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视剧《山海情》观后感
电视剧《山海情》观后感
讲述福建对口帮扶宁夏,使西海固地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电视剧《山海情》,豆瓣开分 9.1 分,目前上涨至 9.3 分,成为 2021年开年最受关注的电视剧作品。
很多人都不会想到,扶贫剧有一天也会成为“爆款”。因为《山海情》的成功,不仅在于它集合了一众金牌制作团队,人物形象真实,剧情符合时代特征,更在于它真正脱离了“宣传片”的概念与出发点,用真诚创作的心态,以平等的视角,去观察和反映贫困地区民众的生活方式与精神状态。
将贫困乡村与乡村人的困难“景观化”,以极小一部分人好吃懒做为由将整个被帮扶群体“污名化”,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人们的刻板印象。贫困因何而来?环境局限、历史成因、思想观念……这些都有可能是原因。由于有些人将贫困群体当成“他者”,长时间处于对贫困的想象和建构中,导致有的影视作品也带上了一种创作者的精英凝视。加之当下确实有一部分扶贫剧创作带有任务性质,在完成任务的心态下,创作者用敷衍或居高临下的态度制作作品,并没法到达观众的内心,更不能让观众通过扶贫剧真实地观察到贫困地区的问题。
但实际上,贫困地区想要得到的,并不仅仅是资金、项目和嘘寒问暖,而是发自内心的尊重。贫困地区就像一面镜子,你想要让它呈现出一种什么样的状况,它便会给你一幅你想看到的画面。电
视剧创作,恰恰需要打破并越过这幅“画面”,进入贫困地区的内部与深处,发现真实的乡村图景。
目前已播出的剧集中,我们能够看到的是,剧中呈现的村民在脱贫致富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都很细枝末节、很生活化,都是现实生活中会遇到的问题。而剧中的扶贫干部并非万能,也无“主角光环”,村民的不理解、技术上的不懂行、手中资源的不足——扶贫干部所能遇到的真实困难,都刻画在了剧情细节之中。
这也表明了扶贫剧创作需要解决一个最基本的逻辑问题:作为个体的扶贫干部不是万能的,不是随着扶贫干部的到来,资金、设备、平台、渠道等难题都能迎刃而解。必须要表现好扶贫干部背后的国家力量、时代潮流、人心所向,唯有如此,扶贫剧里的人物才会真正地鲜活起来。
《山海情》之所以还能打动如今的年轻人,是因为剧中为脱贫而奋斗的村民里,很多都是年轻人。从贵州等省份近年来脱贫攻坚的报道中可以看到,一大批受过高等教育、具有知识分子身份的年轻人,承担起了扶贫的重任。而《山海情》剧中的村支书也是一位农校毕业不久的年轻人,这和以往的一些扶贫剧将扶贫干部的面孔进行模式化、呆板化的表达不一样。
年轻人参与扶贫,他们给贫困地区带来的除了一些硬性的政策支持之外,更多的还是他们的年轻、朝气与锐气,他们打破了阻碍城市与乡村流动性最关键的“闸口”,他们让新的理想追求、新的生活方式、新的需求信息潮水一般涌进贫困地区。年轻人扶贫,其实更是一次知识与文化的“洗礼”。
沿着扶贫的道路,知识精英、青年群体的“返乡”,使厚重的中国乡土文化迸发出了活力。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之间的流动性,可能从未如此之高,这要感谢“信息洪流”与“观念水位”带给贫困地区的巨大影响,更要感谢青年群体对乡村充满感情的注视。
这注视,是热忱的,也是平等的。他们不以“牺牲者”或“奉献者”的身份自居,如此,才能真正博得贫困地区群众的信赖,才能真正激发贫困地区脱贫奋斗的巨大能量。扶贫剧制作与拍摄,不妨在这方面多去寻找与挖掘。
第二篇:山海情观后感
山海情观后感
山海情观后感1
勇做“山海情”式的“土”干部
近日,扶贫剧《山海情》正在热播,剧中的主要演员可以说有些“灰头土脸”,讲的也是“土”味方言,毫无“美颜滤镜”可言。可正是这样的“土气”干部,不畏艰险,勇挑重担,带领群众积极响应国家扶贫政策的号召,将风沙走石的“干沙滩”建设成寸土寸金的“金沙滩”。作为新时期的党员干部,要下接地气、拥抱土地,勇做身在一线、心系群众的“土”干部。
甘做为民服务的“春泥土”。“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奉献,是党员干部的本色,说到底就是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摆在前面,吃苦、实干在前,享乐在后。党员干部要甘做为民服务的“春泥土”,时刻牢记为民初心,涵养为民情怀,恪守为民底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怨无悔为人民奉献。要主动到人民群众中去,深入田间地头调研村情民情,搭准群众的脉搏,俯下身子听民声,“民生”跟着“民声”走。要主动到艰苦复杂的一线去,经受基层锻炼和考验,以苦为荣、苦中作乐,以“实”字为本、“干”字为要,以实干求实绩,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勇做担当实干的“禾下土”。“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艰苦奋斗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党员干部要有实干的精神,坚持说实话、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做实做细各项基层工作,兢兢业业,玉汝于成,做新时代长征路上的奋斗者。要在工作岗位上扑下身子踏实干,甩开膀子大胆干,撸起袖子带头干,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以敢攀高峰的昂扬锐气、敢为天下先的拼搏斗志,在创新创造中战胜一切艰难险阻。
必做信念坚定的“爱国土”。“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回顾历史,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带领人民群众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建立新中国,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员坚定的理想之“根”,扎实的信念之“源”。党员干部应当经常性地开展党性教育学习,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灵魂深处来一次“大拷问”,从思想根子开展一次“大扫除”,坚定爱国情怀,补足理想信念之“钙”。
山海情观后感2
这段时间扶贫类的电视剧在网络上很流行,可谓是群星携手扶贫。像《山海情》和《江山如此多娇》,这两部电视剧都有很不错的口碑。
《山海情》里面的故事不是特别的离奇,它讲述农村普通人的生活。它十分的真实,并且把很多细节都拍摄出来了。如果有在农村生活的经历,一定会觉得这部剧活灵活现。让观众越看越喜欢。
《山海情》的演员,可谓是众星云集。像闫妮,张嘉译,姚晨,陶虹,热依扎等等。都是有实力有演技的演员,之前也有很多经典的作品。
扶贫这种新题材,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挑战。闫妮和张嘉译之前播出的《装台》很好看,很也很吸引人,相信很多人也看过。
其实《山海情》之所以火爆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有这些有实力的演员参演。它很注重细节。我们可以在剧中看到。每一个细节其实都很贴近于现在农村的真实生活。
这都得益于导演孔笙。孔笙拍电视剧是出了名的严格。不得不说他也是一个细节控。
因为是扶贫剧,所以也是农村的题材。要把这部剧拍好拍得真实,就要从人物的道具、服装以及动作上下功夫。下面我们就给大家盘点几个,剧中明显的小细节。
张嘉译饰演的马喊水。他里面爱穿着一件白色短袖。那件衣服的衣领已经破烂的不成样子了。但是他仍然穿着。剧中很多农民跟他的情况是一样的。
在现实生活中,农村也存在着这样的情况。坏了以后舍不得扔就接着穿,或者是在做农活的时候穿。因为即便它脏了或者坏了也无所谓。
而剧中所处的环境是一个还未脱贫的村子,所以穿着这样的衣服,其实也很反映他们生活的环境和生活水平。
还有很多情况下他们爱把布鞋当作拖鞋来穿。剧中的李大有,就有这种习惯。李大有的`白色衣服经常是脏的。因为随时要干活的原因容易弄脏,所以穿着脏衣服就不怕它再脏。
在农村这种情况也很常见,这并不是懒,而是一种习惯。一种生活的常态。
《山海情》不仅仅是反映了普通人在农村的生活,而且也有讲述从农村到了城市生活改变的样子。
当一群女工来到城市。他们首先改变的就是她们的穿着,干净整洁。随着在城市里面的时间长了,皮肤也变得更加白嫩。这都是看得见的改变。
其实最反映现实和细节的还不只是农民。导演对领导的办公室,也有很明显的细节布置。
闫妮饰演的马县长,她办公坐的椅子已经脱皮。在早些年,沙发或者椅子脱皮还接着用,是很常见的事情。这也侧面反映出了。地方普通官员的廉洁和节俭。
山海情观后感3
看了近期热播的电视剧《山海情》,电视剧主题是围绕“扶贫”展开的,讲述的是上世纪90年代,从西海固地区吊庄移民到玉泉营地区,从无到有地建设着他们的新家园,村干部马得福操心着通电、灌溉用水等桩桩件件的问题,他足够努力,却不自信未来什么时候来,大有叔说的好“未来是啥,未来就是都还没有来”,在这个过程中,村干部马得福承受着很大得压力,直到国家新的扶贫政策出台,福建对宁夏的扶贫事业进行对口援助,并建立了合作样板闽宁村,陈金山凌一农等一批优秀的福建干部、技术人员为闽宁镇洒下奋斗的汗水,帮助得福找到了未来的方向,村里的年轻人通过劳务输出,种植大棚蘑菇等收获了自信。
电视剧开篇就是一望无际的黄沙戈壁,除了沙子就只有吃沙子的'人,自行车是这里唯一的交通工具。从农校毕业的马得福工作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把从吊庄移民逃回来的给劝回去,到一个逃回来的人家里,大白天的在炕上睡觉呢,不是因为累了要休息,实在是因为兄弟俩人穿一条裤子,兄弟出去办事,把裤子穿走了下不了地。对于村民来说,最好的食物也就是个窝窝头,一年到头不开荤,就算有也是村主任带头偷吃政府下发的扶贫珍珠鸡。深爱着德福的水花,因为穷,被父亲李老栓以一个水窖、一头驴、两只羊和两笼鸡的价格卖给别人做媳妇,水花不想就此认命,连夜逃出了村,直奔还在修建的铁路,准备去外面的世界打工。
当马得福在火车上找到了逃跑的水花时,水花窝在车厢的角落里,泪眼婆娑的问他:“你是要抓我回去嫁给安永福的吗”,得福没有说话,用他自己的话说即使是当了干部,也还是一样被别人看不起,也一样娶不起水花,在他心里也不希望心爱的人嫁给安永福,他掏出几块钱,躲闪着水花的目光,笨拙的递给了心爱的姑娘,告诉她,有多远就跑多远,你一个女娃娃在外面,要好好照顾自己,保护自己。当第二次安家上门来时,就要打起来时,水花回来了,与得福对望时候,没有言语,只是默默的流泪,水花已经下定决心,要嫁给安永福了,最后的对望是对过往的绝别。
《山海情》是国产剧的真正水准,主创们将其具象化,用极尽真实的刻画让人物从那个年代活过来,让观众进到那个年代去。最后得福娶了水利局局长的女儿,得宝买了房,娶了麦苗,生意越做越大。他们都找到了自己的未来。
山海情观后感4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电视剧展播剧目《山海情》目前正在热播,该剧主要说的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了让西海固贫困地区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实施“吊庄移民”政策,动员他们从山里头搬到银川附近的平原,发展生产再建新家园的故事。这是一部艰苦奋斗史,把“扶贫人”的无私奉献和“脱贫者”的勤奋勇敢描绘得淋漓尽致,给我们今天的基层工作也带来诸多的思考。
广大扶贫干部还需扎根基层,串联行业部门,落实帮扶政策,履行最平凡的工作任务,担负最不平凡的攻坚使命,在决胜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冲锋在前,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增砖加瓦。
平凡的故事传播不平凡的精神。“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讲好脱贫故事不是为了歌功颂德,而是激励更多后来者不畏困境,敢于进取。扶贫干部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挖掘当地文化,将扶贫扶志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为当地群众送去文化大餐,不断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首先要善于挖掘身边事例,身边的榜样更具有说服力,在普通的岗位贡献价值一样值得肯定,可以选取农村电商、公益性岗位工作者、扶贫项目务工者,挖掘他们身上朴实勤劳的精神。其次要将先进故事传播出去,要充分利用线上媒介,通过短视频平台、微信工作平台将我们自己的“脱贫明星”展现出来,还可以将脱贫故事创作为相声、小品等文艺节目在各地进行巡回演出,在欢声笑语中传播奋斗精神。
平凡的职务赋予不平凡的使命。“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培训对于扶贫干部来说是家常便饭,是最平凡的职责,更是最不平凡的使命。扶贫干部在参加各类专项培训的`同时要不断推陈出新,提供各类培训为贫困户脱困发展指明道路。一方面要对贫困户开展多层次专业技能培训,要充分协调用人单位和选聘培训讲师,合理安排课程,注重实用教学,让贫困户学到即用到。另一方面要把帮扶责任人培训成扶贫专家,明确走访目的,学习扶贫政策,填写帮扶手册,每一项基础工作都离不开精准的理论指导,以便在走访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平凡的成果促进不平凡的发展。“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扶贫干部要有事无巨细的工作态度,把扶贫工作办到困难群众的心坎里,不断累积平凡的扶贫成果来促进区域不平凡的发展。首先要持续夯实“两不愁三保障”地基,确保危房改造、改厕、自来水改造等一系列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工程全部完成。其次要不断推进扶贫项目扎根乡村,开拓线上市场,带动周边劳动力就业和乡村产业转型升级,为贫困户从脱困到致富搭建坚实的桥梁。
山海情观后感5
我本是图着写读后感去看的《山海情》,这是部有关脱贫攻坚的电视剧。和我妈看了前三集就没看了,因为后面再看就要收费了,但是我妈看上了瘾,连着几天嚷嚷着要看,我实在忍不住她叨叨,就充了钱和她一起看完这部令人回味的电视剧。
我越看,越觉得自己和剧中的涌泉村村民相似:想要得到好处却又不肯付出代价。
村民想要吊庄过上好日子又不甘受环境的艰苦;想要种菇卖钱又不肯出建棚的费用,只想白吃政府给的救济粮。说到底都是因为心中一个“贪”字太强大。如果人人都贪心眼前的小利而放弃未来的大利,那么脱贫工作就永远也无法完成。就像我吝啬几块钱,差点错失了这部好剧。读书何尝不是一样?我们如果贪图眼前的轻松和惬意,丢掉的.一定是将来的前途。
而人贪,贪的又都是一个“利”。有个成语叫“重利轻义”,这个成语在剧里第一集就有体现:水花的父亲为了一头驴、几只鸡和一口水窖就将自己的女儿嫁了出去。虽然水花曾反抗过她的命运,但最后还是为了父亲选择了妥协。两人一个为利,一个为义,在这鲜明的对比之下,我们深刻体会到了人们受趋利思想的毒害之深和女性地位的卑微。
剧情后面马得福、马得宝兄弟也为这“利与义”争执过:得福为了村民的生活说服得宝投资修建水利工程,在经济最危难的时候,得宝用自己的买婚房的钱尽心帮助哥哥,而最后得宝因得福没能将第一批政府资金分给他而心生埋怨。两人因情谊而合作,又因利益而冲突。
董仲舒说过:“天之生人也,是人生义与利,利以养其体,义以养其心,心不得义,不能乐,体不得利,不能安,以义取利,利义共生。”追求利益是没有错的,因为利益是一个人,一个团体,一个国家生存与发展的资本。同样是“求利”,马家兄弟与水花父亲给人的感觉是截然不同的。马家兄弟为了众人的利益而求利,是“公利”;而水花父亲为了个人利益而求利,是“私利”。所以,在义的范围内适度追求利益,是值得提倡的。利是义的衡量,行多大义给多大利;利是义的鼓励,义有利的吹拂,道德的芬芳才得以发扬。
在这部剧中,情义在各个情节中都有体现,小到朋友家人,大到政府国家。联系今天的抗疫战争,这种情义更是丝毫不减!在今天这个时代,无论是青壮还是老少,只要你关注着中国的青山绿海,就能感受到这份炽热的中国情,而这,便是中国的山海情!
第三篇:情字难懂——电视剧《新版笑傲江湖》观后感
情字难懂——电视剧《新版笑傲江湖》观后感
文/王子恒
这是一个发生在大约公元1500年左右的故事。日月神教为西域教,前身是明教,自从帮助朱元璋夺得天下建立明朝以后,遭到朱元璋的清剿,改名日月神教,在这个时候,明朝日势渐衰,江湖也混乱不堪,于是故事就这样发生了。
东方不败原本是一介女流,手无缚鸡之力,只是她想要生存在这个乱世上,比任何人都想。于是她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身陷险境,被日月神教第12代教主所救,女扮男装投入日月神教。
她是个武学天才,拥有常人无法企及的悟性与资质,加上她坚韧的性格,武功进步很快,也得到了教主的赏识。
那个时候,任我行还只是日月神教的一个堂主。
后来任我行借着一次出差的机会发生叛变,用阴谋诡计杀死了日月神教的第12代教主,成为第13代教主。
东方不败这个时候还不是任我行的对手,所以她必须隐忍,她假装对任我行示好,一直在等待为上任教主复仇的机会。
时值五岳剑派进攻日月神教总部黑木崖,她知道机会来了,她早早地安排好了一切。于是她成功地暗算了任我行,并得到了《葵花宝典》。
成为又一任的教主。
世人以为《葵花宝典》男儿是要自宫方可修炼,却不知原本她就是女儿身。于是她达到了武学巅峰。
看着匍匐在脚下战战栗栗的教众,她忽然觉得,心累了,即使成为了人上人又能够怎么样,于是安排好了善后之事之后,她乔装成为丽春苑的一名歌姬,一方面可以聊以自娱,另一方面还可以成为日月神教在江湖中的一个眼线,好监视蠢蠢欲动的五岳剑派。就在这个时候,这个改变她一生的男人出现了——令狐冲。
后来发生的事情我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只是看到结局的时候,我想起了很多的人,很多的事,它们就像烟云一般在我记忆中倐倐而过。
就像风清扬在剧中所说:世间痴儿男女,爱到深处无怨尤。
如果说五年前看的长篇仙侠小说《诛仙》是我对爱、情的第一次认识,那么我看完这部让很多人含恨的武侠电视剧便是对爱和情更深一层的认识。
很多人说令狐冲是个负心汉,薄情郎。
我一开始也是这样认为,但看到后来任盈盈的一些行为之后,我便大大改观。东方不败的爱太过自私,为了令狐冲,她可以杀尽天下人。
而任盈盈则不然,爱一个人是要让他快乐,任盈盈可以为他杀尽天下人,但任盈盈更比东方不败更懂令狐冲的心。
她知道,如果杀尽天下人,令狐冲不会快乐。
我在看这部电视剧的时候也看了一些人的影评,有的人说,最适合令狐冲的人是任盈盈,而东方不败只是令狐冲的一个永远在心里的过客。
爱和情不是说像东方不败这样就可以的。
因为东方不败和令狐冲根本不可能有好的结果!
东方不败确确实实是对令狐冲比任何人对他都好,这点毋庸置疑,但她和令狐冲注定有缘无分。
然后是仪琳。
仪琳这个人对令狐冲的感情还达不到爱的程度,就像小妹妹对大哥哥的依赖一样,她对令狐冲的感情便是如此。这让我想起了《倚天屠龙记》里小昭对张无忌的感情。
注定也没有结果。
然后我再说岳灵珊。
说起岳灵珊便不得不提起林平之。
这是继东方不败的第二大悲剧。
林平之从头到尾都是为了复仇,为了林家《辟邪剑谱》而活着,直到结尾被囚禁在西湖梅庄之底,他还是念念不忘《辟邪剑谱》。
如果说像他所说一样,完完全全是在利用他对岳灵珊的感情来松懈岳不群的防线,我觉得不太可能。
他对岳灵珊的爱是真的。
因为全天下的人没有人会像岳灵珊对他这般照顾,当对你好的人只有这一个人的时候,你对他的爱便不仅仅是珍惜了。
我相信他也后悔过,后悔失手杀了岳灵珊。
只是他妒意太盛,总感觉岳灵珊与令狐冲发生过什么。
归根结底,是因为他在乎岳灵珊,这是一种难以评价的爱。
然后是宁中则。
家门不幸,师门不幸。
与自己同床20多年的枕边人,却是一头被贪欲控制的野兽。
她一直在隐忍,在剧中也是一直充当好师母,好母亲的角色。
只是她的希望全付诸在岳灵珊的幸福身上。
后来岳灵珊被林平之杀了,她心里一直以来的精神支柱在一瞬间崩塌。
也就没有活下去的必要了。
《新版笑傲江湖》颠覆了原著的很多形象,也颠覆了很多人心里的价值观。这部电视剧的编剧说:东方不败只有死这个结局才适合她。
包括饰演东方不败本人的陈乔恩也说:东方不败是一个难以让人了解她内心想法的人,所以在剧中导演这样安排也就无可厚非了。
《笑傲江湖》这部武侠小说里面,很多角色的人性是很难把握的。
同样,他们彼此纠缠出的爱与恨,也是常人难以忖度的。
最后,我想说的是。
爱一个人,是要让他/她快乐。
枕边的人,和心中的人,不是一个人,那是常有的事情。最终和自己走在一起的,可能不是自己最爱的那一个人,但却是自己经历了这么多事情以后最合适的人。
爱到深处无怨尤·······
2013·5·2
第四篇:电视剧《雪豹》观后感
电视剧《雪豹》观后感
《雪豹》看了也有一段时间了,刚看完的时候就想写个观后感,因为这部电视剧给我太多的感触了。我还清晰地记得,那时我正在紧张地准备研究生考试,但是我还是把《雪豹》大致看完了。刚开始的时候,我每次晚上自习回来,看室友都在看,我也不以为然,想想不就一个电视剧嘛,说来说去都是那一套,没啥意思。但后来慢慢发现里面的很多话很多场景都非常地感人,于是乎,我就迷上《雪豹》,但还是因为考研的事情不能尽兴地看,但还是把最关键的几集都看完了,包括最后的几集哈。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电视剧所表现的亲情也好,友情也好,爱情也好,都是那么自然,那么透明,感觉就是和我们的生活是如此的贴近,让我完全感觉不到它是一个经过加工的艺术品,难得啊!
其实它所吸引我的还有其中有很多质朴但很耐人寻味的台词,其中就有一段,摘录如下:
周卫国对萧雅说的一段话:
有一个男孩,他有一个女朋友,这个男孩给他的女朋友送了一枝玫瑰花,结果这个女孩就在这个男孩的脸上亲了一口,但亲完之后这个男孩转身就跑了,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那个男孩之所以扭头就跑是回去买了更多的玫瑰花,因为他想得到更多的吻。
下面是周极限老先生对周卫国说的几句话,我感觉很感人,“个人荣辱比之国家危亡,又算得了什么呢”“日寇趋尽日,我儿还家时”听起来特有感觉
还有很多周卫国和陈怡的在生死边缘挣扎时的对话,都很经典,太多了,反正每次看到听到都很感人,心为之一震,不知道是不是我的心忒容易被感动还是咋地哈!
还有就是里面的配乐,每当中国军队快胜利时,那个背景音乐真是太振奋人心了。
看完这部电视连续剧,真是颇有感受。可惜鄙人辞藻匮乏,写个观后感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写得干瘪干瘪的,就好像“水壶里煮饺子--有口倒不出”,真是憋得难受,所以强烈建议大家有空时不妨看看这部电视剧,真的很有味道。
虽然这部电视剧是一部战争题材的,但其一点也不乏味,其中蕴含的思想还是很不错的。给我们年轻人也进一步深刻体会当时抗战的艰辛,让我们也因此更懂得今天我们来之不易的美好的生活。虽说现在世界的主旋律是“促和平、谋发展、求合作”,但是一百多年的近代史让我们懂得只有自强才能赢得尊重,才能保卫我们的国家,人民才能安居乐业,社会才能长治久安。现在的世界都在盯着中国,西方的发达国家也在密切关注中国的发展,企图遏制中国,所以作为我们年轻的一代,要居安思危,要不断学习,生产,为国家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谢努力。
最后还想说一句,《雪豹》是一部不错的电视剧,强烈推荐,看了就知道哈!
第五篇:电视剧观后感600字
电视剧观后感600字
爱情公寓是一部十分幽默和搞笑的都市电视剧,如果你认真看,就一定会发现导演那用心良苦的精神。如果你在家没事做,就可以选择观看《爱情公寓1》)(或第二部)。每次观看都有不同的新发现。
这戏最可惜就是还没发行第三部,因为我十分期待他第三部的到来。剧中有娄艺潇饰演的胡一菲;有邓家佳饰演的唐悠悠;有李金铭饰演的陈美嘉;赵霁饰演的林宛瑜;赵文琪饰演的秦羽墨;有陈赫饰演的曾小贤;由孙艺洲饰演的吕子乔(吕小布);王传君饰演的关谷神奇;李佳航饰演的张伟;金饰佳饰演的陆展博……这些都是我喜欢的演员。
戏中有打打闹闹,有温馨和谐,也有感人肺腑的小故事。我常在绞尽脑汁的思考:导演是怎样作出如此搞笑的台词的呢?在爱情公寓中,我认识了许多朋友,他们都是甜蜜的小两口。每当我想到这里,我都会又想到那一句句幽默的人生哲理:不怕虎一样的上司,就怕猪一样的下属,就当是我上辈子欠他的吧;要想生活过得去,身上就的带点绿……
好怀念好怀念,那熟悉的声音,那优美的画面,那动听的音乐,还有那美丽的爱情公寓3602室和3601室,那都是充满欢声笑语的卧室。我爱你,爱情公寓。我爱你,那演技真是而幽默的演技,都感动了我。还有那朴实无华的导演。
你们也一样喜欢看爱情公寓吗?我爱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