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抗美援朝70周年参观抗美援朝纪念馆后心得体会和阅读《决战朝鲜》后心得体会合编
抗美援朝 0 70 周年参观抗美援朝纪念馆后的心得体会和 阅读《决战朝鲜》后的心得体会 合编
抗美援朝 0 70 周年参观抗美援朝纪念馆后的心得体会
今天天是阴沉的一如我的心情,与同学一起去参观抗美援朝纪念馆。一下车便看到那高高耸立的纪念塔,心中又是一抖,纪念塔的正面镶嵌着题写的“抗美援朝纪念塔”七个鎏金大字,下面是由旗帜、鲜花、彩带组成的汉白玉塔花,代表和平、胜利和友谊。塔的背面是颂扬中国人民志愿军丰功伟绩的塔文。塔体两侧分别刻有抗美援朝纪念章与和平万岁纪念章。可那四周的游人可想过那耸立的背后是多少鲜血多少的白骨······是那鲜血和白骨给刚刚站起如个孩童般的中国一个稳稳站立的坚强支点。我不曾经历过那个时代,也无法用语言来说明那到底是段怎样的时间,那不是史料或是视频可以传达出的,我不知道那是的领导人是怎样的无可奈何却仍打起精神争取力挽狂澜,我不知道那时的战士是否疲倦,是否厌恶了战争,是否想后到家中看看妻儿父母却不得不为祖国的安宁而奔赴战场保家卫国,我不知道那时的人民是怎样的期待安宁却听到战事又起时的怔然,我不知道他们送走战士的时候是否有泪水在眼眶中不能落下······
那些是我无法碰触的过去而今天在抗美援朝纪念馆中我仿佛逆转时间看到了其中一角。耳边是轻柔的介绍的声音:抗美援朝纪念馆,始建于 1958 年,当时隶属安东市人民委员会文化科。纪念馆的前身是 1953 年创建的“辽东省地志博物馆筹备处”。1956 中 11 月 2日,经辽宁省文化局批准,成立了“安东历史文物陈列馆”,原辽东省地志博物馆筹备处撤销。1957 年 7 月,安东历史文物陈列馆开辟了“原始社会”、“历史文物”陈列,同时设有“抗美援朝纪念”专室等共十二个陈列室。1958 年 9 月 29 日经辽宁省文化局上报中央文化部批准,将“安东历史文物陈列馆”改为“抗美援朝纪念馆”郭沫若同志题写了馆名。
看着那大厅中的雕像和照片我仿佛看到各民主党派聚集签下联合宣言,仿佛看到那因设备不完善而无比艰难的战役。一幅幅的照片无声的诉说着那个血泪的时代,多少人撒血异国他乡,再也无法归来永远埋骨异国。那是怎样的寂寥悲凄,那渐渐无神的双眼里有着怎样的遗憾,那慢慢腐烂的身躯里有着怎样强烈的愿望,可惜在无人能知。
当参观到第三次战役的展厅时进来了许多小学生,他们手拉手的参观着喧哗着,他们可知他们头顶的照片意味着什么,走到门口时看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在看那第三次战役的介绍,看的那样仔细而专注,这位老人才是真的是想看看纪念馆的吧。进来了那么多得旅游团,那么多的人,有几个如这老者一般是真想回味那是的艰辛悲苦呢,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毕竟我也是为完成作业而来,我也没资格说他们。
观着史诗般的展览,我的心被深深的震撼着,62 年前进行的抗美援朝战争是抵御侵略、反对强权的伟大壮举。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百业待举。在朝鲜处于生死存亡、我国安全面临严重威胁的危急关头,党中央应朝鲜党和政府的请求,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中国人民志愿军奉命开赴朝鲜。历经千难万险,打败了不可一世的美国侵略者。志愿军指战员在这场战争中的表现,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进而形成了中国人民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我们伟大的志愿军战士不愧是最可爱的人,他们圆满完成了中国人民赋予的光荣而伟大的使命,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以宝贵的生命维护和平与安宁,以壮丽的青春谱写了历史的光辉篇章。正是因为有了那些先辈的牺牲,才有了我们今天的生活。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争的创伤随着岁月的流失似乎慢慢地抹平了,但那场战争留在中国人民心中的印迹却永远不会消失,10 余万为国捐躯的中华好儿女的英名更是永远铭记不忘。
勿忘过去,珍惜今天。我们今天的一切来之不易,我们要时刻珍惜这一切。
追忆那场战争,我们应该满怀感激之情向最可爱的人--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致敬!向牺牲在朝鲜土地上的光荣的烈士们和他们的家属深深致敬!向尚健在的参加那次战争的整整一代人深深致敬!
有人说:忘记历史等于背叛!虽然有些偏激但并不无道理。那些历史是由先辈们用鲜血白骨泼写的,用他们的青春换来的,虽是保家卫国之战可谁都不能否定它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亚洲的作用,对朝鲜半岛的作用。如今无数的先辈长眠于绵延的长白山脚下,那号角之声已经消散在朝鲜半岛的上空但那声声号角之声不该在我们心中消散,那是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对世界发出的声音。中国虽未多强大但绝不低头。
纪念抗美援朝 0 70 周年学习阅读《决战朝鲜》后的心得体会
尊严不是无代价的 李峰的《决战朝鲜》令我感慨万千。
我们无法计算抗美援朝战争对中国的意义。
每当谈到抗美援朝战争,现代社会的舆论就充满复杂。我们为何而战?长眠在朝鲜冻土中的中华儿女,国家的利益和战略缓冲,进入中国台湾海峡的第七舰队,今天朝鲜对我们的态度,赢得世界的尊重,铁幕下的饥饿,军人的忠诚与勇敢,韩国的繁荣,军队转变为国防的象征,价值观的转变,出色的战术,千变万化,令人无法评价。
而在那万花筒般的文字深处,我所看到的只有两个字—尊严。
在日本,我阅读了大量关于甲午战争的史料。出乎意料的是,战争爆发之前,日军不但没有打到山海关的思想准备,甚至没有打过鸭绿江的作战计划!对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日本人虽然知道它的软弱,几百年前丰臣秀吉在大明的炮声中忧病而死留下的恐惧,依然使日本迈不开侵略的步伐。
是谁让日本军队杀进了中国?
日本人的记载有些荒唐—因为在平壤缴获了叶志超丢弃的大量装备,日军士气大振。清军陆军的行营炮和连发枪比日军的装备还要先进,却一触即溃,令日军对中国有了“新的认识”。然而,他们还是遵令在鸭绿江停了下来,并没有敢轻易渡江。
这时,对岸却来了一支清军骑兵—这就是所谓的“八旗铁骑”了。日军只有三十人的先锋部队隔江开枪射击,并且就地准备掘壕防守。不料清军几百人的马队立即蜂拥而逃,丢盔弃甲!于是日军小队长就自作主张渡江追击,后续的日军随即跟上。
违抗命令如何?胜利者是不受责备的。确切地说,这些违抗命令的日本兵只是发现了一个事实。
从那一刻,中国的尊严,在日本人的心中已经荡然无存了。
从那一刻,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的种子已经发芽。只要中国稍有反抗,日本就要“膺惩支那”,因为,在日本人眼里,那个时代的中国人根本不配有“尊严”二字。
在日本人眼中是这样,在作为盟军的美国人眼中又是如何?电影《海鹰》里面有一个美国兵用手电筒在国民党军官脸上照来照去的情节,那完全真实。在兰姆迦的军营里,中国的将军受到的就是这种待遇。包括中国军队的统帅蒋介石,史迪威都可以毫不在乎地称他为“花生米”。中国台湾的朋友讲,美国人的骄横跋扈,使民族自尊心很强的蒋介石也无法忍受,乃至派蒋经国砸了美国在台北的办事处,然后托词暴民所为,赔钱了事,为的就是出一口气。
也只能出一口气,还是要赔钱的。蒋老先生并非不爱国,他没有办法,谁叫国民党的军队一个师让日本人一个营追着跑呢?
那个时候,中国人没有尊严。
有人说,尊严有什么用?为了这个尊严在朝鲜失去了几十万人命呢。
没有正常人喜欢战争,特别是中国人,中国人从来不是一个好战的民族。尊严,不是一种轻飘飘的感受,不是一种帝王的享受。尊严是用事实宣告,中国,真的不再那样轻易被征服了。
没有尊严的国家,就是在引诱他人入侵、蹂躏的国度。古人云,“天与之财,不取不吉”。这是历史上不能改变的事实。抗战前中国不是没有军队,几百万呢。中国也不是没有爱国者,毛泽东是巨人,孙中山也是,甚至袁世凯在死去的时候也自负地哀叹—“为日本去一大敌”。但是,人家还是来了。因为知道你中国好欺负,大好河山,你看不住你的家。
我们尊重为自由而牺牲的勇气,而我们也知道,平等自由这回事,是有尊严的人、有尊严的国家之间的事情,所以,在朝鲜这块土地上,我们宣告的,就是我们有这样的权利。
美国人在朝鲜战争结束之后,立了一座朝鲜战争纪念碑,在纪念碑上写的话是“自由不是无代价的”,它的含义是:在朝鲜战争中牺牲的或者在越南战争等各地战死的美国兵,包括“二战”中在欧洲、在太平洋各岛战死的美国兵,他们是为自由而牺牲的,也就是说,美国今天能有一个自由的社会是得益于这些人的。
抗美援朝战争打完之后,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敢到中国来侵占一个县城。跟中国讲条件。抗美援朝战争为我们赢得了尊严,也让我们拥有了享受和平的权利。从那以后,直到今天,对中国动武就成了一件令人疑虑重重的事情。
为我们这些普通人赢得了和平的权利,志愿军的牺牲,得利的不是一家一姓一个政府,而是所有的中国人—甚至包括那些可能因为对中国发动战争而死的外国人。志愿军的血,为我们这些普通人而流。
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牺牲者,与青山同碧。
我们应该感激。
人们常常忽视已经到手的东西,那么,为了不让我们在得到之后忘记,也许有一天,我们也可以修一座碑,不单纪念朝鲜战争的死难者,也纪念抗日战争和历次卫国战争中的牺牲者,那碑文或许就应该是:
“尊严不是无代价的!”
这部《决战朝鲜》,我以为,就是为这些牺牲在朝鲜的中国军人,在我们心底树起这样一座纪念碑。感谢作者的辛勤劳动。
第二篇:参观抗美援朝纪念馆后感
军事理论政治论文
参观抗美援朝纪念馆观后感
四年的时间匆匆流过,转眼间那个令世界震惊全中国瞬间陷入哀痛的日子已过去了四年。却让人觉得犹如昨日,心中那种沉沉的感觉依然存在着,仿佛在嘲笑着我们的无能为力,无力预防那天灾,无力阻止死亡,同样无力阻止62年前的那场战争······
2012年5月12日的今天天是阴沉的一如我的心情,与同学一起去参观抗美援朝纪念馆。一下车便看到那高高耸立的纪念塔,心中又是一抖,纪念塔的正面镶嵌着邓小平同志题写的“抗美援朝纪念塔”七个鎏金大字,下面是由旗帜、鲜花、彩带组成的汉白玉塔花,代表和平、胜利和友谊。塔的背面是颂扬中国人民志愿军丰功伟绩的塔文。塔体两侧分别刻有抗美援朝纪念章与和平万岁纪念章。(1)可那四周的游人可想过那耸立的背后是多少鲜血多少的白骨······是那鲜血和白骨给刚刚站起如个孩童般的中国一个稳稳站立的坚强支点。我不曾经历过那个时代,也无法用语言来说明那到底是段怎样的时间,那不是史料或是视频可以传达出的,我不知道那是的领导人是怎样的无可奈何却仍打起精神争取力挽狂澜,我不知道那时的战士是否疲倦,是否厌恶了战争,是否想后到家中看看妻儿父母却不得不为祖国的安宁而奔赴战场保家卫国,我不知道那时的人民是怎样的期待安宁却听到战事又起时的怔然,我不知道他们送走战士的时候是否有泪水在眼眶中不能落下······
那些是我无法碰触的过去而今天在抗美援朝纪念馆中我仿佛逆转时间看到了其中一角。耳边是轻柔的介绍的声音:抗美援朝纪念馆,始建于1958年,军事理论政治论文
当时隶属安东市人民委员会文化科。纪念馆的前身是1953年创建的“辽东省地志博物馆筹备处”。1956中11月2日,经辽宁省文化局批准,成立了“安东历史文物陈列馆”,原辽东省地志博物馆筹备处撤销。1957年7月,安东历史文物陈列馆开辟了“原始社会”、“历史文物”陈列,同时设有“抗美援朝纪念”专室等共十二个陈列室。1958年9月29日经辽宁省文化局上报中央文化部批准,将“安东历史文物陈列馆”改为“抗美援朝纪念馆”郭沫若同志题写了馆名。
看着那大厅中的雕像和照片我仿佛看到各民主党派聚集签下联合宣言,仿佛看到那因设备不完善而无比艰难的战役。一幅幅的照片无声的诉说着那个血泪的时代,多少人撒血异国他乡,再也无法归来永远埋骨异国。那是怎样的寂寥悲凄,那渐渐无神的双眼里有着怎样的遗憾,那慢慢腐烂的身躯里有着怎样强烈的愿望,可惜在无人能知。
当参观到第三次战役的展厅时进来了许多小学生,他们手拉手的参观着喧哗着,他们可知他们头顶的照片意味着什么,走到门口时看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在看那第三次战役的介绍,看的那样仔细而专注,这位老人才是真的是想看看纪念馆的吧。进来了那么多得旅游团,那么多的人,有几个如这老者一般是真想回味那是的艰辛悲苦呢,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毕竟我也是为完成作业而来,我也没资格说他们。
观着史诗般的展览,我的心被深深的震撼着,62年前进行的抗美援朝战争是抵御侵略、反对强权的伟大壮举。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百业待举。在朝鲜处于生死存亡、我国安全面临严重威胁的危急关头,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应朝鲜党和政府的请求,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中国军事理论政治论文
人民志愿军奉命开赴朝鲜。历经千难万险,打败了不可一世的美国侵略者。志愿军指战员在这场战争中的表现,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进而形成了中国人民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我们伟大的志愿军战士不愧是最可爱的人,他们圆满完成了中国人民赋予的光荣而伟大的使命,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以宝贵的生命维护和平与安宁,以壮丽的青春谱写了历史的光辉篇章。正是因为有了那些先辈的牺牲,才有了我们今天的生活。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争的创伤随着岁月的流失似乎慢慢地抹平了,但那场战争留在中国人民心中的印迹却永远不会消失,10余万为国捐躯的中华好儿女的英名更是永远铭记不忘。
勿忘过去,珍惜今天。我们今天的一切来之不易,我们要时刻珍惜这一切。追忆那场战争,我们应该满怀感激之情向最可爱的人--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致敬!向牺牲在朝鲜土地上的光荣的烈士们和他们的家属深深致敬!向尚健在的参加那次战争的整整一代人深深致敬!
有人说:忘记历史等于背叛!虽然有些偏激但并不无道理。那些历史是由先辈们用鲜血白骨泼写的,用他们的青春换来的,虽是保家卫国之战可谁都不能否定它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亚洲的作用,对朝鲜半岛的作用。如今无数的先辈长眠于绵延的长白山脚下,那号角之声已经消散在朝鲜半岛的上空但那声声号角之声不该在我们心中消散,那是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对世界发出的声音。中国虽未多强大但绝不低头。军事理论政治论文
(1)本句描写来源于http://www.xiexiebang.com/txy/
民心网(www.xiexiebang.com)4
原文链接:
军事理论政治论文
(1)本句描写来源于 民心网(www.xiexiebang.com)原文链接:军事理论政治论文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参观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后有感
参观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后有感
今天学校组织徒步祭扫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给了我巨大的震撼。123位抗美援朝的烈士,代表着祖国。代表着祖国的精神……
我们慢慢的走近了陵园,当我们站在烈士的墓碑下时,心里很不是滋味,听着烈士悼词,放着哀悼的歌曲,我们心里都很难受,当我们集体哀悼的时候,心里有说不出的难受,我们向烈士献小白花的时候,我的心里突然想起了好多,想起多年前,烈士们在战场上杀敌的情景,烈士们战死在战场上时……看着陵园的四周,周围都时树林,只有中间竖立着烈士墓碑,烈士们一定很寂寞吧!在这样的环境下,偶尔还能看到有其他人来为烈士们祭拜,是啊,革命的先驱,为了保卫祖国他们付出了宝贵的生命,留下了珍贵的精神。.参观了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知道了我们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是千千万万革命先辈用汗水与鲜血换来的,他们所付出的艰辛是我们所不能体会的,我们应该学习革命先烈“流血、流汗、不流泪”的精神,现在虽是21世纪,但我们仍要弘扬革命先烈的英雄精神,更加加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忘不了在纪念碑前默哀的情景,忘不了宣誓的那一句句话语
2003年,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整整50周年。50年前,在战火纷飞的朝鲜战场上,13.3万优秀中华儿女,为打击侵略者、保家卫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长眠着123位志愿军英烈。在苍松翠柏掩映的烈士陵园里,伫立在烈士墓碑前,思绪倒流到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
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占地面积24万平方米,由3部分组成,前部为停车区;中部为广场绿化区;后部为瞻仰活动区、陵寝;新建了抗美援朝烈士纪念馆,陈列、收藏了400余件珍贵的革命文物。陵园园名由郭沫若题写。陵区中心矗立6米高的花岗岩纪念碑,正面镌刻董必武题词“抗美援朝烈士英灵永垂不朽”;纪念碑下面刻有郭沫若的题诗:“煌煌烈士尽功臣,不灭光辉不朽身。鸭绿江南花胜锦,北陵园畔草成茵。英雄气魄垂千古,国际精神唤万民。峻极高山齐仰止,誓将纸虎化为尘。”
纪念碑左、右、后面为墓区,共安葬着123位抗美援朝烈士。其中有3位军级干部、10位师级干部,以及团级干部和战斗英雄、模范、功臣。园内栽植松柏等树木4000余株。纪念馆中陈列的烈士遗物有:邱少云烈士生前用过的冲锋枪;孙占元烈士生前用过的轻机枪;杨根思烈士生前作为毛主席的客人,参加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的请柬;蔡正国等烈士生前荣获的朝鲜一级国旗勋章;蔡正国副军长牺牲时的弹洞血衣,红军长征10周年纪念章;吴国璋、饶惠谭等烈士生前的用品等遗物;郭沫若讴歌黄继光、邱少云烈士的诗词手迹等等。
我们要记住我们的历史,不能忘记我们民族的英雄,一个不知道自己历史的民族后代是一个无比羞耻的后代,一个不能担负起自己历史责任的民族后代是愚昧的后代。光辉的思想是不朽的,英雄的鲜血是不能白流的,历史的长河里,闪耀着无比灿烂的精神光芒,继承、发扬、广大,是我们中华民族永不丢弃的遗产。
“春风送花表哀思,青松滴翠寄深情。无限哀思无限情,英雄墓前祭英雄”,这几句话详尽描述了我们复杂而无比沉重的心情。革命先烈是我们思想的力量源泉,是催人奋进,使人昂扬向上的不竭动力,是中华民族的精髓所在。
我们虽然结束了参观烈士陵园的旅程,但是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它给予我们的精神财富是无穷的。
瞻仰着高大的烈士纪念碑,不禁想到为共和国的明天,人民的幸福和民族的未来,革命先辈们孜孜追求,苦苦探索,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开拓出属于人民的道路,使多少代人的梦想变成了现实,当代人要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想想自己现在该做什么,怎么做。
第四篇:参观八一纪念馆后心得体会
参观八一纪念馆后心得体会
五月一日,趁着放假,我与同学一起去参观了位于南昌的八一纪念馆。近代中国既是一部血泪史,同样也是一部奋斗史。进入20世纪,先进的中国人也从未放弃对于中国前途命运和未来的不懈探索。1927年8月1日,周恩来、朱德等共产党人在南昌点燃了革命的圣火,打响了武装反抗反动政权的第一枪。自那时起,中国革命的火种便以星火燎原之势燃起在祖国的大江南北,时至今日,我们才有了强大的祖国,人们不会忘记那辉煌的时刻——八一南昌起义。参加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我们在那里一起回顾了先辈们的不朽事迹。作为其中的一员,我的感慨很深。
我觉得这一次八一起义纪念馆之行很有意义。在那里我们深化了自己对党的认识,使自己的思想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进入纪念馆,映入眼帘的是周恩来、朱德等伟人的雕像。而站在伟人的雕像下,不自觉的就会被那种艰苦奋斗的精神所感染,感觉浑身充满了无穷的力量和激情!进入纪念馆江西大旅社,那里是共产党人进行筹划、指挥八一起义的地方。同时也陈列了许多当年革命使用的武器和生活用品,真实地为我们展现了当年革命条件的艰辛和形势的紧迫。革命先辈们为了民族的解放与振兴,在当时时局对共产党如此不利,白色恐怖笼罩中华的时候,冒天下之大不韪,当机立断,决定南昌起义,真可谓撒下“弥天大勇”。而进入军史教育馆,以八一南昌起义为起点,为我们生动地展现了伟大的无产阶级人民军队的产生、发展、壮大。我为国家有这样一支优秀军队而感到自豪。
而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知道“有德无才是废物,有才无德是危险品”的道理,继承发展八一精神,树立崇高的信念,为人民服务。而在生活中,我们更应该做到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参观八一纪念馆心得
趁五一放假没有上课,我与同学参观了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我们在那里一起回顾了先辈们的不朽事迹。作为生长在和平年代的一个社会青年,我的感慨很深。19世纪的悲怆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自20世纪,中国迎来了当家作主的时刻,这一切都要归功于1927年那难忘的时刻。1927年8月1日,几位起义领导人在南昌点燃了革命的圣火,自从那时起,中国革命的火种便燃起在祖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它指引了中国人民取得革命的最终胜利。时至今日,我们才有了强大的祖国。人们不会忘记那辉煌的时刻——八一南昌起义。
作为一次参观活动,我觉得这一次八一起义纪念馆之行很有意义。在那里我们深化了自己对历史的认识,使自己的思想觉悟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站在伟人的雕塑下宣誓,贴在红旗旁重温那段辉煌的历史,那是何等的骄傲和自豪。那心中的血液在沸腾,浑身充满了无穷的力量和激-情!我和同学参观了纪念馆,那里陈列了许多当年革命先辈们使用过的武器和生活用品,这使我深刻地了解到当年革命条件的艰苦和形势的紧迫。革命先辈们为了民族的解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把满腔的热情献给了伟大的革命事业,他们用行动证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也为我们这些后辈们做出了好榜样。当我看到当年起义布防图和革命志士们在领袖的正确领导和指挥下,奋勇杀敌时,我被先辈们军事思想的先进性和革命热情的高涨所震撼。那时我便思索先辈们的这些都从何而来,历史给予了我答案,那便是他们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真理的信仰和誓死为受苦受难的人民创造幸福生活而奋斗的决心。
烈士纪念日,中华民族把一个纪念的日子写进国谱!
花圈写满崇敬与问候,万千颗心献出最诚挚的悼念与哀思
千万支臂膀齐刷刷举起,向烈士宣誓,中华民族此刻在追念在讴歌,悼念为幸福流血牺牲的英雄忠骨!
哦!在梅岭的凝视里,滚滚东流的赣江如泣如诉,泣诉红军血染赣江的惨烈一幕;
在梅岭的凝视里,绵绵青山在沉思一次惨烈战斗——
打响武装反对国民党第一枪
渡江的红旗旗更红,革命策略更成熟,新民主主义完成一次艰苦的涅槃重生,中国革命的力量渡江后得到新的改组。
哦,5月1日的南昌八一纪念馆,飘摇的红旗和万千花环鲜艳夺目。
南昌起义牺牲的红军将士魂归来兮!
群山在这里沉思,赣江在这里沉思,中华民族在沉思一次泣鬼神的壮举。
走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中国人,为给予我们幸福生活的英雄们高歌吧!
对烈士献上最诚挚的鞠躬之礼,对烈士表达最坚决的爱国报国之心,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正在昂首阔步!
七绝·观八一纪念馆
陈坚
战盔十万半鬼雄,破碎山河血沃腥。
来凤峰巅奇丽处,英魂依旧傍葱茏。
小组成员:雷鑫、张水龙、陈坚、高凌拓、徐阳峰、王艳辉 汉语言文学三班
第五篇:参观后心得体会
异地学习体会
根据总体安排,9月18日至23日,非常荣幸地参加了赴浙江宁波的异地学习活动,参观了宁波81890求助服务中心,并到我国自主创新品牌吉利牌轿车生产线和最大的火力发电厂———北仑发电厂进行学习调研,受益匪浅,感受颇深。
一、创新是加强社会管理的动力之源
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蓬勃发展的不竭动力。宁波市立足于市情,从满足企业、居民的利益需求出发,由政府主导创建了促进翁公共服务的81890品牌平台,它突出了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桥,就是为居民和企业提供看得见、摸得着、双受益的有形之桥,同时还架起一座集服务宗旨、服务理念、服务目标、服务原则无形之桥;二是灵,以便民便利、有求必应为服务承诺,坚持以人为本,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随时满足市民不断变化的多样化需求,方便市民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三是信,81890通过建立服务企业约束制度,服务员工培训制度、服务质量跟踪制度等一整套信用管理制度,切实保证了服务质量,受到了各方的欢迎。四是赢,81890通过建立多元化的互动效应,发挥作用非常明显,为政府赢得了民心、为企业赢得了市场,为市民赢得了实惠。真正成为以人为本的品牌,成为关注民生、注重服务的亮点,这对于加强社会建设,促进社会管理起到了推动作用。作为政府的派出机构,也要把创新作为关注民生、促进服务的重要一环,推进政府更多的实现职能创新、任务创新、工作创新。
二、服务是加强社会管理的职能要求。关注民生、促进服务是政府转变职能的重要职责,宁波市海曙区立足于民生,坚持把服务作为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抓手,借助81890服务平台,为企业和市民架起了互惠之桥、共赢之桥、信任之桥,在它建立的10余年里,共为老百姓开设了2000多个服务热线,孵化并培育了多个服务产业,规范了服务市场,丰富了就业资源。据统计,至2010年底,近千家加盟企业营业额达到4。6亿元,纳税1840亿元。在服务市民方面,坚持做到便民利民,有求必应;服务理念上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目标上让百姓100% 满意;服务方式上采取全天候服务、全方位服务、全程式跟踪监督服务,为市民提供最便捷、最安全、最实惠的服务。81890服务平台还将其延伸到所属县区,真正成为惠及企业、市民的网格化管理平台,将政府不能够解决的现实问题通过81890平台弥补好,发挥了社会组织的作用,提高了市民的生活质量,促进了地区企业的经济发展。
三、机制是加强社会管理的关键所在
有效的社会管理必须要以科学合理的机制来保证。当前社会处于快速发展的转型期,挑战与机遇共存,矛盾与问题交织,需要在加强社会管理方面要有新的机制来保证。从宁波市海曙区创建的81890服务平台来看,通过整合政府、企业、市场三方资源,把老百姓的需求与成百上千的服务主体,成功地实现了对接,使社会管理社会化。为了保证81890平台更好地发挥作用,体现其生命力,他们坚持在选人用人、评比激励、取优去劣、管理创新方面有一套严格的制度、有比较完备的机制,坚持做到平台发挥作用的常态化,真正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事、与时俱进,同时及时发现服务平台中与现实相悖的问题及时加以改进和完善,不流于形式,实现了服务平台的制度化、规范化。81890服务平台10年的发展历程,充分说明了机制体制方面符合企业和市民的需求,符合当前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这是我们以后从事街道工作中必须注重和坚持的重要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