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长征心得体会
会 长征心得体会 2 篇
?
长征精神永放光芒 ?
今天,是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七十周年纪念日。想那七十年前,中央红军在党中央毛主席的率领下,经过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做出了重大的牺牲,翻过了一道道山,涉过了一道道水,行程两万余里,终于到达了陕北。
实事求是地说,长征,是我们党和军队,由于一错再错的错误路线的领导,迫于严酷形势的一次无奈的战略大转移。“红旗飘,军号响,子弟兵,别故乡。红军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这是老红军萧华同志所创作的《长征组歌》里对中央红军离开江西革命根据地时的悲壮写照。但是,正是在这个战略大转移的过程中,一次次失败的教训和血的事实,使我们的党和军队认清了错误路线的本质和危害,从而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内的领导地位。毛泽东同志用他那政治家的敏锐目光洞察形势,用他那军事家的雄才大略指挥红军,战胜了无数的艰难险阻,终于到达了陕北,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也使中国革命走向了一个新的起点,从此踏上了胜利的坦途。
在长征胜利以后的岁月里,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同志
领导着中国人民前赴后继,用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又经过了十几年的艰苦斗争,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长征,就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没有改革开放的今天。而在坚苦卓绝的长征过程中所形成的长征精神,正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能够领导中国人民取得辉煌胜利的强大精神保证。
岁月悠悠,转瞬已经七十年过去了。当年那支衣衫褴褛、疲惫不堪,依靠着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和实现共产主义,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让全中国人民过上好日子的坚定信念走出雪山草地的军队,已经成为了一支强大的、现代化的国家武装力量,成为了一支所向披靡的威武之师。抚今追昔,让我们深深的理解到,人是要有理想和信念的,正因为有了理想和信念的支撑,我们的红军才走出了雪山草地,才完成了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理想和信念,是革命胜利的可靠保证!可以设想,如果没有了理想和信念,或者说失去了理想和信念,那我们的党,我们的军队,我们的国家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
现在,经历了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的祖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千变万变,人民群众的理想和信念没有变,对党和政府的期望和信任没有变。人民群众渴望革命老传统、老作风的回归,期盼着革命老前辈为之奋斗的目标早日实现的愿望没有变。
?
随着时光的流逝,老一辈红军战士大都作古,离开了我们,但他们的精神和信念却留存了下来,成为了我们党,我们国家的宝贵财富。现在,在我们的党内,特别是在一些领导干部中,很有一些人对长征精神,对老红军的革命精神和信念、对革命的老传统不屑一顾,有的甚至于肆无忌惮地糟蹋这些宝贵财富,这是非常令人震怒和痛心的。谁亵渎了红军的精神和信仰,谁就是人民的败类,就是人民的罪人!
现在,我们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正在率领全党和全国人民,为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让人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进行着新的长征。而长征精神必将为激励和教育全党、全国人民“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在新的长征中实现我们的最终理想而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红军长征的故事》心得体会长征心得体会 2 篇 | 返回目录 ?
我看完《红军长征的故事》,当我把这本书合上的一瞬间,那一幅幅惊天动地的画面,那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争,仍久久萦饶在我的眼前,从内心不由自主的发出这样的赞叹:“这简直是中国战争史上前所未闻的”。它已经深深震撼了我的灵魂。
震撼啊!数千人马驮着锱重万里长征,面对的是百万虎狼之师,前有堵截,后有追兵。面对高山悬崖,冰雪雨雾、湍急的河流、莫测的风暴、灼热的沙漠、无底的沼泽,饥寒
交迫、刀山火海。。。这一重又一重令人无法相信的困难,却被这支队伍战胜了,这就是红军,这就是“无坚不摧”的红军。
历史的车轮已经把人类载入到一个崭新的世纪,我们远离了那战火纷纷的年代,现在的人们面对困难有两种选择:知难而退或者就是知难而进。知难而退的人几乎占了三分之二。记得有一次,我有一道题不会做,没有经过任何思考,就不做了,现在想起来,那是我人生路上的一次最大的失误。我后悔自己没有去面对它,没有去锻炼自己,红军爬雪山的时候,吃的是皮带、树根,穿的是草鞋,薄衣,他们却翻过了一座又一座的雪山,战胜了一道又道的困难。试想一下,我在他们的面前似乎变得那么的渺小和苍白无力。。。,其实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去面对它,俗话说:“困难就像弹簧一样,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我们学习的过程,正如科学家攻克难关一样,是一个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只有披荆斩棘,奋勇当先,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知识就像满目琳琅的大宝库,探寻它的路是坎坷的,不能一遇到困难就退缩,其实,困难的重量是由你的习惯来称的,在怕困难人的眼中,它就像巨人一样,相反,在怕困难人的眼中,它只不过是蚂蚁大小,只有经过磨练的人,才会不停地与困难做斗争,勇于和困难做斗争的人才能取得胜利。
?
“不经一番彻苦寒,怎得梅花扑鼻香”,我国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潜心研究十多年,验算用的草稿纸竟达十几麻袋之多。终于攻克了数学上的难题哥得巴赫猜想。诺贝尔奖的创立人诺贝尔,为了研制炸药,有十几次差点落入死神的魔掌,但是他还是不放弃,继续研究,终于取得了胜利。中国的保尔张海迪,在轮椅上实现了自己的梦想,神舟五号经过中国科学家几代人的努力,终于成功的飞上了太空,让世界人民所瞩目,救死扶伤的李时珍,经过自己二十多年的呕心沥血,不知道踏遍多少青山悬崖,用心血筑成了举世闻名的《本草纲目》,这不就是一些活生生的例子吗?正是由于他们发扬了不怕苦,不怕累,持之以恒的精神才换来他们伟大的成功。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的兴衰是我们中华儿女每个人的神圣责任,在学校我们要把红军那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发扬下去,我们要学好每一科知识,孜孜不倦的学习,用科技来强国,我们要沿着先烈们走过的路,继续走下去,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让祖国永远巨人般立于世界之林。
第二篇:长征精神心得体会
“伟大壮举 光辉历程————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展览”开幕以来,一些特殊的展品激发了观众极大的热情。铜制的雕塑、写实的油画、泛黄的老照片……红军战士那坚定执着的目光,照亮了展厅的每一个角落。
一进展厅,就看见观众纷纷用相机拍下一座主题雕塑:在党旗下,红军战士相互搀扶、相互鼓励,面带微笑地迎向胜利曙光。
1935年1月,方志敏领导红10军团在江西怀玉山作战时被俘,他坚贞不屈,从容就义。一幅方志敏烈士的照片就置于遗作《可爱的中国》之上,“我愿意牺牲一切,贡献于苏维埃和革命”的誓言,曾激励无数后人献身革命事业。
在危急关头,仍保持着坚定乐观、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是红军长征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几个白发老人围着一座题名为《艰苦岁月》的雕塑感叹无限。作品表现的两个人物,一个是吹笛子的老红军战士,一个是在他腿上趴着的小红军战士。雕塑的斜对面是一幅大型油画———《我们一定会回来》。
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同志指挥红军取得了长征中最精彩的军事行动————四渡赤水的胜利,在二渡赤水时写下了著名词作《忆秦娥·娄山关》:“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来自北京交通大学的学生张亮辉在笔记本上一笔一画地记下了这句名言,还在一幅反映毛主席在长征路上的油画前留影。他说:“红军长征途中那种乐观、坚定的精神感染了我,我们要永远发扬长征精神。”
长征途中,红军不仅突破了敌人重兵围追堵截,还战胜了大自然中的无数艰难险阻。“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1935年8月,红军进入海拔3500米以上的川西北水草地,草地中泥潭和沼气带密布,稍有不慎人马就会被吞没、熏倒,不时有冰雹从天而降,白天紫外线灼伤皮肤,晚上冻得浑身发抖。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战士们风趣地说:“过雪山我们是顶天立地,过草地我们是铺天盖地。我们不愧为天地的主人。”一幅漫画正是描绘了这样的情景。来往的观众来到雪山草地的场景,总要静下心来观看,每个人都被感动着、激励着。
跟党走,向光明走。走过遵义,走出绝境,走向陕北,走向胜利。油画《三大主力会师》,描述的正是这一场面:红旗飘扬,军号嘹亮,战士们丢下背在身上的那早已破旧的行李,相互拥抱、祝贺、问候。响彻大地的欢呼、无法克制的流泪与拥抱……观众们看到这里,无不为之动容,“今天,我们身处展览馆中,依然能够感受到那份浓烈的兴奋之情”!
第三篇:长征精神心得体会
“伟大壮举 光辉历程————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展览”开幕以来,一些特殊的展品激发了观众极大的热情。铜制的雕塑、写实的油画、泛黄的老照片„„红军战士那坚定执着的目光,照亮了展厅的每一个角落。一进展厅,就看见观众纷纷用相机拍下一座主题雕塑:在党旗下,红军战士相互搀扶、相互鼓励,面带微笑地迎向胜利曙光。
1935年1月,方志敏领导红10军团在江西怀玉山作战时被俘,他坚贞不屈,从容就义。一幅方志敏烈士的照片就置于遗作《可爱的中国》之上,“我愿意牺牲一切,贡献于苏维埃和革命”的誓言,曾激励无数后人献身革命事业。在危急关头,仍保持着坚定乐观、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是红军长征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几个白发老人围着一座题名为《艰苦岁月》的雕塑感叹无限。作品表现的两个人物,一个是吹笛子的老红军战士,一个是在他腿上趴着的小红军战士。雕塑的斜对面是一幅大型油画———《我们一定会回来》。
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同志指挥红军取得了长征中最精彩的军事行动————四渡赤水的胜利,在二渡赤水时写下了著名词作《忆秦娥·娄山关》:“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来自北京交通大学的学生张亮辉在笔记本上一笔一画地记下了这句名言,还在一幅反映毛主席在长征路上的油画前留影。他说:“红军长征途中那种乐观、坚定的精神感染了我,我们要永远发扬长征精神。” 长征途中,红军不仅突破了敌人重兵围追堵截,还战胜了大自然中的无数艰难险阻。“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1935年8月,红军进入海拔3500米以上的川西北水草地,草地中泥潭和沼气带密布,稍有不慎人马就会被吞没、熏倒,不时有冰雹从天而降,白天紫外线灼伤皮肤,晚上冻得浑身发抖。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战士们风趣地说:“过雪山我们是顶天立地,过草地我们是铺天盖地。我们不愧为天地的主人。”一幅漫画正是描绘了这样的情景。来往的观众来到雪山草地的场景,总要静下心来观看,每个人都被感动着、激励着。跟党走,向光明走。走过遵义,走出绝境,走向陕北,走向胜利。油画《三大主力会师》,描述的正是这一场面:红旗飘扬,军号嘹亮,战士们丢下背在身上的那早已破旧的行李,相互拥抱、祝贺、问候。
第四篇:长征精神心得体会
让长征精神走进校园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每当读到毛主席这首《忆秦娥。娄山关》,就会想起长征,想起红军在过草地、爬雪山的过程中,不畏艰难险阻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长征,不光是靠自己的双脚从漫漫征途中走过来的老一辈人的骄傲,也是我们的骄傲,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它不仅载入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史册,在世界史中,它同样也是永远不可磨灭的重要一笔。从1934年10月16日红军在江西渡过于都河,直至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陕北胜利会师,历时两年整,行程上万里。我们暂且不说红军在这其间遭遇敌人的一次次围、追、堵、截,单说走过的行程就足以让世人瞩目:红军一共爬过了18条山脉(其中5条终年冰雪覆盖),渡过24条河流,经过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组织的包围,平均每天行军70华里……试想:一支大军及它的辎重,要在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这能说不是奇迹吗?长征的开始,是被国民政府逼迫的。国民政府以各种各样的袭击,使我们的红军伤亡惨重。红军在长征的途中,一路上要面对自然环境变化的考验,更要防备国民党和日本侵略者,使红军有了许多作战经验。特别是在面对着国民党一次又一次的“围剿”,东渡赤水河、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中国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二万五千里长征。它那传奇式的牺牲和坚韧不拔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赖以成功的基
础,它激励着一个有13亿人口的中国朝着一个无人能够预言的未来前进。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举世无双的壮举,它像一条永远铭刻在地球上的红飘带,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象征。正像毛主席说的那样,“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吗?
二万五千里长征虽然结束了,而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和平年代的新长征。这场新长征虽然没有雪山草地,没有战火硝烟,但却面临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全新考验以及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威胁,仍然需要长征精神,并从中汲取信心、智慧和力量。弘扬长征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战胜困难和风险,解决新问题,创造新业绩,实现中国梦不可缺少的强大精神动力。我们教育工作者,更应当把弘扬长征精神当作自己的历史责任,重读红色精典,让长征精神走进我们的大学校园,在校园生根发芽壮大,长成参天大树。
近期,我们图书馆开展了重读红色精典活动,如刘伯承的《回顾长征》、张南生的《遵义会议的光辉》、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金一南教授的《苦难辉煌》,这些名著时刻提醒当代大学生不忘新中国成立的艰苦历程,多层次,多角度的展示长征精神。红军战胜无数艰难险阻,胜利完成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征的光辉历史和英雄壮举,也让我们图书馆的党员们为之震撼。作为新时期的党员我们一定“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长征路”,时代变了,条件变了,共产党人为之奋斗 的理想和事业没有变,我们图书馆全体工作人员,一定要发扬长征精神,克服一切困难,在服务学校改革发展,做好服务教学科研中,争做先锋和楷模。坚持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四项基本原则,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和“双向”方针,坚持知识性与科学性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办馆方针,为推动我校图书馆学研究和促进图书馆事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五篇:长征胜利70周年心得体会
一个民族和国家,必有一种精神和信念。它在人们的内心里蕴藏,外化成为一种能量。它像看不见的火光,如地球深处涌动的岩浆,历经千万年而不泯,为天地人间提供不竭的热能。这就是长征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薪火不熄,代代相传。它无法用GDP和外汇储备的数字来计算,也无法通过外在的现代化建筑和工程来考量,却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原动力。
有一种纪念是继承,有一种回忆是憧憬。当我们用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来热情洋溢地赞颂长征和长征精神的时候。基于现实生活的冷静思考和理性判断,显得尤其必要。那么,什么是历史上的长征与今日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共振”点呢?什么是当年进行长征的年轻人和今天信息时代年轻人的情感“结合部”呢?什么是强调英雄主义和集体观念的岁月与讲究多元文化和提倡个性的时代的“默契”呢?
以今人的视角来看长征,可以用排除法。至少,有这样三种人难以完成长征壮举。首先,那些没有足够勇气挑战自我的人,很难面对自己从未经历和从未听说过的千万里险途,且前途莫测。再者,那些没有足够胆略挑战极限的人,很难跨越天险金沙江和大渡河,很难走过冰峰雪山和沼泽草地。最后,那些没有足够智慧挑战命运的人,很难凭借超人的忍耐和磨砺,最终“扼住命运的喉咙”,获得了不起的成功。
无论是挑战自我、挑战极限,还是挑战命运,都是具有鲜明色彩的现代社会现代人所推崇的一种人格品质。因此,我们可以说,我们找到了历史上的长征与现实生活之间内在联系的脉络。原来,有一种做人的要素,和做事的要领,不因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改变,就连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也是一样。古往今来,那些在陆地上长征、在大海上长征、在太空里长征的人们,都同样具有追求真理、探索未知、勇闯禁区、忘我牺牲、百折不挠的精神和信念。
历史已进入21世纪,长征已成为上世纪的传奇。70年,不算很长,也不是很短,而我们要说,这个不朽的传奇,还在我们国家建设和发展的各个领域中继续。长征精神是什么?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一种体现,是我们民族魂魄的一种表征。正像鲁迅所说的那样:“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在中国地图上,我们很容易找到长征的起点,但是,在我们的心灵里,长征永远是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