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雨天》观后感[推荐5篇]

时间:2020-04-19 00:00: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再见雨天》观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再见雨天》观后感》。

第一篇:《再见雨天》观后感

《再见雨天》观后感

看完这部短片,内心感到比较温暖,所以用了金色的希望代表了温暖的感觉。今天我想学插画想出神了嘛,这部片子就是给我插画的感觉,也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错觉。这也是中国传媒大学学生所作,真真让我羡慕不已,总感觉会美术能做美术就是最大的幸福一般,或许因为喜欢却没有能够学这个所以让自己一直有着这样的心理吧。

影片开头下雨天,小男孩撑着雨伞穿着雨靴漫步嬉戏在雨中,可见对下雨天的喜爱。印象中有位高中同学也挺喜欢下雨天,或许有的人独爱雨天的气氛。一辆疾驶而过的自行车溅起的水花洒落在小男孩身上,当初拭去身上湿意的时候,却看到一只在用袋子接雨水的小狐狸。小男孩眼前一亮,想为小狐狸撑伞却不能,当看到小狐狸的行为和它手中不断渗漏的袋子时,小男孩拉起小狐狸的手想去商店给小狐狸买个瓶子,但是小男孩囊中羞涩,终是没有能够买到。当小男孩失魂落魄的走出商店,小狐狸为他撑起雨伞,这是一阵大风刮过,雨伞翻了个个,这让小男孩和小狐狸又都高兴了起来,因为他们看到雨在雨伞中迅速汇集起来。小男孩和小狐狸一起快快乐乐的接着雨水,一起玩耍。当雨水接的足够多时,小男孩送小狐狸回到了它的家乡——那里晴空万里或许也有好久不下雨了。小狐狸带着接满雨水的雨伞回到了家,把雨水浇灌在花儿中。当第二天天晴之后,小男孩便寻不见小狐狸所在的地方。当失意的往家走时,看到了小狐狸的脚印,顺着脚印看到小狐狸把伞给他送回来了,还有一朵感谢小男孩的花。小男孩开心的嗅着花。。

短片指在表达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爱护环境爱护大自然。这样未来才能够更美好,生活才能够更温暖。希望人类能够自觉的热爱环境,一花一草,爱护小动物们。这样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未来也会更美好。

第二篇:南国再见南国观后感

浅谈电影《南国再见,南国》

————从社会文化心理的角度

《南国再见,南国》是一部反映了1996年前后台湾社会底层人们生活状况的影片。平淡无奇的电影情节似乎只在叙述一些生活琐事,电影的开头也许不能引起大多数人的兴趣,但是大师侯孝贤却在平淡的电影情节中试图告我们和表达更多的东西。

影片中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一段台词是小高的一番话:“我对不起我爸,.阿瑛一直叫我开餐厅,操他妈的,算命的说我他妈还要过五关斩六将,我只是开餐厅,我他妈的那么累,我他妈的还要过五关斩六将,我只是开餐厅而已。”这段台词不仅生动形象的体现了主人公小高鲜明的人物形象,而且深刻地揭示了主人公内心万般无奈的处境。他在一个赌场工作,他努力、坚韧,但是最大的愿望是能到上海开一个餐厅,只有这样一个不算宏伟的愿望都没能得到实现。实际上,到上海开餐厅是小高父亲的梦想,他时时刻刻地为父亲的这个梦想所累,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付出了一切,然而现实却没有如他所愿。在这里,我看到了东方文化的缩影。东方人的“重情重义”,把和亲人朋友的关系看得比任何东西都要重,对亲人的责任就好比是自己人生中的头等大事一样。也许正是东方人的这种心理才给许多东方人造成了更多的困扰吧!

与西方人的自我结构相反,东方文化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联系,这种文化要求人们保持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赖的的关系,是一种依赖型自我。因此东方人看重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强调集体目标和团结,认为关系和责任是社会中最重要的东西,反对人的自私自利。我想,正是这样一种东方文化心理,才使得小高对实现父亲的愿望有如此的使命感。也正是这种心理,造成了中国社会到处都充斥着人情、复杂的人际关系,使人们似乎成就任何事情都要靠人情,靠关系。那么这样的社会现实给那些缺乏人情、关系的人留下的只有不尽的无奈和痛苦的深渊。

影片中有这样一段情节正是是中国这种文化的缩影。小高和阿扁还有阿扁的女朋友三人到南方,和当地的政府征收土地税的官员谈判,当然在这里他们还是逃脱不了传统文化中的人情、人际关系。于是,在一个餐厅包间,小高和一群人喝酒唱歌。最后,小高喝醉了,在饭店卫生间里,他趴在马桶上,哭着说对不起

父亲的话,抱怨着开餐厅的不易,阿扁的女友在一旁不停地安慰着,阿扁则垂头丧气地坐在一旁。这一段情节又透露出主人公多少的无奈,又反映了多少现实环境的残酷呢?

文化决定着生活于其中的人们的价值观,儒家思想影响了世世代代的中国人。百善孝为先,中国人忘不了这句话。中国人就是这样的无奈,不仅常常陷入对亲情无边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泥沼,而且在完成这些使命的路途上又会受到无尽的关系网的牵绊。传统的社会文化心理,往往是很难突破的。因此,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总是要承受这样痛苦而又无奈的社会现实。

中国人身上背负了太多太多,尤其是男人。传统的文化观念上,中国人要遵守孝道,男人要履行更多的责任。有人戏说,男人就是累。也许这又是一个中国的社会现实。历史上对女性有严重的性别歧视,但是这又何尝不能说是对男人的不公,或者说是性别歧视呢?

综上所述的社会文化心理现象,在中国社会都是由长期的社会文化传统形成的,这种状况难以改变,也是有利有弊。但是给中国人带来的压力和弊处又有谁能权衡得出来呢?

李艳

P101212211

第三篇:《再见列宁》观后感

《再见列宁》观后感

在片头的开头,还在童年时期的主人公阿历克斯看到电视里的偶像,民主德国第一个航天员西格蒙·金在太空船里拿出了两个玩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个玩偶造型来自20世纪50年代末东德和西德都拍过的一部动画片Sandmännchen,而这部片子在此后阿历克斯见到失散多年的父亲时,也在屏幕上出现过。这种怀念不仅是片中主人公的,必定有背后导演和其他主创人员的情感在内。当年东德为了强烈的意识形态宣传需要做出了这部动画,但在社会主义解体后,它在新一代儿童的眼中已经是彻底娱乐化的产品。

在《再见列宁》里,除了这样明显的符号之外,还有不少拿社会制度开玩笑的黑色幽默。比如,阿历克斯的妈妈在长期昏迷之后突然苏醒,突然想要吃前东德的“施普瑞”酱黄瓜,但当那个年轻人冲进超市,才发现一夜之间都已经换上了来自各个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那个熟悉的商标瞬间不复存在。

更悲哀的是,几乎所有东德市民都已经把自己的钱换成了西德的马克,可是阿历克斯妈妈工作几十年存下的几万块却因为没能及时赶上而变成一叠叠废纸,于是阿历克斯只能无奈又愤怒地在天台上把钱都抛向风中。东德落后的生产力和价值低廉的货币,以及统一后由西德推进的缺乏经验的私有化,让原本就失衡的经济每况愈下,不仅仅是钱变得没有意义,就连整个东德都发现,这20年来都没能适应自由市场经济。

而《再见列宁》最独具匠心的设计,也是最体现主创人员观点的设计,就是阿历克斯的好朋友一次又一次炮制出来的假新闻。通过录像机,妈妈一再被骗,即便是在被告知真相之后,她依然宽容地对待儿子的闹剧——而那个善良而聪明的儿子,不断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夹缝间游走。

阿历克斯有句话感人至深:通过这样不断地造假,我仿佛把民主德国变成了理想中的模样。这句话里寄托了幕后创作者对东德怀念和批判兼具的情感:过去的美好和残酷都已经无法改变,只能怀着这种宽容和乐观去回望。片中妈妈偶然上街,却遇到一架直升机吊着巨大的列宁半身像低空掠过,这个超现实主义的设计非常令人感慨。

如果说《再见列宁》是一曲平民史诗,两年之后斩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窃听风暴》则完全跨越了意识形态的种种局限。在《再见列宁》里,还能看到对往日东德图景的掩饰和温和之心,但《窃听风暴》就变成了一部不折不扣的“伤痕电影”,严厉坦率地指出了集权体制的丑陋和人性的异化,丝毫不留情面。这部离中国观众最近的柏林墙题材电影,从内容上说其实与柏林墙无关,但它贯注的精神却真正地从本质上击垮了德国人心中的柏林墙。

对比起2001年的《柏林生活》,前作的平静像是对生活的无奈和屈服,而《窃》一片如钢铁般坚硬的平静和冰冷,更像是黎明前的黑暗,压抑着庞大的气场,暗潮汹涌的同时表面丝毫未变。这种精准的表演让扮演男主角HGW XX/7(斯塔西七号)的乌尔里希·穆埃足可以迈入影史经典,而他2007年7月25日的去世,为《窃听风暴》成就了悲伤的传奇。

当年这部电影在全球掀起一阵反思浪潮,乌尔里希·穆埃只是一如既往平静地说出一个幕后故事:他的妻子,就曾经是受不住铜墙铁壁、被迫向斯塔西告密的平民。这个秘密的揭开,成为了《窃听风暴》相关史实的有力例证:这个曾经监控每个东德公民的安全情报机构,远远比电影来得更残酷、更令人绝望。为了区分文化的差异,划地为圆各扮各的“过家家”,俗称“国家”。同一

个国家还区分“东德”和“西德”,一个还依偎在社会主义摇篮里,另一个却打着资本主义旗帜肆意狂欢,中间隔了一堵不太厚但足以让你粉身碎骨的人肉篱笆----柏林墙。

其实这堵墙迟早是要倒的,中国古话不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嘛,关键是它倒向哪边!作为故事的主人公,ALEX与我们有着相同的社会背景有着相似又彻骨铭心的共同政治记忆,他当时少年懵懂的价值观并不深刻,所以无论柏林墙倒向哪边依然可以安然接受,只是需要假以时日去调整未来的择业方向。而他们的父辈却一夜之间成为废人,用母亲的卧病来隐喻东德体制瘫痪恰当不过,当时精神熠熠为社会主义美好前景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民代表,昔日与东德领袖握手畅言的民族钢花,瞬间坍塌,一病不起,昨夜还遗留唇角的欣慰睡醒来已经物是人非。剧情其实是荒谬不经的,ALEX为了平稳母亲脆弱的心灵,特意营造出来一个小小的过去式,这个过去式放在柏林墙倒塌前平常易见,然而时下看来却有如潘家园旧货市场市场一样与世绝别。善意的谎言是用来抚慰母亲,还是追忆逝去?真相究竟是什么?假想中,“可口可乐”的配方不过是我们的祖传秘籍被西方窃取;汉堡包不过是西式煎饼果子;从西方逃难而来的大量殖民者也不过是急切寻求庇护的小朋友,小汽车是资产阶级上供给我们的代步工具....甚至我们的国家领导人辞咎也是出于发展科技的未来方针,我们需要这么一个渺缆人类的领袖,因为他懂得从几千万米外俯视着的地球,不过苍穹一瞥,他懂得带领我们去珍惜地球的现在以及将来!

现实终究是现实,柏林墙倒塌了,资本主义提前把社会主义给过渡了,我那子乌须有的共产主义彻底成为泡影了。我们不过襁褓中的婴儿,嗷嗷待哺不及满月就被资本主义横刀切断,塞进嘴里一壶牛圈味道的尿骚。资本主义好还是社会主义好?其实没有好不不好的区别,有史以来只有强弱之分,弱肉强食是亘古不变的自然法则。我不指望那个“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突然一天君临天下了,因为“需”即是“欲”,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一个人的欲望足以毁灭地球千万次,又何况几千人的欲望几亿人的欲望!

人好在还是有区别的,快乐的人喜欢向前看,不快乐的人老喜欢往后看。我属于后者,我很不快乐。不是因为我的共产主义被泡腾片腐蚀了,而是因为我知道前面根本就什么都没有,芸芸众生你来我往你推我攘的,不过都是前赴后继跑向一条通往天堂的绝境,那个天堂呢好比海市蜃楼,你觉得你看见了,踩下去呢却是空的。实际,那就是悬崖。

第四篇:再见,总有一天。观后感

再见,总有一天。观后感

再见,总有一天

人们必须随时准备好说再见;

最好能了解,孤独是最不会背叛人的朋友之一;

对爱情总有一天会胆怯者,最好先买把伞;

不管如何被爱,决不能相信幸福;

不管如何爱人,决不能爱得过头;

爱就像四季一般;

只是让人生染上色彩而不至厌烦的东西;

把爱说出口的瞬间,就会像碎冰一般融化消失;

再见,总有一天;

就如同没有永远的幸福;

也没有永远的不幸;

总有一天,我们都要说再见;

但有一天,我们会再相见;想象 想象

人死前,有人会想起曾经被爱;

有人则会想起曾经爱过;

我一定会想起曾经爱过?

没有去过泰国,不知道那里的天空是何色调?没有走过影片中的街道,也无从感受街道有多潮湿!《再见,总有一天》:一部电影的名字,简单叙述语。看过电影后的日子里,不经意得就会想起导演为何

要选择在泰国,习惯性的“百度”一下,原来是根据小说家辻仁成的同名小说拍摄的,小说里发生的情事就在泰国。想象中“千佛之国”的寺庙、庙前的白桥、桥上路过的僧人成为故事的场景,难道不长的白桥就是为了连接尘世与佛堂;难道唯美白桥的两端就是常说的彼岸;难道僧人的路过是为了见证丰邂逅美丽妖艳的真中沓子以及25年后两人的重逢……相聚的时候,我感受到相逢的欢乐,但是往往试图去淡忘一个事实:人世间的任何相逢,总有一天是要互相道一句再见。而在最后部分,故事的悲情已经积蓄到饱和的时候,甚至是真中沓子的离世,我们似乎还应该记着,总也会有时间再相见。“再见”是离别时对下一个相遇的祝福与心愿„„

时间是最残酷也是最美好的,美好的时候,人们都希望可以度日如年,残酷的时候,甚至希望整个人生可以如白驹过隙。是的,任何时候,遇到任何事情,我们都应该去想一下时间,时间是所有生活上演时的幕布。你若是长久沉眠方才醒来的时候,第一个想见到的人,会是谁?陈奕迅的歌《好久不见》:“我来到你的城市,走过你来时的路„„你会不会忽然的出现,在街角的咖啡店,不再去说从前,只是说一句好久不见。”时间与人之间的映射关系真是这样吗?假设这个人其实是对的,也只是时间成全了他,年轻的时候,你们相遇相知,彼此都觉得这真是对的时间和对的人,但是这种对的时间,和对的人,只是我们个人出于某个时间下的一个状态。丰在获得美满婚姻的时光里,事业也如日中天,但儿子却为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离家与女友同居、叛逆任

性,看似今生无悔的光影却暗藏变数。影片中的丰开始迷茫,当年的选择换来今日的局面值得嘛?心愿又回到25年前,站在抉择的隘口„„

抉来择时的丰是孤独的,因为他不能对光子说实情;光子此时也是孤独的,一如多年前发觉丰的背叛,独自一人到曼谷,与沓子相见并在游船上合了影。电影中有一句台词说:“孤独从来不背叛我们。”让我对孤独刮目相看,孤独是每一个人存在的状态,我们谁也不能逃离孤独。在面度孤独时候,我们看到各式各样的众生相:有的人放荡形骸,花天酒地,呼朋唤友,找尽所有机会让自己处于热闹之中(事实上,热闹并不是孤独的相对词,每次聚会即使再交心再欢乐,热闹也只是让人暂时分心,事实上热闹之中才更孤独,因为每个人都在试图展现自己所希望展现的,或是发泄自己迫切需要发泄的情绪,没有谁会对谁感同身受的在乎。喧嚣里的独行客是孤独的。也许越是纷繁越成空,越是孤独越丰富。一个人未必孤独,人多时,也许更茫然。月亮仅一个,却有众星捧,走在人海中,不知谁人懂。因此,才有了喧闹中的慨叹,热烈中的冷观。有的索性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寻求自己丰富,独处时,才有时间思考;静思时,才有机会感悟。最终成为一种孤僻。这是两种极端,如同彼岸花开时,叶是孤独;花凋谢,换来的还是叶的孤独。此番境遇是夏日骄阳下的荷花无法身受的。

影片结尾,男主角最后对着天空绝望的嘶喊着:“无所

谓„„”为什么要说无所谓?其实也可以说,为什么!为什么!事实上,最后一句台词,不是随意写出的,而是慎之又慎的。无所谓是说给自己的,因为那么多年的感情重量抗在身上,自己奋斗多年终于事业成功,又经历了极度的内心斗争后终于决定把自己得到的所有放下去追随,但最后的追随却成了永远的死别,试想如果这个时候,男主角只是抓狂的质问为什么(就是为什么我这么悲剧)那么电影本身就单薄了!而且男主角就不鲜活了,无所谓,是我们在面临各种小问题时都会说的一句话,这句话真是一句内心痛楚的止疼良药,当一件事情让我们不舒服或是疼时,我们都会说或是默默说这无所谓。当面临男主角这种境地的时候,我们除了说无所谓,也真没有别的呼喊了。事实上也就是在最后那个场景中,男主角阴森森的脸开始有哭泣,有眼泪,有表情变化,也就是他把车停在那个分叉路口,像只野兽一样嘶喊无所谓时,我才觉得这个男人值得同情和理解。

电影不是生活,但一定是生活的演绎。细读电影不是为了娱乐,而是在体会,让自己慢慢流淌进电影中去经历跌宕起伏,以求得一些面对生活时所需要的勇气与冷静。《再见,总有一天》在最开始与最后都有表达,充斥着人间悲情。悲,非心之愿,非心之言,非心之志,是为悲。吞下最疼的疼,忍住最悲的悲,才能知道生活的甜。才能真正体会到生命或生活的真实滋味,才实实在在的生活着。

第五篇:再见列宁观后感

《再见,列宁!》观后感

《再见,列宁!》是一部2003年的德国喜剧、剧情片,由沃夫冈·贝克执导,新生代青春偶像演员丹尼尔·布鲁赫和实力派演员凯萨琳·萨斯主演。当时初看电影名称时我以为是关于列宁一生的事迹,渐渐看下去突然发现与我原来的想象大相径庭。

故事发生在德国,讲述了一个东德家庭在两德由分裂到统一这段岁月里的变迁:影片中的母亲因为丈夫的背叛(后来证实为谎言)而专心于共产主义事业的建设,并获得了国家颁发的荣誉奖章。后来在示威游行的队伍里看到自己的儿子阿历克斯,并且被前来镇压游行的军队抓走突发心肌梗塞昏迷不醒。在她昏迷的八个月里,世界已经开始变化。当她终于醒来时,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89年11月9日,民主德国政府宣布允许公民申请访问联邦德国以及西柏林,柏林墙被迫开放。1990年6月,民主德国政府正式决定拆除柏林墙。东西德合并,以前的东德已经不复存在了,也就是说,主人公母亲一直为之奋斗的事业就像滚滚逝去的江水,成为永恒的过去。母亲的主治医师曾提醒过不能让母亲收到太大的刺激,主人公阿历克斯很清楚,以母亲现在病愈的身体,她定不可能接受自己一生所信仰的共产主义破灭的事实。于是他与整个家庭联合在一起,在朋友的帮助下,编织了一个善意的谎言,让母亲继续活在自己的信仰之中,直至她安详地离去。电影即将结束的时候,母亲终于安详的走了。按照母亲本人的遗愿将她的骨灰伴随着绚丽的烟花消失在了夜空里。

这部电影曾经获得2003年柏林电影节最佳欧洲影片蓝天使奖,在各个层面都比较受欢迎。影片将一个儿子对母亲的爱来囊括在政治中的。片子还有一个名字,叫做《民主德国在79平方米房间里的延续》。其实在看这部电影的一段时间我会想会不会母亲就会在这样一个善意的谎言中结束自己一生,还是说最终母亲会发现谎言是拆穿还是继续维持下去。影片一直存在着悬念,那就是:母亲到底会不会发现承载她信仰的国家已经不复存在呢?那么届时母亲会不会带着怨恨去责怪自己儿子阿历克斯,在故事结尾告诉了我们答案。在阿历克斯找自己亲生父亲希望能让他见母亲最后一面时。他的女友劳拉偷偷地告诉了母亲真相,从影片中母亲的反应可以看出她很震惊和心中的难以置信。阿历克斯准备给这场闹剧收尾,他找到了好友制作了“民主德国国庆”的“新闻”,并将其提前了5天。在看到电视时母亲望着儿子的背影,眼睛里全部都是温暖。在母亲的目光中,我们看到了爱和欣慰,这一刻是人性闪烁着无限光辉的一刻,这一刻让我感觉到在母亲眼里现在一切都不重要了,不管什么主义,什么社会,这些都不重要,唯一重要的是珍惜眼前这个关心你爱护你的人。到头来都是为了保护对方的情感。

无论是对于阿历克斯,或是他的母亲,又或者是那些仍然怀念过去的母亲的朋友们。阿历克斯深深爱着他的母亲,于是,他克服重重困难,在统一后的德国为母亲“买”到东德酸黄瓜,每天为母亲播报逝去的东德新闻,还让母亲在西德人越过柏林墙投奔在社会主义的政治理想里久久回味„„看到母亲在几十平方米的东德国度里面开心地、平安地生活着,直到走完她一生。阿历克斯虽然到处奔波劳累,但感到真心的满足,也从不后悔。母亲虽然最终还是知道了真相,但是没有向儿子捅破这层窗户纸,在儿子为自己编造的谎言中,深深地感受到儿子对自己的用心良苦,欣慰的离开。在看完这部影片后给我的第一印象并不是那种制度的好坏,而是在这种环境下亲情所散发出的光辉,相比之下,意识形态的价值,则是孤立而短暂的。无论是东德还是西德,他们的存在,对于人们来讲,很多只是形式的不同。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信仰,不同的所谓“过国度”而已。一旦轰然倒塌,大多数人还是可以调整好自己,去寻求另外的一种方式,就像影片中东西德的年轻人只不过是重新找份工作的事情,但或许对老年人来说或许有些不适应或者难以接受,毕竟是生活了 41年的国家。

母亲安详的走了,谎言使母亲的余生很快乐、很安详,她感受到人间最最温暖的亲情,给了她最美丽的晚景。她的骨灰将散落在德国的土地上,见证着一个新的民族的成长。正巧那一天正好是东西德统一的日子,一种信仰,一个国家,似乎都随着母亲随风飘走了,彻底的告别了这个世界。一切都结束了,新的时代就要来了!

社会的发展有其必然趋势。不管怎样,社会的发展总趋势还是积极向上的。事物的发展是不能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在影片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就算德国统一后,由于制度文化的差异在初期双方人民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友好。1990年10月3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民主德国)加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国和柏林完成统一。两德统一后,虽然柏林围墙不再存在,但仍有其他无数障碍存在,联邦德国的资本主义席卷民主德国企业,导致数百万的民主德国人失业。民主德国人

认为联邦德国人贪得无厌,联邦德国人觉得民主德国人好吃懒做,此一现象并反映在德东与德西地区之间的社会及经济现象。柏林墙的倒塌是社会主义在欧洲的失败的表现之一(其他是苏联解体和东欧巨变),柏林墙的倒塌,给西德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给东德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资金并使东德的人民的生活有一定的改善.柏林墙的倒塌代表了一个统一的德国,作为欧洲经济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德国的发展可以带动整个欧洲的经济发展,使世界经济向多元化的趋势发展,并有利于形成,欧美日三强鼎立的经济格局.柏林墙的倒塌标志着德国的统一,也推动了前苏联解体和冷战结束。

纵观整部片子我觉得亲情方面比政治方面的篇幅要多些,本片没有任何批判的倾向,所以不要去想信仰的内容,信仰本无对错,关健是在乎人心。在影片中打倒的不只是东德的共产政权,还有东德的价值观和生活模式,所以在这个特殊年代,他们需要这种看似荒诞的形式来支撑自已。这不是自已骗自已,而是自我求赎,自我调整,这是我们都需要的。不管发生了什么事情,生活还是要继续的,只要坚持自已的信仰,我们就能突破逆境去面对。

现实终究是现实,柏林墙倒塌了,资本主义提前把社会主义给过渡了,那么资本主义好还是社会主义好呢?其实谁也不知道,无所谓好不好只要能让人民过上好生活的制度就是好制度。其实柏林墙的倒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东西德虽然当时被美国与苏联控制,但是相同的语言,相同的肤色,这些都是德国统一的基本前提。

在影片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病愈后的母亲一个人走在街上,感受

着新时代的变化,当被直升机飞离吊起列宁雕像与母亲“挥手告别” 的影像由远渐近,慢镜头将列宁“挥手”的影像摇转到母亲那矜持的眼神中时,镜头的能动性充分表现了时代伤感和历史挺进的冲突,交织在母亲 那“恍若隔世”般的困惑中,仿佛一个时代已经从身边匆匆溜走了。在影片三分之二处,有一个突转,母亲一直瞒着父亲逃向西德的真实原因,但在这一段说了出来,原来父亲是受当时的执政党迫害才逃往西德,而母亲本来是准备带着儿女也去西德,但没有成功,所以才努力向执政党靠拢,为得是希望两个孩子能够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这不得不说导演的这出戏不禁让我们想到母亲的信仰真的有那么牢固么,还是说只是为了孩子们健康成长母亲才这样做。2代不同的人先后撒下了2个善意的谎言,所有这些谎言都只为了一个爱字。影片所做的并不是单纯的表示对制度和意识形态异化人、挤压人的批判,其更是表达了对于一个自由的环境的追求。

综合来看这是部很不错的温情电影,影片中的种种情节无不深深的打动观众的心,本片兼具政治讽刺和幽默,题材敏感又直击要害,刻画了一幅鲜活的变革时期德国民众的众生相,表达了对逝去的理想与信仰的告别。

下载《再见雨天》观后感[推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再见雨天》观后感[推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再见,列宁》观后感

    《再见,列宁》观后感如流水般的钢琴演奏,时而舒缓,时而轻快,时而扣人心弦,快慢缓急之间,已被带入那份深沉与内敛;不知不觉之际,已深陷其中。挥挥手,向离去的列宁像告别,也是向那个过去......

    《别说抱歉,别说再见》观后感

    文章库 《别说抱歉,别说再见》观后感 来源:文章库 《别说抱歉,别说再见》这部电影让我深有感触,它是那样的令人纠结,又令人感动,但是更多的是让我沉思。女主角徐蔼雯得了一种AS病,......

    电影再见列宁观后感

    电影再见列宁观后感今天在网上找来德国电影【再见,列宁】看了一遍,感想很多。其中社会主义国家的变革,柏林墙被推倒前后,人们思想的混乱,政府的作为,百姓的困惑,母亲的坚守和执着,儿......

    微电影《再见金华站》观后感

    微电影《再见金华站》观后感今天在短片吧看了一部微电影——《再见金华站》,很有启发意义。电影主要讲述了:高考冲刺在即,一群正值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学校、家里这两点一线的枯......

    雨天作文

    突然出現了,微雨的午後,這讓我回憶起,在系上電腦室寫文章的情景,那時,我忙著辦一件急事,匆匆茫茫,連傘都忘了拿,當時的雨,從天空垂下來的瀑布一樣,和著灰暗的天色,這雨景的感覺,比起真正......

    雨天问候语

    雨天问候语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问候语了吧,问候语可以增进我们和他人的情感交流。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问候语才是好的问候语,下面是小编......

    雨天诗歌

    空气中还氤氲着湿湿的,仿佛透露着咸咸的海水味道。那遥远的,在云雾里看不见的,仿佛是有你的身影在渐远的远方。是有着群山绵延,还是有着绿水蜿蜒?你在那里就是如画的风景细雨都化......

    电影再见最爱的人观后感(合集五篇)

    电影再见最爱的人观后感能看到这部电影纯属偶然,看完《我在路上最爱你》下面刚好有这一部推荐,就接着看了。苏芒一出场就一副十足的小混混模样,抽烟喝酒,打架斗殴。是一个不折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