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绝笔》观后感心得体会
《绝笔》观后感心得体会
在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之际,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展开之时,XX专班集中观看的纪录片《绝笔》。《绝笔》呈现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历史,更是有血有肉的教材,我们观看之余有所思考有所感悟,便是对这份教材最好的答卷。
全片真实展现了14位革命先驱在生死关头写下的绝笔信、诗歌或入党申请书,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国家解放,人民幸福,为了践行共产主义信仰而献出宝贵生命的高尚情操和坚定信念,再现了他们的初心不改、信仰弥坚的革命精神。
对共产党人来说,一封封绝笔信是警示我们勿忘历史的精神力量。在无边黑暗中,叶挺昂首挺胸,挥笔写下了撼天动地的《囚歌》,“我只能期待着,那一天,地下的火冲腾……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叶挺宁可献出宝贵的生命,也要保持军人的气节,在出狱后的第十个小时,他写下了早已在心中写过千遍万遍的入党申请书。叶挺遍尝挫折与艰辛仍初心不改,高官厚禄置于前却矢志不渝,他的一生正如在入党申请书所写“为中国人民的解放贡献我的一切”!黄显声身陷囹圄,却始终初心不改,“我现在虽然坐牢,并未犯法,是为团体、为国家、为义气而坐牢,问心无愧,将来生死存亡在所不计”,寥寥数语,尽显浩然正气。纵观黄显声的一生是为理想和信念而努力奋斗,直至牺牲的一生。
对共产党人来说,一封封绝信笔是革命英烈留给世间的最后话语。陈觉给妻子赵云霄的绝笔信中写道“我们正是为了救助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所以牺牲了自己的一切,28岁的夏明翰英勇就义前,写下了那首传诵千古的短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凝聚的是他始终如一的初心信仰和内心深处最具力量的声音。革命先烈怀揣着向死而生的大无畏牺牲精神,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员不怕流血、甘于奉献的勇气和担当。如今我们处于和平年代,更要有勇于斗争、不怕困难、不怕挑战的精神,练就自身攻坚克难、处理复杂局面的能力,以舍我其谁的英勇气概担起时代重任。
对共产党人来说,一封封绝笔信是鞭策我们奋勇前行的忠诚底色。在担当作为中汇聚起新时代同心筑梦的强大力量,在丢弃的香烟盒上,烈士钟奇就义前留下了嘱托新婚妻子“一定要再结婚”的家信,共产党员车耀先在狱中写下传记,告诫子女以“谦”“俭”“劳”为立身之本红岩烈士蓝蒂裕牺牲前在狱中给儿子的遗嘱写道“原你用变秋天为春天的精神,把祖国的荒沙,耕种成为美丽的园林”。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他们舍小家顾大家、舍小义为大义的高尚之举换来的,读懂绝笔中的亲情、爱情这些入世间最美好的感情,才能深刻体会革命先烈的取舍与艰难,体会其中蕴合的深刻的爱国之爱。“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
这样一部纪录片《绝笔》的播出,无疑是对伟大的、为祖国、为人民作出贡献牺牲的革命战士最好的致敬和献礼,岁月沧桑,但它不会尘封铭刻与人们心底的名字。不管时代如何变化,英雄始终是标注历史的醒目坐标。看完这一部纪录片,《绝笔》带给我无比的震撼和感动!我们应当永远铭记英雄的伟大和苦难,时刻鞭策自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砥砺前行。
第二篇:解读1975年毛泽东写给周恩来绝笔诗词
解读1975年毛泽东写给周恩来绝笔诗词
《江山靠谁守 · 诉衷情》
当年忠贞为国筹,何曾怕断头?
如今天下红遍,江山靠谁守?
业未竟,身躯倦,鬓已秋。
你我之辈,忍将夙愿,付与东流?
这首诗是毛主席去世前一年,82岁时写给周总理的。当时,毛主席身体不好,疾病缠身,周总理也身患癌症,亦在重病中。毛主席已经预感到,革命将发生曲折,他和周总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夙愿将要“付与东流”。他问自己,也问周总理,社会主义的红色江山究竟“靠谁守”?这首词,字数虽然不多,但情感真挚,读来沧桑心碎,令人潸然泪下。毛主席一生是传奇的一生,想当年在革命的火花即将熄灭之时,几乎凭一己之慧挽狂澜于既倒。而今已是江山红遍,为什么竟发出如此悲声?这还是那个在天安门上向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站起来了,自信能跳出历史周期律的毛主席吗? 2000多年前,汉高祖刘邦关于江山谁守不但提出了问题,还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他在一统天下的时候做了一首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四海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故乡。”刘邦比毛主席高明吗?不可否认刘邦是一代人杰,但与主席相比莹虫与皓月争辉而已!为什么主席英雄暮年,却落个如此心境凄凉呢?
在毛主席1959年的七律·到韶山里我们或许能找到答案。“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1959年正处于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同时还要勒紧裤腰带还苏联账。可以说是建国以来最困难的时期,为什么此时毛主席还能如此豪气冲天呢?原因就在于最后一句,1959年毛主席还乐观的以为是一个遍地英雄的时代,而到1966年主席才彻底悟到自己大错特错了!忽然发现自己的后继者中竟然英雄难觅,红旗将倾的危险不亚于30年前,而此时自己已是英雄迟暮,已无只手回天之力,如何不伤心泪流呢?要守住社会主义的江山只靠猛士是远远不够的!
如果将能闯出一番事业的人称为雄才得话,这世上有三种雄才,一种是英雄,一种是枭雄,另外一种是狗雄。英雄者,心系天下百姓,以百姓的福祉作为道义所在。狗熊者,自私自利,任何时候都是利字当头,甚至可置国家利益于不顾。枭雄者,介于二者之间,留名第一,得利第二,二者不可得兼之时舍利取名,国家民族的利益是做枭雄的底限。所有国家的人才库里都是由三种人才组成的。不同文化氛围的国家培养出来的人才比例不同,对于所有的剥削社会来说,人才以枭雄为主;对社会主义国家来说培养的目标是英雄;对于一些长期被殖民的国家来说,国家培养出来的大部分是狗雄。
在所有的剥削社会里,英雄的下场永远只可能是悲剧。当外敌入侵时,国难当头时英雄和枭雄才会连起手来共同对外敌以及卖国投敌的狗雄。当国家安定以后,英雄就会成为枭
雄和狗雄联合绞杀的对象。历史上不乏英雄,但能留下名字的英雄不多,多的是为了号令天下而冒充英雄的枭雄。英雄胸怀天下,气概不凡,但峣峣者易折。真正的枭雄即有英雄的气概,做事又能屈能伸,故通常能笑到最后。
近代中国灾难深重,唯一之幸运就是出现了两个能一呼百应的超级英雄。一个是孙中山,另一个是毛泽东。孙中山一手创建国民党,可惜事业未竟身先死,辛苦打下的江山也落入宵小之手。国难当头,越来越多人才加入到毛主席领导的共产党队伍。这也使得共产党由弱变强,发展壮大,最终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使人民当家作主成了主人。这些人才中的有不少英雄,但也有不少是枭雄。在动荡的年代里,英雄和枭雄是很难分辨的。建国以后,毛主席错误的以为遍地都是英雄,所以只要建立大民主就可以让人民的江山永固。
当毛主席放权一段时间后却发现周围的很多人都变了面孔,自己被架空,甚至到了连文章公开发表都难的地步。周边的一些人开始拉山头,打击异己了,一些人为了名好大喜功,大跃进、浮夸风置百姓生死于不顾,甚至还嫁祸于人。眼见得英雄越来越少,枭雄越来越多,这个时候毛主席终于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认识到制度是人定的,一旦有权制定制度的人变了,什么样的民主制度都是空架子。因此最重要的是创造一个培养英雄的文化环境,才能真正的巩固大民主制度。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单纯的追求一个方面,最终只能落个镜花水月一场空。幸好毛主席的威望是任何小人都抹煞不了的,所以毛主席才发动
了文化大革命,矢志要建立这样一种环境。这种文化革命是前所未有的,并且留给毛主席的时间不多,战争年代一直强调不打无把握之仗的毛主席不得不仓促发动了这场思想革命战争。10年的时间可能是培养了不少英雄,但是主席没有看到一个能够力挽狂澜的英雄,倒是很多枭雄、甚至是狗雄趁机窜到台前,结果怎能令人不失望。
第三篇:信仰-观后感-心得体会
信仰的大树
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的播出,让我们在庆祝建党91周年的生日里,重温那些令人热血澎湃的信仰故事,更加坚定了我们永远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不同的年代,我们看到了不同方式的信仰,在战争年代的牺牲、在建设时期的奉献、在平淡工作的坚守,这些英雄故事默默地激励着一代代共产党人坚定信仰、践行信仰。每个党员干部的信仰就如同一棵大树,正如同每一棵树汇聚一起,构成一片森林的形象,每一位党员的行为,同样树立起共产党的形象。
坚定忠诚之志就像大树的根,使得大树深植于“人民”的土壤里。坚定信仰最根本的是热爱本职工作,坚持事业至上,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视执行党章党规为天职。要有较强的政治鉴别力,在重大原则问题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跟着中心走,贴紧大局干,在思想、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信仰》故事中的革命先烈为了解放旧中国,在各种主义中寻找可以救亡图存的信仰,最后选择了坚定了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信仰。革命先烈对信仰的赤诚,以及为了信仰可以牺牲一切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使得他们成为人们心中永垂不朽的精神偶像。而现在党员干部面临的环境远远没有革命先烈们严苛,所要做的也不是重大的个人牺牲,而仅仅是管好多余的欲望,但个别干部却理想滑坡,信念动摇。所以只有具备了坚定的信仰,才能百折不挠地为所信仰的事业而奋斗。
坚守职业操守就像大树的枝干,使得大树傲然挺立在风雨中。坚守信仰最根本的是把公道正派作为履职之要,把坚持按党的原则和政策办事作为为政之德,把公正无私地处理每一件事作为正气之源。鞍山市铁矿养路工郭明义说:“没有信仰人活得很飘,我的信仰就是共产主义,我是共产党员,我没有别的信仰。”然而选择信仰很艰难,坚守信仰更难。有忠诚就有背叛,有信仰就有迷失。历史有情也无情,它以最严苛的方式淘汰那些投机和懦弱分子。有人在鲜血和死亡面前胆怯,在金钱或功名面前迷失,不是所有的共产党人都能够坚守信仰。历史无情也有情,更多的共产党人,则始终坚守信仰,选择用生命来捍卫自己的信仰。在价值多元化、社会物质化、经济市场化的今天,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党员干部更应该慎言、慎行、慎独、慎微,坚守住自己的信仰,守护好心灵的防线,用信仰去净化,用奉献去呵护,用执着去努力,甘于做“不平凡”中的“平凡”,敢于做“平凡”中的“不平凡”。理想信念是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只有坚守职业操守,为行动导航把关,才能使信仰更加坚定。
坚持践行信仰就像大树的枝叶,使得大树不断茁壮成长。践行信仰最根本的是在本职岗位上躬身实践,在躬身实践中磨砺自己,在磨砺自己时感悟信仰。《信仰》纪录片中的老书记杨善洲从事革命工作近40年,担任保山地委领导近20年,两袖清风,勤廉履职,忘我工作,一心为民,从地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下来后,他继续实践“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的诺言,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建成了面积8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并将林场无偿交给了国家,这正是践行信仰的体现。“行源于心,力源于志”。坚守信仰,不能只说在口头上,而是要躬身实践;只有深信不疑,才能坚定不移。有坚定信仰的支撑,才会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才能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和无私的献身精神,才能经得起诱惑考验,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
第四篇:晚会观后感—心得体会
晚会观后感—心得体会
正气铸忠诚,清风映旗红。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建设新高潮,进一步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风尚,3月26日晚,省纪律检查委员会、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在安徽大剧院联合主办了《风清旗更红》反腐倡廉文艺晚会。这台长达一个小时的晚会始终贯穿着反腐倡廉主题,高扬着正气歌旋律,整个演出充满了激情,弘扬了正气。
《风清旗更红》反腐倡廉文艺晚会以现实生活、工作中的真人真事为素材,以小品、歌舞、诗等文艺形式反映出来,使人们在观看文艺演出的同时,受到教育,受到激励,受到警示,陶冶了情操。合唱《伟大旗帜指航向》、《鲜艳的党旗永远飘扬》,唱出了满腔正气和无限忠诚。相声《口碑》让观众体味到了“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这句平常话语的真谛。少儿音乐快板《清官颂》让大家看到了老百姓对清官的赞美,看到清官的精神在代代相传。今年是全省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推进年,黄梅大鼓《制度建设谱新篇》揭示了加强制度建设,推进制度创新,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重要性。情景表演《先锋礼赞——杨志杰永远和我们在一起》,则将一位普通纪检监察人员的形象永恒地定格在人们的心底。
综观这台晚会,主题鲜明,内容健康,格调清新,形式活泼,富有时代新意。这台反腐倡廉文艺晚会起到了警示党员干部、教育人民群众的作用。事实证明,用文艺这个平台宣传反腐倡廉,推动廉政文化建设,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在反腐倡廉向纵深推进的新形势下,举办如此有声有色的晚会,无疑具有现实教育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唱响反腐倡廉正气歌,对于振奋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精神,增强搞好党风廉政建设的信心,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看了《海南省高墙之声文艺晚会》,听了这些服刑人员发自肺腑的忏悔与真诚从善的心声,不禁对海南省司法部门的领导和民警生起了无限的感恩和深深的敬意。的确,这台特殊人员、特殊内容、特殊情感的晚会给了我们很多的思考…… 多年来,海南省司法部门提倡民警要具备「三心」:要有医生的心,治病救人;要有老师的心,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有母亲的心,对一切都要包容。老师是教书育人,医生的天职是救死扶伤,母亲的心地宽广而无私……海南监狱的服刑人员真是有幸!
看到节目中这些真实的故事,感受到这些服刑人员虽然忏悔,但没有负面情绪和消极心态,都是积极改造迎接新生的心境。所以更感佩海南省监狱管理局的民警们,他们一定是怀着「三心」去教育服刑人员的。
是什么使海南省监狱管理局的民警能够力行「三心」呢?通过「编者按」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教育的集大成者——《弟子规》起了重要作用。
听说《弟子规》可以上溯到周朝,不禁肃然起敬,几千年了,老祖宗还用他们的智慧庇荫着后世人!
做了十几年的教师,我深爱着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每当对着学生们讲起五千年的文明时,做老师的在那里激情澎湃,可是做学生的在那里却懵懵懂懂,真是言者谆谆,听者藐藐。
感叹之余,认为社会大环境使然,自己无能为力,慢慢地心里竟然还坦然了,一下子就把责任推出去了。
作为一名教师,看了这个视频节目,以前教学中的种种困惑一下子豁然开朗,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又充满了无限的信心,责任感也随之生起来了。监狱服刑人员,都可以被感化,学生们只不过是淘气了一点点,难道他们比服刑人员还难教吗?
说真的,服刑人员来自灵魂深处的忏悔,深深地触动了我内心最柔软的部分,仿佛一记记重锤,叩问着我的心灵,从而引发了深刻的思考。
「我每天都在忏悔,真的好希望一切可以重来,希望您的孙子能够再活过来,希望这一切都不要发生,更希望死的那个人是我自己!」
《除夕接见》节目中的李明奶奶的生命,被杀的孩子的生命,还有心脏病骤发的父亲的生命,三条鲜活的生命啊,一失足千古恨,致使昨日相对的亲人今日阴阳两隔,还有白发人送黑发人,这是多么惨痛的人间悲剧!
朋友们,我们最希望的是什么?假如事情没有发生,假如日子可以重来……假如这个孩子是我们的同事、朋友的儿子,是我们的侄子外甥,是我们的儿子,我们的心将是怎样的痛?
一时的冲动、意气、欲望……代价是什么?是自由甚至生命。有多少事情可以重来?有多少岁月可以回头?生命中是没有假如的啊。
这位18岁的李明,正值青春岁月,花样年华,却因抢劫误伤人命,身在高墙。他嘶哑的声音,是心灵的呐喊,让人为之震撼,任你铁石心肠也会泪下……和着眼泪,我的脑际出现的是一个个熟悉的学生的面庞,又闪过了也是18岁的侄子充满朝气的脸……
万物一体,我们地球上的所有生命,本是共同体,就像一棵大树上的叶片,我们怎么忍心看到嫩绿的芽叶在凋落?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一位有识之士曾经说过:「如果不加强教育,我们就会多盖监狱。」这是对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种呼唤,呼唤我们要负起这份对国家、民族、社会的责任啊!
高墙之声艺术团自编、自导、自演这么多发人深省的节目,这份勇气和改过的心,不知道会唤回多少人忏悔的心声,唤醒多少父母的爱子之心,唤醒多少孩子对父母亲人的孝敬之心。
「人之初,性本善。」相信,这来自监狱的高墙之声,也一定会惊醒那些在犯罪边缘的人们……
墙内心声撞击了墙外的心灵,也一定会激发起更多人的社会责任:「人不学,不知道;人不学,不知义。为什么我们没有防患于未然?」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我们如果不多建学校,就要多建监狱。这是在说教育的重要性啊。那么谁是教育工作者?仅仅是老师、民警吗?天下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每一位领导者也都是员工的老师,做父母的、做师长的、做社会管理者的怎能不深深地思考自己的责任?
在这里,也很想对高墙内的服刑人员说几句话。正如节目中那对夫妇所言,服刑人员本性一时迷失,走到了监狱中,父母亲人在外面收拾残局,遭受冷眼,面对各种境遇,他们的心灵忍受的煎熬,狱中人很难体会,那是监外的监狱,那是心灵的监狱!而且他们还要忍着内心的伤痛,去鼓励狱中的亲人……
一个有道德的人,贫穷、饥饿,都不会成为他犯错的理由,让我们都以海南省监狱管理局的民警为榜样,在自己的岗位上落实他们对服刑人员的那颗心——医生的心、老师的心、母亲的心,我们的社会一定会少一些忏悔的眼泪,多一些幸福的微笑。
让我们诚挚地呼吁:
不要再上演各种各样的悲剧了:父母失去了儿女,儿女痛失了父母,妻子失去丈夫,丈夫失去了妻子,夫妻同在高墙……甚至家破人亡……
「奶奶去了,没有牵挂了」,我们再也不要上演「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剧了。
「孩子,回家」,母亲对狱中娇儿的等待,这发自肺腑的声音,一定会使狱中的孩子鼓起新生的勇气。
「妈妈,我要回家」,这是狱中的孩子对家、对母爱的渴望。
想想我们白发的亲娘,谁还忍心去犯错?人人都有父母亲人,只要我们明白人伦本分,就会是人人幸福,家家和乐,社会和谐,天下太平啊!
为人父母的,悉心爱护孩子,我们为人子女,能够有父母可以孝养,这种父慈子孝的天伦是多么自然的幸福!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夫义妇德营造美满的家庭氛围,给孩子一个温馨的港湾,不要让孩子们痛苦无助、有家不归,对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能够伸出援手,让我们这一生了无遗憾。
回来了,流浪的心;回来了,不归的人;回来了,尽我们应尽的本分;回来了,我们本善的心……
因为「父子有亲」是人的天性,其实他们本善的心,从未泯灭,只是需要用爱心去唤醒。
海南省监狱管理局的民警,用自己的真诚,去唤醒这些服刑人员的真诚心、感恩心、本善之心。
勇于新生的服刑人员们,过去已经成为虚幻,未来还是梦想,把握现在最重要。因为我们现在所承受的,是过去所造作的;未来所收获的,是现在所努力去做的。所以,我们不用牵挂过去,不必担心未来,踏实于现在,就与过去、未来同在。汲取过去的经验教训,过好当下的每一天…… 相信,忏悔过去、憧憬未来的真诚会打动更多人,社会对服刑人员的宽容和理解也会越来越多。当他们走出高墙的时候,一定会更多地感受到人间至情至性的关怀和温暖,让他们的新生命再次融入光明的社会中……
相信,所有的家长、教师、管理人员一定会有所领悟,更会对我们的传统文化生起信心,继承并发扬我们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让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绽放异彩。相信,海南岛上和谐的讯息,一定会伴随着椰风海韵,传递到大江南北、世界寰宇!
再次感恩海南省监狱管理局的领导和民警们,以及所有服刑人员的付出,让我们看到这么好的节目,你们辛苦了!
第五篇:第一书记观后感心得体会
第一书记观后感心得体会
第一书记>观后感>心得体会
我认真观看了《焦裕禄》、《生死牛玉儒》、《杨善洲》、《第一书记》等8部影片,里面所塑造的主人公对党赤胆忠心,对事业执着追求,对人民感情深厚,侠骨柔肠,有的甚至用生命完成了使命,他们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每一个党员干部保持先进性所必须学习的精神,他们的事迹已经成了千千万万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
电影《第一书记》给我感触最深。当片头的音乐响起,沈浩猝然长逝,亲人们哭泣中包含着遗憾,女儿深情而坚强的告白隐含着辛酸,古城墙、油菜花、沈浩妻子调侃而意味深长的眼神„„,这不是一部说教型政教片,不是枯燥的宣传片,是一部艺术化了的生活工作励志电影。沈浩故居、房东家的小厨房,小岗村的牌坊、红手印等等这些代表农村工作的符号,修路、建房、迁坟等等这些熟悉的>故事情节,很质朴、很实在,没有哗众取宠,没有刻意煽情,真实客观的记录了沈浩在小岗村的工作与生活,一个感情丰满、有血有肉活生生的基层工作者形象映入眼帘,刻进心扉。相比之下,那些凡事金钱至上、利益至上、为民服务流于形式的党员干部相形见拙,让我想到了身边新农村建设、挂钩帮扶、产业招商引资等工作中的人和事。
令我感触颇深的镜头一:GLG集团征地建厂需要迁坟,村里吴奶奶儿子的坟被强行挖迁,当她在雨中伤心苦守空坟痛哭时,正在给宝贝女儿过生日的沈浩马上从家赶回小岗村,用真情去>温暖吴奶奶心中的孤冷。当了解到吴奶奶丈夫在淮海战役中被炸断双腿,儿子出去讨饭被火车轧死后,他大发雷霆,批评村干部的莽撞和无情,带头要披麻戴孝重新为吴奶奶的儿子安葬,说哪怕不能和GLG合作也要抚慰老人的心!这是何等的气魄与胸怀,何等的侠骨柔情,如果没有对人民的真情实感,没有一颗一心为民的心,是断然做不出这种壮举的!对比一下,我们基层一线很多面对群众的干部,遇到类似问题时,多数选择装“孙子”,怕事,怕得罪好不容易招来的“商”,担心引来的“资”会打水漂,所以往往都好似“墙头草”,哪边利益更大靠那边,不会真正深入群众为群众着想,采取一般问题靠压,个别有想法的群众定义成“钉子户”,不去深入了解实情,不考虑群众的合理诉求,这是最不利于干群关系的做法。
镜头二:沈浩刚到小岗村时就能清楚地了解村民的情况,说出他们的名字和家庭情况,可见,这个仔细认真的书记,他提前做了多少实地调查民情的工作!之后沈浩开始挨家挨户走访,摸清各家的具体困难,向大包干负责人请教,思考和讨论村里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他把小岗当成了自己的家,把为小岗村人民服务当成了自己的事业。
我们身边常见,结合各项实践活动的开展,多部门大批领导干部浩浩荡荡下基层,丢“官气”,沾“土气”,接“地气”,聚“人气”,田间地头拜农民为师,解群众难题。这无疑是一件深受群众欢迎的大好事!于己于民都有利。然而,事实上我们的多数大批领导干部下基层不结合实际,不问群众需不需要,一窝蜂齐上阵,基层干部还必须陪同,不重效益,不计帮忙的结果如何,有的甚至踏焉庄稼,帮农忙反而帮倒忙,既扰官又扰民,有的是“工作队员跟着领导跑一转”、“领导隔着箐沟看一看”,来时一阵风,走过一场空,结对帮扶的群众家庭情况纸上记,心里空,见面忘,仅仅为了组织的安排而入户,这些毫无意义的下基层,让群众极其反感!这与沈浩一心一意为人民干实事形成了鲜明对比。
各级各部门派出工作队员进村入户开展结对帮扶工作中,部分领导干部存在“干多了没意思,不干也没意思,干一点意思意思”.现在,对于干部进村,群众看来再平常不过了,不过都是匆匆过客,来来去去没对他们带来什么实实在在的帮助。所以,领导干部下基层不能为了开展活动而“活动”,要多干“实事”少“作秀”.下基层要注重经常有实效,不能搞一阵风,不能搞突击,“做客式”的下基层,很容易被老百姓视为“作秀”或“走过场”,这样既不利于增进领导干部对基层实际的了解,也不容易深入解决百姓生活中的突出困难,反倒有可能给基层增加压力,那么我们深入群众还有什么意义?领导干部与基层群众的互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寄希望于三五天田间地头“作秀”的“短促突击”.因此,对于下到基层的党员干部应该落实下基层的目的,做到群众的发展有“我”的功劳,田间地头的“脚印”实实在在,为群众分忧解难踏踏实实,了解群众的实际生活情况才能真正下到基层,走进群众心里去,才能真正帮到群众,只有这样才能彰显出务实的工作作风。唯有如此,才能既创造条件让领导干部在基层丰富阅历、锻炼能力,也避免一项初衷良好的政策沦为“走过场”,才能达到下基层的目的。
在我们身边的基层一线,还存在有的村干部学历低、工作能力差,汇报工作时支支吾吾,一件简单的事情说不出个所以然,不清楚自己来到村上要干什么、在干什么,工作中耍小心眼,挤兑跟自己意见不统一的同事,不懂团结,给政府给组织带来负担。往往这样的一些基层干部,他们思想上却存在当村干部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依靠国家对农政策,趁机钻空子捞一把,村官是为自家人当,为自己当,如遇到村集体场所建设、道路维修、工程建设等等涉及资金涉及个人利益的工作时,他们首先考虑的是自己能否从中间沾一点、分一点,分不到、沾不到利益的活儿自己不插手、不过问,对于一个地方的发展、维护广大群众的利益是什么,跟他们毫无关系,这样的基层干部怎么带领群众发家致富?这些村干部的表现,在广大人民群众心目中,严重有损党员干部的形象。这样的基层干部跟沈浩同志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始终保持人民公仆的政治本色,把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这种革命信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所以我们的地方政府、组织部门,在选拨任用农村干部时,一定要正确引导选民,深入群众了解实际情况,清楚党员干部的为人、素质、能力,所选所任之人德才兼备,需以有德为先,把那些无德无能的“村官”拉入“黑名单”,让那些有干劲、有热情,能够沉得下去,扎扎实实为民做好每一件实事,可以真真切切融入人民群众之中,用他们最黄金的岁月作出贡献的党员干部培养起来,打实我党在农村在基层的根基。
通过观看《第一书记》等影片,让我认识到,基层干部是党在农村基层的一面旗帜,一定要当好榜样、树好标杆,要坚定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信念,要深刻体会到一名党员干部必须心系群众为人民群众服务的重要性,必须把群众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当作第一选择,善于抓住关键环节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014年3月26日
镇沅动物卫生监督所 王兆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