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纪念堂观后感
缅怀革命先烈,感恩幸福生活
观江西革命烈士纪念堂有感
革命先烈们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为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进行了长期的艰苦卓
绝的斗争,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甚至付出了自已年轻的生命。正是有了这样一批又一批革命先烈的涌现才换来了你我今天这样和谐美好的幸福生活。我怀着崇 仰的心情和党课小组成员们跨进了纪念堂的大门,堂前是一个小广场,广场的中心有一座右手持枪矗立的红军战士雕像。威武的雄姿展现着革命烈士的英勇与无畏。走进纪念堂,进入了前厅,只见迎面是一块毛泽东题写的红底金字的匾额,上嵌“死难烈士万岁!顿时令人感到有一种悲壮肃穆的气氛。朝里边走,见大厅正央的祭坛上立着块纪念碑,上面镌刻着朱德题写的碑名:“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厅内的墙上,挂着
一些当年参加革命的党和军队领导人的题词,其中,有邵式平(赣东北红军创建人之一,建国初期曾任江西省省长)的在人民革命战争和人民革命运动中牺 牲的烈士们永垂不朽!”,刘伯承的“在民族民主革命战线牺牲的烈士是人民解放大道上的明灯”,彭德怀的英勇牺牲,前仆后继换得了革命胜利,烈士同志们的精神万古长存!”,以及董必武、谢觉哉等人的题词。
接着一幕幕的场景,一个个铁骨铮铮的烈士都让我深感老一辈的革命者的艰苦奋斗的精神。在纪念馆中陈列着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在展厅里陈列着革命烈士使用过的步枪、机枪、将领使用过的手枪等,在一些地方还制作了场景和人物蜡像,生动的展示了当时革命的艰苦岁月。感受到:近百年来,无数中华儿女为了民族的独立、人民的幸福和祖国的繁荣富强,前仆后继,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美好的今天。橱窗里陈列着当年使用过的生活用品、衣服和武器。尽管岁月的变迁使得这些先烈的遗留物变得锈迹斑斑,有的已经破烂不堪,它们却是红色岁月最真实的见证。当初就是在艰苦的条件下,先辈们凭着坚定的毅力保卫了自 己的国家,我们为我们的祖先感到自豪,为自已是中华民族的子女感到骄傲!每个展厅里都挂有江西革命烈士的照片和事迹,勾起我们对历史的回忆。这其中,最小的只有十几岁,最大的已是两鬓斑白的老人,他们为了祖国和人民义无返顾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丰碑!
展馆内革命烈士的血衣和就义前一封封饱含深情的家书,字里行间渗透着对家人的牵挂和内疚,深情的表露中又真切地体现了他们“先天下之优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宽广胸襟与深明大义的豪迈气概。
回首历史,从“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到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的林觉民,从“为了明天的青年能够愉快的工作,幸福的相爱,我们死而无憾”的周文雍、陈铁军,到视死如归的江姐,他们的豪言壮语,他们的真情流露使我更加坚信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民族,中国人民是怀壮志豪情的人民。
纪念堂的展厅中,除了大量的图文资料和革命文物外,还有很多的雕塑、实景模型和油画,这些艺术品创作精湛,集教育性和艺术性于一体,再现了革命先烈经历的艰苦年代和英勇光辉的斗争历程,形象栩
栩如生,非常震撼人心。其中,有一幅大型油画最令我难忘,名字叫“革命烈士无上光荣”,描绘的是红军游击队员们和老百姓向战斗牺牲的烈士告别的感人场
面。画中,一片青松翠柏之下,一位红军烈士躺在架上,身上覆盖着鲜红的共产党党旗,一个老妈妈含着热泪端详着烈士的遗容,周围站立着红军指战员、赤卫队员和手握红缨枪的少共儿童团员,大家神情凝重,无比沉痛。整幅画作场面十分悲壮,描绘得鲜活动人,让人观之有置身其境之感,体会到一股革命先 烈的松涛浩气和坚强不屈的精神。我不禁在画作面前久久驻足,内心深受感染。读到他们的事迹,我无法自己,在他们面前,我感到深深的愧疚。想起自己以前写英语作文,花了不少时间却只得低分,便泄气了,没有对学习、工作完全充满热情的我易被推垮,总找借口说自己是个女孩。可如今,我明白了: 越是在铺满荆棘的路上,就越需要我们去开拓;越是困难的时候,就越需要坚定不移的精神去克服。“晨星闪闪,迎接黎明。林间,群鸟争鸣,天将破晓。
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这是解放战争胜利后的第一个黎明的描写。这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是无数位战士用鲜血换来的,血染红岩,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幸福的日子容易使人忘记了什么叫英勇、坚贞。安逸的生活,美好的享受,使人淡忘了血与火的历史,也使人麻痹了精神。
第二篇:毛主席纪念堂观后感
瞻仰毛主席纪念堂思想汇报
敬爱的党组织:
6月28日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参加了两委机关组织的预备党员和积极分子瞻仰毛主席纪念堂的活动。1976年9月9日,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与世长辞,全国人民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党中央决定建立“毛主席纪念堂”,以纪念毛主席的丰功伟绩。1977年5月4日,仅仅用了6个月的时间,毛主席纪念堂便正式竣工。毛主席纪念堂屹立在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以南,是党和国家的最高纪念堂。在这里,安息着20世纪中国一位最伟大的人物——毛泽东,人们都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瞻仰这位伟人的风采。我们进入了纪念堂的北大厅,这里安放着汉白玉毛主席的坐像,在引导人员的指引下,两委领导为主席献花圈,整理花带,我们同行所有人为主席的坐像深深三鞠躬。接着我们迈着沉重的步子进入了瞻仰厅,大厅正中的水晶馆内,安放着毛主席的遗体,身着灰色中山装,覆盖着鲜红色的党旗。毛主席是近现代中国最伟大的人,对中国社会和世界近现代格局走向有深远影响。毛主席文韬武略,不仅是近现代中国最伟大的政治家,更是最伟大的军事家之一,毛主席农村包围城市,中国革命的正确判断使代表我们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政权,为马列主义在我国的继承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的伟迹传遍中华大地的千家万户;他的英名镌刻在每个人的心中。虽然毛主席已经魂归故土,但他的精神却穿越时空感染着、激励着中国的每一个
人!
接着我们观看了党的第一代领导班子廉洁奉公的影片,随着诗歌《思念》共同缅怀了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随后,我们参观了纪念馆的陈列室里面陈列着毛主席,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的生平介绍及遗物,在那个艰苦的年代,即使成为了整个国家的领导人,依然秉承着朴素的作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参观完陈列室,我们这次瞻仰活动也接近了尾声,从纪念堂的西侧出来,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如今的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在毛主席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党带领着广大群众打下了江山,翻身做了国家的主人。又是在党的正确领导下,短短几十年后,我们已经成为了世界的第二大经济体,这都让我们无比的自豪和骄傲!主席请放心,现在的中国再也不是任人宰割,任人欺负的弱小国家,它已经高大的屹立在世界之林,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主席请放心,现在的人民已经脱离了贫困,过上了富裕的生活。主席请放心,我们的理想一定会实现,因为我们会一代接一代的将理想传承下去,为了这个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终身,因为我们是新时代的接班人!
汇报人:贯军
工程部
2013年7月1日
第三篇:参观毛主席纪念堂观后感
参观毛主席纪念堂观后感8篇
参观毛主席纪念堂观后感【一】
去x多次,却从未去过毛主席纪念堂,此次正好在前门附近居住,特意抽空去毛主席纪念堂瞻仰。
当天是周六,细雨,排队等候瞻仰的人员很多,但是我仔细观察,发现年轻人不多,以中老年为主。沿着长长的队伍,进入纪念堂,顿时感到庄严和肃穆。纪念堂前白菊花摆放整齐,表达了人们对主席的哀悼!进入正厅,柔和的灯光下,毛主席安睡在水晶棺中,一面国旗覆盖在身上,后面有两个警卫站岗。
不管后人如何评价,毛主席都是近现代中国最伟大的人!对中国社会和近现代的走向有深远影响。毛主席文韬武略,不仅仅是近现代中国最伟大的政治家,更是最伟大的军事家之一,以前看毛主席选集,对毛主席农村包围城市,中国革命的正确决定十分佩服。此时近距离看主席,发现不管再伟大的人,都难逃岁月的无情。晚年的主席,首先是老人,其次才是伟人。我估计主席如果在世,肯定不会同意后人的举动,将其陈列在水晶棺中供人瞻仰。
永远缅怀毛主席!
参观毛主席纪念堂观后感【二】
假期里,我们一家去参观了x的毛主席纪念堂。
毛主席纪念馆自开放以来,每一天都有不计其数的人前来参观,参观的人排成一条望不见头的长龙。我们一家排队等候将近3个小时,才进了纪念堂的大门。
毛主席纪念堂屹立在天安门广场人民应用纪念碑的南面,它始建于1976年11月,1977年5月建成,占地5。72公顷,是党和国家的最高纪念堂。在那里,安息着20世纪中国一位最伟大的人物——___,人们都怀着崇敬的心境前来瞻仰这位为人的风采。
来到毛主席纪念堂,我不由得赞叹道:毛主席纪念堂真是庄严雄伟!纪念堂周围种着许多挺拔的松树,它们又高又粗,每棵松树就像卫兵一样,守卫者毛主席纪念堂。
登上台阶,一眼就望见“毛主席纪念堂”六个大字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进入大门,首先印入眼帘的就是一座巨大的毛主席雕像,雕像前有一个献花的地方,前来参观的游客大多都是拿着花束来献花的。
穿过北大厅,来到瞻仰厅,只见毛主席安详的躺在水晶棺里,身上盖着党旗,棺材的底座上镶嵌着国徽,一盆盆鲜花围绕着水晶棺,四个表情严肃的士兵在守护着毛主席。
迈着沉重的步子走出纪念馆,我心想:我们此刻的幸福生活都是无数革命先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要珍惜着来之不易的生活,要好好学习,把我们祖国的明天健设的更加完美。
参观毛主席纪念堂观后感【三】
走过___——参观纪念堂有感
我这一代人,是崔建所唱的,对于___“听说过,没见过”的一代。当然,要说完全没见过___,那到也不是——如果参观毛纪念堂也算见过了___的话。
毛纪念堂我去过不止一次,当然最终一次也已经是好几年前了。每一次我去的时候,都是长长的队伍,从纪念堂延伸出来,还要再打几个拐。在我的印象中,不管哪一天,只要纪念堂开放,我走过天安门时总能看见这么多人,总是那样长长的队伍,总是从纪念堂延伸出来,再打几个拐。
走上台阶进去的时候,感觉气氛是一种庄重和压抑的混合体。毕竟,___是一个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中国几千年也少有的大腕,普通老百姓多多少少有敬畏心理,何况是已经逝去的大腕呢?在很多百姓的心中,甚至也包括我们这些“后毛时代”的人,在我们心中___真的多多少少成神了。就是我这个并非深切怀念___的人,站在蠕动的人流中也是大气都不敢出。我当时的感觉,我将要去触摸历史,触摸中国五十余年奋进,沧桑,同时也是动荡,伤痛而依然神秘的历史。我要说明,我是怀着很大的崇敬进去的,可是不是——或者说不仅仅是——对___的崇敬,而是对历史,对一种超越个人生命限度的巨大力量的敬畏。
可是在我看见___的那一刻,我有些失望和怅然,这当然和我们不得停留,不得接近___的水晶棺有关,可是不仅仅如此。我在___面前的时候还不明白那是什么感觉,只明白感觉不好。我走进毛纪念堂的时候,怀有一种很大的期待,期待我能够触摸到那沧桑的历史。虽然我明白,___不会坐起来回答我的问题,也不会有任何人来告诉我们那过去的历史,那与教科书上不一样的,活生生的历史。可是,我感觉,似乎走近___本身,就是在掀开历史。
可是走过___的一霎那,迷惘和怅然突然笼罩了我,我在无声无息中随着无声无息的人流走过同样无声无息的___。我伸手要想抓住什么,可是什么都没有,仅有无声无息的走过。就好像是期待很久的一次揭开谜底,结果揭开一看,谜底还是一个秘。
走过___,走出他沉睡的地方,我回头一看,身后的墙壁上镌刻着___最著名也是气魄最大的一首词《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镏金的大字,狂放的笔法,占据了整整一面墙。我转回头来,继续向前走出大厅。这时,就好像冰封了一季的江河突然感受到了春天的信息一样,无声无息的人群突然开始有了躁动,有了人说话和人走路的声音。随着我们走出纪念堂,来到阳光之下,这种躁动变成了喧哗,好像中国任何一条普通街道上的喧哗。纪念堂外是一片小摊贩,买些和___有关的东西,纪念章,语录,军帽,毛像什么的。当然也有很多和___完全无关的东西,那些你在任何一个旅游景点都能够看到的东西。
站在阳光下熙熙攘攘购物和闲逛的人群中,我突然明白了,在看见聚光灯下好像演员一样沉睡的___的时候,我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了:不真实,这一切都很不真实。所有人,沉睡的___,雕塑一样直立的军人,毕恭毕敬的人群,还有我,还有那宏大而空旷的纪念堂,还有和这一切遥相呼应的我们的历史书,这一切都让我感到不真实,好像一个舞台。我以往想在毛纪念堂寻找真正的历史,可是,站在阳光下,我突然明白了:
历史不在我们走过的___那里,不在我身后巨大而孤独的纪念堂中,而在这熙熙攘攘,无拘无束的人群中。
参观毛主席纪念堂观后感【四】
来到天安门广场,广场上挤满了前来参观的人们,有年迈的老人、有壮实的青年、也有懵懂的小孩,有中国人也有外国人。人们怀着共同的心情,共同的目标,那就是瞻仰这盖世英雄——___,而来到了纪念堂。
那天,我们也排在了长龙的后面,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顺着一定的路线,缓缓地走进了人民大会堂的院里,“一束鲜花一片心”,在大院里有几位买花的工作人员,大多数人都不约而同地购买了一束
鲜花,准备献给敬爱的领袖,花虽然只有两元钱,但这也是人们对伟人的敬仰之情!进入纪念堂正门的北大厅是举行纪念活动的地方。我们同行的集体向大厅中央一座3。45米高的汉白玉雕刻的___坐像深深鞠躬三次,他老人家面含微笑,端庄安详。坐像背后的墙上,悬挂着一幅大型绒绣——“祖国大地”。纪念堂的核心部分是瞻仰厅。大厅正中的水晶馆内,安放着毛主席的遗体,身着灰色x装,覆盖着鲜红色的党旗。水晶棺的棺床是用黑色花岗石制成的,周围鲜花烂漫。大厅正面的白色x石墙壁上镶嵌着17个鎏金大字“伟大的领袖和导师___主席永垂不朽”。
在毛主席纪念堂里,你必须不停顿地缓步向前,不许停留,不许拍照,不许摄像。在那庄重的气氛中,人们的表情都非常严肃,尤其在瞻仰者的人流中,时时出现的外国人格外引人注目。其中有的人对___虽不甚了解,然而,他们在很多书上读到过___,他们知道毛主席是一位伟大的人物,对毛主席非常尊敬,希望通过瞻仰毛主席增加对中国的认识。大家都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他们为新中国的解放而走过的
艰苦卓绝的不平凡的路。大厅后面是纪念馆的陈列室,里面陈列着毛主席,___,刘少奇等老一辈革命家的生平介绍及遗物。
瞻仰过后,我不情愿地走出纪念堂,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毛主席是我们中华民族开天辟地以来最伟大英明的领袖和导师。是毛主席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旧制度,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毛主席让我们穷苦百姓翻了身,有了饭吃,脱离了贫穷;是毛主席让我们挺直了腰杆,站了起来。凉飕飕的。电子字幕显示当日瞻仰人数已达20xx多人。白玉坐
像前摆满了鲜花。几个人一排,共同上前鞠躬,毛主席纪念堂将永远屹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中央,在无尽岁月中,将受到来自中国五湖四海亿万人民的瞻仰,也将受到来自全世界五大洲的亿万革命人民的瞻仰。毛主席,您永远是全中国人民心中不朽的丰碑!您永远活在全世界人民的心中!
参观毛主席纪念堂观后感【五】
走过___——参观纪念堂有感
我这一代人,是崔建所唱的,对于___“听说过,没见过”的一代。我生于后期,可是长在改革时代,不属于时代的人。当然,要说完全没见过___,那到也不是——如果参观毛纪念堂也算见过了___的话。
毛纪念堂我去过不止一次,当然最终一次也已经是好几年前了。每一次我去的时候,都是长长的队伍,从纪念堂延伸出来,还要再打几个拐。在我的印象中,不管哪一天,只要纪念堂开放,我走过天安门时总能看见这么多人,总是那样长长的队伍,总是从纪念堂延伸出来,再打几个拐。
走上台阶进去的时候,感觉气氛是一种庄重和压抑的混合体。毕竟,___是一个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中国几千年也少有的大腕,普通老百姓多多少少有敬畏心理,何况是已经逝去的大腕呢?在很多百姓的心中,甚至也包括我们这些“后毛时代”的人,在我们心中___真的多多少少成神了。就是我这个并非深切怀念___的人,站在蠕动的人流中也是大气都不敢出。我当时的感觉,我将要去触摸历史,触摸中国五十余年奋进,沧桑,同时也是动荡,伤痛而依然神秘的历史。我要说明,我是怀着很大的崇敬进去的,可是不是——或者说不仅仅是——对___的崇敬,而是对历史,对一种超越个人生命限度的巨大力量的敬畏。
可是在我看见___的那一刻,我有些失望和怅然,这当然和我们不得停留,不得接近___的水晶棺有关,可是不仅仅如此。我在___面前的时候还不明白那是什么感觉,只明白感觉不好。我走进毛纪念堂的时候,怀有一种很大的期待,期待我能够触摸到那沧桑的历史。虽然我明白,___不会坐起来回答我的问题,也不会有任何人来告诉我们那过去的历史,那与教科书上不一样的,活生生的历史。可是,我感觉,似乎走近___本身,就是在掀开历史。
可是走过___的一霎那,迷惘和怅然突然笼罩了我,我在无声无息中随着无声无息的人流走过同样无声无息的___。我伸手要想抓住什么,可是什么都没有,仅有无声无息的走过。就好像是期待很久的一次揭开谜底,结果揭开一看,谜底还是一个秘。
走过___,走出他沉睡的地方,我回头一看,身后的墙壁上镌刻着___最著名也是气魄最大的一首词《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镏金的大字,狂放的笔法,占据了整整一面墙。我转回头来,继续向前走出大厅。这时,就好像冰封了一季的江河突然感受到了春天的信息一样,无声无息的人群突然开始有了躁动,有了人说话和人走路的声音。随着我们走出纪念堂,来到阳光之下,这种躁动变成了喧哗,好像中国任何一条普通街道上的喧哗。纪念堂外是一片小摊贩,买些和___有关的东西,纪念章,语录,军帽,毛像什么的。当然也有很多和___完全无关的东西,那些你在任何一个旅游景点都能够看到的东西。
站在阳光下熙熙攘攘购物和闲逛的人群中,我突然明白了,在看见聚光灯下好像演员一样沉睡的___的时候,我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了:不真实,这一切都很不真实。所有人,沉睡的___,雕塑一样直立的军人,毕恭毕敬的人群,还有我,还有那宏大而空旷的纪念堂,还有和这一切遥相呼应的我们的历史书,这一切都让我感到不真实,好像一个舞台。我以往想在毛纪念堂寻找真正的历史,可是,站在阳光下,我突然明白了:
历史不在我们走过的___那里,不在我身后巨大而孤独的纪念堂中,而在这熙熙攘攘,无拘无束的人群中。
参观毛主席纪念堂观后感【六】
假期里,我们一家去参观了x的毛主席纪念堂。
毛主席纪念馆自开放以来,每一天都有不计其数的人前来参观,参观的人排成一条望不见头的长龙。我们一家排队等候将近3个小时,才进了纪念堂的大门。
毛主席纪念堂屹立在天安门广场人民应用纪念碑的南面,它始建于1976年11月,1977年5月建成,占地5。72公顷,是党和国家的最高纪念堂。在那里,安息着20世纪中国一位最伟大的人物——___,人们都怀着崇敬的心境前来瞻仰这位为人的风采。
来到毛主席纪念堂,我不由得赞叹道:毛主席纪念堂真是庄严雄伟!纪念堂周围种着许多挺拔的松树,它们又高又粗,每棵松树就像卫兵一样,守卫者毛主席纪念堂。
登上台阶,一眼就望见“毛主席纪念堂”六个大字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进入大门,首先印入眼帘的就是一座巨大的毛主席雕像,雕像前有一个献花的地方,前来参观的游客大多都是拿着花束来献花的。
穿过北大厅,来到瞻仰厅,只见毛主席安详的躺在水晶棺里,身上盖着党旗,棺材的底座上镶嵌着国徽,一盆盆鲜花围绕着水晶棺,四个表情严肃的士兵在守护着毛主席。
迈着沉重的步子走出纪念馆,我心想:我们此刻的幸福生活都是无数革命先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要珍惜着来之不易的生活,要好好学习,把我们祖国的明天健设的更加完美。
参观毛主席纪念堂观后感【七】
今天,我和同学去x参观毛主席纪念堂,我激动极了!
毛主席纪念堂屹立在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以南,它始于1976年11月,1977年5月落成,占地5。72公顷,是党和国家的最高纪念堂。在这里,安息着20世纪中国一位最伟大的人物——___,人们都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瞻仰这位伟人的风采。
毛主席纪念堂开放以来,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人前来参观,参观的人排成一条望不见头的长龙。我和同学排队等候了将近3个小时,才进了纪念堂的大门。
来到毛主席纪念堂,我不由得赞叹到:毛主席纪念堂真是庄严雄伟!纪念堂周围种着许多挺拔的松树,它们又高又粗,每棵松树都有三四层楼那么高,这些松树就像卫兵一样,守卫着毛主席纪念堂。
登上台阶,一眼就望见“毛主席纪念堂”六个大字,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走进大门,就来到了宏伟壮丽的北大厅,正对着大门的就是毛主席的雕像,只见毛主席坐在椅子上,露出慈祥的笑容,他的身旁摆满了花。他的身后是一幅祖国江山图,上面绘着我们祖国的锦绣河山。参观的人眼中含着眼泪,脸上一副悲伤的表情,他们的心里都怀念着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
穿过北大厅,来到了瞻仰厅,只见毛主席安详地躺在水晶棺材里,身上盖着党旗,棺材的底座上镶嵌着国徽,一盆盆鲜花围绕着水晶棺材,四个表情严肃的卫兵守护着毛主席。他们身后的墙壁上镶嵌着“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主席永垂不朽”17个金光闪闪的大字。看着毛主席的面庞,我和同学都流下了眼泪,我心里想:毛主席为祖国奔波劳累,打下了一片大好江山。毛主席虽然去世了,但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迈着沉重的步子走出大门,我心想: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都是用无数革命先辈的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要好好学习,把我们祖国的明天,建设地更加美好。
今天我阅读了《参观毛主席纪念堂》这篇文章。文章主要是讲妈妈带我参观毛主席纪念堂,等了好长时间才进了大门。我们先进了北大厅,里面有毛主席的雕像,毛主席坐在椅子上露出慈祥的笑容。我们又到了瞻仰厅,只见毛主席安详地躺在水晶棺里,身上盖着党旗。走出大门,我心想: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努力学习,要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
读了这篇文章,我非常感动。人们对中国20世纪最伟大的人—___主席的崇敬的心情,深深地感染了我。
毛主席真伟大,他领导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打败了中外反动派,推翻了三座大山,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从此中国各民族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了。
毛主席为了革命事业,做出了伟大的贡献,没有毛主席,共-产-党,就没有了新中国。为了革命事业,毛主席有很多的亲人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如毛泽-民、毛泽覃、杨开慧和毛岸英等,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光荣地牺牲了!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啊!是千千万万的革命战士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比如:
李大钊、翟秋白、董存瑞、黄继光和刘胡兰等,是杰出代表。
我们现在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在学校里,有又高又大的教学楼,宽大的操场,还有明亮的教室。这些东西都是那些革命先辈的血肉换来的啊!
我们一定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我要刻苦学习,发扬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不怕苦,不怕累,学好本领,将来更好的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牢记毛主席的教导,完全、彻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一个坚强的革命者。
参观毛主席纪念堂观后感【八】
应该是1980年的春夏之交。
当时参观毛主席纪念堂要由所在单位组织,个人是不能去的。我就读的西绒线胡同小学曾组织过一些同学和老师参观毛主席纪念堂。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去,要经过选拔,可以说,这是一项荣誉。每次每班只有一两个老师眼里的好学生有机会去。后来,有一个同学没经过学校,好像是家长带着她直接就去参观了。我对这种由老师说了算的选拔方式很不满,就给《中国少年报》知心姐姐写了一封信。我在信里表达了希望参观毛主席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的愿望,同时认为学校的做法不合适,因为大家都热爱毛主席,都想去参观,凭什么只让少数人去。
过了一段时间,有一天,班主任张老师突然问大家,谁没参观过毛主席纪念堂,举手!班里刷刷刷举起一片。
于是学校通知我们五年级没参观过毛主席纪念堂的同学们一起去参观。无论学习成绩如何,全去。这出乎所有人意料,身边的同学都不明白为什么突然改了章程。我隐隐地感觉到可能是我写给知心姐姐的信起作用了。
参观毛主席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是一件大事。学校很重视,对着装提出具体要求,就是白色长袖衬衫,蓝色长裤,白色球鞋。这也是当时我们出席各种活动的常礼服。偏偏这时我没有白球鞋。我的班主任张老师话里有话地说,你不是最想参观毛主席纪念堂吗?怎么会没有白球鞋?他的话让我进一步确认我写给知心姐姐的信起了作用,但是对于解决我没有白球鞋的问题毫无帮助。说完他就不搭理我了。我站在教室前面,心都凉了,看来这次又没戏了。
这时,一个叫富红的女生举手说,她有一双白球鞋可以借给我。于是老师让我和她一起回家取白球鞋。
我们的家都在学校附近,走路也就几分钟。我俩跑着很快就拿到白球鞋了。在这以前我对富红印象一般,觉得她的学习成绩还不如我呢,也去参观过毛主席纪念堂了。但是通过这件事我觉得她很善良,乐于助人。
我们的班主任张老师没有和我们一起去参观。用现在的话说,当时我们正处在小升初最较劲的阶段,升学考试前的复习很紧张,因此他留下来带领这次不去参观的同学们继续复习。事后我才知道,我们年级的老师大都对我有意见,觉得参观耽误了半天复习时间。
参观要等很长时间。在天安门广场等待的时候,我们只能蹲在地上休息。这时带队的惠老师领着一个挎着一个扩音喇叭的中年男人走到我的面前,指着我说,就是他!中年男人笑眯眯地看了看我,没说话就走了。
这下我完全肯定这次参观毛主席纪念堂是我自己争取来的机会。这个经历使我对新闻媒体影响社会生活的能力留下深刻认识,从那时起我就有一个朦胧的愿望,长大以后做一个记者。
六年以后,我结识了《中国少年报》的徐国静、孙云晓等业界前辈,我问过他们:1980年是谁在编知心姐姐栏目?他们回答都是一样的:那是一个栏目组,大家同时处理读者来信……于是直到今天我也没搞清楚是哪位编辑处理的我的来信,而他又是怎么处理的。
参观的过程很短。当时离毛主席去世仅三年多,在大家的概念里,应该带着悲痛的心情去参观毛主席纪念堂。这种心理暗示让整个参观过程显得很压抑,有同学事后说当时差点哭出来。
毛主席去世时,我们上小学二年级,曾大哭了一场。当接到通知说在下午集体收听重要广播时,大家就有不良的预感。当广播里传出哀乐,如同发了信号弹,教室里顿时哭声一片。
坐在我身后的一位女同学王芳,她和借我白球鞋的富红住一个院,一直在大声哭泣。临近放学时,她捅我的后背,我回头看她,她指着自己的眼睛问我,肿不肿?我们小时候戴牙套的极少,王芳是班里唯一一个戴牙套的同学。听说后来她考上了x电影学院表演系。另外一个女生张红一直在啜泣,直到我们放学走在回家的路上,她也没有停止。她一定是哭着回家的。那哭声让人听着就觉得伤心。也不是所有人都哭,一个姓洪的男同学就没哭,他用不解又无奈的目光四下里看着痛哭的同学们。他很快就不在我们班上学而转去学京剧了。他确实有一道洪亮的嗓子。
在这种事先预定的悲伤而又压抑的气氛中参观,我甚至不敢多看几眼仰卧在鲜花翠柏中的毛主席遗体,只是觉得毛主席遗体不如电影里的形象高大伟岸。
我们是排着整齐的队伍走进毛主席纪念堂的,参观完后,又排着整齐的队伍走出来。但是我们身前身后的成年人就不一样了,还没走出纪念堂队伍就散了。我们对此很气愤。
走出纪念堂后,我们却突然不知道是应该继续排着整齐的队伍走回学校去——我们学校离天安门广场很近,走着十几二十分钟就到了——还是就地解散了。因为老师反复嘱咐我们参观完了以后一定要赶回学校复习功课准备升学考试,而我们很多人都不想回学校,只想解散了玩。
结果是有人回校复习,有人就去玩了。
上初中后学校又组织了一次参观,还是事先统计谁去过谁没去过。我作为极少去过的人,在同学们惊讶羡慕的目光中竟然产生了一些优越感。不久以后,普通人凭身份证就可以参观毛主席纪念堂了,这点优越感也就没有了。
第四篇:毛主席纪念堂演讲稿
大家好!
很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在毛主席纪念堂志愿服务 的感受。
毛主席纪念堂屹立在天安门广场
人民英雄纪念碑南侧。
1977 年 5 月 日落成,地
占57000 多平方米,28000平方米。
建筑面积为
总主体呈正方形,外有
根黄色花岗石立柱,屋顶有两层玻璃飞檐,檐间镶葵花浮雕。
毛主席纪念堂志愿服务岗位有:协老助残岗,外围引导岗,团体
预约岗。
我是在外围引导岗服务:
主要是负责瞻仰毛主席的散客,秩序维
护和瞻仰的一些注意事项和要求。
当得知要去给主席站岗时,心中的兴奋和自豪感油然而生,过后
一想,给我带来的就是一种压力。第一次接到政治性这么强的志愿服
务任务时,心理还真是没底。月 日,志愿服务正式开始,志愿服务团队的成员们,分布
在北京的各个城区,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每天凌晨 点就要起床向集 合地点赶来。
除了每天路途的奔波,还要服务好数以万计前来瞻仰的 群众。在这样高度明感的地区服务,精神和身心受到双重的压力。但 我还是用心站好每一班岗,珍惜这来之不易服务的经历。
月的北京天气炎热,有些志愿者抱怨恶略的天气和志愿服务的 劳累。
我看看身边的瞻仰群众,小到未成年的儿童,大到八旬的老人。近到北京周边,远到世界各地,每一位怀着敬仰之情的瞻仰群众,依 然在犹如长龙的队伍中,静静的等候着。一等就是 个多小时,却只
换来短短十几秒瞻仰时间。在看看身后毛主席纪念堂和英雄纪念碑,想到今天美好的生活,是伟大领袖毛主席带领,英勇无谓的战士们用 生命换来的。在看看自己站在着和平年代的蓝天下,沐浴着阳光,为 主席,为英烈,为人民站岗,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呢!月 日
-25 日,天的志愿服务,一晃即过我们与来自集团 各个分公司的 名志愿者,建立兄弟般的感情,离别时大家互相勉 励,要牢记这难忘的经历。回到家后,回想着志愿服务的画面清晰可
见,并有了一些感悟。
想要成为一名好的志愿者我认为必须做到三思。
第一思:
为什么要到志愿者。
志愿者:从字面的意思来看就已经 了解,这是一个计得失,不求回报,拥有一定思想境界的人群。
虽然 我是一名志愿者,有时候去抱怨志愿服务的艰辛,可事后想想,通过 自己的辛勤劳动,换来一句真心的谢谢,还是很欣慰的。
每次面临一 个新的环境,一项新的任务,尤其是这次参加政治性强,任务性质特
殊的志愿活动,心理总是怀疑自己的能力能不能胜任。
“认真做事
只能把事做对,才能把事做好。
用心做事”只要在志愿活动中,用心
真心、就一定能把事做好。
第二思
: 了解志愿服务的本质。志愿服务对于咱们公交人,尤其 是团支部书记来说并不陌生,大大小小的志愿服务每年都不计其数,重大节日的站台志愿服务,每月的排队日、让座日志愿服务等等。
最为一公交的志愿者,在服务中要充分了解服务工作的性质,服务对 象的特点。
只有知道这些才能有针对性的,采取合理的方式方法做好 志愿服务。
如:毛主席志愿服务,政治性强,面对的服务人群都是怀 着对主席的敬仰之情,所以服务态度和蔼真诚。
在日重大节日的志愿 服务时,人群混杂,乘客的目的很强,都想尽快上车,很容易造成插 队,拥挤的情况,和蔼的态度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一定的相对性的措
施。
第五篇:江西革命烈士纪念堂
江西革命烈士纪念堂
江西——是富有光荣传统的革命老根据地,半个多世纪以来,江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为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进行了长期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发生在江西境内的著名安源工人运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烽火、红都瑞金,在中国革命的史册上,均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据统计,全省为革命牺牲的烈士达二十五万三千余人,约占全国烈士总数的六分之一。
江西革命烈士纪念堂位于八一大道北段,建于1952年。纪念堂前的广场中心有一座红军战士塑像。
江西革命烈士纪念堂融思想性、教育性、艺术性和参与性为一体。堂内设有前厅、序厅和6个展厅,展线约700米。整个陈列按照革命历史时期顺序,分为6个部分、10个专题。前厅中的大型浮雕采用火焰燃烧造型,寓意着革命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以写意手法表现江西人民不屈不挠、英勇奋斗的精神。正中央以“250000”数字造型突出江西省牺牲烈士人数。展厅陈列改变了过去单一的展示手法,新增了多媒体、投影、幻影成像、场景复原、沙盘模型、电视、触摸屏等高科技声光电展示手段。
一.几十米长的烈士浮雕(前厅)
前厅,一组大型浮雕为铜质结构,约有几十米长,六七米高,描绘的是一群革命先烈当初斗争的场面。浮雕采用写意的手法,整组浮雕像是一团燃烧的火焰,浮雕正中间刻有“250000”几个铜色数字,代表着江西为了革命斗争牺牲的二十五万名烈士,占中国牺牲烈士的1/6。
二.两侧浮雕重现南昌起义(序厅)
序厅,是七八米高的大型主雕(包括台座),上面刻有工、农、兵、学、商等形象,后面是一个圆形设施,运用声光电技术,象征一轮“红日”,寓意中国革命由星星之火最后像红日一样蓬勃。
三.主雕装屏幕介绍纪念堂
由几台背投组成的大型屏幕,播放整个江西革命烈士纪念堂情况的介绍。
四.存放三十七本英烈名册
在大型主雕的正对面,是存放有三十七本英烈名册的长廊,二十五万烈士的名单就在里面,上面详细记录了烈士的名字、籍贯和家庭住址。这三十七本英烈名单中国只有两套,另外一套保存在军事博物院。江西革命烈士纪念堂是中国第一家拥有全部英烈名单的纪念堂。
五.还原方志敏在狱中的场景(正厅)
方志敏在狱中完成了10万字的文章,按照方志敏在《我的自白》里所描述的房间大小和布置,等比例复制出监狱的大致样子。
修缮记录 2007年江西省烈士纪念堂进行了大规模维修改造,这次大规模维修改造是继1997年后的又一次大翻修,资金来源中共中央宣传部拨出维修专款400万元、江西省财政配套600万元、江西省民政厅自筹300万元,此次翻修共分为四期工程,一期工程完成了纪念堂内部装修,包括前厅、序厅、外宾室等;二期工程完成了纪念堂外墙装修;三期工程完成了展厅的布展工作;四期工程完成了院内的美化亮化工作。
此次维修后的革命烈士纪念堂的展览内容共分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继往开来褒扬先烈六个部分。展览形式更为丰富多样,新增了实物、油画、喷绘、多媒体、幻影成像、沙盘和场景复原陈列等。
建筑历史
江西革命烈士纪念堂位于南昌市八一大道北段,建于1953年。2007年重新装修后的革命烈士纪念堂,大量运用高科技声、光、电技术,场景再现了当年革命先 烈的生活、战斗的情况,堂内陈列着近25万名烈士的英勇事迹,是反映江西革命斗争史的重要窗口。是融思想性、教育性、艺术性和参与性为一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精品,是青少年接受良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84年被中国国务院批准为“中国重点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命名为“中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主要特点
江西省革命烈士纪念堂始建于1952年,2007年改造维修,堂内陈列着近25万名烈士的英勇事迹,是反映江西革命斗争史的重要窗口。是融思想性、教育性、艺术性和参与性为一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精品。
一.重点展示了1500多名著名的英雄事迹
改造后的烈士纪念堂,堂内设有前厅、序厅和6个展厅,展线约700米。整个陈列按照革命历史时期顺序,分为6个部分,10个专题,收藏了2412名著名知名烈士档案资料,4100余件照片资料,1400多件革命文物,重点展示了1500多名著名的英雄事迹。其中包括方志敏、黄公略、毛泽潭、刘和珍、卢德铭、邹韬奋等。
二.展示形式多样 运用声光电技术
在内容编排、设计制作上突出主题、表现手段具有独创性、经典性和时代感,以大场面、大气势、大基调充分反映主题,实现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抓住重点,突出主题,展示江西烈士大省、苏区大省的特点。
改造后的纪念堂改变过去单一的展示手法,积极探索形式活泼、观众易接受的陈列方法和形式,采取全封闭展厅,采用高水平的艺术精品,新增了多媒体、投影、幻影成像、场景复原、沙盘模型、电视、触摸屏等声光电展示手段,增强了感染力、互动性,提升了宣传教育效果。
三.可查询烈士资料 对外免费开放
改造之后的纪念堂,馆内收藏了37本《江西革命烈士英名录》。该书中国共两套,其中一套送给了军事博物馆。馆内设有20个查询系统,观众可按姓氏查询烈士的相关资料。
纪念堂基本陈列实行免费不免票参观,开放时间为每周一至周六。为保证陈列安全和参观环境,纪念堂日接待人数总量控制在3000人以内。
网络祭奠
由江西革命烈士纪念堂主办的“红土魂——江西英烈网”2006年开通。
该网站按照“全面展现红土地英烈事迹,争办在国烈士人数最多的网络爱国主义教育平台”的思路,以“红土魂”为主题进行设计制作。网站设有英烈名录、英烈事迹、县市纪念馆、声像资料、本馆介绍、新闻动态、馆长信箱等多个栏目。网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重点介绍了江西省400多名著名烈士的事迹,同时,提供了江西省25万名烈士名录查询。在这个网站上,网民可以开展网上交流、进行网上祭奠英烈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