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读书心得优秀文章(大全)
读书时一种补充知识的途径,同时也是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追求,尤其是教师读书,更是一种追求进步的重要体现,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教师读书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教师读书心得1
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有所提高。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受益匪浅,从中选出这几个“建议”谈谈我的想法。
一、教师,珍惜儿童对你的信任
“教师面对的是儿童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其实,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融洽的,教师应该学会蹲下来看学生,使他们感觉到你对他是公平的,信任的。每个孩子都有他的可贵之处,在教师的眼里学生没有好坏之分。在学生做好的大时候,我们应该给他们更多的鼓励;在学生做的不好的时候,我们更要关心和指导他们向正确的方向前进,使他们在认识的道路上更进一步。不要加以指责,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很脆弱的地方,孩子也是一样。其实他们也很痛苦,作为教师就是要时刻给他们启发和鼓舞,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使他们有自豪感和尊严感。
二、教学相长,取长补短
“如果你发现绝大多数儿童练习本的字迹端正秀丽,错别字很少,那么这就是个明显的征兆:在这个班级里学生可以学到许多东西”
想一想,我这几个月的教学其实真是这样的,“练习本”就是学生习惯养成的一面镜子,也反映着一名教师的教学效果。对于新教师而言,学生习惯的养成是今后有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础,我所缺乏的也就是这一点,要时刻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得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得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更省力更有效。
要对同事们的经验加以研究和观察,并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进修和自我教育。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
“学习优秀经验,并不是把个别的方法和方式机械的搬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而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向优秀教师学习应当取得某种信念.”
三、教师的教育素养
“关于学校教学大纲的知识对于教师来说,应当只是他的知识的事业中的起码常识。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的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可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其实,要想达到这样的境界,我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想想自己,在这方面做得确实不好,每天不停地忙于备课、上课、批改,管理班级,总是抱怨没有时间读书,但闲暇时又懒得动,而那些教育书籍却安安静静地躺在书架上,早已落满了灰尘。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才想起找一点书来,看看有没有可以借鉴的文章,有没有可以参考的教案,此时,想一想实在是可悲!可怜!现在觉得自己还年轻,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还足以能“应付”小孩子,然而面对飞速发展的今天,可以说孩子们的视野更加开阔了,我们不得不时刻要求自己要走在前面,那么惟有读书才能武装我们的头脑,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的尴尬境地。而读书的这种意识更应该是发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望。
年轻的我对于教师这个行业还存在着比较稚嫩的想法,而学习对于我来说是补充自己,使自己成熟的一个最好的方法,我要不断地学习,积累经验,使自己能成为一名名师。
教师读书心得2
5月16日,我校全体数学教师到育才学校去听课学习。我听了两节数学课,真的是感受颇深,受益匪浅,让我充分领略了课堂教学的无穷艺术魅力。现就这次学习谈一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一、收获
1、出去听课比在学校闭门造车受益要快要多,要来得直接。
2、真实——课堂教学应该追求的境界
在我们的观摩课教学中我总是觉得雕琢,事先准备的痕迹太过浓重,我自己的体会就比较深刻,当然我所说的并不是不备课一点准备都没有,而是不应该把每一句话每一个答案都要事先给学生灌输,害怕再作课中出现纰漏,我以前确实就有过这样的顾虑,因此当一节课在我不停的灌输给学生,然后在作课时,就觉得我的每一句话,学生的每一个答案都是准备好预设好的,而不是适时生成的,虽然按部就班成功的完成了一节看似完整的课堂教学,其实却缺少了真实性,多了几分虚假。听了两位教师的课后,我觉得在教学中他们做到了真实的教学,首先教师为学生创造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学生暴露思维的真实,例如六年级的那节课,在他的教学中没有一种固定的答案,而是拓展了思维的空间,这样学生的思维很活跃,即时生成的答案各式各样,让人找不到雕琢的痕迹,很真实。其次,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凸显个性的真实,3、情境——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有效的手段
我记得朱乐平老师说过教学情境的设置应注重来自于生活,并不是每一节课都要设置与生活紧密结合的情境,而是尽量贴近于生活,这样学生学习起来便于思考操作,同时也能在生活中加以应用。特别是像我们学校的学生更要注重与生活实际的结合,因为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解决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的手段方法,掌握技能。所以情境的创设需要我在生活中教学中多观察,多思考,多操作。
4、三维目标的整合——课堂教学的更高要求
我们的教育观点从最开始的注重教书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到提倡育人的重要性,我们的观念都有了逐级的改变,那么现在课改又提出了“三维目标的整合”,所谓的“三维目标”就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道德与价值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尽量做到这三个目标的整合,而且是“品之有味,寻之无迹”,如在三年级数学课的教学中,她通过教学让学生体会到了,不同的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去评定都会有不同的结果和答案,那么做人就是这样我们不应该以一种标准去看待我们周边的人、事,我们要从多角度去思考一个问题,所以这节课就是在这样的看似在作练习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学习知识,提高了学生分析判断事物的能力,同时也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做到了“三维目标的整合”。
5、亮点——让课堂教学生辉的装饰品
能让听者有畅所欲言的欲望的课就是一节好课,能够让听者回去就可借鉴操作的也是一节好课,我觉得一节好课并非是很完美的,哪怕只有一个亮点,能够引起大家共鸣,我觉得都是好课,其实那位六年级老师的课并不是像我想象中的那么好,而且在我们学校应用起来未必就很实用,但是在他练习的设计中,他采用了层层递进、小组合作,并让学生进行质疑,我感到了教学的效果非常好,这就是一个亮点,使这节课生辉。
6、教师素质之高,学生习惯之好。是我们该思考如何去做。
二、自我反思
总之,听了两位教师的课,看了气势宏伟的广播操,我充分认识每一次外出学习对于我都是一种反思和激励,让我在欣赏别人精彩的同时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课前认真解
读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流程;课后认真反思,坚持写好教学后记;多看书学习,多做笔记,不断提高自己教学业务水平。
教师读书心得3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知识就是力量,其实在我的内心深处我一直认为趁着青春年少多看些书,多学些知识是永远不会错的。在走上了三尺讲台之后,由于这职业的原因,我更加喜欢看书、看报,并逐渐对教育书刊有所涉猎,其中我最喜欢《小学语文教师》。
一本书刊或杂志能够成为读者的朋友,其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而在我的心目中,《小学语文教师》就是我的挚友。我和它的相识其实很平淡无奇,当我初为教师时,为了走好以后事业的第一步,常常要做些准备,其中有一项就是到校图书室借阅书刊,摘抄一些新的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教学方法,而这些,我都通过《小学语文教师》获得了,因此我一次次走近它。
有人说:一本教育杂志,也应当是一所学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切实、具体的可以给读者以启迪的教育案例,有高水平的服务而《小学语文教师》恰恰如此,它的文章精短实用,可读性强,内容实在,在推动教学改革、传递教学信息方面都有独到之处。
如今,做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学方面得到一些切实具体的帮助,《小学语文教师》将怎样处理教材难点,怎样设计创造性教学方案等都为我们想到了。同时《小学语文教师》推出的大语文教育文摘,从大语文的角度,精选报刊精华,为我们及时地提供了各方面的教育信息,也打开了我们的教育视野。此外,园丁故事、封面人物,不仅有吸引人的故事,闪光的教育思想,精妙的育人艺术,还让我们认识和了解到像于永正、李吉林、支玉恒、徐根容等教育界的精英人物及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
据了解,《小学语文教师》已走过20多个风风雨雨,滋润了无数语文教师的茁壮成长,也为许许多多的青年语文教师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桥梁,是培育教师成长的摇篮。她的风格十分朴素平实。务实、朴实、平实是其魅力的源泉。朴素、精致、人文是其独具的特点。她的园丁故事动人,教学点评中肯,教案设计新颖,教学随笔精致。她贴近教改前沿,是小学语文教改的冲锋号。
在轰轰烈烈的教改之风中,《小学语文教师》宣扬对学生做为人的尊重;宣扬对学生生命的唤醒与赏识;宣扬人格平等基础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们用心灵感受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智慧开启智慧。因此,每当我竭尽所能地传授知识给学生却看到学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时,我都能从《小学语文教师》中再次找寻到信心的起点;每当遇到教学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识时,《小学语文教师》为我解决了燃眉之急;每当我想在教学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时,都是《小学语文教师》为我导航,让我有所创想,寻到教学的亮点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一直坚信多读一些好书,一定会有许多意外收获,在这人生的黄金时间,我想我会一如继往地多读好书,在书的海洋中扬帆远航。同时我想《小学语文教师》也一定将与我携手同行,共同成长,共创未来!
教师读书心得4
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感触很深。这本书是李老师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粹,全方位地阐述了李老师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语文教学的理念与实践。李老师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与教育情感融为一体。语言朴实而富有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读着书,让人不禁为之激动、赞叹、折服!
启示一:童心是师爱的源泉
李老师提出教育者是否拥有一颗童心,对教育至关重要。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怀有儿童般的情感,能够自然地与学生一同哭泣,一同欢笑的教师无疑会被学生视为知心朋友,赢得学生的心灵。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拥有儿童般的兴趣,教师的职业要求我们应该在任何方面都与学生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多一种与学生共同的兴趣爱好,你便多了一条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途径,他们会不知不觉地把老师当作朋友。在与学生嬉笑游戏时,教师越是忘掉自己的尊严,学生越会对老师油然而生亲切之情而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点。
启示二: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李老师深深打动我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他始终如一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爱是李镇西老师永恒的教育理念,他可以和孩子一起过年,一起玩雪、拼字照相,真正融入学生生活,在一次次的师爱理解中留下了精彩的生命瞬间。在没有读李老师的书之前,我曾那么地自信自己是爱学生的。读完这书我扪心自问,我爱每一位学生吗?我对学生的爱真的是无怨无悔吗?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自己过去的教育方法。当学生犯错时,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心平气和地了解学生犯错的原因,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李老师让我对热爱学生的爱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
爱,不单单是欣赏优秀的学生,而是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
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
爱,不应是对学生的错误严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对学生的宽容。
爱,也不应是对学生的纵容,而是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的惩罚。
爱,不只是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身体,而是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学会用他们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和学生一起忧伤、一起欣喜。
爱,不仅仅是只对自己所教的这几年负责,而是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
爱,不是用一颗成年人的心去包容一颗颗童心,而是需要一颗童心,用童心去碰撞童心。
爱就是一份纯真,一份庄严,一份责任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还给童年,就是为学生的美丽人生奠定美好的开端。只有这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只有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教师读书心得5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心中的理想课堂,它应该是这样的:寓学于乐之中,即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乐于学习,把学习当作是一件玩的事。
在我们的印象中,说起上课,没有多少人的第一印象会是上课是有趣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它给我们的启示是:知识是在枯燥乏味的课堂上由老师反复告诉我们和在课外由我们经过不断的反复作业练习而得到的。
那么,怎样的事是我们都愿意主动做、乐意做的呢?那一定是从中可以获得乐趣,获得成功的事,这是人的天性。如果一件事是自己发自内心厌恶的,那就算勉强完成,也不会有多高的质量。学生主要的任务就是学习,而我们现在看到的现象却是他们对学习的厌恶,对学习的害怕。为什么呢,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可能是对学习内容的不感兴趣,可能是觉得学习任务过重,也可能是对教师教学方式的不适应等等。所以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我们首先要改变的就是他们的学习的态度,变害怕学习、厌恶学习、逃避学习为好学习、乐学习、主动学习。那如何做才可以让学生真正从心里爱上学习、乐于学习呢?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改变。
一、让所有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品尝成功的滋味。记得有句格言:不是因为有些事情难以做到,我们才失去自信,而是因为我们失去自信,有些事情才显得难以做到。由此看来,启动学生自信心理系统是让学生消除畏难情绪愿意去学的基础。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教育当中应经常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战胜挫折和困难的勇气,给孩子们灌输一种信念:相信自己,正视自己,努力进取就能成功。每个人都是期待获得他人肯定的,成长中的孩子更是在乎家长、教师、同学对自己的看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想方设法的给孩子创造机会,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学习中获得教师的肯定、家长的肯定、同学的肯定。
二、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充当的总是课堂里被动的观众,欣赏迎合着教师的表演,他们在自己的课堂上没有自己的话语权,没有自己的选择权,没有自己的挑战权,知情权而教师总是把已经嚼得又嚼,没有任何味道的知识强加给学生,让他们装进脑子中去。在这种教学水平指导下,学生只是充当了知识的储存器,而且不善运用,最终导致思想僵化。所以,要想学生发自内心喜欢这样的课堂确实强人所难。要改变这一现象,教师的改变是关键。让教师走下讲台走进学生中;让教师把话语的权力换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自己课堂的导演、演员,参与集体的表演;让更多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故事走进课堂让我们打破那个成人化的课堂,还一个童趣的课堂给学生。
三、让学生爱上自己的教师,亲其师信其道。每一个教师都不应忽视自己的人格魅力。一位学生爱戴的教师,她的言传身教胜于千言万语、苦口婆心。一位学生喜爱的教师,学生乐于走进她的课堂,乐于与她相处的四十分种,乐于与她进行学习上的沟通,生活中的交流。
教师读书心得5篇优秀文章
第二篇:读书心得文章
成功始于习惯
-------------------读王晓春《做一个聪明的教师》有感
景莲娟
阅读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聪明的教师》,感受很深,收获颇多,特别是作为一个班主任,启发特多,在如何育人、管理学生方面,王老师见解深刻,操作性强,给我们提供了一方良药。其中有一篇文章《习惯与成功》中谈到了习惯的重要性,王老师说,在我们的教育视野里,往往离不开“习惯”与“成功”这两个字眼,而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更离不开对“习惯”的培养和“成功”的塑造。我想到了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培根在论说人生时也指出:“习惯是一种多么顽强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一切天性和诺言,都不如习惯有力。”世界级心理学巨匠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成功的人似乎永远在成功,而失败的人似乎永远也在失败。这是什么原因呢?有位社会心理学家就此分析说:“没有别的,习惯两个字在起作用。一个人习惯于每天晨跑,他就会几十年如一日地跑;一个人习惯于懒惰,他就会无事可做地四处瞎溜达;一个人习惯于勤奋,他就会像日本的阿信一样克服一切困难,从而所向披靡。成功也是一样。”
成功是一种习惯。对于一个成功者来说,也就是培养了一种成功的习惯。即使做小事也要争第一,做最好,不断进取,不断地奋斗,这样才能不断地赢得进步。譬如说第一个起床、第一个吃完饭、第一个到学校、第一个到公司,学习成绩第一、工作业绩第一……时时刻刻做第一,求最好。久而久之无疑就养成了不断激励自己的习惯,这也就是给自己一个成功的习惯。小目标实现,大目标也就
成功了
所以,好的习惯很多很多,都会使你的人生受益无穷。
我是一名班主任,在培养学生的各种良好习惯方面承担着更大的责任,通过细致的工作,使学生养成好习惯,是应尽的义务。
这个学期,根据王老师的理念,结合实际,我们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培养良好的习惯:
㈠学习习惯的养成:主要是三个习惯:
1、养成上课跟着老师思路的习惯,观察量表:在班级日记中记录:今天发言积极者名单;上课思维活跃名单。这样做主要是起到导向作用。每日记录,对发言积极者表扬。
2、字要写端正、清楚。怎么养成呢?
①在课堂作业中字迹不清楚的,当面指出并改正;
②自修课学生在做作业时老师经常口头提醒,反复提醒,集体提醒,个别提醒;
③字迹清楚有进步的学生及时表扬他们。
3、每周一、三、五晚自修前半小时的英语朗读,二、四做数学,数学时间不限定,这个习惯从高一开始,要坚持到高三,直至由大家民主决定要不要坚持。
㈡生活习惯的养成,更有许多习惯可培养了。
比如吃的方面,坚决反对他们吃方便面或周六不吃饭,我会到教室查看。比如坐的姿势,有的翘着二朗腿,有的歪着头,要反复提醒,经常提醒放下二郎腿。再比如翻课桌的声音,拖凳子的声音,也要提醒声音尽量要轻。
㈢关于卫生习惯:每个人学会管住自己周围20cm左右的包干区、值周班干部眼操的时候检查,要求每人配一个塑料袋挂在桌边,以便放纸屑。不过,有时候我也在教室捡垃圾,在走廊捡垃圾的,告诉学生这是应该做到的,是一种好习惯。
2010.11.
第三篇:教师读书心得优秀
我一直认为趁着青春年少多看些书,多学些知识是永远不会错的。在走上了三尺讲台之后,我觉得教师更加应该多看书,接触的信息量才大,才不会落后于这个时代。我逐渐对教育书刊有所涉猎,其中我最喜欢《小学语文教师》。一本书刊或杂志能够成为读者的朋友,其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而在我的心目中,我和《小学语文教师》相识其实很平淡无奇。有人说:“一本教育杂志,也应当是一所学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切实、具体的可以给读者以启迪的教育案例,有高水平的服务……”而《小学语文教师》恰恰如此,它的文章精短实用,可读性强,内容实在,在推动教学改革、传递教学信息方面都有独到之处。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学方面得到一些切实具体的帮助,《小学语文教师》将怎样处理教材难点,怎样设计创造性教学方案等都为我们想到了。同时推出的“大语文教育文摘”,从大语文的角度,精选报刊精华,为我们及时地提供了各方面的教育信息,也打开了我们的教育视野。此外,“园丁故事”、“封面人物”,不仅有吸引人的故事,闪光的教育思想,精妙的育人艺术,还让我们认识和了解到像于永正、李吉林、支玉恒、徐根容等教育界的精英人物及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
《小学语文教师》风格十分朴素平实。务实、朴实、平实是其魅力的源泉。朴素、精致、人文是其独具的特点。她的园丁故事动人,教学点评中肯,教案设计新颖,教学随笔精致。她贴近教改前沿,是小学语文教改的冲锋号。宣扬对学生做为“人”的尊重;宣扬对学生生命的唤醒与赏识;宣扬人格平等基础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们用心灵感受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智慧开启智慧。因此,每当我竭尽所能地传授知识给学生却看到学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时,我都能从《小学语文教师》中再次找寻到信心的起点;每当遇到教学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识时,《小学语文教师》为我解决了燃眉之急;每当我想在教学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时,都是《小学语文教师》为我导航,让我有所创想,寻到教学的“亮点”……
我想我会一如继往地多读好书,在书的海洋中扬帆远航。同时我想《小学语文教师》也一定会给予我更大的帮助。
第四篇:教师优秀读书心得展示
教师优秀读书心得展示
读《教育就是养成好习惯》有感 舒建凤
最近,我认真阅读了孙云晓的《教育就是养成好习惯》,感悟很多。这本书告诉我们好习惯的养成决非一日之功。据专家研究,一个习惯的养成至少需要21天的时间。我们现在的教育对象是小学生,他们年龄小,自制力差,不论什么工作都要靠我们老师长期的、耐心细致的训练,没有强化训练就养不成习惯的。
孙教授说:“你如果养成好的习惯,你会一辈子享受不完它的利息;要是养成了坏习惯,你会一辈子偿还不完它的债务。这就是习惯。”养成孩子良好的习惯用加法,改正孩子不良的习惯用减法。这一点说得不错。孩子懂道理,不是听会的,而是看会的。培养好习惯要以健康人格为导向。最近,我们一直在强调学生常规,学生的好多习惯都令大家头疼。比如:大同学课间在教室里说话大声大气,毫无顾忌,影响别人;小同学课间在操场上跑来跑去,随时有摔跤出事的可能。中午在食堂用餐高声谈话,既不礼貌又不卫生。这些不好的习惯,我们作为老师就要适时指导,择机教育,光批评是没有用的。为此我们制定了《朝阳小学文明班级评比方案》、《朝阳小学文明用餐细则》。让同学们有章可循,随时规范自己的行为,同时学校经常抽查、评比。一个阶段后,同学们的行为有了明显进步,但是还不够,仍然需要我们老师时时引导教育。
我的语文教学效果不好或者说事倍功半,自己细细分析,其实就是学生的习惯不够好。上课时,有一些同学就是不能集中注意力;还有的同学作业不能及时完成,拖拖拉拉。像孙朝阳、梁剑文、周云涛同学思维敏捷、反应灵活,但是语文成绩很差,每天需要老师盯着才能完成作业,他们就是没有养成好的习惯。针对班里有同学偷懒、不认真的不好现象,我也想了许多激励同学的办法,实施了许多方法,有效果但见效不大,看来我还需要努力去训练他们。我不仅要改进教学方法,还要想出更好的办法让同学们喜欢语文,养成认真学语文的好习惯。令我欣慰的是好多同学养成了看课外书的习惯,午间争先恐后去学校图书室借书。
拜读这本书后,我深刻体会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注意习惯的培养,从小养成好的习惯,就会使自己一辈子因此而得到好处;相反,如果一不小心养成了某种坏习惯的话,就会在你的一辈子当中受它的被害,而吃尽苦头。习惯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的。所以,我们要教育同学们从小养成习惯时,一定要养成好的习惯,不要养成坏的习惯。否则的话,它会影响到你的学习,你的工作,甚至你一生的生活。
读《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有感 李燕
最近,我拜读了孙云晓老师的《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一书,让我感触很深。读书的过程,对于我来说是一个不断反思的过程。看着书中许多案例,我发现它们竟然离我的生活这么近!书中人物说的话,做的事,我也常常在说,在做。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也知道这样做的弊端,但在不经意间却同许多家长一样,忽视了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健康人格。
孙云晓老师说:“我之所以反复强调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健康人格,是因为有健康人格的人,才是走遍天下都可以让人放心的人;一个人的人格不健康,他就是表面上再辉煌,都可能随时崩溃。”孙老师的这句话,相信每一个人都赞同。在许多年前,就有教育学家提出过这样的教育理论。在报刊杂志上,我们也常常看到因不健康的人格而导致的悲剧屡次上演,但是真正重视健康人格培养的家长和老师又有多少呢?我们总是在痛惜中淡忘,在淡忘中遗忘。健康人格的培养固然重要,但在功利性越来越强的当今社会,它在一步步后退,为分数让路!我是一名一线的教师,每一天,每一月,都在学生的作业堆里度过。批改作业,辅导学困生,就连中午休息时间,也只能餐具一扔就钻进教室,逮着学生订正作业。我也不想过这样的“教书匠”生活,我也常常抽出数学课宝贵的时间与学生谈人生,谈幸福。但融洽、真诚的交流过后,我不得不又面对残酷的现实。我想为所有的老师大声疾呼:别再以分数来衡量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了!只有真正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健康人格的培养才能成为可能。
孙老师的这本书中,最能引起我共鸣的是第二章《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空间》。孙老师在书中说,要给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曾经我也是孩子时,最渴望的就是能拥有属于我自己的时间和空间。但自己做了母亲之后,居然也和我妈妈一样,对儿子的一切都一包到底。孙老师说:“孩子的许多缺点是父母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这话真是一点都不错。我的“良苦用心”换来的是儿子的自理能力差,做事缺乏主见等等毛病。从书中,我知道了“该放手时须放手”,给孩子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做。刚开始时,家长要教孩子怎样合理安排,既安排学习的任务,也要安排玩乐的时间。由半小时、一小时开始,逐步放手让孩子自己安排每天的学习和生活,培养管理自己生活的能力,这也是拥有健康人格的一部分。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常常不自觉地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他们,不能这样,不能那样,所以教育出来的孩子都是“小大人”,外表上看似沉稳,其实心智发育很不成熟,因为在父母长期的庇护下,独立思考、自我管理的能力很差。
孙老师在书中告诫我们,教育首先从发现孩子和了解孩子开始。要尊重孩子的权利和需求,要让孩子自己解决冲突,要让孩子在体验中成长,还要改变“标准”的评价体系。如果,您的孩子回家委屈地对你说:“邻居家的孩子把我的篮球抢回家了。”这时,你怎么办?如果是在看这本书之前,我一定会和大多数的家长一样,带着孩子到邻居家去,找到他的父母,告知事情的原委,希望他的父母能教育孩子将篮球归还给我的孩子。但是,现在,我绝不会这样做了。我会让孩子自己去解决,最多给他一些建议或方法供他参考。哪怕这件事情在解决时困难重重甚至没有拿回篮球,孩子也能从中有所感悟。在多次体验之后,他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定有所提高。
书,总是给人许多的启迪和感悟。我们真正要做的,绝非只是感悟而已。教育,单靠孙云晓老师一个人的声音是远远不够的,但愿这本书能走进更多的家庭,让更多的人从书中受益,更让我们的孩子受益!让童年在每一个孩子的心中都如童话般神奇且充满快乐!
读《影响教师的101个经典教育案例》有感 陆满珠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众多一线教师的积极探索,案例研究逐步在教学实践、科研、培训中普及升温,“教育叙事”和教师的“专业成长”紧紧相连。我们学校也在上学期开始要求教师每月记录一个教育小故事。
最近,在学校图书馆借阅了一本教育故事集——《影响教师的101个经典教育案例》。里面收入了101个教育小故事,涉及教育的各个方面,有教师教育孩子的心得,有课堂上意外发生后的随想,有转变观念的体会,有关爱孩子的收获…… 本书令我感触深的是每篇小故事之后都有一篇简短的评析,还有针对此小故事的思考。读罢此书,我难忘书中记录的一个个精彩感人的片段,更是对其后的评析爱不释手,而后的思考又让我陷入沉思……教育就是如此平淡无奇,就如那株淡淡的、娇小的茉莉一样,虽然没有牡丹那样雍容华贵,没有玫瑰那样娇艳可人,但是却幽香缕缕,芬芳怡人,沁人心扉,感人肺腑。
读着书中的故事,我不由联想到了自己,如果我遇到了类似的情况,我会如故事中老师一样对待如此的学生吗?当意外发生时,当学生的行为已经超越了底线,我会如何呢?我会和故事中的老师一样一笑了之,灵活的对付,还是会大发雷霆,以自己的威严压载学生个性的闪现?我不得而知,但是我已经在慢慢转变我自己,慢慢融入到孩子们中间,成为他们最为可亲的朋友。
记得去年清明时节,孩子们准备去扫墓而在教室里制作小百花。那天中午我来到教室,只见大伙儿三三两两都在忙着做,不会的央求着会的同学帮忙做。几个手艺不佳的早已完成拿着不成气候的小白花到处炫耀着。“真难看。”我一见就加以评价。
“老师,看看我的。”听我评价,小婷递给我她的小花,“不错,满漂亮的。” “老师,瞧瞧我的。”远处的小姚也笑眯眯的给我看他的小花。“不错。”我称赞道。“老师,也瞧瞧我的。”胖胖的小风也忍不住了,举起了那朵可怜兮兮的小花,那花儿似乎也在哭诉小主人的蹩脚手艺。“哦,好难看,好像被风雨打击过。”我开玩笑的说。小风不说话了。“来,老师帮你修饰修饰。”说完,拿过那朵被折腾了半天的小花,轻轻的将一片片花瓣展开,又轻轻的将它整理出层次感来,一朵漂亮可爱的小花展现在大家面前。“哇,好看呢。老师的手是神仙手哦。”小风接过修改过的小白花,喜上眉梢。而一旁的小磊却不屑一顾,嘴里嘟嚷着什么。“老师,小磊说你不会完整的做一朵花。”小风大声向我报告。“是吗?那我就展示展示我的精彩手艺。”我看看小磊。他似乎并不当一回事,那眼神分明写着“我才不信呢!” 我向学生借了几张餐巾纸,又借了一根细线,开始做起来。其他孩子看我这般孩子气的与小磊打赌,都忍不住看热闹,有人甚至走上了讲台,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小小的餐巾纸在我手里翻飞,不一会儿已初见成形,“怎样,我会做的吧,而且还很有艺术味呢。”我故意走到小磊桌旁说。我继续着我手中的工作,餐巾纸在我手里是那么听话,不一会儿一朵漂亮、雍容华贵的白花出现在大家的面前。“啊,真好看。”“老师,好手艺。”……同学们议论纷纷。
“小磊,怎么样呀!”我炫耀着说,“你来评评看。” 沉默。
“说呀。”小风在一旁催促。依然沉默。
“信了吧,老师从小到大不知做了多少朵呢。这是毛毛雨啦!” “老师,送给我吧!”“给我!”“给我!”……不断有人向我所要。这下该我为难了。
“老师,我出5元钱买了。”一个小小商人开了口。“不卖。太廉价了。”我不同意。“10元,行不?”“不卖!” “老师,送给我嘛!”有人向我撒娇了。“谁叫我妈妈,我叫送给谁。”我冷不丁说出这么一句话。大家不再争论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肯呀,那就算了。”我准备把花藏好。
“妈妈!”“妈妈!”突然间冒出了一个声音,原来是小景。同学们都笑了,紧接着更多的孩子喊出了这么一声。我的笑容更灿烂了,“真开心,一下子多了这么多宝宝。好吧,送给第一个开口的。”我把花送给了小景。“哦……”教室里一阵叹息,“有时间我教你们,人人都能做出和老师做的一样漂亮的小花来。”“好。”教室里又是一阵热闹。
下课了,孩子们依然沉浸在刚才的喜悦中,好几个孩子围在我身边,不让我离开。多可爱的孩子呀,我只是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居然有了这么大的反应,从他们一个个灿烂的小脸上我读出了他们这时的快乐。是呀,我们的孩子要求的并不多,只是老师一个浅浅的微笑,只是老师一次小小玩笑,只是老师一次与他们平等的交流……童年是短暂,转瞬即逝,作为小学老师应该给孩子留下一个难忘而又愉快的回忆,当他们长大之后,常会忆起当自己还是一名小学生时,有那么一位老师,总是面含微笑,亲切温柔的样子,那么此生我已无憾了。
教育故事,就像长河里的涓涓溪流,平淡而又长远;教育故事,平常中包藏着经典,蕴含着永远。每天,每周,每月,记录一个小故事,将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呈现出来,可以帮助更多的老师拓宽视野,提升修养。让我们一起,记录下身边发生的一个个教育故事,提升自己,更为他人提供一个范例。
爱上自己的工作
——读《责任胜于能力》有感 钱伟强
最近校长推荐了一本叫做《责任胜于能力》的读本,书评认为此书是“一本造就优秀企业和员工的职场箴言,一本体现完美职业态度的培训经典”,更是“全球500强企业奉为圭臬的理想和价值观”。初拿到书感觉它不适合我们教育工作者,总觉得它是一本适合于企业人员的读物,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我开始了阅读,渐渐地我得到了一些启示,原来有很多地方都是相通的。也明白了这样一句箴言:做与不做之间的差距就在于——责任。责任,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使命,它伴随着每一个生命的始终。事实上,只有那些能够勇于承担责任的人,才有可能被赋予更多的使命,才有资格获得更大的荣誉。一个缺乏责任感的人,或者一个不负责任的人,首先失去的是社会对自己的基本认可,其次失去了别人对自己的信任与尊重,甚至也失去了自身的立命之本——信誉和尊严。托马斯·爱迪生说过:“责任心将你的身体与心智的能量锲而不舍的运用在同一个问题上而不厌倦。大多数人都在做事,从早忙到晚,也很努力。但是假如你们将你们的责任感运用在一个确定的方向、一个目标上,你们一定能够成功。” 我的工作是教师,教师的责任是巨大的,大到为国家培养人才,小到为孩子的成长指引方向。在平时的工作中时时刻刻都能体现出“责任”二字。有时候工作中会出现一些意外和过失,第一反应就是为自己找个借口,为的是心理上的安慰,但读了书之后,我明白了这其实是没有责任感的一个表现,书中106页开始提到“没有任何借口”,举了美国西点军校的例子,提到了学员们的回答只有两种,那就是“是”或者“不是”。少为自己找借口,多承担一些责任。
有责任心的人,都有着较高的觉悟和品格,做每一项工作都非常认真、用心。书中谈到的责任胜于能力,不是简单地否定能力,而恰恰是说,强烈的责任意识能激发一个人无限的潜能,能生发出的勤奋、敬业、忠诚、服从、自制、协作、激情、进取等精神和品德,使我们不断地学习岗位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不断地提升专业技术和能力。
有了责任就有了爱,有了爱就更加有责任感,惟有“爱岗”,才会“敬业”。平时多花点时间在班级管理上,多走进自己的班级,多和孩子沟通,多和他们做游戏,多和他们玩集体项目……这样才能将自己的责任心体现出来。同样,责任心还要体现在整个学校的日常管理中,作为学校里的一名老师,自己的工作范围不仅仅体现在自己的班级里,更要有集体概念,要有全局观,看见有学生不遵守纪律了,哪怕不是自己班级的也要去管一管;看见地上有纸屑了,弯腰捡一下;看见办公室里脏了,搞一下卫生…… 爱上自己的工作吧,因为你选择了它,那么就让我们都有那一份责任心,把自己的单位当作自己的家,去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
读《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有感 周燕
教育类的书籍,对我印象最深就是理论性强,枯燥乏味。最近我读了《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一书,每天能抽一点时间去读,从书中了解到习惯对人的发展很重要,好习惯受益终生,决定一生的命运。从书里也可以看到好的教育习惯能有效地促成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是优秀教师成功的基石,影响着教师一生的教育生涯。
常说“一种性格关系到一个人的命运”,好习惯能使人一生受益。我们教师一直在强调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作为一名教师在教育中也要形成良好的教育习惯。我作为一名数学老师,除了教学还要育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我们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的同时自己是不是每次都不拖堂;我们要求学生团结友爱的同时自己是不是对每个学生都公正;我们要求学生见到老师主动问好的同时自己又是不是能主动问候学生……我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往往很多方面都处理的不够好:当学生犯“错误”时,往往习惯于把学生叫到办公室谈话或直接找学生家长;当学生的试卷上出错时,习惯于要求学生将错题订正并再做几遍;当拿到一本新教材时习惯于找课文中的知识点并照搬“教参”;在课堂教学中,习惯于仅仅关注结果而不注重过程,习惯于仅仅布置书面作业…… 我教的是数学科目,课上也没有语文课那么丰富多彩,在讲述乘除法的时候,因为各个孩子的接受能力不一样,有时候同样一个问题,有的孩子一下就能报出答案,而有的孩子讲了几遍还是不明白。这时候,我就会很着急,我可能会对他越来越不耐烦,甚至就会抱怨了,其实这样做,往往会伤害孩子的自尊。现在,我不这样做了,我会让这个不会的同学在课后向会的同学请教,实在不会了再问我。这样一来,两个孩子都能得到复习和提高,而我也不用再唠唠叨叨了。这样,既保护了不会做的那个学生的自尊心,又让会做的同学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得到了快乐和自豪感,一举两得。甚至还能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呢!
自己的习惯到底好不好,需要改变的首先是自己。要想做到书中所述,是要持之以恒,从小事做起,从习惯养起。习惯不是一时养成的,更不是一时可以改变的,习惯是在习惯中养成的。而我,会以此书做为我的一本工具书,以此书来提高自己,激励自己,超越自己,并由此获得最大的快乐。
第五篇:文章作法 读书心得
无技巧乃作文教学的最高境界------读《文章作法》有感
泰州市白马中学
缪秀兰
《文章作法》是一本指导写作实践的专著,讲解了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类文章具体写作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法、内容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全面深入地剖析写作教学理念,今天读来,这本书仍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对我们的写作教学有着很重要的指导价值。读了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无技巧乃作文教学的最高境界。
作文的法则,不能拘泥于前人的技巧。台湾武侠小说作家古龙在《浣花洗剑录》中提出:一个天下无敌的剑手,应把天下各种各样的剑法熟记,然后全部忘掉,这时使出的剑是一种“心剑”,没招没式,随心所欲,也到了“剑本无剑”的境界。作文也应当如此,一个教师掌握了写作技巧后,不要沉迷于技巧之中,而是要师法自然,推陈出新,从而达到文无定法的境界。在作文教学中要以生为本、顺应学生成长规律,在“润物细无声”中不断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去做:
首先注重语感的培养。语感就是一种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叶圣陶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吕淑湘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的语感能力。”如今读了《文章作法》没想到关于“语感”还真的那么重要。我觉得语文教师最主要的方法是通过诵读来培养语感。通过诵读吟诵体味、激发想象。作品特有的情趣和韵味,往往是难以用讲解的方式传给学生的,常常须通过高低、强弱、缓急的语调反复吟读,才能准确而深刻地体会、领略到。在吟诵的过程中可以展开联想和想象,再现作品情境,揣摩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拓展学生思维。
通过诵读咬文嚼字、揣摩比较。任何一个作家写作是无不追求“言简意约”“用意十分,下语三分”,都力求以最精炼的文字来表达最丰富深刻的内涵。因此我们诵读时,就必须对文章中的某些字词细细研究一下,通过反复揣摩比较深刻体会,形成敏锐的语感,从而迅速捕捉,直接领悟语言深层意蕴和弦外之音。比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境界全出。
通过诵读加强体验、加深理解。借助视听手段加强诵读效果。如教学苏武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可以借用影音作品《水调歌头》。歌者嗓音清澈,旋律婉转,曲调抑扬;画面色彩清淡,用光虚柔,慢镜头的运用衬出了气氛的缥渺。这一切,都在视听的结合中使学生对这首词所表现出来的意境有了较深切的感受。
通过诵读积累语言,加强美感。让学生诵读古诗词,诵读先秦散文,诵读现代诗歌散文,多背一点文章,增强美感。如《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如果用现代文来表达则变成:从前我走的时候,杨柳还在春风中摇曳;现在我回来,天已经下着大雪。虽然仍有原意,但却缺乏原诗的情致。再如《庄子·秋水》中写道;“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简单的十个字描绘出神人的神貌。夏丐尊在《文章作法》一书中的一篇文章中说“一般作教师的,特别是国文科教师,对于普通文字应该比学生更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对于文字应该有灵敏的感觉,姑且名这感觉为‘语感’”。“在语感锐敏的人的心里,‘赤’不但解作红色,‘夜’不但解作昼的反对吧,‘田园’不但解作种菜的地方,‘春雨’不但解作春天的雨吧,见了‘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焕然的造化之工、少年的气概等等说不尽的旨趣,见了‘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寥等等说不尽的意味吧。”简约的东西,具有模糊性、意会性、整体性,留给读者不尽的想象空间,需要引导学生去感悟。
其次多读多写多改。写作和阅读不可分割。读写结合,从范文中借鉴,极有助于提高写作能力。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些经验之谈,是有道理的。阅读对于写作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博览群书,可以开阔思维,活跃文思。陆机说:“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他认为观察事物可激发文思,研读古籍也可以丰富文思。有些人写文章如行云流水,笔到之处,文意丰富,言辞自然,这和他读书多有极大关系。阅读还可以吸取和丰富写作材料。从根本上说,写作中的材料都是取自社会生活,但一个人的阅历有限,不可能对宇宙间过去和现在的所有事物都去直接观察和感受。广泛阅读,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不可能亲自去接触、认知的生活和知识,从而丰富自己的写作材料。阅读又是掌握写作规律、学习写作方法的有效途径。别人的好文章读得多了,耳濡目染,便会懂得文章作法。熟读名篇佳作,往往会从写法上加以效仿。读多了,效仿的次数多了,慢慢主会变成自己的方法,并能有所改进和创造。阅读还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一切古今中外名著,都是语言巨匠用提炼加工而成的规范化的语言写成的,阅读名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丰富语汇,了解更多的句式和修辞手法掌握运用评议的基本规律,提高运用评议的技巧。阅读还可以提高修养、启迪思想,多阅读的好处可谓大哉!
写作方法和技巧的掌握,最主要的途径还是要靠自己的实践。要指导学生多写多练,勇于实践,不断摸索,凡是有成就的作者在谈写作经验时,没有一个不强调“做”字。清人唐彪对此有一段精辟的论述,他说:“学人只喜多读文章,不喜多做文章;不知多读乃藉人之功夫,多做乃切实求已功夫,其曾益相去远也。人之不乐多做者,大抵因艰难费力之故;不知艰难费力者,由于手笔不熟也。若荒蔬之后作文艰难,每日即一篇半篇无不可;渐演至熟,自然易矣。”他在另一段话里又说:“谚云,’读十篇不如作一篇’。盖常做则机关熟,题虽甚难,为之亦易;不常做,则理路生,题虽易,为之则难。沈虹野云:’文章硬涩由于不熟,不熟由于不做。’”这些话讲得都是极为中肯的。练习写作,要端正态度,写作是一种相当复杂的精神劳动,想要一蹴而就,一下子就写出好文章是不可能的。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慢慢就会上路。一些写作上很有成就的文章家、作家,他们的文化程度原来并不高,开始时也写不好。但他们不怕失败,不怕别人讥笑,能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摸索,终而取得成功。
第三,到大自然和生活去寻找。天空中一丝云儿飘过,淡淡的、自由自在,你觉得真好,可以写出来;初升的朝阳光芒万丈,你觉得生机勃发,可以写出来;如血的残阳映红半边天,让人无限留恋,别忘了把它记下来。那草叶上久久不肯滴落的露珠,那古城旧都中国色天香的牡丹,那无声的冷月,那静谧的荷塘,那小桥流水„„那困境中挣扎的一次搀扶,那茫茫人海中的一点温暖,那动人的双眼,那迷人的笑容„„都请你别忘了把它记下来吧。“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大自然和生活才是写作真正的源头活水。
总之,语文的最大任务是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一个完人,完整的人,完美的人,完善的人必有一个能力就是写作能力。一个人能够写一手好文章,这是一个人的美德,无论日后从事何种工作,写作的本领都是一个基本的本领,所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是我们语文教师任重道远、责无旁贷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