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吴绍萍老师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吴绍萍老师事迹心得体会
园里组织向全国优秀幼儿教师吴邵平同志学习的活动。通过对吴邵萍老师先进事迹的学习,她那种对孩子的无私的爱、真诚以及对工作高度的责任感,全身心投入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我。同时也让我们感悟她那平凡中见伟大的师表风范。
通过学习,使我对教书育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再微小的细节不能忽略,因为它是关于学生的。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有一颗爱心,关心、爱护自己的学生,和学生建立深厚的感情是好教师的共同点,有了这颗爱心,你才有资格去教你的学生,对学生没有爱的教育是不完美的,是有瑕疵的。作为幼教园地的一名普通老师,成长为年级组长,到园长,吴老师从普通的路上走来,走出来了一条不普通的路。学习后,发自内心的想以吴老师为榜样,争取去做一名“四好”老师。我们经常在学期结束时,评定学生为“三好”或“五好”,老师也应该有个“四好老师”的评定,这“四好”从哪里来?就是从吴老师的事迹中来,那四好就是:师爱好,勤学好,教研好,帮传好。我想,作为一名老师,不管是在中学,小学,还是幼儿园,只要能达到“四好”这个标准的老师,那肯定是一位好老师。
吴邵萍四字箴言里第一个就是“爱”,吴邵萍对园里所有的老师第一个要求“发自内心地爱孩子,这样孩子才会亲近你,喜欢你,粘着你”。幼儿园里孩子更需要我们细心关爱他们。是啊!当我们去跟别人索取的时候,我们自己又付出了多少。从此在和孩子说话玩游戏时,我都主动蹲下来和幼儿交流,这样的视线是平的,让幼儿更有贴心感。
吴邵萍第二爱就是爱园里的姐妹,自己就像一位大姐姐照顾好身边的每一位教师,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当我看到,吴老师在父亲住院从未请假时,我又自问: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出现困难时,为什么就没有那样克服精神?
吴邵萍在她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平凡之处彰显出伟大人格。她经常鼓励年轻教师“不要怕,不要退缩”。
吴邵萍的爱园精神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她从未因家庭的原因而影响到工作。态度决定一切,作为一名幼教岗位的新成员,我更要端正自己的态度,踏踏实实的工作,认认真真做事,把自己没有能力做到的事,用态度补上去。幼儿园里的领导总能为新教师着想,让新教师和优秀教师结对,并且为新教师提供了很多的学习机会,让新教师在遇到困惑时能及时得到帮助,使新教师在成长的路上少走弯路。在这条成长的路上,我也受到了这样的待遇,给予机会、给予鼓励、给予帮助,让我得以和年轻教师同进步同成长。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我想教师只有尽心尽职才不愧拥有这样的称号。
第二篇:学习吴绍萍心得体会
爱生如子、教学相长—
读《吴绍萍老师先进事迹报告》有感
象山小学
叶娟
我认真学习了《吴邵萍老师先进事迹报告》,我了解到吴邵萍老师为了教育事业,27年坚持不懈的付出。她努力践行着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诲,用她对教育事业的不懈追求,对孩子真诚不渝的爱,赢得了社会的认可。她的事迹深深震撼着我,激励着我做一个爱学生的好老师。
通过学习吴邵萍老师的先进事迹,对“爱”我有了更深层的认识。
一个爱字包含了无限的责任与精力,一个爱字承载了难以计量的汗水与泪水。爱学生,就应该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数学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爱学生,不应该因为学生经常犯错就放弃对他的教育,更不应该从此认定他是个坏学生,也不应该因考试成绩差而歧视他,更不应该以打骂这样武断的方式惩罚学生。爱学生,不仅要关心他们的学习,同时也要关心他们的生活。这句话说着容易做着难,关注学生的生活,体察学生的身心变化的发展状况,教会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主动的探究合作,培养自主创新的能力。我想没有深切的爱着自己的学生是做不到这些的。所以一个好老师应该把爱学生贯穿在方方面面。
有了对爱的体会,我重新审视我的教育教学。在我所教的五年级(3)班,有着一个公认的“刺头”。他不写作业,不听课,不理老师;上课随便说话,随便下位,任意打人;而且喜欢跟所有的老师作对。我经常为他的学习担心又操劳,想让他听课似乎比登天还难,让他写作业如果痴人说梦。有一天他一而再,再而三的不写作业彻底激怒了我,撕毁我最后的底线。我严厉的批评他,他似乎刻意的与我作对,不仅不写作业而且还不吃中饭,以这样的行为与我抗衡。回到办公室,冷静一下,想想吴绍萍的精神,想想吴绍萍坚持27年如一日的用爱奉献;再想想如果是我的孩子,不吃中饭,对身体也不好啊。这样硬碰硬教
育,肯定是不行的呀。爱,这样强硬的孩子,我要用我的爱去融化他。想到这里,我拿起钱包,去校外给他买中饭去。很不巧的是,刚到学校门口,整个学校停电了,学校电动门也开不了,出不去了。这怎么办呢,学生的中饭怎么买?我搬来桌子椅子,我从门卫的窗户爬出去,去便利店里买了牛奶面包给他。回到班级,喊他出来单独谈谈。开始他还很倔强,一副傲气,无所谓,什么都不理的样子。当得知我特别为他跑出去买中饭,知道学校停电,大门紧闭,穿着高跟鞋的我搬椅子从窗子往外爬出去,爬得摇摇晃晃的,就为给他买了鲜奶和面包时,他流下了眼泪。我松了一口气,因为这孩子有救了。他的心里被我触动了。至少他的心门被我用爱扣开了。从他流泪开始,他可以用正常的语气和我交流了。他一口气把我买的牛奶和面包全部吃完,然后说:“叶老师,我吃好了,我去写作业了!”我感动了,我的泪出来了。他肯写我作业了,太感动!这就是爱的力量!
在成功的体验爱的力量后,我继续持续着这样的爱。上课的时候,给他鼓励,时不时的摸摸他的脑袋。他帮我去办公室做事的时候,给他一些糖果。一天一天的过去,我看到一个天不怕,地步怕的小子脸上也泛出了不好意思、难为情的害羞表情。
上课的时候,他有时还是会有些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但是,只要我提醒他,或者给他一个眼神,他知道他该坐好,知道自己该好好听了。课后,给他一个问候“你答应我要写作业哦!”他能按时把作业交上来了。虽然字迹还有待进步,但他的确进步了。关键他真的在变了,变得乐意让我进入他的生活了,他真的在变了,数学变进步了。
分析一下,我觉得他这样的学生在强硬的外表下有的是颗脆弱的心。他用强硬嚣张的行为来保护自己。他用另类的做法和行为引起大家对他的注意,以体现他自己的存在。熟知,这样行为引来的是老师的头疼和同学的讨厌。爱,爱可以化解。用爱保护他,当他有安全感和被重视感后,他就可以褪去他强硬的外壳,爱化解了他一切不可思议的行为。事实证明,我用我的爱感化了他。我会继续用爱去教育他,就像吴绍萍那样默默地去关爱学生。
由此,我体会到,一个教师想要教育好学生。首先要带着爱心去做每件事情。要让学生选择你,接受你,尊重你,佩服你。教学不是单纯的师生间的智力活动,也是非智力因素的较量。教师的教学技艺再熟练甚至高超,如果不能同时播撒人文精神和爱,那么教学仍是低效的。所以在学习了像吴邵萍老师的模范事迹后,我也要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即使不能取得像他们一样的成绩,也要努力做一个有追求,有理想,有道德,敬业爱业的好老师。
第三篇:学习吴绍萍心得体会
时代的音符
——学习吴绍萍老师事迹心得体会
沭阳县陇集中学 胡晓东
寒假前,张校长带领大家学习了吴邵萍老师的事迹。大家都被她那种对孩子的无私的爱、真诚以及对工作高度的责任感,全身心的投入精神所深深感动,这种精神值得我学习。
通过学习,我知道吴邵萍老师从事教育27年,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平凡之处彰显出伟大的人格。课堂上,她是方法独特、机敏智慧的魅力教师;管理中,她是善解人意、和员工交心的好领导;科研上,她是废寝忘食、孜孜不倦的探索者。27年她用爱浇灌着幼教苗圃,用爱支撑起幼教事业。她的事迹令学习的同志深深震撼和感动。
无论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中,吴邵萍老师始终把学生放在首位,时刻不忘自己的责任。有调皮的孩子,她不厌烦,主动和孩子交朋友,用自己的耐心、关心之情感化他们,使他们的学生能时刻体会到老师的爱无处不在。关心爱护每个孩子,给每个孩子平等的爱,走进孩子心里,才能使他们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
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对于任何学生就是一个“爱”字。以无限的真情去关爱,用爱去感化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不厌其烦的耐心指导,当学生做错了事的时候,指导分析让学生知道做错事的原因。用温馨的语言教育学生,用母亲般的爱感化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犹如父母,甚至胜于父母。感受到能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对待别人的孩子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我们都应该学会换位思考,当我们希望别人怎么教自己的孩子时,就一定得怎么教别人的孩子。当家长把孩子送到我们手上的时候,他们对我们寄予很大的希望,所以,我得要把他们都看成是自己的孩子,要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真诚的爱他们,用积极的情感去感染他们,扣击他们的心扉,激起他们感情的波澜,这是一种责任。作为教师,我们要用自己的爱心、细心和关心让孩子真正能健康快乐地成长,那才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吴邵萍作为园长为了给园里的36位老师提供广泛的交流平台,她从南京师范大学、东南大学、江苏省社科院等教育科研单位,请来多位专家作为幼儿园的常驻专家,对老师的教学进行研究、点评和指导。
为了帮助新老师在最短的时间里掌握教学要领,吴邵萍特意制定了“两教一保”的搭班制度:每两位老教师带一名新老师。“失败了不要紧,还有
这么多老师、专家一起来帮忙。你们应该感到幸运,而不是退缩。”吴邵萍经常这样鼓励年轻教师。
作为教育战线上的一名年轻教师我身有感触,学校领导为了让我们更快的适应工作开展了“青蓝工程”让我们年轻教师和优秀教师结对,给我们年轻教师提供了很多学习的机会。当我们在教学中遇到困惑时我们可以及时的去向我们的师傅进行请教,使我们在教学水平上能够快速的提高。
态度决定一切!吴邵萍同志“爱园胜爱家”的工作态度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端正了态度,也就决定了教学的起点,这才是做好事情的根本前提。作为一名新教师我更要静下心,沉下气,踏踏实实工作,勤勤恳恳教书。教师工资绩效改革以后,我们教师的待遇比以前提高了不少,在这种状况下,我们更应该凝神聚力,站得更高一些,看得更远一些,以优质的教学回馈学生,回馈社会。
吴邵萍老师的事迹是充分体现了她对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无比热爱,也体现了一名教师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展示了新时代人民教师的高大形象。
吴绍萍老师的事迹感染人,鞭策人,激励人。她的事迹使我更感觉到,教师岗位是一种辛劳、一种付出,也是一种收获、一种享受。既然我选择了教师这一行,我就要用我的激情,用我的爱心把把所有的光和热倾注到教书育人的事业中。
第四篇:向学习吴绍萍老师
向吴老师致敬,向吴老师学习
吴绍萍——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附属幼儿园园长,中学高级教师。我相信这个名字在我们教师行业的人来说并不陌生。她不仅仅是我们教师的榜样,更是我们教师的骄傲。在从教的20多年里,她刻苦钻研,勤学苦练,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把所有的爱全部倾注在幼儿身上,把所有的情全部洒在幼教事业上,结出了累累硕果,取得了显著成绩。她曾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特级教师”、“南京市十佳青年教师称号”、“首届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南京市第二届学科带头人”、“南京市千名岗位教师称号”、“南京市名教师”、“玄武区首届中青年拔尖人才”、“玄武区第二届中青年拔尖人才”、“玄武区第三届中青年拔尖人才”等称号。她主编了两本书,参与编写了9本书;在省以上刊物公开发表论文72篇,其中在国家级刊物发表6篇;参加省以上研讨会获奖论文10篇,其中获全国奖6篇。
这些收获离不开吴老师平时的积累、热情的工作。她爱孩子赛妈妈,爱园胜爱家,爱同事似姐妹;她好学、勤学,不放过任何一次学习的机会;她以做一个研究型、专家型教师为追求目标„„同时她更注重言传身教长期以来,吴邵萍老师主动做好传、帮、带。无论是园内还是园外,她认为每一位幼儿教师都是我们事业发展的力量,培养他们是自己应尽的责任,因此,她总是不厌其烦,毫无保留,全心全意地帮助所有幼教同行。她对南京师范大学学生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心,实习工作耐心细致地指导,总是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不厌其烦地接受每位学生的访谈、问卷等课题研究工作。对园内的青年教师,她更注重言传身教,在平日工作中,她有良好的师德修养,严谨的工作作风。不仅下班听取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活
动,课后还与她们逐一反馈和互动,同时还定期上示范课给全园教师观摩。
她重视发挥特级教师的示范作用,每学年对区园长、市青优开放示范课,她每学期都上多节示范课和举办讲座。她总是竭尽所能地给予徒弟、晚辈帮助和指导。更为可贵的是,南京市内无论哪个区、哪所幼儿园,只要找到她,她都及时前往指导,并毫无保留地传授她的教科研成果。
吴邵萍老师总结了自己二十多年从教的三点感受:“志气”,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动力;“底气”,树立当好幼儿教师的信心;“地气”,是帮助成长的条件。她对自己的要求就是:工作做得再细一点儿、工作要求更高一点儿。
我作为一名新教师,对吴老师充满了敬佩。要以她为榜样,学习吴邵萍老师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的高尚品德,学习吴邵萍老师刻苦钻研、严谨笃学的进取精神。吴老师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太多。我想首先就是要学习热爱自己的工作,热爱自己的学生,因为爱孩子是教育工作的核心。有了爱才会有动力,有希望完成自己的目标。其次,就是要对自己要求严格,做什么事情要细心,工作要求要高一点。因为有压力才有动力,有动力才有进步。这样自己才能一步步成长起来。最后,就是要勤于思考,多读书。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作为教师要与时俱进,先自己把知识学好才能把学生教好。
第五篇:吴绍萍事迹学习反思
学习吴绍萍感人事迹的体会
于霞
我学习了优秀教师吴绍萍的感人事迹,她的精神确实值得我们每个老师去学习。吴邵萍老师从事教育27年,她在这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她爱生如子让我感动,27年她用爱浇灌着幼教苗圃,用爱支撑起幼教事业。
吴邵萍同志“爱孩子赛妈妈”。我深深地记得故事的内容: 1983年,她刚踏上工作岗位时,班上有一位叫小凯的小朋友,因年龄小,每天哭着不肯上幼儿园,睡午觉时天天都被恶梦惊醒,她就像慈母一样,每天早上从家长手中热情地抱过孩子转移其注意力,并和他共同游戏增进感情。午睡时抚摸陪伴直至睡着,小凯梦醒时常常大哭,她就长时间地抱着他在园内转悠,为了不让哭声影响到其他孩子的午睡,她就长时间抱着孩子。尽管腰酸背疼,浑身困乏不适,但她从不厌烦,直到孩子再次入睡。就这样整整过了一个月,小凯终于能愉快地入园了。她班上有个叫小雯的孩子,说话不清,各项能力明显低于其它儿童,连园领导都认为此幼儿“无可救药”了,而她不灰心,总是充满希望并耐心细致地辅导她,和家长密切联系,采取一致的教育计划,三年后,小雯也达到同龄幼儿的水平。吴邵萍像慈母一样关心爱护每一个孩子,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真诚的爱他们,用爱敲开他们的心灵的大门。而我们大多数老师评论学生,最主要的标准是成绩,对优秀生,自然是成绩一优遮百丑。课堂上贫嘴,老师会美其名曰思维活跃;偶尔睡睡觉,老师会谅解他是看书累了;违反了纪律,老师也
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一两句。而对学习差的学生就不一样了,贫嘴影响老师上课情绪;课堂上睡觉是懒惰的表现,是成绩不好的根本原因;违反纪律那更是整体素质差的表现。正是老师的这种偏见导致了一种恶性循环:老师越看不上眼,学生越自卑,破罐子破摔,老毛病不改,新毛病不断,气得老师无计可施,失去信心。一个人的素质是多方面的。我们现在强调素质教育,就是要从全面提高的角度来培养学生。那么,我们看待一个学生也不能只以成绩为标准。古人云:“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果我们不从挑刺的角度来看学生,而是换成赏识的眼光来评论学生,你会发现所谓差生的许多优点。比如,有的学生学习成绩不好,但体育方面有特长,在相关的活动中为班级争了优,老师就可以借机对他进行鼓励,让他在老师赏识的目光中感受到爱,在同学的掌声中找到自信,同时,也使他为以后的不断进步迈出关键的一步。一位名师曾经说过:爱是教育的永恒主题。热爱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是教师的品格和义务。把更多的爱献给“差生”,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取得成功的重要“武器”。今后我将会尊重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给每个学生以母爱,努力造就每一名学生。特别是那些后进学生,我会像吴邵萍同志那样努力用爱心、情感去感化他们,而不是挫伤他们的自尊心、上进心。不会单纯地以学习成绩论“英雄”,要把更多的爱献给“差生”,用高尚的师德感化他们,激励他们迎头赶上。作为教师,我将会用自己的爱心、细心和关心让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那才是我最大的幸福,同时也实现了我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