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心得体会
5月15日7时18分,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成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致贺电,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向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指挥部并参加任务的全体同志致以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
习近平总书记在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后、在不到20天时间内又一次贺电嘉勉,充分体现对航天事业的特殊厚爱,对参研参试人员的褒奖激励,对建设航天强国的殷切期望,大家深受鼓舞、深感振奋。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是在习近平总书记英明决策和亲切关怀下取得的重大胜利,是在党领导的新型举国体制优势下取得的重大胜利,是在一大批忠诚党的航天事业的优秀团队、优秀人才勇于挑战、追求卓越、攻坚克难、无私奉献下取得的重大胜利。
要进一步强化政治意识,持续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用习近平总书记贺电精神激励感召,深刻体悟蕴含其中的思想伟力和实践威力,深刻把握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部署和战略考量,持续增强奋进新时代的政治自觉、行动自觉。要进一步加强团结协作,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坚持上下一盘棋、全员一股劲,调动各方智慧、凝聚最大意志、形成全盘合力,圆满完成火星巡视探测和载人空间站在轨建造等重大任务,以加快建设航天强国的实际行动回报期望重托,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百年华诞。要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抓住执行重大任务有利契机,全面加强各项建设,确保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坚毅前行、行稳致远,为探索宇宙奥秘、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天问一号任务实现了我国首次地外行星着陆,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中又一具有重大意义的里程碑。
凌晨1时许,天问一号探测器在停泊轨道实施降轨,机动至火星进入轨道。4时许,着陆巡视器与环绕器分离,历经约3小时飞行后,进入火星大气,经过约9分钟的减速、悬停避障和缓冲,成功软着陆于预选着陆区。两器分离约30分钟后,环绕器进行升轨,返回停泊轨道,为着陆巡视器提供中继通信。后续,“祝融号”火星车将依次开展对着陆点全局成像、自检、驶离着陆平台并开展巡视探测。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于2016年正式批复立项,计划通过一次任务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对火星进行全球性、综合性的环绕探测,在火星表面开展区域巡视探测。天问一号探测器由环绕器和着陆巡视器组成,着陆巡视器包括“祝融号”火星车及进入舱。探测器自2020年7月23日成功发射以来,在地火转移阶段完成了1次深空机动和4次中途修正,于2月10日,成功实施火星捕获,进入大椭圆环火轨道,成为我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2021年2月24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实施第三次近火制动,进入周期2个火星日的火星停泊轨道后,对火星开展全球遥感探测,并对预选着陆区进行详查,探测分析地形地貌、沙尘天气等,为着陆火星做准备。任务实施过程中,中国国家航天局与欧空局、阿根廷、法国、奥地利等国际航天组织和国家航天机构开展了有关项目合作。目前,探测器已在太空运行295天,距离地球约3.2亿千米。
火星探测风险高、难度大,探测任务面临行星际空间环境、火星稀薄大气、火面地形地貌等挑战,同时受远距离、长时延的影响,着陆阶段存在环境不确定、着陆程序复杂、地面无法干预等难点。天问一号任务突破了第二宇宙速度发射、行星际飞行及测控通信、地外行星软着陆等关键技术,实现了我国首次地外行星着陆,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中又一具有重大意义的里程碑。
天问一号”于2020年7月23日发射,在今年2月到达火星,成功被火星捕获,经过3个月的养精蓄锐,“天问一号”已在近日实施降轨,完成着陆巡视器与环绕器分离,软着陆火星表面,成功拥抱火星。
“天问一号”成功登陆火星后,我国第一辆火星车即将闪亮登场。让我们期待“祝融”的精彩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