了终极预告、终极海报。预告中,国共谈判与北平“秘密行动”一明一暗,一静一动显示出这段历史不为人知的紧张一面。令人惊喜的是,听戏“追星”、写诗做媒、学英语爱美食,预告中我们不仅看到了“高燃起来”的历史,也看到了“生动起来”的伟人。终极海报则展现了迎着曙光、走在红旗下的五位中共中央领导人,他们自信坚定地前行,寓意着中国共产党将领导中国人民走向最后的“决胜时刻”。
看点一:
黄建新“每天只睡两小时”
携金牌阵容为电影保驾护航
《决胜时刻》作为黄建新继《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建军大业》之后推出第四部聚焦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继续延续了他希望将主旋律拍得更具观赏性的创作理念,通过有血有肉的细节将历史人物从书本上引到生活里。此前,提前放映结束后就有观众感叹,“黄建新不愧是中国最会拍主旋律的导演!”已经65岁的他不仅会拍,还拼命。这次拍摄《决胜时刻》他回忆道,后期制作时连着好几天每天只睡两小时,创造了他个人拍片生涯的“奇迹”。
除了黄建新担纲本片监制兼导演,《弹道无痕》《百团大战》等电影的导演宁海强也加盟其中,与黄建新共同执导本片。除此之外黄建新还邀请了四位国内外获奖无数的大师为影片保驾护航。艺术总监张和平,以“金牌策划“闻名影视界,策划组织过《过把瘾》《云水谣》等作品;编剧何冀平,曾担任电影《明月几时有》《邪不压正》,以及话剧《天下第一楼》的编剧;以及金鸡奖最佳摄影邵丹、戛纳最佳美术贡献奖的霍廷霄。多位顶尖电影人强强联手,确保电影以最高品质呈现在观众面前。
看点二:
追星、做媒、学英语
这样的“伟人日常”令人耳目一新
影片取名“决胜”“时刻”,一改历史题材时间跨度大、事件铺陈展现的传统,将目光聚焦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因此将有更充足的篇幅去展现更生动的历史细节。谈判桌上精彩的辩驳、国民党方面人物的心路历程,这些曾经被忽略的情节在电影里都被重新书写。
终极预告中,我们也惊喜地发现了一个“没有见过”的毛主席形象,他有着有趣的一面,爱听戏竟然也“追星”,还给警卫员支招追女孩儿,说起英语来不比年轻人含糊;他平易近人,像看着我们长大的长辈一样,安慰思乡的少年,为他准备好一趟特别的回乡之旅;当然他更有雄才伟略的一面,面对敌人毫不畏惧,面对侵略行为绝不姑息纵容!
看点三:
唐国强张涵予演技派强强对决
黄景瑜王丽坤革命爱情“有点甜”
《建国大业》里以唐国强为代表的“最强男团”集体回归《决胜时刻》,演绎“史上最到位”的开国领袖。唐国强演绎毛泽东23年,在被问到是否已经信手拈来时,仍然表示演绎这样的伟人需要用一生的时间。在《决胜时刻》中,另一个精彩看点是饰演毛人凤的张涵予、饰演李宗仁的濮存昕和唐国强等老戏骨的隔空飙戏。黄建新本来找张涵予来演李宗仁,他却自荐演绎“特务头目”毛人凤,而被他推荐来演李宗仁的濮存昕还为了角色特意去医院装了牙托,演技派们戏里戏外都是满满真诚。
此次黄景瑜、王丽坤等年轻演员的加入也产生了特别的化学效果,他们所饰演的警卫员、播音员是历史里的小人物,但也恰恰是小人物的故事让历史更加动人。这段警卫员与播音员的爱情,充满了属于那个年代的纯真,黄景瑜饰演的谈恋爱略显“笨拙”的警卫员,甚至需要毛主席亲自来牵线搭桥。就有观众看完表示,“没想到这样的革命爱情还挺甜!”
看点四:
大银幕首现彩色开国大典
修复历史影像用真诚献礼祖国
电影的结尾有一个特别的“彩蛋”,那就是经过修复的彩色版开国大典真实历史影像。这将是观众们第一次在国内大银幕上见证这一盛典的彩色影像,是主创团队献给观众的一份诚意,也是给祖国的一份献礼。开国大典曾摄制的彩色影像因为意外大火没能保存下来,我们以前看到的画面都是当时仅存的一些黑白画面,这次修复影像也弥补了这一遗憾。
幕后团队的用心与诚意不仅是为观众们修复了彩色影像,也体现在电影拍摄时对待每个细节的严谨态度。黄景瑜就曾提到,“工作人员对每一个镜头都非常细腻地把控,对每个镜头的要求都很高。我们经常从早晨到下午就拍一个镜头。一个镜头一遍又一遍地拍。”
看点五:
燃点、笑点、泪点兼具
有情有趣的合家欢电影
在此前的提前放映场次中,不少观众都给予了电影很高的评价,“燃点笑点泪点兼具,看完心里很温暖”,伟人的有趣日常让人忍俊不禁,渡江战役解放全中国的情节全程高燃热血,为国为民鞠躬尽瘁的先辈又让人潸然泪下,电影丰富的观影感受刷新了观众对主旋律影片的印象,直呼“《决胜时刻》真的令人惊喜!”
也有年轻观众表示,这是一部适合全年龄段人群观看的合家欢电影,“很少能有和爸妈没有代沟的电影,这部电影很适合一家人一起看,年轻人可以了解一段历史,看高颜值演员谈恋爱,父母辈可以重温他们那个年代的记忆。”也有观众表示,“爱国这件事是跟老爸最没有代沟的事了”,马上就要到新中国七十华诞了,走进电影院重温这段岁月,也是提醒自己不要忘了如今的中国是怎样一步步走来。
2019《决胜时刻》观看有感
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博纳影业联合摄制,黄建新监制导演,宁海强共同导演的电影《决胜时刻》发布推广曲《心跳》MV,黄绮珊深情献唱,将祝福融于每一次“心跳”,致敬中华民族崛起路上的每一位筑梦者。
黄绮珊曾于1995年获广州十大金曲的最具潜质女歌手奖,为电视剧《将爱情进行到底》演唱了插曲《我还能做什么》,还在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上演唱中国代表团主题歌《骄傲》。沉寂多年之后,她在2013年的湖南卫视音乐类节目《我是歌手》中凭借过硬的演唱功底再度走红,获“高音女王”称号。
《心跳》MV以香山秀丽的航拍镜头开篇,引入1949年中共中央进驻香山的画面,用“每个日夜,梦在燃烧,每一滴泪,化成微笑”向中华民族崛起路上每一位革命者、建设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决胜时刻》再现了1949年中共中央进驻香山后筹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带领大家一起回到新中国成立前夕共和国缔造者在香山度过的那段决定中国命运走向的澎湃岁月。
2019《决胜时刻》观看影评
9月19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重点献礼影片《决胜时刻》在京召开专家研讨会。北京市电影局局长陈名杰主持,王一川、尹鸿、饶曙光、刘琼、康伟范咏戈、高小立、刘阳、束焕、左衡、汪海林、董哲、谭飞等十数位业界权威专家学者、影评人及创作人员与影片主创团队齐聚一堂,就电影的主题思想和艺术品质展开了深入细致的讨论。影片出品方博纳影业集团董事长于冬,主创代表监制兼导演黄建新,导演宁海强,编剧何冀平,主演刘劲等出席。
与会专家给予电影《决胜时刻》高度好评,通过艺术手法聚焦讲述中共中央在香山时期的作为,回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全国胜利和党中央筹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光辉历史,缅怀了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是一部有思想、有情怀、有温度精品之作。
专家赞影片突破主旋律电影创作程式 树立历史题材创作新典范
研讨会上,电影《决胜时刻》在主旋律影视创作上的创新表达获得了专家学者的一致认同,他们认为电影《决胜时刻》“出人意料”、“超乎预期”,走出了一条具有创新性的主旋律电影创作之路。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王一川盛赞电影“立意高远而又平易近人”、“情感浓郁而又理性深刻”,是一部高质量的主旋律大片,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了一份厚礼。
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指出,《决胜时刻》打破了把历史戏剧化的传统,通过光影艺术,有质感地还原了时代,使历史中的人重新鲜活起来,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树立了新典范。
中国作协影视文学委员会副主任范咏戈通过回顾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创作历程,认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到了必须开掘新题材、创新表达方式的阶段,而电影《决胜时刻》恰恰在这两方面做了成功而有益的尝试。《人民日报》政治文化部文化采访室副主编刘阳认为影片成功突破了主旋律的狭隘定义和政治图解惯性,她认为“电影通过平行的视角,使领袖人物充满生活气息,让观众通过光影‘近距离’触摸到领袖”。
汪海林赞影片抓住“斗争”线索 披露新的历史细节
“人民性”是电影《决胜时刻》充分阐释的观点。《中国艺术报》总编辑康伟认为,《决胜时刻》以科学历史观为前提,揭示了历史选择中国共产党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必然性,非常深刻。《文艺报》艺术部主任高小立认为影片对人民性的解读不是口号化的,而是很自然地流露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要依靠人民、为了人民”这样的科学历史观,是生动的、真实的、令人信服的。
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秘书长、著名编剧汪海林从观影中领悟到决战之前,国共两党之间胜负已定,两者之间的冲突是分裂、内斗的“南京模式”和团结、协作的“香山模式”这两种文化模式的对决,中国共产党的胜利则是先进文化模式的胜利。
专家们也很敏锐地发现,影片不同于以前同类题材影片,它披露了很多新的信息、打造了很多新的感染点。汪海林表示:“电影文戏武戏都紧紧抓住了‘斗争’这条线索,披露了很多新的历史细节,包括谈判桌上针锋相对的场景,以及面对英国‘紫石英号’进犯,我军毫不犹豫开炮击退,打到他们升起白旗的情节。”这建立在北京市对香山历史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纳入了很多国史、党史和香山历史新的研究成果,用细节讲述中国故事。
4K彩色高清版开国大典历史影像首次亮相 与影片无缝衔接
如何让观众在主旋律电影里产生情感共鸣,很多电影工作者一直在寻找新的突破口。专家们认为,《决胜时刻》另辟蹊径,不再拘泥于以往同类型题材作品对宏大战争场面的依赖,而是将镜头对准领袖人物和历史上的普通人,用人物的命运来映射时代变更。
尹鸿表示:“历史是人物的历史,而电影这门艺术推动历史人物在银幕上变得鲜活。《决胜时刻》不但塑造了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的形象,还设置了陈有富、孟予等虚构的小人物,同时也准确把握蒋介石等角色的性格特征,并留下足够的空间去展示人物的差异性,让角色共同构成的那段历史更具吸引力。”
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主任、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称赞影片“电影把领袖对人民、对战友的情怀传递得非常充分。人物刻画有弧光,可以让观众形成强烈的代入感,跟随人物的命运去思考”。他还补充道:“小人物是全片不得不提的亮点,能让影片和年轻观众实现有效对话,产生共同的空间和美学,让观众不仅可以了解历史,还能从中体会到人性的光芒。”刘阳认为影片以情感关系塑造人物,平行视角能更好地与观众建立共情、共鸣,使领袖可以触摸。专家们不仅进行了理性分析,也感性分享了观影的感受。束焕、汪海林等多人表示观影时有想哭的冲动,也有多处会心的笑点,观影氛围非常好,年轻观众很喜欢。
在之前的几场观影活动中,《决胜时刻》结尾处彩色高清4K修复版的开国大典记录影像引发了热烈反响,这也是彩色开国大典影像首次呈现在国内大银幕上。随后超高清的照片也在社交平台引起热议,许多网友纷纷表态“冲着彩色开国大典也要进电影院!”对于这个重磅“彩蛋”,专家们同样连称“惊喜”。饶曙光表示这是整部作品的“神来之笔”,高小立则认为“再优秀的演员也演不出真实影像带来的震撼,从演员过渡到历史人物,从虚到实的衔接,堪称天衣无缝”。
2019《决胜时刻》观看心得
历史是一个有意思的东西,有时候看起来感觉很远,有时候又会感觉很近。比如说站在长城脚下,看着已经存在了两千多年前的城墙,会感到无尽的遥远和陌生,而转念一想,当年周幽王为博美人一笑,下令士兵们点着烽火戏耍诸侯,又不由自主的会噗出声来。
《决胜时刻》就是属于后者,一部能让观众倍感亲切的历史传记片。它的故事发生在香山,当年主席曾在这里与家人、警卫员、小士兵们一起工作、生活,谈笑间决胜千里,建立起新中国的根基。影片有生动的人物,扎实的故事,并不是原版复刻历史纪录片,却在严格尊重史实的原则下,充分考证的基础之上,进行适度而又新颖的演绎,让这一段香山往事有了引人入胜的魅力。
影片一开始,1949年的新气象就扑面而来,在已经解放的北平,一如大家想象中的模样,生机渐起,无论是工人、农民、学生还是商贾,老人、妇女还是孩童,全都沉浸在新中国即将诞生的喜悦和憧憬之中,还有一些敌特躲在暗处蠢蠢欲动,就像蚍蜉一样,根本撼动不了大势所趋民心向往的大树。而随着这幅画卷的展开,风云骤起,两党之间是谈是战还充满变数,胜利近在眼前,肩上仍有千斤重担,为此,我党领导人没有如约出现在人潮簇拥的前门火车站,而是悄悄在清华园火车站下车,并赶往香山半山腰的双清别墅,把这里作为大后方的总指挥部。
如何以干净利落的方式打赢最后的决战,是摆在指挥部地图上的一道难题,也是历史留下的悬念,意义重大。而《决胜时刻》却没有刻意的营造“重”和“大”,而是通过小人物的视角,一连串精细入微的小情节、小情感,重新审视这一段鲜为人知的历程。
年轻的警卫员陈有富和播音员孟予擦出了火花,主席竟然帮忙写情书,小战士田二桥在院子里陪主席的女儿捉麻雀,主席还抽空带着他一起看戏,逛街吃宵夜,和小老板拉家常,这些富有人情味、生活气的情节,与当年的大人物和大事件交替出现,拉近了历史与观众之间的距离,比起以往的同题材电影,有了更多的娱乐性,让我们看到了主席在生活里面的样子,与平常人一样,也要穿衣吃饭,教育儿女,有闲暇了也会捉鸟看戏,吃饭付钱,以往有些作品,空有很大的事件,却缺乏有趣的细节做支撑,只有记事,却没叙事,沦入到空洞和乏味的窠臼之中,《决胜时刻》恰恰没有出现这样的问题,很好的把控了大与小的关系,用细节说话,用情感叙事,从小处见大处,给大题材实现了通俗易懂的欣赏效果。以前说家国兴亡匹夫有责,是说小人物的力量能够影响历史,其实小人物也能体现出国家的面貌,从陈有富和孟予、田二桥身上,我们依稀可以看到共和国成立和发展的历程。
《决胜时刻》不仅好看,同时也是中国电影最强实力的一次检阅,黄建新导演继或监制或导演了《建国大业》《建党伟业》之后,此次与曾执导《百团大战》《勇士》等军事题材的宁海强联手,再度挑战重大题材,在表现手法和视听效果方向都有不俗的表现,包括一些珍贵的影像资料被修复后首次出现在大银幕,都无形中增加了影片的可观性。
2019《决胜时刻》观看体会
由黄建新监制,黄建新、宁海强共同执导的主旋律电影《决胜时刻》于2019年9月20日上映。该片讲述:1949年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进驻北京的香山,在“国共和谈”破裂的千钧一发之际,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建立了新中国。
该片由唐国强、刘劲、黄景瑜、王丽坤领衔主演,杜江、秦岚、聂远、林永健、马天宇、张涵予、朱丹、马晓伟、濮存昕、刘之冰、高曙光、王伍福、刘沙、王健、张子健、曹炳琨、吕行、叶禾、乌兰托雅·朵等主演,阵容非常强大。
《决胜时刻》是博纳影业制作的,博纳影业为了献礼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推出了“中国骄傲三部曲”。第一部是《烈火英雄》,暑假上映了,票房达到了16.85亿;第二部是《决胜时刻》;第三部是国庆节上映的《中国机长》。
巧合的是:这三部电影中都有杜江的身影。杜江在《烈火英雄》中是男二号;在《决胜时刻》仅仅是客串,戏份很少;在《中国机长》中,杜江还是男二号。这三部电影各有各的特色,《决胜时刻》的特色就是:以情制胜!
《决胜时刻》的监制和导演黄建新,曾经监制和执导过《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建军大业》这一经典系列电影。《决胜时刻》的与众不同在于:影片中既有对历史宏大叙事的多层面展示,也有对领导人生活化一面的细致刻画。
《决胜时刻》描述了毛主席个人生活的很多片段,比如到戏院后台跟梅兰芳见面、在街头品尝北京小吃、教警卫员如何给对象写情诗,教女儿捉麻雀等等。毛主席身边的年轻人戏份很重,比如警卫队长、小战士、小女儿等,毛主席和这些年轻人之间的亲情、友情令人感动。
饰演毛主席身边警卫员的演员是黄景瑜,黄景瑜1992年出生,是传说中的“小鲜肉”“流量演员”。非著名娱评人吴清功指出:黄景瑜的戏份在全片应该排第二,除了唐国强饰演的毛主席,剩下就是黄景瑜了。
导演敢大胆启用“流量演员”,而且给了黄景瑜这么多的戏份,有很大的魄力。黄景瑜也给了导演回报,给“流量演员”争脸了。黄景瑜应该是全片最大的亮点,因为这个角色相对陌生,发挥空间最大。
黄景瑜虽然是小鲜肉,但是并不“娘炮”,他之前已经参演了很多主旋律影视剧,比如电影《红海行动》,比如电视剧《破冰行动》。也许正是因为黄景瑜在这些影视剧中的出现表现,才打动了导演,黄景瑜也让《决胜时刻》变得与其它的主旋律电影不一样。
从小到大看过很多主旋律电影,各种各样的题材和明星阵容,但是《决战时刻》拍得有血有肉有感情,风趣幽默不矫情。唐国强、刘劲等老艺术家把领袖演得很传神;王丽坤、马天宇、秦岚、聂远等明星的客串很出彩。
第二篇:决胜21点(观后感)
《决胜21点》观后感
学历VS经历
《决胜21点》这部影片除了那主角天才的数学头脑和在赌场上惊险刺激的场面外,还反映了很多现实和人性的问题。比如当男主角赢了30万后仍不想收手,这就是人的欲望无止境;当他拒绝合作后不能毕业,这就是人性的险恶;为了继续在赌场上疯狂,他甚至放弃了比赛和和朋友,这就是欲望战胜情感…….。但是最让我深有感触的不是这些,而是在开头他与哈佛面试官的对话以及电影中对价值观的体现,我简要谈谈对这两点的感悟:
“有的人从小就打球,有的人…….,而我从小的梦想就是到哈佛医学院念书…….”,这一滔滔不绝的陈述和惊人的简历再加上全国数学联赛组长的头衔,两位教授的极力推荐和他说的参加科学竞赛,正在制造机械轮子等等。按理说奖学金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这个教授说了一句让我感触很深的话“重要的不是你多么想要这笔钱,而是要把奖学金颁给耀眼的人,就像书中走出来的人物”。很显然这位面试官说的“耀眼的人”不是这个人的学历有多高,曾经取得了哪些成就和荣耀,而是一个“好像从书中走出来的人物”,也就是这个人非同凡响的经历。从这个人的经历就可以看出这个人的一切,包括他的聪明才智和道德品质甚至这个人今后一生的成就。而最终Ben凭借自己非凡的经历和才华为自己赢得了30万美元的奖学金。从这样一段对话和画面折射到我们身边,我们来看一看一些就发生在我们周围并且还在继续着的“标准”。很简单的也很普遍的例子就是我们的大学招生,现在的大学招生形式越来越多样化,比如清华北大就有“自强计划”,“领军计划”,“校长实名推荐”以及正规高考招生等等。当然这些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兼顾教育的公平性和防止人才的漏网,我想说的不是这个招生形式问题。而是我们在实施这些计划的时候太注重考生以前的成就和成绩,校长是择优推荐,学校是择优录取,而在“优”的解读上往往就是成绩和竞赛荣誉证书这些量化的东西。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从未参加过竞赛的考生和一个数学竞赛一等奖的考生同时参加面试,那么结果就不言而喻了。我们往往忽视了这个考生以前过人的经历,一个农村的孩子他在贫困的环境和落后的教育资源下,凭借自己聪明和刻苦的学习终于有了这样一个参加面试的机会,也许他没有机会参加各种竞赛,就算有机会参加他也是在完全没有准备,在没有专业辅导的情况下参加的,这当然不能和那些从小就享受优质教育的城里孩子相比。因此,我们的大学招生在面对这一现实状况时,应该更多关注这个孩子的成长经历。也许他们现在没有荣耀,但是他们往往更具有坚韧的性格和品质,往往更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我看了一下刚刚成立南方科大的招生制度,只要上了本科线就可以参加他们的面试,他们是不是更注重考生的经历和品质呢?这个还有待进一步观察,总而言之,这应该是中国教育的一个新尝试。
任何学历和荣誉证只应该作为一种参考,真正有意义的应该是一个人的经历和性格。Ben的经历足够可以证明这个人的聪明和品质,也从他的经历可以看出这个人的未来,他不是单纯靠4.0的GPA和44.0的MCAT,而是靠那份经历获得奖学金的。无论这样的经历是好还是坏,但至少是经历过就是一种收获更是一种财富。我们不仅每天阅读别人的故事,翻阅别人的经历,从中去汲取别人的智慧,我们更应该自己做一个有故事的人,去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故事,无论这个故事多么不精彩,但他是属于自己的,至少也是独一无二的。
学校VS社会
第二点就是价值观的体现。电影中的Ben具有双重身份,也体现双重的价值观。在学校他是典型的三好生,很高的GPA和一群很要好的朋友,学校的一切几乎全以成绩,智力来衡量,这就是学校的价值观。可是一旦进入社会,完全是以个人所能创造的社会财富来衡量。就像Ben与队友发生冲突后,教授果断选择了Ben而把他的队友开除了,也就是当你不能创造价值或者妨碍他人或者不能创造价值了,你就毫无疑问会被抛弃,财富,名利,权力,这就是社会的价值观。Ben每周都在这两种角色间不断转换,他也曾一度迷失了自己,面对朋友离去时正如他所说的“现实中没人会在乎2.09竞赛”,在学校的价值观中这是无法理解的,但是在名利场的社会中,这句话却是真的。两种价值观不断冲击他的价值神经,赌场的快感,诱惑以及校园的无味和枯燥……,但他最终还是勇敢回到了现实。找回了自己,并且为自己增添了一段非凡的经历,赢得了奖学金。所以,一个人的价值观往往是随环境而变化的,但是无论怎么,我们都不应该迷失自己,让欲望战胜理智。
第三篇:决胜中层心得体会
《决胜中层》心得体会
对照培训课程中中层领导管理的知识,让我懂得中层管理是工作更是在做人的工作,是通过不断的改变自己而影响他人。我自身认为应该贯通到我以后管理团队的最有用的那就是高效的管理来源于积极的人际沟通,管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沟通的过程。下面我仅从沟通这个角度来谈谈本人粗浅的学习体会。
做管理始于定位!角色意识告诉你,做你应该做的事,不要做不属于你的事,叫“定位”!避免错位,孤掌难鸣。一个人的角色意识越强,他的责任感就越强。还要知道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定位之前先要找位,进行正确的自我定位,是每位领导干部的必修课。
角色的越位、缺位、错位,容易导致工作效率受损,人际关系恶化,是大忌。要做到“到位不越位”、“到位不错位”,要认清自己的位置。中层干部,事务性、当前性、执行性。创造性执行是中层干部的基本工作内涵。完善领导的决策是中层干部应有的要务。领导不是千手观音。上级领导正确地决策,模糊地安排中层模糊地接受,明白地执行。中层干部要做“专家”。研究工作,是同领导一起商量问题,或者领导有一个基本想法,但是还没有最后拿定主意,还是想听听下属意见,特别是不同意见。这时候,有什么想法都可以提,反对的意见也可以提。讨论定下来之后,有不同意见可以保留,但在行动上必须服从。定下来的事不服从,另搞一套,就是违背组织原则。
做到会上与会下,当面与背后表里一致。不能会上说的很好,当着领导的面说的很好,一回到本人所领导的部门、处室,一回到本人领导的群体之中,就不自觉的流露甚至散播这样或那样的不满情绪。
一个人的角色越强,他的责任感越强。不能受委屈的人不能当干部!还要知道怎样做才是正确的,不要认为在我职权范围里的事,我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大事要先请示,小事自己做好了,向上级领导汇报就是了。
当干部要能领导自己不喜欢的人,团结为大,个人好恶不能影响团队工作!
好干部要善于团结小人。当领导如果连有缺点、不如你的人都不能领导,难道你还能领导比你强的人吗?教育讲科学、讲艺术、讲创新、讲个性;行政讲纪律、讲服从、讲规范、将共性。
做管理需要学习。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太重就会失重;不要把自己估计得太高,过高就会失落。千金难买回头看。亮光在你背后,生命期待我们的蓦然回首。
第四篇:2019观看《决胜时刻》有感_《决胜时刻》感想
之所以选择观看电影《决胜时刻》,一来是因为名字,而来与其他主旋律电影不同,《决胜时刻》讲述的是中共中央“进京赶考”、渡江战役、开国大典等我所关心的故事。以下是小编整理了关于2019观看《决胜时刻》有感_《决胜时刻》感想,希望你喜欢。
2019观看《决胜时刻》有感
《决胜时刻》是一部充满史诗情怀的电影,作为献礼祖国70华诞的重磅之作,回溯了党中央领导人于1949年春进驻北平后,在香山全力筹建新中国的燃情历史,该片讲述新中国成立前,以毛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以北京香山双清别墅为中共中央指挥中心,在这里运筹帷幄,克服重重苦难,召开新政协,建立新中国的故事。
作为献礼建国70周年的“中国骄傲三部曲”之一,电影《决胜时刻》讲述的故事才是决定中国命运和前途的,这个电影里的人物才是中华民族的英雄,才是中华民族的先锋。没有他们就没有新中国的今天,这一点毫无质疑。
看完这部电影,让我再一次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决胜时刻》让我明白了,今后要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必须坚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从而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做到“风雨不动安如山”,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马克思主义。不断增强自身政治意识,严守党的各项纪律和规矩,不断进行思想上的检视、政治上的省思,在思想上政治上接受洗礼,从而使理想信念的根基更加坚固,与党同心的情感更加深厚,听党指挥的行动更加有力。
《决胜时刻》让我明白了,今后要一切向前走,不忘走过的路。总书记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作为一名党员我们不能忘记老一辈为我们今天幸福生活所做出的贡献,战争年代,先烈们奉献的是自己的热血和生命。建设时期,先辈们奉献的是自己的青春和汗水。现在对于我们来说,奉献就在于能够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任劳任怨地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干好,实实在在地干有利于党、有利于国家、有利于人民的事,不问索取,只讲付出,要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的精神。在我们身边,这样埋头苦干、实干,甘为孺子牛的无私奉献的先进典范时有涌现。这些先进人、先进事就是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突出体现,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和追赶的方向。我们党员要艰苦奋斗,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
《决胜时刻》让我明白了,今后要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如今的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有新的机遇,我们党员要抓住这些机遇,不断发展,让国家繁荣富强。要抓住这些机遇,需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学习的力度、韧度和厚度,决定了一个人视野的宽度、思想的深度和事业的高度。因此,只有抓好学习,不断积累优良经验,担负起责任,才能走得远。我们青年人,特别是青年党员,要走在时代的前面,做时代的奋进者、开拓者与奉献者,让我们的青春在为党、为国家、为人民的事业中绽放出光彩。“我们要将抓住机遇,凝心聚力,用实际行动诠释自强不息、勇于超越的精神,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
我们要将斗争精神融入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懈奋斗中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学以致用,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升华,升华中落实到行动,为民族的复兴不懈奋斗!
2019观看《决胜时刻》有感
电影《决胜时刻》不仅讲述了历史背后的故事,更为大家成仙了壮观恢弘的战争场面。电影《决胜时刻》讲述了在决定中国命运走向的关键瞬间,党中央以掷地有声的宣言、以英雄无畏的呐喊之姿,向大家传达了建立一个新中国必胜的理想信念,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更应该从《决胜时刻》这部电影中看到“理想信念”的伟大之处,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更应该坚定理想信念。
《决胜时刻》告诉我们,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一个政党有了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就会坚强有力,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就能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一名干部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做到“风雨不动安如山”。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从来都不是虚无缥缈的,而是始终体现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中。干部要成长,就必须用真理武装头脑,加强党性修养,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决胜时刻》告诉我们,要始终做到对党忠诚。衡量干部是否有理想信念,关键看是否对党忠诚。领导干部要忠诚干净担当,忠诚始终是第一位的。对党忠诚,就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这种一致必须是发自内心、坚定不移的,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站得稳、靠得住。忠诚和信仰是具体的、实践的,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认识和领会其时代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世界意义,深刻理解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实践要求,切实做到时时对照、躬身践行;要经常对照党章党规党纪,检视自己的理想信念和思想言行,不断掸去思想上的灰尘,永葆政治本色。
《决胜时刻》告诉我们,要始终做到为民造福。历史充分证明,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离开了人民,我们就会一事无成。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进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的最好时间节点。干部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虚心向群众学习,真心对群众负责,热心为群众服务,诚心接受群众监督;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想一想是不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是不是有助于解决群众的难题,是不是有利于增进人民福祉;要胸怀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业之中。
“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使命,人生的奋斗才有更高的思想起点,干事创业才有不竭的精神动力。我们正处在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勇立潮头、奋勇搏击,我们就一定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在新时代创造中华民族新的更大奇迹,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2019观看《决胜时刻》感想
《决胜时刻》这部电影更加凸显人物的性格,以“不说教”为准则,以情感推动故事发展,力图展现更生动的伟人形象,更鲜活的历史故事。虽然是主旋律电影,但是,欣赏程度非常的高。在人物塑造上,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的形象被高度还原,除此之外,通过生活化场景,使中央领导人的形象更立体。
《决胜时刻》里有一个片段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就是任弼时年轻时曾遭受严刑拷打,中年时身体特别差。在他48岁病重时,邀请毛主席和朱德等人来他家听他拉小提琴。他给这些特别听众拉了一首《灯塔》,这首曲子,不仅献给了心中最重要的听众,更献给了生死与共的战友,也献给了即将诞生的新中国。这种家国情怀在新时代下更值得发扬光大,作为一名党员看完《决胜时刻》更加坚定了自己脚下的路。
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深情地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华“复兴梦”由此而来,这是我们的初心,更是我们的使命。有了梦想,就有了前进的目标和方向,总书记高瞻远瞩,为中国、为中华儿女指明了未来之路。
中国是历经风雨的泱泱大国,中华民族是无比坚强的英雄民族。中国数度辉煌,开辟了“丝绸之路”,经历过唐宋盛世,创出了“四大发明”。五千年的辉煌历史,饮誉四海的华夏文明,足以让人叹为观止。中国曾经几度坎坷,遭受过列强侵略,被侵占过国土,丧失过主权,陷入过迷茫。我们不会忘记,历史不会忘记,中华民族几经沧桑,用不屈不挠、英勇无畏的气概向世界呐喊:中华民族不可辱,中国人民不可欺!
中国在逐梦路上一路远航。唐诗宋词大放异彩,中医中药广为推崇,万里长城屹立千年……这一个又一个奇迹都在无声的证明着——传承五千年的悠久文明至今仍然举世瞩目、经久不衰。中国,从未放弃过复兴的梦想。我们为之骄傲和自豪,因为我们是中华儿女,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梦想的创造者、践行者。中华民族有梦,所以,在前行之路上一路走来,从未止步。历经七十年,中国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成就,“奥运”举办,“神十”升天,“蛟龙”探海,世博开幕……这一桩桩、一件件,都在向全世界展示着中国新姿态。中国,秉持着不懈追求的初心,正以稳健的步伐向“复兴梦”迈近。
梦想前方,路在脚下。以家国情怀为特征的“中国梦”是每个人的梦,既涵盖了“强国”、“富民”的家国情怀,也涵盖了个人的奋斗情怀。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只有实现了民族梦、家国梦,个人梦想才能真正实现。“中国梦”是全国人民的梦,更是高速人的梦,只有每个人都充满激情和梦想,“中国梦”才挥洒得更加绚烂夺目、更加坚实稳健。
作为新时代新青年,我们能做的,就是将大大的家国情怀转化为积极向上的工作动力,积极投身到日常路政工作中,完成好每一项日常巡查,处理好每一次突发情况,不忘初心、勇担使命,履职尽责、拼搏进取,携手并肩、同心同德,为高速事业发展增砖添瓦,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一己之力。
2019观看《决胜时刻》有感
电影《决胜时刻》在2019中秋节前夕上映,这是为建国70周年献礼的一部影片。怀着一颗敬畏的心看完了整部影片,电影中伟人的魅力、历史的魅力深深的感染着我,其中,共和国的创造者们丰富的情感,普通战士们的奉献和牺牲,都让我无比的震撼与感动。
建国70周年以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过了一段极为不平凡的征程,这段路充满了荆棘与坎坷,而《决胜时刻》讲述的就是这段道路的新起点,与以往不同的是,《决胜时刻》把所有的核心都对准了大历史背景下的细节。把革命历史作为主线,贯穿了伟大领导人日常生活写照,同时一些特效镜头也都集中对准了一代领先毛泽东的真实形象,让我们近距离再一次了解这位伟人,这是《决胜时刻》最闪光的一面。
爱国诗人文天祥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迈誓言,激励人们为正义而奋斗;七步成诗的曹植曾经说过:“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正因为如此,著名作家郭沫若写的《炉中煤》让我们知道了他那像炉火中的煤炭一样炽热的爱国之心;“女中豪杰”刘胡兰在威逼利诱前也不为所动,不向敌人屈服,最后慷慨赴死,年仅十五岁;爱国战士董存瑞、黄继光用自己的身躯抵挡敌人来保卫祖国。正是这千千万万的赤字撑起了我们民族的脊梁,才使得我们今天的共和国国歌响彻神州,那么气势磅礴,那么雄壮嘹亮。
耻辱和不幸已经成为过去,中华民族迎来了新的辉煌。“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突然想起有一句话好像是这样说的。我们有时会抱怨生活,但其实能拥有和平稳定的生活,已是幸福。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有一群人在默默付出,不计回报,负重前行。没有曾经,就没有如今。我们应深知这一切的来之不易,倍加珍惜,积极生活,乐观面对一切。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更应该有所担当,为社会主义事业添砖加瓦。
如今的祖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勤劳智慧的中华儿女,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伟绩。中国正在与时俱进,正在飞速发展。目睹这一切,我无比自豪,因为我是中国人!
电影《决胜时刻》观后感
这是渡江前夕的踟蹰;这是最终战场的炮火;这是中国成立的凯歌。一九四九,几十年的拼搏,一代人的心血,在这个节点凝聚、喷薄。
本片全篇都在描画渡江决战前后的场景,特别的是,本片的节奏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沉重阴郁,描绘的中心也并未放在战争的准备与进行,反而是围绕的领袖毛主席,以轻松明快的方式讲述他身边的故事。
片中的毛主席身份多样,但突出表现的是他作为父亲、作为老友、作为长辈和蔼而活泼的一面。这是一个有血有肉的领袖形象。我们一次次地从他与身边人的互动中受到感染。无论是替李讷捉麻雀还是送陈有富恋爱锦囊,这种带有反差的滑稽感让全场陷入欢乐。
不过也正是存在这份温馨,战争的残酷才更加刻骨铭心。片中的战斗画面所占的篇幅并不长,但每一个镜头都能触动人的灵魂。当英舰紫石英号进犯守区,炮火漫天,我们坚毅还击,粉碎了洋人脑中的大清印象。当解放军硬摇着木船从反动派的轰炸中挺进,踏上对方自以为坚不可摧的防御江岸,当战士们全身已被烈火焚烧,他们仍怒吼着向敌人扑去,眼中闪亮着对未来的希望。
田二桥,一位年轻的解放军战士,稚气未脱,在信中表露了自己的向往。站在高地,身中数弹,仍紧握旗杆。无数的战友一同托起旗杆时,也托起了他坚毅的灵魂。
任弼时,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拖着病躯用小提琴为老战友们完成了最终的献礼,为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鸣响了圣歌。
毛人凤,狠毒如斯,在蒋介石最终放弃轰炸天安门时,一问,再无言。
这是人民的胜利。我们站起来了。
第五篇:杀戮时刻观后感
杀戮时刻观后感
杀戮时刻>观后感
(一)--兼评陪审团在庭审中的作用
《杀戮时刻》的确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法律题材影片,因此其中的东西自然有很多,如美国的庭审程序、美国的抗辩式审判、法官的作用……但是我最想谈的是美国的陪审团在庭审中作用。
那么陪审团的作用到底是什么?简单讲陪审团就是认定事实,并裁决案件。法官则是控制审判程序,并根据陪审团认定的事实适用法律(由于美国是普通法系国家,即使由陪审团认定的事实在法律上无法条可寻,法官也可进行自创规则判案或援引先例)。
在美国,由于担任陪审员是公民的义务,因此美国陪审员的选定只须从当地选民登记手册中随机抽出候选人名单即可。法官根据案件的情况确定最初陪审员候选人数,然后法官将其中不符合条件的候选人剔除。由于陪审员直接决定案件结果,因此要求陪审员具有较高的道德素质。
开庭审理过程中,陪审团通过双方律师对证人的询问来了解案件事实,而法官会控制律师的询问过程,并指出法庭上出现的哪些证据属于违法获得或者哪些证言不具有可信度,以提醒陪审团不能采用。在所有的证人都出庭作证后,陪审团会在单独的评审室内对原告提出的诉讼请求进行评议,并形成裁决意见。一般的刑事和民事案件要求至少有9名陪审员达成一致意见,才能形成裁决结果。而谋杀案之类的重大刑事案件,则要求12名陪审员都必须形成一致的裁决。如果人数上达不到要求,就不能形成裁决结果,陪审团需要继续评议,直到做出裁决为止。当双方的证人都出庭作证后,法官就可以要求陪审团对案件进行讨论并裁决。陪审员们将被严密隔离,甚至在未做出裁决前不准吃饭。当陪审员讨论结束后,会形成一份意向性决定,然后交由陪审员们投票表决。
陪审制度是美国法治和美国诉讼制度的组成部分,反映了美国诉讼制度的特性,是美国法治民主化的反映,具有一些特点:
1)陪审员加入审判使审判更具人性化,可以更好的体现法、理、情的统一。陪审员断案中,陪审员来自社会各阶层,社会横断面大,对安件的裁定较易达到社会正义。而且由于陪审员是由双方律师同意后产生的,即使一方对案件结果不满,他也无法对陪审团做出任何指责。而且收买如此多的陪审员也并非易事。因此司法腐败发生概率较小。
2)陪审员加入审判,事实上体现了公民参与国家管理。这是公民直接形势国家权力的体现。
3)陪审制度有利于普法教育,增强公>民法律意识,加快法治社会建设和依法治国进程。公民担当陪审员的进程正是一次很好的接受普法教育的过程。陪审员在对案件讨论时也很好的了解了一些法律常识。
从这部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陪审制度在美国审判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其司法体制的重要的环节。
中国需要何种法律体系
——电影《杀戮时刻》观后感
(二)众所周知,在当今世界上除了少数生产力极为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外,大部分的地方都采用了两种法律体系中的一种,一种是英美法系,代表国家有么过,美国,印度等;另一种是大陆法系,代表国家有法国,德国,俄罗斯,日本等。我国在建设有特设的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实用的就是大陆法系。
为何选择大陆体系呢?因为这种法系的办案效率高,在我国这个人口众多,但法律设施不完备的国度里,效率是关键,然而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难以公正。在法庭上由法官一人审问、究问,这就难免会使法官个人的意志强压于法律之上,最后使得审判不公。而对于英美法系法官在法庭上是中立的,由双方辩护律师对抗,法官只起到了一个维持法庭秩序的作用。这就会使得审判相对公平,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审判的效率却极低,因此大量的案件通过'辩证交易'的方法了结,然而对于如杀人等情节恶劣的案件就必须启动法律程序,影片就属于这种情况。
片中两个白人男子强奸了一名黑人少女,在两人被捕准备受起诉之前被少女的爸爸用机枪在众目睽睽之下打死了。在当时的美国,黑人仍受着歧视,在此案之前就有一名白人在强奸黑人少女后被无罪释放,因此本片中受害人的爸爸怕凶手逍遥法外,所以在理智正常的情况下杀害了嫌疑人。
我觉得片中有几点需要注意:一,枪杀案中嫌疑人中的律师一直在试图通过证明嫌疑人在当时神志不清,因此杀了人,并通过一名医生作伪证,最后由于这名医生有前科才不得不另辟它境。我想说的是,在这个'公平'的法庭上,作'伪证'变得如此简单,只要需要,什么证据都有!二,这名医生的证词是因为有前科而不被信任的,可是前科只能说明我的过去,而作证的人是现在的我,用过去的滥事去评价现在的人,这也未免公平过头了!三,影片最后黑人男子被无罪释放,这让我搞不清楚情况,杀人就是杀人,杀了人还没事,这叫公平吗!也许有人会说百人强奸了他的女儿,但那是另一码事,在这个问题上法律被陪审员的眼泪扼杀了。我相信有些人会说我无情,那么让我做个假设,让我假设一个中国人强奸了一名日本少女,而后,少女的发亲杀死了中国人,我觉得如果我能判决我一定不会判无罪,死刑可能也不会,可二十年牢实最起码的,然而说终归是说,到时候真有这件事我说不定会判他死刑,这就是法律与情感的区别。终上几点,英美法系并不能做到公证,公证与否取决于陪审员的理智及律师的口才,然而也有可取之处,那就是其结果不会只取决于一个人的意志。
最后,我认为中国应该建立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大陆法系,具体做法就是将法官的权力缩减,法官仅维持秩序并通过个人意见提出可让各方对案件更了解的话语,保证并推动案件进行,但是不决定最终结果;其次,加设陪审员,在审判过程中,陪审员可通过自己的想法询问辩护双方律师,从而更快的对案件有一个了解和判断;再者,在审判前,法官,各陪审员及原被告双方在不知道对方是谁的情况下进行最后对话,然后由法官及陪审员的决定按人数多少计票,票占绝对多数者即胜数,至于法官陪审员等所占投票比例问题和绝对多数的多少问题有待进一步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只要一点,在此过程中,双方律师不得参与其中。
以上就是我对影片的小小见解,我认为中国国情复杂,法治国家建设的任务任重道远,所以建设一个真正为中国所使用的法律体系是十分重要的。
杀戮时刻观后感
(三)>故事情节就不说了,简单说几个感想吧。
黑人男子的女儿被白人男子杀害了。于是黑人男子拿起枪杀了这两个白人男子。为什么要写出皮肤的颜色?美国 的特色,也是他们的社会弊端。美国人为了黑白平等奋斗了快两百年了。确实有很多起色了。在法律上,人人平等基本做到了。可见,人人生来平等纯粹是扯淡的。人人平等是通过斗争得来的。人不可能平白无故的得到权利。只因为是人,就可以得到的人权也是前辈们用鲜血换来的。实体正义在法律上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只要进入法律就会变的牢不可破。看看现在的美国人吧,无论任何电视剧电影,都不敢触碰种族歧视这个话题。这是不是能给我们很多启示呢?想想重庆的最牛钉子户,再想想前几天在成都因为对抗暴力拆迁而自焚的钉子户。中国还要流多少血?
还有一点,黑人男子,手持M16自动步枪疯狂扫射白人男子和倒霉的警察,可以看出,美国的枪支泛滥问题很严重。在美国,每年都有很多人死于枪杀,而且普通的美国民众可以轻易的买到各种枪支。这在中国是不可想象的。为什么美国不能禁枪?可能是美国议会不想再通过类似与禁酒令的白痴法案吧。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美国的武器制造商们,不想有禁抢令。不然的他们的生意怎么办?这就是美国的政治和法律。
剧中,白人和黑人两股势力不断的纠结。最后到大街上斗殴,连美国军队都出动了。不过,我是赞同的美国的做法的。社会的进步和民智的开启,都是在不断参与社会重大事件中得到的。没有大规模的民众参与,社会不能达成共识,没有共识,就不能上升为国家意志,也就没有法律。因为法律就是大家都认可的社会秩序和伦理道德。美国还有一个经典的案例就是烧国旗案。这个案件,可以说是全国人民总动员。美国的政府,议会,法院,民众,对国旗是否能烧展开了疯狂的争论。最后最高法院做出了维护>宪法中规定的自由表达的权利。于是,美国的国旗终于成为了能烧的东西。可是,美国民众通过这次大讨论大参与,也正确认识到了这件事情的意义。整个社会又往前前进了踏实的一大步。社会的进步就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的进步的。这样的进步是稳固的,是不会倒退的。这是需要我们中国学习的地方。在中国,不想让群众参与的案件就可以不让人听。没有人听,当然也不需要军队了。在这里不得不表扬一下美国人对法律的尊重。在美国有个黑白同校的判例。白人学生强烈反对黑人入学,最后美国总统下令派军队保护黑人学生入学。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对法律的尊严重视到了这种地步。所以在美国没有不能执行的判决。在中国呢?屡见不鲜。差距啊。
最后,认定黑人主要无罪的证据竟然是伪造的。律师只是在最后用生动的语言技巧来打动了陪审团。所以我现在搞不明白,美国的法律体系是这样的来实现实体正义还是扼杀了实体正义。我认为这样的判决不公正。
鉴定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