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学习体会3则[精选合集]

时间:2021-02-22 15:40: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学习体会3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学习体会3则》。

第一篇:《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学习体会3则

(篇一)

党的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生动记录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的伟大实践,集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的智慧方案。

首先,伟大实践是我们党对重大挑战的有力应对。今年以来,“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加速度,“全民战疫”既展示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社会主义中国的制度优势,又表明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独特优势。也是人们更加认识到,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多么重要,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是多么宝贵,凝聚全民族共同的精神意志是多么重要。要战胜新时代的伟大斗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要求中国更好地发挥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以人民为中心、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带领人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

其次,伟大实践是我们党近百年的奋斗和新中国70多年、改革开放40多年实践积累,新中国的诞辰和新中国的伟大历史性成就,标志着从苦难走向辉煌的中华民族更加自信,中国的制度更加成型。这一伟大实践,还彰显了我们党在关键时刻推动时代前进的历史自信。当下,9000万党员、14亿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沿着这条道路必将走向更光辉灿烂的明天,也将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伟大实践还体现了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敏锐地认识到时代变化,领导中国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地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这是21世纪对马克思主义时代问题的回答,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发展,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这不仅是中国的指导思想,更具有世界意义。

(篇二)

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一个重要专题,其精神实质是贯穿全书的一条主线,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领导新时代治国理政实践的根本逻辑、显著特点和现实要求。学深悟透原著,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领会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进一步增强学思践悟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以实现人民幸福为己任,胸怀理想、锤炼品格,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并为之终生奋斗。

树牢唯物史观,始终紧紧依靠人民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唯物主义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既是历史活动的主体,又是历史的决定力量。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是中国人民书写的。我们党执政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领导中国人民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奇迹,从小岗村村民签下包产到户的契约掀开改革大幕,到义乌人用“鸡毛换糖”的小商品成就大市场,再到科技创新从“跟跑者”变为一些领域的“同行者”“领跑者”,中国人民的创新创造熠熠生辉。拥有14亿多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根本保证,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深厚根基。

“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如果我们脱离群众、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最终也会走向失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不断前进,是因为始终依靠人民。《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强调:我们党“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我们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人民满意的事情抓起”。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必须在党和群众之间建立信念纽带,用共同理想把人民团结起来。两个百年奋斗目标能否实现,归根结底取决于我们在实践中能不能树牢唯物主义史观,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创造历史伟业。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新时代治国理政的最鲜明特点,就是“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根本执政理念。其中“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正是党中央顺应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而提出来的大思路、大方略,充分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指向,也是“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生动体现。只有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才能紧紧依靠人民将改革不断推向深入;

只有充分彰显人民主体力量,才能依靠人民推动“四个伟大”,创造新的更大奇迹;

只有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才能持续推进“两个革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不忘初心使命,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我们的目标就是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强调:“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但也很朴素,归根结底就是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这生动诠释和集中体现了党的宗旨初心。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践行宗旨初心,总是和实现伟大奋斗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是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切实体现。我们党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宏伟蓝图,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落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上,体现了改革成果必须由人民共享的本质要求。同时,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大力加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群众与日俱增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新时代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切实成效,兑现了我们党对全体人民的庄严承诺。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为人民的美好生活不懈奋斗,《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我们的目标就是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时刻把群众的困难和诉求记在心里,努力办好各项民生事业。”

进入新时代,我们党走上了创造人民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新征程。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集中体现了人民共同富裕的社会理想,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在新时代治国理政实践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让“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关心处于社会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的合法权益,在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多次强调对各类困难群众,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心系人民、热爱人民的鲜明立场和真挚感情,为人民根本利益和实现共同富裕不辞辛苦、殚精竭虑。

筑牢人民情怀,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强调:“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情怀深深地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当年我离开梁家河,人虽然走了,但是心还留在这里。那时候我就想,今后如果有条件有机会从政,就要做一些为老百姓办好事的工作。”《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强调:“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无论身居多高的职位,都必须牢记我们的共和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这展现了党的领袖、人民领袖深厚的人民情怀,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引领中华巨轮不断破浪前行。面对党内、国内、军内存在的突出矛盾问题:“不是没有掂量过。但我们认准了党的宗旨使命,认准了人民的期待。”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勇闯深水区、敢啃硬骨头”的决心全面深化改革,确立起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四梁八柱,谱写了“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的改革新篇章;

以“不让一个人掉队”“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信念打响脱贫攻坚战,创造了人类反贫困史上的奇迹;

以“为千秋万代计”的视野大刀阔斧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

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三亿”的勇气管党治党,锻造党的坚强肌体;

以“天下一家”的理念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的担当,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在最短时间内取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大战略成果。“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伟大担当,生动践行了初心使命的内涵,把人民幸福镌刻在通向民族复兴中国梦的里程碑上。

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情怀,树起了新时代共产党人的精神旗帜和光辉典范。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处理好“小我”和“大我”的关系、个体与人民的关系,以“我将无我”的境界投入伟大事业中。“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展现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型政绩观,要把对自我价值的实现定位在历史和人民的评价中,把人民作为最高裁判者和最终评价者,牢记“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展现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意识。唯有如此,才能为人民利益负重做事,真正做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业绩。

(篇三)

翻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习近平总书记讲到并指出,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新时代新征程,时不我待,只争朝夕,无数青年为之鼓舞奋起,作为青年基层干部,更是要坚定“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和信心,牢牢扎根基层为民服务,让青春不悔,让岁月不负。

以理想之“料”扎根土壤。“愿望是汇集智慧的磁石,通往理想的征帆。”基层的工作从不轻松,经常风里来、雨里去,要吃得了苦头,流得了汗水,受得了“白眼”,坐得住“冷板凳”。但是青年干部却从不因此止步,只因他们心中有梦、眼中有光、脚下有路,他们渴望成为扛起新时代奋进“大旗”的“后浪”,他们怀揣着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青年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牢宗旨意识,用党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以理想和汗水为养料,将自身深深扎进基层的土壤中去。

以本领之“光”向阳而生。“干部成长无捷径可走,经风雨、见世面才能壮筋骨、长才干。”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干部的谆谆嘱托和殷殷期望。“马厩里养不出千里马”,基层青年干部要牢牢珍惜基层的工作机会,将身子沉下去,甘为孺子牛,从不断实践中练就真本领;

问民忧,解民困,从和朴实的群众打交道中获取大智慧;

苦中有乐,苦中有成,从艰苦的磨练中快速成长。青年干部在新时代要有新要求,用新本领展现新作为,新作为体现新担当,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放飞青春梦想。

以群众之“泉”灌溉结果。“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离开了人民,我们就会一事无成。基层年轻干部要将服务群众放在首位,一切工作只是为了交出一份让群众满意的“答卷”。要常怀为民之心、谋民生之策、办民生之事、解民生之难。成为党的政策的“宣传员”,将好政策惠及千家万户;

成为连接群众的“通讯员”,收集民意,上传下达;

成为打通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服务员”,解民生之忧,惠民生之利。要在艰苦复杂环境中淬火成钢,奋力谱写新时代青年干部甘于奉献、奋发有为、振兴发展的历史新篇章。

第二篇:《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研讨发言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研讨发言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与第一、第二卷一脉相承、有机统一,集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必须深刻领悟这一思想精髓的精神特质、价值追求和实践要求,自觉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把思想的力量变成内心的强大正能量。

一、学出坚定不移的信仰信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满着对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充满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豪迈情怀。十九届党中央上任仅一个星期,习近平总书记就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来到上海和嘉兴,瞻仰中共一大会址和南湖红船,追寻我们党的根脉,深情阐释“红船精神”,并重温入党誓词,强调“共产党人的初心永远不能改变”,要求每个党员“牢记入党誓词,经常加以对照,坚定不移,终身不渝”。我们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要掌握蕴含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 思想之舵。

二、学出以民为本的人民立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突出“依靠谁、为了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贯穿着鲜明的人民立场,体现了真挚的为民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最多的是人民群众,比如讲,“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与群众一起过、一起干”“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事实上,习近平总书记最牵挂的始终是人民群众,每次到地方调研最为关心的是百姓吃得怎么样、住得怎么样、生活幸福不幸福、脸上有没有笑容。我们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

三、学出科学系统的工作方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讲是什么、怎么看,又讲怎么办、怎么干;既部署“过河”的任务,又解决“桥和船”的问题,蕴含着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在战略上,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蓝图描绘,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发展理念的顶层设计,再到“十四个坚持”“三大攻坚战”的重要部署,构建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宏伟格局。在战术上,强调底线思维,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强调问题导向,坚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强调精准施策,在城市工作上要注重精明增长、精细管理,在脱贫攻坚上要落实“六个精准”;强调创新发展,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强调科学统筹,要求“十个指头弹钢琴”,等等。这些科学方法论,极具现实性、针对性、指导性。我们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要熟练掌握运用,不断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创造性。

四、学出奋发有为的担当精神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出发点都源于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对事业勇于负责的使命情怀和责任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担使命,就是要牢记我们党肩负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勇于担当负责,积极主动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当年从梁家河回到北京后毅然放弃安稳的生活,主动要求下到县里,为基层老百姓做实事。当时,他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只想着过舒适的生活,是平庸的追求。我是准备入‘苦海’的。”今天我们回过头来看,习近平总书记在 30 多年前,就已经有了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国家和人民,“以身许国”的家国担当。我们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要牢记总书记的叮咛教诲,身体力行、勇担使命、奋发有为地做好各项工作。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第三篇:《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读书笔记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读书笔记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系列丛书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各个时期的讲话、演讲、贺信、照片等。其中,书中记录的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是对新的时代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理论生动展示,也表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一直到2020年,《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发行,足以证明我党带领人民在新的历史征途中取得了较为优秀的成绩,我党的实践是成功的实践。《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系列丛书已出版了21个语种、24个版本,发行到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国内外了解中国发展道路和走向,理解中国改革政策、对外交往立场的重要方式,对国外众多国家如何治理一个偌大的国家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也是值得我们重点学习和研读的重要文献资料。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与前两卷一脉相承,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全面系统反映,它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大局为时代背景,谱写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对党和人民提出了新要求,要进行新作为,实现新气象,不断开辟当代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本书收录了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10月18日至2020年1月13日期间的报告、讲话、谈话、演讲、批示、指示、贺信等92篇,分为19个专题。今天,我想就第七个专题——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谈谈我自身的理解和感悟。

当今世界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关系力量对比发生转移,国际格局发生重大调整,对全球的治理也正发生着权力重构,对我国参与国际社会行动、进行全球治理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然而,受到2008年经济危机的重大影响以及新兴市场国家迅速崛起的威胁,众多老牌发达国家再度兴起保护主义与单边主义思潮,纷纷设置贸易壁垒,影响正常的经济交流,致使自由贸易和多边体制受到冲击。在这一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经济全球化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要坚定站在历史正确方向,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七个专题——“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中谈到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第一篇《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是习近平2018年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上发表的名为《开放共创繁荣 创新引领未来》主旨演讲。习近平在演讲中首先提出我国改革开放40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离不开国内人民的支持与拥护,它顺应了人民发展、创新和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然而放眼全球,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变局,人类该何去何从,亚洲的前途在哪里?习近平提出和平合作是世界人民的普遍心声,是实现人类发展的关键一环。世界各国唯有同心协力,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共创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公平正义的人类世界。而中国始终坚持维护、努力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经济,实现开放成果惠及各国企业与人民。

第二篇《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建设》是习近平在2018年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文章指出兴办经济特区是我党推动改革开放和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和窗口,起到率先垂范作用,做出了重大贡献。我党要继续坚持和推动经济特区的建设,不断开拓经济特区的重要作用,进行大胆探索创新,推动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使其成为当今世界最高水平的开放形态,吸引世界上众多投资者到海南进行贸易投资,实现共同发展。同时,海南作为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代表,要牢牢把握党的正确路线方、合理利用国际产品和自身海洋生态资源,实现更加全面、更高层次的发展,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

第三篇《共建创新包容的开放型世界经济》是习近平在2018年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国召开国际进口博览会是国际贸易发展史上的一大创举,是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一大重要决策。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各国理应拿出巨大勇气推动更高层次的开放合作。坚持开放、创新、包容,实现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同时,我国还将持续推动扩大开放,通过激发进口潜力、持续放宽市场准入、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和推动多变和双边合作深入发展来实现。世界要对中国怀有信心,搭乘中国飞速发展快车,共同维护自由贸易和多边贸易体制,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从而实现更高更全面的发展。

第四篇《开放合作、命运与共》是习近平2019年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做出的主旨演讲。会议伊始就提出我国已基本落实首届博览会所提出的开放举措,并同多个国家签订合作协议,取得了非凡成就。我国仍将继续推进世界经济发展,呼吁各国“共同把经济全球化动力搞得越大越好、阻力搞得越小越好”,共建开放合作、开放创新、开放共享的世界经济,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的国家和人民。文章我国将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继续扩大市场开放、完善开放格局、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多双边合作以及继续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更多市场、投资、增长机遇,实现共同发展。

这四篇文章按照时间线走出我国对外开放的步调和不断开放创新的格局。面对愈加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和加速演变的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格局,我国坚持主动开放、双向开放、全面开放、公平开放、共赢开放、包容开放,推动理论与实践的创新,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制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我国还要坚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继续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发挥金砖国家的作用,同其它国家一起推动项目建设,搭建更多促进贸易发展,实现经济繁荣的平台和国际经济产品,为全球发展提供开放合作的平台。面向未来,我国将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高水平发展,以实际行动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让发展成果惠普更多国家与人民。

全面开放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根本出路。改革开放40多年,我国经济正迎来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发展速度令世界震惊。这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离不开一代代领导人的正确领导,离不开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下,我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新的阶段,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增大,取得成就不断增多,还在引领经济全球化向正确方向发展上作出了巨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融入世界经济是历史大方向,中国经济要发展,就要敢于到世界市场的汪洋大海中去游泳,如果永远不敢到大海中去经风雨、见世面,总有一天会在大海中溺水而亡。所以,中国勇敢迈向了世界市场。”

第四篇: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学习体会 精品

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收录了总书记在2014年8月18日至2017年9月29日期间的99篇重要著作,生动记录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全书17个专题涵盖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脉络和主要内容,是深入学习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权威读本,不啻是一座开启伟大新时代的思想宝库。请关注今日出版的《解放军报》的文章——

学习新思想的权威读本

■丁小炜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收录了总书记在2014年8月18日至2017年9月29日期间的99篇重要著作,生动记录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全书17个专题涵盖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脉络和主要内容,是深入学习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权威读本,不啻是一座开启伟大新时代的思想宝库。

书中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方法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始终贯通一条精神气韵,那就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就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这是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基因底色。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愈加深刻感到,总书记在治国理政中始终坚持贯彻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方法论。具体体现在著作当中,是扑面而来的强烈问题意识、问题导向,是注重运用辩证思维、系统思维、战略思维和创新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这对于我们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益莫大焉。习总书记指出,学哲学、用哲学是我们党的一个好传统。在开创伟大事业过程中,处处都有方法论,共产党人永远须把哲学作为一门基本课程。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曾有过两次产生了巨大积极影响的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活动,一次是新中国成立前的延安整风时期,一次是在以1978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为开端的拨乱反正到全面改革的转变时期。在我们由大向强迈进的过程中,如果缺乏理论思维的有力支撑,必然难以战胜各种风险和困难。深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极其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努力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自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武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迈进新时代的今天,通过系统、深入学习这部著作,我们必将迎来又一次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热潮,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焕发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成为我们真正的看家本领。

书中蕴含着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通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有助于让国际社会全面客观地认识和理解中国发展道路、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总书记深刻阐述了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学习阅读著作中“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改 革进行到底”“建设美丽中国”“开启强军兴军新征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专题,总是不由自主地为一个个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击节赞叹、深深感动,这是以习近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表现出的全球视野和人类情怀,是一种大担当、大胸襟、大手笔,是为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所作出的卓越贡献。

这也是满怀豪情的中国人挺直脊梁、更加坚定“四个自信”的源头和底气。当我们读到《把强军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篇里“中国人民珍爱和平,我们决不搞侵略扩张,但我们有战胜一切侵略的信心”这样的章节语句,回想习总书记亲率400多名高级将领回到人民军队定型的闽西古田,在沙场硝烟中检阅钢铁方阵等历史瞬间,我们必然为这支涅槃重生、重整行装的雄师劲旅而充满信心,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中国特色强军之路的步伐不可阻挡,我们一定能够如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书中闪耀着知古鉴今的历史典故。“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习总书记善于联系古今中外的历史文化,在对一些重大事情谈出看法和体会时,善于引用历史典故回答现实问题,思想精辟深刻、鞭辟入里,语言生动、很接地气。《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引经据典信手拈来,旁征博引切中肯綮,时时充盈着浓郁的人文情怀,处处闪烁着历史文化的光芒。习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对于中国这个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国家,如何继承和创造性地学习运用传统历史文化,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具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篇里,总书记讲了北宋政治家王安石的故事,说他27岁担任浙江鄞县县令,兴修水利、发展生产,贷谷予民、抑制豪强,尊师重教、培养人才,“治绩大举,民称其德”,这是希望我们能够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智慧,为官就应以国家利益为先,注重基层实践,弘扬廉洁奉公、心忧天下的官德与责任感。在《深入理解新发展理念》篇里,总书记再一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他引用孔子的话“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引用荀子的话“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鳅鳝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引用《吕氏春秋》“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这些对自然要取之以时、取之有度的上古思想,无不昭示警醒着当下的大千世界、芸芸众生。

文化自信的时代之书

■程文胜

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可以深切感受到新时代、新思想、新方略的磅礴气势,也领悟到字里行间洋溢着的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自信。

自信首先体现在根植厚重历史文化的哲学思辨之美。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蕴藏着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历史渊源。这部著作收录99篇文章,其中35篇引用历代先贤经邦济世、治国安民的典籍策论、诗词歌赋、至理名言130余条,其中,《做焦裕禄式的县 委书记》引文18条,《深入理解新发展理念》引文12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更是引文达20条之多。只有熟知经史子集,通晓历史传承,才可能这样在传统的史海钩沉与当代的问题导向中,出典信手拈来,引用游刃有余,融汇珠联璧合。习总书记如此频繁地引经据典,本身就是对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自信和倡导推崇。

更为重要的是,总书记倡导弘扬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的有机统一,要求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不能厚古薄今、以古非今。通览全书,总书记总是以卓越的政治智慧,对先哲思想从时代的高度进行新的哲学思考和阐述,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使中华文化点点滴滴融入一篇篇光辉文献,展现古老东方智慧、哲学的思辨锋芒、时代的精神特质。比如,书中谈中国梦的人民立场时引申《礼记〃大学》的“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谈共享发展时丰富《吕氏春秋》的“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也”,谈从严治军援引《说苑〃指武》的“令行禁止,王者之师”,谈人类命运共同体时宣扬“以和邦国”“和而不同”等传统文化价值理念……凡此种种,都是立足时代的抚今追昔,实实在在地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不仅使每个篇章读来意味深长、美不胜收,而且对我们增强文化自信有着深刻的示范导向意义。

自信体现在构建宏大思想体系的思维逻辑之美。文化自信源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有序传承和创新发展,更来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和实现中国梦的壮丽前景。坚定的文化自信,包含着深厚历史底蕴、强大前进定力、雄浑政治底气。而建立在这种自信下的治国理政思想体系,必然有一个博大缜密的思想建构逻辑。这部著作共十七个专题,始终贯穿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这一条红线,始终围绕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擘画设计,既有论述大政方针的重要讲话,又有研究重要工作的谈话要点,既有中国故事的精彩演讲,又有针对关键问题的深刻批示,每一个专题谈一个重大理论或现实问题,专题的文章都按发表先后时间顺序编排,清晰展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脉络和主要内容。

这部著作以纪念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文章为始,第一专题共收录了8篇文献,首先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行了宏伟构想、战略筹划和政治宣示,随后,沿着中国梦这一理论和实践的逻辑起点,在各个专题逐一系统论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美丽中国,开启强军兴军新征程等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如同构建思想大厦一样为我们描绘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时代底色,立起了“党领导一切”“四个自信”的信仰支柱,搭建了“五位一体”“四个全面”“五大发展”等四梁八柱,勾画了美丽中国的生活愿景,构筑了钢铁长城的战略支撑,营造了大国外交的和谐环境,等等。只要深入研究学习每个专题,就会强烈感受到这个思想体系承上启下、经纬交织、环环相扣,充满着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的思维逻辑,这种逻辑之美,既体现了对人类社会和客观事物发展规律性必然性的深刻认识,又体现了这一思想体系得以形成的脉络轨迹,让我们深切感受到蕴藏在宏伟篇章中的高度文化自信的力量。自信体现在心系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家国情怀之美。家国情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是对中华民族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生动体现,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家国情怀的精髓在于责任和担当,表现在对党、国家和人民的深情大爱,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民生活美好幸福的理想追求。通读该书,我们总是能从论述中体会到这样一种浓浓的人民情怀、国家情怀、天下情怀。比如,总书记鲜明表达对家庭家教家风的重视,指出千千万万个家庭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明确提出“中国梦必须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成功”,谈“四个全面布局”时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让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谈打赢脱贫攻坚战时要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秉承空谈误国、实干兴国的价值理念,提出“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等,为我们展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波澜壮阔的美好画卷。

第五篇: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研讨发言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研讨发言

古人讲,治天下者先治己,治己者先治心。治心养性,一个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学习。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经受住各种考验,就要坚持在学习中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素养、锤炼道德操守、提升思想境界,坚持在读书学习中把握人生道理、领悟人生真谛、体会人生价值、实践人生追求。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

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统筹推进重点工作按时保质完成,是我们当前必须正视的重大现实问题。学好用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就是以紧跟紧随推动真学真信,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以理论自觉增强内化转化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要做到坚持学思践悟、学通弄懂、学以致用,真正用创新理论和先进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把学习所得切切实实转化为提升工作水平、推动治理能力的强大动力。下面,结合学习感悟,与大家交流几点学习心得。

一、提高思想自觉,进一步筑牢政治根基、提升改革底气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与第一、二卷一脉相承、有机统一,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权威著作,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根本指针,我们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与第一卷、第二卷有机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系统学、一体学,与学习贯彻“三篇光辉文献”紧密结合起来,与贯彻落实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结合起来贯通学、深入学,做到融会贯通、学深悟透,把握精神实质和思想内涵,真正转化为精神力量,变为行动指南。

一是要深学深悟,学出绝对忠诚。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智慧,闪耀着与时俱进的思想光芒,具有高度的战略性、前瞻性和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为我们应对新形势、新变化、新挑战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近年来山西之所以发生重大变化、实现重大转折、迈上实现“四为四高两同步”新征程,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我们要切实把思想行动统一到《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所蕴含的创新理论上来,要坚持原原本本学、融会贯通学、联系实际学,全面系统领会其精神实质,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金光大道奋勇前进。

二是要对标对表,学出坚定信念。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视野宏阔、思想深邃,为我们做好机构编制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学习好贯彻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就要主动从政治责任、政治要求和政治标准上对标对表,从中坚定政治方向、汲取政治营养,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要勇于扛起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走在前列这一重大政治责任,坚决贯彻党对机构编制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落实编办归口组织部管理的工作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市委对机构编制工作的决策部署,从更高站位、更高层次、更高标准上扎实做好机构改革“后半篇”文章,统筹推进好各项重点改革任务。

三是要笃信笃行,学出使命担当。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充分展现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彰显了旗帜鲜明讲政治的根本要求、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定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担当、决战脱贫攻坚的必胜信念、以人民为中心的坚定立场、勇于自我革命的鲜明品格。抓好学习贯彻,就要深入掌握其中蕴含的丰富的方法论,找准和机构编制工作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将核心要义和思想精髓真正贯彻到工作中、落实到岗位上、体现在行动上,转化为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转化为造福群众的务实举措,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履行好配置党的执政资源的职责使命。

二、突出学深悟透,进一步强化理论武装、提升思想认识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必须把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我们党在学习理论方面,形成了许多优良传统,积累了丰富经验,总结出许多有效方法,这些对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仍然具有深刻启迪。

一是要主动真学。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在参加大课辅导、专题学习之余,我们还要积极发扬“挤”和“钻”的精神。特别是面对千头万绪的繁重任务,巨大的工作压力,和突出的工学矛盾,真正克服“忙得很”“看不懂”的思想认知障碍,用“挤”来对付忙,用“钻”来解决读不懂的问题。任何时候,“工作太忙”绝不是放松学习的理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在新时代,“挤”“钻”仍然是真学方法。我们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少一点无谓的应酬、少一点形式主义的东西,沉下心来,持之以恒。

二是要全面系统学。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博大精深、系统完备、逻辑严密、内在统一的科学体系。首先,我们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就要全面学,要与统揽“四个伟大”,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伟大实践结合起来,不能零敲碎打、断章取义。其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与发展,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脉相承,因此,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要与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贯通起来,追本溯源、准确理解、完整把握。

三是要准确把握精髓要义。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抓好学习就要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要原原本本、原汁原味地学,认认真真逐篇研读、深入领会,把厚书读薄,把精髓抓准、抓牢,真正学出坚定信仰、学出本领才干、学出责任担当、学出为民情怀、学出清正廉洁,推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学习宣传贯彻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三、坚持知行合一,进一步提升能力水平、推动工作落实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运用对学习产生直接推动力。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指出:“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我们要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带着工作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学习、思考、应用。要把学习贯彻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融入到机构编制各项工作,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切实解决好当前制约服务改革发展大局的各种体制机制手难点问题,做到见人、见事、见政策、见效果,推动学习贯彻转化为做好机构编制各方面工作的具体行动。

一是要转化为持续完善党政机构职能体系,助力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具体行动。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三专题《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中强调,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要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上下更大功夫,更好把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作为机构编制系统工作人员,我们肩负着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的光荣使命,就要注重在学习中强本领,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坚定服务转型不动摇,聚焦创新不散光,深化改革不惧难,进一步以机构改革新成效为助力转型发展贡献机构编制力量。要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优化协同高效原则,加强党政机构职能统筹,推动理顺归口领导、归口管理的工作机制,持续健全机构职能体系,做好机构改革“后半篇文章”,巩固深化机构改革成果,确保“物理整合”与“化学融合”有机统一;要加强对各部门“三定”规定贯彻落实情况的跟踪调研和分析研判,及时研究解决部门运行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二是要转化为突出精准对接民生需求,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具体行动。

洋溢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92篇著述字里行间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是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是对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深沉热爱,体现着领袖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使命感、责任感,也无不体现着大国领袖一以贯之的人民立场、真挚深厚的为民情怀。我们要搞好学习践行就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机构编制工作导向,围绕人民群众所盼所急所忧,找准背后的体制机制症结,通过体制调整、职能配置、机构设置、编制配备,提出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的体制机制改革方案,推动重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解决好改善民生的深层次、根本性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是要转化为宣传贯彻落实《条例》,推进机构编制法定化的具体行动。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手段和基本方略,习近平总书记法治思想处处透射着他的治国理政思想,在几次审议《条例》时,都强调编制就是法制,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机构编制的严肃性、权威性。《条例》的颁布实施,是推进机构编制工作法定化的重要举措,是加快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制度成果。推进机构编制法定化,就要继续推行“送《条例》上门、宣传《条例》到家”的经验做法,推动各级党委(党组)把学习宣传条例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纳入干部教育培训、纳入党校课堂,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推动《条例》学习落地落实,不断提高运用《条例》做好机构编制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推进机构编制法定化,还要在全面把握新时代机构编制工作必须遵循的政治原则、工作导向、基本规律、科学方法,在贯彻执行《条例》上把住关口,当好“守门员”,进一步强化机构编制刚性约束,不打折扣、有禁必止,为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学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深入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深刻体悟这一思想彰显和贯穿的科学思想方法,需要我们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研究破解矛盾问题,对标抓好贯彻落实,切实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在学习中查找问题,在领悟中深化认识,在实践中整改提升,坚定不移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为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贡献。

下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学习体会3则[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学习体会3则[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实施方案五篇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实施方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根本指针,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网评(五篇)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网评3篇1要学好第三卷,首先要认识新时代,读懂新时代。这是当前全面认识我国所处的历史方位、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21世纪取得更大胜利的重要思想前提......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为回应国际社会关切,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理念、发展道路、内外政策的认识和理解,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会同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心得体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心得体会习近平总书记的谈治国理政,是一部内容丰富、视野广阔、瞻前顾后、继往开来,旨在开辟当代中国治国理政崭新局面的著作。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感......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应知应会基本知识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应知应会基本知识【1】“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2】......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有感[精选合集]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有感《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10月18日至2020年1月13日期间的报告、讲话、谈话、演讲、指示、批示、贺信等92......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理论学习中心组研讨发言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理论学习中心组研讨发言3篇01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党员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这方面的重要论述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