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观《金陵十三钗》心得体会
又是一部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影片,说起这场灾难,所有有良知的中国人都会不寒而栗,这部本让人以为沉重的历史剧在老谋子的镜头里变得如此温情,如此柔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观《金陵十三钗》心得体会范文五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观《金陵十三钗》心得体会范文五篇【一】
一曲《淮河景》映衬在南京腔下显得荡气回肠,十二“名妓”在一幕幕回忆中手拿琵琶弹奏着内心的辛酸苦楚!视线模糊中,我仿佛又重历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那一段屈辱而血腥的国耻:
南京大屠杀的残酷没有谁会忘记,在半个中国沦陷下如同一朵法西斯植下而到极点的血之花。废墙残垣在硝烟弥漫中让残忍成为人的唯一生存法则,一幕幕回放着惨败的花朵,如同曾经的向日葵随着他人无情的进入而败落,找不到太阳的方向。又有谁知道找回原来的回忆会让人心里这般痛苦,那逝去的曾经的真诚与无私永远永远不再了。
十几名女学生为躲避日军在小男孩的带领下躲入了教堂,里面的安宁和外界喧嚣残暴成为鲜明的对比。此时,十四名娼妓从娼门中逃出来为躲避战乱也来到教堂,然而其放荡与泼辣,让人不禁有些恼怒打扰了这神圣之地。再加上教堂内一个刚从美国前来接职的神父,阴错阳差让这二十几个人竟成为相互帮助、相互依赖的与命运抗争的团体。教堂外有为保护百姓而拼命的战士,还有为保女儿安全甘愿做卖国贼,却也为女儿背叛日本敌军,最后为见女儿一面被打死的父亲……
我不想诉说其中的情感纠葛,也不想说生与死的恐惧,只想对最后的最后那十二名娼妓和小男生说一声:你们之前虽然地位身份是低贱的,但同是中国人、为民族与同胞而挺作文https://www.xiexiebang.com/身而出,这种行为与天底下任何高尚的人一样是让人尊敬的。望着她们藏着玻璃碎片前去赴宴会的眼神,那是带走了所有的辛酸和伤痛后的解脱,我不禁泪流满面。我想她们是无悔的,伟大的,这份甘愿是多少无赖与不舍,不愿与害怕,可是她们去了……
依稀记得曾经的繁华,灯红酒绿的享受,可如今却是遍地横尸,又有谁记得他们;他们无坟可归的悲惨,又有谁关心!如今的南京一切都不再了,那一段段惨痛的痕迹也已在世人的冷漠中变成如同怜悯下的记念石碑,仿佛还是低喃过去的隐伤,可历史终究过去了,是的,过去了!
日本鬼子的侵略带来的不仅仅是破坏,更多的是人世间冷漠的瘟疫,传染者每一个人,但有爱的不可能被传染成冷漠的傀儡。曾经不堪的过去,对于那些娼妓也是无可奈何,却也造就她们笑对他人的态度,对于宁愿牺牲自己未来换取他人幸福与安全,却也无悔。这需要怎样的勇气与坚强才能担起这压死人的石头,恐怕只有她们自己知道这其中的辛酸与无奈。
自古传唱: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我说:商女不知亡国恨,只因未到心坎处。来时的妖娆风光,走时的真情泪下,这其中的故事,只因人皆有情为题让这拉开了序幕。才登进这教堂时,远远望去竟发现如此美丽,让这悠扬的笑声成为这孤寂有神圣教堂的一道风景线吧!
观《金陵十三钗》心得体会范文五篇【二】
前天,我和妈妈以及妈妈的朋友一齐去看了时下最流行的电影——《金陵十三钗》。这部电影是讲述在南京大屠杀期间发生的故事。
电影一开场,就是一片战乱,到处都是尸体,民众扶老携幼仓皇出逃。中国军队与日本军队进行了殊死搏斗,可惜中国的武器不如日本先进,损失惨重。
看到那里,我心想:日本人太残忍了,杀死了那么多中国人,简直惨无人道。镜头转向教堂内,管理这个教堂的是一个外国人,他细心地照顾着中国伤兵,这一幕与日本人的残暴行为是多么鲜明的比较啊。同时藏在教堂里的还有十三个女学生和一群风尘女子。
有一个细节,我至今记忆犹新。有一次,日本兵在追杀时,躲在一个草堆中的人发出了一些声音,引起了他们的注意,我原以为他们会把那几个人找出来,谁知,他们竟然用刺刀狠狠扎进去,我清晰地看到,拔出来的刺刀上已经染上了殷红的鲜血,我的心颤抖了一下。虽然我早在历史书上了解到日本鬼子无恶不作,但当我看到这一幕时,我还是震撼了,日本人太可恶了。而另一场戏,是日本军队到教堂搜查,女学生和风尘女子都在四处逃窜,当十四个风尘女子躲进地窖后,地窖里发生了一场分歧,所有人都想把地窖入口紧紧顶住,只有一个叫墨玉的,一向说着:“让学生进来。”而当女学生逃到地窖口时,日本人也已追到门口,其中一位学生毅然决然地带着同学们离开了地窖,朝楼上逃去,这一刻,我看到了两种不一样的态度,一种是自私,只顾自己,不顾他人安危的态度,一种是无私的态度,处处为别人思考,反差真的很大。我事后想了很多,其实这两种态度也就是此刻社会上存在的两种人啊,看来,无论是过去还是此刻,人心都是一样的,有善良就会有自私啊。
最后一段,是学生在唱歌时,日本人听了之后,要求她们去给日本军队唱歌。这天深夜,几个女学生商量决定一齐跳楼自杀,决不为日本人唱歌。我似乎感受到了她们那种宁死不屈的勇气,更是她们的中国情结让我感动。就在她们准备一齐跳下去的那一刻,十三人出现了,说愿意替她们去。看到那里,我深深感动。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决定啊,为了他人,牺牲自己,不也正是体现了中国人在灾难面前团结互助的精神吗?最后,她们一齐带着“暗器”去了日本军队,而学生们安全离开了。
结局没有放出来,留给人无限想象空间。看了之后,依然回味无穷。最后那一段,也是全片的亮点,是对中国团结精神最好的诠释。
观《金陵十三钗》心得体会范文五篇【三】
截止目前,国内耗资最大(六个亿)、高薪(三千万美金)聘请好莱坞一流男演员为主角(《蝙蝠侠》男主角克里斯蒂安。贝尔)、制作团队最优良(集数国优良影视技术团队)、宣传力度最广泛、张艺谋自称最有故事深度的电影《金陵十三钗》,公映一周即回收三亿票房,并有进军欧美电影节市场之野心。
如此巨大投资与宣传的吸引,本人却在公映不足一个月时,就免费在网上看到了高清晰完整影片。
说实话,对于《金陵十三钗》的电影技术场景、战争效果、背景音乐、演员表演等电影手法与技巧,本人顶礼膜拜。可对于故事情节与主题思想,本人却不能与张大导演苟同。
《金陵十三钗》紧紧围绕“南京大屠杀”中,为拯救十几名教会女学生而展开的故事。国军残余士兵,为拯救被日军追逐的女生,浴血奋战,顽强抵抗,让女学生们逃进了战场上唯一残存的外籍教堂;美国殡葬人士约翰。米勒(贝尔饰演),为阻止追逐进教堂对女生施行暴行的日军士兵,假扮神父,正气凛然,惨遭毒打;最后的国军英雄李教官(佟大为饰演),为分散教堂里日军的兽行,一人对付几十个日军,直到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一群逃难躲进教堂的秦淮青楼妓女,目睹女学生们为保护她们而引开日军注意力而惨遭欺凌,在看到女学生们为了不再遭受欺侮而准备群众跳楼自杀的时候,在头牌妓女玉墨(倪妮饰演)的提议下,顶替女学生们前去“赴日军庆功宴”;理解神父遗愿保护女生们的陈乔治(黄天元饰演),在最后差一名额(因有两名妓女之前死于日军之手)的紧要关头,男扮女妆顶替女生前赴死亡之邀;女生书娟(张歆怡饰演)的父亲(曹可凡饰演)为了能让女儿离开血腥的南京,不惜倾家荡产并遭受亲生女儿的歧视,假作汉奸在日军中周旋,最后时刻没有暴露妓女顶替女生的真相,恍惚中也惨遭日军枪杀;最后,假神父约翰最后成功把十三名女学生用自己修理好的卡车送出了南京。
整个电影的场景真实性再现,让观众是在精神极度压抑中看完的。从而,也让观众对那场人为灾难怀有极其沉痛的深思。更让观众对战争中人性的认识得到一种别样的感知。
但是,剧情场景的真实掩盖不了故事情节的虚假。首先,南京大屠杀时外国人的“安全区”都没有安全可言,何况一个小小的教堂。个性是日军士兵已经对教堂侵犯,并遭受了“一个人的重创(李教官的打击)”之后,更不可能有日军军官假惺惺的致歉。其次,清纯女学生与堕落妓女之间的矛盾开始是水火不容,格格不入,之后却能和平共处,相互救赎,令人难于信服。再次,人的天性“大难临头各自飞”,却被《金陵十三钗》演绎成了“大难来临,舍命救他人”的壮举,这能让人坚信吗?!虽然这样的主题是就应提倡,也务必提倡的,可体此刻对社会、对人生都“看破”的妓女们身上就更难以让人信服!
《金陵十三钗》最大的败笔是没有交待清楚妓女们顶替女学生们“赴日军庆功宴”的最后场景。她们的结局最终如何成了一个让观众自己去思考,也是画外音里书娟的“迷”,更让观众产生这真是个“壮举吗?”的疑问。已经花费六个亿,难道就舍不得多点场景让观众感受到妓女们“真实的悲壮”?!从而让观众更多坚信她们的“伟大”?!
好的电影务必具备三大条件:一是故事真实感人,二是场景艺术逼真,三是主题正派具有广泛社会教育好处。而《金陵十三钗》欠缺的正是第一条,故而,本人觉得《金陵十三钗》算不上好的电影,也不具备进军奥斯卡的条件。但是,《金陵十三钗》比起张艺谋前几年的纯娱乐“商业大片”来已有很大进步,个性是他又一次推出的这新一批第一次上银幕的年轻演员就给观众留下了十分震憾的深刻印象。期望张导再接再厉,能给观众带来更多更好的电影作品!
观《金陵十三钗》心得体会范文五篇【四】
热播的金陵十三钗博得了影迷们的不少热情,在观看之后,有了一些不一样的感受,整理一些金陵十三钗观后感,以供参考: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1、故事类似于回忆录,是由书娟回忆作为旁白,我以为当贝尔饰演的“神父”开车将女学生们送走后,会描述一段这些秦淮河女生如何反抗小日本的剧情,很遗憾,电影在贝尔驱车护送女学生们离开后便结束了,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这部电影和国产的其他影片不一样在于贝尔,正因他的出现使这部影片多了些国际化色彩,影片全程85%以上都是英文,就连渡边笃郎饰演的日本军官也都是用英语交谈。能够这么说吧,我之因此去看这部影片也是由于贝尔,他诠释的蝙蝠侠深入人心,第一次在中国拍戏,很想去看一下他的精彩表现,真的没有令人失望,不愧是好莱坞一线巨星,他能够瞬间变成一个放荡不羁的playboy令人捧腹,也能够瞬间变成庄重的神父,义正言辞令人崇敬。
金陵十三钗,听到这名字肯定是讲女生的。十三个“女生”(电影其实是十四个),只有看过电影的才知道内涵。但是一部戏只能有一个女主角,故焦点落在了玉墨身上,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玉墨转身走路的妖娆姿势,这绝对是这个主角的招牌动作。每个人都有精彩,但是相比之下玉墨更出彩,倪妮演绎的入木三分,我都怀疑她平时就是这个样貌。
虽说是青楼女子,这些女生身上良知的一面或许就是影片的亮点。豆蔻为了给浦生谈好听的琵琶曲,回到满目疮痍的妓院遇到日本鬼子,不甘凌辱咬破日本鬼子的耳朵,被残忍的刺死了;香兰仅仅为了漂亮的玉耳环回到妓院无疑说明这个女生贪财爱慕虚荣的,而在她只剩最后一口气的时候拽着日本鬼子的腿帮忙豆蔻逃脱时,她的善良倔强令人生敬。这些女生们替学生们去赴日本人的“生死宴”,更是人性光环的最大亮笔。
在这一座破旧的教堂里,真正的神父死了,当女学生们把贝尔作为唯一的依靠时,他做的只能是朝着日本人怒哄或用人道主义去感化求情,用善意的谎言去安抚孩子们受伤的心灵,手无寸铁他做得已经够多了。贝尔驱车送女学生们离开时的热泪盈眶令人回味,那时的脑海里他想的是什么。是玉墨的安危,是战争残酷的无奈,还是自己身临其境的凄凉?这部电影总体气氛是很凝重的,尤其是佟大为领导的军队和鬼子负隅反抗的时候确实是情绪的最低点,但是没有泪眼朦胧。反正看了这部戏更加痛恨日本人了,这些狗日的上辈子必须没见过女生。
个人感觉这部电影是导演心血的结晶,比三枪拍案好几千倍甚至几万倍,能够当做导演最有代表的作品,冲奥的机率那就看专业人士的评定了。
其实一部好的电影作品不必须票房高就是佳作,口碑更加重要吧。周星驰的电影作品在当年不必须就是票房冠军吧,但是时隔多年你在电视或是网上再看到它的时候,还是愿意去回味一下,百看不厌;而有的电影你花钱看过一遍,等有机会免费看的时候却不想看第二遍。好的作品是能够经得住时刻的推敲。
俗语说得好,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以上纯属个人观点,牢骚这么多主要是为了对得起偶的60元大钞。
观《金陵十三钗》心得体会范文五篇【五】
南京大屠杀,这是一段中国历史上最悲惨最深重的耻辱,是永远无法愈合的伤痕。以至于张艺谋2011年导演的《金陵十三钗》我2019年才观看。很早之前就听朋友们说起过这个电影,无一例外都是好评,但是只要我想起是南京大屠杀这一题材时就心生胆怯,不敢观看。今天是下定了很大的决心去观看的,毕竟事情已经发生无法逃避,不如主动面对。《金陵十三钗》这部影片把我带进了那段嵌入我们灵魂,深入我们骨髓的惨痛历史中:南京大屠杀,整整六个星期,南京就沦为了地狱,30万同胞惨死在敌人的刀枪下,无数的妇女惨遭蹂躏,到处是死尸,到处是鲜血,山河失色,日月无光。在这场毫无人性的杀戮中,每个人的命运都和整个国家的命运连在了一起,这里面有像花骨朵般还未绽放的十三四岁的教会学校的女学生,有秦淮河边倚栏卖笑出卖肉体的妓女,有一个教堂的小打杂,有一个开始还只是想赚点钱捞点油水的美国殡葬师。当死亡向他们逼近时,当一群花朵般纯洁娇艳的少女即将遭受到日本鬼子禽兽般的蹂躏时,相信每一个身处其间的有一点点做人的良知的人都会挺身而出,在残酷的战争面前,他们每个人都完成着自己的心灵救赎,那个二流子殡葬师成为拯救女孩们最关键的人物,那些秦淮河边卖笑的妓女们和那位教堂小打杂顶替了女孩们慷慨赴死。
影片对这些生活在人群最底层的妓女们的刻画非常成功,妓女们刚进入教堂时霸占了地窖,妓女们袒胸露乳,浓妆艳抹,话语粗俗,一片活色生香的场面与之后妓女们打算顶替女孩们去赴死亡之约,她们洗去铅华,剪掉头发形成鲜明的对比,“商女犹知亡国恨”,当屏幕上出现了妓女们脱掉艳丽的旗袍,剪去妖艳的头发,换上学生们的服装时,我相信所有的观众也随着她们进行了一场心灵的洗礼,她们看起来是那样的纯洁,那样的高尚,就像小说中写到的:人生来是有贵贱之分的,女人尤其如此,如果一个国家的灾难都不能使这些女人庄重起来,她们也只能是比粪土还贱的命了。这群可敬可佩的妓女们,用她们的生命洗涤了身上的污垢,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展现出人性的光辉,那一刻她们像天使般纯洁,像圣母般高尚。影片中还有一个人物的塑造,我觉得非常成功,那就是佟大为饰演的军人李教官的形象,他是整个沉重压抑的背景下最亮丽的色彩,他是中华民族冲破黑暗走向光明的一线曙光,他是中国人不屈不挠,誓死卫国的精神的代表,中国正是因为有着无数这样的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国人,才使中国从那个噩梦中惊醒,奋起反抗,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最终把日本鬼子赶出了中国的土地。
这大概是我看到的,第一部,也是最后一部不敢看第二遍的电影了吧。我已经无法用文明的语言来描述日军的禽兽之行了,纵然说上一万句骂人的话,也无法安抚饱受摧残的先人的伤痛。但是身为中华儿女,不敢不尽绵薄之力,我将与我后代子孙共同铭记这段历史,刻于骨,融于血。
第二篇:观《金陵十三钗》有感
观《金陵十三钗》有感
老许认为《金陵十三钗》应是张艺谋导演优秀作品之一了,整个片子看完觉得故事说的很好,人物塑造很丰满,细节处理也很到位。在2多小时中几乎没有让人走神之处,到谢幕那一刻还是意犹未尽!
整个片子的故事不用老许重诉了,相信大家大多也都看过了,老许本来一直很避讳看关于南京大屠杀这个题材的影片,当年陆川导演的《南京!南京!》,应该也很不错,但自己一直没看。没有别的不忍看而已!作为中国人我想都很难以愉快的心情去看这样题材的影片,所以前不久韩红在微博上写了观影后的感受,大骂日本军国主义,也很能理解。
想想所谓愤青一代就是老许这帮子投胎的“伙计们”吧,70后的!老许记得从有意识开始就看到种种日本军国主义的暴行的记录片,电视剧电影等等记录,从小就痛恨“日本人”这三个字,也曾经无数次幻想过来场侵日战争,我捐不出多少钱,我捐命!也曾经无数次幻想过来个东京大屠杀,杀光小日本,我们也干干日军在我们土地上干过的那些“禽兽”事!甚至更过分的!当时想想这些场景就很解气!
看到这里大家不要误会,老许看完片子要来大骂日本人,好的影视作品要值得人回味,一定是有所感悟,看完我们能思考些什么,所以大家爱写影评,老许最近喜欢写影评了,可以很大家分享所谓自己一定感悟!
看完《金陵十三钗》老许第一个感觉就是悲愤,而后很容易情绪激动起来,对日军的暴行无法接受,恨也会又不自觉的升起来!恨是我们人类一种最容易升起的感觉,恨和爱几乎并行,老许以前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恨,为什么会恨!佛告诉我们了,人有了我这个概念就升起了爱和恨!我们所有的烦恼都是源自于对“自我”的执着。我们都是强烈偏执“我”这个概念,与“我”相符的我们都会爱,于“我”不相符的我们都会恨。当然恨是最极端的表现,我们还会不喜欢,嫉妒,谩骂,等等行为!所以我们人类历史中自从有了团体,国家这些概念开始,战争就没有停止过。人们就是在无始无终的杀来杀去,生生世世在争斗,在我们的阿赖耶识(第八感)中有无数的恨的种子,当然也有爱的种子。这些种子也就是我们无量劫六道轮回的原因!假设《金陵十三钗》讲的不是中国的故事,而是美国的故事,如果历史没有南京大屠杀,而是华盛顿大屠杀。那我相信大多数人不会多难受,大多当视觉片看看娱乐而已,所以我们看纳粹杀犹太人的时候总没有看日军杀中国人的时候难受!
其实都是一样残忍!战争人类的“衍生品”,仇恨是战争的“衍生品”,残忍是仇恨“衍生品”,所以佛说六道全是苦海,所有众生都是痛不可当!生生世世我们每个都不知死了都少次,我们不知都杀过多少众生(一切生命体)。我们也不知道被杀了多少次!
所以有恨我们就会投胎报仇,有恩我们也会投胎报恩。佛告诉我们孩子和我们有四种缘分,报仇,报怨,报恩,报福!所以有孩子生下来就懂事易养,最后赡养父母,有的一来就是叛逆,令父母伤心不已,甚至虐待父母,他也毫无感觉!他是来报仇的。有的家庭天天吵吵闹闹,没完没了,这是共业。没有办法!
因果就是欠命还命,欠钱还钱。我们总在影视剧中听到,老子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赚了!其实赚不了,杀十个就会还十命,除非杀的是学佛之人,真正学佛的不会要你还!学佛之人讲消业,被杀了起恨心,来世来讨债,这叫造业!这世被人杀了,很欢喜帐了了,这是好事。自在了,下世就少了一个冤情债主。你就会更幸福一点!
世间人有的一身平安,有的一身麻烦不断,最后还横死。为什么,债主太多了!冤冤相报何时了,这是大实话!我们的历史中不止一个南京大屠城而已,比如曹操屠徐州、孙权屠江夏、姜维屠陇右、嘉定3屠等等。
古时秦人嗜好战争,他们左手提着人头,右胳膊下夹着俘虏,追杀自己的对手。司马迁记载:秦国攻魏杀8万人,战五国联军杀8万2千人,伐韩杀1万人,击楚杀8万人,攻韩杀6万人,伐楚杀2万人,伐韩,魏杀24万人,攻魏杀4万人,击魏杀10万人,又攻韩杀4万人,前262年击赵白起杀尽42万人,又攻韩杀4万人,又攻赵杀9万人……前207年项羽坑秦降兵20万。
满族征服汉族,始终贯彻一个既定方针:屠杀。对蒙古人和朝鲜人却不是这样。努尔哈赤的清军占领辽东地区后,先是担心当地穷人无法生活而造反,把辽东地区的贫民都抓起来杀掉,称“杀穷鬼”。两年后,清军又怕辽东的富人不堪压迫而反抗,又把辽东地区的富人几乎杀光,称为“杀富户”。共杀辽民300多万,辽东地区的汉民基本殆尽。皇太极破锦州,三日搜杀,妇孺不免;掠济南,城中积尸13万。
扬州城破,扬州顿成地狱,死者达80余万。比地狱更难忘是人民引颈受戮的场面。史载:只要遇见一个满族士兵,“南人不论多寡,皆垂首匍伏,引颈受刀,无一敢逃者。”一个清兵,遇见近五十名青壮男子,清兵横刀一呼:“蛮子来!蛮子来!”这些人皆战战兢兢,无一敢动。这个清兵押着这些人(无捆绑)去杀人场,无一人敢反抗,甚至没一人敢跑。到刑场后,清兵喝令:“跪!”呼啦啦全部跪倒,任其屠杀。
江阴一县,就杀了17万人,全城仅50人幸存。嘉定三屠杀了50多万。1649年占领湖南湘潭后屠城;同年平定大同的反清运动,大同全城军民被屠尽,“附逆抗拒”州县及汾州全城也不分良莠一概屠杀;1650年攻破广州时屠城,“屠戮甚惨,居民几无噍类……累骸烬成阜,行人于二三里外望如积雪”。
张献忠与清兵入侵使四川人口由600多万锐减至50万,只剩下10%左右。整个中国,“县无完村,村无完家,家无完人,人无完妇”。敢反抗的忠勇之士几被杀尽,留下的大抵是一些顺服的奴才。此外,满清又杀苗民一百万,杀回民数百万,把漠北蒙古的准葛尔部落杀到最后一个幼童!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残忍!
满清入关后,对朱家宗室,可谓残酷至极,除鲁王朱以海一系逃至菲律宾得以存留外,其余几乎全部斩尽杀绝。崇祯帝的长子被多尔衮绞死,其第二子隐姓埋名在民间数十年后,不慎暴露了身份,年已七十多岁的他,和他的两个儿子仍被康熙帝下令凌迟处死,明朝永历帝尽管逃到了缅甸,还是被清朝抓回云南,全家被杀。
这些历史告诉我们生命是残忍的,为何我们只对南京大屠杀特别感觉呢,因为这是外族
侵略,我们的情感上无法接受。所以这也是对我的执着!我们常常说我爱我的祖国,我爱我的名族,我爱我的家庭,一般人很少说我爱全人类的!我爱所有众生!你能对你自己孩子爱和路边一只狗的爱一样多吗!大家会说神经病吧?!能说这话的就是佛菩萨了!有人问了佛菩萨这么慈悲怎么不保佑我们没有战争,没有杀害呐!说实在的佛管不了这个,连佛都下过地狱,佛也还过命这是因果!
我们生生世世造杀业,无法消除!佛家说人只要一天吃肉,我们就无法消除刀兵劫,想想每天被我们吃掉的动物,他们不会恨我们吗?他们有一天转为人生,他们不来报仇吗?!你活烤过他,来世他来活烤你,你怕不怕!
所以在这里告诉大家如果不能不吃荤的话,就尽量吃三净肉:1不杀生即我亲手杀,不点活物。2不闻杀即不听杀的声音。3不见杀即不见杀的场面。这样业会轻点!喜欢吃海鲜的朋友们希望听我忠告不能戒也少吃些,业很重!
看待历史用反思的心态去正视历史,我们要告诉后辈不要重导覆辙,这是正道!以仇报仇这能是换来更大的仇恨而已。
现在我明白当年我们政府免去日本的战争赔款的道理,以德报怨!这是佛的境界。佛陀在一世为菩萨,在一方说法,使此地众生欢喜敬仰,此地国主顿生怨恨,命人千刀万剐菩萨,菩萨一遍被刮一遍笑着对国主说,我来世第一个度你!后世国主成为佛的弟子阿难。这样的心量我们应该学习!我们若能也佛的视角观察世间一切,就会明了许多!
战争使我们人类的共业,使我们所有人造成的,!片中为拿琴弦的女孩遭遇日本兵,跳河自尽,结果还被抓回来绑在椅子上被轮奸,手不断扣着椅子扶手,我想所有人看到这个都是心揪在一起了,想死死不了!最后她还是解脱了,战争中被杀死的人不一定比活着的惨,活着的受着饥饿,心里无时无刻不在恐惧,时时刻刻生离死别,家没了无处安生,东躲西逃痛不欲生这是活地狱!所以好死不如赖活着这个话有时也不定对!战争中杀人的人更可怜,杀生害命死后下无间地狱,地狱可不是一刀之苦,求死不得万死千生。《地藏经》描述的不是为了吓唬人的,直到业尽才能出来,可恨人也必有可怜之处!
胡写了一些感悟,回到电影本身《金陵十三钗》值得已观,导演为我们展现的人性的极善和极恶,愿我们能远离战争,远离仇恨,远离争斗!我们的子孙才能真正享受人道福报!
本文由装饰画原创(http://)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第三篇:观《金陵十三钗》有感
观《金陵十三钗》有感
专业: 班级: 姓名:
听姑姑说,看了《金陵十三钗》后很有感触,希望我去看一看。说真的,当时的我并没有在意,毕竟我对这类的影片不是很感兴趣。后来,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打开了《金陵十三钗》的播放界面。看的时候笑中有泪,泪中有恨,时而沉重,时而抑郁,时而幽默,时而感动。这部影片带给了我很大的震撼,我想我有必要记录一下自己看完后的感受,于是,我写下了这篇观后感。
《金陵十三钗》讲述的南京沦陷后,日本鬼子在南京城里大肆烧杀抢掠,一群有幸逃生的女学生来到了一个天主教堂里,得到了一个美国传教士的保护,但日本鬼子仍然心有不甘,想把这些女学生带走并想凌辱她们,于是,同在教堂里逃难的十三个妓女在国家民族大义面前,舍生忘死,化装打扮成女学生,潜入日本鬼子内部,最后英勇献身。虽然影片结尾没有说明这些妓女的结局,但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得到。也许,作者和导演就是想给观众留下一丝幻意的憧憬吧。
全片采用灰暗色调,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有着沉重的历史背景,特别是当我看到大街小巷的那些血肉模糊的尸体时,除了有深深的震撼之外,更多的则是对日本鬼子的恨!!
整部影片看下来,各种复杂的情绪涌出来,但最多的是沉重。想想佟大为饰演的国军战士们如何用身体来抵挡坦克,我就心惊肉跳。想想豆蔻死的惨景,真的很揪心。那种惨,好像不是能够想象的,不敢看那些画面,那种仇日情绪一下子就在我心里翻腾。任何语言在此刻显得苍白无力,内心的那种愤怒瞬间涌上心头。豆蔻会为了琵琶弦而跑出去送命,她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为即将死去的“弟弟”谈一首曲子而已。她最终还是没能亲手弹奏一曲。对于没有多少寄托的秦淮妓女而言,即便是琵琶弦、耳环和猫,都值得她们冒死追寻。这就是她们的精神寄托,无关世间安稳和**。
十二钗化妆为女学生之后,她们相互感慨曾经的纯真。玉墨说,她的生活就是在13 岁的时候被彻底改变了,从一个好女孩变成了一个坏女人。被摧残的她们更懂得保护年幼的女孩,所以她们挺身而出了。恰恰是这样一些边缘的女性,她们在关键时刻,用生命包容了这个世界的丑陋。那曲《秦淮景》,第一次是穿着学生服唱的,而在书娟的回忆里,却是穿着艳丽旗袍的十四钗。歌声仿佛把我们带回到了秦淮河岸,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地窖里留下了她们最后的光彩。很凄美,很苍凉。
我为十三钗感到骄傲。或许她们的身份是我们所不齿的,但是在国家大义面前,她们不顾生死,挺身而出,为祖国奉献了自己青春而宝贵的生命。在这一点上,她们是伟大而光荣的,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忘却她们的身份,向她们表达敬意的人。妓女又怎样,她们心中有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为了国家的尊严与荣誉,甘愿牺牲生命。
我想,那些空有爱国精神却没有行动的人在她们面前是卑微与渺小的吧。不得不说,十三钗的行为令我颇受震撼。她们的身份本来就是妓女,是处在社会最底层,最被人瞧不起的一类人。在社会上,她们没有尊严,没有平等的权力,甚至还遭受到国家的处处打压。但是,当国家面临危机的时候,是她们挺身而出,扛起了保卫国家的责任。那一双双瘦弱的肩膀承载着多少的心酸与血泪啊!身为女子还是最没有地位的妓女,在国家与生命面前,她们用属于自己的方式做出了选择。
对于十三钗,我真的深深地佩服。“商女不知亡国恨”的时代早已过去,十三钗尚且能够做到如此地步,试问我们为了自己的国家是否也能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呢?
近段时间以来,关于中日关系,可谓是一波三折,首先是日本名古屋市长公然否定“南京大屠杀”,接着又是派战舰在中国海域特别是钓鱼岛抓捕中国渔民,现在,由于电影《金陵十三钗》和日本有关,所以,日本国内各个强硬势力试图阻止此片在欧美地区上映„„如果把这些撇开不谈,再回忆一下这几年,日本政府的所作所为真的是伤透了每个中国人的心。
所以,每当回顾这些过往时,任何中国人都会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气愤感,恨不得将世上最肮脏的字眼加在日本人身上,也恨不得小日本马上在这个星球上消失。我作为一名中国的学生,说实话,也会情不自禁地带着自己的“厌日”情感在里面,确实对日本这个国度不太“感冒”。可这样能让日本政府觉醒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这也许应了我们的一句俗语:见人说人话,遇鬼讲鬼话。既然日本是个鬼,那你跟他说人话,有用吗?也许他不想听也听不懂,面对一个牲畜般的人讲感情那也是白费口舌,也或者感情用在日本身上那真的是用错了地方,玷污了“感情”二字,可能是不能起共鸣作用吧!
在网上,我还看到了一些特别过激的言论,比如说抵制日货。其实有一点我们应该明白,国与国之间的矛盾那是在所难免,尤其是像中日这样两个“缘分”特殊的国家,但我们也要注意到民间往来,它是发展两国关系的一条纽带。试想,日本是世界经济大国,单讲日本在华企业都不知有多少,如果论起在这些日资企业里工作的员工有多少,那可就是不计其数了。如果是抵制日货,那我们将会有无数的失业工人涌上街头。到时候,这个抵制日货活动即使成功了,可我们又能得到多少好处呢?
所以,作为中国人,爱国是我们的责任。但不是盲目的抵制他国,只有让自己的国家变得更加强大,使综合国力不断提高,科技不断发达,我们的祖国才会在世界民族之林立于不败之地,也不会再遭受欺辱。
愿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强盛!
第四篇:金陵十三钗观后感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
南京大屠杀,血洗山河,天地恸哭,尸体成流,家国破碎。
时隔这么多年,鲜红的画面早已凝固,在中国的五千年大地上铺陈刺目古老的血迹。而这部电影,如同有声的史书,静静讲述在那样一个年代的故事,丝竹共绝唱。女子的粉香亦能化为尖刀,狠狠刺穿侵略者的胸膛。妓女始终是种低贱的职业,然而《金陵十三钗》让我不得不正视她们,懂的任何一个职业,高低贵贱,是取决于其人灵魂的高度。
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永远是小角色,也许你也被她打动---妓女小江。美艳,轻浮,媚眼如丝,放荡,这样一个红尘里流转的女子,让人以为她只懂寻欢作乐,金银珠宝,夜夜笙歌背后还能残余多少精神的力量与洁净的灵魂?她的出场令我唏嘘,几乎错以为这个女子早已将国仇抛之脑后,在如此紧要关头,仍是轻蔑纨绔不愿剪去一头飘逸的秀发,甚至从那笑靥如花里硬生生瞅出那几分满不在乎。然而在所有人如此认为之时,她却以身告诉天下,她的灵魂,依旧是透亮透亮的。
商女不知亡国恨?错了,天下都错了。商女也晓亡国恨,破晓凤凰泣血奏。
当姜淑云传达人民生的希望与交换的条件---一百名慰安妇,她的手,在霎时安静的氛围中轻轻举起,片刻,风摇树措,飞沙走石不止。这本可以与她无关,可她挺身而出,温声软语一口答应。
于是最终和日本人走了,非人的虐待,痛苦的强暴,那样一张清秀面孔愿意承受,她甚至没有流泪,也许是觉得理所应当,理所应当撇清柔弱,一双纤纤玉手染上污秽的鲜血,承担一个中国人该有的重担。
依稀记得,被带走之时,小江淡然回眸一笑,没有过多言语,一双琥珀色瞳仁带着江南的水汽,秋雨剪水般柔情却决绝,只留给世人一个单薄然厚重的背影。有的时候,一个英雄或许不需要战死沙场,或许不需要配上一把绝世武器从天而降,或许拯救不了世界众生,但他一定有撑起世界的勇气,在纷乱的破碎之中,第一个站出来,哪怕前面是断裂的深渊,依然带着决绝的眼神,毫不犹豫地跳下去。所以,小江是个英雄,不比那些表里不一的高尚人士,行动,抵过一千一万句虚假的言语。她轻柔的动作,坚忍输给谁呢?
《金陵十三钗》是一部描写风尘女子大义救国的电影,然我最初得知这一概要,并未被吸引,却在小江的背影远去之时彻底明白对一部好电影,仅仅浏览概要给出的断定是多么白痴可笑。
《金陵十三钗》每一位女子,都是一种风骨,都是乱世中一抹无法让人移开视线的脱俗之美,巾帼本不让须眉,不需要铮铮铁骨,一池柔水也能扑灭火舌。
刀光乱世长歌远,闭锁难翼插翅飞。
长竹利爪柔肠毒,祸水红颜无人醉。
难言蜚语漫日短,奈何桑田怏民颓。
绝色倾城血瑟暖,苍生等闲美人碎。
第五篇:金陵十三钗观后感
商女亦知亡国恨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
文【墨轩】
因为是张艺谋执导的最新作品,又因为是关于南京大屠杀题材的电影。所以我一直在关注《金陵十三钗》这部电影的最新发布动向。在期待已久之后,今天下午六点终于开始公映了。
我和一伙朋友很早就决定要去观看《金陵十三钗》公映的首映场。可能因为是老谋子的电影,而且投资制作巨大,《金陵十三钗》是作为限价电影上映的,最低底价是40元。即便如此,我们还是义无反顾地买了电影票。但因为一个朋友是从远处赶来,时间可能会有点紧,于是我们又临时决定把票换成了晚上8点40的,就这样错过了首映场。但我们还是很期待。
首先要说这部电影确实很长,我们大概看了将近两个半小时。看完之后心里感觉十分压抑。整部电影虽然不是像《南京!南京!》那样的冷色调和灰暗的气氛,而且其中不乏一些幽默的成分存在,但因为是和南京大屠杀的背景有关,所以整体情节和节奏都很紧张,矛盾冲突也很激烈。在此我不想强调过多日本军人的残酷罪行,但是这部电影确实表现的淋漓尽致。电影从头到尾都是以一个教会女学生的回忆来贯穿的,影片开始就是一口南京口音的普通话的旁白。接着是日本军人的屠杀暴行以及国军残余部队和日本坦克的激烈巷战,场景十分惨烈。最后以主人公约翰和女学生的出现为故事的开始,他们一起逃到了一个天主教堂里面避难。接着是国军幸存者和14个风尘女子的进入,整个故事就在教堂里展开了。
《金陵十三钗》是根据严歌苓的同名小说改编的,是一部宏大的战争史诗电影。张艺谋的这部电影首次启用了好莱坞的一线明星克里斯蒂安·贝尔进行担纲主演,还用了13位全新的中国女演员来饰演金陵十三钗,而且还邀请到好莱坞最好的特效和制作团队加盟,更有众多中国内地知名演员亲情参与,可以称得上是中国电影开始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我还记得当初张艺谋以一部《英雄》正式开启了中国的“大片时代”,可谓是引起了影坛风起云涌,接着是承担了北京奥运会总导演的职务,最终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力。张艺谋可以说得上是中国导演界的鬼才,他的电影整体质量都很高,不仅博得了国内影迷的普遍追捧和喜爱,而且还得到了国际上一定程度的认同,他在国际三大电影节上都曾有斩获,单就奥斯卡电影来说,他曾经被三度提名“最佳外语片奖”,可以说是十分难得的。
据说今天这部影片已经筹备了4年之久,总投资更是达到6亿元人民币,是中国影史以来投资最大、空前绝后的一次。相信这部电影应该也会有很好的响应和回报。
初看影片的名字,我们就不难发现这部电影主要与南京秦淮河畔的十三个妓女有关。其实电影中一共出现了14位风尘女子,其中两个中途被日本军人凌辱致死,场面特别凄惨。《金陵十三钗》主要讲述的是1937年南京沦陷以后,日军进行血腥屠城,所到之处血流成河,哀鸿遍野。而此时南京的一个教堂临时成为了避难之所,一个美国殓葬师、一群金陵教会女学生、几个殊死抵抗的军人和伤兵还有14个沦落风尘的秦淮女子都来到了这里,他们在这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里,共同面对一场生死浩劫。然而这个教堂并不是永远安全的,铁蹄之下,他们都是俎上之肉,亡国之奴。最终日军还是闯入了这里,并且发现了女学生,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佟大为饰演的中国军人殊死抵抗,以生命的代价救下了这些女学生。这一段电影情节也是相当惨烈,在日军对那些女学生实施兽行时,佟大为饰演的中国军人以精准的枪法先后射杀了几个日本兵,最终和日本人同归于尽,在场的人无不震惊和感动。然而日军不可能就此善罢甘休,他们再一次要求强征女学生前往庆功会为日军表演节目。这当然是一条不归路。女大学生们不堪受日军凌辱,决定集体自杀。可最终却被以玉墨为首的妓女们和假扮神父的约翰救下。这12个平日里被视为下贱的风尘女子,在侵略者丧失人性的屠刀前,却激发了侠义血性,她们身披唱诗袍,怀揣剪刀,代替教堂里的女学生,去赴一场悲壮的生死之约。
《金陵十三钗》里的故事地点就在南京的一个天主教堂里。在那里,女学生们的单纯、善良、纯洁与妓女们的世俗、妖艳、放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两极化的主人公的拌嘴与吵架中教堂成了人性集中的舞台。以赵玉墨为头的妓女们在教堂里抽烟、喝酒,说淫荡的话,以孟书娟为首的唱诗班的女生们对她们嗤之以鼻,总以为自己代表了女性性格中最美好、最让人向往的一面,妓女们在她们眼中则代表了女性最为丑陋、耻于示人的一面。学养、身份与境遇完全不同的两拨人增加了电影的戏剧性,一群女人的贫嘴吵架成了矛盾冲突的一个小高潮,其中以女学生们阻止妓女使用她们的茅厕为代表。但是这并不代表她们永远水火不容,她们在关键时刻还是表现出了人性善良美好的一面。比如在日军第一次闯入教堂发现女学生时,妓女们为了救女学生一直把地窖的小门敞开,而女学生们为了不把日军引到地窖,宁愿跑到楼上引开日军,自己受苦。这些都鉴证了人性的闪光点。
《金陵十三钗》的另一个看点就是人性的转化。妓女和女学生虽然皆为女性,却是女性的两极代表。张艺谋在电影中充分运用这一矛盾之后又来了一次人性的转化:日本人闯入教堂要求让女学生去参加日军宴会的唱歌活动(实则当“慰安妇”)之后,代表女性美好一面的唱诗班女生在大难面前表现得唯唯诺诺,而妓女们则表现出了平时少有的英勇,在最短的时间内化妆成12位女学生,加上陈乔治男扮女装,一共扮作13个女学生登上了对她们而言无异于地狱之门的军车。占据《金陵十三钗》九成的矛盾在电影剩下还不到一成时突然转化为生死友谊和无言的大爱,电影所表现的情感也因此大步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这是一部“用人类之善向人类之恶宣战”的电影,整个影片都贯穿着善良、救赎和爱的主题。虽然这部影片时长145分钟,但我还是感觉意犹未尽,而且个人感觉影片中演员的表现都很不俗,尤其是战争场景极为震撼。我觉得《金陵十三钗》可以说是近年来最感人的国产电影之一,也是具有艺术气质的商业电影,各项技术指标亦在此片中得到了全面提升。不得不说影片故事叙述的独特性,情节环环相扣,塑造的人物反差极具感染力,战争场面逼真,还有视觉画面的美感,堪称佳作。这部电影诠释了电影艺术和电影美学,再加上严歌苓的好剧情。这部影片的几乎每一个画面,每一定格都拍出了美感,几个主要的画面场景就更是美得一塌糊涂。
看完整部电影,我为很多场景、很多人物而感动。我感动于国军士兵的英勇就义,我感动于浦生的可怜身世,我感动于豆蔻的天真可爱,我感动于约翰的恻隐之心,我感动于汉奸父亲的爱女之心,我感动于陈乔治最后的男扮女装,舍命救人···我更加为那秦淮十二钗舍命代替学生勇赴日军庆功宴而感动。特别是电影的最后一幕,那12个女子齐唱《秦淮景》的时候,妩媚而旖旎,悲哀而决绝,慷慨赴死,不减一分颜色,于是,再回过头去看她们一开始的泼皮无赖,醉生梦死,和女学生之间的针对打闹,更是唏嘘,更是喟叹,很多人都潸然泪下。她们,12个别样女子,12个所谓卑贱的“窑姐”,用自己生命的最后挽歌,唱响天地间的最强音!不觉让我想起杜甫的诗句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十三钗的命运无疑是悲哀的。这是一群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女人,真正的社会底层,走到街上被鄙视被唾弃的一群女人,她们出卖自己的身体,每日醉生梦死,在有些人眼里她们甚至是连垃圾都不如的存在。可是,她们出卖的只是身体,被唾骂被遗弃,人生不到万不得已谁愿意走到那样的一条路上去。他们自甘堕落、麻木自欺,我们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可是这也是她们命运的愚弄。如果她们的“命好”,她们本来是可以同唱诗班的孩子一样,享受正常的教育,抬眼可见青天。正如玉墨,一个不一样的女子。她端庄、雅静、温柔,说话上得了台面,理性而通透。一个举手投足间就能让男人陶醉的女子,但偏偏,她是一个妓女,一个人尽可夫的妓女,只能沦落为下贱女人行列。想到这样美丽的一个女子,却只能以这种方式存活在人世间,确实是种悲哀。以赵玉墨为首的女子,深陷泥淖,心里其实是悲哀的,同样身为女人,那些女学生都可以在那样安静的圣洁的圣堂里,安心的做着自己的事情,可是她们却一双玉臂千人枕,却还要被迫在战火之下颠沛流离。然而正是这些看上去不起眼的贱女子,却在生死关头上演了令人感动地一幕。她们选择了代替女大学生们前往日军的庆功宴,她们选择了一条不归路,一种可能连死都不如的结局。她们,只是简单的中国女流之辈却用血的洗礼使这群“特殊女人”完成了由丑陋耻辱到圣洁善良人性的蜕变。
其实,人人生而平等。即便那12个风尘女子是以出卖肉体为生,但是她们的人格和女学生的人格是平等的。她们和女学生相比没有贵贱之分,只有身份之别,所以他们在道德范畴内没有义务去代替女学生英勇赴义的。但是她们做到了!她们也是侠肝义胆的人,她们也是有情有义的人!
谁说商女无情。在这里,商女亦知亡国恨。
原文请见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550217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