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读学习《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
心得体会(共2篇)
第一篇
最近我认真研读了最新颁布的《2022版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使我对科学课程性质、理念、目标、内容等方面有了一个全新的了解。下面是我对新课程标准的一个认识。
首先对2022版科学课标和2017版科学课标做了一个对比分析,如图所示。
通过两版课标的对比,我发现:2022版科学课标相较于2017版有以下六个改变:①更加关注进阶式学习目标;②更加注重对大概念教学内容的整合优化;③更加重视对学科融合的活动设计;④更加关注解决问题能力;⑤更加注重高阶思维培养;⑥对学业质量的考核标准更加具体化和多样化。
一.更加关注进阶式学习目标
01.2022版科学课标最大亮点是聚焦学科的“核心素养”。在新版课标中对学生科学核心素养有明确的表述,包括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等。四个核心素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体现了科学课程的育人价值。科学观念:是在理解科学概念、规律和原理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对客观事物的整体认识,是科学课程本质属性的集中体现,也是其他素养的基础。学生将平时科学学习和实践中认识的科学概念、科学原理内化成自己的认知,形成一种自己的观念。科学思维:是从科学的视角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以及相互关系的认识方式,不仅是学习科学所必备的关键能力,也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核心思维方式。学生在科学学习中形成的科学思维,如概括、比较、分类、归纳等都可以迁移到其他领域,用来解决相似情境中遇到的诸多问题。为了和科学领域结合得比较紧一点,可以通过运用以下四种方式:①模型建构;②科学推理;③科学论证;其最核心的就是基于证据的思维,基于证据和逻辑,并且这个证据要能够经得起检验。④创新:创新是一个高阶思维,“创新问题”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是非常重要的。探究实践:是指在了解和探究自然、认识科学知识、解决科学问题以及探索技术与工程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科学探究能力、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既是一种教学方式,又是一种学习方式,还是形成其他素养的主要途径,是科学学习中的一种关键能力。责任态度:是科学学习实践过程中形成的责任感、价值观。学生基于对科学观念的深入理解,在探究实践的支撑下,通过科学思维内化形成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科学态度包括探究兴趣、实事求是、质疑创新、合作分享等,社会责任包括天地协调、健康生活、价值判断、道德规范、家国情怀等。基于核心素养确立课程目标,遴选课程内容,研制学业质量标准,推进考试评价改革。
二.更加注重对大概念教学内容的整合优化
02.在2017版课标中,将课程内容按照领域属性分为了四大类,而在2022版新课标中,将四大领域的18个主要概念构成了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并将其细化为75个学习内容分布在三个学段。此次科学课程学段的重新划分,不仅有利于将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这个全新的课程目标内容融入小学科学课程体系之中,更有利于阶段知识依照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整合与细化,进而实现从基础教育开始循序渐进的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一课程宗旨。
三.更加重视对学科融合的活动设计
03.科学学科一直很重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连接,通过学生对身边的生活现象观察发现问题,并由此展开探究活动,在新课标中更加重视跨学科的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运用,设立了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更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新课标在学习内容上体现了进阶设计的思想,在学习内容的呈现上新增学业水平,充分体现教学评一致性。
四.更加关注解决问题能力
04.新课标比以往更加关注学生问题的解决,要求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开展综合性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强调让学生动手做、做中学,以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解决问题既是一种关键学力,又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一种重要途径,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培养过程,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真实情境,营造解决问题的氛围。而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学生常常无法仅用单一的学科知识解决问题,需要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的观念与方法解决它,学生经历了从旧知到新知,从新知到未知的问题解决历程,由此便产生了新的理解、形式多样的问题解决方法,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得以提升与发展。
五.更加注重高阶思维培养
05.高阶思维是指在高认知水平上产生的较高层次的认知能力,将创造、实践、分析的思维能力进行结合运用。在此次新课标中,科学活动从简单到综合,整合了学校、家庭、社区等各种资源,创设良好学习情景,通过在真实情景下,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引发认知冲突,在探究中求证,逐步强化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其良好的思维品质。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通过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来认识理解科学概念,将问题融入科学课堂,从而提升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基于此,教师应当面对不同的课堂问题要有不同的设计,为了更好地达成知识的迁移与运用,教师可以“基于迁移,逆向设计”,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认知结构,进而引导学生完成思维进阶的过程,逐步培养自己的高阶思维。
六.对学业质量的考核标准更加具体化和多样化
06.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应核心素养的要求。学业质量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具体表现进行整体刻画。此次新课改强化了学业质量指导,引导和帮助一线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为教材编写、教学实施和考试评价等提供了依据,体现教学评一致性。
2022年版科学课程标准立足我国义务教育科学教育的现状,提炼了包括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四个方面的核心素养发展要求,调整了课程结构,精简了课程内容,课程设计注重综合性、实践性,突出育人导向,强化实施指导,为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改革提供方向引领,对科学教师在核心素养的理解、课程内容的组织、课堂教学的实施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科学教师必须与时俱进,认真研读课标,并在教学实施中切实践行课程理念,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成长。
第二篇
最近认真的学习了科学新课程标准,让我受益匪浅。让我对科学的有了全新的认识,下面就来谈谈我的一些体会。新课标要求教育必须培养有创造精神、有个性的人,那么如何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呢?
首先给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在课堂上,师性之间应该是平等关系,老师是在和学生一起学习、共同探讨,这样才会使孩子们的身心得到彻底解放。因为多问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所以他们的许多想法和做法是不合常理的。教师要打破常规,千万不能怕课堂纪律乱而过多地限制他们。要让学生放开胆子活起来,课堂上允许学生提出质疑,还可以随时发表个人的见解。在这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氛中,学生当然会感到新鲜、很刺激。才能以良好的心态去主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良好的心态去主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有了,学习的自觉性就会提高,学生主动探素真理的能量就会被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其次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充分观察思考。观察是知觉的特殊形式,是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的认知活动。它是儿童认识喜观世界的重要途径,大量的感性认识都是通过观察获得的。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教师不应把科学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而应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观察思考的机会。鼓励。引导他们以研究者的身份主动参与到知识形式的过程中去,使他们不仅仅看到了结论本身,重要的是看到了结论形成的来龙去脉。还有要让学生勤动手,发挥主体作用。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什么事总想理明白,做什么都想亲自试试的特点,教师要因势利导,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达到手脑并用的效果。因此科学课中一一些实验和观察材料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准备,鼓励学生多动手操作和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发现,同时教师也不失时机地给予点拔。引导和鼓励,就会极大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总之,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诱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鼓助学生勇于探索、创新、求异。让他们自由地、充分地发挥其聪明才智。这是我读了新课标的最大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