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科护士疫情心得体会感悟
2020年2月1日,新闻里出现了X市首例X确诊病例,紧接着2月2日又有新增确诊病例报道,原本就紧张的空气一下子变得更加凝重。那天下午,我还在病房值班,突然接到医务科电话通知让紧急开会,院领导交给我的任务是从2月3日开始带领医院的另外两名党员医生进驻感染科,支援一线工作。
感染科的同志们在主任和护士长的带领下,从大年三十开始已经和病毒搏斗一周多了,虽然有些疲惫,但仍斗志昂扬。我们第一时间面对面建立了一个新的微信群:战友群。大家积极乐观的精神一下子感染了我,投入这个战斗集体我感到光荣而温暖。
科主任安排我们3个新成员负责发热门诊的工作,我第一个接班。随后,护士长亲自带我去门诊。从清洁区跨入半污染区,护士长千叮咛万嘱咐,手把手帮我戴好帽子口罩,穿戴好防护服、手套、鞋套和护目镜,然后再目送我穿过缓冲区,进入污染区。逆行的脚步从来没有这么清晰,战友的感觉也从未曾如此强烈。
第一天的工作并不算顺利。对我来说最大的困难在戴护目镜,简直就是“糊目镜”!雾气实在是太大了,登记病人信息的时候满屏幕找不着光标在哪儿,越着急,雾气越大。开第一张住院证的时候,我感觉好像开了半个小时,而这在平时也就是分分钟的事儿。由于疫情来得猝不及防,防护用品准备得不太合适。
我本是6号半的手,戴着7号半的手套。感染科准备的防护服原先只有160和165两个型号,身旁的曹医生将近一米八的大个子蜷在“165号”的防护服里愣是坚持着上了7个小时的班。王医生个子比曹大夫还高,体型也更加魁梧,接班时虽千方百计找了套175号的防护服,不想没有鞋套能配得上他的一双大脚,赶忙找两个塑料袋捆上了事。
下班时,医务人员走的是特殊通道、专用电梯,住隔离病房。需要自觉与外界隔离。爱心人士给我们送来了慰问品,自己在隔离病房用不了就通知家属过来拿,有的家属甚至都不敢来取。我让老公拿回去的东西,他还要放在通风的地方晾半天,再高温烹饪了才食用。
隔离病房不允许串门,每人一回去就紧闭房门。保洁阿姨也不敢进房间打扫卫生,垃圾需要自己清理。医院事先给我们发了黄色的医疗废物专用袋,没想到我们的生活垃圾也享受到了特殊待遇。
昨夜听到了朋友圈里转发的一首歌《我的白衣天使妈妈》,歌曲是由北京的一位医务工作者创作,其女儿演唱的,清澈的童声涤荡着灵魂,不由得泪湿了双眼。我想孩子了。
护士长说:“等疫情结束了,大家怎么也得一起出去热热闹闹吃一顿火锅!”吴主任说:“等疫情结束了,我一定要去珏山爬山!”我想说:“等疫情结束了,我想看看你们每个人口罩后面的笑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