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潘立华老师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精选)
通过学习潘立华老师的视频,他的事迹深深的感动着我。他都是普普通通的教师,和我们一样,奋斗在教学第一线,却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听后,我自身觉得深受教育,受益匪浅。
1、师爱是师德的灵魂:潘教师崇高的人生追求、高尚的师德情操、无私的奉献精神,感人至深,催人奋进。通过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以无限的真情去关爱,用爱去感化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不厌其烦的耐心指导,当学生做错了事的时候,指导分析让学生知道做错事的原因。用温馨的语言教育学生,用母亲般的爱感化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犹如父母,甚至胜于父母。感受到能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83岁高龄的全国优秀教师霍懋珍从教60年的深刻感悟,“师爱是师德的灵魂”,这是北京师范大学著名教授林崇德的深刻认识。
通过学习,我对师德也有了更多的理解体会。教书不仅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生活态度。教书就成了一种立业的根基,精神的寄托。我个人觉得师德是一种职业道德,他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我们所认为的教师的道德素质并不是指规范,准则本身,而是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尊则。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因此,教师道德素质比较是文化素质更为重要。而教师道德是教师的灵魂,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师魂”。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在教育中,一切师德的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即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板书笔迹等。人的一生中能遇上一位好老师是莫大的幸福。
2、做学习型教师,促专业成长,做学生终身学习的榜样。时代的发展使教师的学习刻不容缓,整个社会要建设成为学习型社会,一次教育终身享用的一劳永逸的教育观已经与我们这个时代格格不入,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是紧密相联,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教师不仅自己要接受终身发展的理念,还必须肩负起社会赋予教育的重任,在观念更新,思想解放、职责履行上为整个社会做出榜样。教师应该成为创建学习型社会、创新型社会的先锋,成为终身学习的典范。
3、落实教、学、研三位一体时代要求。教师的职业活动不仅是传统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语),而应扩充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研而不休”,即由过程的“教学相长”变成“教、学、研三位一体”。“教”(诲人)是教师职业活动的主体,“学”是教好的前提和条件,此二者一直被认为是教师天经地义的职业要求。而“研”则被排除在外。因此,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地位,必须成为研究者。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有能力构建知识和改进教学实践,才能从一个否认个人的尊严和迷信外部权威的教育制度中把自己解放出来,进而解放学生,从而也使自身获得应有的尊严。苏霍姆林斯曾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只有当教师把研究变成一种态度、一种职业生活方式,教、学、研才能真正融为一体;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不简单重复别人的劳动,才能创造性地游历自己的专业世界,体验专业生涯给自己带来的幸福和快乐。
总之,此次学习对我触动很大,很感谢潘老师给了我一次这么好的学习机会,让我受益匪浅。
第二篇:潘立华老师先进事迹心得
潘立华老师先进事迹观后感
歙县新安小学
吴沛
精神凝聚力量,榜样引领方向。9月13日下午,新安中学多媒体教室内座无虚席,掌声不断。“全国最美乡村教师”潘立华老师先进事迹报告会在这里举行。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孙海燕,副县长练玉春,县教育局局长王正华,党委副书记程应莲,副局长王秋冬及全县各学校300余名教师聆听报告会。我也有幸参与其中,亲耳聆听了潘立华老师做的《把爱洒向大山深处》的报告。
今年56 岁的教师潘立华,是大山最深处歙县上丰中心学校岩源村吴家坦教学点的老师。从1976年高中毕业担任民办教师开始,潘立华手把手地教着山里的孩子,帮他们圆“看看大山之外”的梦想。
在海拔千米的深山教学点,他持续任教了37 年。一间几十平方米的陋室,培育出几百位学生,其中数十位后来考入大学。潘立华老师成为2013华东地区唯一获得“最美乡村教师”殊荣的教师。
报告会上,潘立华老师讲述自己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的不平凡业绩。他坚守不计回报,默默奉献的信念,用“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情怀,在农村偏远山区奉献无悔的青春;他践行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原则,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最崇高、最有威信的榜样;他那颗至善大爱的心,对学生不嫌弃、不抛弃、不放弃,坚守可以没有大师,没有大楼,但决不能没有大爱的坚韧信念,感化着一批批学生。他用质朴的语言讲述一件件感人的事迹,深深打动会场中的每一个人。
报告会后,王正华局长指出,歙县是一个山区县,地广人多,有5万多名学生,3600多名教师,其中农村教师2500多名。由于地域原因,目前全县仍有200多个村小教学点,还有685名教师工作在最偏远、最艰苦的教学点上,他们和潘立华老师一样,是我们教师群体中“最可爱的人”!他号召全县教育工作者,尤其是青年教师要以潘立华老师为榜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弘扬人民教师忠于职守、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崇尚先进、争当先进。
歙县上丰中心学校党支部书记鲍宜滨说,他比潘老师早两年在山里教书,然后一直在中心学校工作,见证了潘立华老师三十多年在教学点的坚守。潘老师最可贵的是热爱自己的岗位和事业,学校曾经想把他调回本部工作,但他婉言拒绝。他是真的喜欢山里的孩子,在艰苦环境中找到了真正的快乐和幸福。潘老师扎根大山,把爱洒向大山深处,做大山深处孩子的圆梦人精神境界很值得我们学习。
山区村落距离远,教学点的孩子们年龄小,上学都是早出晚归。因此,教学点老师不但要传道授业解惑,也要料理好学生的吃喝拉撒。虽说教学点叫吴家坦,但学校在山坡上,坡下是一条弯弯小路,而路边就是滚滚溪流。每天一早,潘立华就来到路口,把孩子一个个领上教学点;遇到雨雪天气,他就把孩子背上去。中午,他要为每个孩子热好饭菜,过去都是用火篮、火炉,潘立华手上因此留下了一道道“烙”印。傍晚,潘立华又把孩子们领到路口。遇到农忙或家长有事,他还要骑车将学生安全送回家中。他关爱学生,默默在平凡的岗位上无私奉献。我应该向他学习,安心干好本职工作,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对学生倾注所有的爱,提高学生素质,关心学生的生活,重视安全工作,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坚决不进行有偿家教,不收取学生家长礼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出色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
我一定响应王正华局长的号召,以潘立华老师为榜样,不计名利,弘扬人民教师忠于职守、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崇尚先进、争当先进。
第三篇:学习乡村教师潘立华事迹心得体会
学身边榜样做一名好老师
——学习乡村教师潘立华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漳潭中心学校孙立仁)
今年全县教育工作会议上作出了以潘立华老师为榜样,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弘扬人民教师忠于职守,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号召,要求全县教师认真听取事迹报告会,收看央视今年教师节前举办的“最美乡村教师”颁奖典礼晚会以及潘立华老师先进事迹宣传片。营造人人比奉献,人人学先进,人人争当师德标兵的良好育人氛围。我觉得在当今以市场经济为主的社会中,人们的价值观出现些混乱时,县委、县政府以及教育主管部门作出如此决定、倡议和号召,意义重大。这次县教师进修学校为突出这一主题教育,不辞辛苦,送教下乡,从多个方面对教师进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关爱学生,以最美乡村教师潘立华为榜样,提高教师综合教育能力的教育授课培训,非常及时。通过培训学习,我深有感触,尤其是潘立华老师先进事迹让我不仅是感动,更是心灵的震撼,灵魂的洗涤。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我县上丰中心学校岩源村吴家坦教学点教师潘立华,56岁的他,在海拔千米的深山区教学点一蹲就是37年,一间几十平米的陋室培育出几百位学生,其中有数十位后来还考取了大学。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坚守不图回报、默默奉献的信念,用“捧
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情怀,在农村偏远山区奉献无悔的青春;他践行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原则,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最崇高、最有威信的榜样;他那颗至善大爱的心,对学生不嫌弃、不抛弃、不放弃,坚守可以没有大师、没有高楼,但决不能没有大爱的坚韧信念,感化了一批批学生。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天天跟孩子们在一起,高兴!他真不愧为一个实实在在的大山深处的“圆梦人”。
我是一名乡村初级中学教师,年龄跟他相仿。尽管我们的教育环境迥然不同,但我们可以共享同一种精神、同一种信念、同一种态度和同一种操守,那就是奉献、钻研和甘做人梯。在以后的教育职业生涯中,我将在先进教师先进事迹的启迪和鼓舞下,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努力增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书育人”的教师使命感,不断强化自己作为一名教师应有的责任心。为此,我将从以下几方面来努力。
一、端正态度
要端正工作态度。态度决定一切,能不能上一堂好课,能不能让课堂呈现出更多的亮点,教学态度是至关重要的。个人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是次要的,个人的教学能力再强,水平再高,缺少一个端正的教学态度,课堂也是很难出彩的。只有端正了工作态度,把教育作为事业来做,把教学作为艺术来研究,才有可能上出高质量的课,才能让课堂亮点不断闪现,才能不枉教师这份光荣使命。
二、练好基本功
要教给孩子一滴水那么多的知识,教师就要具备有一桶水那么多的知识。因此,我们除了上课,处理班务,搞好教研活动外,还要抓
紧课余时间研修,攻读些理论书籍。晚上还得要认真备课,看书学习,查阅资料等,当别人在与家人聊天,朋友聚会,吃喝娱乐,享受工作之余的悠闲时,我们不应该去羡慕,我们应该还要为明天的上课做准备,还要去为某个学生的个体行为伤点脑筋,还要去为写某篇教育教学论文冥思苦想。是呀!可当我们看到学生的一丁点进步时;有家长向我们道谢时;自己课堂教学闪现出一丁点火花时;工作得到同事、领导的肯定时,那种兴奋与激动也是难以言表的,是别人不能体会的。真的,觉得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人的一生虽然漫长,可记忆力和精力最黄金的时期却是有限的,现在的我倍感岁月的不饶人,眼看人生的黄金时间早已匆匆从脚下流过,如果还不努力学习,不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积淀下一些经验的话,那可能确实就要来不及了。所以,我想:现在辛苦点,累点,虽然会失去一些娱乐时间,但我会得到一笔人生最宝贵的财富,那就是解惑授业的经验。天道酬勤,我相信只要辛勤耕耘就会收获丰硕的成果,哪怕一颗青涩的小果,我也要为之努力奋斗,心里也觉得很甜。
三、拥有一颗真诚的爱心
“对待学生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我们都应该学会换位思考,当我们希望别人怎么教自己的孩子时,就一定得怎么教别人的孩子。当家长把孩子送到我们手上的时候,他们对我们寄予很大的希望,所以,我们就要象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真诚的爱他们,用积极的情感去感染他们,扣击他们的心扉,激起他们感情的波澜,这是一种责任。我们要象慈母一样关心爱护每一个孩子,孩子身体不适时,我们应该嘘
寒问暖;孩子有缺点或不足时,不歧视,不挖苦,不嘲笑,应该有颗包容之心。要想到:他们是孩子,拥有犯错误的权利;当孩子的优点或进步时,要及时表扬,要加以肯定和鼓励。总而言之,作为教师,我们要用自己的爱心、细心和关心,让孩子真正能健康快乐地成长,那才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四、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都说人是要活到老学到老的。时代在进步,孩子在成长,对老师的要求也就不断提高。所以,我们要不断加强学习,学习一些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实际工作,大胆创新,积极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让自己的脚步跟上时代的步伐,这样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真正担负起一位教师的崇高使命。
这次集中培训,使我对乡村教师有了新的定位,新的理解,正是我们乡村教师的坚守,不但引领农村孩子的求学之路,也照亮了每个孩子的心灵之路,乡村教师虽然辛苦,但只要心中有爱,有孩子,你就会觉得很充实,生活不孤单,工作就愉快,人生就幸福。这就是最美乡村教师给我的精神启迪!
精神凝聚力量,榜样引领方向。最后,我用这句话跟大家共勉:既然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一行,我们就要用我们的激情,用我们的爱心把这份光和热永远延续下去。
第四篇:学习徐立科老师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徐立科老师从宁波师范学院毕业,主动选择回到家乡梁弄山区。他扎根山乡21年,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终于累倒在岗位上,于2011年2月28日不幸以身殉职,现年42岁。我问自己,徐立科校长的事迹,作为我们普通的教师哪些地方什么可学?虽然我们的工作岗位不一样,工作地方环境条件不一样,但有一些还是共通的。
一是要学习徐立科老师热爱教育、热爱家乡、热爱学生的“热爱精神”。徐立科老师自从21岁大学毕业之后,将自己扎根到了山区的教育教学中,且又是那样的矢志不渝,那样的心甘情愿。
二是要学习徐立科老师爱校如家的精神。自从担任学校的副校长工作,分管德育工作那一块之后,他索性将自己的家搬到了学校这个大家庭。以后,他又义无反顾地动员妻子、孩子一起入住这个学校大家庭,为的是能更好更有效地管教好大家庭的孩子们。徐立科老师诚如这种一切为了学校,一切为了学生的“爱家恋家精神”,实在令人钦佩。
三是要学习徐立科老师的“干一行爱一行”的实干精神。徐立科老师是地理系毕业的大学生。教地理自然是他的老本行,自然也教得十分出色。以后他为了挑起学校物理学科的重担,千方百计加以精心研究,刻苦钻研,以后他又在物理教学上取得了不凡的业绩。对于徐立科老师的那种“干一行爱一行”的“钉子精神”不就是我们每一为普通老师所要深深追求的吗?
四是要学习徐立科老师的“认真精神”。徐校长无论是对学校里的事,还是对学生的事,无论是对教师的事,还是对家长的事,又无论是对同事之间的事还是对社会上的其他事情,他都是处理的认认真真,且又是时时处于“公开、公正、公平”的办事原则。徐立科老师对人对事认真负责,诚心诚意的也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认真学习徐立老师先进事迹,将学习活动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相结合,落实到工作中,脚踏实地认真教书,踏实做人,争当人民满意的教师。
但是,我也有我的一点想法,尤其是好教师,就不该走的这么早,应该继续为教育事业做贡献,所以,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作为一个教师,首先要学会照顾自己,然后才能更好的为自己的教育事业而奋斗。如果是靠意志支撑着,那么能撑多久。
第五篇:学习潘东升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三
学习潘东升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潘东升,男,汉族,福建平潭人,1964年9月出生,生前任福建省公安厅党委委员,福州市政府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一级巡视员。2021年9月25日,潘东升同志因长期超负荷工作,在重要会议安保维稳工作岗位上突发疾病,经全力抢救无效,不幸牺牲,年仅57岁,被追授“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福建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21年11月,中共中央宣传部追授潘东升同志“时代楷模”称号。
他从警37年,始终忠诚履职,拼搏奉献,作为普通民警,他勤勉敬业、吃苦耐劳、屡立战功;走上领导岗位后,仍坚持奋战在工作一线,维护公平正义、守护一方平安。他自觉践行人民公安为人民的根本宗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科技兴警举措、推进公安“放管服”改革,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提升社会治理水平。他从严管理队伍、强化纪律约束,维护民警权益、推行“暖警工程”,锤炼干部过硬作风、凝聚民警信心力量。他严守党纪国法、带头廉洁自律,生活艰苦朴素、注重家教家风,把毕生精力献给了人民公安事业,用一生赤诚践行了共产党员的崇高信仰。
潘东升同志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新时代公安工作的重要论述、重要训词精神的优秀代表,是忠实践行“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总要求的榜样典范,是政法战线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队伍教育整顿期间涌现出的领导干部先进典型,是用生命诠释忠诚的优秀公安局长。
潘东升同志用生命诠释了一名对党忠诚、实干尽责、心系群众的领导干部、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我们要持续深入学习潘东升同志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心系群众的公仆情怀、忘我工作的敬业精神、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要教育引导市直机关广大党员干部以潘东升同志为标杆,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常记初心使命之责,常谋干事创业之策,常兴为民服务之风,常怀廉以自守之心,聚焦机关党建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的职责任务,把学习潘东升同志先进事迹与落实机关党的建设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弘扬践行“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优良传统,持续推动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用实际行动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为福清市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港湾城市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潘东升同志从警37年,把毕生精力和全部心血都献给了他热爱一生、奉献一生的公安事业,用生命诠释和践行了共产党人的忠诚、干净、担当。潘东升同志是全省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是新时代共产党人的榜样,作为一名党务工作者,我应当继续加强学习,发扬成绩,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以对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脚踏实地、积极进取,在强执行抓落实敢担当上作表率,为提升机关党建科学化水平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从警37年,他把毕生精力和全部心血都献给崇高的人民公安事业,用生命和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和担当。他的事迹让我感同身受,他的精神值得学习。
潘东升同志用生命践行了为人民服务的使命,护一方稳定,保一方平安
。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学习潘东升同志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精神,用坚定信仰拓展人生价值,用担当精神踏平前进路上的荆棘,用个人的“舍”换取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得”。自觉把个人奋斗融入新时代改革发展大局,积践行好“随时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铿锵誓言!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精神的力量是伟大的!潘东升同志对党忠诚、恪尽职守、爱岗敬业、一心为民、鞠躬尽瘁的优秀共产党员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政法干警要向潘东升同志学习,以先进模范为榜样,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心怀“国之大者”,着力锻造“三个绝对”“四个铁一般”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过硬公安铁军,建设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的政法队伍,忠实履行捍卫政治安全、维护社会安定、保障人民安宁的新时代使命任务,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