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参加幼小衔接讲座心得体会(通用)
参加幼小衔接讲座心得体会(通用6篇)
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可以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可以记录我们的思想活动。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参加幼小衔接讲座心得体会(通用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参加幼小衔接讲座心得体会1上周五的“幼小衔接”讲座顺利地结束了,活动的顺利结束不仅给我带来轻松,也带来许多感想,有感于“幼小衔接”讲座。
讲座很精彩,家长们听得很专心,很多家长还认真地做着笔记,我不禁佩服主讲者的口才魅力,能吸引这么多的家长专心致志地听讲。家长们的专心,我想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的因素,那应该是讲述的内容很实际,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是家长在实际的“幼小衔接”工作中能用得到的。所以家长们喜欢听,还认真听。
这让我联想到我们的日常教学,为什么在上课时,会有很多孩子游离于老师的视线,我想除了孩子本身学习习惯不良的因素以外,我想关键因素在教师自身。教师缺乏教学魅力,教学内容没有意义或孩子不感兴趣等原因,这都是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
听了讲座,还让我想到,这样的讲座对家长固有的比较陈旧的教育观念有一个很大的冲击,也就是说,在听了这样的讲座后,能有效地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这也是举行“幼小衔接”讲座的作用。
我对讲座中的许多观点持相同意见,这或许是教育工作者共同的教育理念吧。比如对于家长对孩子的拼音教学问题等等,主讲者都做了精彩的讲解,我也深有同感。
1、关于拼音这个热点问题。很多家长怕自己的孩子跟不上,纷纷提前学习,甚至要求幼儿园就开始教学。其实,这是一个恶性循环。从小学老师的角度来说,他的教学进度一般会在学校整体安排的前提下,根据大多数孩子的学习情况来适当调整。如果每个孩子都是从零开始,那么教学也就会从零开始,完整安排,但是如果大多数孩子都已经学会的情况下,老师很可能也会加快进度,幼教之友《有感于“幼小衔接”讲座》。这就导致了一部分有潜力但是没有学过拼音的孩子的压力加重。可是这些不良后果很多家长都没有意识到,甚至有很多家长还大声呐喊:一定要提前去学拼音啊!于是恶性循环始终循环。所以呼吁大家,小学就是小学,小学的东西就一定让孩子到了小学的年龄去学。不然适得其反。
2、关于坐姿。一直在想假如始终必恭必敬地坐着一定会很累,所以当看到孩子坐在椅子上东倒西歪的时候,有时候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算了,但是在当听了讲座后,其实在幼小衔接阶段,有时候也是要狠狠心,至少在集体活动中的15到20分钟里一定要要求孩子好好坐,认真听。,尤其是即将要入小学的孩子。
3、举手。幼儿园老师也在强调回答问题要举手,但是很多时候,很多孩子回答问题会“脱口而出”,甚至有时候他们的无意识插话,老师也能容忍,于是,很多孩子就形成了随便插话的习惯。于是到了小学,老师遇到这样的情况就狠狠批评。现在看来,我们幼儿园老师一定要对“回答问题要举手”,一定要常抓不懈。
4、生活问题。上厕所,吃饭,吃药等。幼儿园的课时较短,对于上课去厕所也能容忍,吃饭,有老师督促,吃药有医生来喂。但是小学里一切都要自己打理了。课间要准备学习用品,要喝水,要上厕所,该在课间解决的问题都要在课间解决。吃药,虽然老师也会提醒,但是要自己记住药量和吃法。总之一句话:一切都需要自己来做主了。
5、学习用品。前一天晚上都要准备好了,比如5支铅笔,1块橡皮:铅笔都要削好,学习用品不能太花俏的。因为太花俏反而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将那些华侨的学习用具成为玩具。
6、做事速度。尽量改变拖拉习惯。小学以后,每节课中的内容比较多,而且一定要弄懂掌握,因为第二天马上又有新的教学内容,如果昨天的内容不掌握,不懂的东西就会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这一点和幼儿园有非常大的区别,在幼儿园,即使有个别孩子没有掌握的,也能浑水摸鱼,毕竟幼儿园没有系统地考试。所以,该学习的时候认真学习,学习完了再放松地玩,这个学习习惯的养成是非常重要的。
看来“幼小衔接”工作的确有很多内容需要我们用心去做。
参加幼小衔接讲座心得体会2针对父母担心自家宝贝“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情绪,方园长向爸爸妈妈们详细介绍了孩子各阶段“敏感期”的特点及注意事项、幼儿园和小学阶段不同特征的学习活动以及幼儿园在“幼小衔接”阶段的课程安排。转眼间,咱们马荣国际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们即将结束幼儿园的快乐生活,迈向小学的学习生活了。幼儿园特地为家长们准备了一场贴心的“幼小衔接解读”讲座。针对父母担心自家宝贝“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情绪,方园长向爸爸妈妈们详细介绍了孩子各阶段“敏感期”的特点及注意事项、幼儿园和小学阶段不同特征的学习活动以及幼儿园在“幼小衔接”阶段的课程安排。此外,方园长还无私地分享了儿子在幼儿园、小学的种种心得,让大家获益匪浅。家长们了解到,知识储备、学习能力以及心理准备都很重要,但最重要的,应该是要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会在小学阶段游刃有余。
用心播种,静待花开。感谢幼儿园为我们举办的这次家长会,务实而详尽的解说帮助我们解除了心理上的忐忑和疑惑,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及时的引导,让家长们在今后几个月的时间里,更加清楚如何做好孩子思维、学习习惯以及社会技能方面的衔接、培养。相信孩子们在幼儿园老师和家长的密切配合下,一定能顺利的度过人生的第一次转折。
参加幼小衔接讲座心得体会3今天上午的幼小衔接讲座,园长主要讲了幼儿园阶段与小学阶段的不同以及家长和孩子需要在家里准备的相关工作,听了以后觉得非常接地气,受益匪浅。
幼儿园与小学阶段完全不同,幼儿园教养并重,主题游戏较多,小伙伴固定,朝夕相处,老师像妈妈一样照顾孩子的起居,且整天陪伴,上学时间弹性,有加餐,有午休,相对较宽松;而小学以学科学习为主,规范学科,限时课堂,格式作业,老师相对较多且不是一直陪伴,没有午睡,没有加餐,相对较严格,所以在幼小衔接阶段,各项习惯和意识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培养呢?
1、首先要给孩子一种期待感,让孩子觉得我马上就要变成一个小学生了,这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因为长大本身就是一件超级骄傲的事情。
2、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包括起居时间,游戏时间,阅读时间,做家务时间,与家人共处时间,作业时间。有句话说想让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首先先变成那样的人,所以最好是和孩子一起制定作息时间表,父母也早睡早起,这样就以身作则的帮助孩子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就是自律,良好的'作息习惯可以帮助孩子培养自律。
3、家庭环境:在家里爸爸妈妈要做好环境建设,孩子有自己独立的书桌,父母以身作则,平时也多看书学习,变陪读为共读;在家里家庭成员之间要经常说谢谢,你好等文明语,和睦相处,关爱彼此就是给孩子最大的安全感。
4、学习习惯:八个力的培养: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力,阅读能力,说的能力,做的能力。培养观察力,可以多观察身边的细小事物,找不同,摆积木,报些兴趣班如音乐,多做家务,培养孩子的忍耐力坚持力,多读书。
5、其他能力培养:如独立自主的能力,独立完成作业,面对挫折的能力,时间管理的能力,精神专注能力,能坐的住,锻炼身体,有固定的体能训练,负责任的意识,社会公德意识,辨别是非的能力等等。
听完真心觉得家长的责任重大,育儿就是一场修行,期待我们都变得更好,再次谢谢幼儿园举办的这场活动!
参加幼小衔接讲座心得体会4幼儿园时期主要是以游戏和能力发展为主的教育方式,而小学教育主要是以正规课业和静态知识的学习为主的教育,两者的这种教育方式的不同需要儿童身心的调整来适应,这种适应的调整就是幼小衔接的主要任务,幼小衔接过程做的不好,在孩子入学后会造成孩子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性方面的种种问题,身体上的不良反应是,孩子会容易疲惫,食欲不振,精神状态差,心理上压力大,自卑,厌学,社会适应性方面表现出孤僻,不敢跟人说话,不爱与同学沟通。这些问题都对孩子以后的人生有很大影响。
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和自理能力,可以让孩子更快更好的适应小学生活。我们都知道,在幼儿园里面孩子过的是一种被照顾着的集体生活,幼儿园的老师整天都跟着,吃饭、穿衣服、系鞋带、上厕所,老师都会看护周到,及时给予帮助。但是进入小学后,则是相对独立的生活,孩子必须有生活自理的能力,自己学会照顾自己,自己系鞋带、穿衣服、上厕所。这时候老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小学也有很多学生守则,学校规章制度,孩子需要自己学会集中注意力,学会自控能力。
我们知道幼小衔接对于家长、老师还有孩子们来说都是很难的,那么如何让孩子能够很好地度过幼小衔接,对于老师们来说也是一个难题。但是根据国家的要求是不允许幼儿园教授拼音等内容,可是现实中我们会发现,有很多家长对于幼儿园教授拼音是有很大需求的,那么如何能既不违反国家的要求,又能够满足家长的需求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在今天的专家直播中,蒲磊老师很全面的为我们解决了这些问题。那就是运用游戏的方式让孩子接触拼音、汉字、数学,这样的方式既不失乐趣又能满足家长的需求同时也不违反国家的要求,更符合幼儿的发展,老师们也会教得轻松。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能将这样的方式运用到各个学科各个领域。真正使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
参加幼小衔接讲座心得体会5在本周六春暖花开的日子里,我有幸参加了儿子幼儿园大班级部家长会暨幼小衔接会议。这次会议别有意义,会毕,感想颇多。
未雨绸缪,打有准备之战。
如果不是这次家长会,我还感觉儿子离上小学的日子还远,会毕,屈指一算,时间很短。感谢幼儿园、感谢高新区实验小学有心的计划,给我们家长做了很好的提示。
幼儿园和小学毕竟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学习环境,孩子们究竟会不会适应未来的生活,是我们家长们行动的时刻了。从心理疏导、习惯培养、知识与物质储备,都应该着手努力了,为的是让孩子能很好地过度好幼小衔接这一段日子。王校长以过来人身份向我们讲述了儿子在幼儿园、小学的种种心得,让我受益匪浅。从现在开始,也和家人一起制定种种计划,陪伴儿子,和他一起成长,希望顺利完成过渡。
播种习惯,培育美好未来。
萨克雷说:“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幼儿园可以说还是处于保育阶段,而到了小学就是真正的独立生活了。王校说,幼小衔接中,知识储备、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养成以及心理准备都很重要,但最重要的应该是要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会小学阶段游刃有余,这一点,我是非常认可的。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渔,授之以渔不如受之以欲。
只要在家长和学校之间达成共识,家校共育,相信点燃了孩子们求知的星星之火,一定会助推他们学习的燎燃之势。
推波助澜,让孩子向往明天。
大班本学年的时间很快就会过去,我们家长应该多与老师沟通。家长主动与老师沟通更利于孩子的成长。与此同时还要更多地支持老师的工作。大班的教学任务相对更重,要求更严,家长的理解是对老师的最大支持。家长应该借助一些班级活动,多创造机会让小朋友们玩得更开心,让他们更好地适应新环境,懂得如何交往,为他们迎接新的学期做好铺垫,让他们乐观地面对生活,迎接美好的未来。
参加幼小衔接讲座心得体会6近几年来,幼小衔接一直都是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如何实现幼儿顺利的过渡到小学学习生活,幼儿教师、小学教师以及家长都应该作出相应的努力。而此次镇托幼办联合小学,共同开展的幼小衔接活动让我感受颇多。
衔接、衔接,就是幼儿与小学生、幼儿教师与小学教师的联系交流与沟通。小学教师经常走进幼儿园,面对天真活泼的孩子,喜爱之情充满心中,对于他们的常规习性也会有充分的认识。幼儿也会对这些和蔼可亲的老师留下美好的印象,进而在幼儿升入小学时,教师与孩子能更快的彼此熟悉、彼此适应。幼儿教师带领孩子走进小学也是幼小衔接活动的重点内容,如何做到形式丰富多彩、效果明显,这就需要小学幼儿园彼此之间,老师之间的沟通、配合默契。幼儿教师安全有序的带领孩子进入小学,参观校园,孩子与小学的大哥哥大姐姐一起做操,或许会在一年级的队伍中发现曾经的幼儿园的好朋友。他们已经先一步开始了小学生生涯,在羡慕、憧憬的情感下,催促着自己要马上进入小学。看看他们的课间十分钟,听听他们的上课,感受一下小学生活的氛围。
这里我想要说一下,幼儿与幼儿教师听小学生的课,是要听什么呢?从两点来说,幼儿“看”比“听”多,看看小学生坐的多好,回答问题时站的多好,没有乱下座位的、没有说悄悄话的,大家都在认认真真的听老师讲课,仔仔细细的做练习。让幼儿心中牢记小学的课堂形式,因而在幼儿园大班的课堂活动中尽量模范。幼儿教师听看并重,听小学教师的讲课内容是什么,方法是怎样的,如何做到让孩子稳稳坐在座位上,从而幼儿教师了解到在大班一个月的幼小衔接过渡期应该怎样开展教学活动。看看小学生们的常规,比较自己幼儿的差距,进而改进。
幼小衔接研讨会直接交流讨论,小学主任、一年级老师直接提出建议,加强幼儿习性的培养,生活上、学习上的良好习惯的养成训练,例如:会排队走、上厕所有序,会正确的拿笔、看书姿势正确等,这些看似小而容易,却是重要而繁琐。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学习习惯会让幼儿最快的适应小学生活,学习习惯的良好有助于在小学课堂上能注意力集中的听课,学习成绩自然不会落后。而习惯养成需要幼儿教师不断的重复纠正,幼儿的可塑性很强,给以他什么影响,很有可能就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因而习性培养重于一切。
我们在讲述幼小衔接这一主题时,主要关注幼儿园与小学这两个方面,人们往往会忽略家长的作用。我一直认为家长的影响作用和教师作用是并重的,因而需要幼儿园学校进行宣传幼小衔接的相关知识。利用家长来园接送幼儿、电话交谈等形式,与家长及时沟通和交流,让家长及时了解和掌握自己的孩子在幼小衔接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准确把握自己的孩子当前的发展水平和状况,并对其进行专门的教育和训练,使家园、家校能更进一步的配合,相互理解和支持,使每一个孩子都能顺利的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学习与生活。
第二篇:幼小衔接讲座
“幼小衔接”活动
华二小一年级组
一、活动导入
1、大家好,我是一年级的班主任。欢迎华二小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来一年级做客。
2、请问在你们班上有几位老师?都教你们什么课程呢?
二、活动主体
1、上小学之后,会有很多的课程呢。请大家看看我们的课程表,每天排的满满的六节课,还有早读、大课间活动。小学生一天能学到好多的知识呢。
2、看看我们的教科书吧。介绍一年级都有哪些科目。
3、大家一定都想成为很优秀的小学生,那要怎么做呢?
(1)上课之前要打铃,每次听到铃声,要赶紧进教室,把上课用的书、本子、笔摆
放整齐,不用的东西,整整齐齐地摆放在抽屉里或书包里。
(2)上课身体要坐端正。
(3)上课眼睛要认真看老师,不喝水,不插话,不乱走动。
(4)回答问题要先举手。
(5)早读要大声读书。
(6)下课铃声一响,同学们就可以休息,喝水,上厕所,散散步,做一点小运动量的游戏。
(7)早操要做到快、静、齐。
(8)我们会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取得好的成绩。
(9)我们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了。
(10)小学生的作息时间和幼儿园也是不一样的,我们每天早上七点五十下午两点半要按时上学,晚上要按时睡觉,按时起床,按时上学,老师一定会表扬不迟到的孩子!
(11)没有规定的午睡时间了。
(12)我们玩的时间会减少,学习的时间会增加。
4、如果你足够优秀,你就能获得一个光荣的称号:少年先锋队队员。
(1)你会带上鲜艳的红领巾。
(2)你能成为大家的榜样,当上学生干部,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等等。
三、一年级学生谈收获
四、小结
好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养成的,需要我们大班的小朋友现在就开始注意和练习了。愿小朋友们都能养成好习惯,成为合格的小学生,期待大家的表现!
第三篇:幼小衔接讲座
做好幼小衔接,给孩子飞翔的翅膀
各位家长好!很高兴能与大家交流幼小衔接的话题。
人的一生有许多过渡和衔接,幼儿园到小学、小学到中学,中学到大学„„研究表明,其中最大的不适应应该是幼儿园到小学的衔接过渡。
先看一组调查:
瑞士:4——8岁,大班,玩、学融合,实施启蒙; 法国:2——11岁,分三段,无低幼的明显划分; 荷兰:4——7岁,完成幼儿阶段的学习;
中国:3——6岁,完成幼儿阶段的学习。
从这组数据不难看出,咱们中国的孩子学前准备时间是最短的,咱们的孩子是最辛苦的。
因此,咱们的孩子更需要老师们、家长们的引导和帮助。再看一组入学后学生状态对比:
▲ 适应良好的:规范意识、责任意识强;听课习惯好,注意力比较集中,发言积极;作业工整、漂亮;情绪稳定,努力执行老师发出的各个指示,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各种任务。这类孩子接受老师反馈回来的正面信息就会比较多。比如:作业本上小星星多;老师经常给大拇指,看到他们就点头、微笑;同学经常投来羡慕、佩服的目光,都喜欢找他们玩。他们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喜欢学校,越来越喜欢老师,越来越喜欢学习,开始步入良性的循环发展期。
▲ 适应一般的:有一定的责任意识和规范意识,知道什么时候该干什么,能按老师的指令行事,能按时完成各项任务;情绪比较稳定。但是,他们一般都比较淡漠,比较被动,表现不够积极,把学习当成迫不得已的任务。
▲ 不适应的:
1.不喜欢学校,不喜欢老师,一到上学时间就烦躁、不安。少数孩子会通过哭闹的方式调节这种不稳定情绪,也有少数孩子试图通过哭闹以达到不上学的目的,甚至有孩子会找老师的毛病来推卸自己的责任。
2.依赖性太强,离开了幼儿园老师无微不至的照顾,离开了家长全方位的关注,出现入学焦虑倾向,少数孩子甚至会胡搅蛮缠,要求家长陪读。
3.缺少耐心,坐不住。有的表现为:一会儿摸摸这,一会儿摸摸那;有的表现为:不停的东张西望;有的表现为:寻找各种借口离座;还有的孩子甚至无视课堂纪律擅自下座位,到处跑动。
4.注意力不集中,听课效率低,听不清老师的话,或者听一半,漏一半,有些孩子还经常弄不清老师布置的作业。
5.缺乏自信,害怕学习。原因多数是学习能力不足,或是知识积累不够,跟其他小朋友比起来,感到没面子,很自卑。
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会给家长带来很多烦恼,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一定的阻碍。很多家长会把责任推到孩子的身上,认为自己的孩子不努力、不聪明、不愿吃苦、对学习不感兴趣等等。这是错误的认识,越来越多的研究和实验证明了,世界上没有一个孩子是不要求进步的,关键都在于教育和引导。那么,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呢?原因主要是由小学与幼儿园存在的客观差异以及我们的教育方式不当造成的。
我今天要和各位家长交流的第二个大问题——做一个幼儿和做一个小学生到底有哪些不同?
要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幼小衔接阶段,作为家长,必须先认识幼儿园和小学存在的差异。幼儿园教养并重,小学以教为主,它们在作息制度、教育任务和要求、学习内容和方法、以及老师对孩子的管理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形成一定的“陡坡”。那么,到底有哪些差异呢?
1.教育目的不同:幼儿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没有考试考查的要求,而小学教育是国家的义务教育,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学校通过各种考试考查,检查学生是否合格,并根据学生的学业状况考虑将来的发展目标。
2.教育的内容、方法不同:幼儿教育以游戏为主,而小学以学习为主,即教学生一些规律性的、比较系统的知识。所以,上了小学就不能随意请假。否则,这个知识就会衔接不上。
3.生活作息不同:上幼儿园每天起床、上学都很迟,上午也只有1小时左右的教学时间,其它是游戏、活动、生活时间。强调一个活动中的动静交替,就是说活动的时间多于坐着的时间。而小学,像现在的一年级,1天5、6节课,每节课40分钟,大约有4小时左右的集体教学时间,比幼儿园多出3、4倍。
对孩子影响较大的,还有睡午觉的问题:幼儿园里,白天可以午睡两个小时左右,每天有充足的睡眠时间。而小学的孩子,就没有充分的时间午睡了。因此,有的孩子就开始无精打采,甚至打瞌睡了。
4.评价的手段和标准不同:上幼儿园时,家长只要求孩子吃好、睡好,学习上能过得去就可以了。但到了小学,小学生每天都要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不能随意拖拉。而小学作业加口信有时候会有五、六件事情,如果孩子识字少,注意力不够集中,就很容易忘这忘那。
就因为小学和幼儿园有这么大的差异。如果让一个6岁的孩子独自来承受的话,是有难度的。所以,这就离不开各位家长对他们做些精心的准备,省得到出现问题时,再手忙脚乱地进行亡羊补牢了。
今天,我要和各位家长交流的第三个大问题是——针对幼儿园和小学所存在的比较突出的差异,我们要提前做好什么准备呢?
一、思想上的准备
激发孩子入学的愿望。孩子上小学,是他人生道路上的一个较重大的转折点。让孩子对小学产生向往,盼望早一点上小学。切忌家长对孩子这样说:“现在开始要吃苦头了”,“瞧,你这么坐不住,将来上小学可要受罪,让小学老师好好修理你!”其实,这一时期的孩子对小学生活处于一种朦胧的状态,他们对小学的了解都是通过成人的介绍和他们的一些参观活动,而家长对孩子这样说,会引起孩子对小学的恐惧,觉得读书是一件可怕受罪的事,一旦读书受到挫折,就会产生自卑心理,更不能适应小学生活。平时,家长在和孩子的聊天中,要不时传递这样的信息“你长大了,就要上小学了,爸爸妈妈真高兴我们家要有小学生了”,让孩子知道,父母为自己的成长高兴,为自己上小学自豪。有些孩子,对小学的认识依赖于表面,如上小学可以背书包、戴红领巾、自己到学校等,家长还应帮助孩子正确了解学校,知道小学是学习的地方,小学生是以学习为主的,要做作业,还会考试,要认真学习„„遇到一些特殊的日子为孩子拍照留念,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对自己要上小学了很重视,上学是一件很开心的事,如:开学第一天,带上相机到学校门口为孩子照相,留下一个美好的“第一天”;要戴红领巾了,特意去到学校拍上几张,为孩子留下一份特殊的光荣。
二、学习上的准备
在学校让老师感到头痛的不是那些在入学前缺少知识的孩子,而是那些对学习根本没有兴趣,不爱动脑思考的孩子。如何让自己的孩子知识广,兴趣旺,能力强呢?我想我们有必要了解学习必备的能力和素质,孩子如果具备了这些能力和素质,就会对学习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1.独立思考的能力。
孩子的思考是与生俱来的,让孩子独立地思考,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是孩子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的源泉。新课标要求培养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倡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是重要,没有问题的孩子往往是问题最多的孩子。所以,作为家长,有时面对孩子的问题适当地卖一下关子,让孩子自己去想,会比大人搜肠刮肚满足其好奇来得更有效果。
常见到这样的妈妈,孩子从早晨一睁眼,到晚上闭上眼睛睡觉,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卡在母亲的手里,什么时间干什么,学什么,都是经过细细推敲,精打细算的,遇到问题一律妈妈来解决,时间长了,孩子没有了自我,没有了自己的思维,丧失了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于是在一年级出现了这种情况:我问班上一个同学为什么没做作业?他理直气状地说:“我妈妈没空。”还有的孩子一拿起书包就喊:“妈妈,快来教我做作业。”因此,如何帮助孩子,但又不做到凡事包办,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这实在是一门艺术。
2.倾听的能力。
听的习惯与能力是衡量孩子学习能力的标准之一。许多优异的小学生,他们从小就养成了良好的倾听习惯。倾听是一种很自然的接受方式。孩子对听故事、听儿歌总有着极大的兴趣。经常听听录音、听听广播,听得多,势必积累得多,在表达时就有了丰富的素材与较强的组织能力。在这里,还要切忌:大人在与孩子说话时,不要罗嗦反复地说。一句话说的多了则成了可听可不听的话。同样的话说了第二遍,第一遍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如果有第二遍第四遍,那么先前说过的就成了大可不必去听不必去记的废话了。这样的罗嗦重复,对孩子养成良好的听的习惯相当不利,孩子很难直接辨别出哪些是要听的,哪些是可以不听的,结果很可能导致孩子没兴趣听,对什么都不认真听,一只耳朵迸,一只耳朵出。这样就对孩子的学习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家长要相信孩子的能力,不要过多重复自己的话。而且,当你在说话时,要让孩子眼睛看着你,你也要看着他,这样眼神交流有助于提高倾听能力。
3.提高孩子对语言的理解水平。
在小学一年级开学的头几天,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插曲:家长叮嘱孩子下课放后早点回家,不要在学校或马路上玩,孩子竟然一节课后就背起书包回家了;老师让学生回家写三个生字,每个生字写五遍,孩子竟写成五花八门的格式,有三个字写三遍的,有一个字写三遍的,五遍的,甚至一个字写满一页纸,有的孩子千脆一个字不写,不知道老师曾布置过作业。之所以发生这种令人啼笑皆非的现象,是因为孩子不理解老师的语言,只有那些千叮咛、万嘱咐的重复提醒才能记住。因比,父母没有事可以和孩子多交谈,不要再有重叠祠,如饭饭、觉觉等,语言要逐渐规范、精炼、复杂。阅读故事时,不要孩子一问就停下来解释,要让孩子能听过全文,自己根据情节消化体味其中的语句、语汇,多让孩子谈谈所见所闻,给孩子适当地布置一些小任务,为理解任务性、指令性语言打好基础。4
比如,请你去拿一张小凳;请你去拿高的小凳;请你去厨房的阳台上拿小凳„„
4.做事专注的习惯。
儿童教育专家认为,孩子只有先形成一种专注的习惯,才有可能在日后对自己的事业全身心投入,不会被其他事情所干扰。培养学生专注的习惯是一年级孩子最为重要的学习习惯。目前从一年级的课堂上来看,有的孩子上课听讲的专注程度几乎能达到40分钟,孩子上课的思维始终围着老师转。这样的学生只能占到一个班的10%。但有的孩子只能听10分钟,还不是连续的,需要老师不断地提醒。学生在写字做题时有的同学能始终如一地专注地写,有的学生则常常不是东瞅西望,就是停笔发呆,快的孩子十分钟完成任务,慢的一个小时也不夸张,差异性较大。
因此,在入学以前,应该帮助孩子发展有意注意,使孩子逐步学会控制自己的注意。开始,采用游戏形式比较好。如在桌子上放4-5样玩具,让孩子看1-2分钟,然后请孩子把头转过去,你拿掉其中一个玩具,再让孩子转过头来,要求他说出桌子上的变化。游戏可以增加难度,如玩具的数量多一点,拿掉玩具后再把留下来的玩具位置调换一下;观察的时间可以逐步缩短。做游戏时,如果你和孩子轮流出题目,老师还可以故意出错,让孩子发现并给你纠正,这样,孩子的积极性会更高。一般孩子都比较喜欢听故事,所以还可以让孩子听录音故事来发展他的有意注意。在听故事前先提出几个问题,让他带着问题听,听完后回答你的问题。还可以要求他边听边记住故事的内容,然后把故事复述出来。只要我们经常和孩子一起做有利于注意力发展的游戏,相信孩子的有意注意会得到很快的发展。
5.阅读的习惯。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孩子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我们家长不要只看眼前孩子的成绩考了多少分,他学会了多少字,会算多少题,培养孩子应该从长远的角度去考虑。凡是优秀的学生,几乎都有着共同的好习惯,那就是阅读,大量地阅读。读书是所有功课植根的土壤,它的贫瘠与丰厚,关系到孩子一生的发展。一位名师说得好“把鱼儿养到大海里,想它小都很难呢!”我们的孩子虽然才即将进入一年级,但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共同努力,想尽一切办法来激发孩子的读书兴趣,带领孩子走进阅读的大门。一旦走进去了,你就可以站在一旁看着他不断地前进。
三、生活上的准备
1.调整生物钟。幼儿园的孩子因为没有学习上的任务,因而很
多家长对孩子的生活作息时间可能会没有规律,大部分是按照大人的生活方式的。比如晚上睡得迟,早上起得迟;早上入园也很迟,几乎在传达室大门即将要关的时候才姗姗来迟;遇到天冷或不算特殊的日子里就对孩子说:“今天我们不去了吧?”这样在孩子的心里就有了一种“上学可以迟到,不去也无所谓”的错误心理;同时幼儿园的孩子中午有两小时的午睡时间,上下午还配有点心,在小学里显然已经没有了这种待遇,因此大班的孩子要慢慢调整这种生活方式,逐渐减少午睡时间,两小时、一小时半、一小时、到最后不睡,家里要让孩子吃饱吃好,尤其是早餐、中餐,否则长长的一天里要学习、要活动,小孩子的身体又怎么受得了?
2.自理能力的准备。幼儿园的孩子,生活上处处要依赖成人。爸爸接送上幼儿园,爷爷喂饭,奶奶整理衣物,妈妈帮忙穿衣裤。而入小学后,情况一下子发生变化。因此生活能力上的培养和逐步过渡,也是很重要的。平时,每天让孩子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教会孩子每天按着课程表自己整理书包、收拾文具,以便能带齐学习用品。最初,让孩子自己整理书包和文具盒,他可能会手忙脚乱,丢三落四,家长要有耐心,从旁多加指点,可先给孩子做示范,再让他学着做。
四、物质上的准备
1.书包1个:要给他准备一个合适的双肩式书包,大小宜跟孩子的身高以及教室格子大小相适宜。功能不要太多,在上面显眼的地方写上孩子的班级、姓名。
2.铅笔盒一个:建议给孩子买功能最简单、色彩不鲜艳的铅笔盒或铅笔袋。现在很多的铅笔盒,功能很多,样式花哨像玩具,按某个按钮就会弹出什么出来,这样的铅笔盒最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造成上课不听讲。
3.尺子一把:尺子是小学生必备的,特别是刚进一年级的小学生,会经常用到。买一个一边直线一边曲线的普通塑料直尺就可以了。
4.铅笔:小学生以使用铅笔为主,每天带6支削好的HB的中华铅笔,(每天晚上,请家长帮助孩子把铅笔削好,贴上名字或者做好标记。注意:不要把转笔刀或小刀一类的用具带到学校)
5.橡皮一块:最好是长方形,高级绘图橡皮,或是那种考试专用橡皮,比较好用擦得比较干净(不要买那种花哨的橡皮)。
6.包书皮:请家长指导孩子完成。所有的书本都要用白色的纸包好,包好后在书上各写好班级和姓名。
7.家长尽力为孩子创设养成良好习惯的条件,如给孩子设置固定放书包、用具、图书等的地方。选择合适的灯光照明,适合孩子高矮的桌椅,要给孩子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
在准备以上学习用具时,请家长务必注意要越简单越实用,功能不要太多,不要太复杂,以免在课堂上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听讲效果。其次要与孩子共同准备学习用品。共同准备,一是让孩子体验即将作学生这一快乐的过程,二是从现在开始让孩子知道学习是自己的事,培养他们自己的事自己做的习惯。
最后,我想对各位家长说的是:请无限相信孩子的潜力;永远不要对孩子失望;决不吝啬父母的表扬和鼓励;教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我们不能去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每一个成功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位成功的家长,教育好孩子是我们共同的责任,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为了孩子们,让我们幼儿园、小学和各位家长一起携手,努力做好幼小衔接,给孩子插上飞翔的翅膀!谢谢大家!
第四篇:幼小衔接讲座感想
幼小衔接讲座感想
在参加过幼小衔接讲座之后,感觉受益匪浅。
从小班到现在的大班, 眨眼间, 孩子已经上幼儿园三年多了, 9月份即将进入小学。渐渐地我们也开始关注孩子上小学的事情, 如上哪间小学、其他父 母是如何选择的、择校与否、学校之间的区别在哪里等等。这个讲座给我们上了 一节比较深刻的课, 做讲座的老师以她很多亲身的经历和例子, 给我们讲述了很 多平常却不一定为我们所知道的做法和道理。
例如学前物品的准备。记得我们以前上小学的时候, 是一件多么兴奋的事情(那时我没上过幼儿园, 正式上小学一年级前, 只上了一年的学前班), 新文具, 新书包,新衣服,新课本„„什么都是新的,跟过年似的。一点没有象现在的专 家学者分析的这个不适应那个不适应, 这个断层那个断层(昨天我在网上看到德 国有个叫哈克的教授专门阐述了幼小衔接的六个断层)。现在孩子宝贵了,父母 的“呵护”有加,舍不得让孩子吃一点点的苦、受一点点的委屈,什么都给最好 的,这反倒成了“祸害”。例如挑文具,老师提醒我们,一定不能挑那些太花俏 的笔、笔盒和书包,书包要挑贴背的,笔盒要挑塑料的,没印那么花俏的,铅笔 要挑六角型的, 也不能太花俏的。这是从孩子的角度出发, 防止太花俏的东西转 移他上课和做功课的注意力。我记得, 我们以前上小学挑文具, 铅笔也就那么几 种, 也根本不会印到花里胡俏的, 笔盒也是很简单的那种铁皮盒, 书包就更加简 单了,根本没有什么很花俏的图案。老师提到了一种叫“握笔器”的东西,我是 第一次听到。老师解释说, 那是教会小孩子学会正确的握笔方法的工具。我对此 有点不理解。我记得, 我们以前小学的时候, 老师都是很认真地教我们怎么样握 笔,怎么样写字的,手把手地教,直到教会我们。现在倒好了,直接买个握笔器 就行了。这到底是科技进步了,还是人类落后了? 行为规范和良好的习惯, 这一点, 对于幼小衔接来说比较重要。幼儿园可以说还是处于保育阶段, 而到了小学就是真正的独立生活了。在幼儿园尿了裤子有 老师帮忙换, 吃饭不认真有老师纠正, 午睡不好有老师监督, 这些到了小学之后, 就全都靠自己了。所以, 现在幼儿园的老师已经开始教育孩子要学会整理自己的 书包, 每天晚上将第二天要穿的衣服拿出来放在床头或者凳子上, 这都是良好的 行为规范和习惯。
大三班:张若诗妈妈
第五篇:幼小衔接讲座感想
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观“幼小协同,科学衔接”公益讲座有感
育儿,是每一位老师和家长长久以来关注的课题。简单的两个字,却是家长一生的心血。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如何让孩子顺利的过度到下一阶段,在这次的公益讲座中,让我体会颇多。
一、寓教于乐,学龄前,我会这样做
学龄前期,是幼儿3周岁后至6~7岁入小学前,也就是幼儿园期间,正是我的孩子现在所处的阶段。对于此阶段孩子的教育问题,正是我最近比较关注的话题。这样的讲座,自然引起了我的高度关注。讲座中,二十幼儿园的赵园长讲座的题目就很吸引我:“聚焦家园同步、幼小科学衔接”。幼儿园和家长保持一致,携手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她的观点我非常赞同。比如有的家长会过早开发孩子的各种能力,我是反对的。我认为开发要适度。正如赵园长在“当前家长对幼小衔接认识的误区”中讲到,从生理角度,孩子手部小肌肉发展尚未健全,大量的书写会造成幼儿手部肌肉疲劳等,还有的家长过早让孩子机械性地背诵,让孩子有抵触心理,完全不利于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度。再比如,很多家长过早地让孩子学习英语,其实孩子的语言神经发展的仍不健全,过多的语言环境不利于孩子的语言健康。教育孩子,还要因人而异。这不是输在起跑线上的问题,而是抢跑了,就没有了比赛资格。老人们常说:三岁看老,孩子一定要从小培养。我认为,培养,不是单一的背诵和书写,培养的是一种学习和交流沟通的 能力。孩子的教育离不开老师和家长任何一方。不能一味的依靠老师在幼儿园的管理,认为把孩子交给老师就万事大吉。幼儿园,是孩子脱离父母,步入社会的第一步,如何融入陌生的环境,如何与陌生人交流,如何交朋友,这些都是孩子从幼儿园能学到的宝贵经验。孩子还小,不善于总结,我觉得家长要正确的引导孩子。如果光靠老师的教导,那么,孩子不都是应该一样的吗?为什么一个班的孩子性格迥异?那更多的,还是家长的教育啊。所以我认为,在孩子学龄前,我不会让他提前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等,我更多的是希望通过我陪他玩,发现他的一些兴趣、爱好,发展他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玩,并吸收着知识;乐,并吸取着经验。在游戏中寻找乐趣,在乐趣中学习知识,在学习中不断成长。
二、以身作则,学龄期,我要这样做
学龄期,是儿童6岁~12岁,也就是小学期间。此期儿童体格生长仍稳步增长,大部分器官的发育到本期末已接近成人水平。脑的形态已基本与成人相同,智能发育较前更成熟,控制、理解、分析、综合能力增强,是长知识、接受文化科学教育的重要时期。也正是孩子学习阶段中的起步阶段,也是最重要的基础阶段。这个阶段尤为重要。讲座中,外国语小学沈校长的“用心力建树孩子好习惯和好性格”引起了我的极大共鸣。沈校长的一席话,让我不禁感叹,孩子的教育,真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一项任重道远的艰巨任务。沈校长讲到,很多家长总在 孩子面前提及别的孩子如何如何,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进行比较,殊不知“比”字本身,就是两把匕首,既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也间接伤害了自己孩子和别人孩子的友谊,更会伤害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感情。不是不比较,可以和孩子本身来比,比起上次进步了多少,比起上次吸取了什么经验,这样的比较,我相信是良性的。举一个我教育孩子的简单例子,在零食方面,我很少让孩子吃,但是偶尔吃的时候,我总是会说,“孩子,你很小的时候是不是不能吃,慢慢的长大了,身体有了抵抗力,能吃的东西也多了。知识也是这样,小的时候不会的,长大了慢慢学,一次两次是很难学会的,但是慢慢的,就都学会了,爸爸妈妈也是这样,慢慢的,会的越来越多。”鼓励,远比斥责更能让孩子接受,更能让孩子进步。所以我认为,在孩子学龄期,我不会每天监督他写作业,而是尽可能的培养他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孔子言:“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孩子学会倾听、善于思考、敢于提问、与人合作、自主读书、认真书写、动手操作、按时完成作业等。
总之,不管是幼儿园、小学,或者其他孩子需要经历的各种阶段,我们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引导员,孩子的童年时光很短暂,让我们共同为孩子筑建阳光绚烂的童年!
X幼儿园 X妈妈
2016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