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罗拉快跑观后心得体会
《罗拉快跑》是由汤姆·提克威导演、编剧,由弗兰卡·波坦特,莫里兹·布雷多等主演的犯罪爱情电影影片讲述了为了拯救男友而奔跑的罗拉要在10分钟内得到10万马克。亲爱的读者,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些罗拉快跑观后心得体会,请笑纳!
罗拉快跑观后心得体会1
罗拉快跑这部电影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电影的形式。没有复杂的人物关系,都是以“路人”的身份贯穿整个电影。却也牵动着每个观众的心。
打开网页,关于这部电影的影评大多是从“美女拯救男子”或者以伟大的爱情故事为主题,或者是已多次出现的时钟来分析时间的珍贵…
而我则不这样认为,我倒觉得,《罗拉快跑》从题目中就可以反应观众对罗拉成长变化的期待,从不成熟的在父亲的办公室当着同事的面和父亲大喊的幼稚的表现,到后来在办公室砸东西,拿枪把父亲当人质抢银行的不成熟的行为,再到最后开始反思并改正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而成功的解救自己的男友曼尼。顺应了观众对电影人物的期待值,使结局大可人心。
从人物形象来说,罗拉的红头发、绿裤子。则是利用了最鲜明、刺眼的颜色体现罗拉人物的倔强、躁动的性格特点。
所以说《罗拉快跑》其实是喊出了观众在观看时的心情,罗拉迈出的每一步,遇到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在强烈节奏的音乐声中牢牢抓住观众的眼球,牵动观众的心。
第一次奔跑,给观众以疑惑和好奇,特别是每个路人的结局的交代,都是不幸的。偷车的最后被打,成为流浪汉。,推车的年轻妈妈最后也离婚了,等等。影片发展到后来,突然意外的罗拉中枪,让观众一阵迷茫,主角到底是谁?故事怎么发展下去?
第二次奔跑,让观众充满期待,握紧拳头,希望罗拉不会死。但在罗拉举起枪去威胁父亲的那一刹那,又将观众带入一种心酸、无奈的无比复杂的心情。
第三次奔跑,视角不是放在罗拉身上,而是交代那些路人的“完满”结局,给观众遗憾的心吃了一颗糖丸。车没有撞了,罗拉救了救护车上的父亲朋友,也没有去抢银行,男友曼尼也没有去抢超市。观众的心渐渐恢复平稳的心跳,也为想罗拉一类的孩子的成熟感到欣慰。
罗拉在第三次奔跑中,带着思考,带着祈祷,也带着观众在心里的呐喊成熟的奔跑在人生路上。
其实,罗拉就代表现实生活当中的九零后这一代年轻人,从非主流、叛逆,到现在的逐渐步入社会后的成熟,有责任感。如今,网上批评九零后的帖子少了,更多的是鼓励和支持。
我也是个九零后,从前爱和父母顶嘴的我如今也是个大学生了,开始渐渐体会父母的辛苦,知道社会的复杂,明白自己的责任。逐渐成熟地面对自己,面对人生,面对社会!我们相信我们可以创造美好的将来!
九零后,我们在成长!
罗拉快跑观后心得体会2
如果,我是罗拉,我会选择奔跑;如果,罗拉是我,她会选择奔跑;如果,我还是我,我还会选择奔跑;如果,我只是说,如果!
于是,在如果中,电影开始了……
一头染红的短发,像火一样点燃人间火花,虽然行人之中谁也不理会谁,但就算是一个擦肩而过,一瞬拘谨的互相注目,埋藏着无限多可能性的旋风,正穿过每个人之间。
有时候,人们伤心,不是因为爱情结束了,而是因为当一切都结束了,爱还在!一颗无所事事的子弹穿透了罗拉的胸膛,她绝望的倒在了地上。一切都结束了,而曼尼呢?你看,你看,烟花的脸,当烟花飞腾的时候,火焰掉入了大海,遗忘和记得一样,是送给彼此最好的礼物,那空中飞腾着的十万马克,那气喘吁吁的二十分钟,是爱,爱的礼物!
那么,这个小女子,谁能够真正地帮她呢?为了情人抛弃了家庭的男人,一个无所事事的女人,她的什么都没有的男人……不,没人可以帮助她。罗拉再一次奔跑着,人在绝望中流下的第一滴泪是足以能激发所有的原动力的,因为,爱,破碎了,就再也拼凑不回来了。那一刻,她只能用枪威胁着父亲,抢走了银行里的十万马克。那一刻,我们固执地以为爱能超越一切,但是,我们不明白世上另有一种力量,它叫做命运,罗拉见到曼尼,喊了一声曼尼,只是,命运说,该带走曼尼了,以后的幸福,还是在来生中寻找!
如果,真正的强者,不是没有眼泪的人,而是含着眼泪奔跑的人,那么,何必在乎对命运的征服呢?可以,再一次的奔跑吧,也许,并不是每一次努力都会有收获,但是,每一次收获都必须努力,绝望之后的努力我们必须去赌一把,可能很难相信,用不到一百马克可以赢得十万马克,但这是命运对我们的讽刺吗?或者,这原本就是命运对执着的回馈?
看吧,童话已经结束了,那个,长大了的罗拉和我一样,长大以后,我们只能奔跑,每一次哭,每一次苦,每一次失去,每一次寻找。都说女孩子不需要太坚强,否则就没人疼了,可是有谁知道,我们不自立不自强,谁有在我们需要肩膀的时候给我温暖?很多时候,我们不是真的坚强,我们是在被迫中坚强,谁不知道,再坚强的女子心里总有块伤?不痛不代表没有被伤过。如果,那个有情人的男人能懂,那个生养她得女人能懂,他们的女儿含着心底的泪,为爱奔跑着,已将很累了,他们,能不能伸手帮助一下她呢,让她休息片刻?
如果,长大了,只能奔跑,那么,我们要在奔跑中,不慌不忙地长大!
如果,我只是说如果!
罗拉快跑观后心得体会3
之前刚开始看这部影片时很不能理解那两个“死而复生”的环节,总觉得过于荒谬,似乎他们的人生过于轻松了些,只要不遂自己的愿就可以在他们自己的意愿下重新开始,于是对于他们后面的奔跑和追求也就多了几分不在意,但是当老师讲解的时候我才明白自己有多么肤浅和无知……
罗拉的奔跑是一种接近生命极限的奔跑,在奔跑的另一端连接着男友的生命,连接着她和男友未来对的美好,连接着所有她对爱的憧憬和希望,所以她的奔跑是在以一种跟时间跟生命抗衡的赛跑,而那种极致的追求,如果没有过相关经历的人是无法理解和体会的,就如我最初最浅浅的评价……
罗拉对爱情执着的信念使她拥有比一般人都难以企及的超能力,她的吼叫犹如传说中的狮吼功,可以使身旁的玻璃碎成千块万块,可是面对着这样一个传奇般的女子,上帝似乎更加刻意要考验她的耐性,于是,她不得不一次次重新开始,从头跑起,于是电影中就不断看到罗拉奔跑的镜头,奔跑,奔跑,一身实在称不上好看的着装,甚至连内衣的边都会因为奔跑而显露出来,显然这也应该是导演的苦心所在,让我们再一次深切感受到罗拉无所顾忌的奋勇直前,于是内心也再一次被震撼!
突然想起之前跟一个朋友在争执的一个问题:她的男友,在我看来简直一文不值,根本不知道那么优秀的她为他如此付出和牺牲,然后,让我不解的是,她不仅没有一丝犹豫,甚至有点甘之如饴的感觉,因为当时她就用那种我难以理解的语气对我说“你明白那种爱一个人可以爱到为他去死的感觉吗”……我当时就愣住了,我不愿意相信,她从来都是那么理性的她怎么会变得这么冲动和感情用事,当时甚至还为此和她冷战了几天……但是,现在想想,也许爱情有时候只是一个人的事情,自己的感觉的事情,只要自己的感觉对了,不管对方条件在旁人看来是多么优越或者不足,爱了就是爱了,那种感觉可以驱使一个人做出任何事情,包括我同学口中的“为他去死”,就如劳拉,她的奔跑就是因着爱情的名义,就是陪着自己的未来甚至性命的奔跑……也许,直到此刻,我才知道我当时在和朋友问题的处理上有多么世俗和幼稚,也许就是没真正谈过恋爱,所以我才不能真正体会他们的心境……
当罗拉第一次面对死亡的那一刻,透过她涣散的瞳孔,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镜头,罗拉和她男朋友两人躺在床上,讨论起了苦苦纠缠着现代男女的问题,关于爱不爱的问题,最初觉得罗拉好傻,爱了自然就会讲出来,而被迫讲出来的爱又能给自己什么安慰呢,也许不过换得几声唏嘘感叹吧……但是现在我明白了,罗拉,她是在以自己的方式,如同我的朋友一般,他们都是在以爱情的名义,誓将爱情进行到底!
罗拉快跑观后心得体会4
影片从一开始就把罗拉的坚强和镇定表现出来了,她和男友在痛电话是,可以看出她也很恐慌、无助,但她还是竭力让自己保持平静安慰他的爱人。她说:“等我,我有办法。”于是开始了狂奔,为爱奔跑!一个女孩子去哪里找那么多钱呢?但她抱着一丝丝的希望找任何一个可以帮他的人。我想当时的罗拉已经忘记了一切,她唯一的目的和想法就是找到钱去救他的男友。画面里一直出现的罗拉奔跑的镜头让我们看到了女性的坚强和勇敢也改变了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对女性的看法,男人可以做的女人也可以,不只是男人才坚强敢于和困难斗争,女人也一样不逊色。罗拉的这一奔跑的形象也塑造了新的女性形象,跑出了女性新的出发点。《罗拉快跑。》的诞生对电影界来说是一件幸事,从创作理念上来说他不拘一格、天马行空,给以后的电影创作拓宽了道路,是新的电影创作理念和创作方式。世界在改变人们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变化,我们也希望看到更新颖、独特、又有观赏价值的影片而《罗拉快跑》就是极佳的参考方案。
在看影片的时候我一直被罗拉表现出来的对爱的执着和坚强而感动着。纵观世界上的众多名着,很多都离不开爱,大多以爱情为题材,有时候我会想,为什么处在不同国度和时代的人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以爱情为题材呢?我想应该是因为没有人不希望自己拥有美丽的爱情也没有人不期待得到爱情,与其他的相比爱情更有震撼力也更容易引起大众的共鸣、吸引人们的注意。
罗拉,为爱奔跑!罗拉是为了他的爱人奔跑,而我们则为奔跑着的罗拉而感动。为她对爱的执着和流露出的坚强而折服!也为导演的跳跃的思维而赞叹不已!
罗拉快跑观后心得体会5
人生可以有无限个选择,无限的可能,但现实里,人只有一次选择机会!正如很多人所说,人的一生可以在刹那间改变。
《罗拉快跑》是一部游戏化形式的充满哲理思想的动作电影。影片有三分之二是罗拉奔跑的镜头,采用动画、音乐相配合的手法,给我们呈现出一种高速率的镜头运动方式,配上节奏强劲的电子音乐,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听冲击。在看似爱情的主旋律下,罗拉对男友的营救行动其实是对命运的挑战。她不顾一切地奔跑,在这种无助的大环境下,影片在几乎震碎人们大脑思维的同时,激发出观众强烈的认同感:在面对命运和世界的无奈中,渺小的我们只有选择奔跑。
当时代变迁中,男女主角位置渐渐模糊时,影片用平行蒙太奇的手法表现出了两种不同的人。一种人(如曼尼)是静的,他/她只能等待厄运的降临并自怨自艾;而另一种人(如罗拉)是动的,他/她尽最大的努力和命运抗争。而这两种对待命运态度的错位和变化导致了影片中三种截然不同的结局。当影片中反复出现的时钟指向12点时,罗拉与曼尼的顺理成章的相遇,体现出了交叉蒙太奇的特点。罗拉的三次奔跑,用重复蒙太奇呈现出的三个平行世界里的三个罗拉,一个起点,三个迥异的结局。仔细审视图中,罗拉的每一次变化,哪怕是喘息的频率不同,也会影响之后的一切。如,罗拉与推婴儿车的老妇人。她撞她,或者不撞。都会在罗拉内心中以心理蒙太奇的方式产生不同的效果。这是一种近乎脱离人类逻辑与认知的因果,它使一切理所应当,也使一切惊艳无比。奔跑中罗拉坚定不移的眼神,也许就是人类最强限度的生命力。
导演采用了等分三段体的拍摄方法,三段首先在时间上是等分的,其次在所需完成的任务上也是相同的。让女主角罗拉在同样的二十分钟内,经过奔跑过程中不同的状况,产生了三种不同的结局,这使得整部电影看起来就像一个游戏。罗拉的人生看起来是可以重来的,但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罗拉每次新开始的奔跑,并没有基于前一次的任何经验。我们不得不认同,此刻人只有一次选择的机会。
人生中无数个选择构成了我们的生命,自己的选择将不断影响着自己的命运,同时也有着冥冥不可见的手在安排着一切。每个选择都有得有失,只要还在奔跑。
罗拉快跑观后心得体会
第二篇:罗拉快跑 读后感
因果无限牵连的世界
回忆起《罗拉快跑》中的情节,三种故事的发展路线,三种不同的结果,电影中发生的故事不仅仅是发生在罗拉和她的男友之间,还有那些乞丐、推车保姆、罗拉父亲、梅耶、单车男子、急救司机等等这些看似是故事中的一些毫不起眼的人或事情,却又因为这短短的20分钟发生的事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是这种联系,让我们体验了三场不同结局的生死20分的速度奔跑的快感。
看了这部电影,其实我想说的是这个世界上,任何一种事物都不是独立的存在的,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这就像在一个宏伟的建筑之中,可能因为一个瓦片的摆放位置不合理,导致整座建筑的坍塌。所以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任何一件事情的发生必然会导致另外一件或者一系列事情的发展轨迹发生改变,从而得到与之前截然不同的结果,即使在这个空间和时间你是感觉不到的,但是它也必然会发生。
在这部影片之中,导演利用了许多电影特有的手法,把一个在20分钟之内发生的故事,在这个时间段,每个人的行为和举动都有可能会影响故事的结果或者某条故事发展的路线。我们可以拿罗拉在奔跑中第一次碰到的保姆来进行分析,在前两次罗拉奔跑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个保姆可能因为罗拉的一次碰撞产生邪恶的想法,进而绑架婴儿,也有可能因为她的驻足咒骂遇上了一个慈善团体,逐渐走上了一个服务于大众的道路,在第三次罗拉避开了之后,她也由于自己中了彩票变成了富有的人,这些截然不同的人生际遇,或许都是因为罗拉奔跑过程中的碰撞与不碰撞,或许这其中的关系非常的微妙。这些都是因果无限的牵连造成的结果。还有那个乞丐,罗拉在前两次的奔跑当中,曾经两次和他擦肩而过,相信很多的人在看到这一幕的时候,多么希望罗拉能够发现那个钱袋,然后顺利的在12点之前将钱袋子送到男友的手中,但是电影毕竟是电影,为了让人有一种快要窒息的感觉,所以他们擦肩而过了,因此才有了之后故事的发展,这也是影片具有讽刺意味的片段。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太多的偶然发生的事情,有人被高空坠物砸死或者砸伤,有人在旅途中被劫持了,有人因为援救别人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如果有一种时间的机器可以让你把这些事情回放一边,你会发现这些看似偶然的时间的背后其实都是有着一系列的事偶然发生的事情来导致这些事件的发生,仅仅是一个在小女孩手中突然飞走的气球把那个高空坠物碰落之类的小概率事件,但是这些事情确确实实已经发生了,我们也无法去改变。
在这部电影中,导演可以为了让电影呈现出更加精彩的一面给观众,可以假想出各种各样的电影结局,这便造成了电影故事中每个人的人生经历其实还有着千千万万种可能,或许并不是每一种都会是大团圆的,又或许并不是每一种都会那么的糟糕,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在每一个故事脉络的发展过程中,都会有一种因果的无限牵连性。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就像混沌理论指出的那样,“即使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数学算式,只要在运算的过程中变动一个席位的变数,也可能演变出瀑布一样混乱粗暴的系统。”在我的理解中我们的生活就应该是这样的。每天都在得失和因果的循环中度过,这一秒你永远不会知道下一秒的命运。或许在这个过程中类似于真正的“蝴蝶效应”那么恢弘的现象发生,但是每一件细微的事情都不是独立的存在,因为事物之间存在普遍的联系性,所以它的发生很可能是其他细微的事情导致的,又或者是它的发生是为了导致另外一件事情的发生。有些事情我们或许不能左右它的发生,但是我们也要认认真真的去过好每一天,认真对待每一个已经发生,正在发生,将要发生的事情,原因何在?就像电影中说的那样:“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这是一个因果无限牵连的世界。
第三篇:罗拉快跑 观后感
《罗拉快跑》——爱让我醒来
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我并没有第一时间记录下自己的感受。而是等到几天之后,思维沉淀下来,印象最深刻的,往往是自己最直观的看法。
在这部影片当中,红头发、休闲打扮的罗拉初看上去不是一个有钱人家的女儿,甚至她的唯一交通工具——电动自行车被偷走,都给她带来了很大的麻烦。而现实往往比我们看到的那一面复杂许多。罗拉有一个阔爸爸,可是不和她一起住,并且正打算抛弃她和她妈妈,另求新欢。然而第一次罗拉去求他,他摆出一幅冷酷的面孔:你爸爸是某某,别来找我。而第二次,他为了新欢打了她,在被罗拉用枪胁迫之下,才给了女儿最大的帮助。第三次,他错过了与一路飞奔而来的女儿的相见。电影把父女之间的亲情刻画的薄如纸张,脆弱无比。也许这就是西方国家离婚率高的的社会背景导致的结果。
而在这部影片当中,爱情却是一个被歌颂的主题。一个男人在面临关乎生死的麻烦的时候,首先想到并求助的是自己的女友,而不是别人。而罗拉的为爱情不顾一切,挟持自己的父亲,和男友一起抢劫超市„„这些都反映了导演和编剧对爱情这一题材的理解与诠释。
虽然罗拉也有对爱情的短暂的不安全感,甚至在男朋友问自己是否要离开时,给了一个并不明确的答案:“我想我将要做一个决定”。可是在生死一线时,爱情唤回了罗拉的记忆,唤回了时空,使得罗拉一次又一次,重新但却不重复地解决这个命运抛给她的大大的炸弹。第一次,罗拉死在警察走火的手枪下;第二次,男友死在突如其来的卡车下。这些残酷的结果让罗拉不能接受。因为心中有爱,罗拉不能让一切一锤定音。她用她那标志性的快跑让时空退回了最初的那个点,然后探索着可以让生活继续下去的方法。
人们常常为了欲望和私心聚敛财富,甚至在原则问题上不择手段,一切只为了钱。而爱情至上的罗拉为了解决爱人的性命安危,在20分钟之内,想尽一切方法去拿到那救命仙丹。而命运在无数的机缘巧合之下,展现出了它善良的一面。罗拉用100 美元的低砝码和自己一意孤行的热切渴望,最终赢回那救命钱;与此同时,倒霉的男友也在无意中遇到拿走钱袋的乞丐,追回了属于自己的东西,证明了自己的忠诚。
虽然我们并不知道罗拉的男朋友到底是做什么的,可是我总觉得他的职业不正派,见不得光。不然他为什么见到警察本能地跑掉?但是,就是这样一个让罗拉偶尔感到不安的男人,却也得到了罗拉忠贞不渝的爱情,并且同样深深地爱着罗拉。因此在影片的结尾,罗拉最终见到拜托生命危险的男友和他的上级谈笑风生,握手告别,她有点不敢相信。这个喜剧结尾多少让我们忐忑的心放了下来,也让罗拉一直绷紧的腿肌如释重负,并最终走向平静的生活。
第四篇:《罗拉快跑》观后感
命运和什么
──《罗拉快跑》观后小感
首先我得承认我脑海里就是这两个词在光芒万照,可是迫于语文学习荒废已久,又想不起来该用个什么词语加以连接,思前想后,就只能用这个万能连接词了。其次我想对罗拉的扮演者Franka Potente女士的体力表示下敬佩。恩,现在进入正题。
罗拉快跑!一个很明显的祈使句。听到这个题目,我以为无非是羊入虎口,险象环生,险中求生,置之死地而后生,“跑”出险境,如此这般云云。恩,当然,我的这些低俗的猜想对应的得是一个低俗的片子。而罗拉快跑这部带些文艺色调都带些写实风格的电影,着实让我产生一种自从知道电影这两个字以来从未有过的冥想,以及很多我自己都无法确定的感觉,因为我发现很多道理真的是需要一定的阅历才能知道,或者说现在最能确定的一件事是:生活真是好不确定啊。
好吧,我的疑问俨然也是相当的废话和空洞。不过还是列出来吧。
人在命运前算什么?
尘埃?米粒?还是蚂蚁?那么多不确定性因素,纵然你坚持了选择,即使是自己认为对或者会让自己无悔的选择,可结果就是无法达到预期甚至非常糟糕。而在这之中,你甚至连带动它发展趋向或者扭转其颓势之时都是显得如此的无力。被警方包围后,罗拉投降了,却被一名警察误杀;或者,拿到钱了,叫住了正要去抢劫的曼尼,却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男友被车撞死;再或者,能像那么诡异的运气,那么完美的结局,曼尼神奇地遇到拿他钱袋的乞丐,罗拉更加神奇地能在赌场瞬间赢得10万马克。可是如果我这么觉得,貌似陷入了这样一种悲观主义的漩涡:悲剧总是难以抗拒,幸运却是不可思议。也许,呼天抢地的悲伤和欣喜若狂的兴奋都是生活的组成部分吧。当有了足够的生活阅历后,应该也就释然了。所以我最能想得通的地方也就是:生活真是太不确定了。
人在命运前能做什么?
急需金钱但没钱,于是去偷去抢去赌?于是,希望就彻底不再掌握在自己手上了。我在想,要是罗拉的老爸不是银行老板,是一个下水道工人或者一个失业者,那她该又去哪里筹集那一大笔钱呢?不过要是这么假设,那么也就可以自然假设罗拉不会有曼尼这么一个惹了这么大麻烦的混混男友,也就不会有她这么疯狂的筹钱行动了。可是现在命运既然已经被如此设置,那么罗拉就必须得面对这么一个艰巨的任务,在二十分钟之内筹集10万马克,也许到银行取的话还会因为排队不止二十分钟——但是事实就是这样,命运就是要求她这么去做。我得说,人能做什么?也许有人可以以电影虚构论来推搪,幻想着美好的现实总不至于这么刁难人,只是在这一刻来临之时,好吧,就只能寄托于充满斗志和气势的词汇安慰:尽力而为,全力以赴,谋事在人云云。人呐,多么弱小。
人是为了命运的什么?
啰嗦了一系列累赘式的假设,我陡然想起有一点不可忽略。罗拉为什么一定要去这么奋不顾身呢?哦,为了爱情吧。二十岁的爱情,也许就像她火红的头发一样,热血澎湃,热情似火,然后,单纯,执着,不顾后果。或者说,为了改变命运,罗拉选择了不顾一切。改变自己深爱的男友曼尼就要丧命的命运,改变自己就要失去爱人的命运。电影中曾分别穿插了两段罗拉和曼尼的对话,我是觉得这段对话好有意识流的风采,貌似不着边际,但隐隐地仿佛就是有那么一只手在触摸着我们观众的思维,引领着我们去挖掘其中的内涵。我只是觉得,罗拉真的是很重视这份感情,她的话透露着内心的不安,惶惑和迷茫,显示出来俨然已带上了点神经质一般。也许她越是这般迷茫,越是可以突出她对曼尼的爱吧。从而也解释了她这如此疯狂的二十分钟的不顾一切。为了爱情的命运。为了命运的爱情。我很严重地怀疑,三十岁的罗拉要是回忆起二十岁的自己,难道还是无怨无悔么?
特定的背景,特定的人物,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环境,这四大元素于是推出特定的事情。这
样说来,其实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应该是集万千巧合于一身而成的吧。咳,这该是多么纠结的生活。不过我还是觉得,阅历不够,这生活的眼界还是好狭小。继续套用那句万能的理论:阅历够了,就释然了。
老规矩,每部好电影都该留下些经典语录吧。罗拉快跑的开头倒是让喜欢天马行空的人思维过了一把瘾:
人类也许是这个星球最神秘的动物,一个充满疑团的奥秘。我们是谁?从哪里来?往哪里去?怎能确定自以为是知道的是什么东西?为何会相信事物?数不尽的没有答案的疑问,即使有答案也会衍生出另一个疑问,下一个答案又衍生出下一个问题。但最终是否与原来是同一问题,同一答案?球是圆的,游戏只有90分钟。其他一切均属理论。
第五篇:罗拉快跑观后感
观《罗拉快跑》有感
——20分钟的人生,20分钟的选择20分钟搞到10万马克!简直是不可能的任务!但是罗拉别无选择!
事情的开头很突兀,曼尼为老大完成一项毒品交易后,带着装有10万马克的钱袋准备女友罗拉的接应,然而罗拉却被人抢了钱包,耽误了见面时间。曼尼只好搭乘地铁回去,车厢里只有一个乞丐。这时车厢里突然出现了两名警察,曼尼本能地下车就走,慌乱间把钱袋忘在车厢里,很明显,钱袋被乞丐拿走。而此时曼尼离与老大见面交钱的时间中午12点只剩下20分钟,于是曼尼打电话向罗拉求救,罗拉必须在20分钟内搞到10万马克,不然曼尼就会被老大杀死。如果罗拉在最后几分钟没有赶到,曼尼就只有铤而走险,抢劫电话亭对面的超市。
罗拉选择求助于是某银行董事的父亲,于是罗拉开始狂奔!
整个电影其实就发生在这生死攸关的20分钟内,这20分钟内发生了什么事情,罗拉是否能找到父亲,父亲是否会帮她,她又是否能及时赶到曼尼处?如果电影仅仅给观众这样一些悬念,并最终一一给出答案,也不失为一部情节紧张的悬疑片,但导演用意显然不在于此。影片高妙之处在于,导演打破了传统叙事结构、叙事角度以及时空限制,对同一事件讲述了三种不同的故事情节,这种讲述故事的做法显然是大胆的,导演以观众的视角去导演整个电影,同一个故事在不同情况下有不同的结局。
电影多处用了动画、蒙太奇、大量的快速切换镜头,贯穿始终的喧闹的摇滚乐,罗拉的红头发以及奔跑晃动的画面营造出的紧张急促的气氛足以让人窒息。
然而导演究竟要告诉我们什么?
仔细比较三种情况,就会发现罗拉遇到的这些偶发事件以及罗拉的选择产生了混合连锁效应,最终影响了结局。
非常关键的一个事件是遇上梅耶先生。梅耶的车是去银行接罗拉父亲的,在前两种情况下,梅耶因撞车耽误了行程,没准时赶到银行。也正是由于这个时间差,罗拉才得以见到父亲。而在第三种情况下,梅耶没有撞车结果接走罗拉父亲,导致罗拉最终从赌场赢得10万的概率事件,但同时也间接导致了梅耶车与那部车更严重的车祸,殃及父亲。
遇见急救车也是一个关键事件,第一种情况,罗拉没有想搭急救车,急救车在遇到玻璃时也停了车。而第二种情况下,由于罗拉的干扰,急救车就撞上了玻璃,并直接导致司机为赶时间超速行驶撞上了曼尼。
其实,在罗拉筹钱的20分钟事件中,只有父亲一个人是和罗拉直接相关,会产生直接关系的人。梅耶、单车男子、乞丐、急救车司机都本应是局外人,但却与罗拉产生了联系。这些看似非常偶然的事件,其实都有产生的原因,而原因导致结果,结果又导致原因,这样的因果循环便导致了事件产生的必然性。所谓必然在偶然中产生,偶然又都存在于必然中的道理就在于此。
想起了几年前看到的一则电视新闻:郑州航院的一名大四学生骑车经过路边一个建筑工地时,突然被一个电线杆砸中头部,当即生亡。这件事情让我开始认识到生命的脆弱。当电线杆倒下时,正好有人经过,又正好砸中头部,又正好砸中这个人而不是那个人,何况又是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这是多小的概率事件啊。如果把那个人被砸中之前经历的事件一一回放,一定会知道究竟是哪些偶发事件导致了这个必然。也许是遇到一个老同学说话的时间直接增加了几率,也许是为了早点回学校,抄近路正好赶上那个时间。也许,也许还有太多的也许,然而人已逝去,终无奈何。
电影中非常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罗拉两次都碰见了乞丐,却都匆匆而过。而在第三种情况下,罗拉居然凭92.7个马克赢了10万马克,而曼尼竟也追到了乞丐要回来了钱袋。于
是罗拉拼命弄到的10万马克突然失去了意义,罗拉像个呆子一样,不知所措。似乎是导演故意跟观众开了一个玩笑,却发现其实人生本无常,命运本多舜,有人忽然一夜成名,有人忽然一夜暴富;有人第一次买彩票就会中头奖,有人第一次坐飞机就遇上飞机失事。有时候你越想得到越得不到,忽然有天就得来全不费功夫,有时候你越怕什么就越来什么,你不怕了却也不来了。失而复得,得而复失,种瓜得豆,种豆得瓜,人生就是这样的循环错乱,让世间凡人或狂喜或狂悲,所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又有谁能达到?导演毫不留情的以此来隐谕人面对人生和命运时的渺小无能,让人愈加怅然无助。
想起了《七宗罪》(饕餮、贪婪、懒惰、淫欲、傲慢、嫉妒和暴怒——被天主教认为是遭永劫的七种大罪)最后的一个场景,布拉德皮特扮演的警察最终还是因暴怒(杀手因为嫉妒杀了警察妻子)杀了杀手,这就中了杀手(自称是代神惩罚人类)的安排,因为杀手自己犯了嫉妒之罪,要借警察之手杀了他自己,那么警察也因暴怒受到惩罚,杀手替撒旦完成惩罚人类七宗罪的任务终于完成!看到这点,让人不寒而栗,影片有浓重的宗教昭示意味,人终究要为自己犯下的罪行受到惩罚。人终究逃不过自己的命运。《七宗罪》的一个隐谕是讲人的宿命,而《疾走罗拉》也是在讲人面对命运的无能和渺小。
然而电影毕竟是电影,可以选择不同的结局;人生终究还是人生,永远都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我也忽然能够理解为何那么多人把自己的精神献给一种宗教保管,当人真正开始思考自己的时候,思考生命与世界,与宇宙的关系时突然发现有很多问题无法回答,无法解释,于是产生了恐惧感,而所谓恐惧感就是一种不确定感的深层心理反应。其实人充其量只是宇宙中的一粒浮沉,在面对未知的力量时,会变得渺小不堪。于是很多人开始相信命运,相信未知的力量,相信把精神交给神来保管就会在恐惧感中得以永久的安歇。不知道是不是人被上帝造出来时就对万物对宇宙有一种天然的恐惧,又找不到自己的庇护人,于是人类就自欺欺人地虚拟出一个万能的神,接着制造出宗教,告诉自己有神与我们同在,那种恐惧感就会消失了。可悲的人类啊!
短短一个小时十几分钟的电影《疾走罗拉》像一部无情揭示人类宿命的诏书,让人无限深思,反省自己的过去以及,思考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