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引路人在延安
高二1班 李永媚
延安是抗日战争的领导中心,是中央红军经历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的革命根据地。提起延安,很多人就会想到毛泽东主席。毛主席在延安的生活条件是异常艰苦的,但这期间他作出了很多很重要的决定,引领着中国走向了光明的未来。
在延安,房子大多是窑洞。毛主席住的窑洞是办公室,也是卧室,睡觉的东西是一张木板床,洞里有一张办公桌,一把旧椅子,洗脸脸用一个普普通通的瓷盆,洗衣洗澡用的盆则是木盆,室内的墙壁上挖了许多方方正正的洞,当作书架放书用。换做这个时代,这些东西大部分人都不会用到这些东西了。
在杨家岭,他住的小院子里还有一个葡萄架,葡萄架下边有一张用旧砖支撑的石板桌,桌子周围还有几块石头,是凳子,条件的不允许只能使用这些石头。有时候他工作太累了就会在葡萄架下休息会,偶尔身体不舒服就晒晒太阳,不久,就那么几分钟。当时的局势紧张,不可能会休息太久。
煤油灯也是有的,不过很简陋:用罐头盒或玻璃瓶做的,现在的煤油灯好多人不用了,就算有,那也是玻璃做的。纸很少,虽然边区用的办公纸是用马莲草制作的,但他常常是一张纸用铅笔写了再用蘸水笔写,最后再用毛笔写,为了节省纸,有时就在信件的空白处写批示,就连信封也是用旧报纸糊的。而蘸水笔的笔尖是用竹子削成的,笔杆也是用牛筋树条制作的换到现在,纸张虽然多但是也不能铺张浪费,时代艰难,许多东西自己却用不到。
他的穿戴十分简朴,穿的鞋子袜子是用粗布做的,破了就补,又破了又补...局势的紧张加上物资不足,当时的条件虽然困难,但是延安也有他们自己办的作银行和商店,也有被子服饰的厂子,东西再缺也应该有他的的,只要写个条子,欠条,就行了。当他听到许多同志给他提的建议,却一一拒绝:有次甘肃省送了他一双靴子,他便转手送给了警卫战土;大生产运动时,警卫战士抽时间给他织了一件毛衣,他没有穿,送给了别的同志。体现了他的无私和不随意接受别人的赠送的精神
1943年的大年初一下午,主席和其他首长在枣园小礼堂门前忙着接待客人,自从大生产运动后,延安人民丰衣足食,心情愉悦。那天,十里八乡的乡亲们都来了,有的捧着油馍油炸糕,有的提着米酒。枣园的乡亲们还蒸了一个白面大寿桃,缝了一面小红旗,红旗上写着“为民谋利”四个大字,要将这些礼物送给毛主席...毛主席是领袖风范、平民情怀,与群众同快同乐,他在这儿生活了十年又两个月零五天,曾搬迁十四次,居住过十二处地方,为中国成立奉献了许多,当他在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讲话时,无数百姓为他欢呼,如今,在每家每户的家里,几乎都是他的画像,挂在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