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丝绸之路传奇观后感
丝绸之路传奇观后感
——WORD 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电视连续剧《丝绸之路传奇》是为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 周年而拍摄的。下面是丝绸之路传奇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丝绸之路传奇观后感篇一
献礼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 60 周年的30 集电视剧《丝绸之路传奇》在中央电视台一套综合频道黄金时段播出后,引起我州各族群众强烈反响。
这部电视剧讲述维吾尔族青年艾拉提·苏莱曼,为了发展新疆民族工业,传承丝路文明,与妻子(一个被汉族纺织专家收养的维吾尔族孤女阿拉木罕)共同经历半个世纪风雨人生,成长为新中国第一代高级纺织专家的故事。
博乐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工作人员阿媛说:“观看《丝绸之路传奇》电视剧后,对我感触很深。新疆的繁荣和发展,离不开我们共产党的领导,更离不开各民族干部群众齐心协力的团结互助。在今后工作中,我要多说有利于民族团结的话,多做有利于民族团结的事,和各族干部群众团结一心共同干事创业。”
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工作人员王倩看了电视剧《丝绸之路传奇》后感叹不已。她说:“这部电视剧不仅体现了新疆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先进文化,实现中国梦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也以此展现了新疆的大美风光以及民俗文化。”
精河县大河沿子镇工作人员库尔班娜依·司地克说:“这部电视剧展现了新疆各族人民为建设美好家园,共同演绎的最为温暖感人的故事,让我深受鼓舞,如剧情一样,各民族都应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美好生活要靠大家共同创造。”
博乐市青得里乡托郭生布呼新村村民尼沙古丽·努尔买买提和邻居一起看了这部电视剧,她说,作为新疆人,在电视上看到熟悉的家乡,感到无比的自豪。我们应该珍惜当前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大好局面,用我们勤劳的双手和智慧,创造美丽的新疆。
丝绸之路传奇观后感篇二
《丝绸之路传奇》是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及北京星河圣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联合出品的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
该剧讲述了维吾尔族青年艾拉提·苏莱曼从一个穷苦的艾德莱斯纺织传人,在各民族人们的帮助下,学习科学的纺织技术,最终成长为新中国第一代高级纺织专家的故事。
《丝绸之路传奇》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少数民族工业题材的电视剧,全景式展示新疆纺织工业发展和各民族产业工人团结奋斗的史诗性作品。
作为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 60 周年的献礼剧,30 集新疆题材电视连续剧《丝绸之路传奇》目前正在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时段播出。全剧以新疆的色彩、新疆的声音、新疆的感情讲述了中国梦的新疆故事。该剧是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丝绸之路影视桥工程”重点电视剧项目中首个播出的剧目。
这部剧首次将维吾尔族传世瑰宝“艾德莱斯绸”搬上荧屏。艾德莱斯是维吾尔族的传统手工艺,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有着“21 世纪
最后的丝绸手工制作工艺”“丝绸之路上的活化石”称号,20xx 年还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扎染技术独特,质地柔软,轻盈飘逸,图案层次分明,组合严谨,色彩艳丽,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该剧的主人公艾拉提(巴哈提亚尔·艾则孜饰)在各民族同胞的帮助下,将古老的手工作坊生产艾德莱斯发展成先进的工厂机织艾德莱斯,他本人也从一名贫苦的艾德莱斯纺织传人,成长为新中国第一代高级纺织专家。
他的爱人、女一号梅里古丽(阿孜古丽·热西提饰)是一个维吾尔族孤儿,从小被从江南来新疆的桑蚕养殖专家卫守仁(王诗槐饰)收养,卫守仁一家与苏莱曼(吾守尔·赛来饰)一家相知相识,共同生活十多年,结成世代友谊。该剧剧情跨度约 40 年,从新疆解放初期,国家选送维吾尔族和各民族年轻人去江南纺织学院新疆班学习,再回到新疆中国西北最大的丝绸厂工作,直到改革开放的上世纪 90 年代后,昆仑丝绸厂成为丝绸之路的一颗明珠。该剧正是通过一个大时代中的民族人物故事,向观众呈现了最真挚的民族团结之情。
为了更好地表现在这条历史悠久的丝绸之路上的故事,剧组万里大转景,横跨东西部取景拍摄。东至江苏无锡、浙江桐乡,取景江南美丽山水与人文,全景式地展现了大美新疆。剧组深入昆仑深山,驰骋沙漠,草原、胡杨林等唯美风光通过该剧可以一览无余。新疆 60年的发展巨变再现荧屏,古老的丝绸之路也再度被揭开神秘面纱。
丝绸之路传奇观后感篇三
为庆祝自治区成立 60 周年、宣传 60 年来各项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营造喜庆、祥和、隆重、热烈的社会氛
围,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与国家民委所属中华民族音像出版社等单位联合摄制的 30 集重点献礼电视剧《丝绸之路传奇》于 20xx 年 10 月 14日起在中央电视台一套综合频道黄金时段播出。连日来,我市各单位纷纷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各族群众观看了该电视剧。
今年 27 岁的滕翠是甘河子镇党委的宣传干事,10 月 15 日晚上观看了央视《丝绸之路传奇》后感受颇深。滕翠说:“通过观看,这部电视剧展现了新疆各族人民建设美好家园、振兴丝绸之路现代文明的故事。能让更多观众一同感受新疆的大好风光,风情美食和民俗文化以及最为闪亮的‘艾德莱斯绸’服饰,很值得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多说有利于民族团结的话,多做有利于民族团结的事,让各民族同志多了解、多接触,增进彼此间的友谊,促进民族团结,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在新疆这个大家庭中。”
在南苑街道军民路会议室,30 多名党员干部及群众通过远教平台观看《丝绸之路传奇》,居民宋英说:“这部电影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做为新疆人的我觉得很骄傲,我们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过上了幸福生活,也享受到了很多国家的优惠政策,生活越来越好,今后为我们一定会为新疆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美丽的家乡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据了解,电视剧《丝绸之路传奇》已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列入“丝绸之路影视桥工程”,并作为首部拍摄播出的重点电视剧,是我区创作的第二部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的电视剧,是新疆题材电视剧创拍的重大突破,对于弘扬新疆精神,加强民族团结,形成“建
设美丽新疆、共圆祖国梦想”的强大正能量势场有着积极向上的现实意义。
第二篇:观看丝绸之路传奇心得体会
观看丝绸之路传奇心得体会
篇一:
作为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献礼剧,30集新疆题材电视连续剧《丝绸之路传奇》目前正在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时段播出。全剧以新疆的色彩、新疆的声音、新疆的感情讲述了中国梦的新疆故事。该剧是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丝绸之路影视桥工程”重点电视剧项目中首个播出的剧目。
这部剧首次将维吾尔族传世瑰宝“艾德莱斯绸”搬上荧屏。艾德莱斯是维吾尔族的传统手工艺,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有着“21世纪最后的丝绸手工制作工艺”“丝绸之路上的活化石”称号,2008年还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扎染技术独特,质地柔软,轻盈飘逸,图案层次分明,组合严谨,色彩艳丽,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该剧的主人公艾拉提(巴哈提亚尔・艾则孜饰)在各民族同胞的帮助下,将古老的手工作坊生产艾德莱斯发展成先进的工厂机织艾德莱斯,他本人也从一名贫苦的艾德莱斯纺织传人,成长为新中国第一代高级纺织专家。他的爱人、女一号梅里古丽(阿孜古丽・热西提饰)是一个维吾尔族孤儿,从小被从江南来新疆的桑蚕养殖专家卫守仁(王诗槐饰)收养,卫守仁一家与苏莱曼(吾守尔・赛来饰)一家相知相识,共同生活十多年,结成世代友谊。该剧剧情跨度约40年,从新疆解放初期,国家选送维吾尔族和各民族年轻人去江南纺织学院新疆班学习,再回到新疆中国西北最大的丝绸厂工作,直到改革开放的上世纪90年代后,昆仑丝绸厂成为丝绸之路的一颗明珠。该剧正是通过一个大时代中的民族人物故事,向观众呈现了最真挚的民族团结之情。
为了更好地表现在这条历史悠久的丝绸之路上的故事,剧组万里大转景,横跨东西部取景拍摄。东至江苏无锡、浙江桐乡,取景江南美丽山水与人文,全景式地展现了大美新疆。剧组深入昆仑深山,驰骋沙漠,草原、胡杨林等唯美风光通过该剧可以一览无余。新疆60年的发展巨变再现荧屏,古老的丝绸之路也再度被揭开神秘面纱。
篇二:
由于在非自我意愿的情况下,我邂逅了丝路,刚开始我觉得这应该是一个十分乏味、一尘不变的史实纪录片,我看完《丝路》以后,我庆幸自己能看到《丝路》这部伟大的作品,《丝路》是以丝绸之路作为地理空间线索,以亚欧大陆近2000年的历史作为时间线索,全面展现丝绸之路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丰硕成果,记录发生在丝绸之路上的一个个传奇故事,十分有趣惊奇,又能以大历史的眼光,见证中华文明的博大胸襟,回顾中华民族的开放历程,书写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交流的光辉历史。《丝路》综合反映新中国以来纺织工业的艰辛历程和伟大成就,弘扬爱国奉献与创新开拓精神,把中国纺织的产业面貌和纺织人的风采,全面、形象地展现给全国人民,使全社会深刻认识和了解这个产业对国家、对人民的重大贡献,进一步坚定产业同仁的自信心与自豪感,让我为自己身为将来纺织行业的后备军感到无比自豪。
《丝路》以新中国六十年的时间顺序为基本线索,着力表现“从纺织工业发展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深刻主题。紧紧围绕纺织工业给国家和社会、给人民物质与文化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为表现基础,以大文化的视角和文学化的语言以及生动鲜活的画面,从纺织产业的角度形象而立体地展现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展现六十年祖国日新月异的沧桑巨变,并透过摄像机镜头的真实记录,聚焦并浓缩出一部“穿”在国人身上的新中国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史。同时,《丝路》对纺织工业这个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重要的民生产业以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进行全面的梳理,将之辐射出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艺术、色彩、时尚等功能翔实做以展示,激励起我对民族工业、文化、品牌的了解、热爱和自豪之情。
《丝路》全片也是以纪实风格为主,但不同于其它的纪实性节目。她就像一本历史故事书、一部群英人物传、一册产业发展史教材、一本纵横六十载的电视杂志,从统领全篇的《纺织中国》到建国初期的《宏业开基》,再到标志改革开放的《现代丝路》,以及进入新世纪的《锦绣明天》等篇章构成了纺织工业新中国60年的发展脉络,在这一时间脉络中,渗透着中国纺织工业的体制创新(如《敲锭旋律》《草根巨人》)、科技创新(《利器兴业》、《大纺无疆》)、市场创新(《牌召四海》、《五洲风尚》、《市场经略》)以及文化创新(《刀尺国风》、《编织文明》)等丰富的章节,点面结合,经纬交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不断进取的技术变革、厚积薄发的产业集群、从小到大的专业市场、风生水起的各种展会以及谁与争锋的产业国际化进程,进而彰显出纺织工业科技的力量以及纺织人的智慧与辛劳,从而折射出这个古老而现代的《丝路》既承接历史,也跨越未来。
《丝路》它不但是开放之路、奋进之路,更是光明之路、强国之路、复兴之路„„最终表达揭示出“从纺织工业发展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深刻主题。
第三篇:丝绸之路观后感
丝绸之路观后感
有一条路,永远无法用长度来衡量,因为它太久太久,只有亘古不变的黄沙陪伴它走过了千年的岁月。
有一条路,永远无法用时间来衡量,因为它太漫长,是穿越了时空的洪流把那惊鸿一瞥印在人的心里。
千年后,我重新回眸这条美丽而神奇的路,只能惊叹那高山,大漠,高原,海洋竟没有阻挡住中国商人的步履。于是,在那一片由神话和信仰编织的土地上留下了绵延岁月的奇迹,给后世留下富于浪漫气息和神秘色彩的丝绸之路。
闭上双眼,仿佛看到那骆驼的商队从长安城出发,经过繁华的集市,走过宽阔的朱雀大街,来到明德门的阴影中,后头望去,是全盛时期美丽的大唐盛世。
从黄河和长江流域,应印度,中亚,西亚连接北非和欧洲,途径新疆塔里木盆地,伊朗高原,地中海东岸,最后到达罗马帝国首都罗马城或东罗马首都君士坦丁堡。这条路经过素有“死亡之海”之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中亚鲁姆沙漠和中东叙利亚沙漠,一路上,驼铃悠悠。
千百年前,中国和西域的条条商队在路上印下一串串脚印,夕阳的光辉闪烁在那载满丝绸瓷器骆驼的背影上,驼铃的叮当牵动着黄沙笼罩的天空,也牵动了千百年后世人的心。
曾经,这条路代表,另一种辉煌。汉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历时15年,行程数万里,遭遇苦难,备尝艰辛,终于打通了中远通往西
域的道路。从此,西亚和欧洲的人们爱上了如黄金般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的丝绸,中国人为那坚毅果敢和昂扬勇决的精神感动了,中原大地上展现了另一幅美丽的画卷
随着丝绸之路顺流而下的是伴着漫天黄沙的驼铃悠悠,是石窟画壁上佛祖拈花微笑,是明月照耀下的生死楼兰,是法门寺大雁塔里供奉的舍利,是将士出征前的酒宴:“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是那宛若冠上明日,剑上星辰的盛唐。
如黄钟大吕般厚重而尊贵的长安城,用它恢弘的气势和大度的胸怀接纳来自遥远西方世界的文明,最后融入到中华大地浩瀚的文化中,就像一把折扇,把无数色彩汇集到一起牵出一个美丽的画卷。不知道古人望着映在玲珑夜光杯上的陇西高原,河西走廊,重重高山峡谷会不会像今人一样满怀着敬畏和惊叹。不知道那一眼望不到尽头大漠黄沙掩盖了多少来来往往行人的脚印,埋藏了多少先人生活的痕迹和宝藏。不知道那片瑰丽土地上的哪一块石子上记录了一代数不清的无名画师工匠日日夜夜在幽暗狭小的窟洞中忙碌的身影。
多少年过去了,曾经这条路上的血雨腥风,曾将这条路上的欢声笑语,曾经这条路上的刀光剑影,曾经这条路上的莺歌燕舞都成了如海市蜃楼遥不可及的美好,只有那声声驼铃穿越时空的思念为我们描绘过往的美丽动人。
流光容易把人抛。时光如白驹过隙,顷刻之间,已为陈迹。丝绸之路在经过了他的全盛时代之后,逐渐失去了往昔的笑容,逐渐淡去了视线中的身影,逐渐成为了遥远的神话。
第四篇:《李小龙传奇》观后感
《李小龙传奇》观后感
《李小龙传奇》观后感1
自己从深圳回到家里,发生了很多很多的事情,有事业上的也有情感上的,我整个人就像掉到一个大冰窖一样,感到世界万物是那么的凄凉,亲人的一次又一次的安慰却使自己感到非常的对不起他们,不知道该如何面对现实,皇天不负有心人,就在这个时候中央一套播放了《李小龙传奇》,本来我只抱着消磨时间的心态去看!
因为在原来我心中的李小龙只是一个演武打片的的演员,充其量也就是个武夫,可是看了《李小龙传奇》后,使我心中的观点变了,没想到他竟然还是个哲学家,一个可以把武术与哲学结合的伟大人物,虽然的一生就短短30几年,但他所留下的却是无法限量的财富,他的思想就是打破所有的常规,删除那些烦琐的套路等等,不仅武术界应该这样,做什么事情都应该这样,因为时代在前进,很多古老的方法在这个快速发展的世界很难适应,所以就应该打破常规,找出能适应这个新时代的方法,虽然做起来很困难,但是要有更大的收获就必须付出,就像小龙为了创造自己的新拳种,到处寻找大师切磋武艺一样,去取别人的长处来补自己的短处,最终创造出了自己的新拳种-《截拳道》,为了它小龙付出很多很多,很多时候明知道打不过对方但是还是去面对一个又一个的武术大师,用真诚打动了一个又一个武术强将,换得了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建立了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武术体系。
这让我明白了只要自己认定的事情,就应该不要管别人怎么看待自己,就像说小龙的狂妄与目中无人,他还是走着自己认为对的路线,不要因为别人的影响放弃自己认为对的路线,那样对自己不公平,当据有了这样的思想自己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再接下来的就是顽强拼博的精神,记得在剧本中小龙有一次被黄皮小子暗算后,美国医学界称小龙能做到在轮椅上度过下半生都算奇迹了,可是小龙和他的妻子琳达却说:“让美国医学界的权威见鬼去吧!”就是他们有顽强拼博的精神,不愿向命运低头,最终小龙站了起来,而且又可以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武术教练,看了《李小龙传奇》后觉得自己真的好懦弱,面对那么一点问题就受不了,真的希望我有李小龙的一半就好了,那样我不敢说我会成为一名哲学家,但是我可以拍着胸膛说我是一个成功的人,可能别人不会信,但是我会相信自己的能力,小龙可以创造新拳种,我一定会创造自己辉煌的新篇章,李小龙三个字将会永远刻在我心中,因为他是我前进的动力,我永远为他自豪也为自己自豪,相信我,
《李小龙传奇》观后感2
中国向来不缺少影响世界的巨人,孔子、老子、孙子、孟子、秦始皇、毛泽东……
这些人的行为与思想被世界所称道。
可是,就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一个孤胆英雄、一个二十几岁的中国人,凭着一双铁拳震动了美国!七十年代震动了世界!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一直到现在,他的思想、他的功绩仍被世人敬仰膜拜。
他的精神力量愈来愈强大,从他的许多荣誉都是他死后被逐年追加的就能看出。这人就是——李小龙
他的一生的确就是一部传奇,为什么世界那么喜欢他,因为不仅仅是中国,世界各国也没有一个像他这样:凶狠、霸道、向权威挑战、向自我极限挑战、摈弃凡俗,却正气凛然、思想深邃、才华出众……
他的性格是属于世界的,他的躯壳竟然是个中国人,真的使我们感到无比的自豪!
其实在五六十年代的朝鲜战争中,美国人民就该重新认识中国人,是毛泽东给他们留下了难以愈合的伤疤。但看来那只局限于政治,美国政府也一样不会把伤心的事宣扬给自己的子民,以至于那时美国人仍然认为中国人留着辫子……
李小龙却是切切实实的.,他混在美国人堆里,由受人歧视到扭转乾坤——受人尊敬、受人崇拜,大肆推行中国文化,以至于身边的所有人都向他妥协,当他骄傲地说:“我是中国人”时,我想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不能不感激他!是他让外国人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中国人。
李小龙不愧为伟人,他二十岁就理解了的中国哲学,我三十岁才理解,他短短的三十二年就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我年近四十还默默无闻,这就是伟人和普通人的区别。
不过他的哲学思想并未能和他身体的寿命相统一,不能不说是“遗憾”。
我理解了他的“截拳道”,那是武学的最高境界,可正像他的师父叶问说的那样:世上的情和理是难以统一的。
李小龙认为要摈弃无用的招式和套路,以无法和无限为根本,来打击有法和有限,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他的无法无限是通过多年的有法、有限的训练才达到的。如果他没有学过螳螂拳、洪拳、咏春拳,他是不会达到截拳道的高度的,他说的不错,截拳道不是一种门派、不是一种拳术,而是一种武术的思想,而直接以这种思想来指导入门的武术爱好者,就如同让婴儿学跑,所以到现在也未听说有什么“截拳道”的衣钵传人成为武林泰斗。毕竟悟到的只有李小龙一人。
我觉得他还是太年轻了,如果他能再多活些年,他的截拳道理论会更加完善。
也许是他这种性格的人天生注定不会长寿呢?用他短暂的一生奉献给世界的瑰宝,才更显得弥足珍贵。
也许世上没有任何人能够战胜他,只有他自己才能了结自己的生命,给自己的胜利与成功永久地划上圆满的句号。
让他短暂的一生可以永久地鼓舞着我们,坚强地走下去,做一个勇敢的中国人。
向李小龙致敬!
《李小龙传奇》观后感3
长达五十集的《李小龙传奇》昨天终于在央视一台黄金频道演完了,总的说来这部让我们期待了近乎一年左右的电视剧还不错,基本上真实地再现了这位传奇功夫明星的传奇人生。
李小龙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创造了无数奇迹。他掀起的世界性的中国功夫热,堪称20世纪的文化奇观,被誉为中国功夫第一名人。他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百折不挠的精神令世人叹服,是一个罕见的、同时脚踏武学和电影两座高峰的世纪巨人。,李小龙先生曾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20世纪的英雄与偶像”,是唯一入选的华人。 20xx年,他又入选世界史上“200个最伟大的流行文化偶像”。
一直以来,对于《李小龙》的了解仅仅停留在他的四部半电影,以及一部电影版《李小龙传奇》,只知道他是一位将中国武术推广到世界的中国功夫偶像。而这部电视剧可以说是十分贴切地再现了李小龙那段曲折的人生经历,和不断地努力取得人生最后的辉煌。三十五年来,他静静地躺在异国他乡的美国西雅图湖景墓地。无数喜欢他的影迷、武术迷都对于他那短暂而辉煌的人生感到惋惜。尽管过世已久,李小龙依然是功夫代名词,即便红透整个世界的成龙都很难超越。他的才华,他的正气,他的辉煌,都已成为一份无法拷贝的'神话。三十二岁、五部电影,足以令璀璨的流星黯然失色,不知何时才会有人另写这样一份东方传奇。
对于这部五十集大片,我觉得还是有点儿拖沓,而且给我的感觉是有点儿“虎头蛇尾”的感觉,也许正是期望的越高,所以要求也更好吧,特别是对于一位在武术和影视届都有突出贡献的人而言。我总觉得李小龙最精彩的应当是最后的部分,即拍摄《唐山大兄》和《精武门》那一时期,不过电视剧中这一段却很短,相反前面的不断的比武和挑战却占了很大的部分。而如果能够把中间的部分精减一下,这部电视剧将会更加紧凑一些,同时也可以让情节的发展显得更为流畅。
其实特别喜欢看李小龙刚到美国那一段,孤身一人,一边学习,一边要练功,同时还要打工赚学费,那时的李小龙无疑是充实的,他在逐渐融入美国社会,这有利于他开琥馆和创立截拳道。部分情节表现出了李小龙很要强的个性,但更多的是内心中强烈的民族意识,我们感受到他那颗热爱中华民族、振奋中华民族精神,渴望中华民族强盛的赤诚之心。
相比于故事情节,几位主演的水平比较一般,真正表现人物内心的表演没有给人太多的震撼,也许这也让这部电视剧失色不少吧。主题曲很不错,前英后中,也与李小龙横跨中西方相吻合。
李小龙的一生是短暂的,但却如同一颗耀眼的彗星划过国际武坛的上空,对现代搏击术和电影表演艺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部电视剧估计又会掀起一阵“李小龙热”。
《李小龙传奇》观后感4
前段时间从央视一套看了一遍《李小龙传奇》,感受颇深:
作为一名中国人,李小龙做得非常非常的好,他在精神上让我佩服,在行动上令我感动。在那样一个种族歧视国力衰弱的年代,他给所有的中国人做出了榜样,为中国人争了口气,不允许任何一个人瞧不起中国人,更不允许任何人欺负中国人。就连我三岁的女儿,每晚打开电视就先要求看小龙,她是这样说的:“看小龙呀,看小龙。”看的过程还不时表扬称赞:“小龙真棒,小龙真乖。”虽然她的用词很单调,但也能说明李小龙在她心里也是一个非常“好”的人。
从一个在外国人眼里是“烂仔”“老鼠屎”“东亚病夫”到最后成为外国人的师傅,外国人的偶像,他付出了许多,经历了很多磨难。每一位看过李小龙传奇的人一定会被小龙的这种精神感动,为有小龙这样的`同胞而自豪的。
在此,我不会用太华丽的词语来形容,只想说一句:小龙,你真棒!虽然,你走了,但是你的故事留给了后人,你的名字铭刻在后人的心中,你的精神更让后人所感动。
再则,我说说小龙的习武精神。虽然他在英格丽眼中不是好学生,但是他习武的精神让所有人羡慕不已。先不说他刻苦练习,只要和别人交过手,就能琢磨出破解对方拳击的方法。每次,外国人向他挑战时,他都非常有把握的战胜对手,并告诉所有的人:“我是中国人,中国人是了不起的。”然后回忆搏击过程中对方的动作,并琢磨破解对手拳击的方法。他总是取各家武术之长处,迷补自己武术之不足,然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最后创造出了在咏春拳基础上的截拳道,名扬全球,就连好莱坞的威联老板也不得不承认小龙的截拳道是最棒的。难道这样的精神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他为人善良、待人真诚。
一次,小龙在坐杰西的出租车时,车子出了问题,杰西让小龙下去推车,小龙很真诚的下车去推车,结果杰西却开起车走了,小龙的所有证件都落在车上了。没几天,小龙经过此地看到,几个白人欺负一个黑人,实在太残忍了,于是小龙救了杰西,后来他们就成为了要好的朋友。
杰西给小龙找了一份工作是在煤厂劳动,由于小龙能干老板多给了小龙一些工钱,还要求小龙明天再来。然而其他工人相对小龙就挣得少了,他们不服气小龙,就把小龙围起来准备狠狠打一顿,结果小龙三下五除二就把他们给撂倒了,有一个工人拿铁锹从背后袭击小龙,小龙敏捷的动作把他吓倒在地,小龙抓过这人的铁锹,这人就给小龙下跪,小龙问他们:“你们为什么这么对我?”这人说:“你要是再在这里干一天,我们就少挣一天的钱,这样我们就养活不了家里的老少了。”听了这话,小龙扶起这人,并把自已刚领到的工钱都给了这个工人,转身就走了,再也没有到这个煤厂劳动。
……
第五篇:楚汉传奇观后感
《楚汉传奇》观后感
袁恒峰
《楚汉传奇》大剧完美落幕,留下无尽的遐想与思索。
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刘邦怎比张良;论处理政务,发展农耕,刘邦怎及萧何;论调兵遣将,沙场鏊兵,刘邦远不及韩信。那么刘邦为什么能在群雄逐鹿中得天下?
我认为,刘邦能入住九宫有以下四个原因:第一,他能约法三章,安抚百姓,获取民心。他所到之处,不滋扰百姓,并且让萧何积极发展农业,治理经济。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是根本原因。第二,他能雍容大度,知人善任。他能对未立寸功的韩信,委以重任;对刚刚投奔过来的陈平,非常器重;对刚入麾下的彭越,封王给地。这些说明他有非凡的胸襟、度量。而且这些人用得恰到好处。第三,他能兼听各方意见,知错就改。他要不计后果去救项梁,被樊哙打昏后,没有责怪樊哙;他刚入秦宫,娇淫无度,在萧何、樊哙等人的批评下,马上改正。第四,他没有架子。他常常与手下兄弟相称,手拉手喝酒,谈知心话。这四点是他问鼎天下、驾驭群臣的四件法宝。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愿居庙堂高位之人,观历史大剧,悟兴衰之道,从民之所愿,给民之所欲,则国之幸也,民之幸也!
2013年2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