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七章《共建创新包容开放型世界经济》心得体会
学《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七章《共建创新包容的开放型世界经济》心得体会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集中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7 年 10 月18日至2020年1月13日期间的重要著作,共有报告、讲话、谈话、演讲、指示、批示贺信等 19 个专题 92 篇。
近期,通过学思践悟中,深感其中的内容博大精深,思想深邃,在当前后疫情时代,国内宏观经济形势下行的背景下,如何以新思想为指引,充分发挥出国有企业为国分忧,稳住经济运行基本盘的中流砥柱作用,体现国有企业应尽之责,是值得我们从业人员认真思考的课题。
今年 9 月初,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2020 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在全球131 个经济体中,我国创新指数排名跃升至第十四位,连续两年位居世界前 15 位,是跻身综合排名前 30 位的唯一中等收入经济体。毋庸置疑,创新是支撑国家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的强大力量深刻地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社会发展。中国一直都是勇于创新的探索者、开拓者和突破者,始终将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破旧立新、脚步不停,以赶超的实力、奋进的姿态和崛起的速度,成为世界创新版图中的一块,在开拓进取、反复实践和善谋长远中走出了一条强国之路,以创新力量书写了中华民族的强国时代。
开拓进取是创新的“点火器”,点亮“中国智慧”。时代大势浩荡奔流,一个国家想要实现更大发展,既要有顺应时势的大转变,更要有盘山绕石的智慧,守旧为拦路丘壑,创新为通行坦途。面对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敢于开路的精神必不可少,它是创新的“点火器”,中国正是在不断开拓进取中让创新活力
迸发、精彩涌流。善于从危中育机,激荡更强动力是“中国智慧”,这种智慧在疫情防控期间可见一斑,云招聘、云毕业、云办公、云购物、云出行等新业态涌动着澎湃活力,于逆流中飞扬,在逆势中腾空。“云动力”是经受住考验、蕴藏着潜力、看得到前景的韧性力,中国顺势而为,加速壮大新动能、新业态,打造优势和潜力“长板”,打通了经济循环的“血淤气滞”,在新领域的开辟和发展中为经济发展带来了蓬勃生机,不断刷新的创新成果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智慧”。
反复实践是创新的“加速器”,点燃“中国速度”。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中国创新发展“从 0 到 1”的每一步都是在不懈努力中完成的,创造力不会凭空产生,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中国与时间赛跑,向未来进军。从学习借鉴到自我突破,从小步跟跑到大步跨越,从点滴进步到重大成就,中国突飞猛进的发展大势离不开不舍寸功的反复实践。如今,中国的创新力量厚积薄发、不容小觑,激荡着十足的发展活力。无论是深海探测还是载人航天,无论是疫苗研发还是人工智能,又或是在交通运输上的持续突破都是有力的佐证。创新既是飞天的“翅膀”,也是入海的“蛟龙”,既是数字的“大脑”,也是奔驰的“骏马”,带来的是翻天覆地的生活巨变。我国的创新之“轮”驱动着科学技术与工程领域“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点燃了“中国速度”。
善谋长远是创新的“助燃器”,点绘“中国未来”。习的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如何抓、怎么谋,这是中国的态度也是中国的思路,中国用创新之笔“画好窗子”,让奋进之光照亮前行之路,以创新释放出的巨大红利造福人民群众。创新之路,赓续过往、连接未来,更应看到的是中国的创新发展道路,要让创新在中华民族的广阔大地上开出更为绚丽的花朵。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坚强领导下,中国善谋长远之道,高度重视科技人才成长,不断向科技广度和深度进军,每个“点”的突破,描绘的都是中国创新发展的美好未来。中国,在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浪潮中,是能“稳舵”“远航”“冲浪”的非凡战艇,“稳”得住致远船舵、“冲”跃出崭新方位、“航”载着美好未来,风险挑战浑不怕,中国有创新底气亦有创新朝气,必将走出更加广阔的创新空间。
第二篇:谈治国理政心得体会
谈治国理政心得体会
学习《谈治国理政》心得体会
《谈治国理政》是习近平的一部重要著作,形成一套较完整的成熟的思想体系,充满着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理念,是奠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理论基础和认识方法。
第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海内外中华儿女构筑起坚定的宏伟目标和共同的价值信念,对于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社会制度的中华人民起到了强有力的凝聚作用。中国梦是大家的期盼,也能够促进各方共同努力,消除成见与隔阂、求同成异,团结一致为之奋斗。
第二,以全新的角度思考国家治理体系问题,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有效途径,把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放在首位,让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形成总体效应、做到纲举目张。
第三,把依法治国提升到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人民幸福安康、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坚决维护宪法的神圣地位,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
第四,提出经济、文化、生态、社会事业建设和改革的新理念和符合发展规律性的要求。他强调“经济增长必须是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增长”的发展理念,摒弃了多年来以GDP为主要考核目标的做法,纠正了不正确的政绩观,为推动经济与社会、生态文明协同发展提出了要求,实行了符合国家长远发展利益的行政管理的重大观念转变。他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第五,习近平不仅高度科学地概括了社会主义价值内涵,把培育和弘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作为传播正能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和道德观念支撑。强调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他还指出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方法与途径: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是要勤学,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二是要修德,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三是要明辨,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四是要笃实,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
第六,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指导思想,明确“始终坚持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正确定位军队的国防职能,矫正了过去军队偏重于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明确严格治军,军队必须是一支能打仗、打胜仗的队伍。他关于坚决听党指挥是强军之魂,能打仗、打胜仗是强军之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是强军之基的治军思想,更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七,坚持和平外交政策,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正确义利观,有原则、讲情谊、讲道义坚守国家核心利益,不屈服外来压力,有力捍卫国家核心利益,坚持从大国走向强国的和平外交建设道路。
第八,坚持党要管党、严厉治党的原则,特别强调党员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政纪律,整顿党内不良作风,坚持群众路线,深得民心。
第九,坚持强硬反腐的高压态势,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注重从细致小事入手,以小治大,以近治远的长期反腐机制建设,纯洁党的队伍,重塑党和政府的廉洁形象,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
习近平的治国理政思想体系,具有战略前瞻、全面系统、辩证哲理的特点,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和伟大的“中国梦”的重要理论指导。认真学好习近平的系列讲话精神,对于我们正确认识我党、我国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成就与挫折,坚定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具有重要的意义,让我们为建设好我们的党、我们强大的国家、我们强大的军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充满信心。
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心得体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在治国理政新的实践中,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集中展示了中央领导集体的治国理念和执政方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收录了总书记在2012年11月15日至2014年6月13日这段时间的讲话、谈话、演讲、答问、批示、贺信等79篇,分为18个专题。全面系统回答了新的时代条件下中国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是国际社会了解当代中国的重要窗口、寻找中国问题答案的一把钥匙。
一、用“中国梦”凝聚民族共识,激发正能量
中共十八大后不久,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并阐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的本质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中国有56个民族,人口众多,国家尚未完全统一。加之当前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不同地区、不同阶层、不同领域、不同方面,想法都差异甚大。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凝聚共识,一心一意求发展,推动民族复兴。中国梦提出后,民族凝聚有了一个坚实内核。中国梦的提出,可谓意蕴深远,他把国家民族和个人利益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使得当今中国社会充满激情,充满创业、创造的活力。每个人为实现梦想的努力,汇聚成了推动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强大正能量。
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阐明当代中国的发展道路和发展走向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艰辛探索,中国成功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履职伊始,就郑重宣示,“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写下去。书中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反复强调和理论阐述,彰显自信,也传达和传导了自信,大大增强了全民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感情认同。鲜明的旗帜、坚定的步伐,展示了中央领导集体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对世情国情的清醒认识,对中国未来发展走向的深沉思考,让世界感受到中国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和自信。
三、提出改革发展的一系列新思路新举措,描绘出发展新蓝图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思路和举措,书中以大量篇幅,全方位展现了从改革总思路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防等各领域具体改革思路。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改革再难也要向前推,敢于担当,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胆子要大、步子要稳,不能犯颠覆性错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制定了总体方案,提出了路线图和时间表,涉及15个领域、330多项重大改革举措。可以说,新一届党中央描绘的改革发展新蓝图,给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更大的前进动力和成功的自信。
四、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彰显了真挚深厚的为民情怀
总书记体验过农村的艰苦生活,经历过不同工作岗位的磨练,对中国的国情了然于心,对人民的所思所想所盼感同身受。从本书的字里行间,能深切感受到中央领导集体执政为民的情怀和理念。总书记强调,必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他要求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真正做到对历史和人民负责。他强调,“要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制定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些重大举措在本书中都有充分体现。透过这些内容,可以感受到中国领导人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感受到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和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体会到中国共产党执政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五、抓作风建设、反对腐败,顺民意、赢民心
总书记履职伊始就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题研究改进工作作风问题,出台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以落实八项规定作为改进工作作风的突破口,中央领导人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自觉接受全党全社会监督,推动党风政风改进。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使党内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得到了一次大整治。同时,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铁腕反腐,腐败分子纷纷落马,一批重大案件得到查处,这些行动顺应了民意、赢取了民心。在反腐败的同时,加强制约和监督权力运行的制度建设,已逐步形成使领导干部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使领导干部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使领导干部不想腐不易腐的保障机制。这样一种反腐倡廉的明晰思路,使人们对于未来在中国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充满信心。
六、重担当,尚实干,增强党和政府公信力
总书记认为,担当就是责任,坚持原则、敢于担当是党的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敢于担当,就是要坚持原则、认真负责,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这种担当精神,责任感,使命感,顺人心,得民望。这种精神也开始浸透到全社会,成为一种风尚,一种价值尺度。总书记反复强调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切实干出成效来。正是本着这样的精神和作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不喊空口号,招招指要害,件件有着落。全党全社会崇尚实干,埋头苦干抓落实蔚然成风,党和政府公信力大大增强。
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内容结构层次清晰,涵盖全面,其中的重要思想,既有目标上的引领,又有原则上的要求;既彰显执政方略,又体现实践路径,具有鲜明的目标引领性、价值导向性和具体操作性,是新时期统一思想和推进工作的科学指南。认真学好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精神,准确把握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蕴含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基本要求,对于我们正确认识我党、我国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成就与挫折,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就是要把贯穿在其中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转变为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转化为实际工作的方法和本领,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研讨发言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研讨发言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与第一、第二卷一脉相承、有机统一,集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必须深刻领悟这一思想精髓的精神特质、价值追求和实践要求,自觉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把思想的力量变成内心的强大正能量。
一、学出坚定不移的信仰信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满着对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充满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豪迈情怀。十九届党中央上任仅一个星期,习近平总书记就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来到上海和嘉兴,瞻仰中共一大会址和南湖红船,追寻我们党的根脉,深情阐释“红船精神”,并重温入党誓词,强调“共产党人的初心永远不能改变”,要求每个党员“牢记入党誓词,经常加以对照,坚定不移,终身不渝”。我们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要掌握蕴含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 思想之舵。
二、学出以民为本的人民立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突出“依靠谁、为了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贯穿着鲜明的人民立场,体现了真挚的为民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最多的是人民群众,比如讲,“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与群众一起过、一起干”“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事实上,习近平总书记最牵挂的始终是人民群众,每次到地方调研最为关心的是百姓吃得怎么样、住得怎么样、生活幸福不幸福、脸上有没有笑容。我们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
三、学出科学系统的工作方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讲是什么、怎么看,又讲怎么办、怎么干;既部署“过河”的任务,又解决“桥和船”的问题,蕴含着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在战略上,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蓝图描绘,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发展理念的顶层设计,再到“十四个坚持”“三大攻坚战”的重要部署,构建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宏伟格局。在战术上,强调底线思维,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强调问题导向,坚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强调精准施策,在城市工作上要注重精明增长、精细管理,在脱贫攻坚上要落实“六个精准”;强调创新发展,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强调科学统筹,要求“十个指头弹钢琴”,等等。这些科学方法论,极具现实性、针对性、指导性。我们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要熟练掌握运用,不断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创造性。
四、学出奋发有为的担当精神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出发点都源于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对事业勇于负责的使命情怀和责任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担使命,就是要牢记我们党肩负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勇于担当负责,积极主动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当年从梁家河回到北京后毅然放弃安稳的生活,主动要求下到县里,为基层老百姓做实事。当时,他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只想着过舒适的生活,是平庸的追求。我是准备入‘苦海’的。”今天我们回过头来看,习近平总书记在 30 多年前,就已经有了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国家和人民,“以身许国”的家国担当。我们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要牢记总书记的叮咛教诲,身体力行、勇担使命、奋发有为地做好各项工作。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第四篇:《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读书笔记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读书笔记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系列丛书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各个时期的讲话、演讲、贺信、照片等。其中,书中记录的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是对新的时代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理论生动展示,也表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一直到2020年,《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发行,足以证明我党带领人民在新的历史征途中取得了较为优秀的成绩,我党的实践是成功的实践。《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系列丛书已出版了21个语种、24个版本,发行到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国内外了解中国发展道路和走向,理解中国改革政策、对外交往立场的重要方式,对国外众多国家如何治理一个偌大的国家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也是值得我们重点学习和研读的重要文献资料。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与前两卷一脉相承,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全面系统反映,它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大局为时代背景,谱写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对党和人民提出了新要求,要进行新作为,实现新气象,不断开辟当代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本书收录了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10月18日至2020年1月13日期间的报告、讲话、谈话、演讲、批示、指示、贺信等92篇,分为19个专题。今天,我想就第七个专题——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谈谈我自身的理解和感悟。
当今世界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关系力量对比发生转移,国际格局发生重大调整,对全球的治理也正发生着权力重构,对我国参与国际社会行动、进行全球治理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然而,受到2008年经济危机的重大影响以及新兴市场国家迅速崛起的威胁,众多老牌发达国家再度兴起保护主义与单边主义思潮,纷纷设置贸易壁垒,影响正常的经济交流,致使自由贸易和多边体制受到冲击。在这一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经济全球化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要坚定站在历史正确方向,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七个专题——“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中谈到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第一篇《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是习近平2018年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上发表的名为《开放共创繁荣 创新引领未来》主旨演讲。习近平在演讲中首先提出我国改革开放40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离不开国内人民的支持与拥护,它顺应了人民发展、创新和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然而放眼全球,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变局,人类该何去何从,亚洲的前途在哪里?习近平提出和平合作是世界人民的普遍心声,是实现人类发展的关键一环。世界各国唯有同心协力,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共创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公平正义的人类世界。而中国始终坚持维护、努力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经济,实现开放成果惠及各国企业与人民。
第二篇《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建设》是习近平在2018年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文章指出兴办经济特区是我党推动改革开放和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和窗口,起到率先垂范作用,做出了重大贡献。我党要继续坚持和推动经济特区的建设,不断开拓经济特区的重要作用,进行大胆探索创新,推动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使其成为当今世界最高水平的开放形态,吸引世界上众多投资者到海南进行贸易投资,实现共同发展。同时,海南作为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代表,要牢牢把握党的正确路线方、合理利用国际产品和自身海洋生态资源,实现更加全面、更高层次的发展,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
第三篇《共建创新包容的开放型世界经济》是习近平在2018年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国召开国际进口博览会是国际贸易发展史上的一大创举,是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一大重要决策。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各国理应拿出巨大勇气推动更高层次的开放合作。坚持开放、创新、包容,实现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同时,我国还将持续推动扩大开放,通过激发进口潜力、持续放宽市场准入、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和推动多变和双边合作深入发展来实现。世界要对中国怀有信心,搭乘中国飞速发展快车,共同维护自由贸易和多边贸易体制,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从而实现更高更全面的发展。
第四篇《开放合作、命运与共》是习近平2019年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做出的主旨演讲。会议伊始就提出我国已基本落实首届博览会所提出的开放举措,并同多个国家签订合作协议,取得了非凡成就。我国仍将继续推进世界经济发展,呼吁各国“共同把经济全球化动力搞得越大越好、阻力搞得越小越好”,共建开放合作、开放创新、开放共享的世界经济,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的国家和人民。文章我国将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继续扩大市场开放、完善开放格局、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多双边合作以及继续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更多市场、投资、增长机遇,实现共同发展。
这四篇文章按照时间线走出我国对外开放的步调和不断开放创新的格局。面对愈加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和加速演变的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格局,我国坚持主动开放、双向开放、全面开放、公平开放、共赢开放、包容开放,推动理论与实践的创新,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制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我国还要坚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继续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发挥金砖国家的作用,同其它国家一起推动项目建设,搭建更多促进贸易发展,实现经济繁荣的平台和国际经济产品,为全球发展提供开放合作的平台。面向未来,我国将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高水平发展,以实际行动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让发展成果惠普更多国家与人民。
全面开放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根本出路。改革开放40多年,我国经济正迎来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发展速度令世界震惊。这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离不开一代代领导人的正确领导,离不开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下,我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新的阶段,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增大,取得成就不断增多,还在引领经济全球化向正确方向发展上作出了巨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融入世界经济是历史大方向,中国经济要发展,就要敢于到世界市场的汪洋大海中去游泳,如果永远不敢到大海中去经风雨、见世面,总有一天会在大海中溺水而亡。所以,中国勇敢迈向了世界市场。”
第五篇:学《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有感(共)
学《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有感(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该书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10月18日至2020年1月13日期间的报告、讲话、谈话、演讲、批示、指示、贺信等92篇,分为19个专题。疫情期间,支部定期组织线上学习,党员们在集中学习之余也积极开展自学,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
对于该书第四专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支部开展集中讨论学习。中共十九大对中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到,国家的发展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总书记说过:“我们党来自于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必须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弄明白,党除了人民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2020年夏天的乌鲁木齐,疫情突然死灰复燃,扰乱了这座原本美丽且繁华的城市,几百万的居民居家隔离,抗击疫情。要维持在这座城市的居民正常生活,物资采购及运送,垃圾收集,体温检测等工作离不开一个庞大的群体——志愿者,在志愿者队伍中,要数最多的就是广大党员同志,为什么?因为他们是党员。党员两个字有责任、有担当。这座城市需要他们挺身而出,所以他们就那么做了,不需要什么特殊的理由,也不为了什么特殊利益。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多么令人心生敬意的一句话,总书记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我们广大党员同志要像总书记学习,服务人民,奉献自己。
对于该书第五专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我们开展了集中线上学习。今年是决战脱贫攻坚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该专题明确指出了脱贫攻坚对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全面阐述了我国脱贫攻坚战的主要做法和重大成就,系统总结了在脱贫攻坚伟大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今年不幸遭遇疫情,这给脱贫攻坚又增加了一道坎,但我们要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时间不等人,任务不等人,必须更加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抓紧抓紧再抓紧,确保取得最后胜利。新疆广大基层干部、党员们,为脱贫攻坚日夜奋战是我们看在眼里的,为“落实两不愁三保障”,党员干部们也是从来没有停歇过为人们服务的脚步。党员联系群众、访惠聚驻村工作队、精准扶贫、结亲戚结对子,这都是新疆为全面脱贫攻坚所采取的重要举措。眼前的困难不算什么,一切的困难都只是暂时的,只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顽强奋斗,脱贫攻坚战一定能够打好打赢!
学《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有感(2)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讲话中指出,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十九个专题中,全面贯穿了以人民为中心的这一思想,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组成部分。
一、不忘初心,为人民而努力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在县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中,开展“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用新的理论武装头脑,更好地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在2018年新进中央委员及中央候补委员专题学习班上,他进一步指出,不忘初心,首先是不要忘记我们是共产党人,不要忘记我们是革命者,不要忘记革命精神。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除了人民利益,没有其他个人利益。这是我们的建党初心,出发再远,也不能一刻忘记。
不忘初心,就是要俯下身子,多下基层听取群众意见,多调查研究,想事情做决策要以人民利益作为出发点,不断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时刻把民情冷暖放在心上。
不忘初心,就是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人民有所呼、政府有所应,认真开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实践,把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顽疾作为改善党风政风的长期工作来抓。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从人民出发治国理政,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不搞数字游戏,不搞不切实际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在思想上、行动上经受洗礼、勇于担当,拉近而不是拉远与人民群众的距离。
二、发展为要,努力实现共同富裕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发展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做到这一点必须坚持改革和高质量发展,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坚持长远眼光,积极融入大发展,打破地域思维,减少行政管制,优化政府服务。
要努力实现更加公平的发展,让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让先富通过就业、投资、转移支付带动后富,用先富起来的经验和成就激励发展不足的地区和人群,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坚持长远发展和现实利益相结合。当前,各地区、各行业都在谋划“十四五”规划,抓住新的产业发展和社会发展机遇。在谋划“十四五”规划过程中,要从当前人民日益增长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出发,从本地实际出发,坚持从民生利益和就业优先出发,坚持“六个统筹”,补足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方面的短板,补足区域发展的短板,做好产业布局谋划,做好简政放权,做的好的继续推进,发展不足的加大力度。做好都市圈合作与产业互补、城乡统筹,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不搞资金投入和项目安排的均衡主义,政策与项目要有针对性和精准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举,以共同发展促进共同富裕。
要始终把改进人民福祉、提高人民幸福感、改进公共利益作为政策制定、发展规划、项目安排的出发点,要把人民群众满不满意、人民群众是否获益作为绩效评价的标准。
三、民生为先,推动社会公平正义
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在上海考察时指出,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扭住突出民生难题,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目前,我们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总量和发展水平也达到了一个新台阶,但是社会民生领域的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还比较严重,要积极作为、担负责任,着力解决教育、社保、住房三个方面的问题。
要依靠改革推动教育公平。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改革方向,破除唯分数论、唯文凭论的就业导向和社会导向,鼓励全方位的人才培养;针对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水平差异大的问题,要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在资源投入、招生录取、师资培养、课程安排等方面倾斜薄弱学校,实现均衡发展,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做好城乡社会保险统筹,提升兜底水平。要继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和保障水平,特别是要加大对乡村以及社区医疗资源方面的投入,加大社会保险缴纳的监管,特别是民营企业和私营企业就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让老有所养成为现实。要提高社区和农村医疗保障基础能力,通过加大政策扶持、资金支持、项目倾斜、人才培养、待遇改善,留住人才和资源,让小病不出社区、大病及时对接,让乡村的医疗资源和医疗人才能够留得住。充分运用云计算、5G技术等手段,做好远程优质医疗资源的对接,提升基层医疗质量和人民健康水平。
要继续改善住房质量水平。十四五期间,要继续加大城市老旧房屋功能的改善,通过完善配套设施、加固结构功能、统一城市风貌等方式对城市老旧房屋进行微改造,要充分考虑群众公共文化生活需要、居家养老、公共安全等方面的要求,有针对性的进行投入,不搞大拆大建,积极推进美丽社区和美好家园建设,让发展成果惠及百姓。
学《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有感(3)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礼记·大学》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其实从古至今,治理国家就是一个技术活,对治理者的个人素质与魄力要求极高,而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具有“超大规模性”的国家的治理者来说更是如此。习总书记也曾在采访中说过:“这样一个大国,这样多的人民,这么复杂的国情,领导者要深入了解国情,了解人民所思所盼,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觉,要有‘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态度,丝毫不敢懈怠,丝毫不敢马虎,必须夙夜在公、勤勉工作”。
而我近期拜读了习总书记所著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后,也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习近平同志高妙的治国技术与对祖国和人民深切的爱,越发地认识到习近平同志是一位优秀的国家领导人,技术与情怀兼备,有能力也有魄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提供坚强领导,并且也有一些自己的读后感悟。
首先是,在工作中要做到脚踏实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严是要求,实是行动,严要求最终要通过实际行动得以落实与体现。虽然我只是一名国企的小员工,但是在工作中,其实任何人都应该要牢记自身职责,自觉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工作的脚踏实地体现在思路实、举措实、作风实等几个方面。思路实就是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在自觉把握新常态的前提下顺应新形势,谋划新思路,既不过于悲观低调失掉自信,也不过于盲目乐观好高骛远。举措实就是要重实际、出实招、求实效、看实绩,真抓实干,不喊空口号,不搞花架子,真正把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做实做好。作风实就是要经常用“三严三实”这面镜子正衣冠、找差距,不断匡正人生追求,校验责任态度,自觉培养吃苦精神、担当精神和奉献精神,少一点个人得失的盘算,多一点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把个人荣辱融入事业成败之中,克服浮躁情绪,脚踏实地干事业,尽心竭力谋发展。
其次就是修身要做到笃学实诚。修业先修身,人的素质品德决定了他的能量与作为。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对自身的修炼,努力做到脑中有学问,心中有信仰,行中有戒律,胸中有理想。脑中有学问就是要求自己任何时候都不放弃学习,视学习为责任,为使命,通过学习不断地改造自己,提升自己,使自己具备适应新常态解决新问题的知识与能力,使自己永远保持与时俱进的状态与激情。
最后还有一点,对于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总书记也有着深刻、紧扣国际大势的思考。他准确把握了时代的发展方向,提出经济全球化是人类发展不可逆的潮流,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经济全球化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这些坚强有力的中国声音有利于推动经济全球化向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也必将为中国自身发展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会坚定不移地拥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坚定自身理想信念,磨砺自我,不辜负习总书记对当代中国青年的期望,也不辜负这个伟大的时代。
学《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有感(4)
近日,总队机关党委为全面建设学习型机关,进一步提升文明机关水平,切实带动广大党员干部职工为加快推进海南自贸港建设作贡献,在全省调查队系统开展了“我奋斗,我快乐,我为加快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作贡献”读书暨主题党日活动。作为总队机关第四党支部的一名党员,我积极参与此次活动,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作为阅读书目。通过阅读学习,自己收获颇深,我想针对其中的《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做到信念坚、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的这篇文章谈一谈几点收获和体会:
第一,不断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一个政党有了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就会坚强有力,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就能经历一次次挫折而一次次奋起,一名干部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要做到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那就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对自身的修炼,努力做到脑中有学问,心中有信仰,行中有戒律。脑中有学问就是要求自己任何时候都不放弃学习,视学习为责任,为使命,通过学习不断地改造自己,提升自己,使自己永远保持与时俱进的状态与激情。心中有信仰就是要求自己对党忠诚,时刻以一名党员干部的标准要求自己,坚守政治理想与政治品格,践行党的宗旨,努力做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行中有戒律就是要求自己知耻有止,懂得自省自警自律,做到有敬畏,守规矩,正作风,树形象。
第二,作风扎实,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主要体现在思路实、举措实、作风实等几个方面。思路实就是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顺应新形势,谋划新思路,开展工作时认真进行谋划和考虑,详细考虑各个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既不过于悲观低调失掉自信,也不过于盲目乐观好高骛远。举措实就是要重实际、出实招、求实效、看实绩,坚持知行合一,真抓实干,不喊空口号,不搞花架子,切实做准做实统计调查数据,加强数据审核,不断提高统计调查数据质量。作风实就是要经常正衣冠、找差距,不断匡正人生追求,自觉培养吃苦精神、担当精神和奉献精神,少一点个人得失的盘算,多一点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把个人荣辱融入事业成败之中,克服浮躁情绪,脚踏实地干事业,尽心竭力谋发展。
第三,廉洁修身,提高党性修养。要涵养政治定力,炼就政治慧眼,恪守政治规矩,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保持严肃的生活作风、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增强自制力,做到慎独慎微。一个人廉洁自律不过关,做人就没有骨气。要牢记清廉是福、贪欲是祸的道理。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任何时候都要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
第四,敢于负责,勇于担当。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做疾风劲草,当烈火真金。对于统计调查工作,敢于克服各种困难,不断提高统计数据的真实准确性,敢于和统计违法行为做斗争。始终牢记统计调查工作的初衷,充分发挥统计服务的作用,为提高数据质量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学《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有感(5)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新时代谋划治党治国治军的经典之作、统揽“四个伟大”的创新之作、通篇贯穿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精深之作。研读这部重要著作,并与第一、二卷一起系统学习、融会贯通,深刻认识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是引领中国、影响世界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我们必须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推动“强富美高”新xx建设取得新成效。
一、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引领推动xx经济发展行稳致远。习近平经济思想是新中国经济理论建设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新时代经济工作,必须坚持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确保经济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坚持新发展理念,奋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进促稳、稳中求进;坚持把握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切实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推动开放合作、共同发展;坚持正确的工作策略和方法,把握好工作的时度效;坚持安全发展,牢牢守住安全发展的底线,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二、深刻领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断推动美丽xx建设取得新成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新时代我国人与自然关系的新形势新矛盾新特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从实践到认识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总书记十分关心、重视xx的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对xx工作的三次重要指示都对此提出明确要求。我们必须更加深刻理解、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落实好省委全会部署,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走出一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三、深刻认识“两个大局”的科学论断及辩证关系,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我们要以辩证思维统筹“两个大局”,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始终胸怀全局,努力化危为机,主动担当作为,以确定性的工作和措施应对不确定性的外部环境变化,以加倍的努力对冲面临的困难挑战,努力在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奋力育新机开新局,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四、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奋力推动xx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全面系统阐述了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的丰富内涵。我们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经济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要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常态化疫情防控不放松,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开路先锋。要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切实防范化解风险、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学《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有感(6)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生动记录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新时代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集中展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通过学习研读原著和聆听专家报告,对这部著作蕴含的强大真理力量、思想力量、实践力量有了新的体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有了新的理解,进一步增强用新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第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对做好“三农”工作提出一系列具有引领性战略性的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为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强大政治动力、精神动力和工作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充分体现重农固本的深远考量,释放出重农强农的强烈信号,彰显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充分体现与时俱进的实践品格,为推动乡村振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充分体现统筹兼顾的战略思维,对统筹抓好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充分体现人民至上的深厚情怀,展现总书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境界和使命担当,为我们树立了光辉典范。
第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明前进方向,我们必须结合省情实际坚定不移地抓好贯彻落实,把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一步步变成现实。
在坚持完善已有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深化探索实践,要着眼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坚持规划先行、城乡一体、注重质量、从容建设;坚持以民为本、尊重民意,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坚持改革创新,深化农村土地、金融、集体产权等领域改革。在科学把握发展规律和趋势的基础上深化探索实践,要走产业融合、城乡融合发展之路,重塑工农城乡关系。在充分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的基础上深化探索实践,要着力夯实农业基础地位,推动乡村振兴取得实际成效。在认清找准发展差距和不足的基础上深化探索实践,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健全农民持续增收长效机制,加大对农村发展支持力度。
第三,着眼工农城乡关系深刻调整、农村生产生活方式深刻变革,把实施“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行动作为重要抓手,着力拓宽我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路径。
乡村振兴重在产业振兴,工商资本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实施“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行动,引导村企精准对接、深度融合、互促并进,切实走出一条符合中央精神、体现xx特色的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xx路径”。要把尊重村企合作意愿作为基础,建立常态化村企对接机制;把实现村企互利共赢作为核心,重点引导村企双方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找到合作的最佳结合点和共振点;把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作为关键,坚持用好经济杠杆,落实党的强农惠农富农各项政策,引导好、服务好、保护好工商资本下乡的积极性,严守耕地保护红线,防止侵害农村集体产权、侵犯农民利益。
学《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有感(7)
认真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学习贯彻新思想的政治自觉,坚定了做好新时代统战工作的信心决心。这部纲领性文献提出许多具有原创性、时代性、指导性的重大思想观点,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真理光芒,丰富和完善了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是武装统战干部、教育统战成员、引领统战工作的思想灯塔和行动指南,全省统一战线必须学好用好。
学好用好就是要入脑入心,以科学真理培根铸魂,巩固团结奋斗的思想政治基础。我们要组织引导全省各级统战部门、统战干部和广大统战成员,集中精力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把第三卷与第一卷、第二卷作为一个整体来研读,读通原著、学懂原文、悟透原理,准确把握“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等科学内涵,特别是从“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的鲜明对比中,更加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不断以“跟进学”强化“听党话”“跟党走”。
学好用好就是要转化实化,以科学真理定向领航,指引统战工作的开拓创新发展。总书记把统一战线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方面,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观点新论断,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在第三卷开篇党的十九大报告“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章节中,总书记阐明了新时代统战工作的地位作用,强调统一战线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必须长期坚持;阐明了新时代统战工作的定位任务,强调统战工作的本质要求是大团结大联合,解决的就是人心和力量问题;阐明了新时代统战工作的方针原则,强调关键是要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体系严整、博大精深。准确理解和把握这一重要思想,我们还要长期学习思考、持续深化认识,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把学习的成效转化为高度的政治觉悟,转化为科学的思想方法,转化为强大的实干动力,推动xx统战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
学《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有感(8)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系统阐述了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政治保证、制度支撑和能力标准,赋予强军目标更加鲜明的实践指向和更加厚重的历史承载。深入学习习主席重要论述,必须以更加强烈的危机意识和斗争精神,着眼有效应对各种复杂严峻形势,努力推动全省国防动员工作高质量发展。
要牢固树立人民战争战略指导。充分发挥党集中统一领导的政治优势和举国体制的制度优势,与时俱进弘扬淮海战役“小推车”精神,创造性继承发扬拥军支前优良传统,强化各级党委政府国防意识和抓准备的共同责任,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军地合力推进经济社会实力向支援保障打赢能力转化。
要全面落实党管武装根本制度。省军区系统要积极协助各级党委履行党管武装的主体责任,坚持好地方党委议军、武委会例会、现场办公、报告述职等党管武装工作基本制度,进一步推动完善党管武装工作考评体系,确保党对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的绝对领导、全面领导和双重领导落到实处。
要牢牢抓住以战领训基本途径。适应国防动员使命任务拓展和后备力量结构调整优化,把后备力量和国防动员专业队伍捆在一起联合编组、联合训练,把国防动员要素融入联合训练体系,建立军地联训联演联考联评机制,整合利用民兵、应急管理、人民防空等训练设施资源,提高国防动员训练层次和水平。
要大力普及深化全民国防教育。突出党政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青少年学生这个重点对象、社会群众这个主要群体,把国防教育纳入各级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和大中小学课程、纳入党校和行政学院培训、纳入公务员考核和学生考试、纳入各级政府依法行政要求,常态化开展群众性教育,让“我们的国防是全民国防”在xx落地生根。
要跟进配套政策制度支撑体系。结合省“十四五”立法项目规划,积极推动省国防动员工作条例立法调研,完善国防动员建设、征用、补偿三类配套性政策法规,出台建立民兵应急力量与政府应急专业力量统筹建设运用机制的《意见》,创新省军区系统参与“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社会治理方式方法,为建设“强富美高”新xx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学《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有感(9)
通过认真学习,了解了书中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举措。这些都全面系统地回答了新时代条件下中国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新时期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科学指南。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体会。
一、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概况地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践、理论、制度紧密结合的,既把成功的实践上升为理论,又以正确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理论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点灯人,但只有理论不去实践是没有意义的,同时需要我们在不断实践中充实和修正理论体系。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通过学习,可以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体会到中国共产党执政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一切为人民服务,一切为了人民,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身在工作岗位,需要秉持为人民为国家服务的精神,时刻提醒自己要保持奉献精神,立足本职,埋头苦干,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
三、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找准方向,不要在时间的长河中迷失自己,丢失理想。要做一名有理想、有方向、有担当、有道德的年轻人。在工作岗位上恪尽职守,在做人方面坚持底线,这样才可以更好地为祖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学《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有感(10)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生动记录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展示了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观点。
在书中,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解答新时代背景下如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如何贯彻落实“四个全面”,如何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不止一次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方向性问题,必须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决不能羞羞答答、语焉不详,决不能遮遮掩掩、搞自我麻痹。”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每个党员都要强化党的意识和组织观念,自觉做到思想上认同组织、政治上依靠组织、工作上服从组织、感情上信赖组织。
作为一名党员,要始终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更要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学《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有感(11)
高温假期间,我认真学习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书中字字句句都闪耀着马克思主义思想光辉的理论创新成果。
其中《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一文写道:“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才能让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令我回想起不久前参加的公司党支部组织前往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开展的革命传统教育、重温入党誓词活动。通过参观学习,我深刻感受到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和深厚宽广的爱国主义情怀。
在重温入党誓词时,我的眼前浮现出当年在大学时入党的一幕,那时的我未经世事,并不能完全理解誓词的涵义。正如文中写道:“入党誓词字数不多,记住并不难,难的是终身坚守。每个党员要牢记入党誓词,经常加以对照,坚定不移,终生不渝”。经过了参加工作的这些年,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入党誓词的意义。工作上,总会遭遇“拦路虎”,总会遇到诱惑、困惑,入党誓词正是要提醒我们要不忘入党初心、牢记使命担当,只要坚定信念理想,只要坚持努力奋斗,只要行得正、坐得直,光明磊落的言行的坦荡真诚的内心就是实现强大自我的最有力的武器。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该书句句在理、字字入心,让我时刻牢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永葆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结合钟绕东书记在7月主题党日活动上提出的坚持思想武装,筑牢精神支柱;坚持群众路线,不忘初心使命;坚持居安思危,勇于担当作为;坚持艰苦奋斗,廉洁干事创业的要求,我要努力做到学以致用、以学促行。在工作岗位上恪尽职守,在接人待物上坚守底线,认真做好公司企业文化运营,积极开展企业策划相关工作,团结大家共同建设凝心聚力、共筑未来的企业氛围,提供健康、绿色、环保的工作环境,保障公司生产运营,更好地为公司实现事业目标和早日量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学《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有感(12)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生动记录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实践经验与优秀理念。作为一名老党员,时刻了解国家大事要闻,关心国家命运是必修课。假期之余,我认真研读了该书,认为学习宣贯该书意义重大。
第三卷可以说是与第一、二卷一脉相承、有机统一,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权威著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根本指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
我们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自觉带着感情、责任、使命去学,要学出忠诚、学出觉悟、学出信仰、学出担当,学习贯彻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学《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有感(13)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详细记录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推进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发表一系列的重要论述。
在《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在我国科技领域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广大的科技工作者要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引领科技发展方向,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
作为制造企业中的员工和党员,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转“中国制造”为“中国‘智’造”。作为个人,需要有创新意识,更要充分认识到创新是第一动力,唯有创新才能发展,唯有创新才能强国。在世界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建设科技强国。创新之道,唯在得人。企业和社会需要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这样才能形成天下英才聚神州,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创新局面。
学《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有感(14)
关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学习,在全市乃至本单位都掀起了一股学习的热潮,下面就本人初学《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后的一些感悟心得,与大家分享,多有不足之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在学习这本书的时候,将自己置身其中,联系工作实际来读,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书中收录了《我们的目标就是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等多篇讲话和文章,旨在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人民至上”的鲜明特色。
权为民所用。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特征,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权力,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为民谋利,用反了,害人害己。作为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虽然没有多大的权力,但也要时刻警醒自己,“在其位,谋其事”,不能有“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更不能把权力变为“私器”,成为个人谋取利益的工具。要敬畏权力、慎用权力、依法用权,自觉把为人民服务贯穿于行使权力的全过程和各方面,才能不辜负人民的信任和期望。
情为民所系。对人民群众是否充满感情,关系到是否能赢得民心。情为民所系,就必须始终保持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发自内心的热爱人民群众。作为景区的工作人员,要“乐民之所乐,忧民之所忧”,摆正自己同游客的位置,将自己看成是普通的一名游客,从他们的角度出发,看问题、想问题,并解决问题。思想上尊重游客、感情上贴近游客、工作上依靠游客,始终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利为民所谋。就要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对待突发情况、应急事件要做到急人所急,不误一秒。面对游客,在作出决策、开展工作时,要把游客赞成不赞成作为检验的尺码和标准,牢记游客的利益高于一切,全心全意为游客服务。
事为民所做。俗话说“人民心中有杆秤”。群众评价一个干部是好是坏,并不看他的官职有多大、级别有多高,而主要看他是不是对群众怀有深厚的感情,是不是时刻把群众的疾苦放在心上,是不是尽心尽力为群众办了好事、办了实事,给群众创造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在湘西群众心目中,郑培民“比天还大”,并不是因为郑培民是州委书记,而是因为郑培民为他们修造了公路、接通了自来水、用上了平价电,这种实惠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我们要努力学习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政治站位,只有做到了手中权力为人民所用,根本利益为人民所谋,心中位置人民最高,工作好坏依人民而定,接地气、解诉求、办实事,始终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党的事业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才能有永不衰竭的动力,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凝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磅礴力量。
学《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有感(15)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出版发行,是全党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这部著作突出反映了党的十九大确立的重要理念、重大原则、重大方针、重大工作及其在实践中的新进展、新认识,集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经典教材,是武装头脑、教育人民、推进工作的最新指南。认真学习第三卷及之前出版的第一卷、第二卷,深切体会到“人民至上”这条红线一以贯之。系统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对于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加快推进安阳高质量发展、建设新时代区域性中心强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始终把党的创新理论和红旗渠精神融会贯通,推动强大的思想精神力量转化成为人民谋幸福的行动自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但也很朴素,归根结底就是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当年修建红旗渠就是为了圆林县人民盼水吃水梦,作为红旗渠精神的发祥地,我们始终把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融入创新理论武装之中、融入为人民谋幸福之中、融入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之中。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推进各项工作,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就是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红旗渠精神中体现的根植人民、服务人民、造福人民理念落到实处,做到民有所呼、政有所应,用心用情用力做好为民服务工作,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始终把六项重点工作与决胜全面小康紧密结合,推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安阳落实落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除了人民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是脱贫攻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我们党向人民兑现承诺的关键之年。我们始终紧抓稳定经济增长、加快转型发展、打好三大攻坚战、保障和改善民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等六项重点工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努力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弱项,确保安阳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始终把忘我无我境界与为民情怀相互交融,凝聚起建设新时代区域性中心强市的强大合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这种“忘我”“无我”的状态,彰显了一个大国领袖的责任担当和以百姓心为心、人民至上的崇高情怀,为我们树立了坚持人民至上的光辉典范。我们要不断地感悟、看齐,树牢宗旨意识、站稳群众立场,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把一天当成一天半干,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在全社会形成担当作为、崇尚苦干实干的浓厚氛围,为加快推进安阳高质量发展、建设新时代区域性中心强市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