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大国担当》心得体会
读《大国担当》心得体会
《大国担当》为“中国梦·中国道路”系列图书之一。书从中国国际角色的新定位及西方面临的困境入手,分析了大国为何担当;随后从大国使命、“一带一路”倡议、全面深化改革等方面分析了大国如何担当;最后从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世界共担责任、共享成果等方面,展现了大国担当的光明未来。
中国为何担当?中国的担当是伟大复兴应有之义,也是一个时代命题。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报告同时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这表明,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近代以来最为深刻的变化。同时表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彰显中国外交自信与外交自觉。当人类社会处于一个新起点,世界是朝向开放、包容还是封闭、极端?这是21世纪之问。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为此提供了中国方案,展示了中国担当,呈现了中国智慧。
中国如何担当?中国担当是文明的担当,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担当。中国梦有三大担当:其一使中国成为中国。其二使西方成为西方。其三使世界成为世界。还原世界的多样性,中国梦对此责无旁贷、任重道远。这三种担当,也是中国塑造三种身份——“传统中国”“现代中国”和“全球中国”。
中国担当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一带一路”及其背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揭示了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深刻变迁。中国正在传中国经验,造共荣之势,举中国方案,践大道之行,展中国担当,呈公共产品。这是未来担当和担当未来的最生动诠释。
第二篇:读《担当》有感
读《担当》有感
近来看了两本书,引发一些感想,其实对于我们这些基层工作者来说,每天生活虽然忙碌,但是好多人都没有方向、没有目标,当一天和尚敲一天钟,浑浑噩噩的过日子,就在这个时候,这两本书犹如一场及时雨,是我们人生道路的动力和灯塔,美其名曰:心灵鸡汤,精神食粮!
《担当》、《用感恩心做人以责任心工作》两本书围绕的主题既是做个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及该如何去成为这样人。书中引据论典,采用了古今中外大量的实例来摆事实、讲道理,意在告诉我们要有担当,要有感恩的心,有一颗感恩的心,做事方能尽心尽力,尽职尽责,这样才能体现人生的价值。
对于我个人而言,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些,虽然生活中有很多不足,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我想很多人也跟我是一样的想法),但我们该知足、该感恩,因为很多我们不知道的其它偏远地区人民生活水**不及此,吃不饱、穿不暖、露宿街头乞讨的大有人在,我们生活条件虽不算优越,但起码温饱已具,不用担心吃了上顿没下顿,所以,我们得明白,是谁给我们提供了生存的环境和条件,所谓感恩之心,并不是心里感恩戴德就算了事了,心中感恩即是工作勤恳尽责的源源动力,谁都知道纸上谈兵光说不练是无法打胜仗的,我们无法去强迫别人怎样,但我们可以严格要求自己,从我做起,对人尽心,做事尽力,凡事不惧怕,勇于承担责任,虽说在工地现场,但要当成自己家一样,有了这样的心态,何愁做不好事?古语有云: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担君之忧。确如其言,我们领着老板的工资,就应该干好自己该干的事情,今日事今日毕,事情不拖拉,不仅在工作,还得多动脑,随时为老板为集体考虑,觉得那些地方需要补足的要力争做到十分。举个例子,如果老板让你打一份报表,对你来说应该很简单,但是你想到老板看报表可能还要重点看某几个数据的增长和下降,那么你就该把表格中数据变动趋势也标明,亦或附加一份市场调查表,这样老板看了更加方便省事,本来想再次吩咐你的第二、第三项工作,你都考虑到并且做完了,这样的你怎能不讨老板喜欢呢。
我从《担当》、《用感恩心做人以责任心工作》这两本书中学到的点点滴滴必将反应在我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虽身为一个小小的资料员,但我明白其实我能提高的还有很多,我将尽我所能,做好每一件事,努力成为一个责任感强、有担当的人,为公司的进步和发展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公司的明天离不开你我,愿大家齐心协力,公司的明天必将是美好和辉煌的!
第三篇:读《担当》有感
读《担当》有感
近来工作之余,我反复阅读了《担当》这部书,通过深入的学习,本人对担当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正像书中所说,正是当下社会最缺乏却最宝贵的品质,那么什么是担当?简单地说,就是一事当前,勇挑重担,敢于负责。具体来讲,担当是一种精神,一种情操,一种态度,一种习惯,一种要求,一种能力,一种素质。担当精神,就是想干事的进取精神能干事的务实精神,干不成事不罢休的负责精神,担当是一种高尚的品质,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一种不辱使命的气概。
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担当;一个企业的振兴,需要担当;一个组织的稳定,需要担当;一个人的成长,需要担当;一个人越感担当大任,他就会越意气风发。敢担当是一种魄力,更是一种智慧。
温家宝总理有言:“事不避难,勇于担当。”有无担当精神,是衡量一个人素质的重要标尺。作为一个领导者,最根本的是把工作做好,为组织承担自己的责任。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担当呢?
一是勇于担当。勇于担当是一种精神。桥的价值在于能承载,人的价值在于担当。担当的越多,价值越大。担当价值千金,担当任重千钧。人生在担当中成长,在担当中前行,在担当中辉煌。无论在任何事情面前,勇于担当是很重要的,企业勇于担当,要有社会责任感;政府勇于担当,要有为民服务意识,个人勇于担当,要有敬业精神,每个人都要勇于担当。
勇气是成就大事的前提条件,要想干的出色。光有勇气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底气,有实力。硬道理,铁保证、真功夫,只有三者结合起来,才能打胜仗,带着勇气前行,以底气作为保证,才能真正担当,抓住机遇,采取相应对策,克难攻坚。
由于各种原因,我们的决策和工作有时不可避免地出现失误,这时,不能把责任推向别人的身上,而是要有勇于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担当责任,承认错误;取得成绩不要,不要贪功自居,而是把成绩和功劳推给别人,这才是负责任的担当,也是高尚人格的表现。
二是甘于担当。甘于担当是一种情操,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识见。大事难事看担当,勇挑重担不畏难。莫道前方路渺茫,登上高路会有期。带到山花烂漫时,人生处处独风流。担当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一种不辱使命的气概。
甘于担当,要做到懂感恩,懂珍惜,懂坚守;能吃亏,能吃苦,能吃气;有意识,有见识,有胆识;肯努力,肯付出,肯分享;想的开,拿得起,放得下。
三是乐于担当。乐于担当是一种态度。有的人在工作上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因循守旧,守摊子,图安逸,熬日子,干工作怕出头,怕出问题自己担当不起,想问题、做事情、干工作,不是以主人翁身份带头参与,而是以旁观者姿态冷眼观望。要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担当,不管是为情、为理还是为义。担当必须自觉,没有自觉就谈不上担当。
四是勤于担当。勤于担当是一种习惯。许多人能获得事业
上的成功,就在于他们比别人多担当一些事。当你养成多担当的好习惯,你就会发现益处多多,有了这样一个好的习惯,较之四周那些尚未形成这种意识的人,你已经具有了优势,这种习惯是你无论从事什么行业,都会有更多的人指名道姓地要求你提供服务。因此,当额外的工作分配到你的头上时,不妨视之为一种机遇。
勤于担当,做好分内是基本,做好分外是进取。要做到: 不拖延,不敷衍,不推诿;不浮躁,不散漫,不懒惰;借外力,聚内力,增合力;早谋划,早决策,早落实。
五是严于担当。严于担当是一种要求。古人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名”、“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在其为,谋其政;司其职,负其责”。一个人在需要负责之时不敢负责,面对担当不敢担当,那就等于放弃了希望,放弃了成功。在需要担当之时,必须肩负担当的重任,不可畏首畏尾,应该做的事,顶着压力也要干;必须负的责,迎着风险也要担。
严于担当,为人避事平生耻,在其位要司其职。要做到:定准位,换好位,补对位;鸡司晨,犬守夜,牛负重;嘴要勤,手要勤,脑要勤;先指导,在督导,后辅导;撘班子,带队伍,指方向;己之能,他之力,众之智。
六是善于担当。善于担当是一种能力。“才从事见,谋从行识,”敢干事,精神固然可嘉;干成事,实在难能可贵。善于担当不仅要有不怕失败,挺立负责的气魄,也要有筹谋策划、破解难题的智慧,更要有躬亲实践、解决问题的本领。要坚持以宽广的眼界观察形势,以创新的思维谋求发展,以宽阔的胸
襟分析问题,锻炼会干、善干、巧干的水平和能力。
善于担当:能干事者有机会,干成事者有地位。要做到:有潜力,有实力,有魄力;态度好,能力强,贡献大;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去人裁,育人才,重人财;讲实话,办实事,求实绩;做到底,做到位,做到家。
七是精于担当。精于担当是一种素质。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没有三板斧,不进瓦岗寨,平时不注重学习,一旦面对困难,有的人束手无策,无从下手;有的人临阵磨枪,手忙脚乱;有的人患得患失,担心失误,因此,一个人仅有专业化是不够的,只有职业化的人才能飞在别人的头顶,让人难以超越。优秀的人才既能牵住“牛鼻子”、把握重心,又能做到十指弹琴、统筹兼顾。
精于担当:做成需要专业化,做好需要职业化。要做到:处处学,事事学,人人学;着眼点,落脚点,结合点;深刻化,标准化,制度化;善谋大,善谋远,善谋深。
通过学习《担当》这本书,本人身为单位的一把手,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真正做到勇于担当、甘于担当、乐于担当、勤于担当、严于担当、善于担当、精于担当,要真正的担负起那份责任,努力把鹿楼办街道事处的各项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辖区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四篇:读大国崛起有感
篇一:读大国崛起有感
次偶然的机会我去了书店,在那里我又偶然地看到了一本书—《大国崛起》。我一见到这本书就欣喜若狂,我终于找到了一本符合我胃口的书,从此以后我以惊人的速度读完了一本又一本。
下面我与大家分享这本书吧。
这本书讲了当代强国的过去的种种变故与发展,以其强大的CCTV 摄制组诠释了一个大国的辉煌历史。比如我看的系列丛书之一《日本》。
日本是一个岛国,在150年前,日本被迫开国,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这也是日本的一大转折点。这时,日本所学习了几千年的中国在鸦片战争中输给了英国,于是日本便开始学习欧洲列强,先后派出几百人去了法国、英国等国家。西方的工业、教育程度另他们震惊,于是他们回国后大兴教育,发展工业,后来重视军事,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成为唯一一个挤入列强行列靠侵略扩张在自己的国土外建立过殖民地的亚洲国家。在明治维新百年之际,日本的经济总产值仅次于美国、苏联,现在,它已是世界第二大强国!
是什么力量让一个面积27万平方公里的一个岛国如此强大?我想是他们喜欢学习,他们懂得如何让国家发达。当清朝中国还在花巨资买舰船时,日本人已在学习如何造舰船。
是什么让日本人如此好学?我想是因为他们的国民有高素质,求知欲望强。
是什么让日本人有高素质?我想是因为他们政府重视教育,要知道,当时日本国民教育普及率达59%!对一个国家来说,着非常困难。
我想正是因为日本人好学习、求知欲和重教育成就了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现代强国
要想让中国成为世界性的强国,须从自我做起,认真学习,让中国成就大国之梦!
篇二:读大国崛起有感
对于中国的和平崛起,邓小平同志有一句振耳发聩的的警世缄言:“要多做实事,少说空话,不争一日之短长,不扛旗,不打头阵,不引火烧身,不将西方的矛盾集中在自己身上,而是一心一意搞好现代化建设。”对于一些民族主义者或者热血青年而言,是无法深刻领会这句话的内涵和良苦用心。近期,我认真阅读了人民出版社发行的《大国崛起》,从15世纪以来9个世界性大国的兴亡中,切身感悟到了这句话的玄机之处。
一、伊比利亚半岛的启示
创造历史有时非常平凡,一个在今天来说如此不起眼的胡椒、生姜等香料,却曾经是开拓世界历史的导火索,并引发了15世纪欧洲的殖民扩张,而这场扩张的序幕首先却是从葡萄牙、西班牙这两个小国拉开。
葡萄牙和西班牙成功的经验相似,都是通过发现通向东方和美洲航道,开始积累财富。16世纪的葡萄牙人口只有150万,既无资源,生产力也不发达;却凭借海上殖民之先机,瓜分世界,盛极一时。相对于这种不可复制的成功经验,他们的衰落更值得深思。
1、财富只有在不断增值中才会具有生命力。葡萄牙和西班牙在极盛时期什么都创造了,唯独没有创造和增加财富。财富只有于消费,不用于生产,结果财富不仅不能发展自己,相反还阻碍自己的进步。
2、国家精神消失之时便是梦想幻灭之日。当大量财富突然从世界各地涌来,葡萄牙人没有投资生产,而是全部投入到消费中,农业衰落、奢侈盛行。整个民族曾经那种不畏艰难、勇于开拓的探险精神消失殆尽,国民缺乏追求、思想颓废相当严重,国家停止了前进。于是当欧洲其他国家崛起时,仅仅依赖于香料贸易的财富之源被阻断,衰落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篇三:读大国崛起有感
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是对那个处在中欧的强大国家——德国有一种莫名的喜爱,那里的一切都在深深吸引着我。为此,我特意去借了《大国崛起》一书,能让我在字里行间探寻有关德国的前世今生。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是欧洲中部最大的国家。这个在20世纪的世界历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国家,曾经是欧洲大陆上一个姗姗来迟者。”这段话真切地表明了19世纪德国的现状——四分五裂。伟大的德意志诗人席勒就发出过沉痛的呼喊:“德意志?它在哪里?我找不到那块地方。”由于各列强不愿看到一个强大的德意志的存在,希望能维持一种“欧洲均势”。在反法战争胜利之后,在“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的废墟之上站起来的是松散的“德意志邦联”,分裂为38个小邦国,主要的两个是普鲁士与奥地利。分裂的德国仍看不到最终统一的希望。
还好,一位巨人站在了历史的转折点上,经济学家李斯特坚定的站了出来,正是他所提出的“全德关税同盟”推动了德意志统一的开始。他还竭力推动建设了德意志铁路系统,让德国在1872年,铁路总里程达到22426公里,超过了英国,成为欧洲第一。但这位忠贞的爱国者,却饱受那些诸侯的压力与逼迫,不得不放弃职业,清贫一生。但李斯特对德意志的统一与未来发展的前途做出了卓越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虽然德国在20世纪成为了一战与二战的发源地,给世界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二战后德国总理在纪念碑前的一跪就表明了德国民众对过去历史的忏悔。来到21世纪,德国在取得冷战后的统一以后,更是取得了极大的发展,先是与法国和解,驱散了弥漫在两国之间的仇恨阴霾。又倡导成立了欧洲煤钢联营体,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欧盟。它正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怀着对德国深深的喜爱,我要向大家推荐这本书。
第五篇:读大国崛起有感
读《大国崛起》有感
税务083班杨昌德2023508251
历史是一杯香浓的茶,必须用激荡沸腾的水才能品出其中的淡雅和悠长,必须经历法国大革命般的轰轰烈烈才能塑造出今日法兰西民族的热情和浪漫,历史是一盏幽幽的明灯,在白日里它隐匿于耀眼的日光中,但当黑幕降临时,它去坚韧的散发出暖人的光芒来照亮我们的脚步。在大三这一年,我在学业的空隙中又一次品读了历史,又一次回顾了《大国崛起》这部系列丛书,无事时,我会捧起他们,来领略西班牙的短暂辉煌,荷兰的金融智慧,英国的议会斗争,法国的民主热情,日本的赶超侵略等等,五百年的历史弹指间就灰飞烟灭,但留下的精神,留下的影响却深深改变我们的世界,这就是历史的魅力,它虽然已成为过去,但却会长存于后人心中,长存于发展的每一个角落散发光芒。这也是我读《大国崛起》这本书的原因所在。
喜欢一句话:历史便如黄河九曲,虽辗转颠簸,但终将汇入大海,五百年间,这些称之为大国的九个国家,都是经历了一系列磨炼才步入世界大国的行列。大国崛起者,可谓蔚为壮观,在大国崛起的过程中,往往夹杂着很多不为我们所知历程,大国因何而兴起,因何而又衰落,在偶然间有存在着必然,大国兴起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我们人类社会在技术和制度创新共同作用的结果,而那一大国成功崛起则是以偶然的事件。其具备成为当时大国所具备的条件,可以说大国是历史的产物,经过历史的洗礼,大国间的兴衰更迭更是让我们浮想联翩,为什么葡萄牙,西班牙会崛起,为什么在经历了几
个世纪荷兰,英国,法国,德国和日本会成为新型的大国,而二战后的苏联和美国会上位,成为无与为敌的超级大国,而为什么大国间呈交替领导的地位,大国为什么在占据比较有事的情况下被新型的大国所超越,大国崛起究竟意味着什么,是人类的进步还是后退,下一个大国会是那个国家?我们对这些都心存疑问,都激励我们去思考大国兴衰背后的辛酸。
曾几何时,我们中国在几千年的文明积累后,在长达两千年的时间一直是世界的头号强国,不论是在生产技术还是在制度创新上都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从秦汉时期,经历了隋唐时代的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到后来的明清,我们都是世界的老大,这也是我们自居以天朝大国的原因,我们一直领先于世界各国,人口占世界的几分之一,创造了世界大部分的工农业产值,我们没理由不去兴奋,不去夜郎自大。然而在清朝的中后期,我们落伍了,被欧美国家先后追上,并超越,到后来的远远甩在后面。我们为什么会衰败,为什么在西方的坚船利炮在输的那么惨烈,我们不再是东方的雄狮,而成为列强宰割的羔羊。我们的这一倒下,到现在才勉强的站了起来,并且拄着拐杖走路,现在我们也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会成为下一个大国吗,我们希望而不是期盼。
大国之所以能够在世界各国的竞争中能够脱颖而出,因为它具备其他国家所不具备的优势资源或者说是先决条件,我将他们基本归结为:制度的创新和技术的进步。当然在大国的崛起过程中还有很多重要的条件,但我认为以上两条是最为关键的。
首先是制度的创新。我们都知道我们人类社会基本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与之相对应就是社会制度,当然原始社会除外,在奴隶社会,虽然出现的国家,但由于生产力低下,不具备出现大国的条件,而在封建社会,我国作为封建社会的最早确立的国家,并且发育最为成熟的国家,在资本主义制度问世以来,我国具备了制度上的领先,在辅之以其他优势的条件,我们自然是世界上的大国,并且占据这个位子几个世纪,这就很能说明问题。
不单单是我国,葡萄牙和西班牙在其崛起的过程中也是靠强有力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推动实现的。在西欧各国还处于中世界的割据战乱的过程中,传统的的东西方贸易商路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的前提下,西班牙和葡萄牙最先开启新航路的大门,伴随新航路的开辟,美洲新大陆被发现和一个个殖民地的建立,通过对商路贸易的垄断和对殖民地的残酷掠夺,葡萄牙和西班牙最先走在大国舞台的前面,并长达两个多世纪。
之后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荷兰,在爆发尼德兰革命,荷兰基本上可以说是进入资本主义制度的大门,其建立民主开放的制度,确立私有资产不可侵犯的惯例,其最早确立股票融资制度,并建立股票交易所,实现了盈利与风险共存的股份制企业,创造了东印度公司的辉煌。荷兰在世界的对外贸易中逐渐取代葡萄牙和西班牙成为世界的头号贸易强国,而荷兰则凭借其商业地位成为下一个大国。
英国作为大西洋上的一个岛国,在经历资产阶级革命后,与1688
年实现了光荣革命,因此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的资本主义制度,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真正确立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在其宪法中明确规设定国王的权利和义务,私有产权圣神不可侵犯。从此资本主义制度作为一种暂新的制度出现在世界面前,它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制度具备摈弃封建主度对生产力的抑制的不利方面,并促进一种崭新的生产方式——大机器生产。在英国的发展过程中,它逐渐确立自己各方面的制度创新,英国在进行工业革命的过程中,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专利法,作为鼓励创新的法律保障;亚当斯密发布深远影响后世的《国富论》,它提倡自由竞争的经济模式,鼓励社会分工;中央银行的创立与公司制度的建立对英国的崛起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不可忽略的重大影响。自由竞争的经济模式造就了“日不落帝国“的辉煌。
二战后,美国正式确立其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领导权,成为两极中的一极。这与其在1929到1933年的经济危机过程中,时任的美国总统罗斯福,成功创立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型模式分不开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摈弃了自由增长经济模式的弊端,使美国走出危机,并逐渐赶上并超过老牌资本主义强国——英国,确立世界霸主的地位,至今仍是世界头号强国。
说到制度创新就不能不提苏联,在十月革命后,列宁和斯大林先后领导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经过两个五年计划,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已位列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社会主义制度实行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和战后重建无疑都起着重大作用,并最终将苏联推上两极中的一极。
其次是技术进步,其主要体现在三次技术革命上。英国由瓦特发明的改良型蒸汽机开启工业革命的先河,它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跨越,它使我们的生产活动不再依赖于传统的人畜力与自然动力,使用人造动力,工业革命以来所创造的物质财富超过以前人类史上所有时间所创造的物质财富。英国也正是凭借其率先实行并最早完成工业革命确立世界霸主地位,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在与荷兰的对决中取得胜利,并在与法国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是工业革命成就了日不落帝国的霸业。
当英国固守工业革命成果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英国落伍了,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和美国走在世界的前列,开启了电气时代,很多现在我们生产生活所用的器具都源于这次技术革命,德国两次世界大战的发动和美国霸主地位的奠定都源于此。
二战后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以电子计算机,原子能技术等核心的。而美国和苏联则在战后凭借其政治经济和技术上的优势,在核能,人造卫星,高科技电子技术等方面占得先机,造就了美苏两极格局。
所以说在大国崛起的过程中,它迫使制度进行创新,并推动技术大进步,推动了整个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可以说大国推行的强国之路造就了今天世界的总体格局,它影响了我们原有社会制度和社会观念,促进了世界各民族的融合与交流,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客观的说大国是人类发展的使然,大国的兴衰则是带给我们无尽思考,吸取经验教训的先行者,大国带给我们的是模仿与跟随,实现自我。
然而,众所周知,每一个大国的崛起都需要一定的物质和资本积
累,这些资料的积累都是建立在对弱小国家的掠夺基础上的,拿日本的崛起来说,甲午惨败,二万万两白银流入了大和民族工业起步的原始积累,日俄战争又无故从中国拿走了三千两白银,并在占领东北后,三个月大肆砍伐大兴安岭树木资源350万吨,煤炭资源230万吨,这么多资源,源源流入日本工业崛起的雄厚基础中,可见,一个帝国的崛起,是建立在压榨和掠夺弱小国家的基础上的。英国殖民帝国的灿烂辉煌不也是建立在超越其本土面积数十倍的殖民地掠夺之上的,美国的崛起更是有西进运动中印第安的鲜血铸成的,等等,大国的崛起,资本的积累,市场的拓展,都离不开对他国资源的需要。所以,大国崛起辉煌的背后,也是有其血腥一面的。
作为正在起步,并且终将崛起的中国,何时崛起,如何崛起,崛起后如何维系,都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历史作为一面镜子,正可以为我国所面临的问题提供参考和经验。我们崛起是否也会走前者的前路,是否也需要一定市场开拓,如何能以不欺压其他国家来自己崛起,都是我们所需要思考的。《大国崛起》这套系列丛书,告诉我了五百历史的辉煌,告诉我了大国崛起的风风雨雨,从兴起到衰落,从高潮到危机,以史为鉴,让我们从那五百年的兴衰过往中,来探索适合我国崛起的最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