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青少年网络素养公开课个人观后感[优秀范文5篇]

时间:2022-04-22 03:31: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22青少年网络素养公开课个人观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22青少年网络素养公开课个人观后感》。

第一篇:2022青少年网络素养公开课个人观后感

2022青少年网络素养公开课个人观后感

看完一部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观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22青少年网络素养公开课个人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青少年网络素养公开课个人观后感1

今天通过学习观看《团团微课:青少年网络素养公开课》第一课,使我了解到了许多关于网络诈骗方面的知识。

骗子通过校园贷款,中奖短信,打折活动,免费游戏,扫码领红包等诈骗手段,使同学们防不胜防。他们针对学生虚荣心强、贪便宜、单纯等心理特点,实施各种网络诈骗伎俩。

我们作为还未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应该加强学习,有效提高自己的安全防护意识和知识,学会自我保护。做到不轻信中奖信息,不点击陌生网站,不扫描未知二维码,不随意连接公共WiFi,在正规购物平台消费,从正规手机商店下载APP,定期查杀电脑和手机病毒,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使用高强度账号密码并定期修改。除此之外,还要杜绝提前消费和奢侈消费,将精力更多地放在学习上,充分利用大学时光提高自己的各项能力素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远离校园诈骗和金融借贷。

最后,如果真的遇上诈骗或陷入借贷陷阱,也一定要第一时间告诉家人和老师,同时报警,学会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

青少年网络素养公开课个人观后感2

现在,网络的行骗手段是越来越高明了。他们充分的利用了人们的内心所需,进行各种骗术。尤其是大学生。大学生大都是已经满了18岁的.学生,而他们都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赚钱,尽量少用父母的钱。这些都在自己长大后开始明白,然后她们便开始各种寻求赚钱的方法,现在普遍的便是网上的淘宝刷信誉了。而如果不是在自己亲自经历后,是不会相信这些是骗钱的一种手段,方法。

网络无处不在。但是,网络一旦被坏人利用,麻烦可就大了。时代发展,技术进步,越来越多的新科技、新事物吸引着学生们的眼球。如今校园贷成为了校园“高利贷”。很多的学生有着贷款需求,却并不具备认清借贷、规避风险的能力。校园贷针对大学生的分期购物平台,部分还提供较低额度的现金提现,无需任何担保、无需任何资质,只需要提供身份证和个人信息。一些不规范的借贷平台,就抓住了大学生的这一弱点,降低贷款门槛、隐瞒资费标准、诱导过度消费,使他们陷入借贷陷阱,拆东墙补西墙,在泥淖中难以自拔陷入“连环陷阱”过度消费。校园贷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不仅给借贷人自身带来困扰,也会给借贷人家庭造成严重影响。正确对待校园贷我们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自觉抵制盲目攀比、过度消费的思想。遇事多思考,切勿盲目相信他人。希望大家远离校园贷,树立正确消费观。

除了校园贷款还有其他网络风险需要我们时刻警惕。例如:短信通知我中奖了,骗子使用伪基站冒充银行或移动运营商,发送的链接都是钓鱼网站;这个商品好便宜,可能是商家恶意吸费,其实商品质量并不好;扫描二维码就有红包领,恶意二维码里有木马病毒,红包只有几毛钱但坏人却盯上了你绑定的账号等等。

为了维护网络安全,我们要做到提升自己的网络安全意识并呼吁大家做到保卫网络安全,为生活提升安全性。

青少年网络素养公开课个人观后感3

如今时代是互联网时代,网络不仅仅为人们提供了信息交流的平台,同时在人们的工作和学习中也起到了一定的帮助。近年来,一些犯罪分子频繁利用手机、电话和互联网实施电信欺骗犯罪罪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给群众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为了让我们也提高一些警惕性,所以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开学反诈第一课》。课程讲述了几个实际的电话诈骗案件。所以无论犯罪分子如何花言巧语、危言恐吓,我们只要记住“不听、不信、不转账、不汇款”,不要相信天上会掉馅饼,遇到不明白的事不要急于做决定,要先和家人联系、沟通,如有疑问直接拨打110进行咨询或报警,不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确保自己的财产安全!我希望大家能提高警惕,擦亮自己的眼晴,明辨是非。

为了防范网络诈骗事件的发生呢?首先应当提高我们的网络技术,掌握先进的科技知识,合法利用网络的便利性,让网络成为我们的好帮手。其次应当克制自己,不让自己过于沉迷于网络。

为加强同学们对网络贷款的警惕,让同学们不受网上贷款的困扰。拒绝网贷防止受骗,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加强自我保护能力。

第二篇:大学消防公开课网络直播观后感

大学消防公开课网络直播观后感

大学消防公开课网络直播观后感1

最近不管是报纸上还是新闻上都在说天津化学工厂爆炸的事件,而且好多消防员叔叔都因为这次事故牺牲了。我心里也特别为他们感到难过,从而我也对消防员这个职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8月23日那天,下着滂沱大雨,可是却抵挡不了我们参加消防中队的热情。我们跟随着消防员叔叔来到了一间备用器材仓库,那里堆放着许多消防器材、破拆类器材、救生类器材、堵漏类器材等等,让我觉得消防员叔叔简直就是无所不能呀,碰到任何难事都可以找他们,没有他们解决不了的事情。

紧接着另一位消防员叔叔带领我们来到了停放消防车的地方,那里停放着各种各样的消防车,每一辆消防车都有不同的作用,有些是用来灭水的,有些是用来登高的,有些是用来送水的,还有一些是用来指挥的。原来我一直以为消防车都是一样的,只能用来救火,通过这次参观,可真让我长知识了!

随后我们来到了消防员叔叔的宿舍,一走进那里,只有一个感觉那就是整齐干净。每一床的被子都叠得像豆腐干似的,这可引起了我们的好奇心,被子怎么可以叠成那样呢?消防员叔叔耐心地展示了一遍叠被子的过程,还让我们自己动手做了一次,真的太感谢叔叔他们了!

愉快的`时光总是过得特别快,马上就到了我们该说再见的时候了,我们依依不舍地和叔叔们告别,希望下次不下雨的时候能看到他们在户外的精彩表现!

大学消防公开课网络直播观后感2

前几天,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日“消防安全记心中”消防安全教育活动在西青开发区消防中队中如火如荼的展开了。

我们先参观了消防员叔叔的防火服。消防员叔叔拿出在不同情况下使用的防火服,挑选了几名同学穿上这几件衣服,消防员叔叔仔细讲解了这几种衣服的特别之处,我们又增加了消防知识。

我们还参观了消防员叔叔的休息室,当我们走到消防员叔叔的宿舍门口时,同学们都发出了惊叹声:“你们看,叔叔叠的被子好整齐呀!像一块块方方正正的豆腐一样。”看到房间内物品的整齐摆放,大家都表示也要像叔叔们学习。

最后我们还去了VR互动体验区,消防员叔叔给我们带上VR眼镜,就像置身于火灾现场一样。叔叔向我们展示了消防器材并告诉我们怎样用灭火器,怎样快速的逃离火灾现场等消防知识。

通过这次参观活动让我了解了消防官兵叔叔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天天苦练救火技能。同时我也认识了消防,了解了消防,增强了我的安全意识,我也懂得了发生火灾时不要慌,要镇定,要选择科学的逃生和救火方法,这样才能安全逃离现场。

大学消防公开课网络直播观后感3

学校是人员高度集中地地方,安全责任重大,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而且保护国家和公共财产的安全,保护他人和自身的安全,已成为当今每个人的神圣权利和义务,学生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生命安全重于一切。通过这次活动,学生学习和掌握防火知识,协助学校做好防火工作,减少和杜绝火灾事故的发生,保障校园安全,师生共同创造一个和谐安全的学习坏境,保障学生顺利完成在校期间的学习任务。

一、班级可以开展以“保护生命 珍爱生命 防火从我做起”为主题的征文活动

通过班级征文活动,学生自己收集资料,掌握消防安全知识,认识一些安全标志,知道拨打“119”报警电话。在班级征文活动中,学生认识到掌握消防安全知识,培养消防安全的责任感,感受珍爱生命从防火做起。

二、可以开展以“保护生命 珍爱生命 防火从我做起”为主题的演讲比赛通过演讲,推动消防安全教育的全面实施,让学生在明白提升消防安全知识,珍爱生命,从我做起。

消防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全校师生共同关心、积极参与,不断加强消防安全责任意识,增强整体消防安全的意识,形成良好的消防安全运行机制,为全体师生的学习和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师生有情火无情,校园防火钟长鸣。防火常识进校园,自防自救保安全。珍爱生命从防火做起,杜绝火患从我们做起!

第三篇:消防安全公开课网络直播观后感心得新版

消防安全公开课网络直播观后感心得新版

消防安全是十分重要的,它关系到我们的生命财产。如果不能正确的了解有关消防知识,后果将不堪设想。近几年来,学校成为了火灾的多发地点,玩火的学生越来越多。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20xx年11月24日凌晨,位于莫斯科城区西南部的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6号学生宿舍楼发生火灾,造成41名外国留学生死亡,近200人受伤。其中有中国留学生46人烧伤,11人死亡。有几个中国学生就是在火灾时想乘电梯下楼逃生,结果被困在内活活呛死。在火灾时是不能使用电梯的。如果在入口处有这样的显着标志,他们是不是就可以避免一死呢。在发达国家都见到有这样的标志的。该校代校长比利宾27日宣布对火灾事故“负有个人责任引咎辞职”。后来得知失火原因是电线短路。

这可真是血的教训啊。要知道人生只有一次,不可能再有来世。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不能将自己宝贵的生命献给了这无情的火。为了我们的健康,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每个人对自己工作、学习或居住的建筑物的结构及逃生路径要做到有所了解,要熟悉建筑物内的消防设施及自救逃生的方法。

这样,火灾发生时,就不会走投无路了。当你处于陌生的环境时,务必留心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及楼梯方位等,以便关键时候能尽快逃离现场。

2.当发生火灾时,如果火势不大,且尚未对人造成很大威胁时,应充分利用周围的消防器材,如灭火器、消防栓等设施将小火控制、扑灭。

千万不要惊慌失措地乱叫乱窜,或置他人于不顾而只顾自己“开溜”,或置小火于不顾而酿成大灾。

3.突然面对浓烟和烈火,一定要保持镇静,迅速判断危险地点和安全地点,决定逃生的办法,尽快撤离险地。

千万不要盲目地跟从人流和相互拥挤、乱冲乱窜。只有沉着镇静,才能想出好办法。

4.在火场中,生命贵于金钱。

身处险境,逃生为重,必须争分夺秒,切记不可贪财。

5.在撤离火灾现场时,当浓烟滚滚、视线不清、呛得你喘不过气来时,不要站立行走,应该迅速地爬在地面上或蹲着,以便寻找逃生之路。

我们时刻要记住:不玩火才是远离火灾最好的方法!

第四篇:从汶川地震网络传播论青少年新媒介素养

从汶川地震网络传播论青少年新媒介素养

李文明吕福玉

【提要】本文围绕汶川大地震信息传播过程中“80后、90后”对网络媒体的使用情况,从地震信息的瞬间传播,论证了新媒介素养的基本义蕴——新媒体的媒介资源和媒体传播的综合运用能力与技巧;从赈灾传播的正面实例,阐释了新媒介素养的主要功用——媒介参与即“释放”与“赋权”,并从危机传播的反面实例,剖析了新媒介素养缺失所造成的严重危害。

【关键词】汶川地震网络传播新媒介素养

20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使我们的同胞遭受了猝不及防的巨大灾难。所幸的是,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在全世界善良人们的帮助下,以惨重的损失为代价,在许多方面均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从汶川大地震相关信息的网络传播中,我们足以对中国青少年的新媒介素养培育问题,引出一些有益的经验与教训,从而推动媒介素养教育之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本文拟围绕汶川大地震的信息传播过程中,“80后、90后”对网络媒体的使用情况,透视我国青少年的新媒介素养。

一、从地震信息的瞬间传播论证新媒介素养的基本义蕴

80后、90后,这是两个背负期望与争议的群体。作为独生子女,他们被寄予了颇高甚至过高的期望;作为当代青少年,他们又被视为自私的、追求享受的甚至“垮掉的一代”。然而,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地震灾难面前,他们以让世人期许以久和赞赏有加的行动,表现出相当的新媒介素养,为媒介素养教育研究提供了典型的范例。

地震发生后仅5分钟,腾讯网即通过QQ弹出窗口,发出了第一条地震消息。新浪、搜狐、网易、中华网等大中型网站以及千龙网、荆楚网等地方新闻媒体网站,均在地震发生后15分钟左右便发出了相关报道。万瑞数据的监测显示,5月12日下午15:00~16:00,各家网站的访问量呈爆炸式增长。网民们通过论坛、QQ、贴吧、社区等互动途径,形成了自己的舆论圈。无论是交流震感,还是询问平安,涉及地震的有效信息,都在瞬间传递了出去。无数的80后、90后在网络上发帖,呼吁大家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共渡难关;网络媒体特别是新华网、人民网等官方媒体网站中那些年轻的编辑、记者们,更是加班加点,无怨无悔地工作„„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爱国、团结、大爱、支持、奉献等,在这些年轻人的血脉中流淌着。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亦在本次突发事件传播中经历了历史性的嬗变,跻身为中国社会的主流媒体之一。

台湾学者曾指出,媒介(medium)与媒体(media)常被视为同义词,这自然并没有错。但严格说来,媒介系素材,媒体则是呈现素材内容的管道或地方。其间的区隔,若按Shannon & Weaver在1949年提出的传播模式来分析,属於“中介”者,都是媒介;属於资讯来源或传播者,则被视为媒体。照此分析,语言、文字、印刷、声音、影像等素材,被视为媒介;书籍、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介及其刊播机构,则被视为媒体。而网络既是媒介,也是媒体。其中,数字化资讯系媒介,互联网(Internet)属媒体。对于新媒体来说,媒介是研究媒体的重要资源。[1]有鉴于此,所谓新媒介素养,应当包括新媒体的媒介资源和媒体传播的综合运用能力与技巧。按照胡翼青的理解,媒介素养的本体意义最重要的得突出两个方面:其一是它所强调的受众信息接收行为的主动性;其二是它本身可以不断提升、不断完善。因此,媒介素养不是一个静态的结构或结果,而是一个动态的行为与过程,它可以改变传播的进程。他提出,尽管所有传播都会涉及信息但并非所有传播都会涉及媒介,因此,以信息素养的研究来取代媒介素养,似乎更容易在传播理论中形成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2] 因为在传播理论中,如果说“议题设置”重在提出问题,“公共新闻”强调解决问题,那么,“媒介素养”则考虑吸收公众来一起解决问题。这符合大众传媒“公器”特质的要求。[3]

美国新媒介联合会将新媒介素养定义为:“由听觉、视觉以及数字素养相互重叠共同构成的一整套能力与技巧,包括对视觉、听觉力量的理解能力,对这种力量的识别与使用能力,对数字媒介的控制与转换能力,对数字内容的普遍性传播能力,以及轻易对数字内容进行再加工的能力。”[4] 有人认为,这一定义,意味着媒介素养的转向,即从“媒介批判意识”到“新媒介交往能力”的转变。[5]美国马萨诸塞州韦勒斯里拜伯森学院的瑞尼·赫伯斯(Renee Hobbs)教授指出,作为动态的过程,信息时代的媒介素养涉及信息的获取能力、分析能力、评估能力和传播能力四大方面。[6]据介绍,日本媒介素养体系的特征在于侧重“传播能力”,其媒介素养教育的出发点是强调视听能力和制作能力,媒介素养实践的着力点是“社会行动者网络”的构建。这几个方面与欧美国家重视培育“批判性思考能力”的思路有一定的区别。笔者认同这样的观点:中国的媒介素养

1教育应当借鉴日本的思路,构建符合国情的媒介素养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7]

1998年,美国学者约书亚·梅罗维茨(Joshua Meyrowitz)就把媒介素养划分为三种类型:内容素养(content literacy)、语法素养(grammar literacy)、媒之素养(medium literacy)。“内容素养”是最为基本的内容,主要指媒介所呈现的信息,包括节目制作以及节目中的行为模式等。“语法素养”针对的是每种媒介所使用的独特的“语言”以及生产要素,主要涉及媒介所独有的“语法”以及这些语法和生产要素如何与内容相配合。如:印刷媒介要素包括纸张尺寸、版面划分以及分段等;摄影时则要考虑景深、构图、抓景以及快门速度;广播要考虑音量、音调、混响和渐隐;而影视则包括切换、变焦、特写以及镜头长度等。“媒之素养”针对的则是每种媒介相对固定的特点,主要涉及单个媒体作为一种存在物或环境对传播的影响,例如通过email、电话或面对面的接触所进行的特殊交互行为等。[8]

在汶川大地震的信息传播过程中,80后、90后表现出超强的网络传播能力。他们利用互联网与同龄人及社会各界紧密交往,凭借突出的信息获取、分析、评估和传播能力,以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素材为媒介,同广播、电视和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相互呼应,在网络上不断汇集各类统计数据和多媒体文本,普及相关知识,开展疑问解答,并整合来自灾区民众第一线的各种“草根”播报以及通过手机等人际交流渠道所进行的相关信息资源,同官方渠道的信息资源相配合,形成了来自于多个层面的立体性的信息披露和交流机制,营造了空前公开、透明的地震信息传播格局,为抗震救灾的顺利推进助了一臂之力。[9]

值得一提的是,地震灾害发生后,80后自由作家韩寒直奔成都,用自己的博客发布相关信息,发起网上赈灾捐助,并动用各个渠道的力量往灾区运送急需的手电筒、帐篷等。

不难看出,在信息时代,中国青少年已不再只是“网络的被动接受者和受害者”,而正日益成为网络的主动使用者和受益者。他们正通过网络的“媒介化”过程,逐渐实现自己的社会化,完成自己的“成人礼”。这无疑是新媒介素养的题中应有之义。

目前,中国社会民主化进程需要积极的、负责任的、具有批判精神和社会参与意识的公民。新媒介素养着眼于公众的媒介使用能力、批判能力和参与能力,意味着公众在受众-媒介关系中具有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受众同媒介相互建构对等的一方,对于推进中国的政治民主,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而媒介素养,正是存在于受众-媒体这一二元结构之间的隐性结构[10],值得结合具体的案例,从正反两方面展开分析。

二、从赈灾传播的正面实例阐释新媒介素养的主要功用

在汶川地震中,通过互联网协助赈灾有两个典型事例:帖助空降与拯救军嫂。

实例1女孩网上发帖助军用直升机成功空降汶川

5月14日上午,家在灾区茂县的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食品科学系大二女生张琪,从收音机里听到救援部队正在汶川寻找空降地点的消息后,立即想起好友左婷家后山上有一块俗称“大平头”的空地适合空降。她火速跑到网吧,写下了《希望大家顶起来!》的帖子,分别贴在百度汶川吧和QQ群里:

有个地方特别适合空降!请救援人员速到那里。就在距离汶川县城往成都方向仅7公里的七盘沟村山顶。俗称大平头,是一块平坦开阔的山顶平地。最主要的是,那里地势平坦视野开阔,下山后离县城仅七公里而且有新旧两条公路直通汶川县城。那里原本是打算修建大禹祭坛的地方。很适合直升机降落。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消息,请广大网友顶起来。千万不能沉,如果可以请帮我把这条消息报上去,我用尽所有办法也只能发到这里了。谢谢,请救救我的亲人。电话135××××××××。知道救灾前线联系方式的网友见到后请速汇报情况,请求支援!多谢!

很快,这个帖子在各个QQ群中广泛传播,并迅速在网上流传开来。5月15日,经过近2000次的转载后,《新闻晨报》记者从网上看到该帖,迅速把它传送到四川省抗震救灾临时指挥中心。指挥中心军方指挥人员电话联系到张琪,了解了“大平头”的地形。核实情况后,军方根据帖子信息迅速展开勘查,并最终成功空降汶川。这一帖子,为及时选择机降场获取了重要数据,赢得了宝贵时间。这对时间就是生命的救援行动来说,可谓弥足珍贵。

实例2拯救军嫂王琢

5月14日下午,一名奉命开赴四川抗震救灾前线的武警战士,于整装待发前,在网上留下这样一个帖子: 为什么现在电视上不播报江油地震受损失的情况?我老婆现在7个月的身孕,没有食物和水,今天上午联系了一次,已经饿的[得]不行了,急需求救。现在也没有救援队伍去江油,电视上一次江油的灾情也没有报。

我也是军人,我们部队现在待命准备去四川汶川救灾,我愿意贡献自己全部的力量去救灾区的老乡,可是我老婆确[却]没有人救。我马上就要出发了,也许很难联系她。虽然无论怎样我都会尽全力去汶川抢救灾区老乡,可是希望在江油的老乡也能跟[给]她带点吃的,哪怕一瓶矿泉水也行,求求老乡了。她现在在马路湾中国电信的门口公路上的一辆货车上,叫王琢,是老师。求各位老乡帮忙。

一位首先看到这一留言的网友,立刻以《一个去汶川救灾的军人恳求!》为题,四处转发该求救信。通过

博客、QQ群,该帖以滚雪球般的速度迅速转发,最终被大型门户网站置前,引起大范围的关注。网友们纷纷向媒体和救灾指挥部反映情况。5月15日,王琢由江油警方找到,军嫂得到妥善安置。

台湾学者吴翠珍在《媒体教育不是什么?问与答》中,曾提出“释放”和“赋权”两个概念。按照她的解释,释放(liberating),指个人在心智上能够穿透媒体所建构的迷障,不被媒体左右;更能进行社会参与,使用媒体表达对公共事务的关心,促进公民民主素养。赋权(empowerment),则指个人有自主能力去分辨、选择、评估媒体及其内容,通过理性的思考与对话,去影响、督促媒体改善内容,乃至培养公民产制创意的、良性的、教育的信息,共同建构社区品位(connnumty standard),从而提高社会的文化品质。

就“释放”而言,上述两个实例,分别是对广播和电视这两种传统媒体相关赈灾报道的具体因应。在实例1里,当广播中传出救援部队正在汶川寻找空降地点的消息后,大专女生手里有相关情况可以提供,但限于广播这一传统媒体反馈功能的局限,女孩选择了以网络发帖的方式来进行社会参与。这不仅表达了她对公共事务的关心,也体现了其新媒介素养,而这正是当代社会中公民应具备的民主素养之一。在实例2里,当电视上对四川江油的地震受损情况缺乏播报之际,武警战士对身陷灾区并已怀孕7个月的妻子爱莫能助。情急之下,他索性求助网友。全国各地的不少网友见贴后,自发地通过各种手段发起寻找,终于解除了这位军人的后顾之忧。网络传播不仅释放了这位军人的关切、焦急、恳求之情,而且指出了传统媒体赈灾报道的盲点,也为网友透过虚拟的网络世界参与现实社会的赈灾活动提供了一次具体的机会。不难发现,这两个实例所释放的,不光是80后、90后在大灾大难面前的个体心智,更是当代青年的群体力量。

就“赋权”而言,“这类研究问题得到媒介素养学者青睐的原因之一是媒介参与可以让受众‘利用’媒介特点来维护个人权益、服务社会,从而体現出自身的社会影响力和社会资源动员能力。”[11]上述两个实例的本质,正在于通过利用网络媒介的特点,既维护了个人权益,又参与了赈灾动员、服务了社会大众。“可以说,媒介素养的学术研究与社会实践所关心的终极问题是如何使一种认知理念化为公众行动,媒介参与行为只是其中一类,但却是受众通过所谓‘赋权’强化其自身社会行动能力的有效途径。”[12]这清楚地显示,在网络时代,“弱社会关系”正超越“强社会关系”,日益成为青少年社会化的助推力。

有报道说,由“我们的文明”组委会主办、中国青少年社会服务中心承办的“汶川大地震遇难者网络公祭”活动,于5月18日14时28分隆重开始。网友的献花、留言在公祭网站上如潮水般涌现,令人心碎,令人流泪,令人感动。中国青少年以主动积极的媒介参与,诠释了新媒介素养的丰富内涵,凸显了新媒介素养的实际功用。

三、从危机传播的反面实例剖析新媒介素养缺失的严重危害

在本次地震信息的网络传播过程中,作为反面典型,也有两个突出的实例:“预测”地震、大骂地震。实例1“水命红颜”发帖“预测”5月12日中国将发生地震

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一篇题为《我预测2008年5月12日中国将发生地震》的帖子在国内论坛、博客中广为传播。该帖最早出现在武汉社集网“武汉业主论坛——渭水城”中,发帖者的网名为“水命红颜”。作者称:

我是一名地质工作者,根据我所掌握的资料,也和国外的一些同行进行了交流。我预测,2008年5月12日中国将发生地震,地震的大致位置会在四川和湖北中部,可能整个中国都有震感。但我的预测不能在官方公布,因为没有实际证据,怕引起恐慌。我是武汉人,据我预测,震中应该离武汉不远,希望看到此帖的武汉老乡能及时通知亲友。大家作好防护措施。

网页上,帖子的发布时间为5月7日,部分跟帖也显示为5月9日。从表面上看,该帖的确发布于12日地震前。但经查证,发帖人系武汉社集网的工作人员,名叫刘波。12日地震发生后,刘从国外网站看到了有关四川地震的图片,便产生了通过加工该信息来炒作网站的念头。他以“水命红颜”为网名,在自己管理的论坛上对国外的帖文进行了重新编辑,并利用自己管理网站的便利条件修改了一些网民跟帖的时间,从而形成了该帖发布于地震发生之前的假象,制造了一个弥天大谎。真相被揭露后,刘已被社集网开除。那个所谓5月7日预测地震的原贴上作为预测证据的图片,其实是5月12日地震当天美国地质勘探局(USGS)网站上公布的地震数据截图。

实例2辽宁女孩因停止娱乐活动不能上网玩游戏而大骂四川人

5月19~21的全国哀悼日期间,一段长达4分多钟的视频,在网络上激起人们的公愤。一个自称是辽宁人的女孩因停止娱乐活动不能上网玩游戏而大骂四川地震,被网民称为“禽兽女骂四川人民”:

四川受震的朋友们你们大家好,我是一个来自辽宁的一个普通的小女孩儿吧。我对你们就是说四川受震吧,也有一个怎么说,表示同情吧说不上,开心吧也说不上,有点幸灾乐祸的感觉。实话就是这种感觉的。

……

一些网友迅速启动“人肉搜索”,锁定这女孩系沈阳人。有报道说,该女孩很快被警方拘留。

一般而言,突发事件报道均系危机传播。危机时刻,既可以激发普通人的善良本性和大义之举,也可能触发某些人的阴暗心理和丑恶言行。在危机传播中,由于匿名等因素,网络信息往往泥沙俱下、鱼龙混杂,需要网友特别是青少年网友具备较高的新媒介素养。透过互联网在抗震救灾中所发挥的特殊作用,我们既可以看到网络传播的发展和进步,也可以看到网络媒体存在的一些问题,诸如网上报道差错不少、网上谣言还有市场、网上漫骂与人身攻击时有发生,甚至还出现了借赈灾进行网上诈骗的现象等。上述两例之所以典型,就在于其均有故意炒作之嫌。不过其手法并不新鲜。此前网上有关福建风灾造成某公司员工伤亡的虚假信息和“雅阁女”等靠“骂”成名的所谓“网络红人”,无不反映了新媒介素养缺失所造成的恶劣影响,严重危害了网络传播的公信力。

好在从某种程度上说,网络媒体具有一种“自我净化机制”。诚如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金兼斌所指出,总体而言,在信息公开、争论充分的公共领域中,理性将压倒非理性,正义将盖过邪恶和不智。同时,必要的监督、引导和干预机制也是重要的。[13]

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进步则中国进步。作为网络的主要使用者和中国的未来,80后、90后的总体品质及新媒介素养,在本次汶川大地震相关信息的网络传播过程中得到了检验。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同网络媒体一道,完成了质的嬗变。这也意味着大难兴邦,我们网络媒体的未来必将更加美好,我们的当代青少年必将实现新的超越,我们的祖国一定会更加繁荣富强。

注释

[1]认识媒体,http://.cn,2008-04-0

3[8]白龙飞:《十年:追寻媒介素养教育本土化的轨迹》,《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第2期

[9]李文明、吕福玉:《论突发事件的电视传播——以汶川特大地震前期电视报道为例》,《国际新闻界》2008年第5期

[11]、[12]陆晔、郭中实:《媒介素养的“赋权”作用:从人际沟通到媒介参与意向》,台湾《新闻学研究》第92期,2007年7月

[13]张世福、孙光海、赵治国:《汶川大地震:中国网络媒体的嬗变》,《网络传播》2008年第6期

(李文明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新闻传播研究室主任、高级编辑

吕福玉四川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

[315100,浙江省宁波市学府路1号,***,lwm86@sina.com]

第五篇:如何培养青少年健康的网络交往

如何培养青少年健康的网络交往

一、营造绿色网络平台,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1)、建设一批适合青少年浏览的网站,全面推进“青少年绿色上网工程”把更多的青少年吸引过来。

(2)、可以通过学习、就业、交友、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等青少年

感兴趣的、能切实为青少年服务的形式,服务青少年、凝聚青少年。

二、建立学校绿色网站。

(1)、校方可以凭借熟悉学生心理特点、思想动态的优势,建成有吸引力的贴近学生的网站,吸引学生的眼球。比如学校在校园网里开辟 “校园聚焦”、师生对话“、“我爱我校”等栏目。

(2)、根据青少年自身的特点和本地区青少年工作的实际,坚持虚

拟与现实的统一、个性张扬与社会约束统一的原则,组织网上活动。

三、加强对青少年利用网络的引导和监督

(1)、强化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培养良好的上网习惯,是防止青少年在网络中“迷途”的根本保证。

(2)、针对青少年在上网中遇到的问题,重点实行为什么上网、如何利用网络、什么时候上网,引导青少年正确对待上网、正确对待网上信息,培养良好的上网习惯。

(3)、积极发挥家长、学校、社会各层面的综合引导作用,形成贯穿各个层级、覆盖各个领域的强大合力。还要经常监督他们的上网时间和上网内容。

下载2022青少年网络素养公开课个人观后感[优秀范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22青少年网络素养公开课个人观后感[优秀范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