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片《敢教日月换新天》心得体会
24集大型文献专题片《敢教日月换新天》6月20日起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和纪录频道播出,每天两集。
该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坚持正确的党史观,坚持实事求是,注重史论结合,全面展现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伟大历程、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深入反映党团结带领人民以“敢教日月换新天”豪情让中华大地发生的沧桑巨变,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第三集《力挽狂澜》讲述中央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民族危机加深,中国共产党被迫实施战略转移。经过艰苦卓绝的长征,爬雪山、过草地,最终三大红军主力胜利会师。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为了保存革命实力,1934年10月起,中央红军、红二十五军、红四方面军、红二、六军团先后出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长征。
1935年1月,历史在这里转弯。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启了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问题的新阶段,这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离开遵义以后,毛泽东利用赤水河,转来转去,所以叫四渡赤水。”随后,中央红军顺利通过了彝族地区,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走过松潘草地。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和将台堡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三大主力的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在漫漫征途中,红军将士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创造了气吞山河的人间奇迹。
中央红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如滚滚铁流,纵横十余省,爬雪山、过草地,战强敌、跨激流、翻雪山、过草地,历尽千辛万苦,历时两年,走完了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
突破了人类的生存极限,创造了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一路也播下了红色的种子。红军长征,成为震古烁今的不朽传奇。
可以说,长征让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让党和革命的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辉煌。没有长征的胜利,就没有中国革命的成功,也就没有民族的独立解放,以及今天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中国和十几亿人民的幸福生活。
长征是一部豪情万丈的中国革命壮丽史诗,是一座巍然屹立的中华民族精神丰碑,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坚强不屈的理想信念、思想灵魂和不变的初心。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要学习长征精神,理解长征精神,弘扬长征精神。
长征的胜利是信念的坚持。长征途中走草地,爬雪山,渡赤水,处处透着死亡的威胁,可是红军战士不退却,他们用坚毅的眼神响应组织的安排,他们就如同星星之火,燃烧整个华夏大地。是什么让他们做到这一点的?信念!——他们心中不灭的灯。就是这盏灯指引了他们,我们要是有了这盏不熄的灯来照耀我们的人生,照耀我们的生活,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
长征能坚持下来并且取得伟大的胜利不仅要有信念支撑,还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人们常说“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累不累,看看革命老前辈。”长征精神没有离我们远去,没有被尘封,它就在我们青年人的身边,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教育着年轻一代。长征最苦的是爬雪山、过草地时吃不好,穿不暖,有时候一两天喝不上一口水。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年轻一代,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不仅仅是口头上的颂扬,还要将其切实融入到实际生活。使我们的和谐社会建设不断向前发展,最终达到理想目标。
长征虽然艰苦,战士们却很乐观。“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过草地的时候,草地上没有宿营,许多地方连搭个小棚过夜的树枝都没有,大家就背靠背倚在一起,讲故事、说笑话、唱革命歌曲,一直到天明。新时代学习长征精神,就是要始终保持这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没有趟不过的河,没有翻越不了的山,我们遇到困难算什么,跌倒了,站起来,要学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气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