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廉洁拐点》读书心得
【篇一】
“盖暧昧不明与一成不变之局,原为一事而不可分”。要明确廉洁的含义,就得看清腐败是什么。而腐败的,并不是只有贪官。尽管各时代各地区对腐败的定义都有着差别,但是基本精神是一致的,即“在公共领域过度追逐私人利益”,以及“行使公共权力时将少数人的私利放在公共利益之上”。从中能够解读出,腐败的特征不只是贪婪,还有懒惰。而如果结合现实体验深入思考的话,就会深信:二者是共生关系。
实际上,腐败的危害绝不仅仅是公共财产的流失。与经济性腐败相比,政治性腐败性质更恶劣,后果更致命。一个“不担责任是成熟稳重,会踢皮球是聪明智慧,得过且过是办事得体”的官场,能够污染一切的新鲜血液与创新制度,消解整个官员对国家的信心。让公职人员忙于打造完美形象,让领导高兴;
对治国理政却推拖糊弄,相互隐讳,莫敢上闻。他们表面上“政治正确、执行坚决”,暗地里挖沟渠,让领导政策按照他们的意图流动……因此,腐败是社会的“问题域”,也是发展“负资产”,从破坏竞争到荼毒文化,从戕害公平到拉低道德,并且蛀蚀了民众信心、民间信仰和社会信任的根基。“政治违章建筑”就像“城市牛皮癣”一样,不但严重影响执政观感,而且弱化了党员群众的归属感好获得感。
然而,反腐是一场现代化的专业性工作,面对政治生态的治理,我们不能报以“泛道德化”的非理性态度,而是必须以科学地、历史地、现实地方法来有策略地进行。正如一个生病的人需要先“猛药去苛治顽疾”、而制定契合自身的“康复计划”,最后再治疗“亚健康”。从腐败走向廉洁,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是任重道远、攻坚持久、循序渐进,步履铿锵的。
廉政牵引着福利政策、收入分配、公平交易、司法改革、生态革命,带来国家治理体系变革和成果共享的普惠效应,既要纠正“劣币驱逐良币”的官场逆淘汰现象,也要净化“很多人不是反对腐败,而是反对自己没有腐败机会”的社会不良风气。社会政策落点和综合发展效果与每个人密切相关,因此,反腐需要上下齐力:
一方面,治理变革、整肃贪腐,对政治体制的结构性改革,进行有序政改;
另一方面,告别民粹,运用网络等创新的手段激发群众观众,促进人民参政议政,实现有效民主。
【篇二】
日前,中央纪委驻中国社科院纪检组副组长高波新作《廉洁拐点:世界难题与中国答案》由中信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系统解读了十八大后以腐败治理和党内治理为肯綮的“新治理革命”。作者认为,治理腐败永远在路上,廉洁拐点不是一劳永逸的终点,而是国家成长新起点。
《廉洁拐点:世界难题与中国答案》剖析了美国、瑞典、新加坡等国20世纪曾经迎来各自廉洁拐点的情况,从中找出一些共性规律。以下将以“一核心、两步走、三代人”加以概括和说明。
所谓“一核心”,是指廉洁拐点所带来的国家治理体系深度变迁,涉及方方面面,历经风风雨雨,既要触碰利益又要触及灵魂,既要战术突进又要战略控盘,总归要有一种“社会核心力量”来支撑和引领。而能够对全体社会成员管用起效的核心驱动力量是“三位一体”的,即核心组织(组织领袖)、核心思想(价值观)和核心利益的统一体。换言之,国家核心的感知确认过程,就是核心组织(如政党及其领袖)以核心思想(如执政纲领及核心价值观)凝聚人心,实现核心利益(如经济发展与国防安全)的过程。具体来说,美国20世纪头20年成型的廉洁拐点,关键是各界达成了“国家重组”的核心共识,即努力实现“国家和联邦法律准许的公平交易以及公正行政”,“在更大范围内实现社会和工业的公平”。
作为美国廉洁拐点的开拓者,老罗斯福开诚布公地说:“我认为总统应该是一个毫不犹豫地利用这个职务提供给他的任何权力的强人”;
“既然当总统,我就要实实在在像个总统。给我多大的权限,我就要把它用到家”。对于步老罗斯福改革攻坚战之后尘,强硬“改变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病”的威尔逊,时任法国总理乔治斯克列孟梭的经典评价是:“他认为他是另一个耶稣基督,来到地球拯救人类。”同样,瑞典于20世纪30年代发端的廉洁拐点,关键是社会民主党领袖汉森1928年提出的“人民之家”施政理念深入人心,被尊称为“瑞典国父”的他在1932—1946年间4次担任瑞典首相,作为国家“政治引擎”,引领社民党自1932年以后连续单独或联合执政44年,赢得了重建国家秩序、持续推行全民福利改革的长期执政机遇。新加坡于20世纪60年代起步的廉洁拐点更是如此,离不开李光耀这个国民领袖和人民行动党这个组织核心。
所谓“两步走”,是指治理腐败的策略方法上宜坚持问题思维和问题导向,先“治”后“理”、由表及里,赢得治本时间和改革空间。对任何国家来说,腐败都是一笔公摊化的“负资产”,都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更不能论道而不躬行。
美国走出“镀金时代”的大国腐败高发期,先是进行了“重新组织社会的一次尝试”,打响了一场与工业寡头和垄断财阀的遭遇战、拉锯战,取得决定性胜利并使“劳工领袖可以‘像大资本家一样’轻轻松松地走进白宫大门”;
其后乘势而起、迎难而上,从联邦扩权、预算民主、市场规制、公共福祉等多方面进行“制度再造”,一点点赢回了国人对联邦政府的信心,一步步把滑到“少数人特权渊薮”中的国家机器拉回正轨。作者曾在《走出腐败高发期:大国兴亡的三个样本》一书中将其简括为两句话:一是“用空间换时间”,二是“以责任换权力”。瑞典社民党和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作为实现小国廉洁拐点的核心力量,结合本国国情各辟蹊径,前者用“人民之家”理念和“福利之国”模式的向心力“对冲”腐败痛感,后者用严刑峻法、重典施治的威慑力肃清党风民风,为赢得长期执政时间和综合改革空间开了好头。说到底,当腐败的阴霾造成政治社会生态危机时,第一步重拾信心,第二步扩大战果,稳打稳扎才能笑到最后、笑得最好。当然,这两步并不是截然分开、完全割裂的,实际上都是治理腐败标本兼治战略战术的组成部分,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为条件、互相支撑。但实践证明,先“治”后“理”,更有利于清除问题存量、树立治理权威和凝聚社会信心。
所谓“三代人”,是指廉洁拐点能否真正“坐实”,大致需经三代人的集体检验和共同体认才能得出“靠谱”的结论。中国古语有云:“三十年为一世,而道更也。”从现象上看,两三代人,二三十年,这就是20世纪上述几国所展现的廉洁拐点的周期性特点。如美国廉洁拐点成型的20多年间,经历了老罗斯福时代和威尔逊时代,以及其间笼罩于老罗斯福光环下的塔夫脱总统过渡时期。瑞典廉洁拐点起始于汉森时代,成型于埃兰德时代,瑞典人民经历了30多年创建福利国家的“黄金年代”。到目前为止,新加坡有过三任最高行政首长,分别是李光耀、吴作栋和李显龙,他们三人分别出生于1923年、1941年和1952年,“新加坡奇迹”就是在这三代人中接力完成的。实际上,“三代人”并不是什么教条化的绝对时间概念,而是对廉洁拐点“沉淀期”的提示,即在一定的时间跨度和空间广域中才能科学评估国家治理体系变革的实际成效,才能监测出腐败现象是否已被真正抑制在民众可接受的低烈度、低限度内,由“腐败综合征”造成的系统性隐患、颠覆性危机是否被确认为低概率、小概率。在此期间,保持执政主体和治理体系的稳定性至关重要。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治理腐败远非最终目的,赢得人心共筑未来更有意义。对不同国情党情下的“腐败综合征”进行成功阻击之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的“第二步”跨越是更大的考验。
【篇三】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反腐是政治的微缩景观,廉政反腐考验着执政党的智慧。苏共在党和人民关系问题上无所作为、反向作为,使自己从代表全民族利益的先锋队,蜕变只为少数人活着的资产阶级市侩集团,直接决定了人心向背和自身命运。因此,“党要管党,才能管好党;
从严治党,才能治好党”。
整肃贪腐,目的是形成廉洁的政治与社会风气,需要一抓主体,促进公众人物和公职人员的公德(相善其群)和私德(独善其身)提升;
二抓载体,改进官方形象和公务行为,勤政节俭;
三抓媒体,促进媒体信息传播“再平衡”,“治奢”、少“烧钱”。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要不断强化法纪观念。“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归,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无视法纪是官员责任意识缺失的结果,也是贪污腐败的前奏。而成文规则是组织经验教训的储藏所。
健全党内法规是要用纪律管全党,监察体制改革则是用法律管全体。法治不是抽象的,它包括契约精神、规则意识和底线思维,可以通过官员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以及文风、话风,都可以看出他的法治性、法治思维、法治理念到底是什么样的水平。
此外,还需要坚决抵制反对同各种错误思潮,比如所谓的“反腐伤经济”的谬论。实际上,治病讲究“三分治,七分养”,一个大国经济发展,绝不可能把经济增长寄托在奢侈品消费、公款消费和行贿支出的“拉动”上,把官员勤廉有为寄托在“腐败获益”和“非正常收益”上。“官民公奢”犹如饮鸩止渴,不但会令贪腐成本冲销发展效益,更会成为经济转型升级、政府简放政权的拦路虎。
既要效率,又要纪律;
既要干事,又要干净,这是为官做事的“本钱”。官场作风问题和风气问题,不但会导向腐败,还必然导致精神垮塌。
作风是变量,是党建的永恒主题,不但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必要时还须下猛药,以“清存量,阻增量,控变量”,案例细节原汁原味,违纪人员点名道姓;
强化了违纪人员的耻感、痛感和孤立感。
对于行使公共权力的国家公职人员来说,必须适应“监督无处不在,问责无时不有,举证无人不可”的网络化生存环境,必须在办公室内外、八小时内外全天候保持地人民监督和党纪国法的敬畏感,必须适应“既管本人又管家人”、“既管才德又管财产”的全方位监督压力。
【篇四】
《廉洁拐点:世界难题与中国答案》剖析了美国、瑞典、新加坡等国20世纪曾经迎来各自廉洁拐点的情况,从中找出一些共性规律。以下将以“一核心、两步走、三代人”加以概括和说明。
所谓“一核心”,是指廉洁拐点所带来的国家治理体系深度变迁,涉及方方面面,历经风风雨雨,既要触碰利益又要触及灵魂,既要战术突进又要战略控盘,总归要有一种“社会核心力量”来支撑和引领。而能够对全体社会成员管用起效的核心驱动力量是“三位一体”的,即核心组织(组织领袖)、核心思想(价值观)和核心利益的统一体。换言之,国家核心的感知确认过程,就是核心组织(如政党及其领袖)以核心思想(如执政纲领及核心价值观)凝聚人心,实现核心利益(如经济发展与国防安全)的过程。具体来说,美国20世纪头20年成型的廉洁拐点,关键是各界达成了“国家重组”的核心共识,即努力实现“国家和联邦法律准许的公平交易以及公正行政”,“在更大范围内实现社会和工业的公平”。
作为美国廉洁拐点的开拓者,老罗斯福开诚布公地说:“我认为总统应该是一个毫不犹豫地利用这个职务提供给他的任何权力的强人”;
“既然当总统,我就要实实在在像个总统。给我多大的权限,我就要把它用到家”。对于步老罗斯福改革攻坚战之后尘,强硬“改变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病”的威尔逊,时任法国总理乔治斯克列孟梭的经典评价是:“他认为他是另一个耶稣基督,来到地球拯救人类。”同样,瑞典于20世纪30年代发端的廉洁拐点,关键是社会民主党领袖汉森1928年提出的“人民之家”施政理念深入人心,被尊称为“瑞典国父”的他在1932—1946年间4次担任瑞典首相,作为国家“政治引擎”,引领社民党自1932年以后连续单独或联合执政44年,赢得了重建国家秩序、持续推行全民福利改革的长期执政机遇。新加坡于20世纪60年代起步的廉洁拐点更是如此,离不开李光耀这个国民领袖和人民行动党这个组织核心。
所谓“两步走”,是指治理腐败的策略方法上宜坚持问题思维和问题导向,先“治”后“理”、由表及里,赢得治本时间和改革空间。对任何国家来说,腐败都是一笔公摊化的“负资产”,都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更不能论道而不躬行。
美国走出“镀金时代”的大国腐败高发期,先是进行了“重新组织社会的一次尝试”,打响了一场与工业寡头和垄断财阀的遭遇战、拉锯战,取得决定性胜利并使“劳工领袖可以‘像大资本家一样’轻轻松松地走进白宫大门”;
其后乘势而起、迎难而上,从联邦扩权、预算民主、市场规制、公共福祉等多方面进行“制度再造”,一点点赢回了国人对联邦政府的信心,一步步把滑到“少数人特权渊薮”中的国家机器拉回正轨。作者曾在《走出腐败高发期:大国兴亡的三个样本》一书中将其简括为两句话:一是“用空间换时间”,二是“以责任换权力”。瑞典社民党和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作为实现小国廉洁拐点的核心力量,结合本国国情各辟蹊径,前者用“人民之家”理念和“福利之国”模式的向心力“对冲”腐败痛感,后者用严刑峻法、重典施治的威慑力肃清党风民风,为赢得长期执政时间和综合改革空间开了好头。说到底,当腐败的阴霾造成政治社会生态危机时,第一步重拾信心,第二步扩大战果,稳打稳扎才能笑到最后、笑得最好。当然,这两步并不是截然分开、完全割裂的,实际上都是治理腐败标本兼治战略战术的组成部分,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为条件、互相支撑。但实践证明,先“治”后“理”,更有利于清除问题存量、树立治理权威和凝聚社会信心。
所谓“三代人”,是指廉洁拐点能否真正“坐实”,大致需经三代人的集体检验和共同体认才能得出“靠谱”的结论。中国古语有云:“三十年为一世,而道更也。”从现象上看,两三代人,二三十年,这就是20世纪上述几国所展现的廉洁拐点的周期性特点。如美国廉洁拐点成型的20多年间,经历了老罗斯福时代和威尔逊时代,以及其间笼罩于老罗斯福光环下的塔夫脱总统过渡时期。瑞典廉洁拐点起始于汉森时代,成型于埃兰德时代,瑞典人民经历了30多年创建福利国家的“黄金年代”。到目前为止,新加坡有过三任最高行政首长,分别是李光耀、吴作栋和李显龙,他们三人分别出生于1923年、1941年和1952年,“新加坡奇迹”就是在这三代人中接力完成的。实际上,“三代人”并不是什么教条化的绝对时间概念,而是对廉洁拐点“沉淀期”的提示,即在一定的时间跨度和空间广域中才能科学评估国家治理体系变革的实际成效,才能监测出腐败现象是否已被真正抑制在民众可接受的低烈度、低限度内,由“腐败综合征”造成的系统性隐患、颠覆性危机是否被确认为低概率、小概率。在此期间,保持执政主体和治理体系的稳定性至关重要。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治理腐败远非最终目的,赢得人心共筑未来更有意义。对不同国情党情下的“腐败综合征”进行成功阻击之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的“第二步”跨越是更大的考验。
【篇五】
腐败,这个话题可以说是一个相当热门的话题。因为记得在我小的时候,经常会听到一些大人在谈论政府部门的一些工作态度的时候,就会说办事效率低下,贪污腐败等等。等到我长大之后,积极关注时事之后,发现身边的人已经开始有了这样的一种观点就是国内的生活处事处处都是以人情关系为主,规则法律基本上对于有权有钱有势的人来说就不存在。可想而知,一系列的问题就开始慢慢的积累起来,慢慢的从小变大,从大变得更加严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想着移民,社会上官民矛盾日益突出,政府的公信力也受到严峻的挑战等等。可以说当习总书记上台的时候,国外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或政治团体不断的放出“中国衰亡轮”等论调,甚至还爆出一些高官子女在国外的一些奢侈生活,可以说这些言论已经深深的影响了国内的一些民众,转而对于习总书记等领导班子巨大的压力。
但是这些种种的不利环境随着习总书记带头的新一轮领导班子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治党政策,痛下决心清理了一批又一批的“大老虎”和“小苍蝇”,老百姓以前想说而又不敢说的话现在能说了,以前想做而又不能做的事现在也能办了,可以说收到老百姓的热烈欢迎。国内外对于这一任的中国领导人的反腐力度都是认可的。但是对于我们普通百姓来说,经常在新闻里面听到说要“廉政建设”,但是真正是如何运行的,我们其实是不知道的。不过不要紧,今天在这本《廉洁拐点》里面将这一切都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这本书可以说是目前我看到的关于反腐败话题,关于廉政一本相当全面的书。本书作者高波的职务有中央纪委驻中国社科院纪检组副组长,副研究员,历任中国社科院青年研究中心常务理事、中国廉政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等,这些头衔五一决定了作者在本书中讲到关于腐败关于廉洁方面是很有话语权的。
本书的章节结构可谓是非常严谨的,在序言中作者就对近几年中国政府在反腐败领域取得的一些成绩做了概括。序言中作者就提出了“中国治道”的概念,“中国治道”的另一层含义就是中国已经来到了廉洁拐点,其意义是相当重大的,而将其与现在的互联网时代新特点相结合时就会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短短的序言就包含了相当多的内容,信息量十分巨大,值得揣摩。
而在正文的上下篇以及结语这三大部分里,作者首先解释了何为“廉洁拐点”:历经国家治理体系的质性变革,走出与工业化、城市化加速期相叠加的腐败高发期,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制度体系的成型及核心价值的锻炼。然后就这一概念出发对比了世界上其他典型国家对于腐败的政策,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美国,以前的苏联是怎么来定义和治理腐败的,为什么苏联最后在腐败治理方面让位于美国的方案,在比较了国外关于腐败的治理之后,作者在接下来的下篇“新常态,新治理”里面对我国目前的现状下的廉洁治理进行了全方位的理论分析。
可以说本书不管是对于普通读者还是对于在政府机关里面工作的相关人员都是有着很大的用处。普通人是可以通过本书体会到国家反腐工作的不容易,相关工作人员也能够通过本书进一步加强相关的理论学习。希望我们的国家在廉洁治理方面能够更上一部台阶,吏治更加与时俱进,人民都能够安居乐业。
第二篇:廉洁读书心得
廉洁读书心得
古语有云: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廉洁修身,乃齐家之始,治国之源,平天下之基。中国,一个礼仪之邦,一个道德之国,无论是孔子还是孟子,无论是屈原还是范仲淹,廉洁之风,修身之气,贯穿始终。
廉洁是什么?廉洁就是为人正直,光明磊落,不拿自己不应得的钱或物。明代有狄仁杰侠肝义胆,断案如神,即使自己有生命危险,也要用精密的推理还给别人一个公道!现代有周恩来虽贵为一国总理,生活却十分简朴,自己身患重疾,也不拿国家的一分钱治病,为人是何等的光明磊落!那么我们作为新时代的白衣天使、新时期的医务工作者们,又当如何修炼廉洁行医之德呢? 一: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
廉洁自律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优良品格,也是我们强化自身建设,克服消极因素的重要举措。每个医务人员,都要从自己做起,坚持一身正气,经得起改革开放历史大潮的考验。医务人员是一支有特殊的社会力量,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巨大的影响。历朝历代,无论时局如何,中国的知识分子总是有这样的清流的例子,岳飞在山河破碎,中原沦陷时提倡的“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文天祥即使在亡国被羁押途中作的《正气歌》中仍写道: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明末的东林党书院门前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作为医务人员,日常要留心、留意国内外的政治动态,多读、多看,加强自身理论的学习,坚定自己廉洁自律的决心,只有坚定了这 个决心,才能牢固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脚踏实地地做好本职工作
我在日常工作中要更好地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尽心尽力把工作做好。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过多地计较个人得失;要克服华而不实,漂浮虚荣的工作作风,做老实人,办老实事,对工作勤勤恳恳,求真务实。要牢固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认认真真学习、老老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做事,紧持大处着想、小处着手,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求真务实、埋头苦干,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
三、要扎根基层,起模范带头作用
在即将取得解放战争全面胜利的时候,在西北坡,毛泽东同时提出过“两个务必”,在新的形势下牢记并坚持“两个务必”,是一名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党员干部应要做到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扎根基层,密切联系群众,这不是说我们要做多少轰轰烈烈的事情,而是指我们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关心周边的同事,倾听其他病人的合理诉求,准确把握病人的思想脉搏,消除他们的疑虑。在工作第一线中,某些时候工作环境是相当的恶劣的,作为医务人员,要做到不怕脏、累、苦,对其他人起一个表率的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党员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对其他的员工的影响很大,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总之,通过廉洁读书活动,使我充分认识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全党全国的一项常抓不懈的重大政治任务,我决心要从医疗事业,自觉增强廉洁从政意识,增强纪律和法制观念,积极主动地承担起反腐倡廉职责,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三篇:廉洁文化活动读书心得
廉洁文化活动读书心得 连州镇巾峰小学 曾美莲
廉洁就是不接受他人馈赠的钱财礼物;不让自己清白的人品受到玷污。廉洁作为人的根本,是中国传统道德的基本规范。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文明的传播者,肩负着培养祖国栋梁的艰巨任务,更应当以廉洁立世,以“真”为开始,以“善”为历程,“美”为最终目标。
在学习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不仅要“学高”学高,更要“身正”。目前我国正处于最深刻的社会转型期,人们的功利意识,金钱意识空前大大增强,由于各种精神文化力量的相互碰撞给社会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影响了一些人价值观念的转变,使“拜金主义”兴起,那种“有钱能是鬼推磨”的思想又死灰复燃。于是一部分家长不是一门心思协助老师抓好孩子的思想和学习,而是想方设法地暗里明里地拉拢老师,有的直接给红包,有的以探望的名义借机馈赠礼物,有的请老师吃饭“卡拉OK”,有的家长给老师塞购物卡等等,他们怀着各种目的,有的霸道要求老师把自己的孩子的座位调到课室最正中最上面,更有的无理要求老师免除自己孩子正常劳动值日,有的家长则要求老师给孩子“三好”学生称号等等。面对着灯红酒绿的世界,处处诱惑的社会,别有用心的家长,我们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牢记“吃人口短,拿人手软”,时刻提醒自己“敏于事”,廉洁从教,自觉成为学校净土的卫士,让浩然正气充满校园。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修身、养性、格物、致知、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养性被放在首位,表明其重要性。修身养性就是修养,有道是“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只有首先修身养性,才能格物致知齐家治国平天下。良好的修养预示良好的素质,而良好的素质则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儒家思想传统中知识分子尊崇的信条,也是孟子教育
第四篇:廉洁读书月读书心得
廉洁读书月读书心得
为了进一步推动廉政文化建设,营造“文化清风,书香润廉”的崇文尚廉氛围,我园举行了2014年廉洁读书月活动,通过这一系列的教育和读书学习,我深感学习教育的重要性。
我的身份是一名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担负培育下一代的艰巨任务,更应当为真为善为美,以廉洁立世,铸就高尚师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们更应始终坚持一面廉洁的大旗“廉洁从教”,我们每位老师都要遵守职业道德,坚守高尚情操。因此,我认为,我们教师应该做到:
(一)乐于奉献,为人师表
廉洁是教师立身之本,社会期望教师具有比其它行业更高的道德情操,在社 会公德、职业道德以及家庭美德等方面,都要求教师能做出表率。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廉洁,贪欲多,就很难为人师表。教师清正廉明是从教的一个重要的条件,是教书育人的品德基础,它要求教师对自己的职业秉持一种神圣的感情和执著的献身精神,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在面临社会各种诱惑时,严格约束自己,廉洁从教,抵制不良风气,坚守人民教师的操守。教师只有爱岗敬业,廉洁从教,才能把真、善、美的种子播撒在学生心田,并使之开花、结果。教师不仅要用广博的学识,授业解惑,而且还要用高尚的人格魅力立身传道,成为学生求智、做人的楷模。因此,教师要“修身慎行,敦方正直,清廉洁白、恬淡无为”;要处处为人师表,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刻刻提醒自己要实实在在求学问、认认真真当老师、清清白白干事情,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所钟爱的事业和工作中。
(二)公正执教,热爱学生
我为什么成为一名教师,我要做一名什么样的教师?这是师德的实质。在物 欲横飞金钱至上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对金钱趋之若骛。廉洁从教,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能因学生性别、智能、家庭状况、学生家长等差异而采取不同的态度和情感模式。教师从教的公正性,充分反映了教师人格的崇高性。尤其对特殊的孩子只要我们用爱心、宽容、理解、关怀去善待孩子们的每一点错误,看到孩子的点滴进步,适时表扬、鼓励,教给孩子做人的道理,相信每一个孩子都会取得不一样的成功。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会依法执教,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才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竭尽全力地去教育学生;才会自觉自愿地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更好地做到为人师表、廉洁从教。教师只有完善自身素质,才能让学生从高尚的人格魅力中吸取有益的营养。
(三)自我约束、廉洁从教
首先,教师要努力培养自律的自觉性。其次,教师廉洁自律必须从最细小的事做起,不取一点一滴的不义之财,不索一针一线的非法之财。教师廉洁从教,除了法规约束和社会舆论的监督引导外,主要靠教师用廉洁的标准来进行自我约束,自觉保持清廉纯洁的作风,这是廉洁从教的最深厚的思想基础。无论在什么场合,是否有学生在场,是否与学生交谈,都要时刻不忘自己的教师身份,言谈举止要文明得体,切实做到严以律已,以身作则。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一定要先做到,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动学生、带动学生,共创良好学习氛围。作为教师,担负着教育下一代的重任。教师如果率先垂范廉洁奉公的优良品行,不仅对学生进行言传,而且还以身示范,一方面教育青少年学生认识腐败之丑恶和危害性,另一方面教育学生做一个清廉纯洁之士,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人才基础。同时还以教师的廉洁形象来教育、影响、感化社会中的成员,使腐败不廉分子可耻,反腐倡廉有榜样。
一灯如豆,四壁青辉。在我记忆中,有这样一句话:“生命中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和命运抗衡,这力量就是——爱。” 爱是千里冰川上的一团火种,爱是茫茫暗夜里指航的灯塔,爱是历练风雨亘古不变的话题,爱是冥冥中心灵殷殷的守望„„在物欲横飞的年代,我甘愿守住一方净土,安于三尺讲台,用爱去铺满学生成长的道路。
二0一四年十月三号
第五篇:廉洁读书心得
廉 洁 读 书 心 得
追根朔源,“廉洁”的“廉”为堂屋的侧边:廉隅(棱角,喻品行端方,有气节),“洁”本义:干净,清洁。“廉洁”的意思——不贪财物,品性清廉,为人清白。廉是清廉,就是不贪取不应得的钱财;洁是洁白,就是指人生光明磊落的态度;清楚一点的说,廉洁就是说我们做人要有清清白白的行为,光明磊落的态度。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4日召开会议,审议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八项规定包括:改进调查研究,了解真实情况;精简会议活动,切实改进会风;精简文件简报,切实改进文风;规范出访活动;改进警卫工作,坚持有利于联系群众的原则;改进新闻报道;严格文稿发表;厉行勤俭节约等。
“八项规定”的精神实质是什么?就是“为民、务实、清廉”。这是我们党对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党的作风建设的根本目标。
广东省省委、省政府制定印发了《贯彻落实〈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实施办法》,紧密结合广东实际,从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文件、规范出访活动、改进新闻报道和加强督促检查等五个方面,提出30项具体措施,并将各项任务分解落实到省直13个相关部门,推动齐抓共管,确保八项规定在广东“落地生根”。《实施办法》规定,要简化接待工作,强调减少会议活动,《实施办法》要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把监督执行本办法作为改进党风政风的一项经常性工作来抓,畅通舆论宣传、网络举报等监督渠道,把监督检查情况纳入巡视监督、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考核、领导干部述责述德述廉和作风暗访的重要内容。
广东省省委、省政府制定 《实施办法》架起了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高压线”。廉洁扬正气,清风扑面来。广东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的各项举措,如缕缕春风,催化了作风建设的勃勃生机,有力促进了全省干部队伍工作作风的新转变。领导干部自觉放下了“官架子”,下基层调研检查轻车简从,深入群众,工作高效;主动拿起了“笔杆子”,自己撰写调研报告,起草修改文稿,讲话发言少了空话套话,多了真情实话;严格管住了“钱袋子”,公款吃喝少了,为民办实事的资金多了。
通过对中央的《八项规定》及广东省的《实施办法》等廉洁知识的学习,谈谈廉洁自律心得体会。
为政之要在于廉洁,廉洁之本在于自律,自律之道在于防患未然。各级领导干部要把廉洁自律作为思想境界、责任要求、一辈子的常修课。廉洁自律既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又是一个终身的课题,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处事之道和为政之要。从去年开始,长沙把
每年的3月23日,即毛主席带领中国共产党人从西柏坡进京“赶考”的日子,作为全市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警示日,就是要让每一位党员干部秉持“赶考”之心,视自己为“考生”,把岗位当“考场”,以人民为“考官”,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书写人民满意的合格答卷,努力做到廉洁自律、防患于未然,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服务人民群众。
一、腐败从“小节”开始,廉洁应从“小节”做起
腐败案件最深刻的警示,就是党员干部要廉洁自律。近年来,我们党内所滋生的腐败现象让人深忧、所查处的腐败案件发人深省、所总结的腐败教训令人深思,让我们从中受到了极大的触动,得到了深刻的警醒。
一个干部腐化变质,几乎都是从小事不注意、小节不检点开始的,它和任何事物的发展一样,都经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都类似一场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悲剧。为什么守不住小节呢?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不看重“小节”,对“小节”缺乏清醒的认识,往往认为喝点小酒、收点小礼、拿点小钱不是什么问题,但实际上,这就是一种腐蚀剂!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小节失守,大节难保;小洞不补,大洞难堵。不虑于微,始贻大患;不防于小,终累大德。如果在小事小节上“失守”,就很难在大事大节上守得住,这是被无数事实证明了的一条规律。小节不小,小节可见精神,小节体现品性,小节关乎成败。党员干部搞一次特殊,就会丢掉一分威信;破一次规矩,就会留下一个污点;谋一次私利,就会失去一片民心。腐败是从“小节”开始,廉洁应从“小节”做起。我们决不能以小节问题“不止我一个”来原谅自己,决不能以小节失守“就只这一次”来开脱自己,决不能以小节毛病“多少有一点”来放纵自己,把小事放到大业、小节放到大局之中加以把握,真正做到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把好第一道关口,守住第一道防线。
二、廉洁自律不仅是思想境界,也是责任要求
党纪条规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党员干部要廉洁自律。廉洁自律不仅是一种思想境界,而且是一种责任要求,是党员干部通过自我反省、自我教育、自我修养、自我约束、自我改造,来切实履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责任。
从某种意义上讲,手中掌握一定权力的党员干部,无论职务高低、权力大小,都存在着腐败的风险。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始终处于腐蚀与反腐蚀考验的前沿,职位越高风险越高,权力越大风险越大。中央颁发的《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将8个方面的禁止细化为52个不准,强调党员干部首先要廉洁自律。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廉政准则》既是明晰的规定、检验的标尺,也是引导的手段、保证的条件。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应当经常认真地看一看以启发自觉,深入地想一想以反思自省,仔细地查一查以对照自纠,真正做到持之为明镜、内化为意识、升华为信条。明代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有一天问群臣:“天下何人最快活?”有个大臣答道:“天下守法度者最快活!”朱元璋听后连说:“见
解独到。”遵守纪律的人,一定是一个严谨的人、一个快活的人、一个值得党和人民信赖和重托的人!尤其是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同时还担负着党风廉政建设的领导责任,更应该深入地思考自己怎么来担当这份责任,如何来履行这份责任。“律己”如过不了关,“律人”就过不得硬。廉洁自律既是一种领导素质,也是一种领导能力,只有廉洁自律才能获得反腐败的发言权、主动权和领导权。党员领导干部不仅要守住小节,而且要管住小节,既不能迁就自己,更不能放纵他人。对于干部的一些小节问题,应当做到敢抓敢管、早抓早管、严抓严管,及时提醒、及时纠正,防止积小成大、因小失大,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止之于未发。
三、廉洁之本在于自律,自律之道在于防患未然
反腐倡廉最关键的环节,就是党员干部要廉洁自律。为政之要在于廉洁,廉洁之本在于自律,自律之道在于防患未然。滋生腐败最先突破的是廉洁自律这道防线,保持清廉必须固守的是廉洁自律这条底线。
要自觉筑牢思想防线。心不廉则无所不取,心无防则无所不为。廉洁自律是一项长期的思想作风建设,绝不能毕其功于一役,它的效力在于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把廉洁自律作为一种思想境界来提升,作为一种职业操守来要求,作为一种工作能力来培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利观、地位观和利益观。特别是在面对诱惑、陷阱时,保持清醒头脑,时刻警钟长鸣,在感情上把握住原则,在行动上把握住分寸,在生活上把握住小节,务必做到政治上清醒、经济上清楚、生活上清白,守好自己的精神家园。要积极加强制度防范。
要进一步完善党内民主集中制、行政效能监察制、重大事项报告制,继续巩固和深化制度建设成果,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制度的督查落实。抓住规范权力运行这个重点,编好“安全网”,织密“防护网”,冲破“关系网”。现在有个别所谓“精明”的商人,既是市场竞争的“里手”,也是拉人下水的“高手”。我们的领导干部应善于自己给自己立规矩、自己给自己定框框、自己给自己不方便,秉持公心,主持公道,坚持公开,通过自我控制、自我约束、自我规范,不让自己有半点搞交易的邪念,不给别人有半点拉拢你的机会。
要主动接受监督防护。监督既是约束,更是爱护。不讲监督的信任就是轻信,放弃监督的信任就是放纵。对党员干部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既是对党的事业的高度负责,也是对党员干部的关心爱护。党员干部只有时时处处将自己置于监督之下,把党和人民的监督看作是对自己最大的爱护、最好的保护和最真诚的呵护,培养起闻监督喜、视监督乐的心境,在思想上正确认识监督,在感情上真诚欢迎监督,在行动上主动接受监督,在来自各方面的监督下增强廉洁自律意识、提高廉洁自律能力,以廉洁的作风、廉洁的形象和廉洁的品质来赢得组织的信赖和群众的拥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