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学习邹碧华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最终定稿)

时间:2020-11-01 12:42: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师学习邹碧华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师学习邹碧华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第一篇:教师学习邹碧华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邹碧华先进事迹,我们就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从自身做起、从自身抓起、从自身改起,做到自身正、自身静、自身硬,做到底气足、腰杆硬、能服众,下面是写写帮文库为大家带来的教师学习邹碧华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教师学习邹碧华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范文1:

人们说,邹碧华是法治路上的“燃灯者”,是敢於担当、善於谋事的好干部。“走上这个岗位,就得承担起这个岗位的使命与责任。”邹碧华说,“不要让我们现在的改革努力,变成未来的改革对象。”在担任长宁法院院长期间,他率先在全市搭建诉讼服务平台,挂牌成立全市首家“诉调接中心”﹔设立便民电话,方便群众,深受当地群众的欢迎。他曾冒酷暑前往一位信访人家中,用了足足5个小时开展沟通工作,最终化解心结。

邹碧华同志一生短短47余载,践行了一个优秀中共党员的本色,践行了一个朴实无华、默默奉献干部的风骨,践行了一个真抓实干、惩凶扬善法官的气度。在26年的法院工作中,虽经历多次职务和角色转换,他始终甘于奉献、充满激情,他勇于承担重任,工作精益求精,办事雷厉风行,作风细致入微,从不抱怨、计较个人得失。他鞠躬尽瘁,最终累倒在他热爱的司法事业上,累倒在他挚爱的司改工作上,累倒在他毕生追求的法治路上。

邹碧华同志非常重视法院的廉政建设,提出“必须提升廉政工作的基本定位,将廉政管理融入队伍管理,将廉政教育融入法院文化,使之成为法院管理的重要环节,站在法院工作的全局性的角度来确立廉政工作的战略思想”。在长宁法院工作期间,他亲自执笔“让我们共同守护我们的家园——给干警家属的一封公开信”,他让各位干警家属都来做“家庭廉政监督员”,与法院共同担负起监督和保护的职责,共同保护好自己的家庭。

邹碧华同志有进取心,在工作中努力拼搏,用良好的工作行为赢得了执法部门的认可;有服务群众的良心,让执法者的形象在哪一个地方都有阳光般的温暖,这样的执法者走了,如何不让广大群众痛惜呢?在他走后网上网下广大群众形成互动,更说明了他所做出的一切,让广大群众赞许,更说明了群众对于他离逝的相当惋惜!

教师学习邹碧华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范文2: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邹碧华就是这样一位公平正义的好法官,但是在2014年12月31日,这位人民的好法官病倒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年仅47岁,在这个平凡而伟大的岗位上邹碧华奉献了23年的青春。为中国的司法改革呕心沥血。斯人已逝,幽思长存,邹碧华虽然已逝去,但是他的精神长存,他对工作的态度值得我们所有的人学习。

邹碧华是专家型法官,在大学毕业后还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法学学士学位,与此同时他还编著了《要件审判九步法》《公司法疑难问题解析》等10多部著作。我作为一名新进的公职人员,我不仅要学习业务技能,而且要不断的提升自己,使自己了解更多更全面的东西,做到在实践中提升自己。

邹碧华同时也是勤政务实的好干部,他创造了“安检权重系数”避免了“一刀切”的现象,他还建立科学考核标准,让年轻法官也有公平的机会胜任审判工作,他在自己的岗位上勤政务实、不搞特权主义。我们基层干部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勤政为人,踏实做事。心中铭记自己的权力是人民所给的,就要权为民所谋。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邹碧华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精神永垂不朽。

教师学习邹碧华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范文3: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邹碧华就是后者。我们追忆邹碧华,就是要把他的精神传承下来、发扬下去,用他的精神孕育出更多的“邹碧华”。这也是对他最好的纪念。

注重转变工作作风。作风就是党风,作风就是效率,作风就是战斗力。邹碧华周围的人都知道,他加班加点是常态,“5+2”、“白加黑”,不分白天晚上,不分平时周末,精力非常旺盛,“我不累”,是他的口头禅。邹碧华在法院工作26年来,从最基层的书记员做起,即使身居庙堂之高,每次院长接待日后,仍仔细研究每起案件的卷宗,并跟踪关心案件的解决结果,“老百姓打官司不容易,我们一定要帮帮他们。”这是邹碧华用真心真情换来的百姓好口碑。学习邹碧华先进事迹,我们就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从自身做起、从自身抓起、从自身改起,做到自身正、自身静、自身硬,做到底气足、腰杆硬、能服众,以过硬作风树正气、祛歪风,彻底根除“四风”,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扎扎实实做事。以过硬的作风,促进工作,赢得民心。

注重创新开展工作。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社会发展的基础。邹碧华任上海市高院副院长前,曾在长宁区法院工作过4年。他在担任长宁区法院院长期间,率先在全市搭建诉讼服务平台,挂牌成立了全市首家“诉调对接中心”;设立便民电话,方便群众诉讼,深受老百姓的欢迎。到上海市高院任职后,推行了员额制等分类管理改革,上海司法改革前无古人,领全国之先。学习邹碧华先进事迹,我们就要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坚持深入实际,勇于实践,学会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创新,在实践中科学发展,在实践中自我提高。

注重培养担当精神。敢于担当,就是坚持原则,认真负责。上海市高院推行的员额制等分类管理改革,涉及法院干警“穿上法袍”还是“脱下法袍”的切身利益,更是众人瞩目。邹碧华敢啃“硬骨头”,甘当“燃灯者”,只为在人间点亮正义之灯。当前,我国正值改革攻坚期、经济调整期、社会转型期、矛盾凸显期,实现“中国梦”的前进道路上充满了荆棘和挫折,学习邹碧华先进事迹,就要把担当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履职尽责的强烈愿望、干事创业的崇高追求、舍身忘我的工作热情,直面矛盾和问题,主动接受挑战,大胆开拓创新,努力创造经得住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业绩。

共产党员是先锋模范,从焦裕禄、孔繁森、王彦生、李林森,到邹碧华……,我们一次又一次感动于共产党员的崇高无私,感动于党的好干部的敬业奉献,让我们化感动为力量,用更加自觉的服务,更加严格的自律,更加主动的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全部聪明才智。

看过教师学习邹碧华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的人还看了:

1.学习邹碧华先进事迹:邹碧华学习心得体会(多篇)

2.学习邹碧华先进事迹心得体会3篇

3.邹碧华事迹学习心得

4.邹碧华事迹心得体会5篇

5.邹碧华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学习心得

第二篇:学习邹碧华先进事迹

学习邹碧华先进事迹,做党和人民的好公仆

邹碧华,生于1967年1月18日。1984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经济法专业。1988年本科毕业后进入上海市高级法院经济庭工作。1993年至1999年期间先后在北京大学法律系就读,获国际经济法专业硕士学位和经济法专业博士学位。2001年之2012年间,先后担任上海市高院研究室主任助理、副主任,上海市高院民一庭副庭长、民二庭庭长和上海市长宁区法院院长。2012年11月,就任上海市高院副院长。2014年12月10日,在赴上海市徐汇区法院参加司法改革座谈会途中突发心脏病,抢救无效离世,年仅47岁。

邹碧华同志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对人民法官的誓言做了最好的诠释。他是人民法官的优秀代表,对法院信息化建设和司法改革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精湛的审判业务能力、敬业的工作态度、致力司法改革,为法官职业树立了一把标尺,也赢得了从法官、检察官到法学教授、律师、当事人,以及社会各界的尊敬。

邹碧华同志满怀为法律献身的精神,不管是当书记员,还是当庭长,还是升任上海高院副院长,他都尽心尽职,爱岗敬业,他无怨无悔,艰苦奋斗,给人民法院的改革与审判事业交出了满意答卷。2014年,司法改革的大幕拉开,邹碧华作为上海法院司法改革方案的设计者和实践者,带领着司改团队,始终处于高速运转的状态,开会、加班、汇报成为常态。他认为,改革一直是一点一点往前拱的,每次能有一点点进步就是成功,因此面对改革中的反复磋商、针锋相对、妥协共识,他也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面对争议和质疑,他坚定的

表示,背着“黑锅”前行,是改革者必须经历的修行。“他像一个孜孜不倦的改革布道者”。9日上午,高院党组会议;下午,司法改革座谈会。“邹碧华从下午2点一直讲到5点。”张新说。在中央统一部署下,上海成为司法改革的首批试点地区,相关改革方案全国瞩目。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如何为全国司改担当探路先锋,邹碧华深感重任在肩、时不我待。谈到司法改革,邹碧华总是充满激情。周日华东政法大学司法学论坛、半个月前全国律师协会民事专业委员会2014年年会,他积极介绍上海司改进程,谈司法公开,谈审判流程信息化„„“他像一个孜孜不倦的改革布道者,”张新说:“他确实累了,调整了作息,晚上1点就睡下,比平时提前了一小时。”当年在长宁区,邹碧华做了件“前卫”的事儿——压缩会议室,给每个法官一间独立办公室,为了“维护法官的职业尊荣”。长宁区法院曾俊怡法官说:“法官专业化、职业化,法官分类管理,他那时已有思考。”他家的三面书墙,桌椅旁都堆满了书。勤奋的邹碧华将审判实务和理论研究结合,写下《要件审判九步法》《公司法疑难问题解析》《基层法院可视化管理》等10多部著作,其中《要件审判九步法》成为全国民事法官和律师办案的重要指引。他简直就是用自己的身体和生命推动法院的改革。如果不是亲自到他工作的现场看看,是无法体会以邹碧华付出的艰辛与汗水。他真的是用生命为法院的改革前行助力加油。改革这份事业那么艰苦,他47岁的黄金年龄去世,他为法院、为司改奉献了自己的一切甚至生命。他是法院的英雄、法官的骄傲。他在以一种强有力的正能量,感动中国!邹碧华同志是审判业务行家,管理专家,授课导师学者,会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他著书写诗,样样精彩。邹碧华虽然已离我们远去,但他用生命谱写的人生壮歌依然在我们心头传诵,激励广大法官为中国的审判事业和改革之路奉献出更多的热情与力量。

学习邹碧华,我们要做什么?我们要忠于我们的事业。做好自己的事,并把这点事做到极致、尽心尽力。做管理工作的,就是要考虑如何把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如何把上级的精神和指标落实好,做基层工作的,就是如何办好每一件事,如何提高服务意识和技能,不断提高服务满意度。所以,学习邹碧华,主要学习他敬业奉献的实干精神和改革先锋的情怀。就是要立足岗位,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2015年3月10日

第三篇:学习邹碧华同志先进事迹

学习邹碧华同志先进事迹

————心得体会

邹碧华是勇于担当的改革奋楫者。总书记指出,“面临改革大潮,我们要做改革的弄潮儿”。邹碧华就是弄潮儿的楷模。他身前除了担任上海高院副院长,从参与研制最高法“审判权力运行机制改革试点”“司法公开平台建设改革试点”等方案,到参与主持起草《上海法院司法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邹碧华以“背着„黑锅‟前行”的担当精神,啃下了司法改革中一个又一个“硬骨头”。生长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时代,每名党员领导干部都要像邹碧华一样,追求改革理想,献身改革大业,不计个人得失,不计个人毁誉,顶住压力,冲破阻力,将改革“一点一点向前拱”,在改革的征程上“杀出一条血路”。

邹碧华是正义与公正的化身。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到四中全会,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到《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已深深刻下了改革与法治的印记。公正是法治的根本,法官是公正的代表。邹碧华从成为法官的第一天起,就恪守着“做一个有良知的法官”的承诺,他把自己称为“庭前独角兽”,因为在中国古代传说中,独角兽是正义与公正的化身。邹碧华是法治时代的公正法官,同时也是改革时代的先行者,他的精神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宝贵的精神,也是激励后来者不断前行的力量。

邹碧华是杰出法官的代表。为了追求公正,他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挺身为弱者代言,开创了未成年人起诉亲生父母的先例,让一个无助的孩子坚强地活下去。为了追求公正,他不怕当法官中的“背徒”,在法官与律师的“暗战”中,旗帜鲜明地为改善律师执业环境呼吁,并推动法院出台《法官尊重律师十条意见》,不仅被人们称为法官,更赢得了“法律人”的美誉。为了追求公正,他把学习作为毕生事业,在繁忙工作之余,研究不止,笔耕不辍,成为当代中国“学者型法官”“高素质法官”的杰出代表。

邹碧华是改革创新敢于担当的法官。在司法改革全面进入深水区的当下,勇于担当、敢于创新,同时不怕承受由于改革而带来的种种压力,是新时代法官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邹碧华是上海司法改革的“操盘手”之一,人们对他曾经说过的两句话始终印象深刻,他说“改革,是一点点往前拱的”,他说“背着„黑锅‟前行,是改革者必须的修行”。人们为什么会记住这两句话?因为它体现了当前中国司法改革最重要的特征。改革走到今天,能改的都改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留下的都是难解的困局。没有对司法改革深刻的体会是说不出这样的话的,而没有迎难而上、不计毁誉、甘背“黑锅”的改革精神,也同样说不出这样的话。

做管理工作的,就是要考虑如何把广大干警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如何把上级的精神和指标落实好,如何保证审判工作和社会效果最大化,新形势下法院工作如何有所创新改进等等。

做基层工作的,就是如何办好每一起案件,如何做好完成办案任务和指标,提高案件执行力的问题。在立案窗口信访岗位,就是要如何提高服务意识和技能,不断提高服务满意度。

所以,学习邹碧华,主要学习他敬业奉献的实干精神和改革先锋的情怀。就是要立足岗位,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邹碧华精神的感召下,相信每一位水利人都会立足本职,传承邹碧华同志敬业奉献的实干精神,兢兢业业、扎扎实实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实现自己的价值,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卢立军 2015年4月13日

第四篇:邹碧华先进事迹学习资料

‚你的生命就是我爱的雕塑‛——爱妻眼中的邹碧华

当你老了,白发茫茫,睡眼朦胧/壁炉旁打盹,请取出这部诗歌/轻轻吟咏,追忆你过去温柔的眼神/回想它们深深的倒影/多少人爱你青春妩媚的时光/爱慕你的美貌、假意,抑或真心/唯有一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爱你渐衰面容上痛苦的皱纹/垂首,在红光闪耀的壁炉旁/凄然轻诉那爱情的消逝/在头顶的山间它缓缓踱步/在满天繁星中间隐匿脸庞。

——邹碧华生前最喜欢江水渡翻译的叶芝诗作《当你老了》

‚他在我心里就是个阳光大男孩‛

海琳静静地坐在沙发上,鹅蛋脸,淡眉毛,一双细巧的眼睛。

她是邹碧华这一生最心爱、最重要的女人。为了她,邹碧华放弃北京来到上海,只求与她相濡以沫。相识30年,再多的荣誉、再多的光环,邹碧华最想听的还是她淡淡的一句赞赏。每天回到家,只要时间允许,他会‚霸道‛地要求她坐在身边,然后享受着她轻轻用耳勺掏掏他的耳朵。

‚从我们相识一直到他离开,他在我心里就是个阳光大男孩。‛海琳浅浅地说。

1984年,来自江西的邹碧华与来自上海的海琳同时考入了北京大学法律系经济法专业,海琳在班里担任班委、团支书,邹碧华则是出了名的‚调皮大王‛。

一天,邹碧华拿着两张北京大学的国际电影展电影票给海琳。‚那时候电影展的票简直是一票难求,他排了一个通宵买到两张票,想请我去看又不好意思开口,最后到我面前时把两张票全给我了。‛海琳和好友一起去看了电影。

第二次,邹碧华终于鼓起了勇气。他敲了敲海琳宿舍的门,门开了,海琳看见他手里拿着两张中国人民大学的电影票。

‚同学那里有两张电影票,晚上没时间看,我想和你去看。你敢去吗?‛他问。

‚我有什么不敢的!‛海琳被他一激,立刻答应了。

于是,两颗年轻的心终于有了碰触的机会。看完电影回来的路上,邹碧华与海琳聊了很多。不一样的童年、不一样的经历,让来自山村的他与习惯了城市生活的她彼此好奇,彼此充满好感。在一个灯光较暗的台阶处,邹碧华细心地扶了一下海琳的手,一股暖流击中了女孩青涩的心,如同那天的电影名字一般——《爬满青藤的木屋》。

邹碧华无可救药地爱上了海琳,海琳在心里也默默喜欢上了这个积极向上、乐观热情的男孩。‚他做事很果断,体育也好,学校的田径赛他都拿名次,是国家三级运动员。‛

但海琳有一点犹豫,曾经被连续三年评为‚上海市三好学生‛的她,从来都是家里的乖乖女,虽然有姐妹三个,但父母一直希望她大学毕业后回上海发展。

海琳开始有意识地拒绝邹碧华的邀请。不久,邹碧华病了。

一连几天上课没见到邹碧华,海琳有些失魂落魄,她忍不住去他宿舍看望。当看见邹碧华蒙着被子在宿舍床上睡觉时,海琳的心突然痛了起来,那一刻,她明白自己已经陷入了爱情。

自那以后,海琳瞒着家里与邹碧华开始恋爱,形影不离的两人尽情享受着初恋带来的愉悦。吃饭时,海琳会将所有的荤菜挑出来给邹碧华吃,邹碧华又忙不迭地夹回给她;到了周末,两人相约去北京图书馆读书,从早晨一直读到晚上;

每次学校放假,彼此忍受着思念的饥渴,鸿雁传书一封接一封。

邹碧华喜欢看电影,喜欢唱歌,喜欢弹吉他,海琳全都陪着他。‚他的宿舍床上都是他买的书,我的宿舍床上都贴着他画的画。‛如果海琳不高兴了,邹碧华就哄着她,或者一把抱住海琳什么都不说。‚生气以后又和好,那是最最幸福的时刻了!‛

海琳还记得第一次跟随邹碧华回家乡的情景:‚他家人对我特别好,进大门的时候还放鞭炮,弄得我不好意思了。‛

山村人的淳朴感染着海琳的心,当邹碧华兴奋地拉着她去看童年家乡的老屋、小桥、池塘时,海琳被眼前的这个男人感动了——他滔滔不绝地向海琳倾诉着童年的一切,那棵老槐树是怎样的粗犷、舅舅怎样从池塘里救起了他、外婆怎样疼爱他,‚还有他婶婶家做的汤,那真是天下最好喝的汤了。‛

纯真、纯粹,让邹碧华和海琳的心越来越近。毕业的时候,两人决定留在北京。邹碧华找到了一家报社,海琳则找到了一个银行职位。一切安顿后,海琳向家里摊牌,表示要留在北京发展。没想到,海琳遭到了家人的强烈反对,‚我父母希望我回到他们身边。‛

邹碧华很理解女友父母的心情,于是,他果断地做出了一个决定——和女友一起回上海发展。

1988年2月,毕业前夕的一个寒假,21岁的邹碧华和海琳一起来到上海。他住进纺织大学的学生公寓,然后一家家单位敲门,投送了60多份简历。‚那年上海爆发甲肝,等我们回到北京,都被隔离在学校的一个研究生楼里,每天饭菜都是学校派人送进来的。‛

乐观向上、不放弃希望,这是邹碧华一贯的作风。很快,上海高院的录取信息来到北大,海琳也通过学校和银行之间的协调,将工作从北京总行转到了上海分行。

1988年7月,没有任何背景的邹碧华走进上海高院经济庭,开始了一个法律人的生涯。

‚我一直认为他有着重要的使命‛

海琳从来不会大声发脾气,即使不高兴,她也是一个人闷闷的,只要邹碧华一哄,她就什么气儿都没了。在海琳身上,一个女人的可贵不仅在于温柔,更在于坚韧。

初到上海的邹碧华没有任何积蓄,他勤恳地在法院工作。与此同时,海琳也很用心地在银行打拼,两人为共同的未来努力着。

1990年6月,没有刻意的求婚,没有奢侈的婚纱,海琳穿着一条普通的裙子与邹碧华去领了结婚证。不久,银行分配给海琳一套小小的两居室,海琳向朋友借了点儿钱买了一些家具。‚一间六七平方米的房间给他做书房,还有一间大点的做卧室。‛

1992年1月,邹碧华与海琳办了一个简单的结婚仪式,在两三桌亲朋好友的祝福下,他们开始了婚姻生活。

‚那个时候,我事业发展得比较快,可能带给他一定压力,不过同时也转化成了他的动力。‛海琳说。

在外界眼里,机关的上升要比企业慢很多,邹碧华用了将近13年的时间,完成了从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到审判员的成长过程。‚那个阶段他不断调整心态,不断给自己充电,耐下心去等待。‛

正如海琳所说,1993年至1999年,邹碧华先后考取了北京大学国际经济法

专业硕士研究生、北京大学经济法专业博士研究生,六年里获得了法学硕士学位、法学博士学位。

这期间,深爱丈夫的海琳付出了很多。

1993年12月9日,临近产期的海琳到医院产检,医生查出她有妊娠高血压,指标不好,立即将她收治入院。此时的邹碧华还在北京读书。

下午3点左右,医生给海琳打催产素,海琳疼痛不已,但还是无法顺产。最后医生决定施行剖腹产手术,海琳的母亲在产房外颤抖地签了字。

‚孩子一生下来没有哭声,我好担心。只听医生说‘是个儿子啊’,然后她拍了拍孩子的屁股,孩子哇地哭起来,我这才放心了!‛海琳回忆道。当她被推出产房时,整个人都在发冷、颤抖不止,门外等候的大学女友一把紧紧抱住了她。

‚他是晚上才赶到的。‛海琳有些责怪邹碧华,但一看到风尘仆仆的他,埋怨瞬间少了很多。

邹碧华读硕士、博士期间,正是儿子从一岁长到六岁的关键期。身为父亲的他来回穿梭于北京、上海两地,尽量抽出时间陪陪妻儿。海琳则在父母的帮助下,挑起了养育儿子的大部分重任。‚孩子小时候有哮喘。有时候我整夜把儿子抱起来,因为他躺下就没法儿睡着。‛

1999年邹碧华获得博士学位,他带着儿子一起去了北京。穿着博士服的邹碧华抱着心爱的儿子,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前照了一张合影,这是他人生中最杰出、最值得骄傲的两个成绩单——懂事乖巧的儿子和法学博士学位。

‚我一直认为他有着重要的使命,而且我也知道,他心里有这个家,心里始终想着我。‛如今的海琳时常翻看邹碧华从各地出差回来带给她的礼物,有些东西,一点点捡拾起来,就会看得特别明显。

2000年,根据组织安排,邹碧华前往美国联邦司法中心担任研究员,对美国联邦法院内部机构设置及法官助理制度进行专题研究,期间还短期前往耶鲁大学做访问学者。

‚他去了一年,受到很大震撼,回来时运回了几大箱的复印资料,运费不计其数。‛海琳看着对知识如饥似渴的丈夫,深深感受到了毕业当年他们意气风发、为理想不懈追求的那份纯真。‚其实我也是这样,一直坚守着那份纯真。‛

邹碧华不止一次地和妻子提起这样一段经历:有一次他去美国地区法院考察,法官借了一件法袍给他穿上,然后带着他一起去开庭。开庭前,法官询问双方律师是否同意中国的法官同行穿上法袍来观察庭审,两位律师毕恭毕敬地回答‚没有问题,法官大人‛,并向邹碧华表示‚欢迎你,中国的法官大人‛。等到开庭开到一半,双方律师的火药味儿上升,法官招招手将两位律师叫上前轻轻说话,邹碧华凑过去一听,原来法官在提醒律师注意法庭上的形象。开庭结束后,法官告诉邹碧华,法官不可以在法庭上当着当事人的面批评律师,因为法官和律师是一个法律共同体,应该给律师起码的尊重。

‚这个细节给他的印象特别深刻,后来他在长宁法院就写了《法官尊重律师的十条意见》。‛海琳说。至于邹碧华那部被广为传颂的《要件审判九步法》,‚他前期准备了很长时间,经常写一些东西,躺在床上也写。等到后来落笔,一下子就成稿了。‛

在海琳眼里,邹碧华绝不是一个死读书的人,而是一个很有悟性的男人。‚他只要想学一样东西,就很快专注于其中,而且不怕难为情。练上海话的时候,我听他讲会笑疼肚子,但他坚持练,菜场也去。他很有语言天赋,英语很好,又自

学了日语。后来几年,他每天在小区走路健身,戴着耳机听历史、管理类的讲座,一走就是四五十分钟。‛

2006年邹碧华当选为‚上海十大杰出青年‛。回家后,他忍不住向海琳‚得瑟‛了一下。海琳想起当时的场景就笑了:‚他只要碰到开心的事,就像一个孩子一样,回家会扭一扭告诉你,就像周星驰那样摇头晃脑。‛无论是书记员、法官、庭长、还是院长,在心爱的妻子面前,邹碧华永远是一个阳光大男孩。

2008年,邹碧华走马上任上海长宁法院院长,四年后调任上海高院副院长。海琳第一次发现丈夫的白头发多了。很多次深夜,她从梦中醒来,隔壁书房里的灯仍然亮着。

‚可以睡觉啦!赶紧睡啊!‛她轻轻喊着。

‚噢。好。‛邹碧华应着,灯仍然开着。

‚我每天给他做两件事:给他泡一壶红茶,给他掏一掏耳朵。他知道我眼睛不好,平时很心疼我,但掏耳朵这事儿一定要我做。他专门买了一个耳勺,每次要我掏,觉得很享受。‛海琳默默爱着这个充满使命感的男人,30年的相携相扶,早已让他们融为了一体。

‚这个世界上最爱你的人是我‛

2014年12月10日早晨,海琳看着熟睡中的邹碧华催道:‚起床啦,你到底起床吗?‛

那几天,海琳明显感到丈夫累了,因为他把晚上睡觉的时间提前到了12点。

‚起床吗?‛她催着。

‚好,起来!‛邹碧华最后下定决心应了一声。

7时30分两人出门,海琳和邹碧华说笑:‚今天总算不让你说‘我在等你啊’!‛

原来,以往邹碧华虽然起床晚,但调皮的他总会在出门前一刻,突然加快动作吃饭、穿鞋,搞得海琳措手不及,最后总被他占先。‚我在等你啊!‛邹碧华常常站在门口与忙乱穿鞋的海琳开玩笑。12月10日那天,海琳早早地穿好了鞋,这次她占了先。

7时50分,海琳下车,与邹碧华告别。她没想到,这竟然会是一次人生的诀别。

下午,正在单位上班的海琳接到邹碧华司机李小马的电话,说邹碧华情况不好,在瑞金医院抢救,让她赶快过去。

海琳坐着车直奔医院,越来越多的人也不约而同地赶到医院。抱着一线希望的海琳浑身控制不住地颤抖,脑子一片空白。

当走进抢救室时,邹碧华闭着眼睛躺在病床上,脸色苍白,身上插着管子。

‚你不要吓我啊,睁开眼睛看看我啊!‛海琳一头扑倒在邹碧华胸前,扯动着丈夫。那一刻,她甚至感觉到了他的心跳。

17时20分,邹碧华去世。

当海琳第二次走进抢救室时,已经有人给邹碧华换好了衣服。她默默地抱起爱人,紧紧贴着他的脸颊。

邹碧华的脸已经凉了,她用自己的体温焐着他,无穷无尽的泪水汹涌而出。

当所有人都退出房间后,只剩下海琳和儿子两人。邹碧华的脸已经被海琳焐热了,海琳停止了哭泣。

放心吧,我会照顾好儿子,照顾好爸爸妈妈,照顾好这个家——她在心里默默对他承诺。

‚我觉得他有使命,上天只是安排他去做更重要的使命去了。也许有一天他

会回来,就像远行一样。‛海琳说。那天以后,海琳和家人每晚都将家里的灯打开,因为如果邹碧华回来,会感到温暖。

邹碧华在家常常喜欢穿一件羊毛外套,睡觉时,这件羊毛外套会放在海琳枕下。每逢海琳晚上起身,邹碧华都会细心地要她披上,以免她着凉。‚这件衣服我还是每晚放在枕头下。‛海琳说。

今年海琳生日,邹碧华破天荒地给她买了一条钻石项链。‚其实他很多时候都想到我。‛台湾的琥珀耳坠、捷克的玻璃饰品……还有邹碧华陪海琳去买的衣服。‚我很相信他的品位,衣服都是他帮我挑,如果营业员说‘好’,他头一摇,我就说‘不要’。‛她真的太习惯有他了,‚只要他买的我都喜欢。‛

儿子的表现让海琳很宽慰。‚碧华去世当晚,儿子洗漱完毕,突然说要给为爸爸守灵的叔叔阿姨拿点点心吃。他突然会关心别人了,有使命感了,他甚至提出以后要到爸爸书房那里去看书。‛当微信圈出现邹碧华的演讲纪念视频后,海琳发现,儿子坐在那里,一边看一边流泪。

什么是爱,就是无论你在不在,我都对你不离不弃。

12月14日,邹碧华遗体告别仪式。盖棺前,海琳最后整理了一下邹碧华的衣服,摸着心爱的丈夫的脸,她在他身边放下了一本《要件审判九步法》。‚这是他一生的自豪!‛

还记得大学毕业的时候,同学之间互相留言,海琳一定要邹碧华留言。

于是,深爱海琳的他在那一页上这样写——‚你的生命就是我爱的雕塑。‛

海琳给邹碧华这样写——‚你一定会发现,这个世界上最爱你的人是我。‛

‚向死而生‛

这个世界没有遗憾,有的只是芸芸众生的生命。

邹碧华喜欢唱歌、画画、摄影、书法、吉他;他沉醉于诗歌、小说、法学专著、管理案例、建筑美学;他全身心地善待妻子、儿子、父母、兄弟、同学、老师、学生、同事,以及每一位经过他生命历程中的人,他用他在世间的每一分每一秒尽情发现着世界的美,享受着世界的精彩,完成自己的华丽乐章,直至去世。

‚我现在觉得都不可思议,如果按照一般常人来说,他完成了那么多事情,大约100多岁都有了。‛海琳说。

热爱生命,才会热爱自己,热爱他人、热爱生活、热爱事业,最终创造奇迹!

‚向死而生。‛这是邹碧华曾经说过的话。

向死而生!让我们记住邹碧华留下的路标,记住他的微笑,记住他的力量,如同那首《You raise me up》:

你鼓舞了我,所以我能站在群山顶端;

你鼓舞了我,走过狂风暴雨的海;

当我靠在你的肩上,我是坚强的;

你鼓舞了我,让我能超越自己!(记者严剑漪)

一位法官的过世,引起如此多人的缅怀。邹碧华希望的墓志铭是—— ‚因为我的存在,社会更加美好”

12月10日下午。上海天色铅灰,飘着零星小雨,寒风蚀骨。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张新给副院长邹碧华发了一条短信,告知他下午工作安排的细节。再次拿起手机,张新忽然发现手机被刷屏了——邹碧华走了,倒在赴徐汇区法院参加司法改革座谈会的途中,年仅47岁。震惊与悲恸,张新的双眼瞬间被泪水模糊。

那些天,许许多多人都在刷屏。无论是最高法院的精英,还是基层一线的法官;无论是声名显赫的大律师,还是高校教授学者,都在齐声表达震惊惋惜与敬仰钦佩。有人说,这是‚邹碧华现象‛;更有人说,‚12月10日,是法律人悲伤的日子。‛

一位法官的过世,为何会引起如此众多来自不同领域的法律人的共同缅怀与尊敬?

邹碧华在自己撰写的 《法官应当如何对待律师》一文里,曾写下这样一段话,或许为‚邹碧华现象‛写下了注脚——

‚法治的根基是——信任,德肖微茨将这种信任称为一个社会的 ‘道德资本’,但这种信任,这种司法的公信力,归根结底是由一位一位受人尊敬的法律人积聚和建立起来的。‛

最高法院法官何帆撰文写到:‚邹碧华以自己的远见卓识、法律素养和对司法事业的热忱,赢得所有人真诚的敬意。即使在一个众声喧哗的时代,一名追求卓越、敢于担当的法官,仍然是受到众人尊重的。

学者邹碧华

邹碧华书房的照片在网上流传:不大的空间里,目之所及全是书。挤满两面墙壁的书柜塞满了书,书柜旁的一点空隙堆起跟书柜一样高的书本,写字台也被成堆的书本挤得只剩一点空间。有网友评价:‚这样的书房,看着就感受到主人的踏实。‛

邹碧华的才学几乎有口皆碑。一次上海高院举行食品安全犯罪主题新闻发布会,邹碧华不仅对法律谙熟于胸,问起相关数据,也是脱口而出,言之有物,没有一句废话。后来记者才知道,就连发布会上的PPT,也是他亲力亲为制作的。

1984年,17岁的邹碧华从江西考入北京大学经济法系就读,毕业后进入上海高院经济庭成为一名书记员。之后,他于1999年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从一名书记员变成了上海高院副院长。繁忙的工作之余,他发表了数十篇论文和多部专著,2011年撰写的《要件审判九步法》,被全国各地许多法院作为指导民商事审判的范本。

去世前一天,由邹碧华主导推动的上海法院律师服务平台刚刚上线运行,这一服务平台包括查询、提交、申请、建议、交互五大功能,涵盖律师参与诉讼的各个专项流程。律师可在线申请立案,缴纳诉讼费,完成立案所有流程。

在邹碧华的同事看来,他始终是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曾在长宁法院信访办工作的滕道荣还记得,2008年邹碧华刚到长宁法院,就提出了一系列管理涉法信访这一‚老大难‛问题的创新之举。在邹碧华的主持下,长宁区法院自主开发了信访统计软件,每天录入相关信息,分类管理,邹碧华每天登录查看。滕道荣说:‚他自己要做到工作心里有数,而不是听汇报。‛

邹碧华还要求滕道荣通过数据做投诉率分析,分析问题源头。因涉及各方关系,这让滕道荣颇有顾虑,邹碧华多次告诉她‚一定支持‛,让她不要有包袱,还自己带头分析数据,查找原因。在这些数据化工作的基础上,邹碧华又带领大家模拟场景设计,针对不同的来访人接待方法设计出65个场景,原本的‚老大难‛问题得到了很大改善。

从业二十余年,从民商法到刑法,从普通法官成长为法院领导,邹碧华遇到的境况各不相同,但优秀始终如一。

他说:‚认真对待工作的心不能变。‛

何帆回忆:大他11岁的邹碧华比他们更‚潮‛,这些年走哪儿都是一副‚IT精英范儿‛,不像法院领导,PPT、KEYNOTE等软件,玩得比谁都熟,业界有什么好书新书,他也都第一时间知道。他的公文包内,时常放着厚如砖块、写满批注的英文管理学著作,还推荐了诸如 《大数据时代》、《定位》、《基业长青》这样的信息化与管理学题材的书籍给他。

邹碧华曾对他说:‚我们做司法改革,光懂审判业务和法院那点儿事是不够的,你必须及时吸取其他学科的最新成就,可视化、大数据、移动终端……都是未来的大趋势,法院现在不研究、不跟上,将来就会被别的行业嘲笑。‛

在上海高级法院的工作人员看来,邹碧华堪称‚完美‛——他是北大的法学博士,是有口皆碑的好法官,还是田径国家一级运动员,并且从小学习美术,热爱诗歌……

他是一个‚完美主义者‛。高级法院工作人员回忆,法院一个可视化网络的设计,一连改了17稿,他都不满意,甚至晚上11时还会打电话跟工作人员讨论想法:‚最后效果确实很好。‛

邹碧华这么忙,哪儿来的时间阅读、思考?上海市高院刑二庭审判长吴志梅还记得,作为分管领导的邹碧华曾经告诉她,自己当审判长时,开庭之前会先阅卷宗,对争议焦点要有所预判,避免重复开庭。每天中午12时30分到1时30分,晚上6时30分到7时30分负责接待。这样就有整个晚上的时间来读书,随后他又推荐了《哈佛时间管理》、《定位》等书籍给吴志梅。

‚就像邹院长说的,学习的时间一定能挤出来。‛市高院信息处处长曹红星还记得,有一次去北京开会,因大雨航班无法起飞,折腾了一天,所有人都在焦虑、抱怨,邹碧华却说:‚正好利用这段时间来看看书。‛

好人邹碧华

走进长宁法院,会发现这样的细节:虽然空间狭小,但所有审判员都有一个独立办公室,接待大厅的立案区则用隔断遮挡起来。

‚长宁区法院从基建就看得出是以‘人’为中心的。‛长宁区法院少年庭法官顾学磊回忆,法院在建设时,邹碧华提出,法官在办公室会客,如果三三两两挤在一起,电话此起彼伏,人员进进出出,既不能树立司法权威,也不利于维护

职业尊严。所以大楼装修时他力主压缩会议室等空间,‚再小,也得让每位法官有一间独立的办公室‛。考虑到来法庭立案当事人的心理,他也提出在立案区增加隔断以保护隐私。邹碧华调入高院后,顾学磊跟他的联系就少了:‚他太忙了,我不愿意打扰他。‛

今年11月15日,那是一个周六的中午。顾学磊吃饭时忽然接到了邹碧华的电话:‚恭喜你入围今年‘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二十强,最后一轮演讲有什么想法?‛他主动约顾学磊第二天上午见面。

一个高院副院长,还能这样关心一个基层年轻法官——这让顾学磊始料未及。第二天,在邹碧华家的附近,2006年当选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的邹碧华告诉顾学磊:‚当时我想到的是1988年到高院报到第一天,给江西农村的母亲打了个电话,说自己要当法官了。母亲说,‘你要做一个有良知的法官’——这句话影响了我的一生,我就以这个为主题开始了演讲。‛

时间将近中午12时。邹碧华因工作婉拒了顾学磊一起吃饭的邀约:‚要记得你代表的不是个人,而是法官对青少年的关爱。等你演讲的时候我会去现场关注你!‛

告别之后,顾学磊整理思路,完善演讲稿。12月10日下午3时12分,他发了条短信给邹碧华,告诉他这次评比无论成败,都已感受到很多温暖,并向邹碧华说了四次‚谢谢‛。他怎么也没料到,几乎在这条短信发出的同时,邹碧华已经不省人事。

‚也许他没有看到我的感谢,我希望他在天堂能感受到。‛12月13日,顾学磊站上演讲台,但曾经说过会去现场的邹碧华却再也不能实践承诺。

邹碧华是个好人,不光是同事这么说。不少记者还记得,当年《物权法》出台实施,不少记者也对这部法律吃不透。邹碧华一遍一遍地解释,当事记者还记得‚他没有一丝不耐烦,始终面带微笑‛。

‚如果一些案件媒体要求旁听,要尽量创造条件让他们听庭。‛正是在邹碧华的主张下,包括李旭利‚老鼠仓‛案在内的一系列‚敏感‛案件,得以对媒体和公众公开。而邹碧华在生前最后一条微信中写到:‚盼律师执业环境越来越好‛。

对于当事人,他更是饱含深情。

在一起投资诈骗案审理时,数以百计的被害人涌到了法院,情绪十分激动。当时邹碧华对吴志梅说:‚你们好好开庭,我帮你们接待当事人。‛

邹碧华开设多个法庭让当事人旁听、观看直播,甚至联系好救护车到场待命——此后确实有老人因过于激动昏倒而得到急救。

邹碧话说:‚我们用的是纳税人的钱,他们都是当事人,为什么不让他们听?为什么不让他们看到法院是怎么审理的?‛

滕道荣还记得,长宁法院曾经审理过一起案件,当事人的孩子因输血感染艾滋病去世。邹碧华大年三十带着她和多名法官前去慰问,对老人说:‚你孩子没有了,我们法官就是你的亲人。‛在他调离长宁法院时,他还特意叮嘱接任的新院长:‚这家人拜托多关心关心,毕竟他们的孩子没有了。‛好人邹碧华也影响着与他接触过的人。2009年,顾学磊曾经手过一起案件:一名5岁的孩子罹患白血病被父母丢弃,只得由爷爷奶奶抚养。实在没钱生活,两位老人想到了卖血。结果血站不接受有偿献血,失落的老人看到旁边的法院,尝试寻求司法帮助。

尽管满腔愤懑,顾学磊很迷惑:未成年人起诉监护人,能成功吗? 邹碧华知道此事,立即表示‚一定要解决‛。他帮助顾学磊一起寻找法律资源,联系社会部门帮助,连续三天三夜追踪孩子父母下落,最终让孩子的父亲承

诺拿钱养育孩子。顾学磊说,事后孩子的奶奶找到他,拿出一份遗体捐赠证明,请他把消息带给邹碧华,‚我实在拿不出钱回报社会,看到电视上说医学研究需要遗体,我这把老骨头身后就交给国家吧!‛

听到邹碧华离世的消息,年近七旬的老夫妻再次找到顾学磊:‚无论如何我们也要去送恩人最后一程!‛

导师邹碧华

‚没事,我不累‛——

在张新的印象里,这句话几乎成了邹碧华的‚口头禅‛。

今年10月,张新曾跟邹碧华到甘肃兰州开关于司法改革的会。

当天晚上6时出发,7时起飞,入住宾馆已经零时。第二天开会,当天晚上就返回上海,回家时也已零时。

就连张新的妻子也说:‚这个领导不一样。但这样连轴转,身体怎么受得了?‛ 但他确实乐此不疲。作为上海司法改革的‚操盘手‛,很多事情他都亲力亲为,就连司法改革的介绍PPT,也是他做的——他能亲手完成的事,一般不会麻烦别人。司法改革方案的每一句话,背后都要有现实的支撑。邹碧华说:‚我这个层面能做得好一点,就是一种推动——反正我又不累。‛

邹碧华的学生、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张晓丹说,邹碧华‚不仅是学业导师,也是精神上的导师‛。

因为遇到一些事情,她曾对导师抱怨过。当时邹碧华回答她:‚你太关注自己的喜好得失。如果你有更高远的理想,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你所经历的委屈就不算什么。‛

张晓丹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解释导师的行为:‚一个人有远大的理想和价值观,就不会感到疲惫与空虚。‛

邹碧华曾经告诉过学生,如果有一天自己逝去,希望墓志铭上有这样一句话——‚因为我的存在,这个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接触过邹碧华的法律界人士都说,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和‚完美主义者‛的结合体,但同时他也是一个‚乐观主义者‛。

何帆曾经问过邹碧华:‚全国法院都盯着上海如何将法官员额压缩到队伍总数的33%,你们最大的难题是什么?‛

他说:‚当然是避免搞‘一刀切’,不能为了图省事、求便利,就欺负年轻法官,将助理审判员‘就地卧倒’转为法官助理,一定要有一个科学的考核标准,让真正胜任审判工作的优秀法官进入员额。‛

在何帆看来:‚这是最正确的路径,但也最麻烦,最得罪人。‛ 邹碧华却‚看得开‛:‚改革,怎么可能不触及利益,怎么可能没有争议。对上,该争取时要争取,该顶住时要顶住;对下,必须要有担当,无论如何,都不能让那些在一线辛苦办案的老实人和年轻人吃亏。我让人搜集了微信上所有吐槽司法改革的文章和段子,既报给领导参考,也时刻提醒自己,避免犯那些文章中提到的错误。背着‘黑锅’前行,是改革者必须经历的修行。‛

高院刑二庭庭长俞秋玮曾经跟邹碧华深聊过一次。邹碧华说,人不管在什么地方,都是一个过客,任何一个单位都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所以不要去计较,每天才有积极的心态。

‚我深深地感觉到,他就是一个心底纯净的人。‛俞秋玮说: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我们都有太多顾虑与牵绊,担心别人的评价,但是一个心底纯净的人是百毒不侵的。

这是邹碧华留给许多人的‚精神财富‛。

邹碧华的学妹、一位广东的法官发表了这样一首诗来纪念师兄—— ‚你使许多事情发芽 而自己被冬天拂去如落叶 十二月十日,上海小雨 船到江心

操桨者骤然沉默 耳边只余风声

独角兽回到了寓言里 谁来驮负巨大的词语 ——有的人说会放弃; ——有的人说会继承。‛

邹碧华在华东政法大学带的第一届学生夏关根,如今已经在宁波海事法院工作,他选择了继承。

‚过去我羡慕老师有个大平台,可以做很多事。‛夏关根说,‚现在我明白,即使我只是一个基层法官,一个案子处理好,就是对一个家庭负责——这就是意义。‛

‚我们做得好一点,社会就会进步一点。我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会很努力地推进这个社会进步。我想这也是老师的愿望吧。‛

顾学磊也选择了继承:‚如果我们发出的正能量能辐射到来长宁法院诉讼的人,那就能改造一个小环境。每个小环境不断改善,结合起来,就能推动社会良性发展。‛

第五篇:邹碧华学习心得体会

俯首甘为孺子牛

---记学习邹碧华精神心得

2015年3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举行邹碧华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最初时没有放在心上,但是在报告会开始后,5位报告人分别从邹碧华的同事、下属、同行、爱人和采访者等角度,回忆了邹碧华生前工作、生活、学术的点点滴滴,向广大法院工作人员和党员干部讲述了他为人、做事、改革的一个个鲜活事例。我的脑海浮现 一名普通的法官,因疾病意外来袭而突然倒在工作岗位上,将生命定格在那里,悲剧在人间上演,哀思如潮。我突然想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保尔说的话:“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因此,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能够说,我把整个生命都献给了全世界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

总书记指出,“面临改革大潮,我们要做改革的弄潮儿”。邹碧华身前除了担任上海高院副院长,还有另一个头衔——上海司改办主任。从参与研制最高法“审判权力运行机制改革试点”“司法公开平台建设改革试点”等方案,到参与主持起草《上海法院司法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邹碧华以“背着‘黑锅’前行”的担当精神,啃下了司法改革中一个又一个“硬骨头”。生长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时代,我们作为法律工作者,作为法院工作人员,都要像邹碧华一样,追求改革理想,献身改革大业,不计个人得失,不计个人毁誉,顶住压力,冲破阻力,将改革“一点一点向前拱”,在改革的征程上“杀出一条血路”。尤其是现在司法系统的改革,更是如此。

勤政务实,是我们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和鲜明品格。这一点在邹碧华身上得到了有力印证。推行法官员额制,独创一套“案件权重系数”,避免了两个“一刀切”;针对执行投诉多,变“一人一案管到底”传统运行模式为接待、查控、研判、强制4个环节,执行投诉率下降76%;为让当事人方便联系法官,建起法院“小总机”,安排专人接听,成为如今在全国法院推广的12368热线电话的雏形„„邹碧华用一个个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有数据、重事实才能更好地推进改革”的工作理念。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每名党员领导干部都要像邹碧华一样,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向实处着力、用实干说话、凭实绩立身。唯有勤政务实,方能谋成小康之业、扬起改革之帆、行好法治之道、筑牢执政之基。

邹碧华是与时俱进的行业创新者。“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抱残守缺、固步自封,只会越来越退步,吐故纳新、与时俱进,才能越来越进步。邹碧华曾经说,“我们做司法改革,光懂审判业务和法院那点儿事是不够的,你必须及时吸取其他学科的最新成就,可视化、大数据、移动终端„„都是未来的大趋势,法院现在不研究、不跟上,将来就会被别的行业嘲笑。”主持制定上海法院信息化建设三年规划,他综合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用信息化力推司法公开,其中6项应用属于全国法院首创。“不日新者必日退”。作为法律工作者,无论身处何种岗位、从事什么工作,都要像邹碧华一样,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在创新中赢得工作主动、答好时代考题。

邹碧华同志一生短短47余载,践行了一个优秀中共党员的本色,践行了一个朴实无华、默默奉献干部的风骨,践行了一个真抓实干、惩凶扬善法官的气度。在26年的法院工作中,虽经历多次职务和角色转换,他始终甘于奉献、充满激情,他勇于承担重

任,工作精益求精,办事雷厉风行,作风细致入微,从不抱怨、计较个人得失。他鞠躬尽瘁,最终累倒在他热爱的司法事业上,累倒在他挚爱的司改工作上,累倒在他毕生追求的法治路上。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下载教师学习邹碧华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最终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师学习邹碧华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最终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邹碧华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邹碧华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坚守信仰,负重前行 ——邹碧华先进事迹学习心得还记得那是2014年12月10日的傍晚,回到家打开微信就被朋友圈里的一篇报道给惊到了——上海高院副院长邹......

    邹碧华心得体会

    学习邹碧华心得体会 人们说,邹碧华是法治路上的“燃灯者”,是敢於担当、善於谋事的好干部。从去年12月10日邹碧华去世到现在,我们一直在追寻他走过的足足,试图还原他充分燃烧的......

    学习邹碧华

    身处这个改革的时代,怎样去适应、怎样能像邹碧华一样为了改变这个世界而活着,是我们每一个法律人需要深思的问题。作为一个“燃灯者”,邹碧华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他心细如发......

    学习邹碧华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精选合集)

    学习邹碧华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邹碧华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2014年12月10日,上海市高院副院长邹碧华,在工作途中突发心源性猝死,年仅47岁。这些天来,哀思如潮,全国各级法官......

    法院系统 学习邹碧华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邹碧华精神心得体会 审管办 王 杰 2015年3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举行了“邹碧华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全国各级法院干警聆听了这次报告会,我作为一名普通的基层法院工作者,有幸......

    学习邹碧华先进事迹心得(优秀范文五篇)

    学习邹碧华先进事迹心得(一)臧克家先生在纪念鲁迅一首诗《有的人》中写道"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上海高院邹碧华就是后者。不管是他关爱的家人,还是与之朝......

    学习邹碧华精神有感

    他的事迹永远值得我们铭记,他的品格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他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传承。 大力开展向邹碧华同志学习活动,全面推进人民法院队伍建设,努力培养造就一大批邹碧华式的好干......

    向邹碧华同志学习

    向邹碧华同志学习2015年05月25日,永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马庄站组织全体医务人员学习了上海市高院副院长邹碧华的先进事迹。邹碧华同志在工作途中突发心源性猝死,年仅4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