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挥起“以人民为中心”的大旗 心得体会
挥起“以人民为中心”的大旗 心得体会1
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制胜法宝”。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连日来,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七一”讲话,他们表示,每一个共产党员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才能获得人民支持拥护,党的执政地位才能得到不断巩固。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最大政治优势
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高度概括中国共产党90年历程中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指出我们党带领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而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完成和推进这三件大事,一个根本原因,就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与中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站在一起,紧紧地依靠人民群众。中央党校党建部副主任戴焰军说:
“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如果要说有什么秘诀的话,那么,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党始终把自己的命运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命运紧紧绑在一起。”
讲话强调,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戴焰军表示,自中国共产党建立前后到夺取政权,中国先后出现过300多个政党和政治组织,包括国民党这样曾经一度执政的政党,但唯有中国共产党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不断发展壮大,并最终走向成功。
讲话指出,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这些年来,我们发现一些地方出现了政绩工程、面子工程,虽然党和政府花了不少钱、下了很大力气,却得不到群众的认可,甚至遭到群众的反感。”中央党校教授辛鸣分析,“为什么?就是因为有的党委政府在制定政策时脱离了群众,没有从群众的出发点去考虑问题。‘七一’讲话把脱离群众当作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决不是危言耸听,必须高度警惕。”
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帮助所住村建一个坚强有力的党组织,开好一个解放思想、促进发展的讨论会,帮助制订一个切合实际的发展规划,帮助上一个好的致富项目,解决一些群众关注的实际问题,形成一个促进作风转变、推进项目建设的调研报告„„今年以来,山西实行领导干部下乡住村“六个一”制度,要求省委常委带头,每年拿出3天以上的时间住村,与当地的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截至目前省、市、县、乡各级共有7万多名干部下乡住村,共住村
1.2万多个。
山西省长治市郊区区长金所军通过学习“七一”讲话,对“六个一”活动密切干群关系的作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讲话强调,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这一表述充分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实践证明,健全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是确保解民忧、增民利、惠民生的重要保障。”戴焰军说:
“只有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真诚倾听群众的呼声,反映群众的意愿,才能把我们的工作做到实处,才能少犯或不犯错误,少走或不走弯路。”
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
“七一”讲话强调,“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各级党政机关和干部要坚持工作重心下移,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
“我深深地感到,对于群众的事,发展的大事一定要办好,生活的‘小’事也一定要办妥。”海南琼海市委书记祝春荣对“七一”讲话有着深刻的感触:
xx指出:
“目前,各地广泛开展了干部下基层、大接访等活动。事实上,群众并不会在意我们深入基层给他们种了多少地,而是在意这种行为背后是真情实意还是虚情假意。因此,干部下基层千万不要做走马观花的过客,不要做叽里哇啦的‘钦差大臣’,更不能做采风猎奇的观光者,要以群众自家人的身份,与群众端同样的碗,与群众睡同样的床,与群众干同样的活,为群众切切实实地谋利益,群众才可能真正把你当亲人。”
挥起“以人民为中心”的大旗 心得体会2
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三个始终”把“人民”摆在了至关重要的位置。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用辛勤劳作、团结互助,形成了同舟共济的中华民族;用艰苦奋斗、不懈追求,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以人民为中心,就要倾听人民声音。民心就是最大的政治,过去是,现在是,将来还是。我们的工作和决策都要接地气,以人民利益为重。习近平曾说,“党中央制定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要是笑,就说明政策好。要是有人哭,我们就要注意,需要改正的就要改正,需要完善的就要完善。”可见,人民的利益、得失,是衡量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以人民为中心,就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的位置,就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其中贯穿的一条思想主线,就是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立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以人民为中心,就要顺应人民期待。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的位置,就要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就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因此,我们就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周全的措施,让全体中国人民共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的荣光和幸福。
人民有信心,国家才有未来,国家才有力量。步入新时代,我们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团结一心、同舟共济,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挥起“以人民为中心”的大旗 心得体会3
“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4000多字的内容,84次提到“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赢得现场如潮的掌声,更激起回响、激发共鸣,焕发亿万人民的坚定信心和奋斗激情。
“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深情讴歌我们伟大的人民、伟大的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传递着人民领袖深厚的人民情怀。光荣属于人民、感情系于人民、力量源于人民、奋斗归于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的尊崇和热爱,宣示的是人民政党根本的政治立场,彰显的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最大的政治优势,体现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最高原则。
“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是中国人民书写的”,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人民是政绩的阅卷人;“让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广大人民现实生活中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人民是奋斗的出发点;“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人民是时代的动力之源。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从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层面,深刻揭示了“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一为民执政的重大理论和现实主题,全面阐释了为什么要始终坚持人民立场、怎样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逻辑。
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这是铿锵的宣示,更是坚定的行动。今年全国两会上,修改宪法,目的是使我国宪法更好体现党和人民意志;机构改革,目的是让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成立监察委,目的是确保权力真正为人民谋利益。这些重大政治议题、顶层制度设计,无不把人民利益作为最终价值指向。由此回溯党的十八大以来,普通人与日俱增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为新时代写下温暖注脚,更兑现了我们党对全国人民的承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个根本思想,为“人民的美好生活”不懈奋斗,我们就能让全体中国人民和中华儿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共享幸福和荣光。
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中国巨轮劈波斩浪,需要激发蕴藏于亿万人民中的力量。长征路上的红军鞋与小岗村村民的红手印,淮海战役的小推车与当前创业创新的热潮,时代场景在变,但人民的奋斗不变、人民的精神不变、人民的力量不变。行百里者半九十,奋斗路上战犹酣,把蓝图变为现实,仍需攻克“娄山关”“腊子口”,奋力夺取新长征的胜利。越是在这样的时候,就越是需要虚心向人民学习,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始终发扬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创造属于新时代的光辉业绩。
从嘉兴南湖上的一条小船,到承载着13亿多人民希望的巍巍巨轮,我们鲜红的党旗上始终铭刻着“人民”二字。乘着新时代的浩荡东风,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下,全国人民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就一定能书写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辉煌篇章。
第二篇: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讲话心得体会:挥起“以人民为中心”的大旗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讲话心得体会:挥起“以人民为中心”的大旗
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三个始终”把“人民”摆在了至关重要的位置。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用辛勤劳作、团结互助,形成了同舟共济的中华民族;用艰苦奋斗、不懈追求,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以人民为中心,就要倾听人民声音。民心就是最大的政治,过去是,现在是,将来还是。我们的工作和决策都要接地气,以人民利益为重。习近平曾说,“党中央制定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要是笑,就说明政策好。要是有人哭,我们就要注意,需要改正的就要改正,需要完善的就要完善。”可见,人民的利益、得失,是衡量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以人民为中心,就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的位置,就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其中贯穿的一条思想主线,就是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立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以人民为中心,就要顺应人民期待。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的位置,就要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就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因此,我们就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周全的措施,让全体中国人民共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的荣光和幸福。
人民有信心,国家才有未来,国家才有力量。步入新时代,我们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团结一心、同舟共济,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第三篇: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三则
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三则
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三则
(篇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是践行党的宗旨的必然要求。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融入到全部奋斗实践中。9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 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指引、评价、检验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牢牢把握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在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中,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汇聚了推动事业前进的磅礴力量。可以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是我们党的“命根子”。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要继续经受住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就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激励群众的首创精神,焕发群众的创业热情,自觉做到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忘,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丢。只有这样,党的执政基础才能更加广泛而深厚。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是永葆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党的先进性不是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才能诚心诚意拜人民为师、一心一意为人民谋利,才能更加自觉地在思想上增强群众意识、坚定群众立场,在行动上抵制“四风”之垢、贯彻群众路线,真正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更好地发挥先进模范作用,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党的**大确定的目标和中国梦而奋斗。(篇二)
**大以来,总书记发表的系列重要讲话,无论是对从严治党的要求,还是对改革发展的目标定位和政策制定,始终把人民为中心这条主线,贯穿于其带领全党治国理政的各项工作之中。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体现了我们党“不忘初心”的鲜明的人民立场,蕴含深厚的民生情怀,彰显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发展、决胜全面小康和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实践指南。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我们党的立身之本。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95年波澜壮阔的历史已经证明,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顺应民意、尊重民意。人民有所呼,我们就得有所应。人民向往美好生活,我们就要顺应人民期待,以实现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为目标,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态权益,使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我们要继续坚定改革,加快补齐贫困短板,更加注重机会平等,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迈进。(篇三)
以人民为中心 一着不让推进“健康**”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贯穿党的**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基本原则,也是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一条红线。我们党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学习并贯彻落实总书记讲话的重要精神。通过学习,我有三点体会: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着力落地环节。习近平同志指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上,而要体现在各个环节。”认识与实践、思想与实际密不可分。这就告诉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能只是嘴上讲,重要的是要心里想、手上干。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更是要在工作中深入学习体会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尽心尽责完成自己的职责任务,真正做到以人民发展为中心,以人民利益为中心。卫生计生工作事关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是党委政府的最基础民生工程。我们在工作中要始终紧扣县委、县政府卫生计生重点民生实事工程,狠抓项目推进,促进项目落实,不断提高执行力与思想觉悟,实现思想与行动的有机统一。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着力主动作为。总书记指出“没有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和执行力,再好的政策措施也会落空。”作为基层党员及领导干部,我应担当起为人民促发展谋利益的责任,主动作为、勇于作为、持续作为。真正地深入到广大人民群众中,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现在,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期盼也越来越大,我们要不断提高、完善卫生计生服务,不能仅仅满足于提供疾病治疗的服务,更要瞄准群众的身体、精神和社会适应性完好的全面健康,积极扭转卫生工作方针,将治病向防病转变,大力度推进全民健康教育促进行动,以形式多样的健康知识宣传、健康行为指导、健康环境改造等活动,多方位提高群众的健康管理水平。同时,要持续改进卫生计生服务,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就医环境、精湛的医疗技术、优质的医疗服务。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着力注重民生。总书记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要始终立足于“健康**”建设的目标,以人民的期盼为出发点,不断深入群众,倾听人民的呼声,牢记人民意见,解决人民诉求。以更加果断的改革魄力,更加精准的惠民措施,更加优质的卫计服务,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公平可及的健康服务,为全面建成高水平小康**贡献力量。
第四篇:2020年以人民为中心党课
4050 2020年以人民为中心党课论文理论文章心得体会课题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各个方面,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广大党员干部要准确把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落到实处。
一个政党如何回答“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关乎这个政党的性质,决定这个政党的前途命运和兴衰成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对这一根本问题的深刻回答。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并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落实到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去。”我们要深刻把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重大意义和丰富内涵,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落到实处。
牢牢把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重大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新时代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仅具有重大历史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的内在要求。马克思、恩格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指引人民探求自由解放的道路,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它根植于人民,强调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推进人类解放的正义事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昭示世人,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坚定地站在人民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奋斗。
践行党的初心使命、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践行党的初心使命、根本宗旨,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付出了艰苦努力、取得了辉煌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人民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紧紧依靠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不断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彰显。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进程中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化,形成了丰富的治国理政思想。比如,“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这些都是执政者可资借鉴的思想。《礼记·礼运》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天下为公”成为历代仁人志士的理想追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根基,传承并光大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的必然选择。人类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向前发展的。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任务之繁重前所未有,我们面临的风险挑战之严峻前所未有。这些风险挑战,既有来自国际的,也有来自国内的,既有来自经济社会领域的,也有来自自然界的。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我们才能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凝聚起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磅礴力量。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顽强拼搏,广大医务工作者义无反顾、日夜奋战,人民解放军指战员闻令而动、敢打硬仗,人民群众众志成城、守望相助……抗击疫情斗争波澜壮阔的实践,有力诠释了党的领导优势、依靠人民群众的优势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依靠人民、带领人民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挑战,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
准确理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深刻内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各个方面,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
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必须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这些重要论述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出发,深刻阐明我们党所做的一切,就是让中国人民过上美好生活,让老百姓幸福。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坚持一切为了人民,就是要不断把为人民造福的事业推向前进。谋求人民幸福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心系人民的真挚情感,人民立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立场。
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我们共产党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这个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道理”“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历史是人民书写的,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只有依靠人民,才能创造历史伟业。我们要始终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只要紧紧依靠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就能获得无穷的力量。
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让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广大人民现实生活中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要让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地域上、人群上一个都不能少,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要做到长期执政,就必须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经验,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就是为了防止党员干部脱离群众,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始终保持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
全面贯彻落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既是理论命题,又是基本方略;既是政治立场,又是根本要求,深刻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对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而言,全面贯彻落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既是重要的政治责任,也是重要的政治考验。
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不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承认不承认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区别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40年来取得的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别人恩赐施舍的,而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用勤劳、智慧、勇气干出来的!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在中国人民手中,不可能成为了可能。”当前,我们党正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才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事实告诉我们,只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才能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就要求我们更加关注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多样性、广泛性和高质量要求,更加关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整体协调,更加关注经济社会的平衡发展、充分发展,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不断迈进。
全面深化改革,解决好突出问题。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要扭住关键,突出问题导向,精准聚焦现阶段我国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明显短板,精准对接改革所需、人民群众所思所盼,回应群众强烈诉求和热切期待,集中全党全社会智慧,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当前,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前提下,要加快恢复生产生活正常秩序,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着力做好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工作,帮助群众解决就业、社保、医保、就学等方面的实际困难,落实好特殊困难群体兜底保障政策。要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继续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的领导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是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依靠力量。长期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以党的自我革命提升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只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人民的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才能把握社会发展规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进而推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同向发力、相得益彰。
第五篇:以人民为中心辅导讲稿
以人民为中心辅导讲稿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践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庄严政治承诺,明确提出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一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为我们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发展阶段X治好国、理好政、富好民提供了强大的科学指引。
一、深入理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理论创新意义。
站稳人民立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X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党执政,就是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持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这一重要思想,与时俱进地回答了“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发展成果由谁享有”等事关发展的根本问题,确立了人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进一步系统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目的、根本动力和根本价值,进一步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执政使命和执政追求,为我们党的执政理念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彰显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坚持人民至上,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总书记多次指出,要让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
如果只实现了增长目标,而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没有进展,即使到时候我们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人民群众也不会认同。这就从对人民负责、让人民获益的高度,深刻揭示了我们党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的治国理政思想的精神实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始终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我们共产党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这个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道理。
总书记强调,无论遇到任何困难和挑战,只要有人民支持和参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越不过的坎。要尊重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请教,向智者问策,从群众中汲取无穷的智慧和力量。总书记对人民主体地位的牢牢坚守,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正确的方向引领。
二、全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实践创新意义。
贯穿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增进人X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着力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创作导向、研究导向,大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满足人民精神需求。坚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把民生工作和社会治理作为社会建设的两大根本任务,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推动美丽中国建设,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环境效益。
贯穿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的十八大以来,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取得显著成效。突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惠及全体人民,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贯彻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经济增速继续走在世界前列,居民收入增速跑赢GDP增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持续高于城镇居民。突出全面深化改革于人民有利,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各领域改革的不断深化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和满满的获得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进一步彰显。
突出全面依法治国落实人民当家作主,将党和国家工作进一步纳入法治化轨道,广泛动员组织人民依法有序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法治观念进一步深入人心。突出全面从严治党顺民意得民心,坚持“打铁还需自身硬”,连续开展x教育,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三亿”的担当精神强力反腐,赢得全党全社会高度认同。
贯穿于新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新发展理念之魂。贯彻新发展理念,归根到底是通过转变发展方式,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不仅把“蛋糕”做大,还把“蛋糕”做优,更把“蛋糕”分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用新发展理念统领发展全局,坚持把造福人民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推动经济发展动能转换,以更多更好的发展成果造福人民。
注重处理好区域、城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等重大关系,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夯实人民根本利益一致性的基础。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顺应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干净饮水、安全食品、优美环境等的强烈要求。
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坚持以开放推动创新、深化改革、促进发展,“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推进,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建立,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人民享受到更多的开放成果。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举全民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立健全包括社会保障制度在内的一系列共享制度,发展成果进一步普惠于民,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
三、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须抓好关键环节。
破除速度焦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经济增长的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一个“数字游戏”或“速度游戏”,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目标。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经济增速由高速转向中高速,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调整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经济发展动力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新常态下,如果仍沿袭原有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不仅经济增长难以持续,也不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要适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形成投资有回报、产品有市场、企业有利润、员工有收入、政府有税收、环境有改善的发展新格局,让人民群众享受更高质量的发展成果,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
推动共享发展,让发展更有动力更可持续。共享发展理念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体现的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当前,社会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拉大、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渐趋紧张等矛盾问题凸显,制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着力探索建立推动共享发展的一系列制度政策体系。要坚持基本经济制度,把握“两个毫不动摇”要求,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提供根本保障。
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积极主动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加快形成和谐的分配关系。要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巩固公平正义的社会秩序,形成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的体制机制,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贯彻“三实”要求,坚决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当前,脱贫工作进入攻坚期,现有贫困人口的贫困程度更深、脱贫难度更大。有的地方存在脱贫计划脱离实际随意提前,扶贫标准随意降低,出现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等现象。这既有精准意识不强、工作不实的问题,也有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识不深、“不让一个人掉队”的意识不强等问题。
总书记要求,扶贫工作必须务实,脱贫过程必须扎实,脱贫结果必须真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对人民的政治承诺,要贯彻落实“三实”要求,脱贫攻坚决不能有虚假。要进一步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部署,坚决做到脱贫的措施要实要准,脱贫的工作要真要细,让脱贫实现得了、实现得好,确保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确保脱贫的结果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