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沉思录读后心得体会
马可·奥勒留的著名代表作《沉思录》具有极其丰富的道德修养内涵,通过对《沉思录》道德修养思想的分析,可以充分挖掘出其对当代公民道德素质培养的现代价值,以期对当前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和谐社会有一定的启示作用。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沉思录读后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参阅。
沉思录读后心得体会1
在人的生活中,时间是瞬息即逝的一个点,实体处在流动之中,知觉是迟钝的,整个身体的结构容易分解,灵魂是一涡流,命运之谜不可解,名声并非根据明智的确定。一言以蔽之,属于身体的一切只是一道激流,属于灵魂的只是一个梦幻,生命是一场战争,一个过客的旅居,身后的名声也迅速落入忘川。”
读《沉思录》是一种折磨,如一碗味道怪异的汤,在口腔内充塞之际,只觉胃内一阵阵的酸水泛出,却又不得不入喉,仿佛相声里御赐的“珍珠翡翠白玉汤”。试举一例:“没有一个人天性不可忍受的事情对那个人发生。同样的事情发生于另一个人,或是因为他没看到他们的发生,或是因为他表现一种伟大的精神而使他坚持坚定和不受伤害。那么无知和欺瞒竟然压倒智慧就是一种羞愧。”如此佶屈聱牙,让人怀疑《沉思录》何以作为经典流传千年。
在现世中存活的芸芸众生们,整日里为了蝇头小利狗苟蝇营,为了金钱和物质的享受迷失了自我的本性。殊不知,灵魂先于身体早衰是一件让人羞愧的事。浮生若梦,一切的虚名甚至身后的名声都将不复。不要以为你将活一千年,死亡时刻在窥视着你。当你活着的时候,当你的行动在你力量控制范围之内的时候,思考一下什么才是值得你真正为之努力的东西。
佛说涅磐,上帝说你能够上天堂,是否真有所谓的灵魂,在人死之后变得轻灵超脱“如果灵魂继续存在,大气怎样无穷地容纳它们呢大地又怎样容纳那些古往今来被埋葬的人的尸体呢在此正像这些尸体在坚持一段时间之后变化一样,不论它们变成什么样貌,它们的分解都为别的尸体腾出了空间,那移入空气中的灵魂也是如此,在继续生存一段时间之后便被改变和分解了,经过融入宇宙的一种再生的智慧而获得一种如火焰一样的性质,以这种方式为到达那里的具肉的灵魂腾出地方。”这是马可·奥勒留对灵魂继续存在的这种假设给出的回答。
《沉思录》是一部感伤的著作,感伤隐藏在文字背后那个无法过自我梦想生活的灵魂。尽管奥勒留以高贵的姿态来描述心中的哲学,以永恒的道德与理性指引人生,然而人生终究不能完全纳入理性的轨道。奥勒留站在罗马帝国衰亡的十字路口上,即便纵马扬鞭抚平四海,也无法挽回日落的结局。
当无法改变的现实使我们裹足不前,人要做的是遵循自我的本性,“使自我坚持朴素、善良、纯洁、严肃、不做作、爱正义、崇敬神灵、和善、温柔、致力于所有恰当的行为吧”,自我道德的完善,不为他人的行为所左右,这是奥勒留应对的措施,退回到内心中沉思。他的功过也许要历史学家做更系统的论述,然而应对现实的压迫,一个高尚灵魂的深深思索仍足以令千年后的人们动容。
“所有你看到的事情都将迅速的衰朽,那些目击其分解的人们不久也将逝去。活得最长的人将被带到和早夭者同样的地方。”斯人已逝,沉思仍将继续。
灵魂的事,归根结底可是是浮生一梦罢了。
沉思录读后心得体会2
《沉思录》是罗马国王马可·奥勒留的作品,他是世界上唯一的哲学皇帝,也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国王,这本书是他用一生的经历和心血写成的。仅仅两个月,我就看完了这本书,但我觉得,我并没有读完它,也没有完全理解,它很深,任何人都得用一生来品味这书中的道理,他不仅是一本书,也是一个人一生的向导。
温总理说:“这本书天天放在我的床头,我可能读过有100遍了,天天都在读。”由此可见,这是一本永不过时的书,也是一本经典的书,翻开它,没有繁华的文字,只是一句句刻骨铭心的话语,仿佛书中的一切都是自己的心声。
“愤怒就是灵魂在摧残自身。”这是书中的`一句话,读到这儿,我就在想,可不是吗?有时候,为了一点小事儿而生气,伤心又伤人,值得吗?于是,我又想起了一首小诗“笑”,是啊,很简单的道理,用笑去面对人生,即使愤怒,自己又能得到什么呢?想到这,我就决定以后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乐观面对人生。
读完这本书后,我终于领悟到了哲理的力量是多么伟大,但是它却摸不着,也看不见,其实,我们的生活不就是处处充满着哲理吗?因此,这本书对我受益匪浅。生活不就是这样简单又复杂吗?乐观对待他的人,生命就是快乐而简单的,悲观对待他的人,结果就会适得其反,所以,如果你快乐的去对待人生,对待生活,他就是完美的。
沉思录读后心得体会3
重温《沉思录》,如涓涓清泉从古罗马哲人深幽而宁静的山谷,流入我干涸的心田,我听到马可奥勒留那振聋发聩的沉思,那关于生命深刻而彻底的认知穿越时空,我看见爱比克泰德站在神庙之巅,那睿智而圣灵的目光祛除黑暗。
我感到生命的渺小与伟大,人性的美丽和光辉,理性的庄严与完美,宽容的境界和高尚,心神的.宁静与淡然。
时刻与哲人相伴,让自己的心境趋于自然和完美,客服欲望的诱惑,和一切邪恶的杂念,不随意冲动,但也不能丧失生活的激情与斗志,坚定意念,不在意他人的看法,相信我是一块翡翠,我要始终保持我的颜色随时准备迎接任何命运的打击,站稳脚跟,不要他人搀扶
保持一颗宽容之心,即使对待恶毒的人,不要轻易发怒,但也不能失去原则
面容要听从心灵的支配,不阿谀奉承,也不恶意攻击,真诚的赞美和恰当的提醒
对自然持敬畏之心,不狂妄自大,善于发现生活的美和自然的恩惠让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合乎自然与人性,所思利人,所行利人
对生活持一颗激情之心,不消极,不沮丧,不对他人泼冷水,让别人和自己在一起时如沐春风。
坚定信念,树立理想,但要切记行动不可迟缓,言谈不可无章
珍惜时间,切记空话不做无意义的事或与自己信念相抵触的行或言,珍惜友情,学会感恩,以博爱之心处事,已严谨之心做人
不为做过的事而后悔,但要经常反思自己的言行
生命的本质就在于今天,在于此刻,我是一株会思想的苇草,过去和将来都是虚无的,拥有的只是你的此刻,失去的也是你正在拥有的,我只希望,更加清楚和精彩的活着,不受世俗的羁绊和心灵的束缚。
沉思录读后心得体会4
马克。奥勒留作为古罗马的皇帝,他关心百姓,普建慈善机构,甚至出售私人珠宝用于赈灾。但他真正的历史性成就,在于他醉心的哲学,在于这部《沉思录》。
这是一本用灵魂写成的书。人能够经过双眼看世界,可是有个死角就是自我,所以看清自我、与自我对话从来就不是用眼睛能够做到的,唯有用心灵去审视过去,去反省过往。而反省自我,与自我对话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绝对真诚、平和的心态,需要超凡、决绝的勇气。
在这本《沉思录》里,作者好似一个异常严峻而又平和的人站在镜子前面,告诫镜子里头的自我,书中“你……”的句式就是最好的明证。这不是简单的内心独白和情绪倾诉,这是自我与自我的交谈,这是解剖灵魂对自我进行告诫。
这部黄金之书以庄严不屈的精神负起做人的重荷,直接帮忙人们去过更加完美的生活。每个人都要对自我的同类友好,都要做出有益社会的行为。
如书中有一篇是这样说的:“有一种人,一旦做了好事,就当作是对别人天大的恩惠及在他的账簿上。还有一种人虽不至于如此,可在心里人就把别人当做受惠者,觉得人家欠他的情。第三种人呢,似乎从来没有意识到自我做了好事。这样的人就像一架葡萄藤结出的葡萄,并不因为自我的果实要求什么报酬。”
奥勒留要求人要按照本性生活,做一个真正、高尚、有道德的人。异常强调的是:德行是不要求报酬的,是不期望别人指导的,不仅仅要使行为高贵,并且要使动机纯正,要放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
沉思录读后心得体会5
《沉思录》古罗马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所著,是一本记录自我与自我对话的书,也是一本用灵魂写成的书。《沉思录》的词句不显华美,却词词打动人心,句句发人深省。总结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
感受一:修身养性,笑对人生。人要有一颗仁爱之心,善待与你相处的每一个人,以善抑恶,修身养性,以平和宽容的心态学会理解,做到心灵的平静和安宁,遇事坦然应对,不受干扰,勇于承担。正所谓知足常乐,不抱怨,朝着正确的方向勇往直前,乐观生活,笑对人生。
感受二:看清自我,常常反省。“待人宽,责己严”的古训人人都明白,可是在工作和生活中,却不容易做到,所以马可·奥勒留说,“不要把你剩下的生命浪费在思考别人上”,因为,注意别人的缺点和行为,将使我们忽略观察我们自我的缺点和行为。在当今,以自我为中心,自我不断膨胀的时代,这是一曲清凉剂,让我们清醒,少埋怨社会,多想想自我为社会做了什么。
感受三:换位思考,学会谅解。《沉思录》强调,所有事物都是互相联结的,这一纽带是神圣的,几乎没有一个事物与任何别的事物没有联系,因为事物都是合作的。他还强调人的社会性,认为人不能脱离社会、脱离整体而存在。所以,作为一名会计工作者或管理人员,我们待人处事还是应当坚持以人为本,不是生搬硬套地讲教条,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相互鼓励、相互帮忙、相互促进,学会换位思考,让每一位成员感受到组织的温暖,自发地产生回归感,自然而然地增强组织的凝聚力。
总之,《沉思录》中关于人应遵从自然而生活,按照本性而生活,惟此,才是真正的幸福等观点,对我们现代人来说是一句温暖的提醒,也是一方解脱心灵焦灼的良药,因为简单所以欢乐。
沉思录读后心得体会
第二篇:沉思录读后 李冰清
《沉思录》读后感
景扬·李冰清
以前也读过几本关于哲学的书,只是没有钱买回来,像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贾德的《苏菲的世界》,奥勒留的《沉思录》,老子的《道德经》,罗素的《西方哲学史》还有之类的。这些都在待购书目中,而我首先把《沉思录》请回家,原因如下:它又薄又轻又便宜还容易读!
开玩笑!根本就不好读,其他的书都是长篇,分章节,或有条不紊,娓娓道来;或气势恢宏,一泻千里;或起承转合,循循善诱。
而这个呢?就一论语体!就是一个人,当然,伟大的人,想起哪句说哪句。即便这样,还是选择了这本书。
两千年前,一位罗马皇帝在他的马背上驰骋沙场的过程中,写下了这本《沉思录》,这是一本他写给自己的书。在一场战役之前,他的知心朋友们请求他离开前留下他自己的箴言,于是这本书才得以流传后世。
现在,我的手上也拿着这本书,一个古罗马皇帝是不会想到两千年后他的个人想法会变成一本中文书。两千年的人世变幻,却并没有改变人心的真实渴求。现代人的生活与古罗马皇帝的生活毫无相似之处,更何况是万里之外的中国。
但是,无论时空如何变迁,即使回到万年之前,原始人在篝火边看着用他们的文字符号编写的《沉思录》时,也会若有所思的。这就是这本书的魅力。
这本书的文体类似于散文,并没有成系统的论述,但它是古希腊晚期斯多葛派的代表作。在这里不用赘述该派别的哲学理念,因为读者看这本书的目的不是为了研究哲学,大多数人可能都是为了解开自己人生的疑惑才拿起这本书的。人无论在哪个时代,似乎在心理上的需求是一样的,想得到些什么,或者不想失去自己所拥有的。爱情、事业等等最后转变成内心的幸福感,才觉得这辈子没有白活。而死亡最终来临的时候,才明白什么都带不走。
其实,古人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现在还是没有解决。
人类社会的发展从表面上看,是物质技术不断更新突破的过程。但是对待自己的内心,人类似乎并没有往前迈进多少。
说的有点远。
回来,读这些哲学书籍的时候,就有同学问我说,读那些有什么用吗,又没意思,又不考哲学,又用不上,还不如读小说······balabala一大堆其实,哲学的派别众多,一般的知道马克思主义哲学就可以,但英语国家就不同,理性主义、存在主义、现实主义、实用主义、结构社会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经验主义、解构主义······又是balabala一大堆。
单说咱们义务教育英语基础课程改革-------基于后现代主义哲学理论,这总得看看吧。
又扯远了。
要说这本书和生活的直接联系,《沉思录》所述,所有事物都是互相联结的,这一纽带是神圣的,几乎没有一个事物与任何别的事物没有联系。因为事物都是合作的,它们结合起来形成同一宇宙(秩序)。
我说,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这也是我借用了鲁迅的话。虽然鲁迅最近遭到小规模封杀,我依然很尊重他。
先看一看这书吧。
马可·奥勒留·安东尼,斯多亚派著名哲学家,古罗马帝国皇帝。斯多亚派哲学是一种伦理学,它把宇宙论和伦理学融为一体,认为宇宙是一个美好的、有秩序的、完善的整体,并趋向一个目的。人则是宇宙体系的一部分,是一个小宇宙,所以,他应该同宇宙的目的相协调而行动,力图在神圣的目的中实现自己的目的,以求达到最大限度的完善。为此,他必须让自己的灵魂清醒,让理性统率自己,正如它统率世界一样。
斯多亚派对人们的要求是:遵从自然而生活,或者说,按照本性生活(nature有“自然”、“本性”两层意义),而所谓自然、本性,实际上也就是指一种普遍的理性,或者说逻各斯(在某些方面类似于中国的“道”)。
无论什么事情对你发生,都是在整个万古永恒中就为你预备好的,因果的织机在万古永恒中织着你和与你相关联的事物线。---摘
我学会了善待他人,善待自己。上天给我什么,我就享受什么。--这是我自己说的
卷一
我学会了自制,不为任何东西所右,在任何环境里和疾病中欢愉如常。--摘要
而这事与我更容易做到,一般的感冒发烧都不会让我皱眉头,该乐的乐,以至于----一般人不会发现我生病
卷二
一日之始就对自己说:我将遇见好管闲事的人、忘恩负义的人、傲慢的人、欺诈的人、嫉妒的人和孤僻的人。他们染有这些品性是因为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我们是天生要合作的,犹如手足,唇齿和眼睑。那么,相互反对就是违反本性了,就是自寻烦恼和自我排斥。
其实生活中也没有那么多不好的人,你待他好,他也待你好,如他待你不好,远离便是。--这是我总结出的。卷三
希波克拉底在治愈许多病人之后自己病死了。占星家们预告了许多人的死亡,然后命运也把他们攫走。亚历山大、庞培、凯撒在粉碎数十万计的骑兵和步兵,频繁地把整个城市夷为平地之后,他们最后也告别了人世。赫拉克利特在大量地思考了宇宙的火之后,最后死于水肿病,死时污泥弄脏了全身。虫豸毁了德漠克利特,别的虫豸杀死了苏格拉底。所有这些意味着什么呢?你上船,航行,近岸,然后下来。
这篇主要讲了生老病死,很自然的让我想起了我的外祖父,17岁当兵,打过重庆,武汉,打过抗美援朝,打过日本人,也打过美国人。可就是打不过时间,也是上岸,航行,到岸,然后下来。我们这些人不也是这样吗?
卷四
啊,宇宙,一切与你和谐的东西,也与我和谐。
要始终注意属人的事物是多么短暂易逝和没有价值,昨天是一点点黏液的东西,明天就将成为木乃伊或灰尘。那么就请自然地通过这一小段时间,满意地结束你的旅行,就像一棵橄榄成熟时掉落一样,感激产生它的自然,谢谢它生于其上的树木。
也许这是让我们常怀感恩的心。卷五
不要不加考虑地被事物的现象牵着鼻走,而是根据你的能力和是否对他们合适而给所有人以帮助。
这句话对于我来说在生活中叫量力而行,这在工作中叫因材施教;给以帮助而不是不加考虑,我能够在课堂上提问到每一个人,不冷落一个学生
卷七 不要让将来的事困扰你,因为如果那是必然要发生的话,你将带着你现在对待当前事物的同样理性走向它们。
不管任何人做什么或说什么,我必须还是善,正像黄金、绿宝石总是这样说:无论一个人做什么或说什么,我一定还是绿宝石,保持着我的色彩。
卷八
不论怪谁都是愚蠢的。你决不要责怪任何人。因为如果你能够,就去改变那原因;但如果你不能够,那至少去改正事物本身;而如果连这你也做不到,那你不满有什么用呢?因为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带有某种目的做出的。
所以我基本上不会怒,我不会吼我的学生,也不会责怪家长。你可以看到,只要是不违反原则的事我都会尝试妥协,我原来的英语老师曾说,她自己本来是有棱有角的,工作几年,怒气都没有了,如果我选择从来就没有,不是更好吗?
卷九
当什么人的无耻行为触犯你时,直接问自己,这世界上没有无耻的人存在是可能的吗?这是不可能的。--摘
我就觉得这个皇帝真是我的知音(⊙o⊙)啊!奴隶时代的皇帝都能遇上这种事,我一个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普通人,就问自己一句啦。
卷十
如果一个人错了,那么就和善地指引他,说明他的错误。但如果你不能够,那么就责备你自己,甚或连自己也不责备
所有过去的这些都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戏剧,只是换了演员。
也是的,现在遇到的问题,各位先辈也遇到过,有的戏码不会演,就问老教师好了······
第三篇:2016读沉思录心得体会
2016读沉思录心得体会
“这本书天天放在我的床头,我可能读了有100遍,天天都在读。”这是温家宝总理的推荐语。那么,是一本什么样的书使人民的总理也如此重视呢?由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的《沉思录》一书,为古罗马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所著的哲学著作,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帝王所留的生命思索。这本自己与自己的十二卷对话,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所完成的,是斯多葛派哲学(斯多亚哲学)的一个里程碑。看完关于此书的简短介绍以后,自己迫不及待的仔仔细细读了这本书。还真如总理所言,此书百读不厌,可以说每一次翻阅,总带着给我不同的感受,一遍有一遍新的收获,一遍有一遍新的发现„„
生命就是一种过程,往事如烟,人们往往回首往事才发现,没有几个人可以抵御名利的诱惑。书中,有一句话这样论述:“环顾历史,那些赫赫有名的人物都到哪里去了?他们像一股青烟一样消失了。”是啊,有什么东西能胜过名利对于人的诱惑,名利又能给别人留下什么?看了这本书,就是我内心灵魂的一次净化。综观古今中外,人生的误区不外乎名、利这两个字,也就是金钱和地位很不容易被人看淡。人创造了财富就以为可以永远为自己占有,这就是人生最大的误区。国外的富豪都知道这一点,所以他们把钱用在了公益事业上,用在慈善事业上。因为他们知道“人生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人生若能走出想拥有一切的误区,他的人生之途就会避免许多不必要的争斗,就一定坦荡得多。你创造的财富再多,也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只有自己实实在在消费了,那金钱才真正属于自己。另外,人太看重自己的名,太把自己当一回事,这样容易目空一切。岂不知道名是别人捧出来的,也许在某一个特定的圈子里,你很有名,可出了这个范围,你就一分不值,所以别太把自己当一回事,特别是有点名气的人。有的人在企业界有名气,但是,如果出席文化界的社交活动,便发现自己其实并不象自己想的那样明珠般显眼。所以,当没有前呼后拥时,千万不要生气或者有我们失落感,一切都是正常的,因为,在这个星球上,人类本来就非常非常的渺小。
生命就是一种过程,岁月如水,人们往往反思岁月才发现,对现在的把握以及对自己的认识和人生的态度,没有几个人可以进退自如举重若轻。《沉思录》非常关注人的修身养性。作者要求自己至少应该做到:其一,意志要坚强。“每时每刻都要保持意志坚定,像一个罗马人、一个大丈夫那样,一丝不苟地、保持尊严去完成要做的事情,始终怀着友爱、自由和正义之情感去行事,心理不要存有其他念头”。其二,贪欲要抑制。“追求不可能的事情便是疯狂,但恶人做事不可能不疯狂”,他认为:“由欲望而引起的过错比愤怒引起的过错更应该受到谴责。因为当一个人愤怒时,他是由于某种痛苦或内心的煎熬而失去了理智,但那些受欲望驱使而犯罪的人却是因为经不住快乐的诱惑,他的过错也就更不道德、缺乏男人应有的自制力”。他告诫自己:“你所没有的东西,不要想入非非,梦想着已经得到了,要从你已经拥有的东西里面挑出那最好的,想想看,这些东西倘若你现在不是已经拥有,你该多么渴望得到啊”。其三,思想要公正。“什么才是值得我们追求的呢?只有一件:思想公正,行为无私,为人诚实。对于所经历的一切都淡然愉快地接受,从不大惊小怪,因为这一切都源于同一个命运的安排”。他在内心里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做事不要违心,不要自私,不要轻率,不要三心二意;不要用华丽的言词来装饰你的思想,也不要喋喋不休,或好管闲事”。坚强意志、克服贪欲、端正思想。说的多好啊!内心的自由,来自于执着,不是对表象的执迷,而是对内心准则的坚持。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只有不断的自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才会产生坚定执着追求的勇气,才会获得内心自由的幸福。为人处事遵循客观规律,合乎自然法则,这就是人的理性,而这种理性正是人生最大幸福之源泉,奥勒留对自己如是说。“行事若能遵从理性,一心一意,坚定不渝,不急不躁,不随便分心在别的事情上,保持内心的纯净正直,即使你随时可能放弃生命——如果能做到这些,不奢求什么,也无所畏惧,如果你现在的行为合乎自然,你从小到大所说的话没有任何虚假,那么,你就能过得幸福;谁也不能阻止你获得这样的幸福”。他还在书写道:“只要我们遵循着理性行事,便无需畏惧,因为只要我们是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我们所做的合乎本分,我们必定能得到自身的福利,也必定不会受到伤害”。这是何等高度的思想境界,这又是何等的自我超越啊。
生命就是一种过程,俗世如尘,人们往往穿越红尘才发现,没有几个人能够做到好好珍惜眼前。马可•奥勒说“唯一能从人那里夺走的只有现在”。是啊,沉思万物,你看到的是天地五彩斑斓的色彩,沉思生命,你看到的是人性最纯洁的一面,沉思生活,你将在无穷的哲理中慢慢探求着人生的真谛。我们的现在不是被迫的被夺取,而是因为没有理性的把握,而糊里糊涂的被夺取的。人生匆匆,百年如瞬,无数个现在构成人生,扪心自问:你珍惜现在,珍惜人生了吗?
《沉思录》来自于作者对身羁宫廷的自身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摆脱了激情和欲望、冷静而达观的生活。马可•奥勒留在书中阐述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解析了个人的德行、个人的解脱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要求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静,要摒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正直地思考。而且,不仅要思考善、思考光明磊落的事情,还要付诸行动。作者从哲学高度对人生真谛进行思考,深刻、睿智,让人高山仰止。读《沉思录》会让人在高雅思想和纯净心灵中得到慰藉,让人在感悟人生中与作者产生强烈的思想共鸣。
第四篇:《沉思录》读后感
《沉思录》读后感
读了《沉思录》一书,我对于如何正确看待人生和待人处事颇有启发和收获。
这部黄金之书以庄严不屈的精神负起做人的重荷,直接帮助人们去过那更加美好的生活。法国雷朗指出,马可.奥勒留使人有这么一种朴实的信仰:面对宇宙自然,一颗高贵的道德良心,是任何种族、国家,是任何革命、任何迁流、任何发现都不能改变的。《沉思录》所述,所有事物都是互相联结的,这一纽带是神圣的,几乎没有一个事物与任何别的事物没有联系。因为事物都是合作的,它们结合起来形成同一宇宙(秩序)。他还指出,理性的动物是彼此为对方而存在,所以在人的结构中首要的原则就是友爱的原则,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同类友好,意识到他们来自同一根源,趋向同一目标,都要做出有益社会的行为。他除了强调人的理性以外,还强调人的社会性,认为人不能脱离社会、脱离整体而存在。使自己脱离他人,或做出反社会的事情来,就好比是使自己变成脱离身体的一只手或一只脚。如果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就要致力于使自己与整体重新统一起来。他关于人的德行的强调中有许多感人的哲理,如要求人要按照本性生活,做一个真正、高尚、有道德的人。特别强调的是: 德行是不要求报酬的,是不希望别人指导的,不仅要使行为高贵,而且要使动机纯正,要放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该书有许多闪光点、以下几点对己有很大启示:
-、博采众长,传承美德。
正如他在《 沉思录 》中指出的,好的品德闪耀在良好的传承中。我们也要以此为鉴,学会善于取人之长,丰富知识、提升境界、弘扬美德。、正确对待自己、他人,有一种包容的心。
《 沉思录 》作者反复强调人的社会性,人不是孤独存在,因果的织机永恒地织着与你相关联的线。人们是彼此为了对方而存在的。我们每天都要准备碰到各种各样不好的人,但由于他们是我的同类,我们仍要善待他们。不要以恶报恶,而是要忍耐和宽容,人天生就要忍受一切,这就是人的义务。碰到任何事情都首先要检查自己做得对不对,不要随意责怪他人,要有一种克己忍让和包容的心。要懂得在人的关系结构中,首先的原则就是友爱。我们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构建文明和谐社会将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坚持顾全大局、维护社会利益。
《沉思录》作者提醒自己和他人,要让你的行为和活动限定于有益社会行为,因为这符合你的本性。正由于我是一部分,对于一切出于整体而分配给我的事物,我不会不满意的。由于记住,我是整体的一部分,我就会对所有发生的事情就满意了。这是作者顾全大局、维护社会整体利益的一种崇高精神境界。当今,我们作为每一个社会人,很需要发扬这种精神,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维护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正确对待人生,乐观面对生死,抓紧实现人生价值。死亡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要以一种欢乐的心情等待死亡,把死亡看作不是别的,只是组成一切生物元素的分解。而如果在一个事物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元素本身并没有受到损害,为什么一个人竟忧虑所有这些元素的变化和分解呢?因为死是合乎本性的、而合乎本性的东西都不是恶。总之,生与死之间的距离是很短暂的,看看在你之后的时间,再看看在你之前的时间,在这种无限面前,活三天和活三代之间有什么差距呢?当然,作者把生死看成是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坦然面对它,并不是消极等待死亡,而是珍惜生命、正视人生价值。我们必须抓紧时间,这不仅是因为我们在一天天地接近死亡,而且因为对事物的对照和理解能力将先行消失。这就告诉我们,人的生命不仅是短暂的、有限的,而且随着人的衰老,在死亡之前就丧失了对事物的观察理解能力和继续工作的能力。因此要在有限而宝贵的生命里,抓紧做好每一件事,以自己的勤奋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五篇:-沉思录读书笔记
《沉思录》读书笔记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时而会迷茫,时而会因为失败而变得暴躁,或者由于冲动无法冷静,这时我们需要沉思。在读完《沉思录》,我觉得我在迷茫的人生道路上找到了指航的路标,为以后的人生找到了奋斗的目标。
在读完沉思录后,我意识到:无论命运将什么事情加诸于你,你都要怀着崇敬接受;不玷污内心的神明,不让各种妄想搅扰它,而是使它保持宁静,规规矩矩地侍奉它,不说违背真理的话,不做违背正义的事,即使别人都不相信你的生活简朴,谦虚和满足,他也绝不动怒,终其一生不偏离这条道路,顺着这条路,你将获得纯碎,宁静,随时准备告别人世,没有任何勉强地接受命运的安排。
从书中我亦了解到人最大的幸福就是遵从理性,合乎自然:行事若能遵从理性,一心一意,坚定不渝,不急不躁,不随便分心在别的事情上,保持心内的纯净正直,即使你随时可能放弃生命----如果能做到这些,不奢求什么,也无所畏惧,如果你现在的行为合乎自然,你从小到大所说的话没有任何虚假,那么你就能过得幸福;谁也不能阻止你获得这样的幸福。
每当我们的人生处于迷茫或者堕落的时候,你就要牢牢记住:人生是何等短促,何等卑微:昨天像是一滩黏液,明天也不过是一具木乃伊,一堆灰尘。所以,在这短暂的有生之年,让自己过得合乎自然吧,怡然地走向人生的终点,就像一枚熟透之后即将坠地的橄榄,感激承托它的大地,感激生养它的枝干。
从马克西莫斯,我学会了自制,不因他人而动摇自己的意志;无论是疾病还是其他的困境中都始终积极乐观;他的性格既亲切和蔼又端庄,两者结合的这么完美,足以成为我的表率;他做事勤恳,毫无怨言。他表里如一,从不口是心非,在任何行为中都不抱恶意;他从未表现出大惊小怪的样子,也没人听过他出语抱怨;他做事不冲忙,也不拖拉,也没有涨然若失或意志消沉的时候,他不去讨好他人,也不会表现的暴躁或者多疑。他心地仁厚,宽宏大量,而且为人正直;与其说他不曾背离正道,不如说他一直在正道上前行。
无论何时何地,这都是你能够做到的:要满足于命运现在分配给你的一切,要公正地对待你现在的邻人,要谨慎地保持你现在的想法,以免那些你还没有完成把握的念头混进你的思想。
无论外界发生什么,都要处之泰然;服从内心的原则,行事公正‘也就是说,一切的想法和行为都要尽到社会的义务,因为你的本性要求这样。不要空谈一个好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品德,只管去做一个好人吧!要不断地告诉自己,时间乃是一个整体,所有事物的实体也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任何事物,于物质的整体而言都像是一粒无花果的种子,于时间的整体而言就像是砖头的一下转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