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误杀》观后感_观《误杀》有感
今日,由陈思诚监制,柯汶利执导,肖央、谭卓、陈冲、姜皓文等领衔主演的电影《误杀》正式上映,豆瓣开分7.5,猫眼、淘票票评分均高于9分,可谓口碑佳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 《误杀》观后感,希望能帮到大家!
《误杀》观后感
在豆瓣里搜索“柯汶利”,会出现三部相关作品:《自由人》《误杀》和《唐人街探案》。三分之二的名字与陈思诚捆绑,《误杀》是他的第一部长片。这部电影的监制陈思诚聊起柯汶利,说两人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柯汶利是他前往台湾为网剧《唐人街探案》找导演时看上的唯一一位,原因是他有拍类型片、商业片的基因。
尽管聊天时能感受到柯汶利明显的台湾口音和台湾用词,但柯汶利实际上是华裔马来西亚籍导演。在拍摄《自由人》之前,他在吉隆坡的舞台剧团做过龙套演员,拍过商业广告,也在银行做过业务员。21岁那年,他前往台湾攻读传播学和广告学的相关专业,并在研究生期间拍摄了讨论死刑存废的短片《自由人》,获得奥斯卡实景短片和金马奖最佳创作短片的提名。
初中后背井离乡的经历,可能是柯汶利在国际团队里显得非常自在的原因。《误杀》在泰国拍摄,片中的主要演员来自美国、马来西亚、中国两岸三地。但语言和文化差异对于柯汶利不是问题,在台湾媒体的一篇报道中,他提到:“我始终感觉自己是个异乡人,这种情绪不是到了台湾才有,连在马来西亚也一样。祖先当年为了活下去选择离乡背井,我们从小就知道这个现实:华人想在这片土地生存,一定要比别人更拼。”
从左至右:导演柯汶利、摄影指导张颖、监制陈思诚
《误杀》讲的是一个父亲为了维护女儿,用电影里学来的反侦察手法和警察斗智斗勇的故事。与2015年的印度版电影《误杀瞒天记》相比,柯汶利保留了原作的反转和蒙太奇部分,但把重点放在了“误”而非“瞒”上。他用大量镜头讲述了一家人的日常生活、邻里间的关系,以及警察局局长的儿子“素察”被误杀的原因。在采访中,柯汶利并不认为《误杀》是一次改编。他表示:“其实我也当它是原创在拍了,因为我一开始也没看过印度电影的这个版本。”在拿到剧本后,他觉得原有的文本有趣,又有很多自由改编的空间,所以就决定去做了。
与原版大快人心的完美犯罪相比,《误杀》的结尾是另一处较大改动。聊到这个结尾,柯汶利非常直接地否定了审查对于结尾的影响。他表示,这个让李维杰(肖央饰)自首的结尾是团队一开始就设想好的结局。因为只有让他自首,才能实现他们想要表达的主题。但同时,他又给了观众一个让李维杰出狱的希望。“我喜欢的结局通常是留白的,可以让观众有反思的空间……可以好好反思我们的电影所说的是什么,包括里边所有的意象的呈现。”
界面文娱:原版印度电影已经被多次翻拍,这次您拍摄中国版的意义以及必要性在哪里呢?
柯汶利:在看这个故事的时候,其实印度版的整个架构是好的,但我觉得我们改编的其实蛮多的。尤其是主题,为什么不叫《误杀瞒天记》而叫《误杀》呢?是因为我们的重点不是在“瞒天记”,而是在“误杀”。后来我跟监制讨论,说要怎么样去把这个故事说得更好,而且可以让中国大陆以及海外的华人观众可以看得懂这部电影,我们做了很多很多的努力,尝试去转换这个电影的脚本。《误杀瞒天记》原本是印度族群看的电影,但是我们要让内地观众相信这个故事,并且有代入感。我觉得这是我们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很多调整之后,才呈现出的效果。
界面文娱:其实原版包含一些对印度社会的讽刺,您在制作这部电影的时候有做中国化的改编吗?
柯汶利:一来是演员,我们的演员基本上都是华人演员,包括台湾、内地、香港,甚至有美国籍的华人。另外在做这个作品的时候,我们还在思考语言的使用,怎么样才会让观众更相信呢?那曼谷是一个很好的地区,因为那边都是四海的华人,所以口条或者是口音方面其实观众都不太会在意。可能也是因为我是马来西亚人的关系,所以我在这一方面和其他演员的融入也挺好的。
界面文娱:陈冲老师是怎么邀请到的?
陈冲在《误杀》里饰演警察局长
柯汶利:陈冲老师这个角色一开始我们挑了好几个演员。后来我跟监制在讨论这个角色的时候,我觉得陈冲老师是很适合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我们之前看她的作品,她的形象更多是偏女人味的。那这一次在《误杀》里我就觉得应该会挺新鲜的,她穿着一个制服,气质比较阳刚。然后后来我就在酒店里给她发消息,聊了故事和角色,就觉得陈冲老师很适合,然后我们就一起合作了,还蛮顺利的。
界面文娱:我们再谈一下《误杀》的结尾,因为我看您之前在《自由人》里面也给了角色一个出狱的机会,包括这次也算是比较光明的,您在结尾这方面是怎么设置的?
柯汶利:我觉得这样的一个结局挺好的,因为我喜欢的结局通常是留白的,可以让观众有反思的空间。我不喜欢给观众一个很准确的答案,或者是告诉他们这个就是结局。我希望观众可以得到无限的想像空间,然后去好好反思我们的电影所说的是什么,包括里边所有的意象的呈现。
界面文娱:因为我看您的结局是两个笑容,是想要通过类似的镜头和观众对话吗?
柯汶利:我们整部电影都在跟观众对话,如果你了解摄影语言的话,我们很多个镜头都是看着镜头说的,包含最后秦沛老师看着那个记者那个画面。再来就是我们的彩蛋也是看着镜头的,这些其实都是我们设计好的电影语言。
界面文娱:这个结局是因为审查改掉了还是说本身就是这样?
柯汶利:其实不是审查的原因,我们整个团队都希望结局的走向是积极的,让人有个希望。然后再来我觉得这个结局可以达到我们想说的这个主题,李维杰不是因为审查的原因才自首。如果你看电影的话,他自首最后一刻镜头是微笑的。那是因为他心里得到了自由和释放。
界面文娱:我对电影里“羊”的意向还挺感兴趣的,电影的英文名有羊,棺材里的羊也是影片的高潮。您这个意象的含义是什么?
《误杀》的英文名叫Sheep Without a Shepherd
柯汶利:我们的英文名字叫Sheep Without a Shepherd,它是《圣经》的一句话,意思就是乌合之众,也是我们电影的主题。如果我们可以把这个东西可以更升华,那羊是代表什么呢?羊看见了李维杰做那个事情,这个代表什么?羊到最后的重生又是代表了什么呢?我觉得这个可以留给大家去探讨。如果观众对于一部电影有很多思考的空间,我觉得那就是一部好的电影,娱乐之余就只剩下这些了。
界面文娱:电影里面提到了《蒙太奇》这部电影,因为由《蒙太奇》改编的一部作品刚好上月也在国内上映,您对这种越来越频繁的改编有什么特别的想法吗?
柯汶利:我觉得没有不好,因为很多电影改编之后可能会比原版更好。首先地域上就不一样,比方说我们看香港的《无间道》,它是个经典。那好莱坞也拍了《无间行者》,找了莱昂纳多,最后也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对吧?我觉得好的作品不怕被改编,但在改编之余你要有导演的视野在里面,然后想好自己要说的主题是什么,为什么我要做这个故事也很重要。
界面文娱:《误杀》算是您的第一部长片,为什么您第一部选择做改编,而不是做自己原创的内容呢?
柯汶利:契机吧,其实我也当它是原创在拍了,因为我一开始也没看过印度电影的这个版本。拿到这个脚本的时候,它还是一个文本。我读起来就觉得这个文本有趣,那我就想说它可以改编的幅度有多大。然后制作方告诉我,其实我可以改编得很大,我有很多自由的空间,可以去做很多的设定,那我就觉得可以拍这个东西。
界面文娱:其实片尾还有韩剧《天空之城》的音乐,您将它作为电影结尾的配乐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
柯汶利:这首歌其实我一开始不是在韩剧里面听到的,它的歌词很贴切我们说的事,很贴切李维杰的心境。你还记得它的歌词吗?“We all lie”,我们都撒谎了,我们一家人都撒谎了,甚至小女儿也学会修改试卷撒谎了,这很贴切。而且那一场戏是忏悔的时候放的,配合谭卓抬起头看看天,气氛完全地贴切,所以我就觉得应该要这样。在我剪辑的时候,这一首歌其实就在里面了,然后我们就去谈版权。我觉得这首歌一定要在里面,太符合了。
《误杀》观看心得
由陈思诚监制,柯汶利执导,肖央、谭卓、陈冲、姜皓文领衔主演,许文姗、边天扬、张熙然主演,秦沛、黄健玮、施名帅、陈志朋特邀出演的电影《误杀》今日正式公映,影片发布了一张“希望版”海报,简笔画风格仿佛小女儿手绘的一幅作品,上边还暖心的写了一句“我希望这个世界上,没有坏人只有家人”,充满了温情,也真挚地道出了故事的情感内核,平凡动人的亲情引发超多观众共鸣。影片口碑和热度高居同档期首位,淘票票9.3,猫眼9.6,豆瓣7.5,知乎9.0,大V推荐度100%,正在全国火热上映中。
众实力派献上银幕最佳表演
“演员们集体‘开挂’,完全看不到他们之前的影子!”观众对《误杀》里演员的表现赞不绝口,这都归功于幕后的金牌班底,不仅有首任电影监制的陈思诚二度联手曾提名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实景短片的导演柯汶利,还集结肖央谭卓陈冲等一众演技派,实力非凡。片中饰演李维杰的肖央,颠覆以往的喜剧画风,大胆挑战父亲角色,让观众看见了他前所未见的一面;饰演母亲的谭卓也献上了层次丰富的精彩表演,将一个温婉的母亲刻画得入木三分;首位登上奥斯卡颁奖台的华人女星陈冲更是突破女神形象,变身雷厉风行的超A女警,气场全开。多位实力派的精湛演技和幕后制作的精细打磨,给观众呈现了一场精彩的视觉盛宴!
平凡父亲的为爱犯险引共鸣
影片里的情感打动了很多观众,有人称“父爱如山,看完想对爸爸说一声‘我爱您’”。电影中,肖央饰演的父亲在得知女儿出事之后,为了保护家人,精心设计了一场“瞒天过海”的好戏。面对不公社会的重重压力,面对警察残酷严厉的拷问,在家人面前他都一笑而过,成为这个家庭最坚实的顶梁柱和最有力的精神支柱。在他看来,“我是一个没有什么本事的男人,也没能让你们过得好一点,能做的只有挡在你们前面。”这是一个父亲的承诺和担当,真挚而动人。生而平凡,为父则强;卿本柔弱,为母则刚,致敬每一个为爱勇敢付出的父母。
故事内核引现实主义深思
目前,大众对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的的关注愈来愈高,贺岁档的惊喜之作《误杀》就是一部这样的影片,它新锐大胆地直面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问题,犯罪大片的商业性与现实题材的教育价值相得益彰,把社会底层小人物的为爱犯险搬上大银幕,话题性十足。有影迷称,“影片在跌宕的故事情节之外,还极具人情味和教育意义,让观众对角色有共情有共鸣的同时,能够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
预售三千万口碑领跑贺岁档
影片预售票房3400万,淘票票9.3,猫眼9.6,豆瓣7.5,知乎9.0,大V推荐度100%,票房口碑均稳居同档期首位,领跑贺岁档。有观众表示,“看完电影就感觉像是吃了一顿麻辣火锅,各种酸爽刺激!”影片的剧情和细节也备受好评,“万万没想到,开头其实就揭示了接下来发展和结局,一边做局铺路掩盖真相,一边步步紧逼揭开真相。前半段的剧情令人紧张不已,后半段的剧情让人落泪。” 观众对极具共情的故事内核也点赞不断,“优秀的犯罪推理剧本,优秀的演员演技,将人性的复杂展现得很深刻,炸开贺岁档!”
电影《误杀》由陈思诚监制,柯汶利执导,正在全国火热上映中。
《误杀》观后有感
一向以性感、美丽、妩媚的形象出现在大银幕上的陈冲,在今日上映的电影《误杀》里,饰演了一个滥用职权的“铁拳女警长”。她走路生风、审讯犯罪嫌疑人有一套,对儿子却百般溺爱,导致儿子成了“禽兽”,被伤害的女孩一家“误杀”了儿子,一场笼罩在权势阴影下的猫鼠游戏就此展开……
陈冲对《一线》感慨,在自己这个年龄——她已经58岁了,还能遇到这样不套路、“可以真正发挥七情六欲的过瘾的”角色,“挺不容易的”。
在片中,前半段她是一手遮天的掌权者,后半段她却是濒临崩溃的母亲。都是“强势”,但前半段的无惧,与后半段强硬面具下的脆弱,都被陈冲演绎得层次分明、淋漓尽致。
陈冲说,她不是凭空创造这个角色,而是从自己的内心挖掘出符合这个人物的部分,“她就是我,我就是她”。无论是过往的性感、美丽、妩媚,还是这次的强势、霸道、无原则的母亲,都是陈冲的一部分。她无比坦诚地剖白:我是一个矛盾体,拥有与生俱来的敏感、不安宁、不安全感,以及被压制的欲望,但恰恰这些,才是让我能够做一个演员、做一个艺术家的基础。
而两个女儿是她心中最深的软肋。片中饰演被警长儿子伤害的女孩“平平”的,恰是陈冲自己的二女儿。
陈冲二女儿在《误杀》中饰演“平平”
在《误杀》首映礼上,陈冲说,自己是个失败的母亲,不知道怎么跟女儿们沟通,“我会想象如果有一件事能让我为她们去死就好了,那样她们就知道我是爱她们的。”在这一点上,她也和“警长母亲”达成了理解。
演《误杀》让我和女儿更接近
《一线》:您很早就当导演了,肯定对剧本特别挑剔,这个剧本是哪里打动您?
陈冲:打动我的地方当然就是家庭,因为我是一个家庭观念特别重的人;第二就是的确没有演过这样的角色,在我这个年龄层次,有意思的角色太少了,一些母亲、奶奶、外婆都写得太套路了,没有真正可以发挥七情六欲的过瘾的地方。这部戏让我有很宽的表演空间,对我的表演生涯来说也是焕然一新的,挺不容易的。
《一线》:您说自己的家庭观念特别重,这部片子里两个家庭的教育观是一个对比,您自己的教育观是怎样的?
陈冲:我觉得我挺失败的。我以为自己的人生观已经挺开明了,但是作为母亲这个角色,我下意识的榜样就是我的父母,所以对孩子们过分的严厉,使得她们不愿意向我倾吐,觉得我不爱她们,这是让我非常心碎的一个事情,因为我爱她们超过我爱任何一切。我不能想象如果孩子丢了,我怎么还能继续生活下去。我很能理解她的这一份愤怒、对全世界的一种仇恨。
一面是铁腕警长,另一面却是溺爱孩子的母亲
《一线》:其实拉韫后半段的那种强势已经不是一个警察局长权势在手的强势,而是一个母亲的强撑。
陈冲:对啊,她最后什么都没了。如果说要滥用职权的话,这个时候不用,什么时候用?(笑)
《一线》:如果说自己的孩子身上发生了像素察这样的事情,您会怎么办?
陈冲:其实我跟戏里是有点像的,就是我会失去原则,哪怕她是错了,我也会以保护她为首要任务。当然她们不会像戏里的素察那么过分,但是比如说孩子撒了谎,我必须替她撒下去的话,我可能也会这样选择,可能事后再跟她们说,以后能不能不做这样的事情。我先生比较有原则,我这方面做得不好。
《一线》:现在会比以前好吗?
陈冲:现在她们比较成熟了,我大女儿21岁了,完全可以自己做主,不用来请教我什么了。小女儿,我觉得特别欣慰的是通过演《误杀》,我们两个接近了。在演《误杀》之前,我们两个正处于一个比较紧张的对峙的关系,拍这个电影给了我们俩一个共同的经历,而且是在她压力最大的时候,我在她身边。
《一线》:恰好她跟肖央演的父亲之间也有一个从不理解到和解的过程。
陈冲:对。
《一线》:专业上的前辈和生活中的妈妈,这两个角色怎么合二为一?
陈冲:孩子对父母,不说什么前辈,你就是得为她做所有(笑)。她演戏,我反而比她负担更重,忍不住的会去说,诶,你要不试试那样?又不敢说太多。
但我欣慰的是什么呢?她有时候在工作场合有压力,回来以后向我爆发,半小时以后会收到她的短信说“对不起呀,妈妈,对不起”,这是以前从来不会有的。她对我比以前尊重了一些。
从不觉得自己美,被压制的欲望是演员的基础
《一线》:您以往的银幕形象是美丽妩媚的,这次出演一个强硬的警长,怎么代入?
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陈冲饰演的“王娇蕊”是男人心目中的“红玫瑰”
陈冲:其实就是在我的内心去寻找这样一个警察。像刚才(陈)思诚说的,每一个人物,不是说我凭空把她造出来,而是我在自己的内心、精神、情感里去把她找到,一定有这样的种子的。世界上最善良的人,也可能有起杀心的时刻;世界上最恶毒的人,也会有一份温柔打动了她的一个时刻。
虽然我是被动地被选上了当演员,但我觉得这是一种命中注定。我是一个充满了各种矛盾的矛盾体,而且是非常丰富的,就可以从自己身上去挖掘出她的东西,她就是我,我就是她。
《一线》:大家印象中的您是一个很坚定、很有自己的想法、想做就做的人,没想到您内心有很多纠结和矛盾。
陈冲给人的印象是独立、勇敢、果断
陈冲:我的内心是非常矛盾的,我经常有茫然的时刻,内心有许许多多的不安全感。每个人其实都是这样的,尤其是艺术家。
《一线》:您的不安全感来自哪里?
陈冲:与生俱来的。天生有一种敏感,天生是不安宁的、不安分的,有许许多多的欲望是被压制的。但是我觉得一定要有被压制的欲望,如果你所有的欲望都满足了、都释放了,你就不需要演戏了,你的眼睛里就没有秘密。所以这许许多多的不安分、不安全感、易受伤害,当然也有霸道的一面,其实就是让我能够做一个演员的基础。
《一线》:您一直作为“美的标杆”存在于大家的心目当中,从十几、二十岁到现在,对美的观念有没有发生变化?
陈冲:我觉得就是越自然越好吧,我挺讨厌那种非自然的状态的。其实没有什么“美的标杆”,我第一部跟谢晋导演演的戏,他见我第一面就说,哎呀,这个小孩虽然不好看,但是很有个性。我们那个年代也不一样,没有人说哎呀这个小孩真漂亮,漂亮不漂亮根本就不是个事。所以在我的生命基础当中,没有对“美”的感觉。然后到了洛杉矶演戏,美女太多了,你永远都会觉得自己不漂亮。
其实回头想一想,我演《末代皇帝》、《大班》的时候,是很漂亮的一个女孩子,但我当时都是觉得自己不漂亮,非常不漂亮,我觉得邬君梅很漂亮。
我在我大女儿身上也看到这一点,她老觉得自己不漂亮。其实这也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不安全感,但可能就是这样的东西,才让你能当演员。如果你觉得自己漂亮得不行、得意得不行的话,就演不出来了。
《误杀》观看感悟
年度黑马来袭!上周末起,由陈思诚监制,导演柯汶利执导,肖央、谭卓、陈冲、姜皓文等领衔主演的电影《误杀》,开启全国大范围点映。题材大胆犀利、剧情紧张刺激、细节巧妙缜密,更在悬疑的外壳下,潜藏对法律与道德、家庭与责任、善与恶等多元社会现象的深入探讨。一经亮相,就收获观众盛赞,口碑一路飘红,斩获猫眼9.6、淘票票9.3的超高评价,迅速成为业内外关注的焦点。
12月11日下午,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当代影视研究中心和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电影理论研究部在京举办专家观摩研讨会。中国电影基金会理事长(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张丕民、中国电影评论学会荣誉会长章柏青、原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许柏林、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艺术研究所所长丁亚平、中国文联电影中心常务副主任宋智勤、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艺术研究所副所长赵卫防、著名影评人谭飞、著名编剧和知名学者康丽雯、郎云、张弛、高小立、刘正山、支菲娜、张成,以及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电影理论研究部主任王纯和聚影汇创始人朱玉卿等多名业内资深权威电影专家,围绕影片的类型特点、艺术手法及所蕴含的深层社会现实意义等,进行多方位解读与分析。
类型化探索打开现实主义新思路
影片通过聚焦一桩发生在青少年间的“反杀”案,讲述了一场意外的误杀案件。父亲为了保护失手犯案的女儿,上演了一场惊人的瞒天过海大戏,并由此牵扯出两个家庭之间的情法对决。用犯罪悬疑的强类型手法,进行了一场现实主义题材类型化商业化的全新探索。
康丽雯表示,从编剧的角度来看,电影很好地用人性的弱点和人性的力量支撑起整个故事。影片中,既有情感的部分,又有更深层次的哲理的部分,还有对人性的真实挖掘,这让观众感觉整个电影非常饱满,也给未来的商业片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向。
对此,许柏林表示,应该提倡像《误杀》这样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它既有院线品质,又关心社会现实,通过塑造人物提出问题。包括之前上映的《我不是药神》,这类电影应该形成一类传统,应该形成大家共同追求的一种潮流。
情与法多元冲突全程直击人心
正如导演柯汶利早前所言,“希望不只是停留在一般的类型片,而是做到商业性和社会责任意义兼具的电影,可以更升华,传递给观众不一样的观影感受。”在类型化的外壳之下,影片大量镜头聚焦于“亲情与犯罪”“罪与罚”,以电影为引,探究善与恶、弱势与强权,法律与道德的多元冲突。
宋智勤指出,虽然《误杀》是一部商业电影,但是对人性的刻画很深刻,里面包含了青少年犯罪、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家庭的伦理亲情、情感与法律、善良与正义等,而且把情节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
许柏林也表示,电影有关“亲情与犯罪”“罪与罚”给人很多思考空间,从电影三分之一处开始,观众就被带入情节开始自我创作,会开始思考这个事情放在自己身上怎么办,自己介入这个事情是怎么办,让人很有代入感。
全员演技在线带来震撼情感共鸣
多位演技派的加盟让影片的每一个场景每一句对白都极具感染力。多位专家赞叹,影片中每一个表演都不含糊,就连小孩子的表演都很到位。而片中两位母亲对峙的画面也成为经典,让人忍不住赞叹“每一个毛孔都在演戏”。
谭飞表示,陈冲和谭卓两个人气喘吁吁,都以母亲的身份保护自己孩子的画面,是给人感受到气场最强大的一幕。在今年所有的电影中,两个母亲那种气喘吁吁的对峙都是很经典的。
对于影片中陈冲的表演,丁亚平也给了很高的赞赏,他表示,陈冲在电影中担任了重要角色,是最大的故事内核,或者戏核所在,她爆发性的情感越到后来越精彩,是可以拿金鸡奖的水平。
未成年保护议题反思社会责任
近期,社会对于校园暴力和未成年犯罪的关注度持续上升,监制陈思诚曾公开表示,“希望通过这部电影把这些东西传达给普通观众,让观众通过这部电影,更多地进行反思,更多地保护好自己的孩子,约束自己的行为”。
高小立对影片所传递的社会意义表示称赞,她表示,近期上映的《少年的你》是讲肉体上的欺凌,而《误杀》表达的是对幼小心灵的伤害是远远超过肉体的伤害的。是什么导致了两个家庭悲剧的发生,这一点发人深省。
朱玉卿指出,《误杀》是能触动很多人的,电影让大家置身于极端情况下,去思考当我们的孩子受到侵犯时,我们作为弱势群体该怎么办。这个电影会激起大家对这类情况的讨论。
《误杀》观看体会
今日,由陈思诚监制,柯汶利执导,肖央、谭卓、陈冲、姜皓文等领衔主演的电影《误杀》正式上映,豆瓣开分7.5,猫眼、淘票票评分均高于9分,可谓口碑佳作。
日前,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当代影视研究中心和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电影理论研究部在北京举办了电影《误杀》专家观摩研讨会,众多电影艺术研究者、影评人、编剧等出席,围绕影片的类型特点、艺术手法及所蕴含的深层社会现实意义等,进行了多方位解读与分析。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朱玉卿感叹,电影情节紧凑、逻辑清晰、层层反转扣人心弦,比印度原版的《误杀瞒天记》更好看。而在悬疑的情节背后,情与法、罪与罚的关系,也引起了观众的很多思考,“既有院线品质,又关心社会现实,塑造人物、提出问题,延续了《药神》的传统,值得电影从业者们共同追求。”
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艺术研究所副所长赵卫防则将《误杀》与《少年的你》做类比:“《少年的你》是讲肉体上的欺凌,这部电影说的是对幼小心灵的伤害是远远超过肉体的伤害,这种现实性非常强。虽然说这个电影是国外的电影,我们国内还没有触及到这一类的电影,但是现实生活中是不是没有?一定是有的,只不过我们还没有勇气拍成电影,各种原因吧,所以还是触及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包括社会教育。”
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艺术研究所所长丁亚平则指出,电影在情感内核和民俗上都加入了中国文化的元素,丝毫没有改编国外作品的“水土不服”感,在这一点上,编剧功不可没。他还特意提出,陈冲这个“老戏骨”演绎的警察局长极具爆发性,比原作中的更为精彩,“我看她可以拿金鸡奖了。”
第二篇:《误杀》观后感
《误杀》观后感
《误杀》观后感1
本次曝光的幕后工作照记录了监制陈思诚、导演柯汶利与摄影指导张颖片场工作的专注时刻,众人神情投入,感染力十足。《误杀》是陈思诚首部电影监制作品,也是继网剧《唐人街探案》后再度与导演柯汶利合作。此前,陈思诚曾凭借自编自导自演的《北京爱情故事》在电影届崭露头角,更开创“喜剧+悬疑”新类型,令《唐人街探案》系列成为口碑与票房的金字招牌。而导演柯汶利曾以短片处女作《自由人》入围过最佳短片,实力斐然。
《误杀》幕后阵容也是超强配置,摄影指导张颖曾先后掌镜《快把我哥带走》《一念无明》《反贪风暴》等佳作。无论是青春片,还是文艺片,或是犯罪片,都能完美诠释,让人更加期待此次《误杀》的视觉呈现。
《误杀》观后感2
昨天和几个朋友去看了《误杀》,100分钟的片子,全程高能,没有尿点,并不是非常高潮迭起的影片,但是本身的演员真是挑的.太好了,表演者情绪的张力把握的好棒,尤其是陈冲老师饰演的反派角色,又飒又美,咆哮的瞬间觉得看到了白雪公主那个长黑角的后母,秦沛老师饰演的商店老板最后结尾被采访那段也很优秀,就是因为饰演的是普通人反而不容易出彩,但是他真是演的很好。
还有主演肖央节奏也把握的不错,印象深刻的还有一位就是和肖央演对手戏的饰演暴躁警察的反派,这个演员我不是太熟悉,百度了一下叫施名帅,奸人角色感也是够够的,真是很推荐看得一部片子。
《误杀》观后感3
谭卓是个80后,83年,气质很好,人还是要多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身材,这样才能够活得精彩。
人多看电影还是好的,可以学到很多东西,跟书的作用也有点像,电影的主人公也是看了1000多步电影,所以知道很多很多东西,自己也可以没事多看看电影。
对子女的教育很重要,性教育也很重要,平常和子女多交流沟通,要不然以后不听自己的话后面也不好办,父亲对小孩是无私的,可以为了家人一起去犯法,而不是抛下他们,父亲能做的就是当事情出现时,挡在家人的前面。
第三篇:观后感——观阅兵式有感
观后感——观阅兵式有感
10月1日,祖**亲在这五谷丰登的日子里迎来了它六十华诞,也迎来了它第十四次阅兵式。
上午十点整,我们期待已久的阅兵式开始了,只见庄严的胡主席站在国产红旗轿车上,缓缓地检阅着每一位精神抖擞的战士。主席站在轿车上高声喊到“同志们好!”“同志们辛苦了!”那高大魁梧的战士高声回答:“主席好!”“为人民服务!”嘹亮的口号声响彻云霄,传遍神州大地。
建国初期,每年一次,从1949年一直持续到1959年的十年大庆。此后因为经济困难和文革停止阅兵。改革开放以后,规定国庆为“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大庆,十五年一阅兵”,因而在1984年,第三十五年大庆时恢复了阅兵,下一次则是1999年的五十年大庆。由于中国经济实力的提升以及宪法的修改,于是将阅兵缩减为十年一次。这才有了今天的国庆阅兵。
虽然我没看过以前的阅兵式,但是,这次的阅兵式一定比以前的阅兵式好很多。因为科技发达了,听我姥姥说,阅兵式一个比一个好。阅兵式分五部分,第一部分是陆军部队,第二部分是空军部队,然后是百姓方队,彩车队伍,最后是少先队员方队。他们个个精神抖擞,迈着整齐的步伐,高昂的声音,就连女军也不落后,绝不出半点差错。有时,他们的脸上也洋溢着开心的笑脸。看过阅兵式后,我想到了: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报效祖国!
大连市中山区明星小学四年级:卜海莹
第四篇:九一八事变观后感,观九一八事变有感
九一八事变观后感,观九一八事变有感
篇一:九一八事变读后感500字
九一八事变读后感500字
(一)读完了“九一八”事变后,我感到了无比的气愤。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畔的南满铁路,反污中国军队破坏铁路、袭击日军,借此进攻沈阳和北大营,从而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仅用了四个月时间就侵占了整个东北省。“九一八”事变是国耻,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了祖国的河山。如果说一部中国近代史写满了中华民族的血泪和创伤,“九一八”事变无疑是其中最深的一道创伤。他们到处杀人放火,无数同胞倒在血泪之中。
一个优秀的民族,必定是一个尊重历史的民族,一个优秀的民族,也必定是一个牢记历史的民族。一百多年中沉重而痛苦的记忆,给予人们太多的忧伤,悲愤和思索。中国人不应该、不可能、更不可以忘记!正义和邪恶、文明与野蛮、爱与恨、和谐和暴力被定格在这段屈辱的历史上,通定思痛总是民族复兴的开始,时刻警示着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永不忘国耻,民族当自强!
我们纪念历史,是给浮躁、自满的人一个强烈的提醒:务必发愤图强,顽强拼搏,务必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自满,不急噪。只有这样,我们的现代建设才能继续大踏步前进,中华民族才能实现伟大的复兴!
我们纪念历史,并不是一味仇恨,更不是为了报复,而是从历史中吸取教训。
我们纪念历史,因为我们可以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学习,是许多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好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美丽、富强!九一八事变读后感500字
(二)9月18日,我想谁都忘记不了84年前的今天。1931年9月18日那天晚上,日本人的铁蹄踏上了中国的大地,拉开了侵华战争的序幕,我想这段历史也用不着回顾了,因为每年警报响起的时候,这段惨痛的历史都历历在目。
我想它对于每个中国人都是一次教训,也深深值得我们反思。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这句话说的很对,也时常提醒着自己。忘记历史就会使我们不珍惜老一辈给我们创造的幸福生活,也就会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所以说我们不能忘记以前的一切,无论是国家的还是个人的,我想历史就是一面镜子,它会让你把自己看得很清楚,也会使你在昨天、今天和明天不断徘徊,迷失方向。所以就要求你以史为鉴,好好看清过去,来展望美好的的未来。篇二:九一八事件演讲观后感
九一八事件演讲观后感
八十四年前的今天,一场惨痛的灾难降临在了东北广阔的大地上,战火纷飞,哀号遍野,震惊世人的九一八事变就此发生了,这也掀开了一场可歌可泣的民族战斗的序幕。
八十四年之后的我们,坐在了温暖的闻欣堂里,静静地听着耿会长动人的演讲,整个人一瞬间仿佛穿越了一样,来到了沈阳哪古老的城墙底下,来到了那个流弹横飞的年代。那年的东北三省凄惨万分,长春,锦州,哈尔滨等各大城市的警报也整整响了四个月,但是在蒋介石的一声“不许抵抗”命令下,各大城市却相继沦陷。美丽的东北三省和三千万勤劳的人民就这样轻松地成了日军的“战利品”。从此,日本人的铁蹄踏上了中国的大地,开始了可恶的侵华战争。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反抗,不屈的中国人民共产党联合抗日,虽然共产党的武器没有日本先进,共产党员和革命人士也被抓住很多,不过共产党员曾说过一句话“竹签是用竹子做的,但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杨靖宇、赵一曼等等的抗日英雄,就是凭着这种意志、气魄,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历史再一次证明了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和自然界一样,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小平同志的话是永远值得我们深思的,发展才是硬道理。当今世界上,美国、欧洲、日本算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在很多方面我们自愧不如,唯一的机会就是奋起直追,“9.18”的警笛是我们卧薪尝胆的动力,只有经济发展,国力增强,我们才能永远矗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才能 不重蹈遭受别人欺侮的覆辙。
我想九一八事变对于每个中国人都是一次教训,也深深值得我们反思。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这句话说的很对。所以我们要时常提醒着自己,忘记历史就会使我们不珍惜老一辈给我们创造的幸福生活,也就会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所以说我们不能忘记以前的一切,无论是国家的还是个人的。我想历史就是一面镜子,它会让你把自己看得很清楚,也会使你在昨天、今天和明天不断徘徊,迷失方向。所以我们要以史为鉴,好好看清过去,来展望美好的未来。篇三:九一八事变读后感
[九一八事变读后感]今天,我知道了一段历史,“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读后感。在1931年9月18日晚上日本侵略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作文800字,却诬告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借此突然袭击了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东北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读后感《九一八事变读后感》。了解之后,我非常的难过并且深深的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的多么不容易,我一定要珍惜。而且我今后一定要更加努力的学习将来要把我们的国家建设的更加强大。
第五篇:观后感:观《林则徐》有感
对于中国近代史极度痴迷的我,并不满足于历史书上对虎门销烟和鸦片战争只字片语的,描写。所以我一直在寻找一部能够让我深入了解虎门销烟和鸦片战争的电影,我选择了《林则徐》。
不曾想《林则徐》是一部拍摄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黑白电影,这使我感受到这部电影本身就是一个历史。
《林则徐》这部电影讲述了1839年虎门销烟到1841年三元里抗英这段中华民族不屈的抗争史。这部电影由林则徐虎门销烟、关天培血战英军、三元里抗英这三个著名的历史剪影组成。这三个历史剪影无不展示了我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的坚定决心和坚强意志!
纵观整部电影,林则徐身上那种忠义的精神令我为之叹服。在国家危难,鸦片泛滥之时,他挺身而出,坚决遏制鸦片流毒,这是义,面对朝廷的诽谤与诬陷,他沉默无言,平静的几乎难以置信,这是忠。但他又为忠义所困,一个义字成为他仕途的绊脚石,可他全然不顾,一心一意只为在乱世中苦苦哀号的百姓;一个忠字同样成为他实现自己理想的拦路虎,他一心为民,得到的是人民的爱戴,他一心为民,得到的是朝廷的猜疑!为了践行忠,他离开了爱戴他的百姓,终止了自己所热爱的事业。临行时,谁又注意到他平静的外表下那紧锁的眉头,落寞的眼神。
可怜的,在大清国风雨飘摇之际竟还有些人置国家利益而不顾,比如琦善,可他同林则徐一样会在历史留名,只不过叫法不同,一个是流芳百世,另一个叫遗臭万年!
但可怜了,优柔寡断,毁誉参半的道光帝。
不必讲英军的残暴,统治者的无能,官场的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