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而努力——《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
3月16日,由国务院扶贫办重点推荐的脱贫攻坚题材电视剧《一个都不能少》在中央电视台开播。这部电视剧既生动、鲜活地展现了在脱贫攻坚奔小康的道路上,西部地区尤其是我们甘肃农村面貌和农民精神风貌发生的巨大变化,也生动形象反映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第一线所取得的显著成效和脱贫致富奔小康路上的感人故事和现实背景,不仅兼顾了主旋律题材,也让剧情更加生动、真实、接地气。
该剧以我们市甘州区甘浚镇速展村为取景地,尤其是片中的场景和故事情节十分贴合实际,感觉剧情演的好像就是自己身边发生的事一样,其中有三派人物角色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分别是以“丹霞村”党支部书记赵百川为代表,在脱贫攻坚战中立足岗位攻坚克难的广大扶贫干部;以“焉支村”村民姜大嗓为代表好吃懒做,为了拿到救济金,争当贫困户的少数村民;以“焉支村”村主任刘东桥为代表积极向上、敢于创新的年轻一代。我就以这三派人物代表的角色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是打赢脱贫攻坚战,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增强脱贫攻坚责任感。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尤其是组工干部,在推进脱贫攻坚任务中要做好吃大苦耐大劳的思想准备,高度服从组织决策部署,时刻保持清醒头脑,自觉提高政治站位和思想觉悟,争做思想先锋。作为组工干部要有进取之心、克难之志、开拓之力,要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牢固树立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意识,把“虚”功做实,凝聚起更强大力量,努力在实践中进行探索和创造,努力发挥好表率、示范和引领、带动作用。作为组工干部,要学习在先、教育在先、调查在先、实践在先,在实践中不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做到胸有成竹,脚踏实地,主动参与、积极服务。
二是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切实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面对最后的脱贫攻坚战,我们要坚决杜绝“保姆式”扶贫,杜绝政策“养懒汉”。要更加深入到基层了解困难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对他们的诉求要多倾听、多理解,对他们的生活多关心、多帮助,对他们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多鼓励、打气。把帮扶和走访结合起来,把扶贫与“扶志”结合起来,与他们一起分析致贫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对个别思想消极、精神懈怠的贫困对象,更要从思想根源入手,消除其“精神上的贫困”,摒弃等、靠、要的懒人心态、依赖观念和功利想法,树立“脱贫志气”和致富信心,激发他们迎难而上、破难而进,变压力为动力、化不利为有利的内生动力。
三是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坚持解放思想,不断创新,激发人才作用助力脱贫攻坚。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发展的每一步都是从解放思想开始的。贫困地区的贫困,固然有自然的、地理的、历史的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但思想的贫困是永远摆在我们面前的“拦路虎”。因此,作为一名年轻干部,作为人才工作者,必须要充分认识到人才是第一资源的重要性,牢固树立创新意识,深入思考,不断创新人才工作举措,做好引才、选才、用才、育才工作,充分挖掘各类人才资源,引导各类人才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一线,努力汇聚成助推脱贫攻坚的强大生力军。
2020年是全面脱贫攻坚决战的决胜之年,电视剧《一个都不能少》在这个万物复苏的春季开播,对我们所有党员干部和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干部群众是一个启发和鼓舞。脱贫攻坚是一项艰巨的工程,会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面对各种环境和机遇,我坚信,在各级党组织的支持引导下,在各级干部的努力工作下,在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下,乘势而为,一定能实现共同富裕的梦想,一定能早日走上小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