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参观乡镇学习心得
8月4日,我有幸作为*镇青干班成员到*镇参观学习项目建设、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和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等工作经验做法。
作为一名年轻干部,我学习收获到了*镇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也学习到了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发展的新思路、新理念。特别是对于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结合*镇实际,主要有以下几点感受和想法。
一、启示与收获。
(一)共同缔造汇民智。一是强化党建引领。*镇突出强化党建引领作用,建立健全以党组织为核心的组织体系,紧紧围绕“党建+人居环境提升”思路,把党建引领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红色引擎”,以垸场整治和“四小园”建设为突破口,充分用好“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垸子夜话”、党群议事站等平台,各项工作全面高效运转。二是强化因地制宜。
*镇财政情况一般,但*镇新一届党委班子按照“有钱的项目必争、民生的项目必争、能带来变化的项目必争”思路,主动奔跑、主动对接,主动争取,2021年该镇争取道路刷黑指标近120公里(是*的十倍),资金近亿元,几乎是全域刷黑,镇村面貌焕然一新,为乡村振兴建设和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镇在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的最大亮点,就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打造“一村一特色”,着力塑造村庄特色品牌,每个示范村都注重与各级规划的有机衔接、稳步推进,大有百花齐放、特色灵动之美。三是强化规划先行。
规划引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镇精准研判各村定位与发展方向,以“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为切入点,以垸场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按照全域规划、镇村一体的理念,编制了美丽乡村建设全域规划。同时,以“党建引领+美丽乡村”为主题,在村庄规划设计上进行“三邀”:邀心系故土的有识之士,共同研讨村庄规划蓝图;邀德高望重的村民代表,对规划布局进行讨论点评;邀经验丰富的专业团队,因地制宜进行专业设计。(二)共同缔造聚民力。
一是强化群众主体。*镇把群众作为村庄建设中最重要的“生力军”,推行“政府指导+村党支部主导+村民参与+施工队承建”的模式,鼓励党员群众主动参与村庄改造升级工作,一举打破了原先由施工队“一己之力”完成的建设方式,实现了村民从“要我干”向“我要干”的转变。在党群合力共同建设过程中,涌现出许多平凡却又动人的故事。如柏树林村退休在家的老党员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头拆除牛栏、猪圈及断壁残垣;暑假在家的大学生主动争当志愿者,帮助独居老人们清理房前屋后……在一次次交心贴心、守望相助中,干部们工作热情更高了,施工人员建设速度更快了,群众支持力度更大了。二是强化共建共享。
柏树林村以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活动为契机,充分利用村内闲置零散土地,扮靓宅前院后、村头巷尾、湾塘河道,原本杂草丛生的荒地变身整洁的小花园,为村庄增添了赏心悦目的风景。柏树林村党支部还将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重中之重,一改过去以种养为主的传统模式,重点发展现代化农业、种植业,大力开发乡村旅游、电商惠民等产业,实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的梦想,带动辖区百姓走上致富路。三是强化多方联动。
为解决“保常态”问题,柏树林村党支部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以“因地制宜,按需设岗,人岗相适”为原则,充分发挥公益性岗位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作用,设置7名保洁员每日对公共区域进行管护清洁;结合“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与“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广泛动员党员群众及乡贤积极参与到村庄发展建设中,制定《五包两倡责任制》,确定了村干部包村、小组长包组、党员包园、村民包房前屋后的网格化管理方式,同时在包保区域悬挂责任牌,明确责任到人,压实管护责任,形成人人参与的长效机制。(三)共同缔造聚人心。
一是强化头雁引领。村干部是美丽乡村这盘棋上最重要的士兵,我感悟最深刻的是刘陆溪、柏树林等村“两委”班子的精神风貌都是团结、奋进的,执行力强,第一时间贯彻落实上级的决策部署,带着村里的党员群众沉下心来搞建设,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发挥了良好的带头作用。如,今年在乡村振兴达标村创建中,*镇并没有给刘陆溪村创建指标,该村负责人主动到市里对接,主动争取指标,经过多方努力,该村道路刷黑了,四小园建设有声有色,并成功通过了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柏树林村少树林垸原本有一片杂乱的烂竹林,且地处转角处,不仅影响美观,还有安全隐患。村两委原本打算彻底清理后作为‘小菜园’,得知有些村民建议留下部分进行圈围设景,在听取民意规划改造后,原本见了便绕道的烂竹林竟成了让人忍不住驻足的一处风景,老百姓都表示非常满意,纷纷向村干部申请对自家门前进行规划改造。二是强化精准考评。
*镇定期通报乡村振兴创建进展,让每个村都能清晰看到自己村在建设过程中的不足与差距,营造浓厚“比拼赶超”的氛围。三是强化基层治理。实行“十户联动、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共管模式,引导村民主动认捐认管公共事务(物),开展门前“三包”活动;结合村规民约、依托红黑榜,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提高。通过建立建设共管新格局,柏树林在点滴探索中逐步形成了村庄长效管理制度,杜绝了“干部帮忙干,农民甩手看”的现象,做到了“共画一张图,共下一盘棋”的干群齐心新图景。二、问题与不足。
一是规划不明晰,特色不明显。虽然*镇各村(社区)也编制了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但仅停留在轮廓层面,怎么做、做什么还不够清晰明了,导致在乡村振兴建设上的特色挖掘还不够充分。二是干部需磨合,群众参与少。
各村“两委”班子的战斗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一个团结向上、执行落实能力强的村干部队伍是推动乡村振兴建设的关键。同时各村的党员、能人、乡贤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导致群众对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工作和乡村振兴建设的理解程度与参与程度还不够高。三是资源未整合,产业基础弱。
*镇最大的优势就是交通便利,地处平原地带,除牛车村外,其他9个村(社区)“一线串珠”。最大的劣势在于土地资源和产业布局发展,目前绝大部分的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主要依靠传统种植业与土地、水面流转发包收入。资源还未充分整合,导致集体经济收益不高,产业发展思路不够明确,导致缺乏支柱性产业。三、建议与思考
一是找准定位,完善整体规划。
一是挖掘特色。*镇各村(社区)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具有悠久的人文内涵,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优势,突出各村的自然条件、人文风俗与历史文化特点。二是优化规划。依托“五大”特色镇定位,广泛征求党员群众意见,实行“多规合一”,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做好辖区内绿地公园、休闲广场、文化展馆建设规划,在镇党委指导下分类分层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二是统筹推进,建设生态文明。
一是共同缔造,美化环境。要大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拆旱厕,建广场,粉白墙,拆干净、码整齐,做好垃圾清理分类,倡导环保观念,让美丽乡村的“面子”美起来。二是文明乡风,发展文化。以“党建+精神文明”为抓手,发挥理事会作用,变“乡闲”为“乡贤”,化解矛盾纠纷;开展“最美庭院”、“十星级文明户”等评选及农民文艺演出活动,从而把生态、洁净、文明的理念渗透到农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让我们的美丽乡村“里子”更美。三是党建引领,带动产业发展。
一是抓好班子,带好队伍。今年是换届后的第一年,各村(社区)“两委”干部要充分发挥头雁引领作用,严抓班子队伍建设,着力培育有文化、敢做事、做成事的村干部,不断提高“两委”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和执行力,同时吸纳优秀的年轻人进入村干部队伍,充实村(社区)后备力量。二是走好产业带动发展路子。产业发展才能让村民增收致富。市第九次党代会上,市委市政府将*定位为沿江经济高质量发展带和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所以我们要抢抓发展机遇,依托教授回乡、能人回乡两个“千人计划”,促进项目签约落地,在人居环境整治、产业集约化发展等方面要大力发展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