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20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周秀芳先进事迹学习心得[范文模版]
“支教奶奶”周秀芳是宁波的一位小学退休教师,在古稀之年放弃退休安逸生活,不远千里到贵州、湖南支教,在湖南溆浦和宁波两地架起了爱心桥梁,将长三角上万市民的爱心源源不断地搬运到溆浦的大山深处。下面小编整理2020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周秀芳先进事迹学习心得,欢迎阅读。
2020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周秀芳先进事迹学习心得1
一个个闪耀的名字,刻写了伟大时代的凡人善举;一串串感人的事迹,彰显着推进社会前进的精神力量。
9月5日,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组织开展的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举行了颁奖仪式。评选出的58位全国道德模范以平凡无私的举动,创造了不平凡的感人事迹,传递着人间温暖,传递着善行的力量。
在这些道德模范中有这样一位老人。她是浙江宁波的一位小学退休教师,在古稀之年放弃退休安逸生活,不远千里到贵州、湖南支教,在湖南溆浦和宁波两地架起了爱心桥梁,将长三角上万市民的爱心源源不断地搬运到溆浦的大山深处。在她的努力下,新建了29所希望小学,帮扶了400多名贫困学生,为学校捐款捐物3400多万元……
她就是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李惠利小学退休教师周秀芳。
周秀芳不仅助学,还是“扶贫带头人”。她牵头成立爱心基金,精准帮扶湖南溆浦、吉林延边等地产业脱贫。她在吉林和龙成立周秀芳爱心驿站,在湖南溆浦创设沪杭甬(鄞州区)研学实践基地……她用大爱情怀为山区点燃了希望之灯。
初心不改 年近古稀远赴山区支教
退休前,周秀芳是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深受学生爱戴。2003年退休后,她被一所私立学校返聘。虽然拿着丰厚的薪水,周秀芳的内心却依然不平静,只因她还有一个未实现的支教梦想。
周秀芳的支教梦源自年幼时的经历。在念小学时,周秀芳因家庭贫困差点辍学,班主任鲍老师为她垫付了三元五角的学费,让她得以继续学业,也在她心中照进一束光。正是因为这段经历,她希望有生之年能为和她有着相同经历的孩子做点什么。
2014年,66岁的周秀芳得知贵州省惠水县正在招募支教教师,她的内心又燃起了这把火。在家人的理解与支持下,周秀芳带着简单的行囊踏上了“高龄支教路”。2015年春节,从贵州回宁波过年的周秀芳听好友说湖南省溆浦县九溪江乡更需要支援,便决定去看看。而她这一看便不走了。
周秀芳说:“我永远不会忘记第一次到桐林小学的情景。”长途跋涉辗转来到九溪江乡桐林小学门口时,眼前的情形让她震惊了——一栋简陋的木房,16个孩子正在认真聆听一位60多岁的老教师讲课,这位老师也是桐林小学唯一的老师。见此情景,原定要重返贵州的周秀芳决定留在湖南。
周秀芳开始了在溆浦的支教生涯,她把先进教育理念带进了乡村学校,用启发式的教学打开了孩子们的眼界。当地村民收入很低,很多家庭都是困难户,走访贫困学生时,她总会偷偷给学生家长塞点钱;看见孩子们穿着单薄,她张罗着给他们买校服;为让留守儿童可以和在外打工的父母视频通话,她又张罗着给学校买电脑;看到有孩子患眼疾,她自掏腰包联系医院给孩子做手术……周秀芳和儿子、儿媳长期结对资助16名贫困生,用于支教的钱超过了10万元,而她自己却常常一碗米饭、一碟泡菜对付一餐。
周秀芳退休工资每个月有7000多元,最困难的时候,她的工资卡里只剩下3.6元。“看到孩子们的笑脸,我就觉得自己很富有。”周秀芳说。
助学路上的困难还远不止这些,溆浦地处雪峰山北麓,层峦叠嶂,很多学校就建在半山腰。周秀芳患有风湿性关节炎,医生曾警告她,如果走路过多可能有坐轮椅的风险,但她坚持到每一户学生家庭了解情况。有一次,她来回走了8个多小时。还有一次家访途中,周秀芳身体不支摔倒。被救回后家人劝她放弃,她却说:“如果我倒下了,你们就把我埋在学校旁边的土地上。”
2020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周秀芳先进事迹学习心得2
爱心“搬运” 四年筹建29所希望小学
“我可以教孩子学到知识,可他们的境遇如何改变?”周秀芳在支教之余一直琢磨着。
周秀芳将湖南的所见所闻做成幻灯片,发到由她的学生们组成的聊天群里。她的学生、在美国洽谈业务的上海弘盛特种阀门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刚看到后,一回国就从机场赶赴湖南看望周秀芳。“我是周老师早年在宁波石浦小学教过的学生,班里好多人都知道周老师在贫困山区支教,这份大爱情怀我们非常敬佩。”感动之余,张刚开始用实际行动支持周秀芳。他捐资30余万元重建了桐林小学,并配齐学校所有的教学设施。
2015年4月,桐林弘盛希望小学动工兴建。周秀芳在桐林村一所废弃的农房里住下。白天,她或在借来的教室为孩子们上课,或顶着烈日去监督新学校施工;晚上,她就和村干部、村民一起商量解决建校遇到的问题。
2015年7月底,一所崭新的学校拔地而起,成为溆浦县九溪江乡第一所农村希望小学。
一石激起千层浪,越来越多的爱心涌向溆浦。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EMBA班学生筹资40万元援建的前进小学,上海企业家苏书超出资28万元援建的希望小学,宁波女企业家王娴出资援建的搭溪小学,宁波象山石浦镇中心幼儿园教师傅萃捐修的来凤石浦岑玉希望小学等学校一一落成,爱心助学的雪球越滚越大。
周秀芳还牵线促成了浙江鄞州与湖南溆浦教学结对。2018年11月,鄞州区在溆浦建立支教基地,发动优秀教师去溆浦支教,溆浦县选派中小学校长、年轻老师来鄞州“取经”,培育“种子教师”。
“爱心搬运工”周秀芳将全国各地的爱心源源不断汇聚到大山深处,点燃了大山的希望。
2020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周秀芳先进事迹学习心得3
精准扶贫 用爱架起东西部扶贫协作之桥
贫困山区要真正脱贫,除了“输血”,还要实现自我“造血”。
2018年起,周秀芳以爱心支教为支点,尝试在劳动力转移、产业扶贫等领域进行帮扶,探索精准扶贫新路子。她牵线搭桥,将宁波市象山县的“红美人”柑橘树苗引到溆浦试种,开展生产帮扶。与此同时,周秀芳将溆浦的农民带出大山,在城里找工作。截至目前,经周秀芳介绍到宁波企业打工的溆浦山区村民已有近百人。
在东西部对口扶贫协作中,周秀芳还在宁波市鄞州区政府的帮助下,成立了爱心工作室和爱心帮扶基金会,在吉林延边设立周秀芳爱心驿站,通过项目对接,引导社会帮扶资源向那里集聚。
经周秀芳多方协调,今年7月,沪杭甬(鄞州区)研学实践基地落户溆浦,并将研学、助教与精准扶贫结合起来。刚刚过去的暑假,宁波有6批300多名学生到溆浦开展互动体验式研学。这个研学基地预计明年可接待5000至10000名研学青少年(家庭)。
从“支教奶奶”到“爱心搬运工”,再到“扶贫领路人”,周秀芳的爱心之路一直在延续。年岁渐长,她步履越来越蹒跚,因积劳成疾患上了严重的中耳炎,但这些都没能打倒这位老人。
“只要我的膝盖允许我走路,我就会一直走下去。”周秀芳坚定地说。
周秀芳的事迹被《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浙江日报》等中央、省、市多家主流媒体报道,感动了很多人。她曾荣登中央文明办发布的“中国好人榜”、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奉献奖”和“全国最美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在参加9月5日举行的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座谈会时,周秀芳认真聆听了代表们的发言。她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获得这份荣誉,是党和政府对我的认可,是大家对我的信任,也更坚定了我扶贫助学前行的信心……我不是一个人,我的身后有很多的同行者,荣誉是属于所有人的。今后我们会继续走下去,助学帮困、精准扶贫,把更多的爱心搬运到贫困山区去。”
2020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周秀芳先进事迹学习心得4
古稀之年的周秀芳,远赴贵州、湖南支教,汇聚市民爱心送到贫困山区,并精准帮扶溆浦、延边产业脱贫。她的事迹在浙江、湖南等地引起强烈反响,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家毫,浙江省委副书记、宁波市委书记郑栅洁等领导都对她的事迹作出批示。市委常委、区委书记褚银良更是号召全区上下向“支教奶奶”周秀芳学习,并赴湖南长沙看望了周秀芳,向在湘鄞商代表介绍她的事迹,鼓励企业家们助力家乡爱心人士的公益项目,将一个人的义举变成一群人的善行。
昨天,中华慈善日。这是属于周秀芳的不眠之夜,全国道德模范、CCTV年度慈善人物等重量级荣誉,同时落在她头上。
事实上,这几年来,当她的故事传遍浙湘两地,当我们一次次为她刷屏点赞,在我们心中,她早已经是令人仰望和学习的道德楷模。
这些荣誉,于她是实至名归。
记者写的第一篇报道,是她在“感动中国之感动湖南”年度人物榜上列首位。此后的3年里,记者开始追随她的身影,记录关于她的每一个感人故事。
她是一道光,会发热,有能量,照耀到了那些贫困群体。她的故事,也为有公益之心的鄞州人、宁波人、浙江人、中国人……打开了一扇门,看到了行动的方向。
2020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周秀芳先进事迹学习心得5
第一次写周秀芳的故事时,湖南省怀化市溆浦县,对于大多数鄞州人来说还是一个很遥远很陌生的地名。记得当时某位与贫困学子结对的爱心人士,一个字一个字告诉记者,那些陌生的镇名、村名、校名应该怎么写。
如今,不仅溆浦山区已经成为大家所熟知的爱心汇聚之地,还有源源不断的人群,在那山路上,用脚步丈量着属于他们的公益历程。
这一切的发生,都是因为那个滚烫的名字--周秀芳。
记者在溆浦的第一站是北斗溪镇桐林希望小学,是她牵线捐建的29所希望小学中的第一所。
“下雪天,孩子们在没有门没有窗户的教室里上课,小脸冻得通红。”这样的情形,每一次在记者脑海浮现,只为了与眼前高山之上,树木清幽,校舍崭新的景象作对比。
每一次去桐林,一路都是“过山车”般的转弯,惊心动魄的山路,同行的新闻界同仁,有人在半路就吐了,有人到第二天还晕着。
这样的山路,恐高、膝盖疼痛的周老师,走过了4年。
在那些希望小学,每一次都会出现的画面是,周奶奶被孩子们围在中间,他们亲热地叫着她,好像是在叫着自己的亲奶奶,他们还总会拿出画之类的小礼物,送给周奶奶。
孩子们争先恐后的身影,灿烂的笑容,与周围山区的环境,与他们身后一个个贫困的家庭,形成了一种反差,给初见的我们带来强烈的震撼,总是有人当场湿了眼眶。
在孩子们中间,她的笑容热情亲切,她的声音温柔随和,她叫得出每一个孩子的名字,她会问起他们家人的近况,她会勉励大家要努力学习,她会随时随地教导学生,从握笔的姿势到正在做的数学习题。
是奶奶,也是老师。从她身上,每个孩子都感受到被爱被重视的幸福。特别是一些身体上有些病残的孩子,依偎在她身边时,脸上的神情特别踏实。
在山村的小学,听着孩子们的声音,看着那一条条曲折而漫长的山路,曾经,这些孩子们为了上学,每天要走上几个小时。
也只有走到这里,看到她和孩子,才会更加明白,那一所所希望小学,那些因为她而来的支教、送教的老师,对于孩子们,对于山区的未来,所具有的意义。
她因此成为所有人的“周奶奶”,孩子、村民、家长、学校老师、县城里社区的居民以及记者在溆浦不同场合遇到的人们,都知道她。
她实实在在感动着溆浦,感动着湖南。
第二篇:感动中国人物学习心得
感动中国人物学习心得
2014人物颁奖典礼》节目。
昨晚如约打开电视机,准时收看《感动中国与往年一样的结果,在这个不平凡的“末日年”里面,又有很多已经死亡的“草根英雄”在感动着中国。他们有国之大器的精英,也有百姓草根的凡人,却都以不同的伟大事迹感动着这个麻木而又世俗的国度。
我看这个节目其实就是一个超级“催泪弹”,其威力堪比北朝鲜当局刚刚施行的那枚核弹,使人在刚刚过去这个喜庆的春节假期里,还获得有一个感受悲情的时刻。每一个获此殊荣的“英雄”其实都表演了一场悲剧,他们给自己的家庭带来的是永远的痛。一贯擅长煽情的央视就不能厚道点呀,能不能不这样矫情呢?在节目进行中,我一边观看一边猜想,我自己梳理了一下,2014年我又被那些人和事所感动过呢?由于是同行,我首先想到了“最美女教师”张丽莉,还想到了“最美司机”吴彬,还有更多创造了许多“国之第一”纪录的人,尽管我这一票并不能有什么作用,并不能算数!看完节目后,泪眼婆娑,还有一点遗憾,吴斌师傅为什么没有入选呢?按说吴斌师傅当时的行为其实是全社会都需要践行的基本准则,尤其是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大环境下。也许是由于吴师傅的英雄行为只有短短的几十秒钟。张丽莉老师如果凭借着对学生的爱心和工作的认真努力获得此荣誉,那将是多么完美的事情,只可惜她是坐着轮椅上台领奖的。
感动之余,我也有更深的思考:
1、精神的觉醒
感动中国到昨天就已经整整十一个年头了,其规模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让我们看到了国人一种从物质至上到精神至上的转变。与发展迅速的物质水平相对比,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一些精神层面的东西落后了太多太多,以至于被西方某些国家称为是“没有信仰的民族”。但是,感动中国的传承与发扬让我们看到了国人对道德发展与经济发展的思考与探索,感动中国,其实是国人对优秀精神的一种寄托,是虚无缥缈的灵魂与现实接轨的媒介,是美好品质发扬传承的载体。
2、榜样的力量人性的力量
《感动中国》,与其说是对道德模范、学术精英的嘉奖表彰,不如说是对崇高精神、优秀精神的宣扬与传播,当获奖者的事迹通过感动中国传遍大街小巷,那些曾经默默无闻的他或她俨然已经成为了亿万中国人的榜样,坐在电视机前的我们与其说是被获奖者的无私感动,不如说是被他们人性中的那种真善美感化、激励,那些崇高的精神在我们内心翻腾,化作一种独特的动力,使我们不自觉地向他们靠拢,向他们学习,社会的风气因此而改变。这就是感动中国的力量,是榜样的力量,更是人性的力量。
3、时间的流逝带走感动
每年都有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人们选择坐在电视机前接受一次灵魂的洗礼,短短几个小时的时间,心情似乎一直很沉重,眼泪总是停不住,但典礼结束以后,人们又恢复了之前的一切,内心平静的没有一丝波澜似乎人们把感动中国变成了一种情绪的宣泄途径,把一年的泪水在短短几个小时内流干净,第二天重新回到自己的小世界,麻木不堪地活着,期待着下次感动中国。不信的话,可以扪心自
问,你能叫出几位曾经感动过你的他或她的名字?大多是随着时间的流逝遗忘了吧。不管怎样,我希望被遗忘的仅仅是名字,是符号,而不是其背后蕴含的一种精神。
第三篇:感动中国人物学习心得
我们的“警界保尔”
之“感动中国2010人物”孙炎明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周水清
能上中国的“感动中国人物”榜的要求有很多,要有为推动社会进步、时代发展做出杰出贡献,获得重大荣誉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在各行各业具有杰出贡献或重大表现,国家级重大项目主要贡献者;爱岗敬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以个人的力量,为社会公平正义、人类生存环境作出突出贡献;个人的经历或行为,代表了社会发展方向、社会价值观取向及时代精神;个人在生活、家庭、情感上的表现特别感人,体现中国传统美德和良好社会风尚这么多的要求。而在我们的“为人和善,乐于助人,淡泊名利,为警清廉,从不向组织提任何要求”的孙炎明警察的生活中,早已不需要强制要求,早已不需要强烈监督,因为在他的生活中,那些的种种都早已经属于了他的习惯,归顺于他的态度。
“我的生命延续一天,就要把工作干好一天!我的工作对象是一个特殊群体,能在有生之年,多挽救几个误入歧途的人。”这是孙炎明同志生前最大的愿望,尤其是2004年在被确诊为脑癌以后,面对绝症的威胁,他抱着“生命延续一天、就要干好工作一天”的信念,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以超越常人的顽强毅力,克服病痛带来的折磨,忘我工作,与其他民警一样正常值班、分管监室,坚守岗位,把工作当成了自己的生命。该同志先后荣获金华市“优秀人民警察”、浙江省“百名优秀基层民警”等荣誉称号,并荣记个人三等功一次。
在聆听孙炎明同志先进事迹的点点滴滴时,一个乐观、敬业、爱岗、奉献的人民警察的形象愈加清晰。同事的称赞、老伴的责难、女儿的埋怨,在押人员的感激,通过一个个不同的视角,慢慢地走近了孙炎明。看他光秃秃的那一片后脑,我质疑是什么样的力量促使他勇敢与病魔抗争,是什么动力让他依然能保持那一份怡然的微笑,又是什么支持着他依然忘我的工作在一线。一遍又一遍学习事迹材料,一次又一次翻看影像记录,终于明白:因为有爱,所以无惧。
对自己事业的那份敬业与热爱。工作在孙炎明同志病重之后的世界中无疑是重中之重。“活一天就要干好一天”,这是身患绝症的孙炎明同志的处世哲学。每次的在押人员审讯,他要把他们一个一个地从监室带到相距400米的审讯室,一天大概会审讯40多个,那得多少个来回,那双脚得像灌了多少斤的铅,几十个监室的每小时巡查,节假日的主动加班,一天做到容易,难的是在同样的事坚持10年。并且在身体那么不适的情况下还坚持了10年,他没有多少的豪言壮语,没有渲染地去四处宣扬,只是默默地用自己的言行引导着新民警,用自己的真心、耐心、细心、爱心感化着自己所管制的在押人员,用强烈的责任心践行自己要干并要干好的承诺。
对未来人生的那份乐观与热爱。乐观缘于他对人生的热爱,当其得知自己患了脑癌,孙炎明并没有就那样放弃了对生命的坚持,不同于其他患者的悲悲戚戚,他说,与其让他在家里等死,还不如让他爱岗位上干死。他也笑口常开,帮忙开导那些有轻生的在押人员。“上下班的接送车上,有老孙就有笑声”,“不要把我当病人看”,孙炎明在每次主动地接受医学治疗的同时更以自己顽强的意志与病魔抗争,书写出一个勇敢乐观的人。
对他人的关爱。在自己的儿女眼中,孙炎明是个“忙爸爸”,当女儿在进行着最紧张的高考时,他在忙,当他的结发妻子生着病的时候,他仍在忙,当万家团圆的中秋节、春节,他也还是在忙;忙着照顾在押人员,忙着帮同事代班,忙着争创省级先进看守所。而在押人员的眼中,孙炎明是他们的“贴心人”。自调入看守所工作以来,每年的春节,老孙都跟在押人员一同度过。平时,在押人员在生活中遇到问题都愿意向他反映,而他也像一位慈父,认真仔细地了解情况,不厌其烦地做好疏导教育工作。孙炎明分管的两个监室,在全所始终保持着两个“最好”:在押人员秩序最好、教育转化效果最好。而不管是“忙爸爸”,还是“孙爸爸”,都是好爸爸,孙炎明用心地爱着身边所有的人,用自己的人身标杆教会儿女们做事、做人。
这次学习孙炎明事迹不仅是一次心灵净化的过程,更是一次寻差距、明方向、促前进的过程。如今面对着现实社会纷纷袭来的“丰厚的待遇、优越的条件”,我们又能否可以像孙炎明同志一样对工作保持着一份挚爱之心,又能否把工作技能钻精学透,又能否立足工作岗位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承诺呢?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不仅仅要学习好本专业的技能,更要为自己培育出更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我们要学习社会各界优秀人士的优秀事迹,尤其像我们孙炎明同志的那种为人民服务的无私,那种对国家工作的敬业,那种无私奉献,那种对人生生活的乐观与热爱。
通过本次的学习,我会以我们“警界保尔”孙炎明同志为学习榜样,时刻铭记着让阳光驱散铁窗里的寒冷,他用微笑诠释着什么是工作,用坚强提示着什么是生活的念想。坚持着那份为人民服务的无私奉献精神。并以学习孙炎明等优秀党员或人民为荣,以为广大人民谋福利为荣,绝不做以危害人民利益为耻的事。始终以一个孙炎明的标准要求自己,提醒别人。
我希望可以有更多的社会人士可以向我们的孙炎明同志学习,特别是被“优越条件”所诱惑着的国家公务员可以多学习,那样在温总理认为“十二五”规划中还需严抓的“腐败”问题也就可以少见,那样国家便可以减少多少负担,国家人民可以少了多少怨气,国家又可以帮人民实现多少愿望。
第四篇:感动中国人物先进事迹观后感
感动中国人物先进事迹观后感
感动中国人物先进事迹观后感1
叶先生说:“其实我一生经过了很多苦难和不幸,但是在外人看来,我却一直保持着乐观、平静的态度,这与我热爱古典诗词的确有很大的关系。”
“现在有一些青年人竟因为被一时短浅的功利和物欲所蒙蔽,而不再能认识诗歌对人的心灵和品质的提升功用,这是一件极可遗憾的'事情。如何将这遗憾的事加以弥补,这原是我这些年来的一大愿望。”
1948年,她随丈夫渡海来台。在白色恐怖之下,丈夫因思想问题入狱,几年后出狱,却因长期囚禁性情扭曲,动辄暴怒。为了老父和两个读书的女儿,她辛苦教书维持整个家庭,极尽忍耐。王安石的《拟寒山拾得》把她从悲苦中提振了起来。“众生造众业,各有一机抽”一句,如当头棒喝。她跟自己说,要把精神感情完全杀死,杀死了,就不再为它烦恼。1969年叶嘉莹携全家迁居加拿大温哥华。1976年3月24日,长女言言与婿永廷以车祸同时罹难,又一次给了她沉重的打击。料理完女儿女婿的后事,她闭门不出,日日哭泣,写了10首哭女诗。
“平生几度有颜开,风雨逼人一世来”,“痛哭吾儿躬自悼,一生劳瘁竟何为”,她叹命运不公,反思劳瘁一生的意义。
经此一难,叶嘉莹突然觉悟到,“把一切建在小家、小我之上,不是一个终极的追求和理想。”
1978,她向中国政府申请回国教书。一年后,她收到了中国教育部批准回国教书的信,安排她先去北大,不久,又应李霁野先生之邀去了南开。每年3月,温哥华的大学停课放假了,她就飞回国内讲学。如此奔波30多年,直到20xx年,她决定定居南开。
感动中国人物先进事迹观后感2
有一种炽热的情感不需要用语言传递就能感染,这就是感动。——题记
感动!观看完感动中国,让我明白这些美妙的真谛,让我流下一滴火花的泪珠。这些无私尽职的精神,无一不感动着我。有这样一群朴实的人民,没有华丽的背景,甘愿为人奉献。相比生气,许娟于奖励库贫困学生和优秀青年的教师卢永根。有用自己辛勤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实现的贫困县脱胎换骨的蜕变却因公殉职的廖俊波。有灭火救援中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换来花季的.成长杨科璋。还有家在哪,国就在哪心之所向是国家的卓嘎和央宗。
在这一位位令人感动,甚至有些奉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平凡人物中的杨科璋尤为让我感动。他只是一位普通的消防人员。在20xx年5月30日1:13杨科璋在灭火救援中紧急救出一名约两岁的孩子,但因为烟雾太大,能见度低而踩空坠楼。从五楼坠楼时,杨科璋紧紧抱住孩子,本来杨科璋身高1.8米,只要将手臂张开,在网上扒一扒,就可获救。可是杨科璋并没有这样做,他依旧保持抱着孩子不但没有松开,反而抱的更紧儿,也因此,杨科璋献出了自己27岁的生命。
“有速度的激情,满是激情的生命,热爱这岗位几回出生入死和死神争夺这一次身躯在黑暗中跌落。但你护住了怀抱中最珍贵的花朵,你在时如炽热的阳光,你离开是灿烂的晚霞。”这是谱写的杨科璋的班长时对于我来说,杨科璋虽不如世界顶尖的伟人,但却以自己平凡的职业守护了几百条鲜活的生命,他亦是平凡的,但亦是伟大的。
在他们身上,我感受到了从容。仿徨的时候,在他们身上看到了坚定。怀疑的时候,他们告诉我们什么叫相信。奉献的时候,他们让我明白了感动的真谛。
感动中国人物先进事迹观后感3
她是一只听不到声音的“丑小鸭”,却依靠顽强的毅力变成一只令人称羡的“白天鹅”。她不能像常人一样交流,却相继完成了小学、初中、高中学业,还考上大学、研究生,并成为清华博士。我县唇语女孩江梦南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
今年29岁的江梦南,出生莽山瑶族乡永安村,父母都是莽山民族学校的老师。在她半岁时,就因耳毒性药物导致极重度神经性耳聋,听力完全丧失。从此,她就一直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在日常生活中都是靠看着口型读唇语和别人进行交流。
在十几年的学习成长过程中,她凭借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艰辛和汗水,以615分的成绩考入吉林大学,顺利完成了本科和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全部课程。
一个交流不便的湖南女孩,为何要选择远在北方的吉林大学。江梦南说,一是自己的偶像张海迪也毕业于吉林大学,她说要跟随海迪阿姨的脚步。同时,江梦南一直有一个“英雄梦”:治病救人,祛除病痛。最终,她选择了吉林大学的药学专业。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谁都不会输在起跑线上,因为未来的路还很长。心有目标脚踏实地,不必患得患失,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20xx年7月4日,郴州市宜章县政府会议室,“江梦南励志事迹报告会”在这里举行。而这一年的9月份,江梦南又被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录取为博士研究生,在学术研究的路上继续前行。
涅槃重生后的江梦南,如一只心怀大爱的凤凰,将爱的种子播撒到故乡。大学期间,江梦南回到家乡时,总会到特殊教育学校做义工,探望那些视力、听力、智力存在障碍的孩子,她以自己为例,鼓励这些孩子们积极进步,带动他们融入社会,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
“别人能做到的,我们同样可以做到,甚至可以做得更好。”孩子们举起小拳头大声宣誓,他们的身后,江梦南笑靥如花。
感动中国人物先进事迹观后感4
“感动你我,感动中国,这世界有爱才永恒……!”这一首炙脍人心的歌曲在下午放学时再次回荡在我的耳边,不禁令我想起了在星期天晚上所播放的感动中国看完这一部影片后,不禁令我充满无遐的联想,在我的心中有着千丝万缕的感想与体会。
还记得获奖的人分别有:勇于救助生命的魏青刚、坚持助学的丛飞、勇于为国奉献的黄伯云、为人们降服务的李春燕、自强自立的洪战辉、信守的陈健、残疾而不自卑邰丽华、为国鞠躬尽瘁的杨业功、邮递员楷模的王顺友、为国奉献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还有青藏铁路的建设者们……他们的事迹带给人们感人至深的心灵冲击,展示了中华民族朴素而真挚的人性之美。
保家卫国,为国家鞠躬尽瘁的杨业功让我受益匪浅,尽管他已经离开了我们,到达了遥远的天堂,但他的事迹与他那光辉英勇的形像将会永远烙印我的心中,永不遗忘,他是中国军人的楷模,他为了工作废寝忘餐,为了工作日夜奔波,为了工作而劳心劳力,他对国家的`心血比他的家庭重要多得很,就连在逝世的前一刻,他仍然惦记他的工作,惦记着他曾经无私奉献过的国家,他是人性中一束束光辉,令我们有这样的一个司令而自豪。在短短的两个小时内,足以令我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这是一个最美好的时光,令我的心海如巨浪般澎湃,滔滔不绝,一直在我的耳边回荡着,回荡着…… 在这此获奖者当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残疾艺术家邰丽华,邰丽华2岁时因高烧而成了聋哑人,失去了一个美好的童年,在我们局外人看来是很悲惨,但邰丽华却度过了这些难关,从不幸的沉渊到艺术的顶峰。她每天辛苦地练习,强迫自己去练,付出了比别人多几十倍的努力与心血来完成自己理想,她以实际的行动与相对的能力打破了人们对她的可怜与同情,让群众对她刮目相看,向他们证明了残疾人的能力,展现了尽管有缺陷的生命的蓬勃,显示出一种高尚的品质,向我们表达出了心灵至美与震撼,让我们感受到了没有语言的美与魅力,散发出从失中刺眼,令人崇敬的光辉。
感动中国人物先进事迹观后感5
第一颗人造卫星设计者——孙家栋,在当时,科技比较不发达,什么仪器都没有,也没有多少钱,但是还是制造出来了。随后,孙家栋又担任了许多人造卫星,孙家栋中国航天达到五十八年。
王峰火海救人的故事让我非常震惊。王峰用自己的命换取了四十多位邻居的命,自己却被烧黑了,楼道里都是他的'血迹脚印。经过一百多天的抢救之后,病情恶化,因肺栓塞去世。
支月英是小学教师,别人都认为支月英是傻子,但是支月英说:“是,我是傻子,大山里需要我这样的傻子。”学校里的孩子没有学习用品的时候,支月英走二十多里地去买学习用品,她退休的时候还要去教学,她说:“我感到干不动时候为止。
秦月飞是大学生村官,他一开始来到村庄不习惯,所以他改掉了那些习惯。并从一个月一千多块的工资里挤出来钱修建水渠,修建路灯。并去发展当地的特产。
张超是飞行员它是最优秀的。但是,因为一次事故去世了,因为它离地面只有十几米,所以降落伞没有撑开,整个人重重的摔在地上,在他临去世的时候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团长,我还能不能上飞机。”我钦佩他的精神。
李万君是大国工匠,他说:“我手里拿着焊枪,就想上战场一样,拿着枪杀敌。”他还说:“这是门艺术,就像练功夫一样。”
郭小平是校长,它是一家医院的院长,他专治艾滋病,后来,郭小平发现,所有学校都不收留患有艾滋病的孩子,所以,郭小平创办了红丝带学校,后来,郭小平把三家医院的主任职位辞掉了,郭小平希望尽量让那个学校消失。
我看了感动中国以后非常感动,感动他们无私奉献,感动他们乐于助人,感动他们勇敢!感动他们这种不怕死的精神,感动他们坚强不屈!我要学习他们这种精神。
感动中国人物先进事迹观后感6
今天,下午我们观看了感动中国。
我们都知道人造卫星,但是你们知道是谁设计的吗?是孙家栋,你们知道他是干什么的吗?孙家栋他是就是第一颗人造卫星的设计者,后来成为了总设计师。当嫦娥九号发射成功时,大家都互相握手拥抱时,孙家栋就却在一个角落里偷偷抹眼泪。
王峰,凌晨一点钟,一楼客厅着火了。他可以最先逃生,打他却没有。他把自己的家人救出,还把邻居救出,楼上的人也救了出来,邻居都得救了,而他却被烧成了黑人。所有人都知道了,把这个故事打在报纸上。在100多天中治疗,有人捐款,有人捐自己的皮肤。结果,在100多天的治疗中,去世了。
支月英,她是山内的一名小学的教师。她的女儿对她说:“你是给好老师,但你不是好妈妈。”她还要做一名山内的教师,一直干到自己干不到为止。
秦玥飞,他是大学生村官。他来得村里,开始建设,建设许多村民用的,吃的东西。
儿,甚至她的女儿说过她的妈妈是一个好老师,但不是一个好妈妈。她村里边的人都说她是一个傻子,她说:“我是一个傻子,山里头需要我这个傻子”。
支月英完了就是秦玥飞,他一到村里不熟悉村里的生活,村民们一开始都嫌他用水用的多,到了后面,他为了修一条水渠从他的'工资里一点一点的攒了下来,最后他把这条水渠修好了,然后就是张超。他是一名飞行员,在他第一次上舰的时候出了一次意外去世了,在他摔到地下之后问团长:“团长我还能不能上舰。”我佩服他的精神。
我从他们身上感到了很大的精神,有乐于助人的精神,还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我也要帮助别人,长大后像他们一样学习他们的精神,做一个勇敢、做一个无私奉献的人。
第五篇:黎秀芳先进事迹
《黎秀芳先进事迹》读后感
黎秀芳同志,一生崇尚护理先驱南丁格尔,倾心致力于护理教育及管理,躬身耕耘六十载。效仿先贤,专注护理,她终身未婚,以护理事业为己任,不遗余力,谋求发展,弘扬人道,激励创新,她曾是第36届“南丁格尔奖”获得者,她出身于旧知识分子家庭,1936年9月,考入国立南京中央高级护士学校,1941年4月毕业后,先后在重庆、武汉等地从事护理工作,1942年1月转入国民政府兰州西北医院任护士长、护士指导员,1947年到上海国防医院护理科任实习教员,1948年8月任兰州伪中央高级护校代理校长兼护士部副主任。1949年8月兰州解放后任西北军区第一陆军医院高级护士学校校长,1954年11月任西北军区后勤部护士专修科主任,1956年10月任兰州军区总医院附设护士学校校长,1962年11月任兰州军区卫生学校副校长兼教务科长,1970年1月任解放军第一医院医务处助理员、后任副主任。从1978年8月开始,黎秀芳先后任兰州军区军医学校训练部副部长、副校长、专家组成员等职,1988年9月至逝世前,任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专家组成员,她曾多次受到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通过学习黎秀芳先进事迹,又一次让我对护理事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与理解,再一次让我觉得选择护理工作而感到使命的神圣,回想当初选择护士并非出于救死护伤或者其它伟大的目的,只是憧憬于白衣战士的神气,而这一切都与使命无关,与理想无关,这只是一个少女纯洁的梦,刚走上护理岗位后,白天,我们一个个护士在病人痛苦的呻吟中从一间间病房走过,夜晚,我们就在守护生命与期盼黎明的希冀中静静熬过,当时我后悔过,怀疑过自己当初的选择,读了《黎秀芳先进事迹》一书后我理解了她说的一句话“专注事业的人生才是真正的人生” 黎秀芳同志们用他的实际行动证明了她对护理事业执着的梦,她用她的平凡的一生诠释了她崇高的职业情怀,她让南丁格尔精神如一盏高擎的航灯,引领所有的白衣天使风雨兼程;为每一位护理人员送去一抹曙光。是啊!护士的工作对整个人类来说,对我们每个生命来说是多么的“有意义”。
黎秀芳同志能够把自己的事业上升到神圣的高度,无比虔诚地投入一切,做到最好,这该有多难!曾记得我刚进妇产科当护士的时候,我几乎天天想着怎么改行,怎么逃离“护士”,逃离“偏见”,逃离无休止的“夜班”。然而黎秀芳同志用行动给我们做出了回答,她对护理事业有着无比执着的追求精神,始终孜孜以求,锲而不舍,为了护理事业把自己的一切都用在了推动护理事业发展上,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对护理事业仍然非常牵心,即便是生命垂危的时候,她心里最挂念的还是护理事业。但凡看了黎秀芳事迹的人,无不对她执著的事业追求而感动,为她独身一人的人生经历而感慨。生为女人,我不敢想象独身一辈子会是怎样的一个状况,如果我有亲人在海外,我会像她一样选择留在祖国、留在大西北吗?我不知道!黎秀芳把自己毕生的精力献给了她所钟爱的护理事业,就像植根于大西北的一棵老槐,留给后人的是一片阴凉。一位平凡的女性,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青春、用生命诠释了这样的信念:一腔热忱、一生奉献,只为她深深爱着的党、祖国和人民。抗日战争时期,从国立南京中央高级护士学校毕业的黎秀芳,曾眼睁睁看着许多走下战场的伤员因护理工作跟不上,没等看到祖国的解放而抱憾离去。为能挽救更多的伤病员,黎秀芳像当年“提灯女神”南丁格尔那样,白天精心照料伤病员,夜里手持油灯巡视在每一个病室。1966年文革期问,黎秀芳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被揪斗、游街,但她仍矢志不渝对党的追求。1969年,她下放到医院工作,她埋头苦干,只要需要,党叫干啥就干啥。1942年,黎秀芳来到兰州,创办了我国西北地区第一所高级护士学校。为事业舍弃爱情,矢志不渝跟党走。从对党的仰慕、热爱,到成为党的忠诚一员,她整整奋斗了一生,6份入党申请书,凝聚26年的人生追求,黎秀芳把党视为远航的灯塔、指路的明灯。有这样一则故事,释迦牟尼和他的徒弟云游四方到处行善造福,徒弟围绕在他身旁,每到一处都细心听他说法。一日,释迦牟尼对徒弟说他将圆寂于此。徒弟哭诉:“师父,没有了您我不知该做什么,就像失去了眼睛丢掉灵魂,迷失了方向,我该怎么办?”释迦牟尼这样回答他:“再曲折的路和困难都有他的方向和解决办法,只不过都在黑暗之中。只需一盏灯就可以找出方向和办法,你只要把我当成一盏停留在你心中的灯。”我想,黎秀芳的心中一定有这样一盏灯,无时无刻不在指引她找出解决一切困难的方向和办法,因此她一直没有迷失方向,因此她的生命之路才如此曲折而灿烂,因此她的一生看似孤独却大爱无涯。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盏灯,时而明亮、时而暗淡,时而近在咫尺,时而远在天边。掩卷沉思,折服于她充满真善美的光辉品格,更震撼于她对信念的执著和坚定,是黎秀芳的感人事迹,让我心中的灯更明朗、更清晰、更温暖!在竞争激烈、工作压力过大的今天,再加上患者对医疗体制的不满意、对就诊程序的不理解、对收费的不满意,而护士又是患者最直接的接触者,他们会把这些不满直接发泄到护士的头上。尤其急诊科的护士面对更大的压力。当我们受到委屈或者病人的不理解时,作为一名护士承担病人的痛苦需要有一颗异乎寻常的爱心,每一个岗位都有不尽人意的一面,我们要调整好心态。其实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是在烦恼和矛盾中渡过,没有烦恼的人是不存在的,没有矛盾的地方是不可能的。用热爱护理工作的热忱去对待工作,我们的付出和努力,病人是看得到的,病人虽然和你发了脾气,他心里会感激你的宽容。就像黎秀芳同志一样,以“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对待每一位病人,做好护理工作,以至于她的这份情,这份义,与天地同在,与日月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