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和我的祖国征文_祖国70周年庆心得感悟
陈凯歌、张一白、管虎、薛晓路、徐峥、宁浩、文牧野七位导演共同拍摄影片《我和我的祖国》,这影片代表电影人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而影片讲述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典历史瞬间下,普通百姓与共和国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动人故事。关于观看2019年专题片《我和我的祖国》电影预告的心得感悟,小编准备了以下文章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我和我的祖国心得感悟【1】
我爱我的祖国,我亲爱的祖国,你像一个伟大的母亲,呵护着我,哺育着我,而我则是你亿万名儿女中的一员。我忠心的祝福你:科学快速发展,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你也会像其他大国家一样,使中国――你的儿女顺利登上月球,去探索更多的奥秘,让所有中国人为你感到骄傲。
我的祖国,你从历史悠久的远古走来,向美好的未来奔去,我们这些儿女为你自豪、为你喜悦;为你笑、为你哭,我们的眼泪都是为你流的,我们很开心,你撑过了几万年的岁月,在远古的时候,你曾经差点毁灭,但你都能勇敢的挺过来了,你的存在当然也离不开像林则徐一样的英雄儿女,在一九三七年,中国发生了一次特大战争,七月七日晚上,万籁俱寂,日本鬼子找了很多理由,想闯过泸沟桥,但被中国顽强的士兵挡了回去,从此,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了,日本人鬼子横行霸道,欺压百姓,为所欲为,使我的祖国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灾难,但是,祖国的儿女没有因此而屈服,于是,儿女们积极抗战,他们英勇善战,百折不挠,这场战争整整持续了八年,终于把日本鬼子给赶出了祖国的领土。接着的解放战争,*了蒋家王朝,解放了全中国,全国人民欢呼雀跃,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城楼上,毛主席洪亮的声音顿时响彻云霄,并向全世界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如果没有英雄儿女们不怕牺牲的抗战精神,也许我的祖国就会任人宰割。儿女们的聪明智慧,使我们的祖国变得日新月异,科技飞速发展,成为亚洲乃至世界强国之一,我为中国人民感到骄傲和自豪。如果儿女们在祖国危难的时候,没有挺身而出,说不定在世界上就没有中国这个国家,我要感谢英雄的儿女们,是他们用自己的生命保留了我们今天的生活,我要代表后辈感谢你们,让我们过上了美好的生活,在祖国的怀抱里茁壮成长。
我爱我的祖国,更爱那些保卫祖国的人民,你们是祖国最孝顺的儿女;你们是祖国最亲的亲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要努力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愿我的祖国今后会更加繁荣富强!
我和我的祖国心得感悟【2】
初次看到这部电影是三月,可能是海报比较吸引人,有点像《我们都出生在中国》的味道,以为是讲山川的纪录片。
点进去以后评论只有两条,关于“控评”,“关评分”。当时我也觉得这种控分的做法不太好,有些刻意。
今天看到了朱老师的微博,发现他也有参演。看了预告之后才恍然大悟这是一部关于香港回归的电影,很感动。小时候不太明白这些感情,直到去了港澳台之后才明白,热爱自己的国家永远没错。我们可以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它,但不能放弃他。现在的人高呼自由,其实自由是有限度的,过度的自由只会带来混乱。我认为能让人内心充满正能量,永远有依托的那种自由才是真正的。
预告中从小市民到警察再到升旗手,他们的表情和他们对香港回归的期盼,那种等了一个世纪的情感,是不能被淡忘的。
“一秒都不许晚”,这或许是一种中国式的家国爱吧,难免会让人觉得做作,可是,这种感觉并不坏。
前段时间的香港事件确实让人痛心,再回顾这个电影,从最初的平淡到现在的感慨。
对国家的爱,不应该放在自由的借口上,“我和我的祖国,一个也不能分割。”
有人才有家,有家才有国。
我和我的祖国心得感悟【3】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小时候就是听着这首歌长大的,遗憾的是,作为一名00后的高中生,不能亲自去体验去经历这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这并不影响什么,通过视频、文章,透过历史的重重叠叠,我只知道我无比的热爱这片土地。
我出生在七月一日,一个很有意义的日子——建党节和香港回归。我觉得我没有对不起这个日子,我为我中国人的身份感到自豪;为我黄皮肤黑头发的样貌感到自豪;为我身为华夏儿女感到自豪。
从小我听着祖国的故事长大,外祖父讲给妈妈听,妈妈讲给我听。我觉得这是一种传承,或许我没有办法去亲身经历母亲口中的一切,我却真实的感受到了祖国这些年的巨变。
我们如今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作为新时代青年,我希望我可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开始看到这部电影的时候就很喜欢,不仅仅是导演阵容、演员阵容,更是因为为我们真实还原了当年的历史图景,让我们这些无法亲身经历的人,更切身感受到这些只存在在课本或者父辈人口中的画面。
我和我的祖国
我和我的祖国心得感悟【4】
作为今年国家电影局重点推出的电影项目,影片出品人、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傅若清,及七位主创悉数出席了《我和我的祖国》启动仪式。
七大导演齐聚!电影人献礼聚焦普通百姓
电影启动仪式场地选取在“导演之家”——中国电影导演中心,满怀寓意契合这部由中国七大导演执导的电影《我和我的祖国》。陈凯歌、黄建新、张一白、管虎、薛晓路、宁浩、文牧野悉数亮相,依次和大家分享了电影的创作初衷,以及在新中国70周年历史性的经典瞬间下,自己的亲身经历。未能到场的徐峥导演,也通过一段VCR,讲述了自己的故事与记忆。
发布会现场,总制片人黄建新将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的创作主题概括为“历史瞬间、全民记忆、迎头相撞”12个字,回望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全民的共同回忆,聚焦重大历史事件下普通人和国家命运相连接的故事。而这种碰撞与相遇,如陈凯歌导演所说,“绽放出巨大的能量,改变了他们的命运”。这部电影想表现的不仅是国家70年来所取得的成就,更是艰苦奋斗、平凡而伟大的中国人民。导演们精心创作,就是为了在有限的篇幅中拍出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7位导演共同拍一部电影,礼敬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华诞,这是中国电影人给国家的一次集体献礼。从“导演之家”的“小家”再到巍巍中华的“大家”,中国电影人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辜负时代召唤、不辜负人民期待,为人民创造出更好更多的文艺精品。
新中国七十周年华诞!回溯经典瞬间唤醒共同记忆
发布会现场舞美设计非常惊艳,入场通道被设计为一条具有沉浸式体验的“时空隧道”,呈现着新中国70年来的种种历史铭记的时刻;而舞台则由巨大的数字“7”和“0”幻化而来,象征着新中国成立70周年。
发布会开始,一段开场视频串联起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各大历史事件的标志性声音: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开国大典上宣布共和国成立、1984年8月7日解说员为洛杉矶奥运会夺冠的中国女排呐喊、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倒计时响彻天空……大国强音在耳边回荡,将所有观众带入了一个个历史瞬间。现场还邀请了一位特殊的87岁高龄摄影师徐建中,他有着整整62年的职业摄影生涯,曾用镜头记录过祖国和我们的无数点点滴滴。
国庆最具期待!讲述中国燃情书写全新篇章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七位导演分别代表着中国四个年代,陈凯歌导演出生于1952年,张一白、管虎导演生于60年代,薛晓路、徐峥、宁浩导演都是来自于70年代,而去年凭借《我不是药神》一举夺得金马奖最佳新导演的文牧野,则是导演团队中最年轻的一位,出生于1985年。七位导演凝结着祖国不同时代的力量,在宏大的历史视野下,从细节出发,用心、用情、用光影讲述每一个“我”和“祖国”的故事,在中国影史上书写下了新的篇章。
在中国四代导演的合力下,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作为2019年国家电影局推出的头部电影项目之一,正式宣布定档国庆,并发布首张概念海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唤醒华人共同记忆,畅叙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故事,引发全行业、全社会的瞩目和关注。
我和我的祖国心得感悟【5】
这部电影今天发布了一个预告片叫《回 归》,对比此时此刻的香港,有点难受。我经历了香港回归,可那时还小并不懂得这意义,只是知道我们的香港回家了。等到长大了看了这段历史的纪录片每次都是感慨万千。
82年的时候我们国家刚刚改革开放,还很落后,要和一个当时在国际上实力很强的国家谈判。英国打赢了马岛战争,借着势头就来找中国谈香港问题,结果在我们这里没有讨到半分便宜,只能黯然离场。真的很难啊,要维护自己国家的领土,保护自己的人民,还要应对整个西方世界的虎视眈眈。可是我们的国家拿出了最大的勇气,最坚定的决心,一步也不愿退让,为了两秒钟的升降旗时间谈了16轮,就是要让香港准时回家,有尊严的回来,尽管这一刻已经等了156年。
我们这一代的成长伴随着国家巨大的变化,从小时候过年时一角钱两块的橘子糖,到现在日常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的购物车;从冬天小煤炉小碳火冻得通红的小脸蛋,到现在躺在供暖的房子里吃着雪糕刷微博调侃南北方差异;从看见外国人好奇的偷眼看,到现在拿着中国小国旗世界到处游,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好,我们陪着她变得更好。她以后的每一个感动的瞬间我都不想错过,因为里面不光是国家的曾经,还有属于我自己成长的记忆。
97年香港回归那一天我玩了大滑梯,很开心;08年天安门广场大家高呼“中国加油”“汶川加油”,那一刻我在电视机前,热泪盈眶;奥运会当晚我依旧在电视机前跟着国旗唱过歌,很幸福。我见到过她曾经小心翼翼的模样,咬着牙一点一点努力前行,直到现在的自信强大,足以保护自己的人民,足以让热爱生活的人们在这片土地上享受生活。希望这部电影上映的时候,我们能收获到如愿的“回归”。香港是中国的领土,可是人心,这漫漫归国路还要继续走。
第二篇:庆祝建国70周年我和我的祖国征文
庆祝建国70周年我和我的祖国征文5篇!
【篇一】
有人说生活就是一部历史,看似每天重复,可回顾起来,各种变化每天都在发生,都在上演。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几十年,我们的生活经历了翻天覆地、日新月异的变化,瞬息万变,比如小小的电视机在我眼里就经历了很大的变化。
小时候,爷爷有台古董收音机,是家里唯一的奢侈品,用电池供电,电流声滋滋响,伴着杂音播放电台新闻,小伙伴趴在爷爷的坑沿边,屏声静气地听。那时我们想,要是能看到里面的人该有多好啊。
80年代起,农村开始通电,经济情况好的农户有了模拟信号的小型黑白电视机,正面屏幕凸起,后面一个大尾巴,通过手动调节频道来搜索信号,为了改善画质,有的卖一张彩屏纸贴在屏幕上面,画面变得色彩不一。那时,电视机可是稀罕品,我们整个社80户只有两台电视机,电视节目也相对简单,每晚电视剧播放时,人们三五成群到有电视机的人家去,有的自己带凳子,有在坐在炕沿边,三、四十人挤在一屋,静静的,生怕听错一句话,错过一个场景,为了省电,也为了能看清楚电视内容,通常屋里灯是关着的,只有在插播广告时,人们才放松开来,说几句玩笑,打个哈欠,咳嗽几声或抽空去上厕所。
当时那个年代,有了电视机,想收到电视信号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电视信号是由电视台传输到电视塔,电视塔都建在高山顶上,沟壑纵横的乡间信号衰减特别严重。记得我上小学二年级时,为了建设乡插转台,乡政府动员我们小学生和附近村民,把建房用的砖一块一块从山下搬到山顶,修了一间砖房,房子旁又焊了一个高约30米的钢支架,支架上的天线接收到远处转播来的电视信号然后传播出去。但好景不长,几年后,插转台不能运转了,人们纷纷猜测、传播着各类消息,期盼转播台继续发挥作用。
山上有电视塔,家里还需要有一个铝合金的电视天线,绑在高高的木杆上立在房子旁,然后开启电视机,把电视机调频开关放在固定位置后,转动电视天线,慢慢搜索,直到效果最佳时挖个坑固定木杆,这往往需要几个人配合才能完成。过段时间木杆转动了,电视信号质量又不好了,继续转动天线进行微调,直到能收看电视节目,但收到的电视信号效果可能很差,图像很不清晰,还有杂音。记得有一年大年三十,妈妈在厨房里做饭,我私自调台转天线,结果饭做好后,频道搜不到了,好不扫兴。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发展,电视信号接收设备和电视机也在不断变化着。
90年代初,乡政府在政府办公楼屋顶上架起了电视天线,办公楼内购买了两套电视转播设备,乡政府广播员可以在办公室里同时接收转播两个台的电视信号,为了节约电费,每天中午和晚上开机,其它时间没有信号。“村村通”工程启动后,每个村委会有一套或两套转播设备,信号覆盖面和质量有了大幅提升。2000年以后,农村兴起了“电视锅”,每家买一个卫星锅,放在房顶或者屋檐下,通过遥控器通过“机顶盒”调节频道收看电视,电视节目和频道增多,人们看电视的愿望得到了满足。2005年以后,为了规范统一,政府又给农民每户免费发放一套“户户通”设备,乡镇干部帮忙上门安装调节频道,电视信号质量和电视节目内容有了很大的提升,直到现在还有人使用“户户通”来收看电视。
近年来,随着网络化、信息化的深入推进,农村收看电视再也不用“架天线”、安装“电视锅”了,取而代之的3G、4G数字网络传输,通过无线路由器可以全家手机上网,又可以收看电视,费用低廉,生活娱乐的方式趋于多元化。
这期间,电视机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记得上五年级时,邻居家要换台新电视,爸爸从邻居家买来一台14寸的旧电视机,安在家里,然后立起天线,那天还特意炒肉小庆了一下。每晚看电视时,家里炕上、地上坐满了人,作为主人的我自豪感油然而生。那台电视机带调频旋转器,有一次大家看电视时我一不小心拧断了旋转调频器,拿在手里,只能用手钳夹着转动才能看,过了好长时间才修好,这成了我“显摆”的笑话,气哭了我好几次。过了大约两三年,这台旧电视机又送给了姑父家,爸爸从村煤矿买回了一台旧“海燕”牌17村彩色电视机,有8个选台按扭,看电视也方便多了。到2003年,我结婚时,家里给我卖了一台29英寸的大彩电,10年后这台电视随我从农村走到县城,电视机也成为结婚、搬新房的必备品。
现在品牌繁多、尺寸不一的电视机进入千家万户,各类节目“一键可触”,也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看电视,大屏幕电子屏街道里面随处可见,电视机再也不是人们结婚、搬家的必需品,电视机的价格也越来越低,更多的成了一种摆设。有人预测,电视机将随着社会发展逐渐被日益增多的传播渠道淡化或替代。祖祖辈辈看电视难的历史将永不再现,这些变化将成为历史而被人们逐步淡忘。
【篇二】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留下一首赞歌。”2019年这首家喻户晓的《我和我的祖国》响遍了街头巷尾。大家都在用歌声诠释着对祖国的深情,这种爱国情怀,不禁让人热泪盈眶。
世上最美丽的画卷描绘的是祖国的大好河山,世上最动人的诗篇歌颂的是祖国永恒的春天,世上最神圣的感情表达的是对祖国的真挚爱恋。
回顾我们国家走过的光辉历程,让我们感慨万千。回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和发展的历程,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好组织和动员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在国家和党的领导下使得我们走向光明,走向幸福。
牢记党的优良传统,并把优良传统继承和弘扬下去,是我们每个共产党的责任。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取得革命胜利的法宝,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党的优良传统,同样是取得建设事业的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法宝。我们的前辈,无数的革命家和革命者,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那就是党的优良传统。在这些优良传统中我们可以学到许许多多的东西,比如: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作风,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靠着这些传统,我们无往而不胜,一路向前。
爱国是一种情怀。作为一名中国人,爱国不分地域,不在于你再哪,或是远在海外华侨,或是落于基层的党员干部,都应该从心里爱自己的祖国,希望它更加强大,更加美好。因为党的正确领导,国家日益强大,时代在发展,生活质量在提高,现在,我们可能不太会像抗日英雄那样通过血和肉来透露那份骨子里的爱国情怀,但即使我们身在国家的基层岗位,也要时刻保持一颗爱国之心,在国家危难时刻挺身而出。
爱国是一种责任。作为一名基层工作人员,不能保卫边疆,不能科教兴国,但我们可以通过爱岗敬业,为老百姓某实事,这同样是一种爱国表现,可能以前在老师说爱国就是像前辈们奋勇杀敌,顽强斗争,报国图强。其实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为那样的英雄,作为老师,教育好下一代。作为医生,多医治一名病人。作为村官,提供更优质的服务给老百姓,这些都是爱国的体现,爱国不是虚拟的东西,它是一种责任,为了国家的富强,每个人在平凡的岗位同样也能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爱国魂是最纯洁的灵魂,爱国心是最美好的心灵,爱国仕最崇高的感情,爱国是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最神圣的使命。爱国是一种高尚的感情,也是一种神圣的职责,爱国是一种良好的习惯,更是一种脚踏实地的实践,爱国是一种升华的思想,更是一种心甘情愿的奉献。
站在新世纪的门槛上。长城在我们脚下延伸,黄河在我们心中奔腾不已,生生不息,我们的命运已经和祖国紧紧相连,让我们一起发扬民族精神,发扬假哭奋斗的精神,为祖国奋鲜无悔的青春。
【篇三】
刚用了两年的智能手机出现了内存不足和卡机的现象,儿子得知后说过几天给我买一部新的。如今,手机日日不离身,价格也不贵,更换起来不必心疼。
说起电话,真有抹不去的记忆。
最早接触电话,还是在1969年。父亲在煤矿家属区木工房学木工,我常常到相邻的家属委员会办公室玩耍,吸引我的是办公室那部黑色的摇把电话。看着叔叔阿姨们“呜呜”地摇几下后,对着话筒说话,我感到特别新鲜。有一次,趁办公室没人,我壮着胆子摇起电话,端起话筒,未等我说话,里面传来女话务员的声音:“你要哪里?”我急忙放下电话,一溜烟跑了。
一年后,父亲回到矿工会工作。我每天放学后,经常到父亲的办公室。父亲办公桌上有电话,我写作业时,最愿意坐在靠近电话的地方,我喜欢听电话铃声和话筒里传来的声音。有一次,父亲特意领着我到矿电话班的总机室参观,我这才明白当时的电话原来是需要话务员人工来连接的,也体会到话务员工作的繁忙和辛苦。
后来,父亲调动工作,并于1980年被组织提拔为县处级干部,这下终于有资格配备家庭电话了。那天放学回来,看到家里写字台上崭新的黑色摇把电话机,我高兴极了,这是我曾经的梦想啊!当晚写作业哪能安下心,我时不时瞅瞅电话,盼望着来电话,响上几声。父亲告诉我,这是他的办公电话,没有特殊情况,小孩子不要随便使用,又叮嘱我,邻居如果有事情来打电话,一定要满足人家。
说起来,我家的电话还真为邻居们帮了不少忙。记忆最深刻的是有一天半夜,邻居家突然传来号啕大哭声,原来是有人得了急病。当时的医疗条件有限,无法叫救护车,父亲赶紧给单位的值班司机打电话,及时将病人送医院救治,病人最终转危为安。
后来,摇把电话被程控电话淘汰了,家里的电话机也先后更换为转盘式和按键式的。电话给日常生活带来许多方便。1988年我在北京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习,想家的时候,用学校的公用电话和家人聊上几分钟,感觉真好。20世纪90年代,电话开始走进千家万户。
与此同时,传呼机和手机流行起来,我先后买了汉显传呼机和摩托罗拉手机,这在当时可算是奢侈品了。光一个传呼机就2000多元,每年服务费600多元,加上买手机,真是不小的开销。记得当时的手机还是模拟信号,手机号码都是以9字号开头,打外地手机号码还要加区号,接听和拨打当地电话一分钟就是两毛钱,拨打长途更贵。尽管价格不菲,但是为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方便。到2000年时,已经流行数字手机,我买了一部诺基亚手机,两年后又将这个手机给了父亲。2003年3月,父亲到家乡祭奠我的姨奶奶,不料突发脑血栓和脑出血,晕倒在大街上。一位好心的军嫂叫来救护车,另一位女士从父亲上衣口袋里找出手机,给我打了电话,我得以及时赶到。我不禁感慨,生活真是离不开手机了。从那以后,父亲每次外出,我都要叮嘱他带上手机。
而今,我用的已经是第三部智能手机了,它仿佛是一个移动的电脑,上网、转账、消费、学习,传送资料、办公等,功能一应俱全,而手机的通信费则是一再下降。记得父亲晚年躺在病床上,我常用手机给他播放电影,父亲非常开心,对智能手机爱不释手。
从摇把电话到智能手机,从少数家庭到全民普及,短短几十年,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使我们的祖国日益强盛,也使我们的生活便捷多彩。我相信,随着5G网络的推广,未来的生活会变得更加美好。
【篇四】
好友从外地来十堰看我,适逢十郧(十堰中心城区至郧阳区)公交开通。一早我说:“带你坐公交到郧阳区吃正宗百年老字号三合汤。”
我们来到公交车站,一会儿,一辆崭新的公交车缓缓靠站。车内窗明几净,一尘不染,座位宽敞舒适。车厢内电视、应急小锤、垃圾篓等一应俱全。车厢内侧,张贴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市民文明公约、文明乘车须知宣传海报。每到一站,车内响起中英双语报站提示,温馨提醒人们文明乘车、环保出行、礼让老弱病残孕等。
和好友谈笑间,碧波荡漾的汉江映入眼帘,汉江一桥二桥凌空横跨,遥相生辉,蔚为壮观。
从十堰中心城区到郧阳区,三块钱车费,投币、刷卡、支付宝任你选择。不到半个小时到达,安全方便快捷。
要知道,三十多年前,从当时的郧县去趟十堰城区,可没那么容易。先到汽车站排队买票,等到人满方才发车。如果好不容易挤上了车,发现车上早已人满为患,过道里添加了一个个小凳,凳上的人勉强侧身而坐,无立锥之地,只好悻悻地下车耐着性子等下一趟。车到了汉江边还要等轮渡,遇着急事、或赶火车,那真叫一个烦。
1989年春天,我母亲去世,几次写信接父亲从枣阳来郧阳区。嘱托将母亲生前的毛衣毛裤带来,想着留作纪念,其余的拆洗了给父亲织衣服。
父亲从老家坐长途汽车到襄阳火车站,再坐火车到十堰。途中上上下下的人多,混乱中,一小伙子身手敏捷地把父亲的箱子从行李架上拽下来跳下车跑了。幸好父亲身上还有点钱,买了襄阳到十堰的火车票。
到了十堰,父亲步行到市公安局老乡家。第二天,老乡送父亲坐上了到郧阳区的汽车。老乡给父亲买了一袋水果,一双鞋袜。汽车发动了,老乡对父亲说:“老伯,拿好鞋子。”父亲一看鞋子里面有钱。到了郧阳区汽车站,车上的人蜂拥而下,车下的人急不可待地往上挤。父亲只听“哗啦啦”地响,手上拎的水果袋子破了,水果滚了一地,待人散车去,哪里还有鞋袜的影子?
见了我,父亲沮丧极了,委屈得像个孩子。“来你这一趟千难万难,钱丢了事小,你妈的衣服也丢了,今后连个念想都没有了。”
是呀,交通不便,出行难,让多少隔山隔水的亲人,遥寄相思难相见。
三十年日新月异,天堑变通途。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城市公交触角越伸越远。
十郧公交开通,丈夫第一个喝彩。他常常一大早领着八十多岁的老母亲,坐公交去郧阳区吃老妈爱吃的酸浆面;给小孙子买回汉江河野生的桂花鱼;买乡村的土鸡土猪肉。一把青菜,也是老家的好。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沧桑巨变。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越来越便利、越来越幸福,公交可以作证。
【篇五】
我第一次见到吴亚琴是10年前。那年夏天,她带着我们入户走访。走在一栋楼下时,上方一扇窗突然打开,一袋垃圾将要飞窗而出。“抓你个现行!一会儿去社区报到!”吴亚琴大声说。垃圾袋停在空中,又收了回去。又一扇窗子推开,“亚琴,一听就是你的声音。我刚贴的大饼子,给你留两块不?”“留着留着,就知道我爱这口!”吴亚琴高兴地回答。走到楼门口,一个小伙子迎面走来,说:“吴姨,我爸又开始折腾房子的事了,您抽空去看一眼吧。”“行,我忙完就去。”这一路上,大家对吴亚琴的热情和信赖,让我真真切切体会到了社区工作虽然辛苦,但这种随处是家人、到处都有人情味的工作非常值得。
2014年,在基层工作了20年的吴亚琴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在接受采访时,主持人问她:“你怎么能坚持这么多年?”她说,做了社区工作,当一个人走在街上,看着人来人往,会突然发现,自己一直都不是一个人,因为身后有那么一群人,他们需要你、信任你、依赖你。你说,还有啥事能难住你?社区就是居民的家,世界上也许有许多路不通,但是回家的路必须得通。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我们走过的每一步都算数。我们的生活,绝不会辜负每一个足够努力的人。吴亚琴让我看到了一个社区工作者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她追逐梦想,帮助长山花园社区迎来了希望和活力。没有绿植,她自己栽;居民收入不高,她带着大伙一起找出路……从她扎根社区以来,这个900多户、千余人的大家庭实现了“零犯罪、零家暴、零吸毒、零辍学、零失业家庭、零矛盾升级”。吴亚琴的赤子初心、大家情怀,值得我们为她点赞!
今天,吴亚琴依然走在逐梦的路上。我想对她说:大姐,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这句话,我也送给自己。我想和大家共勉:在失落时,记得自己的珍贵;在迷茫时,记得自己的初心;在面对困难时,依然温暖而坚定!
第三篇:庆祝建国70周年我和我的祖国征文
庆祝建国70周年我和我的祖国征文7篇与庆祝建国70年征文6篇
庆祝建国70周年我和我的祖国征文7篇
【篇一】
刚刚记事的时候,幼儿园的老师就曾在小小的课堂上给我们讲“祖国”,“祖国”是什么?有一年的清明节,我跟母亲乘坐去往花桥老家的小巴车,透过窗户看到远远的小山坡被油菜花装点得十分的艳丽,顺口就说了一句“妈妈,妈妈,你看哪里,祖国美丽得跟画儿一样!”引得了同车人的一阵哄笑。那个时候眼中的祖国没有具体,就认为那一排排坐落的小山坡、那一头头翻耕的小水牛、那一片片错落的小村庄,还有来往县城与乡村之间的所有,就是祖国。
小学到初中,我经历了1997年的香港回归、1998年的抗击长江大洪水、1999年恢复行使澳门国家主权。我眼里的祖国是一个强大力量的集体,在当时抗击长江大洪水时,多少军民驻扎在武穴三镇的长江干堤上,守护着三镇的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当撕下历史里屈辱的不平等条约在香港、澳门升起五星红旗的时候,流浪在外的同胞们欢庆不已,祖国的领土更加完整。我的祖国就跟母亲一样,不让自己的孩子在外面遭受任何外人的伤害。
2006年,我来到了武汉,到汉阳的一所大学。清楚的记忆着入校时,上午的班车从武穴到武汉,转乘多辆公交车后都已经到晚上了。离开了汉阳的中心王家湾以后,就只能看到孤单的龙阳大道还有漆黑的车内的寥寥几个乘客。自从06年,汉阳区也开始了快速的建设变化,拔地而起的摩尔城,规模越来越大的东风汽车城,身边的一切都在日新月异的发展着,2008年学校的一些志愿者被招募,参与到北京奥运会了,志愿者中竟然还有同班的同学。这是我第一次感觉到我离奥林匹克如此的近,就像一伸手就能触摸得到那样。我的祖国就如一只搏击长空的大鸟,张开千里巨翅俯瞰着这世界民族之林。
2015年,我参加省考分配到了龙坪镇,这个有着上千年的小乡镇。这里看不到大城市那样眨着眼那样变换的发展变化,但却有日积月累,水滴石穿那样的传承和人们的守望。2016年同样是抗击长江大洪水,我和我的同事们驻扎在下冯村的长江干提上,有一个小男孩跟随着母亲到江堤上来找爸爸,看到了自己的爸爸小男孩很开心的钻到了他父亲的怀里。小男孩好奇的看着我们,从他的眼里我感觉回到了18年前我好奇的看着当年驻守在武穴江堤上我父亲的同事们那样。长江依然流淌着,但驻守人却成为了我们。祖国是家,是一个千千万万的家,以前是父辈们的付出,现在是我辈们的回报,一代一代的传承和守护的家。
祖国,你一直都是一条大江,从珠穆朗玛一直奔腾汹涌的流淌到这里直入东海;我愿意化为一条小河,缓缓的环绕在龙坪镇的港渠之间,为这一方平静的土地带来滋养、生机。祖国是大江,我愿意成为小河。
【篇二】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最近每每看到电视上播放《我和我的祖国》这首歌,我总要停下来把它看完,并跟着哼唱。电视上各行各业的人都在高声唱着这首属于祖国和我的歌曲,令人振奋,令人神往!
70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或许微不足道;但在新中国成长历程中却足以刻骨铭心。70年,斗转星移,不移的是中华民族扬眉吐气、奋力崛起之志;70年,风云变幻,不变的是华夏儿女披荆斩棘、赤诚报国之情。
我们伟大的祖国,经济繁荣发展,政治形势稳定,社会共同进步。现在,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和根本利益。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是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长治久安的物质基础。
我不禁想到自己的偶像周恩来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言壮志,我不禁想到毛泽东主席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长征精神,这都是我学习的榜样,在新时代,我们更不能忘记祖国予我的意义,要坚定我和我的祖国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要坚定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那时我还是少年,我骄傲我的祖国像只雄鸡,屹立在世界版图的中央;那时我还是少年,我骄傲我的祖国有美丽的东方之珠,维多利亚的港湾是如此的迷人;那时我还是少年,我骄傲我的祖国有一个叫做台湾的宝岛,日月潭的湖水是我心心念念的向往;如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中所说,日出东方,其道大光,而今,在党的领导下的祖国,欣欣向荣共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相信祖国未来一定会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而我也将是这其中创造美好的一份子!
【篇三】
无论在何时何地,每当响起国歌总会有一种骄傲让我热泪盈眶,总是会因生在中国而幸福,因是一名中国人而自豪。
忆往昔峥嵘岁月,百年历史浸满了多少屈辱的泪水,我们曾背负落后挨打的枷锁,在黑暗中艰难地蜗行摸索,在泥泞里唱着疲惫的挽歌,数十年抗争又流尽了多少中华儿女的热血。九十年前,一艘南湖上的红船从黎明中驶来,中国革命放射出第一缕绚丽的曙光。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航向。党以七月的名义,呼唤八月的南昌风暴,点燃秋天的井冈星火,唤起了长矛、大刀和红缨枪。九十年风雨兼程,说不尽的坎坷沧桑;九十年风云巨变,道不完的丰功伟绩!忘不了,太行山下抗日的烽火,忘不了,微山湖畔的凯歌嘹亮。在无数先烈们用鲜血染红的党旗上,翻卷着的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怒涛,流淌着的是为保家卫国而澎湃的血浪。
沧海桑田,神州巨变。如今,祖国在成长,如雄鹰展翅,美丽中国,惊叹了世界的目光。凝视火箭点燃的瞬间,升腾起无限的荣光,乘坐“复兴号”动车,满载幸福的行囊。奔驰在跨海大桥上,碧海蓝天令我们诗情荡漾,踏上穿越沙漠的京新铁路,四季变换让我们豪情激昂。当你聆听阅兵队伍里铿锵的脚步声,当你寻觅浩瀚苍穹中“天眼”的踪影,当你惊闻“神舟”与“天宫”的成功对接,当你见证大海与高铁邂逅的美丽传奇,当你亲临洋山港全自动的装卸现场,当你理解“一带一路”融入世界的构想,你一定会情不自禁的高唱:厉害了,我的国!祖国的成长,承载着几代人的心愿,一代又一代的拼搏,才赢得了今天的辉煌!
祖国在成长。吾辈青年更该应奋发向上,锻一身好本领,加紧脚步紧跟祖国的步伐,我与祖国同成长,我不停止脚步。成长的过程是痛苦,正如祖国,纵使前方荆棘满地,历尽磨难终取得耀眼成就。而我哪能丢盔弃甲,暗自泄气,我愿忍受这痛苦,破茧成蝶,紧追祖国的脚步,我和祖国同成长。
【篇四】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城乡居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最深的感受是住房——家的变迁。
父亲1964年在昌吉参加工作,1990年以前,我们一家四口人居住在不足20平方米的土木结构的房子里,一间当“客厅”兼父母“卧室”,半间是我们兄弟俩的“卧室”,过道是“厨房”,摆放煤气灶,简直就是“蜗居”。那时候,一遇下雨天,雨水就会顺着屋顶流进屋内,我和哥哥就用盆子接。记得有一次夜里下大雨,屋内漏雨,土坯墙经水一泡,墙皮就吧嗒吧嗒往下掉。雨滴落在大盆小桶里的响声不绝于耳,睡梦中的我,时常被雨惊醒,难以入睡。
当我们兄弟俩上中学的时候,房子显得更加拥挤。尽管我们利用了一切空间,上下床,箱子、柜子都高高码起来,还是免不了碰胳膊绊腿。实在将就不下去了,父亲便在煤房里打扫出一片空地,用白纸把墙壁糊了一遍,支了张床板,便成了我栖身的地方。
1990年秋,父亲单位盖起了一栋住宅楼,分给我家一套70平方米的房子。看着这套三室一厅的新房子,甭提有多高兴了,除了有单独的厨房和卫生间,我和哥哥也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房间。举家迁入新居的那一天,我特意买了一挂鞭炮,以祝贺我家乔迁之喜。
2000年,我家又搬进了设计新颖、精巧别致、设施齐全的新楼房,父母再也不用为冬季养花发愁了,因为新居有一个阳台,是很好的温室花房。
2006年父亲调到乌鲁木齐市工作。不久,父亲单位集资建设高层住宅楼房。楼房建好后,父亲分到一套120平方米的新房,三室二厅一厨一卫。房间布局合理,宽敞的客厅,明亮的厨房,光洁的卫生间,还是地采暖。2016年,我家从昌吉搬到乌鲁木齐。搬家那天,亲朋好友都来帮忙,大家对新房子赞不绝口。父亲感慨地说:“看看现在,想想过去,都是党的政策好,我们生活才发生了巨大变化,你们更应该勤奋学习,努力工作,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父亲说的是心里话。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社会稳定,国泰民安,人民安居乐业;国民经济呈现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景象;老百姓的日子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我家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如今,哥哥是一位公安民警,我是路政执法人员,各自成家立业,过着幸福的生活。
当我独自坐在窗明几净的屋子里,回想起我家住房的变化,感慨万千,从土屋到楼房,从小房搬到大房,我家的变迁,印证着时代的发展。当我看到一幢幢楼房拔地而起,看到公路两旁各式各样的居民楼时,都会为自己生活在这美好的时代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篇五】
“你看,我们退休了有退休金,看病有医保,老了可以免费乘坐公交,想吃什么都可以买到,现在的日子真好,我们真是赶上了好时代!”
这是我已经70多岁的母亲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父母亲都是山东人,都是出生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国家遇到了三年自然灾害,为了吃个饱饭,爷爷所在村子的村民们四处逃荒。爷爷、奶奶和三个孩子的日子也已经到了揭不开锅的境地了,只是还没有想好逃荒的目的地。
爷爷的一个同族兄弟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当兵,来信告诉爷爷兵团是一个“可以吃得上饱饭的地方”,并劝说爷爷到新疆去讨生活,那一年爷爷刚刚40岁,父亲刚刚十六岁。
思前想后,爷爷奶奶最终决定,由爷爷带着最小的孩子——我的父亲来新疆讨生活。据我的父亲讲,当时他们从莱阳坐汽车到济南,然后从济南坐火车到兰州,再从兰州坐汽车几经辗转才来到新疆乌鲁木齐,然后到达现在所在的兵团团场,这一路走了近二十天。
来到新疆八年后,父亲和差不多同年从山东来新疆讨生活的母亲结婚了,同时父亲和母亲双双被吸纳为兵团职工。
“刚刚来的时候,这里除了几排用作农场办公室的土坯房子,就是一片长满了各种梭梭、红柳和叫不上名字的野草组成的大草滩。我们住的是地窝子(即在地面以下挖约一米深的坑,形状四方,面积约两三平米,四周用土坯或砖瓦垒起约半米的矮墙,顶上放几根椽子,再搭上树枝编成的席子,再用草叶、泥巴盖顶,以抵御风霜雪雨)。”
对于在兵团团场的那段生活,母亲至今记忆犹新。
正如歌中所唱的那样,“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
没有可以耕种的土地,就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开辟,没有住房,就凭着人挑肩扛进行建造。这样的日子持续了近十年后,父母亲结束了住地窝子的日子,分到了两间属于自己的干打垒土坯住房。
“我们的未来在希望的田野上,人们在明媚的阳光下生活,生活在人们的劳动中变化,老人们举杯、孩子们欢笑。”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后期,我家所在的连队每个居民家庭都有了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自来水也通到了家家户户。
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全面推行,各个家庭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父母亲享受着兵团危旧住房改造政策,拿出多年承包土地攒下的积蓄,率先在连队建起了占地面积一百平米左右的砖混结构的平房。电灯广泛使用后,电话、电视也逐步成为寻常百姓家再普通不过的消费品了。只是,那时候,对大多数兵团团场的一名职工来说,距离曾经想象中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美好生活似乎还有一些距离。
时间进入了二十一世纪。2010年,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开启了新疆发展史上的新纪元,吹响了兵团快速发展的冲锋号,推动了以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为主的“三化”建设进程。
已经退休父母亲毫不犹豫地拿出了积攒多年的近15万元钱,在团场场部买了一套建筑面积120平方米三室两厅的楼房,高高兴兴地搬进去了,真正实现了萦绕在他们心间几十年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现代化生活梦想。
虽然住进了水电暖齐全、宽敞明亮,电灯、电话、电视、燃气一应俱全的楼房里,但父母亲仍然不舍自己在连队工作生活时居住过的砖混结构的平房,每到春季,闲不住的他们就会搬回去侍弄房前的土地,种上各类瓜果蔬菜,养鸡养鸭,还不忘在边边角角种上各类花卉。到了初冬,带着满满的收获再回到楼房居住。
父母总会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我们赶上了这么好的时代,感到非常幸福!你们也要努力学习,努力工作,好日子和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篇六】
“爸爸,那是什么山呀?”
“那座山叫妖魔山。”
父亲抱着孩子,坐在一个废旧轮胎上。路上的水泥车来来往往。灰黄的烟尘折射着深红的阳光,还是有些迷茫。孩子在父亲的怀里,抱着一只已经没了眼睛的毛绒猴子。
“为什么要叫妖魔山啊?”孩子转过头看着父亲。父亲看着那座山,缓缓道出了她的故事。
“以前啊,咱们这儿有一条很大很大的河,但是有两条巨龙一直住在这里,兴风作浪,祸害百姓。后来,西王母娘娘为了百姓的安宁,将这两条龙压在两座巨塔下面,一座就在咱们看到的妖魔山上,另一座,在红山上。”
“难道山上真的有妖怪吗?”
父亲笑着看怀里满是疑问的孩子:“是啊,听说牛魔王的家还在上面,说不定哪天你不听话,牛魔王就会下来把你抓走,就像这样。”密密麻麻的胡须蹭在孩子的脸上,有些扎人。
夕阳西下,深红敷在远处的高山一侧,成群的鸽子在烟囱的迷雾中寻找着回家的路。
母亲准备好了晚饭。简单的酱油调料在掉了色的大碗里沉着,雪白的面条盖在上面,放上几缕菜叶,才不会让这面条看上去突兀。有的饭菜虽然简单,只要家人在一起,就弥足珍贵。
要下雨了,黄彤彤像纱一样的东西盖住了本就不大明亮的太阳。一片灰黄在山顶上滚动着。慢慢地,那灰黄的物体开始向山坡下滚动。像是翻腾的浪、积卷的云,更像无数战马在荒漠奔腾厮杀时所激起的层层尘雾,奔涌向前。当这尘雾翻滚至山脚,突然炸起,向着四面腾去。
一阵烈风让孩子有些站不住脚,原本的灰黄看上去更加黑暗。狂风大作,路面上到处翻滚着不知从哪里来的广告牌与垃圾,刺耳的声响填满了周遭的一切。
孩子用瘦小的身躯竭力顶住两页木门,可门外像是有庞然大物,不断地试图顶开。父亲拉过孩子,用手腕一般粗的铁棍支起家最后的屏障。
“今天这风还真是大啊。”父亲笑着说道。那爽朗的笑声盖过了孩子的恐惧与房内的尘土。
当世界逐渐安静,父亲缓缓打开门,眼前只有还未褪去的灰黄,和遍地的凌乱。
“风还会再来吗?”孩子站在父亲身边,环视着周遭的一切。“放心吧儿子,风不会再来了。”父亲笑着说道。
“会越来越好的,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当我再来到这个地方时,已经过去了十八年。
空气没有了记忆中的晦涩,阳光显得格外通透。坚硬的水泥路面被崭新的沥青所代替。路上也已看不到来来往往伴着迷眼飞灰的水泥车。
远眺而去,成片红色的房顶在阳光的照射下是那样的清亮,屋旁的树木并排生长,枝叶繁茂,油亮的叶片在风的轻抚下婆娑。
“妖魔山”依然横躺在那里。她还有个美丽的名字——雅玛里克山。
曾经赤裸的灰黄山体如今在连片的树木装点下显得不再那样清冷,她曾经的狂放在这一抹绿纱的装点下,变得温暖动人。山脚下,鸽哨的清脆声响不断徘徊在这蔚蓝清爽的天地。
不见了参差不齐的烟囱;不见了令人不适的黑烟;不见了坑洼土地与垃圾遍布;不见了记忆中的灰黄尘土。那曾是我记忆中的灰暗,如今已是色彩斑斓。
落日的橘黄打在脸上,略感刺眼,山的一侧在光的映射下有些红了脸,平静的如同准备入睡了的样子。清风徐来,我仿佛听见了密林叶间的沙沙作响,午间的炙热一下就冲淡了去。
驱车回到家中,扑面而来的饭香让我的胃最先哀嚎了起来。母亲看到我进了门,拍了拍身旁的父亲,便小跑着去了厨房。
伴着岁月的流逝,母亲的身形已没了儿时记忆中的那样,父亲的脸上也刻满了时间的纹路。个头高过了我的弟弟早已在大快朵颐了。饭桌上,精致的餐具让饭菜看上去愈发可口,父亲笑着夸赞母亲的手艺,我也在一旁不停地附和着。
有的饭菜,只要家人在一起,就是那样的弥足珍贵。
电视里正播放着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回顾专题片。虽然没能看到前五十年的波澜壮阔,但在我所能看到的二十年里,我见证了一个家的成长,见证了一座城的蓬勃腾越。
“会越来越好的,一定会越来越好的。”美满幸福的家,华丽蜕变的城,无比自豪的国,我爱着我所珍惜的一切。
因为我爱你,所以我要为你保重自己。
谢谢你,我的家;
谢谢你,乌鲁木齐;
谢谢你,我的祖国。
【篇七】
我的爷爷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批支边青年——1958年,乌鲁木齐铁路局印刷厂招聘印刷工人,爷爷作为为数不多的识字人,从甘肃天水来到了新疆。
一望无际的戈壁滩、连绵起伏的山脉、一眼望不到头的绿皮火车,是新疆留给爷爷的第一印象。那时兰新铁路刚刚修到乌鲁木齐,南北疆还没有铁路,从天水到乌鲁木齐也没有直达车。他是坐了汽车,又坐火车,一共花了6天的时间,才来到乌鲁木齐。当时铁路局这片尚属郊区——甚至连柏油马路都没有几条,两排低矮的瓦房,人烟稀少……
爷爷没有皱眉,住下了,如远方飞来的燕子。可燕子,有春去秋来的迁徙,爷爷他们没有,到了新疆,变成了留鸟。
70年来,依靠国家的技术资金支持和乌铁人的艰苦奋斗精神,这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兰新高铁已经运营四年多了,从乌鲁木齐到兰州仅需12小时,乌鲁木齐到全国多数城市都有了直通车,其中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开通了直达特快。频繁的调图,只为提速扩能。南北疆城际列车“公交化”了,形成了5个小时的交通圈,提升了老百姓的出行效率,切实改善了疆内中小城市间的交通条件,加快了地州城市间的互联互通,更是对新疆的区域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
买火车票再也不用熬夜排队了,电话订票和网上订票,让老百姓有了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伊犁的草原、喀什的老城、阿勒泰的喀纳斯、吐鲁番的葡萄沟……铁路,给旅游注入了新的生机,安全、舒适、高效……将新疆的美展现给全世界。
现在的铁路局,已经是乌鲁木齐市区最繁华的商圈之一——公路交通呈立体式发展,不仅马路修得宽阔平坦,还有纵横交错的立交桥……路边绿树成荫、高楼林立、人流密集,大型商场、院校、医院、公园一应俱全,各种国内外的品牌店、专卖店百花齐放。
当速度把一天变得更长,我们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去建设家乡;当速度把思念的距离缩短,亲情的牵挂就会不再遥远。70年,可以是一个人的一生,也可以是老中青三代人共同奋斗过的青春,更可以是从贫瘠到富饶的见证。
正是有了人们一代代的坚守,才让荒野变成了家园。
庆祝建国70年征文6篇
【篇一】
前几天外出打车,汽车电视播送了一段1999年的春晚小品,由宋丹丹、赵本山主演《昨天、今天、明天》。可能是年岁渐长的缘故,对过去的那些影片、节目,总有一些怀旧心态,也总能饶有兴味地领会到一些新东西。
“我是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走在春风里,准备跨世纪。想过去,看今朝,我此起彼伏……”时隔二十年,当再次听到这句台词时,内心不由一颤,我不禁联想到了我的母亲。
母亲是1962年生人,出生在陕西省镇安县的一个贫穷山村里。没上过学,从小就被外公撵去放羊,在家排行老大,所以外公叫她“大女”,但村里人都习惯叫她“羊女”。四十多岁的时候还没进过城,也不知道“山外”长啥样,所以“过几天好日子”“去山外转转”,成为了她最大的愿望。
婚事
1979年,母亲17岁。
大山里的农村,女儿家普遍早婚,大致十四五岁就出嫁,算起来,母亲是比较晚婚的了。听长辈说,年轻时的母亲,是村里有名的“俏姑娘”,从十二岁起,就有远近的人来提亲了,其中自然有母亲相中的“心动男生”。但那时的婚姻,全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哪容得儿女自行做主。虽然自家条件不怎么样,但外公眼光却很高,前来提亲的人差不多都吃了“闭门羹”。母亲的婚事就一直没定下,这一拖就拖到了十七岁。
我们家也是个“穷家儿”,外公自然是瞧不上的。但眼瞅着母亲年龄越来越大,外公也着急。爷爷找了好几个“媒人”,费了很大功夫,终于是说动了外公。又请算命先生占了好几卦,查清了父亲和母亲的“八字”,办齐了“三媒六证”,挑定了日子,这才和父亲拜堂成了亲。
爷爷是读过八股文的,性格更是古板,眼里可看不得人闲着。母亲刚嫁来第三天,就被呵斥着去大队“上工”,父亲拗不过,只好带着母亲来到公社,领了半年的“集体活”。那时做活按“工分”算,劳力每天10分,不带孩子的妇女每天5分,带孩子的妇女每天3分,活计的内容大致都是费体力的修路、刨地、垒田,每天工作11个小时,每3个小时能休息20分钟。休息时间,男人们多扎在一起抽袋旱烟,女人们就排着队列做“工间操”。
听母亲说,那时每天有两顿大锅饭,时间分别是上午10点和下午3点,吃食都是包谷糊汤(玉米榛子和水煮成的粥),因为榛子很少,煮出来后的水基本还是清的,用当时话说是“能照镜子的汤”。“下饭菜”只有盖菜(白菜的一种)做的酸菜,幸运的能在菜里拾到几粒夹生黄豆,那香味儿就够回味一天了。
晚上“放工”,做了一天活儿的母亲,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家里有3间石板房,那是爷爷年轻时候建的。用“洋火”点上煤油灯,依稀能看见一张条桌、两口箱子和一对板柜,那是母亲的“陪嫁”。普通家里是很少有“现粮”的,不然会被队上说成是“走资派”;就算有点粮食,也会被家中“管事的”(爷爷)藏起来,留着过年吃。所以母亲只能在锅灶煮几颗白天工地里捡来的苦麻菜(蒲公英)或者冻土豆,那便算是“宵夜”了。
为了省灯油,吃完后就赶忙灭灯睡下,在饥肠辘辘的睡梦中迎接第二天的到来。
分家
1989年,母亲27岁。
“包产到户”时,家里分到了3亩地,父亲请人在老房子顶头接了一间石板房,搭了一间“灶屋”,便算是和爷爷分了家。
父母亲虽然独立了出来,但要负责种全部的地。那些地土壤很薄,用老家话说叫“板地”。每年能收点玉米、小麦、土豆、包菜,产量虽然有限,不过吃食总算是丰富了不少。包谷糊汤变得浓稠了一些,和土豆一煮,便成为家家户户的主食。小麦还是珍贵的,拿石磨一磨,做出来的“黑面”馒头和手擀面,便是招待“贵客”稀罕物。“油水”大致没有,多是用漆树籽榨出来的“漆油”,凝固成型后和黄蜡酷似,在热锅上抹一抹,便是炒菜煮饭的食用油了,不过全得趁热吃,要不然一凉,“漆油”就会重新凝固,吃起来“腻嘴”。
“苦还是苦,但比起以前,是好了太多”,母亲说。这时乡亲们嘴边常挂着一句话,就是“三中全会好啊”。
母亲养了几只鸡,在那时的村里,算是比较“流行”的法子,因为当时的鸡蛋是可以当钱用的,毕竟粮食要用来“糊口”,最有交易价值的,就是鸡蛋了。像母亲这样的家庭主妇,对鸡仔们更是望眼欲穿,每天早上都要把前天洗碗剩下的“饭渣”洒在鸡圈前,来“讨好讨好”这些土鸡们。鸡圈门一开,母亲就堵在门口,挨个把每个鸡屁股都摸一边,看看哪只会下蛋,以此来估计当天的“收成”。就这样,土鸡成了农村家家户户物质和精神的“寄托”,我们当地形象地称之为“鸡屁股银行”。
那时的物价很低,鸡蛋大致5分钱一个,一个鸡蛋可以换一大堆“水果糖”,存上几个鸡蛋,就可以拿去换些盐、针线、棉布等日用品,以及蜡笔、铅笔、毛头纸等学习用具。40多个鸡蛋,就可以换一匹够做一件衣服的花布。做完衣服剩下的“边角料”,手巧的母亲就拿“刃片子”(用废的菜刀)裁好,给姐姐缝成一个文具袋;再剩的小块儿,可以拿来做补丁,往破衣服上一缝,显得格外“耀眼”;实在用不了的花布“绺子”,母亲也不会放过,往一起一拼接,就成了姐姐的“头绳儿”,系在头上可漂亮了。
村里通了电,灯泡一亮,满屋子都亮通通的。母亲可开心了,她说“再也不怕踩缝纫机扎着手了”。邻家的堂哥老早就出门打拼,年底回来带了两个“洋玩意儿”——电视机和“大哥大”。这把全村都震动了,每天干完活儿,大家就早早来堂哥家等着看电视,挤了满满一屋子。《封神榜》《新白娘子传奇》《白眉大侠》等片子,是大家津津乐道必“追”的剧目,母亲也是乐在其中。
堂哥当然是最神气的,把他的“大哥大”天线拉的老长老长的,还故作神态对着喊“嗯,啊,好的,明儿联系”,引得大家脖子抻得老长老长。毕竟大家都不懂,那会儿村里还没信号。
姐姐已经9岁,马上要念三年级。每学期18块钱的学费,让家里左右为难。“姑娘家的念那么多书干啥,家里那么多活儿要干,别念了!”“我一天学没上过,不照样活得好好的?”在母亲的执拗下,姐姐抹着泪儿辍了学,每天背着背篓,跟着母亲沿着泥泞的小路“打猪草”。这一打就是十几年。
盖房
1999年,母亲37岁。
大队组织村民把路修了修,虽然坑坑洼洼,但走起来方便得多。路宽了,四个“轱辘”的车可以过来了,村里的商品也就跟着多了些,有了“散酒”、花生米、“头油”、塑料袋装的“汽水”等“奢侈品”。姐姐说她最喜欢缠着母亲给她买“汽水”喝,有时趁母亲不在家偷个鸡蛋出去换,有绿色的,有橙色的,有红色的,喝起来可甜可甜了。
父亲攒了几年的钱,买了一辆“时风”三轮车,整天开着去30里外的镇上运瓦、运石灰、拉木材,经过半年努力,盖了三间瓦房。以前的纸窗户换上了玻璃窗,墙搪得雪白雪白,玻璃擦得透亮透亮,母亲乐呵呵地给父亲送来白面馒头和大米粥,蹭蹭玻璃说:“这房子住起来准舒坦!”
村里“扫盲”工作开展得火热。乡政府下命令,让每个村校开“夜校”,为村民教文化。每天晚饭过后,母亲就带着纳鞋底的篮子,早早地抢在大家前头坐着,边纳鞋底边听“先生”(那时对教师的敬称)讲课。内容大概是算数、拼音,后来发了农技的课本,都是些养殖、嫁接、耕种类的知识。一段时间下来,母亲学会了写自己的名字,能背诵九九乘法口诀,还学会了嫁接果树。
母亲得了膝关节炎,当地话叫“劳伤”,一到阴雨天气就发作。我们劝她去药铺开方子抓点药,她总是用烧红(烧烫)的木板烤着腿说:“抓啥药啊,糟蹋钱,还没我这土法子管用!”
村里开了商店,父亲成天跑去买烟抽,他的烟瘾很大,有时一天两包都不够。烟自然是不便宜的,由最开始几毛钱一包,涨到后来的一块、两块。手头钱紧,父亲就跑去商店“拉账”(赊账),店主碍于邻居情面,每次都赊给父亲,一到年底,就攒了好几百的“烟债”,要知道这在当时,可是笔不小的开销。母亲可没少骂他。
我9岁了,读三年级。小时候总那么馋,每天放学就喜欢去村里的商店“望嘴”(馋嘴)。母亲为此没少收拾我,有时大发慈悲给我5毛甚至1块零花钱。我很舍不得花,有时拿出1毛,就跑去商店买5颗“大白兔”糖果,然后在家里16英寸的背投小电视前度过一个周末;有时买到3颗“大大”泡泡糖,嚼一上午都舍不得吐。
当家
2009年,母亲47岁。
这几年,村里的小矿场办的不错,父亲也在那里做工,起早贪黑的,说是多劳多得。小矿场开的是金矿,开山打洞的活儿,自然免不了有风险。隧道很窄,矿砂的运输只能靠工人推两轮的“架子车”来完成。在一次拉车中,有节隧道顶部的“枕木”断裂了,隧道半段塌了方,父亲和几个工友整个被埋了进去。
这可把“工头”急坏了,赶忙喊来其他工人,挖了半天才把父亲他们挖出来,虽然生命无碍,但父亲的右胳膊粉碎性骨折,腿上也伤得不轻,只能回家疗养,以后也干不了重活了。
父亲这一出事,家里也就没了经济来源。姐姐吓得直哭,母亲却很刚强,撂下一句“这不还有我吗?”于是便挑起了整个家。
“工头”是个憨厚人,他准许母亲到矿上做点轻省活儿——给矿工们做饭,每月有小两千的收入,这也算是对我们家的补偿,母亲也很乐意地应承了。
母亲很节省,挣到的“工钱”基本全部拿回家,几年下来,也有了一些积蓄。虽然节俭,在改善家中条件上,她可从不吝啬。看到别人家盖了平房和小楼房,母亲按耐不住了,她和父亲一商量,咬咬牙把老房子推平了,盖了4间平房。
“家电下乡”来到了我们村。对国家补贴这种好事,乡亲们自然高兴得不得了,纷纷跑去购置家电,母亲也没少忙活。村里“大电改网”了,母亲也不担心用电贵的问题,于是把彩电、电磁炉、电冰箱、洗衣机买了个遍。
我已经读了高中,学校在县城,离家70多公里,所以得住宿,一个月才回一次家。母亲有时抽空,坐三个多小时的班车来学校看我,回到村里还跟乡亲们“显摆”,说她这也算是进过城了。
村里的超市开了张,母亲跑去给我买了个“点读机”,说要跟别的孩子一样学英语。我所住的宿舍里有一部电话机,一到周末就赶忙给母亲打电话。母亲舍不得买别的手机,一直用着她那个小黑诺基亚,经常对我说:“娃呀,你可要好好念书,现在没文化可不行哟!以前没让你姐上学,现在后悔也晚了”“国家政策好啊,听队上说,农村娃上大学有助学贷款呢!家里你不用操心,也别担心用钱的事,只管好好念”。
盼头
2019年,母亲57岁。
村里的矿场被国家关闭了,说是要保护“绿水青山”、建设“美丽乡村”。乡亲们也都支持,纷纷改了行,出门务工的、在家开农家乐的、合资开店做生意的,各有各的奔头,好不热闹。家里以前的那几亩地承包给了别人,说是用来种植中草药,每年还能根据项目效益分红。
“失业”了的母亲可是闲不住,整天想着找个活儿干、挣点钱用,我和姐姐劝了很多次才说服她。村里的路加宽了、硬化了,平平整整的,两边还载上了杨树柳树,而且“村村通”修到了家家户户门口。每个清晨傍晚,母亲都会去路边遛遛狗,和乡亲们唠唠家常。听她说还学了几套广场舞,说是能锻炼身体。
村大队成立了很多“政策宣讲”“普法宣传”“健康教育”等志愿者队伍,母亲也没闲着,有事没事去大队听听宣讲、看看节目,还主动加入了“健康教育”队伍,成为大队年纪最大的宣传员,这也为她闲暇的时间增添了几分乐趣。
村里张贴了很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等画报和横幅,还经常有人解读,村民们都兴致勃勃,每次都把解说员围得满满的。母亲也乐此不疲,还经常跟我说道:“共产党真是好啊!过年之前大队还给你爷爷送米面油和慰问金了,说是啥高龄慰问!”“你看我能入党不?”
毕竟是上了年纪,母亲的身体大不如以前了,定期要上卫生院去检查,这也是我最挂心的事。每次问起,母亲都会兴冲冲地说:“家里好着呢!现在医保政策很好,我们有合作医疗,看病吃药都花不了多少钱,你就甭担心了”“你快给我领个儿媳妇儿回来啊,快生个胖孙子!趁我还能动,我给你们带着,家里附近幼儿园条件都蛮好的,又不用操啥心。”
我在北京参加了工作,离家远,一年到头也回不去几次。前段时间接母亲过来住了几天,带她逛了天安门、故宫和长城。母亲站在天安门城楼前,乐得合不拢嘴,“这是毛主席啊!”“做梦也没想到还能来天安门逛逛!”……
结语
母亲这一辈子,是勤劳的一辈子、辛苦的一辈子,也是充实的一辈子、乐活的一辈子。
几十年时光,弹指一挥,转瞬而逝。岁月带给母亲的,是匆忙、是青丝换白发,但更是盼头、是希望、是实惠、是“好日子”。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关山飞度,70年惊鸿一瞥。今天,当我们站立在共和国温热的土地上,阔步在社会主义幸福的大道上,沐浴在新时代改革发展的春风里,回顾母亲这一辈子,回望祖国这70年,我们都应该铭记峥嵘岁月,珍惜幸福生活,感恩国家富强,感恩党的领导。因为,时代在变好、政策在变好、生活在变好、一切都在变好,不是吗?
【篇二】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小桥、流水、人家,青瓦、白墙、鸡鸭”,这是我幼时对村子的印象。
记得上中学的时候,村里没有水泥路,一条坑坑洼洼的土路延伸到尽头,下雨天一脚下去泥可以溅出老高,弄得裤子上全是泥点,裤筒也湿了大半。大冬天更是可怕,寒风刺骨,骑着自行车往返10里外的学校,坑坑洼洼的泥巴路像是故意与人作对,恨不得把你的五脏六腑都抖落出来,你必须伸出手死死抓住冷得透骨的车架,任由寒风的肆意吹打和疯狂的颠簸。那个时候,我做梦都期盼能够早点修通水泥路。
2010年,从大学刚刚毕业的我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初入服务的江西省蒲亭镇附城村时,一户户白墙红顶的农家小洋房映入眼帘,有比较富裕的家庭甚至在院子里建起小花园,种着蔬菜,像黄瓜、冬瓜、豆角一类的,几个大爷大妈拿着小马扎坐在自家的院子门口嗑着瓜子有说有笑拉着家常,好不惬意;一条环村道路铺着柏油、平坦而干净,墙体粉刷一新,道路两边整齐地排列着绿化树,一派美丽新农村的形象。回望走过的路,在基层工作了10年的我愈发感受到新中国70年来的风雨征程和昌盛之路。
一路走来,对“吃”的变化的感触是最深的。“我们小时候在乡下,家里七八个小孩,别说沾点荤腥,能吃饱就满足了。”每到饭点看到小外甥们这不吃那不吃的挑食,父亲总会感慨他的童年。
80后的我虽然不能跟3岁的女儿相比,牛奶、猪肉、鸡蛋、水果和绿色有机蔬菜等等叫得出、叫不出名字的吃食应有尽有,却也没有父辈们口中的咸菜疙瘩、盐粒子和看见就头大、吃也吃不完的地瓜,农家的菜肴、米饭温饱半点不成一问题。
童年记忆中,觉得最美味的食物大概是鸡蛋。放学回家的我肚子早已“敲锣打鼓”,顾不上还在田里忙活的父母,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到鸡窝里摸鸡蛋.两个鸡蛋,一手一个,轻轻一碰就破了,倒在碗里搅拌,把锅放在煤炉上烧热,放入菜油,加热后,倒入鸡蛋,熟了一面再翻一面,加一点点水,放入生姜和大蒜,加盐加味精,扔一点韭菜或者其他的菜叶子,一碗简单又好吃的人间美味就成了,这应该是我最早学做的一道菜。在当时鸡蛋的魅力无所不在,比如谁家有结婚、过生日、乔迁之喜,都喜欢拿鸡蛋在邻里之间礼尚往来,是一样无可替代的送礼佳品。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鸡蛋在那个物质上涨,生活高质量的年代里显得微不足道。
今年4月,我让在村里扶贫的老公在村民那买点土鸡蛋,结果却空手而归,原因是现在的“土鸡蛋”是香饽饽,大有“一抢而空”的架势。逢年过节回家时,家里的老人家一定会在你走的前一晚给你一摞攒了小半年的土鸡蛋,用超市买的调和油的空瓶子装着带回城里,特别是家里有孕妇和孩子的,找朋友找亲戚,都得吃上乡下买的土鸡蛋,才觉得是绿色健康的食物,对身体是大大的有好处,这样才觉踏实。
“现在乡亲们脱贫的劲头可足了,政策这么好,谁都不想错过好机会……”6月份,组工干部联系点——德安县聂桥镇梓坊村调研“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时,第一书记蔡龙龙在和笔者聊天时感慨。2014年,从大连交通大学研究生毕业的他作为大学生村官回到家乡,在党建+脱贫攻坚政策引领下,采取“一领办三参与”模式,通过“党建+扶贫+旅游+农业”的发展思路,发展起“葡萄产业+休闲采摘+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综合产业链,壮大村级集体收入。梓坊村从2001年开始种植葡萄,经过18年的发展,现在已经达到1200亩,销售额达1260万元,41名贫困户每年获得产业直补和光伏发电分红6万多元。
现在德安每个乡村土地承包、产业化种植、产业化养殖、特殊农作物产业园、乡村旅游、休闲观光已经屡见不鲜,大家将土地流转经营,一边可以分红一边还可以打些零工,收入逐渐增多。这在几年之前还是不怎么敢想的事情。
村民几年前不敢想的还有“携着父母老婆孩子出门旅游”。前两日,在海南旅游的大姨拿着那新入手的华为4G手机发视频给妈妈,“炫耀着”旅途的遇到的形形色色的新鲜事。60岁的大姨现在是个潮人,没事刷刷微博、翻翻抖音,听到谁谁介绍哪里好玩,就在镇旅行社报个团,在网上买点旅行必备物,出发了。自从5年前表哥自驾了带她周边游了一圈后,大姨就爱上了旅游。“北到内蒙古、南到香港、西到云南、东到上海,甚至是新马泰要游个遍.”用她的话说,“现在交通这么方便,动车、飞机咻的一下,眯一眼就到了目的地,不出来走走可惜了。”过去村里人挤着头往城里奔,如今倒是人人有着个农民梦,年轻人奔于生计的闲暇渴望着田园的诗情画意;老人退休后渴望回归故里种上两三亩地过闲云野鹤生活;村里的老人也走向城市,旅游购物。我想,这应该才是新时代下的城镇化融合。
每当我看见飘扬在蔚蓝天空上的五星红旗,心里就会泛起一丝骄傲,嘴角就会浮起一丝笑容。七十年的风风雨雨,七十年的艰辛历程,我们的祖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祖国强大了,人民富裕了,生活方便了,正如古诗中写到的那样,“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我们的生活真正实现了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向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转变。
【篇三】
时光飞逝,年华更迭。从一名工程设计人员到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干部再到县委主题教育办的材料组干事,忽然回首,发现自己工作已经有三年了。回望三年,一幕幕的“精彩瞬间”依旧历历在目。从初出校园的稚嫩,到步入社会的独立,从面对岗位的困惑,到忠诚履职的担当。它们就像风味不同的调味包一样,有酸,有辣,有甜,有苦……更像一个个灵动的小音符,有的高,有的低,一个接着一个,一串又一串,组成了一支悦耳动听的交响曲,把我对“初心的感悟”点缀得多姿多彩!
2016年:带着“担当”去工作,点燃“初心”之火。三年前,刚刚大学毕业的我正是风华正茂的时候,有着火一样的热情,也有着少不更事的冲动和直率,我满怀对人生第一份工作的期待与对未来的无限憧憬来到了上海从事一名工程设计人员。2016年9月4日,告别了十几年的课本和书桌,作为一名企业校招人员,我满怀激动来到了上海思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报道,正式从懵懂学生变成懵懂“社会人”,有了工作岗位上的第一个头衔——工程设计师,负责对前期施工的图纸进行设计。这一年,在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下,让我明白工程设计人员是团结互助的有爱集体,是敢闯敢拼、担当有为的忠诚战士,是兢兢业业、默默奉献的责任先锋。这一年让我明白,这种浑然天成般自心底喷薄而出的激情与干劲是我对“初心的感悟”。
2018年:带着“使命”去工作,照亮“初心”之路。2018年我参加江西公务员省考,顺利经过笔试、面试的选拔,来到了安义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报道。我始终记得参加新入职公务员培训时,培训老师告诉我们,党员干部是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这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一直照亮着我前进的方向。那一年,我负责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保健品等行业的日常监督管理,以及日常市场交易经营秩序的维护。我发现市场监管干部根本不是想象中“朝九晚五、喝茶看报”的状态,而是“万金油”般的存在。在市场监管的岗位上,我学会了统计企业年报、打印营业执照和执法办案的方法等等。那一年忙碌而又充实,那时的我终于体会到了别人说的工作的乐趣,因为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每一天都能学到新东西。
2019年:带着“感恩”去工作,擦亮“初心”底色。2019年,我被借调到县委主题教育办公室的材料组。在那段时间,我一直羡慕材料组的“笔杆子”们,总是妙笔生花,随手一提就是一篇好文章,直到我每天晚上到主题教育办加班的时候才发现,“笔杆子”们每天都在加班。原来这世上从来没有空谈的“诗和远方”,只有“一勤天下无难事,百尺竿头立不难”。"别小看材料工作,材料工作就是建立在一丝不苟的态度和严谨中的。”部长的话让我了解了材料工作的“见微知著”。也是从那时起,我从常常犯错的“马大哈”到一眼就能看出错别字的“计较人”。当然,我现在还是会经常放错,但我会时刻严格要求自己,经手的每一项工作都严谨细致、规范有序。我要牢记自己的职责使命,常怀一颗感恩和知足的心,保持对工作的热爱,就能在工作中少一些计较、多一些奉献,少一份抱怨、多一份责任,少一点懒惰、多一点进取。
【篇四】
近些天同爸爸聊天,刚好聊到了爷爷他们那个时代的穷苦日子,和我们现在的日子相比,天壤之别啊!
解放后几年,爷爷的一场重病让爷爷下定决心回到自己的家乡。当年为了逃避国民党抓壮丁爷爷带着一家老小被迫离开家乡,这一走颠沛流离整整十年啊!回来后,物是人非,自己曾经的房屋被人无情的占有了,爷爷连夜砍草和泥,盖房子。那个房子我也是听爸爸说的,没有见过,就是拿草编织好墙体,外面和上一层稀泥,房顶就是用稻草之类的铺盖上。一家几口人就这么挤在两间简陋的茅棚里过日子。那时的日子那个苦啊,天天见不着米粒的,一大家子老的小的七八个人开饭,一大盆红薯,一两个青菜。爸爸跟我说,小时候有一次他一脑袋头发脱得一根不剩,去医院检查,医生说是严重的营养不良,后来还是大姑姑家条件稍微好点,每天给爸爸吃上二两白米饭,爸爸的头发才慢慢长出来!
后来到爸爸成家了,从爷爷的茅草屋里搬出来了,自己盖起了用泥巴建筑起来的房子,比以前爷爷那个风雨飘摇中的茅草房进步多了。没几年结束了大集体生活,分产到户,但是苦日子并没有因此结束。刚开始啊,一切都得摸索,没有现成的致富模式套用,也没有任何的信息网络,很闭塞的,就守着自己家的几亩田地,天天面朝黄土背朝天。小时候我家有六七个菜园子,我们一放学第一个不是写作业,而是去地里除草,小小的我们扛着比我们高出好多的锄头,到地里锄草;菜地里种的最多的是红薯,干嘛用啊?喂猪啊。每年养头猪,宰年猪是我们孩童时候最大的盼望,那时可以吃上一顿饱肉!父母也可以炼出一榻油吃上大半年。平时的饭桌上,都是自家种的蔬菜,平时是看不到肉的,一个月左右爸妈会去肉铺买一次肉,妈妈现在经常回忆说,那时候,见着肉,我和哥哥的眼珠子都掉肉碗里了!
再后来,哥哥成家了,那时候农村里流传一句话,要娶媳妇先盖房子。所以农村九几年的时候,楼房陆陆续续成为了农村的一道道风景,遍及乡村的角角落落。爸爸为了给哥哥成家,拿出了积攒半辈子的积蓄,不到一万元,再从亲戚家东拼西凑把楼房建起来了。所以到我们这代开始都告别了泥土房子,住进了楼房。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乡村引进了技术,都根据当地条件发展了加工业,我们那盛产楠竹,很快,乡亲们加工的凉席,竹筷销售遍及全国,很多还被销往国外。爸爸和哥哥合作也办起了凉席加工,小日子开始红火了,小车也替代了摩托车!生活越来越便利了!
现在我的孩子也上中学了,从小在衣食无忧中长大,天天鱼肉不断,我有意识地跟她聊起以前爷爷爸爸辈的苦日子,让她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她幽幽的来一句,他们那会为什么不多挣钱,为什么不买肉吃?没有过那样的经历,她们似乎很难理解那段艰苦日子了!
70年,四代人,经历着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经常去回忆那些曾经的艰苦岁月,多跟孩子们讲讲,让她们知道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这样才会懂得珍惜!
【篇五】
记得刚上班时,偶尔和同事们聊天,听着大家的口音不尽相同,总会好奇地问:唉,你老家是哪里的呀?而大家的回答也不尽相同,比如我的老家就是涪陵。虽说在重庆城里生活了20余年,但那一口不改的乡音还是隐约能让你认出我是一个涪陵人。而说到我们一家人的进城之路,还要从我爷爷那时说起。
1965年,幺姑婆从涪陵石沱镇老家经人介绍嫁到了重庆,从此一家人便分隔两地。由于是家里最小的妹妹,又一个人嫁到了城里的农村,虽说替她高兴,但爷爷也会担心,时常写信问候。偶尔还会从石沱老家经麻柳、木洞等地赶上一天的路到重庆城里看一下妹妹过得好不好。爷爷的进城路,系着远方亲人,连着骨肉亲情。
1982年,父亲作为家中老大,被爷爷奶奶寄予厚望,希望他能通过读书“跳出农门”,18岁的父亲缴了近20元的捐资助学费踏入了高中校门。或许是真的不喜欢读书,读了差不多一学期,第二学期开学没多久,父亲便自己去找校长要回了学费,偷偷拿着钱买了一箩筐鸡蛋,还有一张到重庆的船票,开启了自己的“创业”生涯!那时上重庆的客船从石沱码头出发,得开整整一夜。但没多久父亲便被爷爷“逮捕”,回老家参军入伍。他的进城路就此被终结,但我觉得父亲的进城路,系着理想,饱含勇气。
1988年,父亲带着一个三等功,从部队光荣退伍回到老家,干起了放电影的工作。或许那个被无情“终结”的进城梦,无时无刻在召唤着他。1991年便带着母亲、一岁多的姐姐和出生没多久的我一起来到了重庆。一家四口住过20平米不到牛毛毡和石棉瓦拼搭屋顶的小屋,住过公用公厕的民房……但无论条件如何,父母从未想过回老家,因为他们希望自己的下一代可以得到更好的教育,可以拥有更好的生活条件,以后可以真正“踏出农门”。父母的进城路满含寄托,饱含希望!
2002年,父母用近10年的存款缴了首付,贷款买房,将一家人的户口迁到重庆,在某种意义上我们都成了“城里人”。趁着假期,我和姐姐偶尔也会乘坐班车回老家探亲,一开始需要坐3个小时的班车,2010年重庆到老家的二级路通车了,重庆到石沱只需要1个小时车程,再后来火车也通了!我惊喜地发现,我们脚下的路由最初的进城路,不知不觉中竟变成了返乡路!
2016年随着自己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每天看着拥挤的公交车,奔忙的轻轨线;再看看父母焗油之后依然掩不住的白发,我恍然大悟,他们送我到这儿,要想在这座城市里扎根,我还有好长的路要走!
【篇六】
在我的书房里,有一个书柜是专门用来摆放父亲读过的书和一些生活用具,也有曾经伴随我成长的小物件,收录机、耳机、我小时候读过的《儿童文学》等,其中相机要多一点,有不同时代不同型号的。
我买第一部相机是1992年,花300元买的Kodak傻瓜相机,上电池胶卷的。九十年代初,Kodak是胶片相机时代的网红。当时买它很纯粹的一个概念就是为了赚钱,在学校填表报一些个人资料都需要贴一寸照,我想:照相馆照一版需一元钱,我收八毛就行。都是穷学生,二毛钱都很算计,女生吃饭时都舍不得买六毛一份的肉菜,买三毛钱的炒白菜,省下钱买衣服,那时十元钱能买一件。现实和想象是有差距的,和同学们逐渐都熟了,拍照也不好意思收钱,相机只为大伙方便和周末出去玩用,但也不能随便乱拍,整个胶卷冲洗出来满意的照片没几张,而洗相的费用却觉得很心疼。为不浪费胶卷,每拍一张照从画面构图到光线和所拍摄角度都要反复比划好长时间,按快门慎之又慎,经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到面部发酸。我的摄影爱好估计就是那时逼出来的。
到了2000年,我听说有数码相机,拍照之后能立即看到图片,对不满意的或不需要的照片可以立即删除,这样冲洗照片时不再花冤枉钱。我便托人从北京花1000多元买了一个科兴牌数码相机,内存卡片和现在的不一样,有三公分见方那么大,内存只有5兆,我整天拿着乱拍,随意拍,然后用数据线连到我的586电脑上。为了能打印照片,我投资600多元把点阵式打印机换成了Epson喷墨式彩色打印机,听说墨水很贵,一般舍不得打。有一次,在打一张图时,发现打出来的图片和电脑屏上显示的颜色不一样,问部队的技术处长,他看了看说,是墨水风干了,我听了好心疼。这款相机已经找不到了,连续搬家都不知道放哪了。
在以后,眨眼的功夫,数码相机铺天盖地,我陆续买了SONY、CanonG10、Ganon
60D几款相机。
相机,陪我跑遍晋西北的黄土高原,触景生情随手拍,记录了生活中的一些瞬间。翻开电子相册,每张照片都能勾起我那时生活中的美好回忆,让记忆成为永恒。
2017年航拍机的盛行,我买了大疆MAVICPRO型航拍机,三轴云台相机可稳定拍摄4K超高清视频与1200万像素照片,飞行器配备先进的五目视觉系统,能实现指点飞行、智能跟随等功能,并可自动返航以及在室内外稳定悬停、飞行,摇控器配合完备的功能按键可在最大7千米通信距离内定成飞行器与相机的各种操作与设置,并可通过App在移动设备实时显示高清画面。
这些天,媒体都在报道70周年大庆热点,有关相机的发展史,得知在新中国成立到1956共生产12部,冲洗底片要用显影液和定影液,把胶卷放在专用的显影罐里冲洗,然后挂起来晾干。让我想起1986年我小学毕业时学校去了一名照相师,拍完后要到地窑里冲洗,洗出来的照片一块灰一块白一块黑,说是药水没搅匀。八十年代后期,随着改革开放的稳步推进,我国的照相机生产企业开始技术引进,傻瓜相机开始盛行。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的照相机生产企业的目标已不是传统光学相机,而是更时尚化的数码相机。
如今,电子商场的相机琳琅满目,手机的拍摄更加生活化,使用率已超过了相机,现在人人都是摄影家。有一次,我把随手拍摄的一张《春耕》图发在微博,一位网友留言:“点赞太多你别烦。”
用镜头发现美、感受美、留住美已成为我的习惯,摄影给我带来无尽的欢乐。
第四篇:我和我的祖国征文
我和我的祖国征文5篇
【篇一】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每当沉浸在张藜作词,秦咏诚作曲的歌曲《我和我的祖国》那柔美、豪迈的旋律中时,我亦发真情实感:歌曲唱响了中华儿女赞美伟大祖国繁荣富强的共同心声!唱出了中华儿女和伟大祖国血脉相连的真挚情感和爱国情怀!讴歌了强大祖国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大国雄姿!
庆祝伟大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岁华诞之际,在礼赞祖国的心声中,我的脑海中又呈现中国人民所珍藏的那份激动人心的美好记忆: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中华各族儿女,见证了永载中华民族史册的庄严伟大时刻———毛泽东主席庄严宣布:“同胞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伴随着《义勇军进行曲》的雄壮旋律,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亲手按下电钮,升起了第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革命家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英勇牺牲换来的;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机勃勃,处处洋溢着欣欣向荣的景象———在建国初期那激情燃烧的峥嵘岁月中,当家做主的中国人民,在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迸发出建设社会主义的高涨热情和冲天干劲,祖国大地掀起了建设社会主义的高潮!抚平了国民党政府给祖国大地造成的创伤,医治了内外反动派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痛苦。中国共产党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为全国各族人民谋福祉,伟大祖国从此走上了繁荣富强的康庄大道!
我的祖国拥有海纳百川、面向世界的博大胸襟和勇于改革创新的精神动力———在《春天的故事》唱响祖国大地的年代,拥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国,向世界敞开了改革开放的大门。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提炼出的“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的表述,向中国人民说明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定位,体现着中华民族所具有的不断改革创新的智慧、勇气和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优秀品质。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创造出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经济腾飞,国富民强,伟大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繁荣富强的伟大祖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蒸蒸日上,经过70年建设发展,已从建国初期的“一穷二白”,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已阔步迈入新时代。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践行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全国人民同心协力,聚力前行。党的“十九大”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伟大征程。祖国大地激情涌动,奏响了努力奋进的“交响曲”,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这是伟大祖国更加繁荣富强,人民生活更加富足、幸福的宏图伟业!
“我亲爱的祖国,我永远紧贴着你的心窝,你用你那母亲的脉搏和我诉说!”———伟大的祖国,始终和中华各族儿女血脉相连,心心相印!在祖国大地上,祖**亲哺育着中华各族儿女,倾注着她那无私的大爱和亲切温情!
伟大祖国,拥有广袤的平原,丰美的草原,壮美的山脉,宽广的江河,美丽的湖泊,广阔的海域……江山多娇,疆域辽阔,物产丰饶,是中华各族儿女的美好家园!祖国为我们创造优美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提供丰富的生活物质的同时,也呵护着中华各族儿女的身心———伟大祖国是我们美好生活的保证!强大的祖国,是中华各族儿女的坚强后盾!无论是身居在祖国大地的人民,还是身处世界各地的海外侨胞,每当遇到灾情或身处险境时,首先想到的是我们伟大的祖国———及时向人民群众和海外侨胞伸出双手,敞开温暖胸怀的也正是我们伟大的祖国!祖国的恩情比天高,比海深,是中国人民的精神支柱和生命依托!回想2011年2月,利比亚政局突变之时,党中央第一时间展开了大规模利比亚撤侨行动。在五星红旗庇护下,从2月22日至3月5日,35860名同胞从遥远的非洲,安全回到了祖国温暖的怀抱,创造了世界撤离侨民的壮举!得到了世界多国赞扬!观看从利比亚撤侨时的电视报道,心潮澎湃,倍感温暖和喜悦———身处险境的同胞,手举五星红旗,高唱着《国歌》,昂首挺胸,阔步向前,登上中国海军舰艇和撤侨轮船、飞机,安全回到伟大祖国怀抱,双膝跪地,亲吻祖国大地,高喊祖国万岁!……此情此景,让我油然而生幸福的感想:中共中央英明伟大!作为“中国人”感到无上光荣和自豪!为强大的祖国感到骄傲!
“我最亲爱的祖国,你是大海永不干涸,永远给我,碧浪清波,心中的歌!”———我的祖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具有碧浪清波大海般无穷的力量和源泉。强大祖国那伟岸的身躯,非凡气度和铿锵有力的坚毅步伐,赋予了中华儿女无穷的力量!是中华各族儿女的自信源头,是战胜任何艰难险阻,打败侵略者,维护世界和平的铜墙铁壁!伟大祖国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将永载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我无比敬仰伟大的祖国!强大的中国,彰显出东方大国那无畏的雄姿!
圣神的祖国,一往无前,拥有打败任何侵略者,捍卫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国家统一的强大民族凝聚力和坚不可摧的“亮剑”勇气!具有维护世界和平的大国担当!
建国初期,祖国百废待兴,急待医治长期战争留下的创伤,恢复发展国民经济,改善人民生活……祖国急需和平的建设发展环境。但是,面对“美帝国主义”的霸权侵略行径,以毛泽东主席为首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党中央,面对武装到牙齿的“美国侵略者”,毅然决然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并最终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在这场维护世界和平的正义战争中,中国人民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创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中国人民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所表现出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紧密团结共同御侮的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华,在我们民族的发展史上将永放光辉”!
强大的祖国坚不可摧!前进、胜利和正义的脚步不可阻挡!———我的祖国,不仅拥有“打败美国野心狼”的气概!还具有“敢上九天揽月”的雄心、“敢下五洋捉鳖”的斗志、和勇创世界一流的民族精神和志气!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后的今天,在祖国大地上,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排除万难,风雨兼程,勇攀高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铸就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核盾牌,奠定了祖国国防安全体系的基石,使伟大祖国成为了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神舟”载人航天飞船、“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嫦娥四号”登月着陆器、“玉兔二号”月球车、“鹊桥号”中继卫星和“蛟龙”
号载人深海潜水器的成功发射和下潜,还有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建成投入使用及在第十二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首次亮相的中国空间站“天和”号核心舱……这是伟大祖国拥有世界高、新、尖技术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和谐”号和“复兴”号动车组上线运行,满足人民群众出行需要的同时,也使祖国成为了世界上高铁商业运行里程最长、速度最快的国家;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惊艳了世界!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雅克·罗格先生和国际残奥会主席菲利普·克雷文先生都给予了最高的评价:“这是一届真正的无与伦比的奥运会!这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一届残奥会!”;三峡工程是迄今世界最大和综合效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发挥着防洪、发电、航运、养殖、旅游、南水北调、供水灌溉等十大效益,是世界上任何巨型水电工程无法比拟的;还有世界总体跨度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使“一桥连三地”美梦成真!是祖**亲为“三地”儿女献上的真情和厚爱!对保持香港和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祖国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所创造的世界之最,有目共睹,不胜枚举,体现着中华民族勇创世界一流的民族精神和志气!展现出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
伟大的祖国,凝聚着中华各族儿女的智慧和力量,建设发展日新月异,凯歌高奏,用十几年的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创造了无与伦比的“中国速度”和“中国奇迹”!祖国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归功于中国共产党“不忘**,牢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团结带领全中国人民,砥砺奋进!这也是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内在动力和强大精神力量!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保障!
我的祖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从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2019年10月1日国庆节,新中国已经走过了70周年伟大、光辉的历程!伟大祖国的辉煌成就和祖**亲的真情厚爱,给全中国人民带来的是富足和幸福!繁荣富强的伟大祖国,是中国人民幸福、美好生活的根本保证!伟大祖国的命运始终和中华各族儿女的命运息息相通,紧密相连!祖**亲用善良的温情,温暖着中华各族儿女的心田!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依偎在祖**亲温暖的怀抱中,倍感幸福、安逸和自豪!我尽情讴歌伟大祖国所取得的辉煌、伟大成就!唱响祝福伟大祖国更加繁荣富强的赞歌。
【篇二】
岁月悠悠,潮起潮落,伟大的祖国迈着矫健的步伐迎来了七十周年华诞。70年的披荆斩棘,70年的风雨兼程。中华巨龙不断崛起,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98年建党,70年新中国,40年改革开放,拥有着五千年灿烂文明、悠久历史的中国不断注入崭新的生命力,中华儿女正式踏上了实现民族复兴梦想的伟大征程。
“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与国同梦”是坚持,是信仰,是久久不变的情怀。正如总书记的在2019年的新年贺词中所说: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我们共同走在奔赴远方的路上,朝着一个目标,一个梦想,共同期待着能成为更好的自己。不论远方给了我们怎样的遐想,不论远方会遇见什么样的困惑,只要坚持梦想,就能让我们在负重前行的路上始终坚定着信心和动力。
我也有一个梦想,一个“x梦”。在我的遐想里,“x梦”是城市繁荣稳定的梦,是百姓安居乐业的梦,也是每个x人世代追寻、光荣传承的梦。而我,虽然只是x集团检查岗位上的一名普通员工,却始终怀揣着对x事业的敬畏之心,饱含着保障民生福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每天一点一滴的努力中实现着自身的价值。因为我知道,我只有树立远大的理想、练就过硬的本领、锤炼品德修为,坚定不移的在本职岗位上挥洒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才有能力、有资格为实现中国梦、x梦助力!
每一个“追梦人”都是拥抱梦想、实现目标的非凡者,但梦想和目标从来不会自动到达,只有努力奔跑才有远方。年轻的我们,必然是新时代的追梦人,更是新时代的奋斗者。身为新时代的x人,我们肩负着让企业发展壮大、为百姓生活保驾护航的重要使命,我们要在x事业中建功立业,就要心怀感恩、不惧困难、勇往直前,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在平凡的岗位中凝聚磅礴的力量,实现更大的进步,为企业的改革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让我们的企业成为高质量发展、助力东北振兴的优质企业,成为践行深化改革的先锋模范。我们只有将青春在拼搏和奋斗中尽情绽放,苦干实干,想干敢干,与时代共同奔跑,勇敢地踏上寻梦征程,努力地创造属于我们的光明未来。
我们是新时代的追梦人,更是新时代的圆梦人。远方岁月峥嵘,寻梦之路道阻且长,但我们以梦为马,终不负韶华,我们珍惜时代,终不辱使命,我们铿锵前进,终将自己的姓名刻在民族复兴的丰碑。我的梦想,杨帆起航!
【篇三】
在地球的北面,亚州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有一个美丽的地方,这就是我们伟大的祖**亲——中国。是您,给了我们黑眼睛,让我们从黑暗走向光明;是您,给了我们黄皮肤,让我们像黄河一样与生命抗争;是您,用自己的乳汁,哺育出万千英雄。祖国,我爱您!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河山锦绣,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我们的祖国有雄伟的三山五岳——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泰山、华山、衡山、嵩山、恒山;有气势雄伟的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有九大名关——山海关、居庸关、紫荆关、娘子关、平型关、雁门关、嘉峪关、武胜关、友谊关;有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有无数人用鲜血、汗水与智慧筑成的万里长城,秦始皇兵马俑,长江三峡,桂林山水……每一处美景都值得我们骄傲!
广阔中华的大地之上人才济济,我们伟大的祖**亲培养了不计其数的仁人志士。有学识渊博的孔子、祖冲之、司马迁……有医德高尚的李时珍、孙思邈、华佗……有勇于为国奉献的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他们每个人都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新时代的中国也令我们骄傲。2008年中国奥运会顺利举办,中国获得金牌总数第一的殊荣是国人体质增强的最好见证;载人飞船在太空中自由穿梭,是中国科技发展的证明;世博会在上海的成功举办,使我们与世界的距离更近了。这一切的骄傲都源于每一个中国人不懈的努力和顽强拼搏。
祖国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令我骄傲;大批仁人志士令我骄傲;祖国的秀丽的大好河山令我骄傲;祖国的飞速发展,日新月异令我骄傲。让我们努力工作,奋发进取,让我们祖国的明天更加美好!
【篇四】
盘古开天,鸿蒙初辟,女娲炼石,三皇五帝……打开千年文明古国瑰丽无比的历史卷轴,沧海桑田秦皇汉武风流谁数,李广苏武气节可赞,商纣隋炀奢侈暴虐。康乾盛世到大清民国,曾经繁华近代屈辱。中华大地战乱被侵,抗战又内战,丽质蒙尘百业待兴。我的祖国硝烟炮火中终于等到1949年天安门城楼那一声响彻寰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我的祖国啊,您终于获得翻天覆地万物复苏的新生。
祖国七十华诞,饱经沧桑容颜未老,历数成败重新豪迈。一带一路走向世界,学习强国众志成城。祖国坚持改革开放大踏步前行,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守底线不称霸也绝不主动示弱。
祖国有着甲骨文童年的灵性时光,烽火长城气血方刚御敌于外青年时的骁勇懵懂,今天的祖国成熟内敛不畏强权不怕围堵更不惧挑衅,七十华诞正当壮年。祖国富强自信锐意进取,负重14亿人民的幸福与梦想;祖国山河壮美睿智包容,承载五十六个民族其乐融融一家亲的和谐愿景。
作为一名供水人,有幸目睹一线水源,与祖国共成长同进步几十年的历史变迁。曾经水井水塔老旧泵站,到如今现代化设施,远程控制智慧水源。箪食瓢饮土坯煤炉转瞬高楼林立鳞次栉比。霓虹灯日夜闪烁,灿若银河……
祖国给我肤色,更给我们智慧与胆略。尽管还有辍学孩子渴望的目光,;尽管也有下岗工人无奈地诉说,但我知道,更有改革的浪潮迭起,冲破旧的观念,旧体制的束缚,这是一个除旧立新的祖国。这是一个沸腾上升的祖国;这是一个如日中天的祖国。我想说祖国生日快乐,但更想说,天佑中华,腾飞吧,祖国!
【篇五】
为什么人们总是把祖国比作母亲?有人说:“祖国用她那江河的乳汁喂养了我们。”有人说:“祖国用她那宽广的胸怀抱大了我们。”这当然都是对的。因为无论其他的什么词汇,都表达不出我们对祖国的深厚感情,而只有“母亲”这个词才能表达我们对祖国最忠诚、最纯洁、最真挚、最深厚、最伟大的感情。
是啊,祖国——母亲,母亲——祖国,就是这样紧密相连,连成了一体。
亲爱的朋友们,当你聆听孩子歌唱《世上只有妈妈好》时,你可能感觉到母亲对孩子的重要;当你欣赏潘美辰的《我想有个家》时,你可能体会到家庭在你心目中的位置。可是朋友,当你听到殷秀梅的《祖国啊,我永远热爱您》的时候你可曾掂量过祖国在你心中的分量?又可曾想过如何去热爱祖国,建设祖国?
孩子热爱母亲,是因为母亲给了他伟大的母爱;我们热爱家庭,是因为家庭给了我们暴风雨后的宁静。我们要热爱祖国,则是因为祖国给了我们更为珍贵的东西——没有祖国,就没有我们的安栖之所;没有祖国,就没有我们做人的尊严;没有祖国,就没有我们孩子的活泼和家庭的安宁——没有祖国,就没有我们所拥有的一切!
正因为祖国与个人是这样息息相关,所以,苏武可以忍辱负重,牧羊风雪;霍去病可以为将报国,有家不回;谭嗣同可以去留肝胆,笑傲刀丛;孙中山也可以百折不回,上下求索……循着历史的源头,走到今天,我们不难发现,一部中国史,其实就是一部爱国史!
当祖国贫穷的时候,她的人民就挨饿受冻;当祖国弱小的时候,她的人民就受辱被欺;当祖国富裕的时候,她的人民就快乐幸福;当祖国强大的时候,她的人民就昂首挺胸!
历史上,多少中华儿女像热爱自己的乡亲那样热爱自己的祖国。屈原抱石投江,为的是祖国;文天祥慷慨悲歌,为的是祖国;陆游作诗示儿,为的是祖国。谭嗣同面对刀殂,脸不变色,他念念不忘的也是祖国。为了祖国,一代又一代的英雄儿女献出了自己的热血和生命。
鲁迅先生说过:“惟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我们是祖**亲的儿女,是在党的关心和教育下,茁壮成长起来的幸福的一代人,我爱我的祖国,并且永远热爱她。我们要牢记党的教导,提高自身素质,学好科学技术,在我们x集团这个不断奋进的企业中履职尽责,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们也要承前起后,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帜旗,用热血来复苏母亲的生机,用生命来焕发母亲青春的光
彩!
第五篇:我和我的祖国征文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
改革开放四十年,国家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金融工运事业也走上积极向上发展之路。今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回顾中国金融工会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展望未来中国金融工会的美好蓝图,我们要牢牢把握政治方向,奋力谱写金融系统工会工作新篇章。
1956年,毛泽东主席提出,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应该成为我国发展科学,繁荣文学艺术的方针。双百方针的贯彻落实使得上世纪五十年代文化事业得以蓬勃发展。而今,习近平总书记在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讲到,党对文艺工作历来高度重视,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物质文明是一个国家生根发芽的土壤,而精神文明是一个国家发展壮大的养料。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两个一百年”计划的顺利达成。我们必须要坚持文艺工作,建设文化事业,树立文化自信。
中国金融系统涵盖范围大,金融机构数量多。中国xx银行正是众多金融机构中举足轻重的一个,我作为中国xx银行的一名基层员工,也是中国金融系统中的一份子。入行两年来,我立足于基层岗位,感受到了工会对职工无微不至的关怀,体会到了工会对文化建设非同一般的重视。
工会把做好职工文化建设摆在了重要位置,强化对职工文化建设的统筹指导,切实让职工八小时以外文体活动丰富多彩。时代在向前发展,事业在不断创新,工会工作也要因势而谋、顺势而为、应时而动。多年来,工会始终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凝聚金融职工坚定不移听党话、真心实意感党恩、矢志不渝跟党走,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职工,不断满足金融职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工会以丰富职工文化生活为目标,开展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改革开放40年书法、美术、摄影、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等文艺创作活动,激发了广大金融职工爱党爱国、敬业尽职的热情。
艺术源于生活,文化基于思想。通过参与我行工会组织的各项活动或者比赛,我从中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理解到了文艺工作富有的正能量,感受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敢想敢做的精神风貌。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使命召唤新的引领者。金融系统工会要积极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做实上下功夫,让职工满意,让成效见章;每一位金融系统的职工都应该傲立潮头,敢于发声,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勇于回答时代课题,在恢宏的时代主旋律中坚定自我,奉献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