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党委书记对于高质量党建全面提高教师教育发展质量心得体会
党委书记关于高质量党建全面提高教师教育发展质量心得体会
围绕立德树人,突出思想政治引领 围绕改革创新,突出模式引领 围绕服务社会,突出平台引领 围绕教师教育,助力中原更出彩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是教育振兴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中原崛起、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教师教育是教师队伍的“工作母机”,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动力源泉。xx师范大学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以强国必先强师的历史站位及培育大国良师的使命担当,全面提高教师教育发展质量,为谱写中原更加出彩新篇章做出了独特贡献。
围绕立德树人,突出思想政治引领
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党的建设,构建完善的党建体系,搭建行之有效的党建平台,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着力提升师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学校
开展了“五星级党组织”创建和“五星党员”创评,举办了“书记论坛”,实施教师党支部“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等活动。近年来,涌现出全国教学名师、优秀党员 xx,“中国好人”、优秀党员 xx,“xx 爱心支教团”核心成员、学生党员 xx 等一批先进典型。学校坚持用 xip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师生头脑,打造思想政治教育“双提”工程,通过开展“党旗领航”行动、“青马拔尖”行动、“思政课创新”行动,构建思想政治工作“四梁八柱”。学校设立党委教师工作部,建立健全师德教育、宣传、监督、考核、激励、惩处机制。学校推行“两代师表”计划,把在职教师教育和在校师范生(未来的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培养贯穿起来,坚持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改革开放 xx 年来,学校共培养了 x 万余名德才兼备的师范专业毕业生。学校领导班子在 xxxx年的考核中获得了“优秀领导班子”荣誉。
围绕改革创新,突出模式引领
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精育良师为目标,以分类培养为原则,构建“x+x”总体框架下“U-G-S”教师教育模式。“因材施教、分类培养、注重实践、突出创新”的“x+x”人才培养模式,打造适合师资型、学术型等不同类型人才成长的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学校在“x+x”总体框架下,探索实践“U-G-S”教师教育模式,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以高校和中小学校为主体、以项目为纽带,多方协同为基础教育培育师资的联动机制。学校连续三届获国家教学成果奖 x 项,获奖数量名列全国地方师范大学第 x 位;先后获得国家质量工程项目 xx 类 xx 项,类别数名列全国地方师范大学第四位;连续 x 届获“东芝杯”教学技能创新
大赛团体前三名;先后夺得音乐、戏剧和舞蹈等艺术类比赛最高奖,是全国唯一囊括三大最高奖的高校。
围绕服务社会,突出平台引领
学校以服务 xx 基础教育发展为己任,以国培计划为引领,促进在职教师职业素养持续提升。构建了国培—省培—市培—县培—校培五级培训体系,形成了职前职后一体、理论实践交融的发展平台,打造了一流名师、名校长培养培训品牌。近xx 年来,学校累计培训中小学教师近x 万人。
学校目前拥有 x 个国家级教师教育培训资质学科,x 个项目入选国家级教师队伍建设示范项目,获批全省唯一的国家级教师教育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全国首批 xx 家教育部—乐高“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教师培训基地,是中部地区唯一入选全国中小学名校长领航班培养基地的高校,是“国培计划”示范性项目和中西部项目资质单位。xxxx 年,学校国培计划“初中英语”在绩效评价中获全国第二;xxxx 年,国培计划“法治教育”又获全国第一的好成绩。在 xxxx 年公布的新一批学位授权点名单中,学校新获批 x 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通过率在全国排第二,新增量在全国并列第四。
围绕教师教育,助力中原更出彩
明确目标,在筑梦追梦中出彩。进入新时代,学校以全力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为新使命、新担当,立志经过 x 年左右的不懈奋斗,到xxxx 年,即建校 xxx 周年时,学校大国良师的摇篮、理论创新的高地、服务社会的样板、师范文化的沃土的优势得以进一步彰显。学校
围绕一流师范院校和一流师范专业建设,努力探索一流师范大学创新发展模式。
理清思路,在整体设计上出彩。学校紧扣“省内成典范、中部有优势、国内著声望、世界能知名”的整体愿景,力求按照模式重塑、质量夯基、特色致胜的思路推进。在整体性发展上,学校构建以大国良师的培养为核心轴,教师教育学科群建设、引领区域教育发展、含蕴高品格师范文化为强力支撑的“一主三从”整体模式。在基础性发展上,学校探索“树立教师教育质量观—构建质量标准与评判依据—加强教师教育督导与质量监控—形成持续改进与优化机制”的“四位一体”质量保障模式。在实施操作上,学校强化“一个中心,三种服务”育人模式。
明确重点,在特色突破上出彩。一是大国良师培养上彰显“高端化”特色。学校依托国家级教师教育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 x 个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在建立分类人才培养体系,聚焦教师专业能力发展,试办未来豫派实践型教育家实验班,聚焦精英化高中师资培养。学校依托全国中小学名校长领航班培养基地,为我省培养一批中小学名校长。二是学科建设改革上彰显“集群化”特色。依托 xx 师大—xx 师大合作平台和教育专博、专硕平台,发挥两所师范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的传统优势,以问题为导向,解决教师教育中的突出问题,为人才培养夯实学术根基。三是社会服务引领上彰显“职后培训”“教育智库”特色。学校依托“国培”“省培”等培训中心,不断提升中小学教师的综合素养;依托教育部现代教育技术师资培训基地,提升我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
术现代化水平;依托 xx 省教师发展评估院,加强教师教育高端智库建设。四是师范文化上彰显“教育情怀”特色。学校以“四有”好教师为标准,通过优秀教师报告、主题演讲比赛、主题征文比赛、讲课大赛、“三字一话”比赛、课件制作比赛、顶岗实习、教育社会调查等,营造浓郁的“教育情怀”氛围,培养有教育情怀和教育担当的合格教师。
第二篇:改革发展教育,正确看待教师,造就人才质量
改革发展教育,正确看待教师,造就人才质量
——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大讨论调查报告
绥阳县洋川小学
周国明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部立足于提高全民素质,提升综合国力的战略决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既是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的新的挑战,又是竭力打造教师走专业发展道路,并使教师的角色重新定位,赋予教师角色新特点。
课程改革在打造教师走专业成长道路时,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实践舞台,同时也促进了教师与课程共同成长。首先,课程改革将促使教师角色转变,接受了新的教育观念,这将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激活教师走专业发展的愿望。其次,课程改革是一次“教育角色”的急剧转型。新课程实施以来,课堂教学改革在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扎实有序推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仍不难发现,目前我们的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低效现象。
(1)部分教师对新课程认识不够,教学内容把握不到位;
(2)教师还高高站在讲台上,讲授的效果并未真正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的提高;(3)有的教师教学中过分走花架子,没有发挥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4)教师对学生指导缺乏有针对性的引导、点拨和具体帮助;
(5)在课堂提问和组织学生课堂讨论中,看是轰轰烈烈,其实蜻蜓点水,学生参与的水平还有待提高等等。由此可见,低效是当前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方面所遭遇的最大的挑战。
针对以上情况,并就当前教学形势,我作为一个从事基础教育工作者、管理者,理所当然也应该成为基础教育探讨示范者。于是,我做了一次较深入的调查工作,为得到教师和学生的真实想法,我费了一番心思,最终的调查结果对我的从教有很大的帮助。
一、现状分析
在课程改革实践的过程中,针对我校乃至我县中小学硬软件都不完善的现实条件,实施新课程还面临着以下问题。
1、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问题
现在的教师要面对各级部门纷繁复杂的事务,参加很多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会议,做很多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事务.如环境部门的“绿色学校评比”;综治、法制部门的“法制学校”评比等等,让教师疲于应付如此多的资料,文山会海,教师的工作苦不堪言,教师哪来精力潜下心做好本职工作。
2、观念问题
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直接影响教学工作,更直接影响着新课程的推进和实施效果。就当今相当一部分教师对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缺乏正确的认识或不认识,认为新课程改革只不过是国家又换了一套教材而已。至于在教学中如何贯彻新课程理念,不少教师更感茫然。部分教师还是停留在生硬灌输、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层面上,使新课改的效果大打折扣。
3、师资问题
课标中指出:从小学起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目前,许多小学没有师资能够开设此类课程,即使是勉强开设也存在严重的"赶鸭子上架"的现象。在学科结构方面,不少教师已经习惯了照搬教科书和教参书,很少读书学习与业务进修,也很少参加各种教研活动。面对新的教学内容,失去了教参,不少人不知所措,不懂得如何备课、如何教学,必然会影响新课程实施。
4、课程问题
我国各地之间差异较大。新的课程所编写的教材内容,要想适应各地的学生需求,难度极大。在校本课程开发方面,由于农村地区,教育资源贫乏,教师的能力与水平等因素,存在着课程开发能力差,水平低的问题,甚至有些教师不懂什么是校本课程,不懂怎样设置校本课程、开展研究性学习以及社会实践等。
5、教材问题
目前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是困扰我们一线教师教学的一个问题。
一、四年级教学内容偏多,导致教师的教学任务规定时间内难以完成。原因是一年级体育、健康等教学课时在新课程推广时增加1——2课时,同时还增加一些地方课时,这导致语数课时数减少,而原有的语数教学内容并没有删减。这样,一学期下来,教师们的教学任务就难完成。还有一些科目的教材,部分教学内容不太适应本地实际教学。有的太难,有的比较简单,不学吧,家长那儿说不过去,毕竟这是小学,学生回家一说,说老师课本都没交完,上级的批评就下来了。同时,小学课程繁多,学科交叉现象严重,小学生难以应对如此名目繁多的课程、作业,让小学生自踏进教室就被读书弄得精疲力竭,哪来兴趣学习。课堂问题
为响应新课程提出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做到高效课堂、进一步为学生减负”。我们是为了提高质量,但高效是一纸空文,为学生减负则是反方向,为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大量占有学生时间,查缺补漏,大量布置学生作业,进行题海战术。使学生名义上减负,实则负担很重。
6、大班额问题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城区居住人口不断增多,城区中小学校数量不多的背景下,城区中小学生数量急剧增多,造成城区小学班额越来越大,有的班学生甚至突破八十人,大班额现象使学校成本不断攀升,无论是学校还是老师,对学生管理的难度加大,效率低,校园安全隐患多,师资力量不足,直接影响到了教学质量。导致学校硬件设施配布数量不足,不能满足学生正常需求。
7、培训问题
要全面提升学校教育质量,就需打造一支素质过硬、作风硬朗、教育事业心强的教师团队;学校要精心打造和培训教师,重点抓好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的培训;加大学校教研力度,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学科专业化有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不断增加教师外出学习培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8、学校管理问题
实施课程改革必须健全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机制,但如何健全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正是我们小学所面临的一个困惑的问题。形成新课程教学、旧模式管理的局面,条条框框过多。如业务学习、政治学习、教学研究、读书笔记、作业教案、专题探讨、心得体会以及阅读、作文、美术、写字、自然、思品、实践活动、班队会均要有教案。项项老师都要问津,件件都要求教师有书面文字,加之上面谈到的教案书写,教师一天到晚都要埋头在苛刻的书面文字抄写上,机械地重复着形式上任务的完成。否则工作态度有待于考虑,领导的批评,惩罚也接踵而来。试想这样当教师精神上怎么能不疲惫不堪?教学科研只能咀嚼他人的吃过的饭。教学改革、教学创新、新课程实施,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又从何而谈。另一方面应竭力提高教师地位,让教师安心教育,乐于奉献。
9、评价问题
考试评价与课改的要求不统一,是当前严重制约我县课改深入的主要"瓶颈"。实施新课程应当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但是我们还是以原有的应试教育的评价方法,抓教学质量。这样造成了学习内容是新的,评价却一如以前,特别是作为终极评价的升学考试还是旧有的体系,对教师评价仍然以升学率和学生的考试成绩一站式评价为主要参考指标。其根本原因在于学生的考试成绩与学校评先,与教师的评先评优、晋职、晋级、奖金等挂钩。这样,客观上制约了课程改革的深化和进一步发展。
10、优质生源外流问题
由于我县离遵义市近,教学起步较晚,教学质量最近几年连续下滑,导致我县自小学高年级起,就有不少家庭条件好,成绩好的学生转学到市级以上学校就读。转学的优质学生生源这几年不是小部分,是很大一部分,这部分学生的外流,直接导致我县学校教学质量下滑;越是下滑,优质生源越是留不住,这样的恶性循环困扰着我县。再加之这部分学生,每年至少要从我县带走5000万人民币到其他县市区,给我县经济建设带来巨大损失。
二、新课程改革后的现状
1、教师的教学从安安静静到沸沸扬扬。应试教学,老师讲学生听,课堂井然有序,学生安安静静;
2、学生听课从坚信不疑到半信半疑,传统课堂教学是基于事实知识的学习,新课改提倡批判性学习,不迷信老师,不迷信书本,不迷信名人。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常常带着怀疑的态度,知识吸收的情感趋向不稳定,造成学生学得"虚"。
3、学生习作从出口成章到错字百出。口语交际与习作课上,学生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讲得天花乱坠,待形成作文,老师一改,却被错别字数量之大所吓倒。
4、教师教学从平心静气到心烦意乱。学生学习状态由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参与,整堂课充满了讨论争辩、质疑问难的声音,课堂沸沸扬扬,花样百出;晃动着自由组合、来来往往的身影,乍一看课堂像一个菜市场。
5、学生学习从偏听偏信到固执已见。过去机械式的教学,统一教材、教参,统一考试,统一标准,学生依赖老师,你讲我听,没有什么异议。如今张扬个性,鼓励发表独特见解,课堂上常见到个别学生顽固地坚持自己的偏见,老师无可奈何。
三、解决策略
1、整合资源,教育创新
信息时代,各学科间的渗透越来强烈,相互交叉,学科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育的创新是以教育研究为主导,在创新实践中发挥创新的精神激活教育研究活动,能够捕捉和抓注最重要的课题,并通过一定的超前性的调查,实证与分析研究,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坚实的理论指导,推动基础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
2、淡化学科界限,整合课程
由于我国各地经济文化发展的差异出现了教育水平极不平衡的现实,在课改中课程应具有发展性,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适应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加强课程内容的综合性,淡
化学科的界限,小学应整合课程,只开设语数英,音体美综合七门课程。做到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的学科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价值观的教育突出学生的发展。
3、健全教师评价体系是课改的保证
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以及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因此,评优活动除了听一节课之外,还应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做一个全面的评估、过程性评价。
①教师所带学生的基本情况。如学生学习兴趣、运用知识的能力、习惯的养成等等。②教师对促进学生成长所做的工作,如给学生的评语、指导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等等过程性评价。
③对教师素质进行评价、如职业道德、学科知识、文化素养、参与共事能力、教学研究成果、自制教具、模型、多媒体教学课件等等,教师在长期从事教育工作付出的劳动,所取得的成绩才最具说服力。
4、让学生学习走多样化道路
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操作实践等方式学习。学生学习的过程不是学生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同时,我们还要注意,虽然探索性、发现性学习是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学校教育并不是的学习方式的全部内涵。如何改变目前一些学校中存在的单一被动学习方式呢?这就需要广大教师在实践中进行研究和创新。
5、实现减轻学生作业与提高学习质量的双赢
首先,教师应确立正确的作业观,减少学生的作业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大力推进高效课堂,有效课堂,向四十分钟要质量;同时做好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实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赢,学生之间的优生和后进生双赢,减少学生课业负担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双赢。
总而言之,基础教育过程的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为社会培养和造就适应国家建设人才的需要。优先发展教育,高度重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将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人才质量和人才素质的培养造就,人才个性的发展,展现21世纪教师教育能力。我们今天所做的努力与奋斗必将化作明天中国教师教育事业的繁荣与辉煌。
第三篇:教师学习《教育发展纲要》心得体会
教师学习《教育发展纲要》心得体会
(精选多篇)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强国必先强教育,民族振兴必先教育振兴,教育也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提出教育总体战略,深化教育发展任务,加快教育体制改革,完善教育保障措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深远规划。通过学习《教育发展纲要》,我们充分感到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纲要说得很全面、很具体。作为一名教师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一是要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教师要培养的是人材,而不是造就产品。产品一旦加工完成,它就不会改变;要说变,那就是磨损、消耗和毁灭。而
我们造就的人材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他应该是可持续发展的。所以,教师要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着想,让他们学会认知,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在实践中不断的充实和完善自己。
二是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的是高智能的复合型人材。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都得到协调发展,而不能让学生死读书,读死书。教师要把课堂变成学生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乐园,要让学生愉快地学习,健康地发展。
三是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我们在使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要注意保护和培养学生的个性能力的发展,我们不能抹杀学生的个性,而把学生培养成千人一面的羔羊。我们要把学生培养成个性鲜明,具有独立人格的合格人材。要保护和发展学生鲜明的个性,尊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特点及教育的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的积极主动地发展自己的
个性。
四是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所在,也是教育科学发展的根本目的。
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我从中深受启发: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强国必先强教。必须以提升人的素质,更新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同时提高教师道德水准和专业化素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规划了未来xx年中国教育改革发展要实现的目标,作为一名教师同时也明确了未来的工作目标和责任。
作为一名教师,要站在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高度,自觉地按照科学的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总结经验教训,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思路,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我们的首要任务,为全面建设和谐社会提供智力支持与人材
保证。作为教师,必须关爱学生,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学习贯彻纲要精神,就是要加强自身师德修养,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研究,不断学习,努力提高教学业务能力,爱岗敬业,爱生如子。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把自己的教学工作当做一种职业,做实做好,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这次学习,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铭记纲要的精神,尽职尽责做好份内的事,为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教师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心得体会
我认真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纲要》从总体战略、发展任务、体制改革及保障措施四方面详细、深入地探讨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问
题。从学前教育到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内容之多,范围之广使我无法一一详述。作为一名小学教师,结合自身,我们应时刻践行两大基本点:第一,开拓创新,做教育改革发展的推动者。
创新是优秀教师最具时代特征的精神品格。我们广大教师应增强创新意识,把握教育规律,勇于探索,敢为人先。要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推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坚持启发式教学,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形成更加浓厚的争先创新氛围。只有在教学科研一线的改革创新上有重大突破,整个教育事业的改革创新才有实质性的推动。
第二,树立教学新观念,做调动学生主动性的启发者。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要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传统的师生关系,建立一种新型的教学观:教——教会学生学习;学——学会如何学习。叶圣陶先生曾说,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无论教师讲得多好,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让他们自学,不培养自学能力,是无论如何也学不好的。因此,课堂教学必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在教学这一双边活动过程的参与程度,由消极被动地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国家的希望在教育,办好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我们广大教师应增强荣誉感,责任感,不负使命,不负重托,开拓进取,扎实工作,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我认真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纲要》从总体战略、发展任务、体制改革及保障措施四方面详细、深入地探讨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问题。从学前教育到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内容之多,范围之广使我无法一一详述。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结合自身,我们应时刻践行两大基本点:
第一,开拓创新,做教育改革发展的推动者。
创新是优秀教师最具时代特征的精神品格。我们广大教师应增强创新意识,把握教育规律,勇于探索,敢为人先。要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推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坚持启发式教学,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形成更加浓厚的争先创新氛围。只有在教学科研一线的改革创新上有重大突破,整个教育事业的改革创新才有实质性的推动。
第二,树立教学新观念,做调动学生主动性的启发者。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要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传统的师生关系,建立一种新型的教学观:教——教会学生学习;学——学会如何学习。叶圣陶先生曾说,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无论教师讲得多
好,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让他们自学,不培养自学能力,是无论如何也学不好的。因此,课堂教学必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在教学这一双边活动过程的参与程度,由消极被动地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国家的希望在教育,办好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我们广大教师应增强荣誉感,责任感,不负使命,不负重托,开拓进取,扎实工作,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心得体会之二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于2014年7月29颁布实施,全文共二十二章、七十条。《纲要》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明确的要求。
一、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提高教师地位,维护教师权益,改善教师待遇,使教师成为受人尊重的职业。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二、加强师德建设。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和评价的首要内容。采取综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形成良好学术道德和学术风气,克服学术浮躁,查处学术不端行为。
三、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
方式,培养教育教学骨干、“双师型”教师、学术带头人和校长,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
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创新农村教师补充机制,完善制度政策,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教。积极推进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完善代偿机制,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艰苦边远地区当教师。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将教师培 1
训经费列入政府预算,对教师实行每五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加大民族地区双语教师培养培训力度。加强校长培训,重视辅导员和班主任培训。加强教师教育,构建以师范院校为主体、综合大学参与、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培养模式,增强实习实践环节,强化师德修养和教学能力训练,提高教师培养质量。
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加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加大职业院校教师
培养培训力度。依托相关高等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完善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完善相关人事制度,聘任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担任专兼职教师,提高持有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教师比例。
以中青年教师和创新团队为重点,建设高素质的高校教师队伍。大力提高高校教师教学水平、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促进跨学科、跨单位合作,形成高水平教学和科研创新团队。创新人事管理和薪酬分配方式,引导教师潜心教学科研,鼓励中青年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人才项目,为高校集聚具有国际影响的学科领军人才。
四、提高教师地位待遇。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吸引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
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落实教师绩效工资。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在工资、职务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完善津贴补贴标准。建设农村艰苦边远地区学校教师周转宿舍。研究制定优惠政策,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关心教师身心健康。落实和完善教师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政策。国家对在农村
地区长期从教、贡献突出的教师给予奖励。
五、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完善并严格实施教师准入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国家制定教师资格标准,提高教师任职学历标准和品行要求。建立教师资格证书定期登记制度。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资格认定,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按规定履行中小学教师的招聘录用、职务评聘、培养培训和考核等管理职能。
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编制标准,对农村边远地区实行倾斜政策。
制定幼儿园教师配备标准。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系列,在中小学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探索在职业学校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制定高等学校编制标准。加强学校岗位管理,创新聘用方式,规范用人行为,完善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流动机制。城镇中小学教师在评聘高级职务时,原则上要有一年以上在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经历。加强教师管理,完善教师退出机制。制定校长任职资格标准,促进校长专业化,提高校长管理水平。推行校长职级制。
创造有利条件,鼓励教师和校长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造就一批教育家,倡导教育家办学。大力表彰和宣传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国家对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设立荣誉称号。
2014年12月28日
学习《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心得
体会
一、优先发展教育,利国利民
国家要富强,民族要振兴,均离不开发展教育,可以说教育问题关系国计民生,国家的未来。在序言中就明确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全面发展根本的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期盼。强国必先强教。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这也符合党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战略部署,更是实现老百姓对教育美好憧憬政策保障,制度保障!
笔者认为,优先发展教育是应对当前国际竞争新形势迫切需要,是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迫切需要,是满足人民群众新期盼迫切需要,是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迫切需要,是国家作出又一重大战略决策。
二、促进教育公平,是建设和谐社会必然要求
中明确指出“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重要基础。”教育问题关系国计民生,让有限教育资源得到更加合理地配置,并打破现有教育不公平现状,是老百姓一大憧憬。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最伟大工具”,好教育、公平教育,就是以人为本教育,是为多数人提供同等机会同等优质服务教育。但是这几年来,教育公平问题却任然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热点。建设和谐社会,首当其冲是消除教育中诸多不公平。有权威专家认为,国民教育显失公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育资源配置严重不公。国家把大量教育资源投向大中城市,而广大农村与欠发达地区,却常常被遗忘,师资匮乏,资金匮乏; 二是城乡差别、地区差距不断拉大。不光是在学校硬件设施上,还是在教学资源上都存在巨大差异。尤其,同样是教师,同工不同酬,严重挫伤了
农村教师工作积极性。;三是诸如招生制度、各种优惠政策上不公平等。
三、提高教师待遇,保障教育质量有力措施
我在注意到,在第十七章第五十四条中提到:“提高教师地位待遇。不断改善教师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吸引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落实教师绩效工资。”这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来说无疑是令人振奋和心动!
谁都知道,振兴民族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希望在教师。离开教师就无从谈起教育,更无法保证教育质量!但是,教师也是人,他也要生活,也要赡养父母、孩子,维持家庭开支。所以,给予教师工资待遇保证是保证教师工作积极性最基本条件。近几年来,教师待遇是有所提高,这是无所争辩事实。但也不得不承认地
区之间、行业之间在劳动报酬上巨
大差异。这也是影响教师工作积极性一大因素。
四、不断学习、自我充实,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教师队伍”。这是五十一条中对今后教师队伍提出要求。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国家在不断提高教师待遇、社会地位同时,也对教师这一职业提出了更高要求。
我觉得,作为战斗在一线教育工作者,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和研究,努力提高自己业务素质,扩大自己知识视野,丰富自我知识内涵,不断提升和锻炼自己教育教学能力。教师也要做一只辛勤蜜蜂,在当今知识爆炸花园中,勤奋地耕耘,汲取知识花粉,酿出新时代蜂蜜。为做一名新时期合格人民教师做好知识上储备,奠定坚实基础!在思想道德上,教师也应走在时代前头,率先垂范,为人师表,加强学习,提高思想觉悟,忠
诚于党教育事业,自觉为教育事业奉献出自己毕生精力!时刻以“高素质专业化教师”标准来要求自己,努力使自己做到: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知识渊博、专业过硬合格教师!
我们有理由坚信:在党和政府科学决策下,在千千万万教育工作者辛勤耕耘下,在这些政策的正确指引下,我国教育事业必将迈进更加科学发展阶段;教育必将迎来春天
第四篇:教师学习教育的内涵发展心得体会
教师学习教育的内涵发展心得体会
教育的发展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教育的内涵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教育的内涵发展对于推动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努力开创新时期的用人新局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学习《教育的内涵建设》后,我们张家湾初级中学掀起了关于如何实现教育内涵建设的大讨论,在学习和讨论过程中提高自己业务水平和能力。加强教育的内涵建设,已经是势在必行,教育要提升内涵。
对于教育部门,学习和落实教育的内涵发展,就是要把教育的内涵发展作为衡量工作成败的标准,解放思想,大胆探索,不断完善,努力建立一个科学合理、充满活力的教育的内涵发展。
教育的内涵发展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是党的执政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党的执政理念发展和进步的水平。学习和落实教育的内涵发展,就是要以教育的内涵发展的要求推进教育工作深入开展,与落实的教育的内涵发展重要步骤和各项举措相适应。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落实到党务和反腐倡廉的各项工作中去;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努力形成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风气,以良好的作风、踏实的工作保证教育的内涵不断的发展壮大。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在教育局领导下,牢固树立和落实教育的内涵发展,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多看书学习,不断增强自己的文化底蕴,丰富自己的业务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五篇:县教体局:凝心聚力以党建为引领提升教育高质量发展
县教体局:凝心聚力以党建为引领提升教育高质量发展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仅是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力量源泉,更是教育发展的坚强后盾。xx县教育体育局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按照“发展教育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教育”的工作思路,深化“立德树人”和课堂教学改革,将党建工作渗透到教学管理、课程改革、课堂建设、教师专业发展等教育教学全过程,推进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党建+理论学习”,打牢政治思想根基
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进一步夯实中小学校党组织建设,筑牢师生思想根基。以抓好党建为引领,认真把握党组织生活的力度、深度、广度和高度,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学习强国”、“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等,注重打牢学校党员师生的思想根基。实现爱国教育、价值引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增强师资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促进学校党建工作提质增效。
“党建+机制创新”实现教学管理有序高效
围绕党建和教学工作要点,立足教学管理机制创新,形成比、学、赶、超的工作氛围。实行局党组成员高考质量提升“挂包帮”制度,切实加强对备考工作的组织、协调与指导,定期调查教学进度执行情况,确保学科备考稳步推进。各党总(支)部组织优秀党员教师开展师生结对帮学活动,通过“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形式,对高三学子进行精准的全面指导。通过“先锋导师”系列活动的开展,随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帮助化解矛盾顾虑,给予精神上的动力,增强学习的信心。
“党建+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学校实施党员教师发展规划与自我提升相结合的方式,提出“教师—骨干,骨干——党员,党员—名师”的三阶培养思路。在党员队伍中设立“党员先锋岗”、组建“青蓝工程”小组,形成“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师徒结对、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围,学校优秀党员率领学科组针对出现的教育教学问题,组织开展中青年教师研讨、评课会、读书交流会等活动,促使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不断提升,扎实有效地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党建+学校管理”对标对表精准施策
一是树牢目标导向。
坚持把抓好教育质量提升、办人民满意教育作为学校党建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千方百计在优质资源配给和激发办学活力上下功夫,目前正在实施黄龙山小学建设项目已取得突破性进展,预计今年9月实现正常招生,将有效解决城区内流动人口子女就学难问题。二是强化精准指导。
聚焦教育发展痛点、难点、堵点,组织三所高中教师轮流进行交叉听评课及教学业务检查并组织全县高三教师120人次参加昆一中高三备考线上教研交流活动。党员教师带头严格落实“师生同考”,坚持“以考促教”,促进教师树立“终身学习、学习终生”的思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与教学方法。“党建+教育改革”推动教育向高质量发展
持续深入实施“三名”工程和集团化办学,以昆一中xx学校集团化办学为引领,规范办学,计划于今年推动完成县一中晋升为xx省一级三等学校,已于2022年4月13日通过县级评审工作,切实改变高中入口问题,全力提升全县基础教育质量。
持续巩固“县管校聘”改革成果,深化教师队伍建设,强化校长核心素质提升培养培训,进一步推进校长职级制落地落实。落实已经制定出台的《xx县教师培训办法》《xx县教师学时管理办法》《xx县教育系统事业单位中小学高级教师管理办法(试行)》《xx县2022年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考核评价方案》等教育改革制度性措施,不断深化学校、教师考核激励工作,目标到校、责任到人,全过程跟踪指导,切实将教育质量提升的制度基础转化为治理效能。
“党建+特色品牌建设”扎实立德树人育人方向
以党建为引领,健全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机制,坚持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以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强化基层党组织的“保垒”意识,党员的“先锋”意识,不断深化党建品牌,xx县教育体育系统积极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党建品牌,使党建工作呈现新格局。高质量打造了党建活动室、党建长廊校史馆、红色研学基地等特色党建阵地,创建多个特色党建品牌,引领教育教学育人方向。
“党建+红色引擎”让红色基因融入育人全过程
积极发扬革命先辈信念坚定,团结奋进,坚韧不拔的精神,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释放红色资源的凝聚力、感召力和生命力,点燃红色引擎,让红色基因入脑入心。深入推进了红色教育“进教室、进教案、进课堂”的“三进”育人计划。学校党支部班子抓好学校的顶层设计,在深化课程、课堂改革中,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将课改与学校长远规划相结合,以课程为抓手,以目标为导向,所有任课教师结合日常课堂教学,上好每一节“学科德育浸润课程”,激活学校百年红色基因种子,种下革命传承的种子,使红色基因绽放时代光彩。
“党建+智慧教育”持续拓宽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
创新教育质量提升路径,实施质量提升信息化、智能化工程。制定《教育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中小学教师研训一体能力提升实施方案》,全面实施基础教育全学科研训一体化和人工智能因材施教示范区项目建设,构建运用人工智能的分层培训体系及思维可视化教学模式,提升基础教育学科研训水平,提高教师的学科素养和课堂教学水平,助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人工智能因材施教示范区项目已于2022年1月28日与科大讯飞签订合作协议,2022年2月14日正式启动,智慧课堂、个性化学习手册实现3所高中全覆盖,夯实师生科学备考工作;4月26日,人工智能因材施教示范区建设项目通过阶段性验收,对学校课程教学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达到预期目标。
抓重点、扬特色,补短板、固根本。xx县教育体育局通过深入探索党建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固堡垒强管理、抓融合促发展,努力为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