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援鄂医疗队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精选合集]

时间:2020-03-26 18:40: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20援鄂医疗队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20援鄂医疗队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第一篇:2020援鄂医疗队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一方有难,八方相助。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国内各地医疗力量纷纷驰援武汉,展开了战“疫”大行动。那你知道__都有那些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2020援鄂医疗队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5篇精选。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援鄂医疗队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篇一】

记忆中的春节是阖家团圆、走亲访友其乐融融,而今年,注定是不寻常的一年,当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在全国蔓延,居家防疫、在线拜年成了最热的关键词,当我们还在家中心怀恐慌,不少英雄的身影已经逆行而上,为了祖国大地的安宁,人民身体的康健,他们奋勇前行无所畏惧,因为这“疫”路上有你,我们坚信寒冬终将过去。

致敬最美逆行医护人员。当疫情的号角吹响,一封封请战书、一个个红手印、一张张返程票、无不诠释着救死扶伤、为生命护航的天使情,他们主动放弃那原本就少的可怜的休假,告别父母、爱人和孩子奔赴抗击疫情的最前线,一缕缕剪去的秀发、一道道勒出的伤痕无不昭示着党员的职责与使命,他们也会有疲劳也会有牵挂,但疫场就是战场,他们全副武装不舍昼夜的奋战,让我们记住了那一张张看不清的脸,也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勇往直前。

致敬最帅逆行建筑人员。他们是城市的建设者,是质朴的劳动者,17年前,当非典来袭,他们仅用七天七夜就建成了小汤山非典医院,为接纳救治病人立下战功,看今朝,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拔地而起,仅用十天火神山医院完成竣工并接纳患者,这背后隐藏着建筑工人们的辛勤汗水,还有设计师黄博士的默默付出,李总理在考察火神山医院建设时为来自全国各地的劳动者点赞,并强调他们是在与时间赛跑,与病魔争夺生命,要把这里建成遏制疫情蔓延的“安全岛”,如今他们不辱使命。

致敬最靓逆行基层干部。他们是奋战在最前线的宣传员、排查员、守护者,他们没有制服警服、隔离衣,更没有专业的N95,有的只是一个红袖章、一个口罩、一部手机,他们没有执法证、没有资格证,有的只是群众们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和沉甸甸的责任,他们没有誓师大会,不计报酬得失,有的是逐户上门的登记、叮嘱与跟沟通协调,他们的身后也有家庭的牵挂,但是“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他们选择逆行而上,当夜幕降临万家团圆之时,他们在寒风中坚守,守的是背后的一片祥和,守的祖国的大好河山。

恩格尔说过,“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这段时间我们目睹着一个个生命的逝去,一位位勇者的逆行,见证着生死分离,期待着柳暗花明,我始终坚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信息及时公开的舆论氛围下,这次战役的胜利终将属于我们,因为这“疫”路上有你,寒冬终将过去。

援鄂医疗队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篇二】

随着飞机的轰鸣,午后我们降落在荆楚大地,这意味着我们的医疗救援工作已经开始。请每一位关心我的人放心,我定会不辱使命,完成好医疗队交给我的任务。走出航站楼的那一刹那,看着漫天的飞雪和地上没有结冰的道路,也许这就叫风雨同舟,温暖大地大爱无疆。

记得在一个班上,交班时,同事叮嘱我们,有名患者由于隔离时间较长,心理承受能力下降,有轻生的倾向。我们今天重点的工作就针对她进行了进一步的心理疏导,这个重任落到了我的肩头,一开始还觉得“轻生”会不会有攻击倾向?心里不由得紧张了起来,不过转念一想,大家都在我身边,没什么好怕的,安心交流以后,我发现这就是人们在无奈之下的冲动结果,经过我耐心的开导以及病友们你一言我一语的安抚,患者慢慢恢复了信心。

稍作调整后,就进入了我们方舱医院特有的“方舱时间”。我和来自山大二院同事一起带着舱友们跳起了手语舞。想想,这手语舞还是我们家小男子汉教我的,没想到在这里用上了。而且在这里手语舞的意义又升华了。看着这里大姐姐、小姐姐们都是那么的积极向上。就连那位“糊涂”病友也加入了我们,为自己加油鼓劲,使得与他们只有一层防护服相隔的我顿时充满了力量。结束了工作,我把“糊涂”交给了我的同事,一定要让他慢慢恢复起来,尽快打败病毒,早日康复。

逆境中的人们总是充满着力量,听昨天上班的同事讲,我们负责的病区病友们已经成立了临时的党支部,并且分工明确。这些挺身而出优秀的党员们,使我们的工作轻松了不少。在这里我衷心的谢谢他们。在这里,已经没有了世俗的尔虞我诈,只留下了人们纯洁的心。

家中的牵挂,同事们的叮咛,领导们的嘱咐,使我充满了力量。我是太原中西医的一份子,我是援鄂医疗队的一份子。为了我们共同的目标,加油!

援鄂医疗队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篇三】

“等疫情结束以后,如果我们都还活着,那我们就结婚吧”,这句话是一名奋战在前线的医护人员对她的未婚夫所说,一对甜蜜的年轻90后情侣,一个是警察,一个是护士,他们是无数勇敢“逆行者”中的一小部分。疫情严峻,岗位即“战位”,他们舍小我为大我,主动请战,坚守岗位,这份承诺就是最无私的“爱”。

医务战线上涌现出无数“爱”,这种“爱”是一种“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责任担当,更是一份“长风破浪会有时”的执着坚守!疫情结束,这将是有意义的“婚礼”,谢谢你们做出选择挺身向前!

“我是党员我先上”,朴实无华却铿锵有力,是共产党员该有的勇敢。

有一种力量叫做“我是党员”,在写下入党志愿书那一刻起,他们不只是父母的儿女,更是人民的儿女。这场“大战”让我们看到,疫情带来的不再是“恐惧”,而是无数份“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的勇敢,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党员干部“冲上去”“走在前”。“作为一名党员,就该冲在前”,所以“我先上”,“作为一名医务人员,就该救死扶伤”,所以“我先上”,“我先上”只是因为肩负着这份责任,肩负着人民群众的信任及党和国家的培养与期待。作为人民儿女,冲锋在前保护人民安全,作为中华儿女,义不容辞守护国家安康,这就是共产党员该有的奋不顾身。

“你平安回来,我包一年家务”,最“怂”的承诺却大爱无疆,是共产党员应有的奉献。

七尺男儿眼泛泪花对着志愿车上奔赴前线的护士妻子大喊,是一名丈夫对妻子的不舍,最朴实的承诺只盼她平安归来。她是一名母亲,是一个妻子,她更是一名医务人员,再平凡的人儿也能造就“不平凡”,此时此刻,迎难而上战斗在一线,她们就是最伟大的英雄,因为无私奉献,因为默默坚守。抗疫之路道阻且长,有了无数份奉献,就有了希望的曙光。赶考未有穷期,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更应把奉献抗在肩上,要有积极奉献的思想自觉,大灾大难面前需要党员干部敢于牺牲自我、奉献人民,需要党员干部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牢记心上,不计得失不求利益,彰显共产党员应有的价值。

“武汉需要我,婚期往后推”,看似“无情”却饱含深情,是共产党员最本色的担当。

这是一对又一对战斗在疫情一线的未婚夫妻共同作出的温暖决定,有遗憾、有不舍,义无反顾的背后是与爱人短暂的别离,更是坚守岗位抗击疫情的忠诚担当。婚礼延期,幸福却不会延期,对各自岗位的坚守是对双方的承诺,岗位不一样、职责不一样,但他们有着应对疫情的共同信心。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岗位担当,每一个岗位和每一个小家的担当与付出,都汇聚成为抗击疫情的强大力量,这些稍显“无奈”的言语却听起来掷地有声。疫情就是命令,必须在岗在位,“不负使命不负卿”是共产党员最本色的担当。

有一种坚守是“等疫情结束,我们就结婚”,婚期虽延迟,爱意更加深厚。致敬基层一线所有的“舍小家为大家”,祝你们白头偕老、幸福永久!

援鄂医疗队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篇四】

一方有难,八方相助。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包含我市援鄂抗疫医疗队在内的国内各地医疗力量纷纷驰援武汉,展开了战“疫”大行动,当地群众也对危难时刻义无反顾前往医疗搏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医护人员满是感激。护理师、中共党员邓达丽是汕大医附一医院援鄂抗疫医疗队队员,她向记者介绍了他们抵鄂开展工作后,武汉普通市民们对汕头医疗队发自内心的暖心细节,让她满是“感动和温暖”,这也是我市援鄂抗疫医疗队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心声。汕头援鄂抗疫医疗队表示,有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民众的大力支持,他们将全力以赴,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

介绍,援鄂抗疫医疗队到达武汉后,的感受就是感动和温暖。听得最多的话就是“武汉加油!中国加油!”,第二多的话就是“谢谢你们!谢谢你们来支援武汉。”

“我们入住的酒店前台有2、3个经理,100多人入住后,他们不辞辛苦,不断给我们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像门锁、用电、清洁物品等各种出现的小问题,忙得像陀螺转,大堂经理下午接近2点了还没吃中午饭,但她没有丝毫怨言,每次见到我们都给我们大大的微笑,经常对我们说的一句话就是:‘真的谢谢你们,谢谢你们来支援武汉。你们辛苦了!’”邓达丽说道。1月28日抵达汉口入住后当晚有些人因当地天气寒冷冻得无法入睡,一反映,有关部门立刻让人送了暖炉和电热毯,还给医疗队配了洗衣机用来清洗外套,种种举动让人暖心窝。

1月30日上午,医疗队员们到在___超市在购买日常用品时,超市店员听到队员们聊天交谈得知是支援武汉的医务工作者后,对队员们表示感谢:“感谢你们来武汉支援,谢谢你们,如果你们需要配送我们可以帮你们送到居住的酒店。”邓达丽称她听后随口感叹:“你们现在还有配送服务啊,真的很厉害呀。”超市店员解释说:“超市目前是暂停配送了,但是你们来支援武汉,我们真的谢谢你们,你们需要的话我们就配送上门,真的谢谢你们,你们温暖了我们武汉人的心。”

还有武汉市民自发捐赠生活用品的暖心行动,他们听说酒店有支援武汉的医护人员入住,担心医疗队员一路匆匆,没有时间也不熟悉当地路况,可能来不及去购买生活的塑料桶和脸盆,就掏钱购买后送到酒店,悄悄放下后就离开了。另外,武汉市内的酒店还轮流热心援助医疗队的餐饮,爱心餐饮所附的便条写着:致敬可爱的白衣天使,谢谢你们拼尽全力守护这座城市,武汉加油!

援鄂医疗队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篇五】

春节,应是阖家团圆的日子,一场疫情,像一个巨石砸入我们原本平静有序的生活,一时间,巨浪翻涌。

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而使火神山医院的建设者各自带着合作伙伴赶往施工现场。火神山医院施工现场灯火通明,工地的战士们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时光与陌生的伙伴们只能在堆满方便面、矿泉水、杂物的“小盒房”中各司其职。看着那潮湿且沾满泥土的泡沫纸盒中已稍微冷硬的“年夜饭”,脸上有说不尽的疲倦,头盔都还没来得及脱,脚上染着土黄色的是泥,但为了工程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工,他们只能匆匆忙忙,狼吞虎咽,以最快的速度填饱饥肠咕噜的肚子,这应该是世界上最迅速的年夜饭了。

为了和疫情赛跑,自火神山医院开工以来,还有很多叫不出名字的建筑工人,她们是建设者、组织者、协调者、指挥者……7天建成一座医院,速度奇迹里有她们的功劳。向你致敬,逆行者!

为了为祖国抗击新型冠状病毒出一份力,感谢一线的“战斗者”。河南退伍老兵王国辉,将自己种的九千多斤新鲜蔬菜带领村里人连夜拔起,年三十自驾300多公里,载着5吨多的新鲜蔬菜,不管道路的泥泞,路途的艰辛,只身从河南沈丘赶到武汉火神山医院施工现场,全部免费捐给项目部,到时已是凌晨,疲倦的他说:“自己曾在武汉服役17年,武汉就是自己的第二故乡。看到武汉人民众志成城,攻坚克难,也想尽一份绵薄之力。”王国辉驾车回到河南,并将自己隔离了起来。致敬,逆行者!

在危难中,总是有这样善良的人来温暖我们的心。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全国一线战士们奋力前行,一方受难,八方支援,让大家看到疫情之下的希望与阳光,让所有人都相信,这样的中国,一定能赢,致敬,逆行者!

第二篇:援鄂医疗队疫情后的感想

这次疫情,来自全国各地的医疗队支援武汉,我们看到了大爱,看到了团结,也看到了安心。下面小编整理援鄂医疗队疫情后的感想,欢迎阅读。

援鄂医疗队疫情后的感想1

她是19名援鄂医疗队队员心目中最美的队长,她是家书致歉丈夫“待我凯旋,定与你一世长安”的柔情妻子,她是父亲眼里工作上拼劲十足的能干女儿,她是舍小家为大家毅然奔赴武汉战疫一线的“钢铁战士”……她的故事,让不少人含泪称赞。她是上海市第五康复医院副院长、松江区援鄂医疗队队长柴丽莉。

队员心中最美的她,深夜写下最真的谢意

2月28日,在武汉市第三医院援助的第31天,作为队长的柴丽莉给每一位队员写了一小段评语,并向大家表达了内心深处最真的谢意。她说:“感谢你们给与我机会,让我参与你们的成长。”

一个月说短不短,说长也不长,队员们的性格及每个人一段时间以来的工作情况都被她摸得清清楚楚。19段评语的背后是她三十多个日日夜夜关心队员积累下来的队长“心得”,每一次抽空谈心,每一次询问生活所需,每一次叮嘱督促做好防护,每一次深夜整理修改队员们战疫日记,看似平淡的战疫生活在她看来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掉以轻心。

前几天,一向不写心得体会的队员王叶琴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我心中的“最美逆行者”队长》。让王叶琴记忆犹新的是,1月28日刚刚抵达武汉那晚,入驻当地酒店安排好队员们的住宿后,柴丽莉没顾上休息便打电话给提前出发的3名松江队员,询问生活及工作所需。放下电话便匆匆赶去开会,夜里11点开完会回来,她又坐在电脑前写工作计划直到次日凌晨3点。

“传染性疾病的治疗固然重要,但是对疫情的防控更加重要百倍千倍。”在武汉支援的这段日子,柴丽莉几乎每天都会重复这句话。指导、督查当班队员的穿脱防护服是例行动作,即便30多天时间过去了,她从未放松帮大家“把关”。她总是再三叮嘱大家切断传染源是重中之重,引导大家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加强对身边的医护技、患者、工勤人员等做好疫情防控知识宣传。

家人心中最拼的她,临走时没有丝毫犹豫

前段时间,柴丽莉的父亲柴卫仁给远在武汉支援的医务人员写了一首七律。诗中那句“多多保重身体,并盼全员凯旋”藏着父亲对女儿的爱与祝福。“丽莉在那边少打电话回来,偶尔联系也是说不了几句就匆匆挂掉了,我们知道她很忙。”今年74岁的柴卫仁说,家人能做的就是尽量不去打扰她。

回忆起女儿报名支援武汉,柴卫仁直言在家人的预料之中。17年前,作为一名年轻的传染科临床医生,柴丽莉自愿报名投身防疫隔离一线,而今,成长为一名“老兵”的她更加没有犹豫。“她的个性就是这样,工作上的事从来都是冲在前面的。”据柴卫仁介绍,女儿和女婿感情很好,结婚这么多年来被女婿宠成了“公主”,从早晨起床后的爱心豆浆到下班回家后的丰盛晚餐,基本都由女婿帮她张罗得好好的,很多时候甚至连锅碗瓢盆都不用她上手清洗。看似“娇贵”的她在单位却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此次报名支援武汉也是一点也没犹豫。

“她是党员,理应冲在前面。作为队长,她理应承担更多的责任,照顾好队员。”心疼之余,柴卫仁也替女儿感到骄傲。正如柴丽莉本人在她的“满月”心得中所言,“这场疫情,远了距离,却近了心灵;隔离了物理空间,却隔离不了大爱;这场这场疫情,让我们懂得付出,懂得珍惜生命”。

援鄂医疗队疫情后的感想2

和往常一样,忙完闲下来和爱人聊天,突然手机响起,很晚了,是谁呢?打开手机,信息是护士长发来的,看完信息我就呆住了。爱人看我表情,问我怎么了,我说是前线支援报名通知,“我要不要报名啊? ”爱人问我:“你是怎么想的?”我说我作为一名有10多年呼吸重症医学科工作经验的老同志,同时也是10多年党龄老党员,我当义不容辞,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爱人毫不犹豫的支持了我的决定。可是我走了,家里的老人和两个小孩怎么办呢?“你去吧,家里放心交给我。”就是爱人简单的一句话,和他那坚定的眼神,给了我鼓励,我第一时间报名了。2月1号中午收到通知,我们医院20名同志将作为四川省第三批援鄂医疗队奔赴武汉。时间紧迫,医院立即组织大家培训,结束培训已晚上10点,匆忙购物,匆忙收拾行李。临走前只告诉父母和孩子自己去成都周边支援,孩子们还小,什么都不懂,父母年岁高,我不想让他们为我担心。

第二天,家人送我到医院。让我很感动的是医院为我们20人配置的物资,一夜之间,全部准备到位。正值春节和疫情期间,这么多东西,想必医院也是费尽心思。出征仪式在医院门诊大厅进行,领导及同事们为我们践行鼓气,我们斗志昂扬的踏上了征程…...四川航空英雄机长亲自为我们护航,飞机快抵达武汉时空乘的其中一句话让我感动不已:“今天我们送你们上前线,待疫情结束后,我们接你们回家。”

到达武汉,专车将我们接到驻地,我们安顿下来,赶紧跟领导及家人报了平安。没有丰盛的晚餐,甚至我们都没有怎么说话,就直接带上行李进了自己的房间。清洁、消毒、收拾生活用品,收拾妥当已经很晚了,就匆匆睡了,接连几天都处于半睡半醒的状态,没有压力那是不可能的。

后面三天都是培训,培训包括理论知识及操作。很有幸听了李兰娟院士亲自授课指导。培训得很细致,老师很严谨,我们听得也很认真。

2月6号我们就正式进入病区,我们所在的医院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洗手、戴口罩、戴帽子、穿防护服、戴鞋套、穿隔离衣,熟练的进行着每一项动作,同事之间的互相检查,保证穿戴正确后进入病房。进入病房后不到半个小时,汗水就浸湿了衣服,护目镜也起雾了。几个小时后,护目镜就把脸压变形了,但是我们仍然坚守岗位,并用心为每一位病人护理,不停的为他们加油鼓劲,增加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

工作中,我感受到的是同事之间的默契和战友之间的关爱。和我一组的是四川大学华西四院的老师,我在他们中是工龄最长的一个,加之对办公工作相对熟悉,所以组长安排我上主班,主要负责处理医嘱,配药,协助组长协调清洁区和隔离区的各项事务,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工作也得到了病人及领导们的认可。

刚到武汉的时候物资紧张,什么都缺,但是现在收到了四面八方援助的物资,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活在中国这个大家庭的温暖,也让我们感受到武汉人在困难面前表现出来的坚毅和友善。武汉人民为我们提供了有力的后勤保障。在驻地,无论我们几点下班,哪怕是凌晨一两点,都会吃到热喷喷的饭菜,酒店服务人员总是说:“你们有什么需要尽管提,只要我们办得到的,都会尽全力满足。”是的,他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我出门带上生活垃圾,正好遇见保洁叔叔,他随即抢过垃圾,说“你的手是用来医治病人的,我来就好了”,武汉感谢你们,虽然戴着口罩,但是同样能看见她们的笑容和坚定的眼神,我眼眶湿润了。每天来回穿梭在驻地和医院之间,上下班的每个时刻早早已有公交车停在那里等着我们,我们问师傅累不累,晚上凌晨三四点还来接送我们,他说不累,累的是我们。正是无数个他们默默付出,认真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没有怨言,只有必胜的信念。

最后愿你我都能守住岁月,待到春光灿烂之时,所有美好都会随着春风款款而来,期待万物复苏,春暖大地!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援鄂医疗队疫情后的感想3

姜树志,周口市中心医院急诊内科组长、主治医师,河南省第十一批援鄂医疗卫生队队员。

今天,是支援武汉的第21天。不知不觉,来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15病区工作已经半个多月了,和队友们已经逐渐适应了病区的工作环境和节奏,当看到越来越多的新冠患者痊愈出院,我们发自内心的高兴。

2020年1月末,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周口的情况也一下紧张起来,武汉前线的情况更让人心焦。我坐不住了,第一时间给领导发信息,申请加入支援武汉的医疗队。我的爱人是一名妇产科医生,当我把报名参加援鄂的消息告诉她时,她先是愣了一下,然后问我为什么不提前和她说一下,我懂她的理解和支持,也看得出她眼睛里的担心和不舍。我俩深知,武汉如果沦陷,中国的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安全!身为医生,面对如此严重的疫情,不去一线,我心里不踏实。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收治的都是确诊重症患者。到达武汉后,我就和队员们开始了更加紧张、更加严格的防护培训,继续学习新冠肺炎的诊疗流程,了解新冠肺炎的CT影像学特点等;主动向新疆医疗队的老师“取经”,进行工作对接。2月26日,是我第一天值班,第一次进入病房,虽然之前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仍不免有些紧张。新疆队友们一边安慰,一边仔细地为我检查防护穿戴,让我很感动,紧张感也随之慢慢消退。这个时候,我们不只是籍贯不同的援助医疗人员,更是守望相助的兄弟姐妹。

每次查房,我们都看到戴着口罩的患者眼神中流露出的渴望,但他们会出于安全考虑刻意和我们保持距离。同时又抢着咨询问题,希望和我们多交流。很多患者的家属因为新冠肺炎离世,家庭支离破碎,身体、心理承受了双重的巨大打击和痛苦;还有很多患者的家属已经痊愈,热切盼望与家人早日团聚。如果没能帮到他们,我们怎么可能不遗憾?

在工作中,我发现我们只要每次多停留些时间、多说几句话,都能在精神上给他们带来莫大的安慰和鼓励。所以,此后我们每次查房,都尽量在患者床前多停留,与他们多交流,详细询问病人,根据每个患者的反馈细心的调整、执行治疗方案,同时和他们唠几句家常。患者们不停的感谢,既让我们心痛和不忍,又让我们充满了勇敢战斗的力量!

曾多次来过武汉,昔日繁荣的城市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街道寂静,不见人影,让人心里很不是滋味。现在,国家遭遇重大疫情,人民蒙受巨大苦难,从医17年的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深刻的感受到一名医务工作者身上担负的那份责任与使命,我为我能参与其中深感荣幸和自豪!

第三篇:2020援鄂医疗队对疫情工作感想

虽身着一袭白衣,但他们也为人父母、为人子女、为人伴侣,面对一场凶险未卜的恶战,他们仍选择勇往直前。愿前方的“战士们”一定健康平安!下面小编整理2020援鄂医疗队对疫情工作感想,欢迎阅读。

2020援鄂医疗队对疫情工作感想1

2月2日14时许,太原武宿机场。

弓清梅举着手中的小红旗,在队伍前整队出发。1日晚10点多,这位来自山西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专业的主任医师接到通知,将赴鄂展开支援,并担任此次山西援鄂医疗队医疗组长、领队。

“没跟母亲说,68岁的她刚做了一场手术。”弓清梅说,“但她迟早会知道的。”弓清梅戴着口罩,眼眶虽有一些发红,但眼里仍闪出医生惯有的理性与冷静。

山西第二批援鄂医疗队2日出征,共有119人,来自山西各地6所医院。归期未知,在最短的时间内,他们都安顿好了家人,而家人都给予他们莫大的支持。

妻子过了安检、身影消失有一阵了,高瑞峰还是不放心,一直望着那个方向。6岁的女儿一起来送妈妈,小口罩却更加凸显了她那两只会说话的眼睛,她一直目不转睛地盯着妈妈。高瑞峰说,妻子白文君是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急诊重症专业主管护师,昨晚女儿不睡觉赶制了一张卡片:“妈妈你一定胜利,你一定能行,我爱你不仅(在)今天,还在未来的每一天。我爱你妈妈,加油武汉,加油中国。”上面还画着一颗红色的心。

长治市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55岁的李春雨是医疗队中年龄最大的一位,一家三口都从医。此行,他也没敢透露消息给年迈的双亲。“疫情在变化,我们每天看着心里也不好受,祖国需要,义不容辞,这是医者应该做的,一个中国人应该做的。这次也是为我的女儿做一个榜样!”

黄小丽、连丽丽、于淑君读卫校时同班,同为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护士。到了机场,她们仨才发现,这回又同去战“疫”了!“我们不约而同报了名,老同学在场,信心倍增。”说着,黄小丽和两位老同学默契地伸出手来,相互击掌。昨晚,黄小丽给正在出差的老公电话“汇报”此事,老公说了一句“没事,去吧”,就一直默默地没出声。她知道老公无条件支持,只是有点担心。女儿读高二,她拉住妈妈的手没说什么,后又嘱咐妈妈做好防护。今早6点医疗队集合,出门前,她没有喊女儿。

36岁的王婷是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呼吸内科主治医师,她的爷爷、爸爸都是医生,2003年“非典”时奶奶坐着轮椅送爸爸支援太原,今天爸爸又送她去支援武汉。8岁的儿子没问她何时回来,“孩子懂事,不问”,她说。

说起前一晚的离别,山西白求恩医院护士王晓凝有些动情。“告诉孩子要去出差,孩子先是手舞足蹈地喊‘妈妈走了没人逼我做作业了’,后来听到我和爸爸的对话要去前线了,马上过来抱住我不让走。”王晓凝说,接到消息后,丈夫一晚上都在积极帮着准备东西,但背地里,却偷偷发了条朋友圈说“今天晚上睡不着了”;告诉父母时百般纠结如何措辞,二老只说了一句“保护好自己”。

山西白求恩医院护士陈素清的儿子后天过生日,来送行的同事拿着手机,录下她对儿子的祝福:“儿子,在家听话,好好写作业。”

“妈妈,你在治疗病人的时候保护好自己,你在穿防护服时要穿好,要戴正护目镜。”这是白求恩医院呼吸重症科主管护士卫晶收到的6岁女儿的信。早上看到妈妈在收拾行李,6岁的李卫伊没有多问,躲进房间剪了一个“娃娃”,并通过爸爸的笔表达了对妈妈的“嘱托”,然后悄悄塞进妈妈的电脑包里。爸爸李群说,女儿多次强调,她给妈妈说的话“一个字都不能改”。

发稿时,记者看到弓清梅朋友圈发的消息:“我们一定会平安回来!武汉加油!”

2020援鄂医疗队对疫情工作感想2

“每天都有难忘的事,无论是病人还是队友。”当问及在“红区”是否有令人难忘的事时,陈红说了这样一句话。

让陈红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老太太,她总是郁郁寡欢,对待治疗也很消极,她们前去鼓励老人也不见效。经过详细打听,她们才了解到,原来老人的老伴也在住院,老人不知道老伴的情况如何,心中挂念,但又怕询问医生得到坏消息,所以很纠结。

了解情况后,陈红和队友们决定成为这对老夫妻沟通的“桥梁”,在老太太治疗时,她们会讲老爷子在如何用药,病情如何;在老太太吃饭时,她们也会说老爷子在吃什么,吃了多少,并会鼓励老人:“你也要多吃一些,老爷子在监督你呢!”;在老太太睡觉时,她们又会代替她老伴说一句“晚安”。

真心换真情,在护理人员的悉心照料下,这对老夫妻笑着顺利出院,并给医院发来了感谢信,让“逆行”医护人员感受到了“回流”的温暖。

待疫情结束,共赏春光

而这种温暖,陈红从家人处也感受到了。陈红介绍,在将要去援鄂的事告诉家人时,家人对她给予了足够的理解和支持,甚至连她的行李都是爱人和儿子给她整理的。收拾行李后,这父子二人又目送她远行,用这种举动默默支持着她。

临行前,陈红并未告知家中已年过7旬的父母,怕他们担心,家人也在帮她瞒着老人。直到两个星期后,瞒不住了,老人才知道女儿已经去了武汉。“我母亲当时就哭了,但怕我分心,又不敢给我打电话,还叮嘱家人也不要影响我工作!”家人的支持让陈红更加有信心早日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当问及待疫情结束后有何心愿时,陈红称,她希望在那时看到老人们的脸上荡漾着笑容,母亲推着婴儿车在林荫路上漫步,学生们安静地坐在教室里上课,温馨平和的春风吹进每处家园,而她们这些队员们则平安返乡,阖家团聚,一起感受着最平凡、最平静但又是最真实、最真切的春光。

2020援鄂医疗队对疫情工作感想3

2020年,一场疫情在全国传播,他们不顾自身安危,主动请战逆流而上。而在这群“最可爱的人”中,女性又占据“半壁江山”。她们在疫情的面前变成了力量和温暖的源泉,变成了一种蓬勃向上的生命力,护佑着生命。阳春三月,万物复苏,在三八“女神”节到来之际,万家热线推出系列策划“致敬巾帼天使”,感谢她们的付出与努力。

1月27日晚,由50名重症监护护士、135名医务人员以及2名工作人员组成的安徽省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抵达武汉,安医大一附院心脏外科ICU副主任护师、护士长陈红临危受命担任队长,驻扎在金银潭医院。挺身战疫、救死扶伤,陈红让那一抹“天使白”在“红区”熠熠生辉。

临危受命,率队出征援鄂

“真是临危受命,但我们也是毫不犹豫接下了重任。”3月4日,回忆起当初的情景,陈红说道。

她清楚地记得,那是1月26日深夜,医院领导打来电话,让她带队援鄂,抗击疫情。这个消息让她既紧张又激动,待反应过来后,她连声应允。“我时刻做好准备奔赴疫区,无惧无畏,勇往直前!”在当天日记中,陈红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1月27日,陈红率队出征,在誓师大会上,她留下了“一定牢记使命、不负重托”的誓言。抵达武汉后,陈红带队进驻最早接诊新冠肺炎患者,且主要收治重症患者的定点医院——金银潭医院。

陈红介绍,来之前,她也曾想象过情况的复杂程度,但是当到达目的地后,她发现,实际情况比她想象的更要严重,任务也更为艰巨。

“那时候我们既当护士,又当保洁员,每天工作将近十一二个小时。”陈红介绍,尽管条件艰苦,但医疗队的队员们没人叫苦叫累,都是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工作状态,眼神坚定,毅然“逆行”,直奔被称为“红区”的重症隔离区。

肩负重托,挺身抗疫

疫情无情人有情,在疫情阴霾下的“红区”,医护人员的义无反顾,患者自身的坚强勇敢,让陈红这个有着26年重症护理工作经验的医疗队队长感受到了别样的生机。

身处抗疫一线,陈红和队友们每天要面对不同的重症患者,也要经历各种悲欢离合,队员们都深知每一位患者背后都有着一个家庭的期盼,她们的肩上也担负着这些家庭的重托,为此,每个人都不敢马虎,都是一头扎进护理工作中,一丝不苟。

陈红介绍,虽然工作时间长、任务重,但队员们都很认真,冲在一线加班加点,互相照顾,互相加油打气。

“在这段日子里,在这片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我们携手抗疫,苦过累过笑过也哭过,一切都充满人生的意义……厚重的防护服让你们行动受碍,汗流浃背,但那认真、勇敢的眼神,让我觉得你们是最可爱的人!”2月26日,陈红在《致战友的一封信》中这般评价她的队友们。

第四篇:2020援鄂医疗队抗疫个人感受

如今,援鄂医疗队也开始了返乡之旅,在武汉的两个月中,每个人都此印象十分深刻。下面小编整理援鄂医疗队抗疫个人感受,欢迎阅读。

援鄂医疗队抗疫个人感受1

和往常一样,忙完闲下来和爱人聊天,突然手机响起,很晚了,是谁呢?打开手机,信息是护士长发来的,看完信息我就呆住了。爱人看我表情,问我怎么了,我说是前线支援报名通知,“我要不要报名啊? ”爱人问我:“你是怎么想的?”我说我作为一名有10多年呼吸重症医学科工作经验的老同志,同时也是10多年党龄老党员,我当义不容辞,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爱人毫不犹豫的支持了我的决定。可是我走了,家里的老人和两个小孩怎么办呢?“你去吧,家里放心交给我。”就是爱人简单的一句话,和他那坚定的眼神,给了我鼓励,我第一时间报名了。2月1号中午收到通知,我们医院20名同志将作为四川省第三批援鄂医疗队奔赴武汉。时间紧迫,医院立即组织大家培训,结束培训已晚上10点,匆忙购物,匆忙收拾行李。临走前只告诉父母和孩子自己去成都周边支援,孩子们还小,什么都不懂,父母年岁高,我不想让他们为我担心。

第二天,家人送我到医院。让我很感动的是医院为我们20人配置的物资,一夜之间,全部准备到位。正值春节和疫情期间,这么多东西,想必医院也是费尽心思。出征仪式在医院门诊大厅进行,领导及同事们为我们践行鼓气,我们斗志昂扬的踏上了征程…...四川航空英雄机长亲自为我们护航,飞机快抵达武汉时空乘的其中一句话让我感动不已:“今天我们送你们上前线,待疫情结束后,我们接你们回家。”

到达武汉,专车将我们接到驻地,我们安顿下来,赶紧跟领导及家人报了平安。没有丰盛的晚餐,甚至我们都没有怎么说话,就直接带上行李进了自己的房间。清洁、消毒、收拾生活用品,收拾妥当已经很晚了,就匆匆睡了,接连几天都处于半睡半醒的状态,没有压力那是不可能的。

后面三天都是培训,培训包括理论知识及操作。很有幸听了李兰娟院士亲自授课指导。培训得很细致,老师很严谨,我们听得也很认真。

2月6号我们就正式进入病区,我们所在的医院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洗手、戴口罩、戴帽子、穿防护服、戴鞋套、穿隔离衣,熟练的进行着每一项动作,同事之间的互相检查,保证穿戴正确后进入病房。进入病房后不到半个小时,汗水就浸湿了衣服,护目镜也起雾了。几个小时后,护目镜就把脸压变形了,但是我们仍然坚守岗位,并用心为每一位病人护理,不停的为他们加油鼓劲,增加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

工作中,我感受到的是同事之间的默契和战友之间的关爱。和我一组的是四川大学华西四院的老师,我在他们中是工龄最长的一个,加之对办公工作相对熟悉,所以组长安排我上主班,主要负责处理医嘱,配药,协助组长协调清洁区和隔离区的各项事务,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工作也得到了病人及领导们的认可。

刚到武汉的时候物资紧张,什么都缺,但是现在收到了四面八方援助的物资,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活在中国这个大家庭的温暖,也让我们感受到武汉人在困难面前表现出来的坚毅和友善。武汉人民为我们提供了有力的后勤保障。在驻地,无论我们几点下班,哪怕是凌晨一两点,都会吃到热喷喷的饭菜,酒店服务人员总是说:“你们有什么需要尽管提,只要我们办得到的,都会尽全力满足。”是的,他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我出门带上生活垃圾,正好遇见保洁叔叔,他随即抢过垃圾,说“你的手是用来医治病人的,我来就好了”,武汉感谢你们,虽然戴着口罩,但是同样能看见她们的笑容和坚定的眼神,我眼眶湿润了。每天来回穿梭在驻地和医院之间,上下班的每个时刻早早已有公交车停在那里等着我们,我们问师傅累不累,晚上凌晨三四点还来接送我们,他说不累,累的是我们。正是无数个他们默默付出,认真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没有怨言,只有必胜的信念。

最后愿你我都能守住岁月,待到春光灿烂之时,所有美好都会随着春风款款而来,期待万物复苏,春暖大地!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援鄂医疗队抗疫个人感受2

2月2日14时许,太原武宿机场。

弓清梅举着手中的小红旗,在队伍前整队出发。1日晚10点多,这位来自山西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专业的主任医师接到通知,将赴鄂展开支援,并担任此次山西援鄂医疗队医疗组长、领队。

“没跟母亲说,68岁的她刚做了一场手术。”弓清梅说,“但她迟早会知道的。”弓清梅戴着口罩,眼眶虽有一些发红,但眼里仍闪出医生惯有的理性与冷静。

山西第二批援鄂医疗队2日出征,共有119人,来自山西各地6所医院。归期未知,在最短的时间内,他们都安顿好了家人,而家人都给予他们莫大的支持。

妻子过了安检、身影消失有一阵了,高瑞峰还是不放心,一直望着那个方向。6岁的女儿一起来送妈妈,小口罩却更加凸显了她那两只会说话的眼睛,她一直目不转睛地盯着妈妈。高瑞峰说,妻子白文君是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急诊重症专业主管护师,昨晚女儿不睡觉赶制了一张卡片:“妈妈你一定胜利,你一定能行,我爱你不仅(在)今天,还在未来的每一天。我爱你妈妈,加油武汉,加油中国。”上面还画着一颗红色的心。

长治市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55岁的李春雨是医疗队中年龄最大的一位,一家三口都从医。此行,他也没敢透露消息给年迈的双亲。“疫情在变化,我们每天看着心里也不好受,祖国需要,义不容辞,这是医者应该做的,一个中国人应该做的。这次也是为我的女儿做一个榜样!”

黄小丽、连丽丽、于淑君读卫校时同班,同为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护士。到了机场,她们仨才发现,这回又同去战“疫”了!“我们不约而同报了名,老同学在场,信心倍增。”说着,黄小丽和两位老同学默契地伸出手来,相互击掌。昨晚,黄小丽给正在出差的老公电话“汇报”此事,老公说了一句“没事,去吧”,就一直默默地没出声。她知道老公无条件支持,只是有点担心。女儿读高二,她拉住妈妈的手没说什么,后又嘱咐妈妈做好防护。今早6点医疗队集合,出门前,她没有喊女儿。

36岁的王婷是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呼吸内科主治医师,她的爷爷、爸爸都是医生,2003年“非典”时奶奶坐着轮椅送爸爸支援太原,今天爸爸又送她去支援武汉。8岁的儿子没问她何时回来,“孩子懂事,不问”,她说。

说起前一晚的离别,山西白求恩医院护士王晓凝有些动情。“告诉孩子要去出差,孩子先是手舞足蹈地喊‘妈妈走了没人逼我做作业了’,后来听到我和爸爸的对话要去前线了,马上过来抱住我不让走。”王晓凝说,接到消息后,丈夫一晚上都在积极帮着准备东西,但背地里,却偷偷发了条朋友圈说“今天晚上睡不着了”;告诉父母时百般纠结如何措辞,二老只说了一句“保护好自己”。

山西白求恩医院护士陈素清的儿子后天过生日,来送行的同事拿着手机,录下她对儿子的祝福:“儿子,在家听话,好好写作业。”

“妈妈,你在治疗病人的时候保护好自己,你在穿防护服时要穿好,要戴正护目镜。”这是白求恩医院呼吸重症科主管护士卫晶收到的6岁女儿的信。早上看到妈妈在收拾行李,6岁的李卫伊没有多问,躲进房间剪了一个“娃娃”,并通过爸爸的笔表达了对妈妈的“嘱托”,然后悄悄塞进妈妈的电脑包里。爸爸李群说,女儿多次强调,她给妈妈说的话“一个字都不能改”。

发稿时,记者看到弓清梅朋友圈发的消息:“我们一定会平安回来!武汉加油!”

援鄂医疗队抗疫个人感受3

一方有难,八方相助。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包含我市援鄂抗疫医疗队在内的国内各地医疗力量纷纷驰援武汉,展开了战“疫”大行动,当地群众也对危难时刻义无反顾前往医疗搏击 “新冠肺炎”疫情的医护人员满是感激。护理师、中共党员邓达丽是汕大医附一医院援鄂抗疫医疗队队员,她向记者介绍了他们抵鄂开展工作后,武汉普通市民们对汕头医疗队发自内心的暖心细节,让她满是“感动和温暖”,这也是我市援鄂抗疫医疗队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心声。汕头援鄂抗疫医疗队表示,有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民众的大力支持,他们将全力以赴,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

邓达丽介绍,援鄂抗疫医疗队到达武汉后,最大的感受就是感动和温暖。听得最多的话就是“武汉加油!中国加油!”,第二多的话就是“谢谢你们!谢谢你们来支援武汉。”

“我们入住的酒店前台有2、3个经理,100多人入住后,他们不辞辛苦,不断给我们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像门锁、用电、清洁物品等各种出现的小问题,忙得像陀螺转,大堂经理下午接近2点了还没吃中午饭,但她没有丝毫怨言,每次见到我们都给我们大大的微笑,经常对我们说的一句话就是:‘真的谢谢你们,谢谢你们来支援武汉。你们辛苦了!’” 邓达丽说道。1月28日抵达汉口入住后当晚有些人因当地天气寒冷冻得无法入睡,一反映,有关部门立刻让人送了暖炉和电热毯,还给医疗队配了洗衣机用来清洗外套,种种举动让人暖心窝。

1月30日上午,医疗队员们到在家乐福超市在购买日常用品时,超市店员听到队员们聊天交谈得知是支援武汉的医务工作者后,对队员们表示感谢:“感谢你们来武汉支援,谢谢你们,如果你们需要配送我们可以帮你们送到居住的酒店。” 邓达丽称她听后随口感叹:“你们现在还有配送服务啊,真的很厉害呀。” 超市店员解释说:“超市目前是暂停配送了,但是你们来支援武汉,我们真的谢谢你们,你们需要的话我们就配送上门,真的谢谢你们,你们温暖了我们武汉人的心。”

还有武汉市民自发捐赠生活用品的暖心行动,他们听说酒店有支援武汉的医护人员入住,担心医疗队员一路匆匆,没有时间也不熟悉当地路况,可能来不及去购买生活的塑料桶和脸盆,就掏钱购买后送到酒店,悄悄放下后就离开了。另外,武汉市内的酒店还轮流热心援助医疗队的餐饮,爱心餐饮所附的便条写着:致敬可爱的白衣天使,谢谢你们拼尽全力守护这座城市,武汉加油!

援鄂医疗队抗疫个人感受4

“每天都有难忘的事,无论是病人还是队友。”当问及在“红区”是否有令人难忘的事时,陈红说了这样一句话。

让陈红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老太太,她总是郁郁寡欢,对待治疗也很消极,她们前去鼓励老人也不见效。经过详细打听,她们才了解到,原来老人的老伴也在住院,老人不知道老伴的情况如何,心中挂念,但又怕询问医生得到坏消息,所以很纠结。

了解情况后,陈红和队友们决定成为这对老夫妻沟通的“桥梁”,在老太太治疗时,她们会讲老爷子在如何用药,病情如何;在老太太吃饭时,她们也会说老爷子在吃什么,吃了多少,并会鼓励老人:“你也要多吃一些,老爷子在监督你呢!”;在老太太睡觉时,她们又会代替她老伴说一句“晚安”。

真心换真情,在护理人员的悉心照料下,这对老夫妻笑着顺利出院,并给医院发来了感谢信,让“逆行”医护人员感受到了“回流”的温暖。

待疫情结束,共赏春光

而这种温暖,陈红从家人处也感受到了。陈红介绍,在将要去援鄂的事告诉家人时,家人对她给予了足够的理解和支持,甚至连她的行李都是爱人和儿子给她整理的。收拾行李后,这父子二人又目送她远行,用这种举动默默支持着她。

临行前,陈红并未告知家中已年过7旬的父母,怕他们担心,家人也在帮她瞒着老人。直到两个星期后,瞒不住了,老人才知道女儿已经去了武汉。“我母亲当时就哭了,但怕我分心,又不敢给我打电话,还叮嘱家人也不要影响我工作!”家人的支持让陈红更加有信心早日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当问及待疫情结束后有何心愿时,陈红称,她希望在那时看到老人们的脸上荡漾着笑容,母亲推着婴儿车在林荫路上漫步,学生们安静地坐在教室里上课,温馨平和的春风吹进每处家园,而她们这些队员们则平安返乡,阖家团聚,一起感受着最平凡、最平静但又是最真实、最真切的春光。

援鄂医疗队抗疫个人感受5

她是19名援鄂医疗队队员心目中最美的队长,她是家书致歉丈夫“待我凯旋,定与你一世长安”的柔情妻子,她是父亲眼里工作上拼劲十足的能干女儿,她是舍小家为大家毅然奔赴武汉战疫一线的“钢铁战士”……她的故事,让不少人含泪称赞。她是上海市第五康复医院副院长、松江区援鄂医疗队队长柴丽莉。

队员心中最美的她,深夜写下最真的谢意

2月28日,在武汉市第三医院援助的第31天,作为队长的柴丽莉给每一位队员写了一小段评语,并向大家表达了内心深处最真的谢意。她说:“感谢你们给与我机会,让我参与你们的成长。”

一个月说短不短,说长也不长,队员们的性格及每个人一段时间以来的工作情况都被她摸得清清楚楚。19段评语的背后是她三十多个日日夜夜关心队员积累下来的队长“心得”,每一次抽空谈心,每一次询问生活所需,每一次叮嘱督促做好防护,每一次深夜整理修改队员们战疫日记,看似平淡的战疫生活在她看来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掉以轻心。

前几天,一向不写心得体会的队员王叶琴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我心中的“最美逆行者”队长》。让王叶琴记忆犹新的是,1月28日刚刚抵达武汉那晚,入驻当地酒店安排好队员们的住宿后,柴丽莉没顾上休息便打电话给提前出发的3名松江队员,询问生活及工作所需。放下电话便匆匆赶去开会,夜里11点开完会回来,她又坐在电脑前写工作计划直到次日凌晨3点。

“传染性疾病的治疗固然重要,但是对疫情的防控更加重要百倍千倍。”在武汉支援的这段日子,柴丽莉几乎每天都会重复这句话。指导、督查当班队员的穿脱防护服是例行动作,即便30多天时间过去了,她从未放松帮大家“把关”。她总是再三叮嘱大家切断传染源是重中之重,引导大家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加强对身边的医护技、患者、工勤人员等做好疫情防控知识宣传。

家人心中最拼的她,临走时没有丝毫犹豫

前段时间,柴丽莉的父亲柴卫仁给远在武汉支援的医务人员写了一首七律。诗中那句“多多保重身体,并盼全员凯旋”藏着父亲对女儿的爱与祝福。“丽莉在那边少打电话回来,偶尔联系也是说不了几句就匆匆挂掉了,我们知道她很忙。”今年74岁的柴卫仁说,家人能做的就是尽量不去打扰她。

回忆起女儿报名支援武汉,柴卫仁直言在家人的预料之中。17年前,作为一名年轻的传染科临床医生,柴丽莉自愿报名投身防疫隔离一线,而今,成长为一名“老兵”的她更加没有犹豫。“她的个性就是这样,工作上的事从来都是冲在前面的。”据柴卫仁介绍,女儿和女婿感情很好,结婚这么多年来被女婿宠成了“公主”,从早晨起床后的爱心豆浆到下班回家后的丰盛晚餐,基本都由女婿帮她张罗得好好的,很多时候甚至连锅碗瓢盆都不用她上手清洗。看似“娇贵”的她在单位却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此次报名支援武汉也是一点也没犹豫。

“她是党员,理应冲在前面。作为队长,她理应承担更多的责任,照顾好队员。”心疼之余,柴卫仁也替女儿感到骄傲。正如柴丽莉本人在她的“满月”心得中所言,“这场疫情,远了距离,却近了心灵;隔离了物理空间,却隔离不了大爱;这场这场疫情,让我们懂得付出,懂得珍惜生命”。

第五篇:关于援鄂医疗队抗疫返乡感受

很可惜这次没有吃到热干面,真想去看一下武汉的樱花,想认真的看一下武汉人脱下口罩的样子......这是援鄂医疗队的真切想法,疫情逐渐控制,突然要离开武汉,有许多的舍不得。下面小编整理援鄂医疗队抗疫返乡感受,欢迎阅读。

援鄂医疗队抗疫返乡感受1

今天天气不错,阳光明媚,气温适宜。一大早和队友结伴而行去上班,路上相谈甚欢。除了交流工作中的心得体会,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就是什么时候能回上海。

掐指一算,来到武汉已经40多天了,回想一下,刚来的时候大家问的最多的问题是如何做好防护,很少听到有人问什么时候能回家。经过40多天的抗击新冠病毒斗争,现在全国疫情已得到了有效控制,武汉的新增病人越来越少,出院的越来越多,而且不断的有方舱医院闭仓,定点医院病房关闭。眼看着形势越来越好,大家的思乡之情逐渐突显出来。

在外面时间久了,归心似箭是人之常情,毕竟大多数人都有家庭,有父母,有爱人和孩子,虽然每天都能视频,但是无法弥补距离产生的缺憾。然而,抗击新冠肺炎是一场硬仗,目前处于攻坚阶段,越到最后越要谨慎小心,此时此刻我们必须先放下儿女情长的思想包袱,继续保持精神饱满的工作状态,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心、顽强奋斗,继续发扬救死扶伤的大爱精神,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坚决夺取抗击新冠肺炎斗争的全面胜利。

来到金银潭医院,除了小鸟的叽喳声,周围一片寂静。绕过花园,穿过小树林,远远的看到“武汉市金银潭医院”这一行大字,心中情不自禁的产生了一种使命感和自豪感。在这里的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值得尊敬,每一个病人都值得积极救治,每一天都发生着令人感动的故事,每一天都会有不同的心得体会,每一天都会遇到不同的人,在金银潭医院的每一天都值得珍惜和回忆。

我记得有一个病人,我鼓励他要保持愉快的心情,结果他说:“哭也是一天,笑也是一天,干嘛不让自己开心快乐一点呢?郑医生你放心,我心态很好,天生的乐天派。”病人的一番话,让我也深受教育。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就是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不论遇到任何艰难险阻,都不丧失前进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心,不论碰到什么风云变幻,都不迷失方向,止步不前,永远对事业,生活和未来充满希望。

援鄂医疗队抗疫返乡感受2

姜树志,周口市中心医院急诊内科组长、主治医师,河南省第十一批援鄂医疗卫生队队员。

今天,是支援武汉的第21天。不知不觉,来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15病区工作已经半个多月了,和队友们已经逐渐适应了病区的工作环境和节奏,当看到越来越多的新冠患者痊愈出院,我们发自内心的高兴。

2020年1月末,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周口的情况也一下紧张起来,武汉前线的情况更让人心焦。我坐不住了,第一时间给领导发信息,申请加入支援武汉的医疗队。我的爱人是一名妇产科医生,当我把报名参加援鄂的消息告诉她时,她先是愣了一下,然后问我为什么不提前和她说一下,我懂她的理解和支持,也看得出她眼睛里的担心和不舍。我俩深知,武汉如果沦陷,中国的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安全!身为医生,面对如此严重的疫情,不去一线,我心里不踏实。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收治的都是确诊重症患者。到达武汉后,我就和队员们开始了更加紧张、更加严格的防护培训,继续学习新冠肺炎的诊疗流程,了解新冠肺炎的CT影像学特点等;主动向新疆医疗队的老师“取经”,进行工作对接。2月26日,是我第一天值班,第一次进入病房,虽然之前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仍不免有些紧张。新疆队友们一边安慰,一边仔细地为我检查防护穿戴,让我很感动,紧张感也随之慢慢消退。这个时候,我们不只是籍贯不同的援助医疗人员,更是守望相助的兄弟姐妹。

每次查房,我们都看到戴着口罩的患者眼神中流露出的渴望,但他们会出于安全考虑刻意和我们保持距离。同时又抢着咨询问题,希望和我们多交流。很多患者的家属因为新冠肺炎离世,家庭支离破碎,身体、心理承受了双重的巨大打击和痛苦;还有很多患者的家属已经痊愈,热切盼望与家人早日团聚。如果没能帮到他们,我们怎么可能不遗憾?

在工作中,我发现我们只要每次多停留些时间、多说几句话,都能在精神上给他们带来莫大的安慰和鼓励。所以,此后我们每次查房,都尽量在患者床前多停留,与他们多交流,详细询问病人,根据每个患者的反馈细心的调整、执行治疗方案,同时和他们唠几句家常。患者们不停的感谢,既让我们心痛和不忍,又让我们充满了勇敢战斗的力量!

曾多次来过武汉,昔日繁荣的城市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街道寂静,不见人影,让人心里很不是滋味。现在,国家遭遇重大疫情,人民蒙受巨大苦难,从医17年的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深刻的感受到一名医务工作者身上担负的那份责任与使命,我为我能参与其中深感荣幸和自豪!

援鄂医疗队抗疫返乡感受3

“目前,所有重症病人都已转为轻症,马上就能出院了;而且已连续一个星期都没收到典型病例,每天出院的人数远比入院的多,住院部的两层病房都空了……”2月17日下午,记者一行走进嘉鱼县人民医院,沈雯就迫不及待地和大家分享这个好消息。

沈雯是云南省首批援鄂医疗队员之一,也是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1月27日来到咸宁后,便带队在嘉鱼县奋战。

嘉鱼与武汉接壤,已融入武汉1小时交通圈。疫情暴发后,这里防控压力相当大。

嘉鱼县人民医院是该县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两个定点医院之一。院长熊安岭告诉记者,该院呼吸科、感染科等科室医护人员较少,疫情暴发又特快,医院的接诊和处置能力几天就达到了饱和,无奈之下,他们不得不将全院300多名医生护士全部重新分工,分为8个病区,24小时对发热病人、疑似和确诊病例进行诊疗。但没有专业医生,救治真的太难了,“医疗队来后,帮了大忙!”

“我们到嘉鱼的第一天,就发现这里的预案做得很完善,一问才知道,原来这里2003年曾经历过非典,期间咸宁唯一的确诊病人就出现在这里,所以很多人经验都很丰富!”沈雯告诉记者,这次疫情防控刚开始,嘉鱼县就做了相关预案,而且开展得非常迅速,县里不仅成立了指挥部,还成立了院专家组、县专家组,实行统一指挥、统一调配,还制定了一系列非常适用的、创新的方法。

沈雯他们到达嘉鱼的第二天,就全部进入一线,直接参加救治工作。她进入了专家组,负责参与会诊、诊断的确立、病例的报告、危重症的诊治,其他人员就进入到了最危险的病房。他们总共15人,其中6名都是专业医生,除沈雯外,赵常迪、孙聪、王杰3人是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的呼吸内科医师,杨芳是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的感染管理科医师,李瑜华是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感染科医师。

感染科是最危险的地方,援鄂医疗队员们进去以后,就把该医院原有的部分有经验的医生、护士替换了出来,开展新开病区的工作。整个过程中,大家齐心协作,迅速融合,时不时交流心得,探讨救治情况。

终于,救治措施逐现成效。2月2日,首例治愈患者出院,随后,天天都有“捷报”。最多一次,有8个病人一起出院,当时沈雯很队友们非常开心,在同这8个人一起合影留念时,其中一个病人哭着告诉沈雯:我的同事在武汉那边,已经不在了。而我跟他一样的病,却在嘉鱼得到了完美的救治……

“那是我第一次感觉到,我们做的这些实实在在的工作,原来已得到了这里的医院和患者的肯定!也第一次感受到了'嘉鱼模式’的重要性!”沈雯说。

“本来,在面对危重症病人的救治时,我们是有困难的,但第二批援鄂队伍的到来后,我们就不怕了!”沈雯告诉记者。

第二批援鄂医疗队嘉鱼组是由云南省红河州妇幼保健院副院长、副主任医师宁选波带队,记者采访的前一天,宁选波他们刚成功抢救了ICU病房一位危重症患者。

“目前,还有两位80多岁高龄的危重症患者,因家人不愿意转院,也不同意有创抢救,我们正在想办法无创的条件下对她进行救治。”沈雯说。

援鄂医疗队抗疫返乡感受4

2月16日,广西第五批赴湖北抗疫医疗队飞抵武汉。队员们到达驻地酒店已是凌晨1点多,武汉市江汉区审批局和江汉区企业服务中心的保障组全体人员依然等候在驻地,还为队员们准备了热乎乎的晚餐。初到武汉,城市街道空荡,空气湿冷,队员们的心里却已然升腾起一股别样的暖意。

小小的举动背后是深切的关心

“离我远一点,不然传染给你就不好了。”医疗队初到医院,患者们都会主动和医疗队员保持一米以上的距离,还不忘时刻将这句叮嘱挂在嘴边。

回想起刚到病房的那段时间,医疗队里来自贺州市人民医院的护师邱丽霞在她的日记中这样写到:“凌晨给一位发热的爷爷测体温,我轻拍他的背,告诉他要测体温了,他点点头便转过脸去。”在常人看来只是再普通不过的小小动作,当时却重重地拨动了邱丽霞的心弦。

新冠肺炎患者通常会有呼吸困难的症状,戴上口罩之后,呼吸会更艰难。尽管如此,病区里的患者们还是会非常自觉地互相提醒要戴好口罩。

一次,有一位患老年痴呆的婆婆,一直在病区里来回走,不愿意回病房,也不愿意戴口罩,医疗队员们只好陪着婆婆在过道里边走边聊天劝导。这时,一位同是病患的大姐走过来加入了劝导婆婆的行列:“医生护士从大老远的地方跑来帮助我们,我们也要戴好口罩,保护好他们。”出人意料的是,婆婆居然听明白了这句话,乖乖回到病房戴上了口罩。

在病房里,戴口罩、背过身、转过头,已经成了患者们在面对医护人员时的“标准动作”。尽管医护人员都穿着防护服,患者依然时刻记挂着他们的安全。虽然只是一句简单的叮嘱、一个小小的动作,从中传递出的却是患者们对医护人员深切的爱护与关心之情。

志愿者无私奉献传递浓浓温情

护士长刘海娟尤记得第一天上夜班的时候,队员们要为6个转院患者准备床铺。床垫非常重,刘海娟和另一位女队友合力扛起来很是吃力。有位奶奶看到了,便主动跑过来帮忙,还不时给她们加油打气:“孩子,慢点。先喘一下气,歇一歇再装,我们不着急,慢慢来……”亲切的话语,听得人心里暖融融的。

医疗队物资组的组长何芳也碰到过医院的一名“特殊”志愿者,负责医院病区的清洁卫生。他告诉何芳,自己住在医院附近,想尽自己的一份力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便加入了志愿者的行列,“我和女朋友一起报名来的,下午她接我的班。”

此外,还有来驻地帮队员们剪头发的理发师。当队员们问他:“我们可是接触过患者的医护人员,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呢。你怕不怕?”他笑了笑,随即答道:“不怕!相比你们在最危险的一线与疫情斗争,我们所做的也只是尽一点绵薄之力而已。”

平日里,大家都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但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他们毅然伸出援手,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在湿冷的冬日里温暖着医疗队员们的心。

驻地后勤保障有求必应

抗疫前线,医护人员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为了医疗队的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保障医护人员的吃、住、行等后勤工作也尤为重要。

医疗队驻地酒店离医院不远,但无论什么时间,都有公交车、出租车司机接送队员们上下班。不论队员们什么时候上下班,都不会饿着肚子。早上早起,早餐都已备好;深夜下班回到酒店,也能吃上热乎乎的饭菜。为了尽量照顾队员的饮食习惯,每天的菜品都会迎合着队员们的口味来准备。

在驻地,还有被队员们亲切地称为“贴心自助小超市”的地方,里面准备了各种水果、泡面、零食和饮料。担心有队员吃盒饭上火,还备有凉茶和蜂蜜。深受女队员喜爱的,还有酒店精心准备的银耳羹。有的队员胃疼,酒店的厨师大哥便熬粥、煮面,面条里还会加两个荷包蛋。他说:“只要队员们想吃,我就煮。”在这里,毛巾、洗漱用品、常用药物甚至秋衣秋裤等生活用品也一应俱全。

此外,细心的保障组还会挨个记下队员的身份证号,早早地计划着为过生日的队员准备蛋糕。只要队员们有需要,保障组都会想尽办法满足。队员们能够心无旁骛的投入到战“疫”工作中,离不开他们对抗疫情的决心,更离不开无微不至的后勤保障。

医疗队员们身在异乡,却无时无刻不感受着家一般的温暖。武汉,是一座温暖有情的城市,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封一座城,是他们的姿态;护一国人,也是他们的愿望。在疫情面前,爱从来都不会只是一份的孤单,武汉人民与全国各地前来援助的人们一同携手抗疫。盼望医疗队员们能够早日还家,更是武汉和全国人民共同的心愿。

援鄂医疗队抗疫返乡感受5

2月2日14时许,太原武宿机场。

弓清梅举着手中的小红旗,在队伍前整队出发。1日晚10点多,这位来自山西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专业的主任医师接到通知,将赴鄂展开支援,并担任此次山西援鄂医疗队医疗组长、领队。

“没跟母亲说,68岁的她刚做了一场手术。”弓清梅说,“但她迟早会知道的。”弓清梅戴着口罩,眼眶虽有一些发红,但眼里仍闪出医生惯有的理性与冷静。

山西第二批援鄂医疗队2日出征,共有119人,来自山西各地6所医院。归期未知,在最短的时间内,他们都安顿好了家人,而家人都给予他们莫大的支持。

妻子过了安检、身影消失有一阵了,高瑞峰还是不放心,一直望着那个方向。6岁的女儿一起来送妈妈,小口罩却更加凸显了她那两只会说话的眼睛,她一直目不转睛地盯着妈妈。高瑞峰说,妻子白文君是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急诊重症专业主管护师,昨晚女儿不睡觉赶制了一张卡片:“妈妈你一定胜利,你一定能行,我爱你不仅(在)今天,还在未来的每一天。我爱你妈妈,加油武汉,加油中国。”上面还画着一颗红色的心。

长治市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55岁的李春雨是医疗队中年龄最大的一位,一家三口都从医。此行,他也没敢透露消息给年迈的双亲。“疫情在变化,我们每天看着心里也不好受,祖国需要,义不容辞,这是医者应该做的,一个中国人应该做的。这次也是为我的女儿做一个榜样!”

黄小丽、连丽丽、于淑君读卫校时同班,同为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护士。到了机场,她们仨才发现,这回又同去战“疫”了!“我们不约而同报了名,老同学在场,信心倍增。”说着,黄小丽和两位老同学默契地伸出手来,相互击掌。昨晚,黄小丽给正在出差的老公电话“汇报”此事,老公说了一句“没事,去吧”,就一直默默地没出声。她知道老公无条件支持,只是有点担心。女儿读高二,她拉住妈妈的手没说什么,后又嘱咐妈妈做好防护。今早6点医疗队集合,出门前,她没有喊女儿。

36岁的王婷是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呼吸内科主治医师,她的爷爷、爸爸都是医生,2003年“非典”时奶奶坐着轮椅送爸爸支援太原,今天爸爸又送她去支援武汉。8岁的儿子没问她何时回来,“孩子懂事,不问”,她说。

说起前一晚的离别,山西白求恩医院护士王晓凝有些动情。“告诉孩子要去出差,孩子先是手舞足蹈地喊‘妈妈走了没人逼我做作业了’,后来听到我和爸爸的对话要去前线了,马上过来抱住我不让走。”王晓凝说,接到消息后,丈夫一晚上都在积极帮着准备东西,但背地里,却偷偷发了条朋友圈说“今天晚上睡不着了”;告诉父母时百般纠结如何措辞,二老只说了一句“保护好自己”。

山西白求恩医院护士陈素清的儿子后天过生日,来送行的同事拿着手机,录下她对儿子的祝福:“儿子,在家听话,好好写作业。”

“妈妈,你在治疗病人的时候保护好自己,你在穿防护服时要穿好,要戴正护目镜。”这是白求恩医院呼吸重症科主管护士卫晶收到的6岁女儿的信。早上看到妈妈在收拾行李,6岁的李卫伊没有多问,躲进房间剪了一个“娃娃”,并通过爸爸的笔表达了对妈妈的“嘱托”,然后悄悄塞进妈妈的电脑包里。爸爸李群说,女儿多次强调,她给妈妈说的话“一个字都不能改”。

发稿时,记者看到弓清梅朋友圈发的消息:“我们一定会平安回来!武汉加油!”

下载2020援鄂医疗队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20援鄂医疗队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医疗队队员先进事迹

    无锡二院白衣天使的身影在新疆霍城闪光——记无锡市第四批援霍医疗队队员 无锡二院普外科 郑南翔2010年1月,作为无锡市第四批援霍医疗队的一员,无锡二院共产党员、普外科郑南......

    医疗队队员先进事迹

    医疗队队员先进事迹(精选多篇) 无锡二院白衣天使的身影在新疆霍城闪光 ——记无锡市第四批援霍医疗队队员 无锡二院普外科 郑南翔 2014年1月,作为无锡市第四批援霍医疗队的一......

    第11期援圭医疗队学习及文体活动管理制度

    第11期援圭医疗队学习及文体活动管理制度 一、医疗队每周不少于一次组织集中学习。内容主要是反复强化学习《援外医疗队员安全须知》等有关援外工作文件。传达、座谈国内有......

    援外医疗队队员先进事迹

    我愿做一颗小小的螺丝钉 ——记**市援外医疗队队员** 雷锋曾这样问:如果你是一颗小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愿意永远守在你的岗位上?确实如此,如果只是一名普通员工,有多少人会愿意......

    第11期援圭医疗队现金管理规定

    第11期援圭医疗队现金管理规定一、医疗队在公用开支、日常采购过程中,注意索要、保留原始票据或凭证。 二、要报销的票据或凭证需注明具体用途,每张票据或凭证需由经办人、证......

    第11期援圭医疗队组织管理制度

    第11期援圭医疗队组织管理制度 一、中国(江苏)第11期援圭亚那医疗队在我驻圭亚那大使馆及经商处和江苏省卫生厅直接领导下实行队长负责制。 1)经江苏省卫生厅任命医疗队队委会......

    第11期援圭医疗队安全管理制度

    第11期援圭医疗队安全管理制度 为保障医疗队驻地财物及所有队员人身安全,特制订第11期援圭医疗队安全管理制度。 一、王永祥队长全面负责医疗队安全管理,队委赵伟协助管理;林登......

    第11期援圭医疗队外事活动管理制度

    第11期援圭医疗队外事活动管理制度 一、认真贯彻执行国际公约、条约,遵守所在国的法律法规和法令,尊重当地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不搞种族歧视,不做有损于国格、人格的事。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