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都是为你好》观后感(大全)
《都是为你好》观后感
当看完一部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写一份观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那么你会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都是为你好》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都是为你好》观后感1昨晚在泡脚时无意中发现电影频道播放的电影名字叫《都是为你好》,这几个字出现在孩子们期末考试前夕着实应景,一下就被吸引,最近朋友圈在流行一些有关期末考试引发的焦虑的文章。尽管这类关于亲子教育的故事看了很多,还是有很大的好奇,这个故事又是如何描述的?
我没有看到故事开头,只知道一个约十二三岁的离家出走的叫成成的男孩和一个很酷的姓丁的中年男子在外地,中年男子刚买的新车貌似因为这个男孩而损伤严重,他借着让孩子父母赔偿的理由让男孩联系家里人,后来这个聪明的男孩打给了自己最喜欢的一位美术老师,并没有打给父母,电话还没讲完,一群年轻的混混邀了一帮人来复仇的样子,他们除了想让成成和丁某见识一下自己的厉害外,还想要成成脚上的因为考试成绩提高爸爸刚刚奖励的乔四限量版运动鞋。这位丁叔叔自然挺身而出,救下成成,赶紧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这时我才明白一点剧情:离家出走的男孩遇上一位好心叔叔,因为二人同路,叔叔打算送这个孩子回家。一路上都在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给这个孩子做些安抚工作。一路上两人的聊天才透露孩子离家出走的原因:妈妈在牧场工作,希望孩子专心读书,不支持孩子学习画画,还把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好不容易得到的画布和颜料当面踩了个稀巴烂。孩子一气之下就独自一人搭车去城里找爸爸,爸爸看了儿子的画,非常开心。儿子原本打算跟着爸在城里爸生活,谁知道爸爸的断然拒绝让孩子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跟踪爸爸一路才知道爸爸已经在城里又组建了一个家庭。他哪里受得了这样的刺激,刚刚还跟自己说工作很忙,照顾不了自己,现在却跟一个叫自己的爸爸为爸爸的三岁左右大的小女孩又亲又抱,旁边还有一个年轻的女人正准备上车。他冲上去试图发泄心中无限的愤怒,被爸爸给拦了下来。拉扯中爸爸的一个巴掌打到自己脸上,他才听清楚爸爸所说的话。他和妈妈已经离婚七年了,一直没有告诉他是不想影响他的学业,打算等到大学再告诉他的。他实在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带着失望和悲伤冲出了人流,爸爸再怎么尽力也没能追上他。
《都是为你好》观后感2遇到丁叔叔后,他们一路都经历着同样的故事在不同家庭上演。他们二人因为住店来到一家宾馆,宾馆老板有两个儿子,十五六岁的`大儿子也因为喜欢汽车修理不想学习偷偷跑到修理厂去跟师傅学习,每次回到家里都会被爸爸毒打一顿。棍棒底下出孝子,这是爸爸的育儿名言。在爸爸眼里,爸爸就是爸爸,儿子就是儿子,儿子就是要听爸爸的。可怜的孩子身上到处都是被打后留下的痕迹,成成遇到跟自己遭遇相似的哥哥自然跳出来打抱不平,希望丁叔叔带上这个哥哥一起走,远离这个没有爱的家。这个提议遭到有过案底的丁叔叔的断然拒绝,成成就以自己不回家来威胁丁叔叔,最后丁叔叔无奈答应去跟这个孩子的爸爸谈一谈,希望能化解这对父子之间的矛盾。孩子们却天真的以为丁叔叔是做说服工作去了,最后在偷拿到身份证后还是穿帮,被宾馆老板发现自己的大儿子要离家出走,第一反应就是操起棒子就要打。一场混乱之后,丁叔叔讲了一个因为儿子离家出走,父子分离十六年的故事,老板的儿子这才放弃离家出走的念头,父子二人终于开始放下了自己手中的棍棒和背包。
原来,丁叔叔讲的故事就是自己和儿子的故事。当年就是因为自己没能和儿子保持很好的沟通,做了一些让儿子无法理解的事情,以至于十六年彼此都不联系。这对丁叔叔来讲是最深的痛,也是难以挽回的事情。这次,如果不是即将和儿子结婚的儿媳妇主动联系他来参加婚礼,试图化解这对父子十几年的恩怨,他都不知道儿子在哪里。所以,才会出现故事开头的救下离家出走的成成,丁叔叔一开始就从成成身上看到了自己儿子当年的影子。一路上,丁叔叔站在父母的角度跟成成讲述父母行为背后的期待,有晓之以理,有责骂,也有迂回。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能够有一个能保护自己,又能在精神上跟自己沟通的男性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崇拜,欣赏和尊重溢于言表,就差叫他“爸爸”了。或许,这也是青春期的孩子所需要的身份认同吧!当他们找到自己崇拜的对象会义无反顾。
尽管这是发生在三个不同家庭的离家出走的故事,令人悲伤和难过,但是仍旧被这背后父母深厚的爱所打动,只是这些父母都太执着于自己想要的画面了,都不愿意轻易承认自己在孩子教育上的失误。丁叔叔家的孩子当年是在妈妈不幸患癌症后,爸爸因为一个不当行为入狱,导致孩子对他失望至极而离家出走,孩子或许认为是妈妈的去世跟爸爸的行为也有一些关系,所以他们一直没有任何联系,更不用说解释了;宾馆老板的大儿子,希望干自己喜欢的工作,不想走父母认为的“唯有读书高”这条路而被家庭暴力,实在在家里呆不下去了才想到跟成成一起去别的城市;成成的故事更加复杂,父母在自己很小的时候离婚,父母都瞒着自己,让自己觉得最信任的两个人都不信任自己,也不值得被信任。妈妈也是只希望孩子能考取好的学校将来能到大城市发展,不支持痴迷画画并且画的很好的成成跟老师一边学习一边画画。而爸爸也因为有新的家庭根本顾不上孩子心里真实的想法,即使欣赏成成在画画方面的天赋,也不愿意主动站出来承担一个父亲应该承担的责任。
《都是为你好》观后感3三个故事中的孩子都是处于青春期,他们都觉得自己有一定能力了,又都无法从家里拿到真正的支持,没人理解自己,没人真正在乎自己心里真实的想法。大部分父母眼中只有学习这一条路,这让他们非常无奈和无力,这个时候能够表达自己声音的唯一方法就是离家出走,用这个方法来惩罚自己的父母,试图用这个方法来让自己的父母改变,并证明自己。回想这样的故事在身边也越来越多,小一点孩子的孩子躲在黑网吧里度日,大一些的孩子有的走向自闭,有的到后来需要精神相关的药物维持,有的干脆弃学,不再踏进学校,与家里人的'关系都很疏离。这些情况无论发生在哪一个家庭都是极度痛心的,这些故事也在提醒我,如何跟青春期的孩子和平相处,保持良好的沟通。或许,也正是因为自己的孩子也正值青春期,所以我才会被这部影片的标题吸引。
记得故事里跟着寻找成成的一个警察对车上成成的父母说过一句话,我记忆犹新:我没有养过孩子,我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但你们口口声声说关心孩子,你们连孩子平时跟哪些人玩,喜欢什么都不知道,这是关心孩子吗?是啊!什么是关心?是关心我们关心的问题更多还是关心孩子关心的问题更多呢?我也这么问自己。在孩子的渴求(被爱,被关注,被接纳,被尊重等)跟学习之间,如果要排序的话,你会把哪个排在优先的位置呢?剧中的几个家庭都有些本末倒置了,关心孩子的学习比孩子本身更多,没有交流和沟通,这样的互动自然容易令关系走向极端。
我回想自己在跟孩子互动的过程中,当自己试图站在孩子立场去倾听、了解他的压力和他内心真实的想法时,当他愿意跟我敞开的时候,我很开心和满足,我也非常欣赏自己的耐心和智慧,用给他按摩的时间跟他沟通;当我看到他内在的那份忐忑和迷茫时,我很心疼,希望帮到他更多又似乎有点力不从心的感觉。我也看到自己内在的那份纠结,既希望孩子在学校能够通过学习拿到一份自信,将来可以让自己有更多的选择;也希望他能够尽早发现自己喜欢的事情,并坚持下去,我们会全力支持他,让他从中获取更多的能量,体验到成长的快乐。当我写完这句话时我留意到自己内在隐藏的焦虑,期待孩子在这个阶段就完成自己还在寻找的答案,多么可笑!所以,我的功课也会在孩子身上体现出来,当我带头走出自己的路,他在后面自然也学会了。所以,做父母的,要想跟孩子有很好的关系,最终还是要从自身的学习成长开始,从了解我们的孩子开始。
《都是为你好》观后感4第一部分,由读而引出5261感,这开头部分4102就好比一条醒目的标语或引子一样,1653先交待清楚读了什么书,有什么感想。一般来说,这一部分要求简明扼要、开门见山,千万不要绕圈子、卖关子、遮遮掩掩,而是要用肯定的语气概括地说出感受是什么?简单但明确,不含糊,这样就可以了!不必展开来说。
第二部分,具体谈感受是什么。我们读书看报阅读文章都有一个过程,都需要一段时间,而我们的感受也是在这个过程、这段时间内一点一点产生的,感受由浅到深,感受由心而发、发自内心,因此要自然真实,有感而发,不要无病呻吟,虚假不实,这样才能感人,打动读者。
写法上,可采用夹叙夹议的形式,“叙”就是把感人的故事情节或人物形象或词句叙述出来,“议”就是抒发自己的感受,要有层次地把自己的感情一步一步地推向顶点,得到升华。
叙述是简述,抓住要点,不要照抄原文,但可以引用原文句子,不过不能太长,否则就有凑字数的嫌疑,再者,这样也影响文章的结构。
第三部分,把感受落实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去,联系生活中的事例来谈感受,因为“感”的目的就是要指导我们的实际行动,要不就毫无意义了。具体说来,就是把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所作所为和文章中感动自己的人或事情做比较与对比,找出差距,找出不足,树立学习的榜样。第四部分,文章的结尾,要对全文内容做个收尾总结,可以进一步抒发理想或希望与祝愿,把全文的情感升华到顶点。
第二篇:为你好人生哲理
“为你好”,这三个字。
真真是这个世界上最无赖的三个字。
父母用这句话,掌控着你的未来。
恋人用这句话,左右着你的方向。
朋友用这句话,影响着你的决定。
实在太常听见别人对我说这句话了。
用着这样伟大的借口,来试图改变你的人生。
每次听见别人这样说,我总想反问他:
你又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怎样是对我好呢?
可惜我们每个人都挣脱不出别人这样无赖的关怀。
好似我们天生就该承受别人这样的“为你好”.好似我们自己不知道怎样才是为自己好。
所以一直沉溺在无知的让被人为自己安排的生活中。
终于有一天你会清醒。
你发现自己可以掌控自己想要的“好”.所以你想反抗,想告诉他们,你不再需要那些“好”.但这时,你或许会发现,在这么多年的让别人为你好的环境里,你也已经成为一个习惯性想用自己的方式“为别人好”的人了。
是啊,我们渐渐的,都会变为一个想为别人好的人。
那时,或许你早就忘记了,当初自己是如何反感那些“好”的。
第三篇:《小平你好》观后感
《小平你好》观后感
邓小平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无疑有着巨大的人格魅力!
邓小平的少年时代正是中华民族处在深重的饿苦难之中的时候,少年的邓小平已经有了朴素的爱国思想。五四运动后,他同全校同学一赵参加了抵制日货活动。他当时对救国的想法,还只是在学生中流行的“工业救国”的思想.只是满怀希望能到法国去一面做工、一面求学,学点本事回国。就这样,他开始走上了探索人生的道路。
1920年,你抱着满腔的爱国热情抵达法国,在法国虽然虽然生活非常的艰辛,但是在这里他参加了旅欧少年共产党,寻求救国的道路,并开始了职业革命家的生涯。在法国的这段生活磨练了他意志,为他在以后的革命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之后在1926年1月赴苏联,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在这里邓小平系统的学习了马克思主义思想。
成为了一名马克思主义者。
邓小平的一生既充满了传奇,同时有充满了坎坷!
军事生涯中,无论是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他都显示了非凡的才干!
他曾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中原野战军、第二野战军政治委员,晋冀鲁豫中央局书记,中原局、华东局第一书记。1945年9月至11月同刘伯承一起领导了上党战役、邯郸战役。1947年夏他们率军南渡黄河,挺进大别山地区,由此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对国民
党军队的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在解放战争的战略决战阶段,担任统一指挥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的总前委书记,同两个野战军的领导人一起,指挥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攻克了国民党政府首都南京和上海、苏、浙、皖、赣等广大地区。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上,邓小平表现出钢铁般的意志和坚定的原则性。1982年9月,在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邓小平指出:“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人民就没有理由信任我们,任何中国政府都应该下野,自动退出历史舞台,没有别的选择。”面对在祖国统一大业中面临的各种干扰和斗争,邓小平立场坚定、洞若观火,常有斩钉截铁、一字千钧的决断。1984年5月25日,他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港澳地区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后专门指出,中国收回香港后,有权在香港驻军。他说,在香港驻军,是维护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的象征,是香港稳定和繁荣的保证。“香港是中国的领土,为什么不能驻军?没有这个权力,还叫什么中国的领土!”邓小平深知维护祖国统一是全民族的意志和愿望。1986年9月2日他在接受美国记者华莱士采访时说:“凡是中华民族子孙,都希望中国能统一,分裂状况是违背民族意志的。”他还指出,中国的统一是全中国人民的愿望,是一百几十年的愿望,一个半世纪了嘛!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统一是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不是哪个党哪个派,而是整
个民族的愿望。在邓小平内心深处,国家统一是民族实现振兴的必由之路,1990年9月15日,他在会见马来西亚郭氏兄弟集团董事长郭鹤年时说:“大陆同胞,台湾、香港、澳门的同胞,还有海外华侨,大家都是中华民族子孙。我们要共同奋斗,实现祖国统一和民族振兴。没能够亲眼看到香港、澳门的回归,是邓小平的遗憾,但由他开创的“一国两制”方针,不但促成港澳顺利回归、平稳过渡,而且为两个特别行政区的繁荣稳定提供了根本保证,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一言可为天下法,一语而为百世师”——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方针,不仅为中国的统一大业指明了方向,而且成为国际上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成功范例。历史遗留下来的台湾、香港、澳门问题,深深地萦绕在邓小平的脑海中,他时时擘画着祖国统一大业的宏图。深思熟虑后,他对祖国统一问题得出了一个令世界为之赞叹的结论。他一语千钧地指出:“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看只有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邓小平对“一国两制”核心与本质进行了精辟的诠释:“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这一结论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智慧和创新精神的结晶,是邓小平对于当代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科学的解读和积极实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央提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祖国统一和维护世界和平三大任务。他在构思解决台湾问题的方法时,“一国两制”构想已具雏形。1979年1月,邓小平出访美国前,创建性地提出,台湾作为一个地方政府当局拥有自己的权力,但必须是
一个中国的条件下,它可以有自己一定的军队,„„现行的生活方式可以不变,资本主义经济可以不变。
香港问题的解决,极大地推进了澳门回归的进程。香港知名人士撰文赞扬“一国两制”:“一言可为天下法,一语而为百世师。”
影片中许许多多的镜头是完全将真实的事情照搬到影幕上的,然而短短的一部影片无法将小平同志一生的丰功伟绩全部的展现出来。邓小平先生的一切作为,无不是为了中国人民考虑,他无愧于百姓对他的爱戴,无愧于自己“中国人民的儿子”的定义,更无愧于“小平您好”这四个包含中国一代人对他无边尊敬的字。
在观看了《邓小平》这部影片之后,心绪非常复杂。脑海中也又一次重新开始思考个人应该如何使国家更为富强这一曾经思考过的问题。能够让人民尊称一声“您好”,这样的功绩。
第四篇:你好香港观后感
《你好香港》观后感
香港位于中国大陆东南端的珠江三角洲,与广东省领接,由香港岛、九龙半岛和新界组成,总面积约1100平方公里。其实在很久以前的香港还只是一个小渔村,有个小渔村在香港仔。
故事从香港的历史博物馆中展示的生活器具开始说起,以此来证明在几千年前,香港就已经有人类在此生存了。一百年以前香港还是一个由十几个小渔村组成的,人们靠捕鱼来维持生计。而渔村平静的生活在1841年1月26日被英国军队侵占香港打破了,1842年因鸦片战争失败促使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南京条约》第三款把香港岛割让给了英国。香港本岛加上深圳河以南整个九龙半岛及附近约200多个岛屿、约1071平方公里的地区,全部被英国侵占。中国人民为恢复行使香港主权,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开始了百年的斗争。
英国人按照他们的意志,左右了香港的命运,同时设计了香港的未来,从此香港成为了殖民者的天堂。但是中华民族的人文知识也在这里孕育了民族独立和复兴的理想。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曾说过:“凡是爱国的中国人,都应该为祖国的和平统一而努力奋斗。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宣告了中国半殖民地时代的终结,第一次为香港地区的回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我国国力的日趋强盛,到80年代初,收回香港提上了议事日程。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和港人治港方针的成功实践,为我们早日收复香港而指明方向。
1997年7月1日零点,那是一个令全世界振奋、国人为之扬眉吐气的时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紫荆花区旗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上冉冉升起,中国政府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了。时任国家主席的江泽民同志庄严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这是中华民族的盛事,也是世界和平与正义事业的胜利。1997年7月1日这一天,将作为值得人们永远纪念的日子载入史册。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香港同胞从此成为祖国这块土地上的真正主人,香港的发展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香港的回归不仅是国人的骄傲同时也向世界证明了中国的强大,中国是一个不屈服的民族。标志着我们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做出了新的贡献。香港的回归是圆了几代人的梦想,圆了中国的梦想。我坚信“一国两制”的方针也会为我们祖国收复台湾指明航向。
第五篇:《你好,打劫!》观后感
『北京』话剧《你好,打劫》观后感昨天晚上和女朋友一起去看了话剧《你好 打劫!》。原本以为话剧这么古老的表演形式没什么好看的,只是为了哄女朋友开心才和她一起去看。没想到,故事一开始就把我吸引住。看过以后我也大呼过瘾、值得。
这是一部讽刺幽默的悲喜剧。说它讽刺,是因为人物的台词,特别两名劫匪的台词充满着对整个社会,特别是现代社会的嘲讽、叛逆和控诉;说它幽默,是因为故事、台词和演员的表演确实非常风趣好笑,整场演出笑声不断。但是同时,这又是一部发人深省的悲剧,这不仅是因为剧中的每一个人物的生活和命运都让人同情,同时故事的结局也着实让人悲痛落泪。
故事发生在一家银行正要打烊之际,两个冒充顾客的劫匪抢劫这家银行的保险柜。但由于劫匪的冲动,意外的触动保险柜上的报警装置,结果没等他们逃出银行,银行就被警察包围了。于是,劫匪抓住了银行里的一名部门经理,一个男职员、一个女职员和一名男实习生作为人质,开始了与警察的对峙。
在与人质通话之后,冷漠、官僚的警察,竟然愚蠢的将三名男性人质当成了劫匪,而将两名劫匪当成了人质,这也就是这部戏作为悲剧的真正开始。随后,每一名人质的悲剧命运也逐渐展开。在家里等待女职员的是急于和她签署离婚协议的丈夫;而男职员则由于今天没有按时回家做饭而遭到了老婆的一顿臭骂;经理的父亲倒是很关心他,却把他当成劫匪一顿数落,还表示要安排经理的未来,而完全不屑于经理本人的选择。
外面的世界似乎比屋子里的世界更加无情,让人质们最痛苦并不是劫匪的恐吓和死亡的威胁,而是自己最亲最爱的人对自己的冷漠、无情和不屑。这个时候,反而是劫匪出来为人质们主持正义,痛斥世界的虚伪、人间的无情和和社会的压迫。劫匪,作为社会底层的小人物,被逼无奈的声音吼叫了出来,同时也控诉了那些批着和伪善外衣的权贵和富裕阶层才是真正的强盗。
故事最富有戏剧性的一幕发生在整场戏的中间阶段。勇敢的实习生出其不意反抗使人质夺取了武器,并成功的控制了两名劫匪。正当他们准备押着劫匪走出银行的时候,警察竟然真的把他们被当成了劫匪并向他们开枪,这使得六个人不得不重新退回银行,而劫匪也利用这一突发情况重新控制了局面。
警方已然通过媒体对外界宣布,三名男职员是监守自盗的劫匪。警方的定论是不可更改的,这是警方的信誉和面子问题。而通过媒体的报道,整个舆论都相信了这一结论,而人质的亲人们居然也都对这一如此荒谬可笑的说法深信不疑。实习生的女友也因此发来了短信要与其分手。
此时,人质已经被警察所抛弃,被社会所抛弃,并最终也被自己的家人所抛弃。被逼迫无奈的人质们最终做出了一个叛逆的决定:与劫匪联手分赃逃跑。而此时的人质和劫匪,已然完全实现了心灵的沟通和共鸣,而站在他们对面的则
是整个无情的世界。
然而,要与整个世界对抗,悲剧性的结果也就不可避免。在大家企图逃跑的过程,遭遇了警察的乱枪。只有实习生和女职员活了下来。然而,为了掩盖警察枪杀人质的过失,警长亲手枪杀了实习生,并逼迫女职员供认,其他五人均为劫匪,而自己作为唯一的人质被警方成功解救。
看似凶狠的劫匪,实际上却没有伤害人质,反而是营救人质的警察枪杀了所有的人。如果说这部戏中谁是真正的反面角色,那就只能说是警察了。无能、冷漠、官僚、无所作为,甚至还时不时的用对讲机聊着低级甚至色情的话题。故事说到这也可以告一段落了。听我描述的这个故事,似乎是很悲伤的。但如果您在现场观看,除了结尾的5分钟之外,您会一直笑个不停的。这正是这部话剧的特点:是讽刺幽默的悲喜剧!
我觉得这部话剧的表演形式也很值得一提。表演场地是方形的,而场地的四周居然都是观众席。不像一般的话剧舞台那样只有一个正面。演员的表演也是从舞台的中心,很自然的向四面辐射并不停旋转,使观众从任何一个角度观看都会觉得自己看到的是舞台正面。我本人是第一次见到这种形式的表演,觉得很新鲜,现实感也特别强。对于没见过这种表演形式形式的人来说,确实很值得体验一下。
不过,我个人认为这部话剧也有美中不足,那就是对实习生的描写。故事中虽然对实习生的性格特征以及人生观点都表述的很清楚,但与对其他人质的家人的描写相比,对于他自身以及他和女友的故事则几乎没用什么笔墨。而女友抛弃他也仅仅是因为女友认为他是个劫匪,这样的故事似乎有些草率。在戏中,实习生是一个追求平淡生活的人。如果把他的女友描写成因为贪图富贵而抛弃的话,应该也很有现实意义和表现力。不知道作者是否愿意进行这样的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