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天奥斯卡入选纪录片观后感800字感悟(5篇可选)

时间:2021-01-11 13:00: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76天奥斯卡入选纪录片观后感800字感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76天奥斯卡入选纪录片观后感800字感悟》。

第一篇:76天奥斯卡入选纪录片观后感800字感悟

《76天》纪录了多家武汉医院在这76天内的经历,并没有谈及关于封锁,或病毒是怎么开始传播,而是终点展示了医务人员的日常。下面是小编为你们整理的关于76天奥斯卡入选纪录片观后感800字的内容,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76天奥斯卡入选纪录片观后感800字一

本以为2020年会和往年一样热闹吉祥,可事与愿违。在新年的几天前,一场病毒突然爆发,人在不知不觉中就有可能患上这种病毒。而且这种新性感染病传播速度极快,一个患者就可能通过各种方式传染一群人。一场悄声无息的战斗,在全国打响,而我也拥有很多与疫情有关的愿望,送给这个不平凡的新年。

我的新年愿望是我身边的一切如初。新年的第一天,是人们走亲访友的日子。“七大姑、八大姨”,许多之前没见过面的亲戚,也会从很远的地方,回到同一个温馨的家;“吃饺子咯”,一锅热腾腾的饺子,个个都像银元宝,一口下去,汁水四溢,韭菜的清香弥漫在我的口中;屋内充满了年味,窗外亮眼的烟花四起,照耀了黑色的夜。而现在大街上没有了年味,取而代之的是消毒水的味道;看不到了人们脸上的欢笑,只能看到脸上厚厚的口罩。以往川流不息的马路上,汽车变得寥寥无几。真希望能像往常一样,一家人聚在一起开开心心的过年。

我的新年愿望是中国人民团结一致,渡过难关。“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当我们躲在家里时,医生们却奋战在与病毒抗争的前线,他们穿着厚重的隔离服,汗水浸湿了他们头发,手因为长期泡在汗水里变得皱皱巴巴的,因为长期佩戴口罩和护目镜,皮肤上出现了红肿的勒痕。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在为抗击疫情做贡献。在物资缺乏的时候,许多人都伸出了援助之手。他们愿意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为国家做出贡献——一位先生风尘仆仆地放下几箱口罩,当工作人员问:“您贵姓?”他回答道:“免贵,中国人。”看到这里,我潸然泪下,我相信我的愿望一定可以实现,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我的新年愿望是世界的各国人民都能平安健康。非洲的埃博拉病毒,美国的流感病毒,欧洲的禽流感……在世界上还存在各种各样的病毒,这些可怕的病毒一次又一次的向人类伸出了它们的魔爪,多少人因为患上这些病毒而丧命。地球是一个美丽的村庄,村里的每一位村民都是我的家人,所以我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我的家人们能够平平安安,全家人团团圆圆。

2020年,注定会载入人类发展的史册,记录的将是所有人在疫情面前,不抛弃,不放弃,坚守每个人生命的平安与健康,坚守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这就是我的新年愿望,愿疫情早日消散,我们一起安度新的2020年。

76天奥斯卡入选纪录片观后感800字二

新型冠状病毒的横空出世,让人们谈“毒”色变,但同时人们也关注着无私奉献的白衣天使,他们就是当今“最可爱的人”。

白衣天使的可爱,并不仅是外表,更在于善良纯洁的内心。正值春节佳际,家家团圆的时候,他们却选择离开亲人来到抗疫的第一线去治疗并护理那些感染的患者。他们穿着一层又一层的防护服,为了减少去卫生间的次数他们都会穿纸尿裤,尽量少喝水一天只能吃一顿饭睡几个小时的觉,但是他们从来不说苦,只是微微一笑说这是我们作为医护工作者的职责,我们不禁感叹医护工作者的无私和伟大!

白衣天使是中国的脊梁。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篇文章中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而如今有为国家献身的医护工作者们,他们就是中国的脊梁。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自己身患绝症,妻子已被感染但他仍在抗疫一线奋战30余天,由于渐冻症的折磨他走起路来高低不平但他说: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的病人。他的事迹让我们感动,让我们永远记得中国武汉有这样一位好院长!84岁的钟南山院士更是让我们敬佩,他曾经带领医护工作者成功抗击了非典。如今他又一次奋战在抗疫一线,钟老不顾风险在没有机票车票的情况下他坐在动车的餐椅上赶往武汉,争取第一时间查找病毒来源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与病毒做斗争。钟老的这种鞠躬尽瘁,奋不顾身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他们就是我的偶像,他们才是真正的明星!

我们要为白衣天使加油,为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携手扛过这场灾难。同时,我们也要为这次没有硝烟的战争做出贡献,其实做贡献可以很简单,它可以是在朋友圈中的一句“白衣天使加油,中国加油!”也可以是在抖音快手等媒体上为白衣天使点个赞,为中国点个赞;我也会节省我的零花钱为武汉捐款,让我们为抗疫做点什么,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一起扛过这次给中国的挑战!

76天奥斯卡入选纪录片观后感800字三

灯随时光来到二月人间。如果不是这场疫情,这本该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月份。走亲访友,上班上学。可现在,这一切都被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打乱了阵脚。

武汉封城了;30几个省市,启动一级响应;村村自封,不再迎客送朋。现在的每个家,更像一座座孤独,外面的人进不来,里面的人也出不去。太多人说:2020年太难了。

但好在生活再难,总有一些人,再替我们负重前行,总有一些光,不断穿透过厚重的乌云,照进千万户家里,照暖每一颗惶恐不安的心灵。总有一群人,默默付出,奋战在疫情一线中。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处于关键时期,任务艰巨、刻不容缓。全国各省市各地的公安局、派出所等广大青年警察和交警积极响应、立即行动,有序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为坚决遏制疫情扩散、夺取防控斗争胜利贡献青春力量!

当然了,最辛苦的那一群人就是坚守在一线抗疫情的医护人员们。疫情就是命令!防疫工作启动后,“隔离病区”的医院便建立起了一支支医护队。医护队每天加班加点,坚守一线,用心用情护佑着“隔离病区”的患者,涌现了一个个先进的典例,为我国全力打好疫情阻击战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新闻采访中,我们总是能看到一批批戴着口罩,穿着防护服的医生和护士们忙碌的身影。因为防护资源紧张,为节约使用,一天只用一套防护服。由于长时间穿戴口罩、护目镜,他们的脸颊、鼻翼、耳朵处被压出了深深的印痕,护目镜的水雾经常模糊了双眼,双手也因长时间佩戴手套被捂的肿胀,但他们从未喊苦喊累。李兰娟、钟南山等一批批英雄涌现出来,面对病毒,他们无畏无惧,用“最美的逆行”诠释白衣天使的担当。

我不是医生,我没有资格冲锋陷阵;我不是科研工作者,我没有能力研制抑制病毒的药剂;我不是商人,我没有办法像那位浙商在海外直接买下口罩厂,低价售回国援助一线;我不是马云,我没有办法捐出数十亿奉献社会;我不是记者,我不能冲到第一线告诉社会那里到底发生了些什么。

但是作为一个中国人,国难当头,我会听从国家的安排。不出门,勤洗手,注重个人防护,不参加聚集性活动。我们,是中国的希望,是中国的明天。这几天在任何时候,都会从我的脑海里跳出来——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我们要守住我们的信仰,在越是紧急的关头,我们越是要团结!

加油中国!加油武汉!我希望,在不久的一天,我能看到所有人都摘下口罩,露出满意灿烂的笑容。对世界宣告,中国做到了,疫情战胜了!

76天奥斯卡入选纪录片观后感800字四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打响了!

疫情无情人有情,隔离病毒隔离不了爱,在中国传统最重要的节日一一春节,人们顾不得团圆,抛妻别母,弃子离家,冒着生命危险,五十多支医疗队,六千多名医护工作者纷纷驰援武汉……

一张张给上级的“请战书”、一条条与亲人的宽慰信、一颗颗救死扶伤滚烫的心。除夕之夜,“白衣天使”们逆向而行的身影让无数人泪目。他们用大医仁心,用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敬业行动为公众安全保驾护航。疫情当前,他们责无旁贷坚守在临床一线。已经回老家的又赶回值班,父母的电话都常常顾不上接。

时间就是生命。很多医务人员一天只顾得上吃一顿饭,一个上午都来不及喝一口水,有人在投入战斗的近1个月时间里,几乎没有脱下过白大褂,有人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在疫情面前,八十四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赶赴武汉,冷静、无畏、迎难而上的身影,令人敬仰,令人感动。他曾说:“医院是战场,作为战士,我们不冲上去谁上去?”

雨点冰冷,机器轰鸣。除夕之夜,在武汉蔡甸火神山医院工地上,灯火通明,上百台挖机、推土机等机器正在热火朝天地忙碌着。大年三十早上8点,工人们已抵达施工现场,义无反顾地投入武汉蔡甸火神山医院的建设。这个春节,他们无暇照顾家中的父母和孩子,坚守在各自的“战场”上,甚至来不及和家人远程视频,报个平安。

疫情严峻,物资短缺。有人捐款,有人捐出了口罩,有人捐出了护目镜,有人捐出来元宵,有人捐出了糕点……善举涌现,凡人善举,小我献出大爱,涓涓细流汇聚成一股战胜疫情的磅礴力量。

抗击病毒的一幕幕情景让我们感动得潸然泪下,感动,更要行动。在国家危难之时,我们每一个普通人都要扛起社会责任。

新型冠状病毒威胁着每个人的健康,疫情面前没有旁观者,在这场特殊的战斗中,个人与家庭、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息息相关、我们无论来自何地、无论身处何方,都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为了自身的安全、亲人的健康、同事的幸福、社区的安宁,需要每个人自觉投入战斗。只有我们每一个人都掌握了防控知识,防控疫情的大网才能织好、织牢,才能为抗击病毒做出自己的贡献。

万众一心,没有翻不过的山;心手相牵,没有跨不过的坎。凝心聚力,众志成城。人人奉献担当,各个从我做起,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

76天奥斯卡入选纪录片观后感800字五

2020,我们正式进入了21世纪的20年代,告别10年代的我们无疑都已经成长了。但新年已至,本该亲戚间开心聚会并充满欢声笑语的日子里却充满了阴霾。

2020年的开头似乎在与我们大家开玩笑,新型冠状病毒搞的人心惶惶,篮球巨星科比及其爱女的意外去世则雪上加霜,让人们逐渐失去了对2020年的期待值。

许多人都在社交网站上写下“2020年,可是我多年前梦中的年份啊”这样的话,可见大家对2020已经有了失望,与自己理想中的2020年似乎有很大的差别。

不过……有失望,才会有更大的希望。

这个春节让我认识了钟南山院士,让我看到了他的学术精神,了解到了他对中国的伟大贡献,2003的非典他在抗疫第一线,现在84岁高龄的他,也依旧在抗疫的第一线,这让我明白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深刻含义,这个春节,钟南山爷爷教会了我很多很多……

这个春节也让我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友爱,在众多社交软件上,官方账号发的疫情实时状况下总会有人评论说:“武汉加油,中国加油。”或许这只是评论者的一个小小的举动,却足以感动人心。每天也都会有许多捐款捐物资的新闻出现,这说明中国人民都在努力为国家最贡献,时时刻刻都在关注疫情,希望自己的祖**亲早日恢复健康。

这个春节让我明白了为国家的奉献不在乎大小,在于心意,我看到了各个村子贴出的通知,让人们不要聚餐不要外出,我看到了亲戚们发的朋友圈,全是在家里蹲的无奈,这无奈中却也包含了对国家控制疫情的盼望。看啊,人民都听从国家的指挥,不聚餐不外出,万众一心,又怎会没有效果呢?

今年的寒假不像前两年那样冷,没有下雪,是一个暖冬,但下雨的日子很长,不过最终还是变回了晴天,阳光明媚,使大地充满了生机。

相信这一次疫情也会像天气一样,雨过天晴,最终见到阳光。再者说万事开头难,2020年的开头虽然并没有那么美好,但2020年接下去的日子一定会充满欢乐的气息,人人被幸福围绕。

最后,希望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第二篇:奥斯卡获奖纪录片

奥斯卡获奖纪录片

第十四届(1941)始于本届最佳记录片:《Churchill‘s Island》 第十五届(1942)最佳记录片:《The Battle of Midway—中途岛战役》、《Moscow Strikes Back》、《Kokoda Front Line》、《World War》 第十六届(1943)最佳记录片:《December 7th-12月7日》(短片),《Desert Victory-沙漠胜利》(长片)

第十七届(1944)最佳记录片:《海军陆战队登陆踏拉瓦岛》、《战斗夫人》 第十八届(1945)最佳记录片:《希特勒活着吗?》、《名副其实的光荣》 第十九届(1946)最佳记录片:《命运的种子》(Seeds of Destiny)第二十届(1947)最佳记录片:《第一步》(短片)(First Steps)、《死亡设计》(长片)(Division of Films and Visual Education)第二十一届(1948)最佳记录片(短片):《走向独立》(美国海军)、最佳记录片(长片):《秘密陆地》(美国海军)

第二十二届(1949)最佳记录片(短片):《生存机会》(20世纪福斯电影公司),《以多抵少》(华纳兄弟电影公司)最佳记录片(长片):《乌地的黎明》(英国新闻处)第二十三届(1950)最佳记录片(短片):《朝鲜内情》(20世纪福斯电影公司)最佳记录片(长片):《提坦--米开朗基罗的故事》(制作人:罗伯特.斯奈德)第二十四届(1951)最佳记录片(长片):《南太平洋岛风光》(雷电华电影公司旅游风光片)第二十五届(1952)最佳记录片(短片:《邻居们》(加拿大国家电影局)最佳记录片(长片):《环绕我们的海洋》(雷电华电影公司,制片人:欧文.艾伦)第二十六届(1953)最佳记录片(短片):《阿拉斯加的爱斯基摩人》(制片人:华尔特.迪斯尼)最佳记录片(长片):《沙漠奇观》(制片人:华尔特.迪斯尼)第二十七届(1954)最佳记录片(短片):《星斯四的孩子们》(英国情报处)最佳记录片(长片):《消失的大草原》(制片人:华尔特.迪斯尼)第二十八届(1955)最佳记录片(长片):《海伦.凯勒自己的故事》(制片人:南茜.海顿)第二十九届(1956)最佳记录片(短片):《南北战争的真相》最佳记录片(长片):《沉默的世界》

第三十届(1957)最佳记录片(长片):《艾伯特.施韦策》 第三十一届(1958)最佳记录片(短片):《女佣人》最佳记录片(长片):《白色的荒地》 第三十二届(1959)最佳记录片(短片):《玻璃》(荷兰)最佳记录片(长片):《塞伦吉蒂不会死》

第三十三届(1960)最佳记录片(短片):《吉斯皮纳》(英国)最佳记录片(长片):《飞马》 第三十四届(1961)最佳记录片(短片):《展望》最佳记录片(长片):《上有天,下有地》(法国)

第三十五届(1962)最佳纪录片(短片):《迪伦.托马斯》最佳纪录片(长片):《黑狐狸》 第三十六届(1963)最佳纪录片(短片):《查格尔》最佳纪录片(长片):《罗伯特.弗罗斯特:一位与众人争吵的情人》

第三十七届(1964)最佳纪录片(短片):《来自小石城的几个人》最佳纪录片(长片):《雅克一伊夫斯.库斯图的没有太阳的世界》 第三十八届(1965)最佳纪录片(短片):《活下去!》最佳纪录片(长片):《埃莉诺、罗斯福的故事》

第三十九届(1966)最佳纪录片(短片):《到明天就是一年了》最佳纪录片(长片):《战争游戏》 第四十届(1967)最佳纪录片(短片):《红木树》最佳纪录片(长片):《安德森队伍》(法国)

第四十一届(1968)最佳纪录片(短片):《人为什么创造》最佳纪录片(长片):《自己的历程》

第四十二届(1969)最佳纪录片(短片):《1968年的捷克斯洛伐克》最佳纪录片(长片):《阿瑟.鲁宾斯坦一热爱生活》

第四十三届(1970)最佳纪录片(短片):《访问我的老战士》最佳纪录片(长片):《伍德斯托克》

第四十四届(1971)最佳纪录片(短片):《暗哨》最佳纪录片(长片):《赫尔斯特龙记事》 第四十五届(1972)最佳纪录片(短片):《这个极小世界》最佳纪录片(长片):《马乔》 第四十六届(1973)最佳纪录片(短片):《普林斯顿:寻找答案》最佳纪录片(长片):《伟大的美国牧童》

第四十七届(1974)最佳纪录片(短片):《不》最佳纪录片(长片):《心灵与精神》 第四十八届(1975)最佳纪录片(短片):《比赛结果》最佳纪录片(长片):《从珠穆朗峰滑下来的人》

第四十九届(1976)最佳纪录片(短片):《计算我们的日子》最佳纪录片(长片):《美国哈兰县》

第五十届(1977)最佳纪录片(短片):《严肃是我的敌人》 第五十一届(1978)最佳纪录片(短片):《戈萨默.康多的逃跑》最佳纪录片(长片):《吓人的真相》

第五十二届(1979)最佳纪录片(短片):《保罗.罗伯逊:对一位艺术家的歌颂》最佳纪录片(长片):《最好的孩子》 第五十三届(1980)最佳纪录片:《从东方伟人到莫扎特:艾萨克.斯特恩在中国》(默里.勒纳摄制)

第五十四届(1981)最佳纪录片(短片):《协调一致》最佳纪录片(长片):《灭绝种族的大屠杀》

第五十五届(1982)最佳纪录片(短片):《如果你热爱这个星球》(加拿大)最佳纪录片(长片):《又一个孩子失踪》(加拿大)

第五十六届(1983)最佳纪录片(短片):《5点15分的弗拉明戈舞》最佳纪录片(长片):《他想让我跳舞》

第五十七届(1984)最佳纪录片(短片):《石雕师》最佳纪录片(长片):《哈维.米尔克的时代》

第五十八届(1985)最佳纪录片:《破碎的彩虹》 第五十九届(1986)最佳纪录片(短片):《女人--为了美国,为了世界》最佳纪录片(长片):《阿蒂.肖:你们大家都有时间》、《在美国穷困潦倒》 第六十届(1987)最佳纪录片(短片):《童心不泯》最佳纪录片(长片):《悠悠十载午餐:阿尔贡昆圆桌上的妙语和传说》

第六十一届(1988-1989)最佳纪录片,长片:《终点饭店:克劳斯.巴比的一生》(马塞尔.奥菲尔斯)第六十二届(1989-1990)最佳记录片:《普通线索:棉被的故事》 第六十三届(1990-1991)最佳纪实短片:《午餐约会》最佳纪录片:《美国之梦》(制片人史蒂文-冈崎)第六十四届(1991-1992)最佳纪录片,短片:戴布拉-沙斯诺夫《弥天大谎:通用电气公司、核武器和我们的环境》最佳纪录片,长片:阿莱-莱特和欧文-萨拉夫《在明星的影子中》 第六十五届(1992-1993)最佳纪实短片:萨姆-卡曼《小巴士》 第六十六届(1993-1994)最佳纪录短片:《保护我的生命》最佳纪实故事片:《我是个许诺:儿童》苏珊.雷蒙德和艾伦.雷蒙德

第六十七届(1994-1995)最佳纪录短片:查尔斯.古根海姆《需要正义的时刻》最佳纪录长片:弗赖达.李.莫克和特里.桑德斯《马雅.林:十分清楚的洞察力》

第六十八届(1995-1996)最佳记实性题材短片:卡里.安卡利斯《一位幸存者的回忆》最佳纪录故事奖:约翰.布莱尔《受人怀念的安妮.弗兰克》 第69届(1996-1997年)无 第70届(1997-1998)无

第71届(1998-1999)最佳长纪录片 《最后的日子(The Last Days)》最佳短纪录片《金色年华的即时浪漫故事 》

第72届(1999-2000)最佳纪录片:《九月的一天》最佳记录短片:《花边国王》(King Gimp)第73届(2000-2001)最佳长记录片:《Into the Arms of Strangers: Stories of the Kindertransport》Tracy Seretean 第74届(2001-2002)最佳纪录短片:《Thoth》最佳纪录片:《周末谋杀》 第75届(2002-2003)最佳纪录短片:《Twin Towers》最佳纪录片:《Bowling For Columbine》 第76届(2003-2004)无

第77届(2004-2005)最佳纪录片:《生于妓院》最佳纪录短片:《奇迹时分:孩子们的进步》 第78届(2005-2006)最佳纪录片:《帝企鹅日记》 March of the Penguins最佳纪录短片:胜利要诀 A Note Of Triumph The Golden Age Of Norman Corwin 第79届(2006-2007)最佳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An Inconvenient Truth)》最佳纪录短片:《颍州的孩子》

第80届(2007-2008)最佳纪录片:《驶向阴霾的出租》(Taxi to the Dark Side)最佳纪录短片:《自由空间》(Freeheld)第81届(2008-2009)最佳纪录片:《走钢索的人》(Man on Wire)最佳纪录短片:《微笑的Pinki》(Smile Pinki)

第三篇:奥斯卡获奖纪录片

历届奥斯卡获奖纪录片

(2010-04-23 14:10:03)转载 标签:

杂谈

第十四届(1941)始于本届

最佳记录片:《Churchill‘s Island》

第十五届(1942)

最佳记录片:《The Battle of Midway—中途岛战役》、《Moscow Strikes Back》、《Kokoda Front Line》、《World War》

第十六届(1943)

最佳记录片:《December 7th-12月7日》(短片),《Desert Victory-沙漠胜利》(长片)

第十七届(1944)

最佳记录片:《海军陆战队登陆踏拉瓦岛》、《战斗夫人》

第十八届(1945)

最佳记录片:《希特勒活着吗?》、《名副其实的光荣》

第十九届(1946)

最佳记录片:《命运的种子》(Seeds of Destiny)

第二十届(1947)

最佳记录片:《第一步》(短片)(First Steps)、《死亡设计》(长片)(Division of Films and Visual Education)

第二十一届(1948)

最佳记录片(短片):《走向独立》(美国海军)最佳记录片(长片):《秘密陆地》(美国海军)

第二十二届(1949)

最佳记录片(短片):《生存机会》(20世纪福斯电影公司),《以多抵少》(华纳兄弟电影公司)

最佳记录片(长片):《乌地的黎明》(英国新闻处)

第二十三届(1950)

最佳记录片(短片):《朝鲜内情》(20世纪福斯电影公司)

最佳记录片(长片):《提坦--米开朗基罗的故事》(制作人:罗伯特.斯奈德)

第二十四届(1951)

最佳记录片(长片):《南太平洋岛风光》(雷电华电影公司旅游风光片)

第二十五届(1952)

最佳记录片(短片:《邻居们》(加拿大国家电影局)

最佳记录片(长片):《环绕我们的海洋》(雷电华电影公司,制片人:欧文.艾伦)

第二十六届(1953)

最佳记录片(短片):《阿拉斯加的爱斯基摩人》(制片人:华尔特.迪斯尼)最佳记录片(长片):《沙漠奇观》(制片人:华尔特.迪斯尼)

第二十七届(1954)最佳记录片(短片):《星斯四的孩子们》(英国情报处)

最佳记录片(长片):《消失的大草原》(制片人:华尔特.迪斯尼)

第二十八届(1955)

最佳记录片(长片):《海伦.凯勒自己的故事》(制片人:南茜.海顿)

第二十九届(1956)

最佳记录片(短片):《南北战争的真相》最佳记录片(长片):《沉默的世界》第三十届(1957)

最佳记录片(长片):《艾伯特.施韦策》第三十一届(1958)

最佳记录片(短片):《女佣人》最佳记录片(长片):《白色的荒地》第三十二届(1959)

最佳记录片(短片):《玻璃》(荷兰)最佳记录片(长片):《塞伦吉蒂不会死》第三十三届(1960)

最佳记录片(短片):《吉斯皮纳》(英国)最佳记录片(长片):《飞马》第三十四届(1961)

最佳记录片(短片):《展望》最佳记录片(长片):《上有天,下有地》(法国)

第三十五届(1962)

最佳纪录片(短片):《迪伦.托马斯》 最佳纪录片(长片):《黑狐狸》

第三十六届(1963)

最佳纪录片(短片):《查格尔》最佳纪录片(长片):《罗伯特.弗罗斯特:一位与众人争吵的情人》第三十七届(1964)

最佳纪录片(短片):《来自小石城的几个人》最佳纪录片(长片):《雅克一伊夫斯.库斯图的没有太阳的世界》第三十八届(1965)

最佳纪录片(短片):《活下去!》最佳纪录片(长片):《埃莉诺、罗斯福的故事》第三十九届(1966)

最佳纪录片(短片):《到明天就是一年了》最佳纪录片(长片):《战争游戏》第四十届(1967)

最佳纪录片(短片):《红木树》最佳纪录片(长片):《安德森队伍》(法国)第四十一届(1968)

最佳纪录片(短片):《人为什么创造》

最佳纪录片(长片):《自己的历程》

第四十二届(1969)

最佳纪录片(短片):《1968年的捷克斯洛伐克》 最佳纪录片(长片):《阿瑟.鲁宾斯坦一热爱生活》

第四十三届(1970)

最佳纪录片(短片):《访问我的老战士》最佳纪录片(长片):《伍德斯托克》第四十四届(1971)

最佳纪录片(短片):《暗哨》最佳纪录片(长片):《赫尔斯特龙记事》第四十五届(1972)

最佳纪录片(短片):《这个极小世界》最佳纪录片(长片):《马乔》第四十六届(1973)

最佳纪录片(短片):《普林斯顿:寻找答案》最佳纪录片(长片):《伟大的美国牧童》第四十七届(1974)

最佳纪录片(短片):《不》最佳纪录片(长片):《心灵与精神》第四十八届(1975)

最佳纪录片(短片):《比赛结果》

最佳纪录片(长片):《从珠穆朗峰滑下来的人》

第四十九届(1976)

最佳纪录片(短片):《计算我们的日子》

最佳纪录片(长片):《美国哈兰县》

第五十届(1977)

最佳纪录片(短片):《严肃是我的敌人》

第五十一届(1978)

最佳纪录片(短片):《戈萨默.康多的逃跑》 最佳纪录片(长片):《吓人的真相》

第五十二届(1979)

最佳纪录片(短片):《保罗.罗伯逊:对一位艺术家的歌颂》最佳纪录片(长片):《最好的孩子》

第五十三届(1980)

最佳纪录片:《从东方伟人到莫扎特:艾萨克.斯特恩在中国》第五十四届(1981)

最佳纪录片(短片):《协调一致》 最佳纪录片(长片):《灭绝种族的大屠杀》

第五十五届(1982)

最佳纪录片(短片):《如果你热爱这个星球》(加拿大)最佳纪录片(长片):《又一个孩子失踪》(加拿大)

(默里.勒纳摄制)第五十六届(1983)

最佳纪录片(短片):《5点15分的弗拉明戈舞》 最佳纪录片(长片):《他想让我跳舞》

第五十七届(1984)

最佳纪录片(短片):《石雕师》

最佳纪录片(长片):《哈维.米尔克的时代》

第五十八届(1985)最佳纪录片:《破碎的彩虹》

第五十九届(1986)

最佳纪录片(短片):《女人--为了美国,为了世界》

最佳纪录片(长片):《阿蒂.肖:你们大家都有时间》、《在美国穷困潦倒》

第六十届(1987)

最佳纪录片(短片):《童心不泯》

最佳纪录片(长片):《悠悠十载午餐:阿尔贡昆圆桌上的妙语和传说》

第六十一届(1988-1989)最佳纪录片,长片:《终点饭店:克劳斯.巴比的一生》(马塞尔.奥菲尔斯)

第六十二届(1989-1990)最佳记录片:《普通线索:棉被的故事》

第六十三届(1990-1991)最佳纪实短片:《午餐约会》

最佳纪录片:《美国之梦》(制片人史蒂文-冈崎)

第六十四届(1991-1992)最佳纪录片,短片:戴布拉-沙斯诺夫《弥天大谎:通用电气公司、核武器和我们的环境》 最佳纪录片,长片:阿莱-莱特和欧文-萨拉夫《在明星的影子中》 第六十五届(1992-1993)最佳纪实短片:萨姆-卡曼《小巴士》

第六十六届(1993-1994)最佳纪录短片:《保护我的生命》

最佳纪实故事片:《我是个许诺:儿童》苏珊.雷蒙德和艾伦.雷蒙德

第六十七届(1994-1995)

最佳纪录短片:查尔斯.古根海姆《需要正义的时刻》

最佳纪录长片:弗赖达.李.莫克和特里.桑德斯《马雅.林:十分清楚的洞察力》

第六十八届(1995-1996)

最佳记实性题材短片:卡里.安卡利斯《一位幸存者的回忆》 最佳纪录故事奖:约翰.布莱尔《受人怀念的安妮.弗兰克》

第69届(1996-1997年)无

第70届(1997-1998)无

第71届(1998-1999)

最佳长纪录片《最后的日子(The Last Days)》 最佳短纪录片《金色年华的即时浪漫故事 》

第72届(1999-2000)最佳纪录片:《九月的一天》

最佳记录短片:《花边国王》(King Gimp)

第73届(2000-2001)

最佳长记录片:《Into the Arms of Strangers: Stories of the Kindertransport》Tracy Seretean

第74届(2001-2002)

最佳纪录短片:《Thoth》 最佳纪录片:《周末谋杀》

第75届(2002-2003)

最佳纪录短片:《Twin Towers》 最佳纪录片:《Bowling For Columbine》

第76届(2003-2004)

第77届(2004-2005)最佳纪录片:《生于妓院》

最佳纪录短片:《奇迹时分:孩子们的进步》

第78届(2005-2006)

最佳纪录片:《帝企鹅日记》 March of the Penguins

最佳纪录短片:胜利要诀 A Note Of Triumph The Golden Age Of Norman Corwin

第79届(2006-2007)

最佳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An Inconvenient Truth)》

最佳纪录短片:《颍州的孩子》

第80届(2007-2008)

最佳纪录片:《驶向阴霾的出租》(Taxi to the Dark Side)最佳纪录短片:《自由空间》(Freeheld)第81届(2008-2009)

最佳纪录片:《走钢索的人》(Man on Wire)

最佳纪录短片:《微笑的Pinki》(Smile Pinki

但是纪录片的成功是没有窍门的。纪录片的成功是什么?是所选用的题材成功地吸引到了尽可能多的观众。那么为什么这样或那样的题材就能吸引到观众,有的就不能呢?因为我们知道,用何种手法去处理题材非常重要。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风格,或者叫创作手法,这是我一直强调的。这个很重要。不论是何种类型的节目,纪录片也好,故事片也罢,都是对其它人或事物的观点、看法,或许是一种批判性的观点,对于我们喜欢的或不喜欢的事物的观点。应当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价值,我指的是独特,并非新颖,或许那些事物是人们司空见惯的,但我们用一种独特的手法去处理,去用一种新的风格去表达。人们会说:啊,是的,确实是这样。

纪录片也是一种思考的方式。一种发人深省的思考,一种态度鲜明的个性观点,这就是纪录片的意义。但没有什么窍门。如果说在纪录片或者其它片子的成功中有窍门的话,如果谁知道成功的窍门这一秘密的话,所有的制作人就都成亿万富翁了,都发家致富了,但事实并非如此。制作人还并不富有,甚至是很穷,在欧洲甚至会穷死,从来不可能靠这种职业发大财。虽然他们也想赚钱,但实际上是不会有所谓的秘诀的。这是不可能存在的。现在唯一的秘诀就是,为了不赔钱,尽可能地为片子打广告。通过电影、电视、广播等等各种手段,使公众知道这部片子要放映了,然后他们就会去看。但这是另外一回事,另外一个领域了,这并非影片创作范畴内的事情,与影片制作的质量好坏无关。

中国纪录片吸引我之处,在于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认识和了解中国人,因为它们正是以中国发生的问题为题材的。它们中间,很多展示的是一些底层人艰难的生活处境,但却不去揭示原因。不过,原因肯定是存在的。凡事有果必有因。我不太赞同中国片子的一点是,似乎从不在片中说明原因,似乎那些结果是理所当然、自然而然的;但我们知道种种情况并非正常。正如雷电带来暴雨,暴雨会引发洪灾一样,任何事都会有起因。我觉得中国的片子教育性太强了,我这样说是就整体而言,而不是针对哪一部片子。可能这是对现实的一种反映,可能是因为中国有独特的国情,国土面积巨大,人口众多,因而中国的纪录片承担了相当重要的对广大国民的教育功能。因为画面和镜头最易于理解,即使人们不识字也无妨。人们可以用画面来做这些事情。但是在用摄像机拍摄一个镜头的同时,旁边没有被摄入镜头的地方又在发生什么呢?镜头应当忠实全面地记录全程,这具有另外一种意义。

从记录片获奖谈记录片创作

刘湘晨,新疆电视台导演兼摄像师,中国纪录片学术委员会“十年特殊贡献奖”获得者之一。身为“记录片人”的他,最擅长拍摄反映新疆民俗风情的纪录片。其作品《太阳部族》被美国《国家地理》频道连续播放4年;作品《山玉》入围第九届上海国际电视节“白玉兰”奖,并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发行;香港《阳光卫视》曾为其安排为期4个半月的个人作品专题展播。

由刘湘晨导演兼摄像并编辑的高清记录片《水来了》在2006广电总局电视“金帆奖”和第五届Sony“高清杯”评比中双双获奖。评委的点评是:“朴实、自然、原生态,取景构图漂亮,室内室外曝光处理适当,有胶片的感觉,字幕音乐配合好。”2007年新年刚过,正逢刘导在北京拍戏,我们有幸采访了他本人,以下是他对记录片创作的感言。

《水来了》创作源泉

丝绸之路一度是世界性的文化景观,它也给新疆带来了世界性的声誉。丝绸之路后来衰落,其外在原因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但最重要的原因是塔里木河的断流。罗布泊曾经是世界著名的内湖,但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却逐渐枯萎,最后完全消失。一方面是由于气候的变化,更主要是人对环境的不适当开采,对水资源的破坏,导致塔里木河干涸,甚至生态环境和生存环境完全发生变化。这两年,新疆政府对塔里木河流域进行大规模的治理,完成几次大的抢救性的注水,采取对河道梳理等多项措施。已经使大片胡杨林植被恢复,整个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沙漠中的胡杨树有个特点,它可以很多年不发芽,一旦有水就会生机勃发。

我们抓住了这个大环境做背景,从近处看可以理解为对生态的保护,看的更远些思考人类与环境是否能和谐相处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记录片《水来了》大脉络是塔里木河注水前后的变迁,这是面;而点选择了塔河下游的一家普通牧民,通过他们一家人在变迁过程中的生活,如塔河注水后,家里的羊牛数量比以前增多等,来反映他们对塔河的深厚感情。片中景观很美,在沙漠中有胡杨林,在胡杨林中有水,像一组色彩的交响乐,也描述了塔里木河两岸的独特风光。

我们台技术部门的领导一直有一个愿望,就是利用新疆丰富的少数民族题材拍一部高清记录片。这是台里第一次使用高清设备,新疆台高清设备不全,Sony给予了很大的技术支持。高清设备的特点是色彩还原逼真,这正复合新疆的特点。我们选择了秋天正好是胡杨树树叶黄了的季节,不同色块比较丰富,色彩反差比较鲜明,地点选在天山以南塔里木河的下游。从技术角度看,高清设备确实将水、树、沙交融在一起的景观清晰地再现出来。虽然“高清杯”是侧重技术上的探索,但我们考虑还应该有更深的文化蕴涵在里面。在对高清设备使用的同时,也应该有一个好故事题材,两方面结合起来更能打动观众。这个记录片的重点是环境中的人,在室内拍摄照度并不需要太高,在这种环境下更能体现高清设备的优势。在相对照度比较低的情况下仍然能够达到满意的层次效果,从创作角度看难度也更大。这主要靠导演对光的敏感度,对光线的捕捉能力,以及对光线运用的判断力。本来也有打光的想法,发电机也带了,但后来还是放弃了。从记录片来讲,追求自然光效果应该是一种方向。摄影师不但要对自然景观敏感,对环境中的人也要敏感,故事的细节要抓得住,还要具备更高的素质。以上几点都非常重要。

世界经典记录片

印象最深刻的,是法国导演雅克?贝汉的《天、地、人》三部曲――《迁徙的鸟》、《微观世界》、《喜马拉雅》,看了人家拍的片子特别感动,它使我震惊。

迁徙的鸟

微观世界

喜马拉雅

《迁徙的鸟》拍摄历时4年,横跨5大洲、行程10万公里,选择了50多个国家中的175个自然景地,动用了最先进的高空摄影器材,耗资4000万美元。该片为我们呈现出了一个神奇的世界,来自自然界的声音,来自自然界的感觉,这些都远远超越了人们能够感知的世界。带着观众走进鸟群,深入鸟的灵魂,为我们心中留下了永恒的奇迹。《迁徙的鸟》被誉为法国有史以来最优美的纪录影片,在2003年获奥斯卡奖最佳记录长片提名、2002年欧洲电影奖最佳记录片奖提名,2002年获法国恺撒奖最佳剪辑奖及最佳长片导演/音乐提名。

2005年法国导演吕克·雅盖拍摄的纪录片《帝企鹅日记》让世界眼前一亮。编导倾注了无限的爱恋之情和对生命力的赞叹之感,全片上下真正蕴含着纪录片的高雅品格与崇高意境。《帝企鹅日记》以纪实的手法,再现出荒凉孤寂的南极洲上,不畏寒冷的帝企鹅族群的求爱、成婚、繁衍的过程。片中运用生动的情节,有趣的“对白”,娓娓道来的讲故事的形式,成功地演绎了当今世界最感人的主题:爱与生命的伟大。《帝企鹅日记》以白色、蓝色、黑色为主调的画面语言,涌动着生命的韵律,孕育出大自然最美的旋律。片中的大海、浮云、风雪、极光、落日、弦月处处是诗意,篇篇有韵味,让观众时时被真实之品所感动。

这些享誉全球的纪录片,为我们带来崭新的视听享受和绝妙的创意启迪,以及另一种思维方式。总的来看,世界优秀的记录片,一定是关注人类共同的经验,也一定是最简单的东西。我国纪录片创作要赶上世界潮流,与世界佳片比肩,恐怕还需有相当长的奋斗历程。

反思中国记录片

中国记录片导演总是说:“如果我有那么多钱,那么好的技术装备,我也能拍的怎样怎样。”其实不然,仔细想想,我们欠缺的首先不是钱,而是人家哪种感知细微的爱心、博大的人文心怀。

纪录片不像电影、电视剧那么热闹,更多是纪录社会的变化和人的生存状态,虽然从经济上看,回报可能不成比例;但从精神来讲,它的回报是巨大的。我可以看到不同的风景,不同的人生,感悟到很多东西,这些东西让我自己感动,显出非凡的寓意。记录片主要不是娱乐价值,是一种社会、道德、文化,甚至是哲学。对于纪录片工作者来说,通过画面和声音去发现世界要比去创造一个世界更有意义。

我国电视台总数已超过2000家, 频道数量超过3500家,表面上看我国已经是个巨无霸似的电视大国。然而,细细考察就会发现,如此众多的电视频道中,纪录片频道寥寥无几,细算一下有中央电视台十套,上海纪实频道,阳光卫视和中央数字频道中的《老故事》频道等,这对于一个泱泱大国,又有三千多个频道来说,不能不说是个“悲剧”。英国只有5000多万人口,可是开办的纪录片频道可以说在欧洲是最多的,比如纪实频道,真实频道,探索发现,国家地理,历史频道,赛马频道等等。

面对我国纪录片与国际市场接轨时的窘境与困境,我们有必要再认真研讨一下纪录片创作中的症结问题:首先,中国记录片有两大特点,一个是指令性比较强,属于任务型,包括中央到地方,以完成任务为目的;二是要马上兑现,市场欢迎新、奇、特,中国记录片目前过去急功近利,过于追求目的性。

应该这么说,这个时代也产生了这个时代的作品,这些作品也完成了它在这个时代肩负的责任,承担的道义。也产生了一些高级的、富贵的作品,但高贵的作品不多,高贵是一种精神气质,它是人的很高的内心指数,有了这样的心地,才能有这样的眼光。我自身也由不少困惑,对自己的作品也有不满意,离自己的目标差的很远。

现在社会的主题词是财富,什么时候才能迎来真正的记录片的春天,当主题词变成财富的价值,人们考虑的不是财富,而是寻求财富的价值的时候,我们的记录片才能发生根本的变化。

我们认为,记录片要走出怪圈,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记录片创作要强调精品。记录片是一门艺术,要求记录片的创作者要有精品意识。它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在制作上,要有精品意识;其次在思想上要有一定深度。通常要创作一部制作精良而又有思想深度的记录片精品,是需要有比较长的创作周期的,周期长并不一定能出精品,但要出精品则一定要有周期创作前提,这已经成为记录片创作中不成文的规律。陈晓卿拍《龙脊》时,在山里一蹲就是大半年;王海兵拍《山里的日子》九进大巴山,拍摄时间长达一年半;康健宁和高国栋的《沙与海》,拍摄时间更是长达三年。

第二,记录片要关注百姓生活。片子的素材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关注现实,关注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存状态,关注他们最关心的问题。如曾经牵动民心的上海电视台制作的《大动迁》,记录了上海“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中闹市中心的市民为新规划的成都路高架桥让道的一幕幕人间戏剧,反映了改革开放中上海的发展轨迹和上海居民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种种心态。整个片子立足上海的平民阶层,讲述的就是家长里短的琐碎事,却受到了许多观众的欢迎和好评。

第三,记录片要注意历史与现实的融合。现在中央台和地方台拍摄了不少历史文献记录片,受到观众的欢迎,它们为史学研究和史志的撰写提供了鲜活的史料,为文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为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生动的教材,为地方经济建设乃至改革开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其深远意义,是难以尽述的。黑龙江电视台创作的大型文献记录片《犹太人在哈尔滨》,站在当今改革开放的高度,俯视上个世纪犹太人在哈尔滨生活的历史,发现了许多他们当年生活和从事经贸活动的珍贵史料,并给予艺术的加工和再现。例如,犹太人在哈尔滨曾开办中国最早的合资企业、股份制银行,他们重视教育、重视音乐等艺术人才的培养等等,为哈尔滨的经济繁荣和音乐城的建设做出了宝贵的贡献。本片获得2004年中国广播影视大奖并获得观众的好评。

第四,学习借鉴优秀故事片的创作经验,提高记录片的艺术品位和艺术魅力。例如,我们应当注意在创作中寻找新颖的视角。视角是从生活(史实)到银幕(银屏)的切入点,新颖的视角会为故事片创作开辟新的途径和表现领域,从而赢得观众,大量的故事片就因此而获得成功,我们记录片的创作也应如此。例如文献记录片《邓小平》,在表现伟人生平事迹时,变传统的“仰视”为“平视”,片头语云“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使他对祖国的忠诚、孝心和痴情迅速地感染了每一位观众,拉近了伟人与观众的距离,一种亲切感、亲密感、和谐感、融合感油然而生,从而产生强烈的感染力量。再如,着意刻画个性。好的故事片,都以塑造刻画人物的鲜明个性而获得成功。而一般的记录片都着力叙说伟人的高贵品质和丰功伟绩,淹没了伟人的个性特征。文献记录片《邓小平》却着意表现了小平同志的个性风采。片子描述在山西召开的全国农业学大寨的会议上,江青插话:“有些地方粮食产量不如解放前是个别现象。”小平同志马上义正言辞地反驳:“个别现象也是不能容许的!”其对江青的蔑视和厌恶溢于言表。在毛主席受“四人帮”蛊惑提出让他做文革“三七开”决议时,他说,桃花源中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丝毫没有掩饰对主席错误决定的不满。这些描述,非常鲜明地表现了邓小平同志胸怀磊落、憎爱分明、深于思考、谨于决策、作风果断、敢于负责的性格特征,真实而又准确地表现了“小平风格”。可以说,对小平的“卓越的个性刻画”是本片创作成功的重要原因。(作者单位:高苒董长青黑龙江电视台申思哈尔滨电视台)

第四篇:纪录片圆明园观后感

纪录片圆明园观后感

在试图通过想象来还原那场掠夺的时候,耳机里响起的是加勒比海盗的插曲。曲调雄浑豪勇,搅得人血脉贲张。可是当我想象当年英法联军耀武扬威的场面时,再辅以这首曲子就显得如此讽刺。在看纪录片的时候,大家对法国文豪维克多·雨果对英法联军的控诉印象都很深刻,尤其是最后那句充满正义感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做英吉利,一个叫做法兰西”,足可以令我们对雨果凭生敬意。

雨果在这一历史场景中的表现之所以为人称道,在我看来绝不仅仅是他所表现出的仗义执言的正义感,更在于他把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了自己的祖国。也就是说,尽管他同样是一名法兰西公民,却在法国军队犯下恶行的时候丝毫没有护短之意,反而旗帜鲜明地指责自己那些犯罪的同胞。我想我们不能不深究雨果此举能够带给我们的思索。

我们在这里不妨做一个换位思考,如果当年入侵圆明园的也有一个中国(这个假设自然把圆明园假设到国外去了),并且也犯下了打砸烧抢的罪行,那么中国人民是否会如雨果一般对中国军队犯下的恶行毫不留情地进行声讨与问责?还是因为所谓的民族自尊拒绝承认中国这种行为属于赤裸裸地侵略,是天字第一号的强盗行为?中国人又是不是会在百年之后宣称,如果当初中国不去侵略,那么那个被侵略国便难以走上现代化的国家进程?

如果你问我,作为被侵略国而去假设自己是侵略国,这种假设有什么意义。我的回答是这么一句疑问:中国历史上自然有过极度煊盛的年代,也有过征服邻邦的履历,那么请问,中国历史上在攻击别国的时候,是否亦扮演过强盗,乃至杀手的角色?不要跟我说没有,因为中国人也是人类,不是圣徒,不是清心寡欲六根清净的方外之人,中国人也有欲望,也会抢夺,也有犯罪的资质。而且,中国的历史并不仅仅有一个近现代史;我们不是经常自豪于自己辉煌雄强的汉唐风采么?

我之所以提到这些,实在是因为我不觉得我们仅仅记住自己受到的屈辱就够了。因为倘使如此,如果有朝一日历史给我们一个掠夺他人的机会,我们便未见得不会转变为今天我们仇视的掠夺者转生。我觉得,倘若我们能够在记住所受的屈辱的同时,一并记住自己曾经给过别人的屈辱,那么我们便有理由自信,我们这里是一个有良知的民族。

写到这里必须补充的是,不难想象,雨果的指控必然与法国政府所希望的背道而驰。然而雨果仍旧能够秉笔直书,这种做法实在需要勇气。我们不妨再做一个假设:如果当时的法国政府对文字管制极为严苛,如果雨果会因为他对法国军政的批评而可能遭到跨省追捕并锒铛入狱,最后因为“躲猫猫”而惨死在监狱之中,他还能够拿出这样大的勇气来留下这段令中国人对其大生亲近的文字么?为了正义,或许他仍旧会写下自己的指责,但是否能够发表出来呢?倘使竟能发表,又会有多少人响应呢?这段文字最后又是否会被法国当局所消除湮灭呢?当然,我们应该为雨果庆幸,因为上述假设在历史上显然没有成立。

所以,雨果能够在今天仍旧令中国人为其勇敢正义而喝彩,恐怕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功劳。————

请您用大理石、汉白玉、青铜和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屋架、披上绸缎、缀满宝石,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放上神像,饰以琉璃,饰以黄金,饰以脂粉。请诗人出身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请您想象一个人类幻想中的仙境,其外貌是宫殿,是神庙。

--------维克多。雨果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大肆抢劫,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洗劫的两个征服者平分赃物,一个把口袋装满,一个把箱子装满,然后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这就是两个强盗的一段经历……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

--------维克多。雨果

这是出现在《圆明园》里出现的两段话。前一段在片头,后一段在片尾。鲁迅说过,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事物撕碎给别人看。而这部数字电影沿承的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悲剧发展路线。

圆明园对我来说,永远都是个谜。不管看再多的资料或图片,仍然是个神秘的谜。它的神秘就在于它的不存在性和它的不可重复性,就如同《天方夜谈》里梦幻的东方城堡一样。因为再奇巧的工艺,再极至奢华的建筑,现在都只是荒烟蔓草http://www.xiexiebang.com/残垣断壁罢了。那曾经只属于全天下唯一一个人专用享乐的梦幻园子,现在则成为了万千普通百姓凭吊历史的遗迹。盛极而衰,中国两千年王权和奴性堆砌到顶峰而产生的标志就这样在一场火光中轰然崩塌。后人只能从故纸堆里翻出只言片语的叙述,妄自遐想。

《圆明园》是一部很精彩的记录片,它恢弘的画面和气势让人觉得50块的票价比《夜宴》值十倍。这是一部相当低调的片子,上映1个多月却几乎没做过什么宣传,要不是在机场大巴上的偶遇,我至今也不会知道它的存在。然而就是那惊鸿一瞥,却让它的美驻留在了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那是怎样的一个画卷,当3D的模型从脚底的废墟里蹭蹭的拔地而起的时候,当立体的园林从二维平面图站立起来的时候,我觉得除了壮观还是壮观,除了震撼仍然震撼,除了激动惟有激动。于是,我一直寻觅着这部电影的芳踪,在得知网上无法下到,牒贩亦无货源的时候,我义无返顾的走进了影院。恐怕也只有宽银幕环绕立体声的小剧场才能完整的显示影片的精髓,才能真实的再现电脑特技所展现的圆明园无与伦比的梦幻效果……雨果还曾这样描述:在东方有一个神奇的世界,这个世界就叫作圆明园。几乎是神奇的人民运用想像能力创造的一切,在这里都得到了体现。你只管去想像那是一座令人神往的,如同月宫仙境一样的建筑。你尽管去想像这座建筑是精雕细刻出来的,全是用洋漆漆过的,上了珐琅的,镀金的,用最珍贵的宝物装饰起来的。四周全是花园,到处都有喷水的水池、天鹅、孔雀。艺术家,诗人,哲学家,个个都知道这座皇宫。人们常常这样说,希腊有帕德嫩神殿,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大剧场,巴黎有圣母院,中国有圆明园。这是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无与伦比的艺术杰作,是亚洲文明的一个剪影。而这部电影,真的可以带你感受到那种虚缈的梦幻。

这部记录片并不是以往那种唱高调的党中央宣传材料的教育片,到处都高唱着爱国主义的高调,它只是试图用最逼真的手段去还原一个万园之园从修建、扩建到焚毁的整个过程,去再现一段皇家林苑的历史,一段国家的历史,一段民族的历史。这部国产大型数字影片堪称史诗性的巨制,与荷马的《伊力亚特》所不同的是,后者用文字的描摹刺激着我们的想象,而前者则直接用直观的画面惊艳着我们的眼睛。这种感官上多方位全角度的移步换景似的立体刺激,比单看清宫画师创作的《圆明园四十景》的效果图的冲击力大的多。

150年的修建,耗费了6代皇帝的心血,囊括了东西方建筑艺术的精髓,它是整个东方灿烂文明的代表,是几十万能工巧匠智慧的结晶。它不仅见证了康雍乾盛世的繁荣,甚至一度成为了类似罗斯福新政里的那个大坝,是政府花消银两促导货币正常流通的公共工程。盛世危言,但它同样奏向了一个王朝衰亡的挽歌,这颗东方明珠甚至同那个曾经叱诧在白山黑水之间征服了北戎南蛮的那个马背上的民族一起湮灭在了历史的尘埃里。难以想象,那些扩张奠定了中国超大版图的彪悍草原骑士的后代竟然能被鸦片蚕食的不成人形终日沉湎于花柳莺燕之间;难以想象,血性汉子皇太极的纯种基因世代遗传竟然孕育出了没有脊梁骨的无能懦夫胆小怕事的咸丰之流;难以想象,一国之君竟然能丢盔弃甲的舍下祖宗几百年开创的基业仓皇四逃抱头鼠窜;难以想象,当英法联军都在使用先进的远程大炮和来复枪的时候,我们奋勇的将士却还在拉弓射箭挥刀肉搏;更难以想象,耗费数十万劳力修建起来圆明园竟然最后只靠着20来个赤手空拳的小太监来保卫,150年财力基业所构建的洪篇巨制的神话世界竟然在三天三夜火光冲天的焚烧之后化为灰烬……华夏史上最后一代王朝的历代先王在专门供奉他们画像的庙堂之中冷眼看着这场世间浩劫,并随着庙堂的焚毁一起化为灰烬,变成了笼罩在北京城上空那遮天蔽日挥之不去的黑云,和着圆明园的阴魂始终不散。

以史为镜,鉴往知来。146年前的今天,正是英法联军进攻圆明园的日子。对于这段历史的反思我不想再费笔墨,闭关锁国、妄自尊大的教训我也不必再提,因为听的太多,也说的太多。仅仅就是走进影院吧,去体验一下东方夏宫卓尔不群万世瞩目的独特魅力,去感受一下八里桥一战数万蒙古铁骑在几千敌兵的洋枪大炮下几乎全军覆没的悲壮。历史总是波澜壮阔的奔涌向前,而我们需要历练自己的大气和智慧,才能从容的应对历史,平心静气的回顾过去,并淡定自若的面对未来。

第五篇:纪录片《邓小平》观后感

纪录片《邓小平》观后感

国家统一之收复香港

这个学期,我们开始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它是我们大学政治理论课程的最后一科,它将使我对中国共产党的前两代领导人有着更深的了解。我原本对邓小平这位老前辈很是崇敬,自从这两节课看了《邓小平》纪录片之后,使我对他一生“三起三落”,被错误的打倒和蒙受冤屈时,从不怨天尤人,总是不屈不挠,无私无畏的品德,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海纳百川的胸怀感到更加的崇拜和敬仰!

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核心的邓小平,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卓越领导人.为了祖国的发展,他发扬民主,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并且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为准则进行实践,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理论,使中国成为发展中国家的希望.他思想解放,实事求是,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他目光远大,襟怀宽广,深刻把握时代特征和国际大势,站在全局的高度审视中国和世界的问题,思考,制定中国的发展战略.邓小平始终代表着人民的意志,把追求祖国统一作为坚定信念和不懈追求。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上,他表现出钢铁般的意志和坚定的原则性。1982年9月,在香港回归问题的事件中,他与英国首相素有“铁娘子”之称的强硬政治家撒切尔夫人的谈话,尤其让我记忆深刻。他的开场谈话总忘不了他的烟,据说后来戒烟是听了撒切尔夫人的忠告,“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的余地。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这话深深地震撼了我,“如果中国在1997年,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八年后,仍不能把香港收回,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代,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代,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就是李鸿章” “人民就没有理由信任我们,任何中国政府都应该下野,自动退出历史舞台,没有别的选择。”。他那种“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的光辉形象真的让我深深地感到敬佩,“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土地和人民。”邓小平这内心深处的心声在此刻完全表达出来,自己的命运始终紧紧相连着祖国的改变,此后对香港的政策逐步演变为“一国两制” 的创造性的构想,让人遗憾的是小平同志没能到香港的土地上走走,去看看他收回来的土地。

面对在祖国统一大业中面临的各种干扰和斗争,邓小平立场坚定、洞若观火,常有斩钉截铁、一字千钧的决断。1984年5月25日,他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港澳地区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后专门指出,中国收回香港后,有权在香港驻军。他说,在香港驻军,是维护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的象征,是香港稳定和繁荣的保证。“香港是中国的领土,为什么不能驻军?没有这个权力,还叫什么中国的领土!” 邓小平深知维护祖国统一是全民族的意志和愿望。1986年9月2日他在接受美国记者华莱士采访时说:“凡是中华民族子孙,都希望中国能统一,分裂状况是违背民族意志的。”他还指出,中国的统一是全中国人民的愿望,是一百几十年的愿望,一个半世纪了嘛!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统一是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不是哪个党哪个派,而是整个民族的愿望。在邓小平内心深处,国家统一是民族实现振兴的必由之路,1990年9月15日,他

在会见马来西亚郭氏兄弟集团董事长郭鹤年时说:“大陆同胞,台湾、香港、澳门的同胞,还有海外华侨,大家都是中华民族子孙。我们要共同奋斗,实现祖国统一和民族振兴。” 这些彪炳史册、光耀千秋的宣示,已经成为中华儿女追求民族复兴的共同理念。在邓小平百年诞辰之际再次回顾,仍觉振聋发聩、掷地有声,激励着中华儿女为继承其遗志继续前行。邓小平生前对台湾和香港、澳门牵肠挂肚,深深眷恋。1988年9月5日他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时说:“我的最大愿望是活到一九九七年,因为那时将收回香港,我还想去那里看看。我也想去台湾看看,不过看来一九九七年以前解决这个问题不容易。”1992年到南方视察时,邓小平曾站在深圳皇岗口岸的过境桥边凝重地眺望香港,久久不愿离去。据工作人员介绍,他当时目不转睛地看着香港的方向,当身边人一再请他上车时,他说:“让我再看一回吧。”

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当五星红旗在香港和澳门上空升起时,不少出席政权交接仪式大典的嘉宾将目光转向现场一位年过八旬的女士——邓小平的夫人卓琳。就在距离香港回归几个月前,邓小平不幸逝世。卓琳带着他的夙愿,来到香港和澳门,她说:“我能够代表他完成这个遗愿,他在九泉之下也会感到高兴和欣慰的。” 邓小平在对待香港问题上曾说:“港人治港有个界线和标准,就是必须由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来治理香港。……我们不要求他们都赞成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只要求他们爱祖国,爱香港。” ;"不管白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这位伟大的爱国者、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虽然未能目睹港澳回归、海峡两岸交流的蓬勃发展情况,但他所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以“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为代表的国家统一理论,依然是推动中国统一大业的强大思想武器。

这位伟人去世的时候,我还是个萌懂的小孩子,对于邓小平这位老人的为人,生平只是从大人那里了解一些皮毛!在我的印象里,邓小平是一位慈祥,伟大的开国功臣;知道他是和毛泽东一样伟大的中国之魂;知道刘邓大军;知道“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也仅此而已!看了这部纪录片后,我知道了,他的伟大,他的慈祥比我的印象,比我的想象更加的宽广,宽度足以度量中国的海岸线,其广度更是足够浸染整个神州大地,足以感动整个中华民族!邓小平伟大的人格魅力,坚强不屈的的伟大精神,英勇果敢的胆略深深地教育了我,鼓舞着我,他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建立的伟大功勋也始终激励着千千万万人民奋勇前进。让我们怀着感动,和深深的思念之情重温这位伟人的一生。

邓小平一路走来,又远去,没带走什么,却给全中国人民留下了一个生机勃勃,富强繁荣的国度。他虽然没有高山的高峻挺拔,却拥有了山一样的坚定雄浑;他没有大海一样的无垠渺茫,却拥有了海一样的宽容慈爱;他没有深林的幽深茂密,却拥有了深林一样的深沉寂静。他就象一座灯塔,不舍昼夜的为远航晚归的人带来光明和希望;他象一方深潭,用深邃和真诚包容万物;他也像一棵苍松,屹然挺立,傲视冰霜。

伟人走了,但他的精神将万古长青,将指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不断开拓向前,继续谱写壮丽乐章。.他的丰功伟绩将永载史册,他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我们,他的思想旗帜将在世纪的天空下永远飘扬!时代会记下他走过的脚步,人们会永远怀念他。

下载76天奥斯卡入选纪录片观后感800字感悟(5篇可选)word格式文档
下载76天奥斯卡入选纪录片观后感800字感悟(5篇可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信仰》纪录片观后感

    《信仰》纪录片观后感 观看了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之后,我感触颇多。它以党的91年历程为背景,通过讲述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感人故事,深刻阐述了共产......

    安全纪录片观后感

    安全纪录片观后感 2017年3月15日,按碱回收部计划开展安全警示片观看讨论会议。在公司培训中心一楼大厅举行.赵经理.辛主任等发表了重要讲话与提示。结合碱炉自身特点讲了好......

    纪录片《信仰》观后感

    纪录片《信仰》观后感 2012年6月26日,在学校的组织下、我观看了海南电视台综合频道所播出的大型记录片《信仰》,虽然只看看短短的一集,但是给我带来的震撼是无以伦比的。 中国......

    南京大屠杀纪录片观后感

    南京大屠杀纪录片观后感 ——勿忘国耻,发愤图强 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的课堂上,于老师给我们播放了纪录片南京大屠杀。观看了这个记录片之后,我的感触很深,......

    《旗帜》纪录片观后感

    《旗帜》观后感 今年10月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大型电视文献片——《旗帜》《旗帜》是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中央各部门联合摄制的大型大型电视文献片。看后我心灵震撼,......

    纪录片《钱三强》观后感

    纪录片《钱三强》观后感今年是“两弹元勋”、我国原子能事业的开拓者钱三强先生的百年诞辰。近日,我利用工作空余时间观看了中央电视台《大家》栏目推出的《钱三强》纪录片。......

    先进事迹纪录片观后感

    **同志先进事迹纪录片观后感 入党宣言是什么,可能我们大部分人都记不完整,可是有一名共产党员在笔记本上写到:“我们每一个党员从宣誓之日起,都务必牢记自己的誓言,并付诸今后的......

    纪录片国魂观后感

    纪录片国魂观后感 纪录片国魂>观后感(一)习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