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钱学森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钱学森事迹心得体会
作为东方之子的钱学森现于2009年10月31日逝世,他是中国“两弹一星”元勋。在1991年被授予国家 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当我国神州5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的那一刻,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千年飞天梦想,经历了几代人的努力,这时我们不应该忘记中国航天事业的开创者和奠基者钱学森。
在20世纪中叶,钱学森在美国科学领域已取得杰出成就,蜚声世界。50年前,他冲破美国当局的重重阻挠,回到祖国,以赤子之心为我国火箭、导弹、航天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获得了“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然而,钱学森对名利看得很淡,至今还住在已住了40年的老楼里,并把大量奖金捐赠给了科研事业及贫困地区。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钱学森同志的可贵之处还在于他不仅始终坚信党的事业,坚持党的基本理论,而且十分注意学习党的方针政策,紧紧跟上党的前进步伐,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党的理论刊物《红旗》杂志从1958年创刊号,到后来改名为《求是》杂志,他每期必读,直至今天94岁高龄。他一生订阅《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北京日报》等党刊党报,阅读党报之认真,达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几十年来他一直坚持亲手将报章杂志上的有用文章、新闻和消息剪下来,粘贴整齐,注明日期,分类装袋归档。仅仅是剪报材料就有629袋,计有24500多份,在钱老家里整整挤满5个大书柜。学习报刊尚且如此认真,学习中央文件、中央领导同志讲话等等就更不用说了。
钱老这种活到老,学到老,前进到老的坚韧不拔毅力,使他的思想不断升华,境界不断提高,从早年的一位爱国者,成长为一名共产党员,并进而成为一名优秀党员,科技界的楷模。
钱学森同志已经94岁高龄了,今年又正值他回到祖国50周年。他在国外立志学有成就,报
效祖国,使祖国再不受列强的欺凌,使人民能过幸福安康的生活。他在成为世界知名学者以后,历尽千辛回来了。50年来,他把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全部无私地奉献给了他的祖国和人民。他像春蚕一样为人民吐尽了蚕丝。他所得到的是一个强大的祖国和繁荣的社会主义大厦。而他,仍住在40多年前的老房子里不断地学习,紧紧地跟上党的前进步伐,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伟大的创造来自科学的方法。年轻时代,钱学森曾认真阅读大量马克思主义著作。他多次跟学生讲,我在科学上取得一些成果,就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收获。他特别钦佩A·爱因斯坦、R·奥本海默等科学家,因为“他们不仅献身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事业,而且他们的思想都是辩证唯物主义的”。
作为一名技术工程出身的科学家,钱学森始终注意从实践出发,总结、提炼、检验理论设想,是一名善于将工程实际与理论创新融会贯通的科学大师;作为一名自觉的马克思主义者,钱学森始终以科学的精神对待真理,在长期的科学实践中,锻造严谨、朴实,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品格。
当前,我们正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就党员积极分子来讲,我们将通过认真的学习和深刻的自我剖析,以及同志之间的相互提醒和相互帮助,达到提高认识、改进作风、振奋精神、促进工作的目的。
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一个重要的教育形式是学习先进人物的事迹。通过学习先进人物的模范事迹和崇高的精神境界,使自己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激励,进而设立更加高远的奋斗目标。
钱老的名字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而且在美国,尤其是美国军界,也可以说是声名显赫。钱老在1955年回国时,当时的加州理工学院院长杜布里奇先生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钱学森回国,不是去种苹果树的!”
1980年5月18日,我国洲际导弹发射成功后,美国合众社播发了一篇题为《中国的导弹之父——钱学森》的专稿。文中写道:“主持研制中国洲际导弹的智囊人物是这样一个人:在许多年以前,他曾经是美国陆军上校,美国政府由于害怕他回归中国,把他扣留了5年之久。他的名字叫钱学森,今年69岁。在这个名字的背后,有着一段任何科学幻想小说或侦探小说的作者都无法想象出来的不同寻常的经历。”
50年代的美国海军次长丹·金布尔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我宁肯把他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无论在哪里,他都值5个师!”
金布尔对钱学森的评价,已经被1955年钱学森离开美国回到中国以后所发生的事实所证明。
由于钱学森对我国“两弹一星”事业的杰出贡献,1991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他“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称号(他是唯一获此称号的中国科学家),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01年8月,江泽民同志在一篇重要文章上批示“我们应当向人民科学家钱学森同志学习!”
学习钱老,包含着许多方面的内容,由于个人学识所限,我今天只能从几个方面谈一谈个人学习的体会,供同志们参考。一、一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提到钱老的名字,大家一般只会联想到“著名科学家”这几个字。而实际上,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钱学森大概是谈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多,并在自己的科研工作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最自觉的一位自然科学家。钱学森以他渊博的学识和一个自然科学家特有的眼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有着深刻的领会和理解。
这里,让我们来一起看看钱老在《自然辩证法、思维科学和人的潜力》一文中的一段论述:“再有一点应该引起我们注意的,是自然辩证法作为一门学问在整个现代科学技术体系
中的位置。在恩格斯的时代为了建立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必须吸取人类的全部实践,包括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经验,精练概括;这当然要涉及到自然界的辩证关系和社会的辩证关系。这就造成一种习惯,好像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三个组成部分:辨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自然辩证法。但到了今天,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确立了,我们应该把它的总论明确为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要指导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也要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的新成果中吸取营养,不断丰富和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这种交流要通过两道桥梁:一道桥梁是自然辩证法,是对自然科学的;一道桥梁是历史唯物主义(社会辨证法),是对社会科学的。„„ 总之,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和自然辩证法不应平列,后两者要在辩证唯物主义下面一点,而且它们又各有自己联系的一类科学技术。”
1987年春天,钱老作为中国科协主席率团出访欧洲。在德国,他以《正确对待祖国历史文化传统,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为题,向使馆人员和留德学生发表谈话。钱老说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死的东西,必须用它来指导工作。因为这是证明了的人类最高智慧,你不用它,太傻瓜了!这些话,我跟国内许多青年同志都讲过,我看青年同志不怎么接受。他们大概在想:‘那些发达的西方国家的科技人员并没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工作,也搞得不错嘛!’但是,我也有一句话:‘假设你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工作,那就如虎添翼比他还厉害。’”
在英国,钱学森以《建国百年之际,中国必然强盛》为题给中国留英学生作了一次内容生动的报告。在回顾了300年来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以后,钱老坚定而又满怀信心地说:“中国300多年的历史证明,不可能有其他的道路。只有一条道路——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团结起来,为建设社会主义而奋斗。”“到了建国100周年(2049年)的时候,国家人均产值定能接近当前的世界先进水平。”
1988年秋季的一天。钱老在一所重点大学听一位哲学教授讲授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在讨论过程中,他表述了这样的观点:“恩格斯概括了100年前的自然科学成果,恩格斯所讲的东西,在那个时代是对的,是没有问题的。但我们就要进入21世纪了,我们不能光限于现在看到的这本《自然辩证法》。我们要根据现代新技术迅猛发展的巨大成果,努力编写21世纪的《自然辩证法》!”“历史变化了,认识前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发展。”
通过以上介绍,我想同志们也一定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即,钱老既是一位卓越的科技帅才,也是一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一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
二、作为一名共产党人,必须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具有对党、对人民无限的爱和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必须坚持学习、勤奋思考,不断完善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唯如此,才能经受得住各种风险的考验,才会有勇气去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任何困难。
钱学森被称为科学的伟人,时代的伟人。他的伟大,不仅仅在于他在科学上的贡献,不仅在于他在“两弹一星”发展上的功绩。更可贵的是他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为了祖国自强不息,耿耿忠心。这部作品展示了钱学森在多种时态下的爱国情怀。他在异国他乡苦苦求索是为了报效祖国。当他学有所成,身处异国而羁縻难归时,他是何等大义凛然。他在美国法庭上以黄钟大吕般的声音宣告:“我是大唐的后代,我的根在中国。”尽管美国给了他许多优惠的条件,35岁时就被聘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终身教授。但钱学森不留恋美国。钱学森后来谈到,他在美国没有买一个美元的保险,因为他根本不想在美国呆一辈子。新中国成立以后,他以满腔的热情准备回来报效祖国,在受到美国政府阻拦时,他以“威武不能屈”的精神同美国当局抗争。这是中华民族的气节,也是钱学森高尚人格的体现。作品对这一部分的描写很充分有力而感人至深。
作为一个杰出的科学家,钱学森的人格魅力还在于他能以高尚的情操,来对待祖国人民给他的荣誉和期望。钱学森回到祖国后,受到党和人民政府的高度信任,委以重任。钱学森不居功自傲,而是以“普通一兵”的姿态来严格要求自己。他身居“中将”的高位,却同广
大指战员一起穿行在风沙弥漫的西北荒漠,风餐露宿爬冰卧雪。有时几个月不能回家,不能同自己的爱妻互通音讯,他也毫无怨言,这种默默奉献的精神,正是他高尚人格的体现。他贡献越大,就越显得虚心,处处谦虚谨慎。80年代末期,他的一位朋友送他一帧《咏竹》的条幅:“未出土时先有节,待到凌云更虚心。”这是对钱老一生的生动写照,而他自己却把它作为“座右铭”来严格要求自己。他得到过国际国内的许多大奖,但他从不把它看成是个人的成功,而是归功于集体,归功于“中国人”这个伟大的钱学森成为一代又一代年轻科学家的人生楷模,也正是钱老高尚人格的感人力量的体现。作品 对钱老这些高尚的品格,描写得感人至深,掷地有声。
坚持真理,实事求是,这是钱学森的科学品格,也是他的人格风范。年轻时的他不迷信权威,曾经与老师争论得面红耳赤;当他成为权威时,面对年轻大学生提出的正确意见,他也坦然接受,立即在讲义上作出修改。他经常对人说,我在北京师大附中读书时算是好学生,但每次考试也就80多分;我考取上海交大,并不是第一名,而是第三名;在美国的博士口试成绩也不是第一等,而是第二等。
在给一位朋友的信中,钱学森写道:“我近30年来一直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并总是试图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我的工作。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智慧的源泉!而且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是绝不会不爱人民的,绝不会不爱国的。”
单位要为他建房他坚决不同意,因为“我不能脱离广大科技人员”;100万港元的巨额奖金支票,他看都未看,全部捐给了西部的治沙事业„„晚年的钱学森以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虚怀若谷,淡然面对荣誉、地位、金钱。“我本人只是沧海之一粟,渺小得很。真正伟大的是中国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这是钱学森,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肺腑之言,一位人民科学家的真诚心声。
学习钱学森精神心得体会 李菲
2010-11-09 11:19:30 来源:艺术系 浏览:168次
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学习钱老的精神,有些感想油然而发,钱老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晚辈学习的,不光我们,因为是中国所有有志青年的楷模。无止境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精神和无私地为祖国奉献一生的精神
都在影响着我们新青年。
为了为祖国尽一份责任,下决心改了自己的专业,可以更好的尽一份心力,当他学业有成的时候,却毅然决然的回到祖国,报效祖国,放弃了在美国的优厚待遇,全心全意投入到对祖国的研究事业中。对祖国的火箭、导弹、航天事业等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赢得了“中国航天之父”的美誉。一生都在为发展祖国研究事业努力,为人人品高尚、淡泊名利,更是我们高校教师的典范。他说:“我作为一名中国的科技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要为人民服务。如果人民最后对我一生所做的工作表示满意的话,那才是对我最高的奖赏。”这句话深入我心,表达了对祖国的全心全意效力的决心,并且,2009年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钱老已经溘然长逝,可是我们任然要学习钱老的精神。
作为一位高校教师,更需要具备钱老那种为了学习不顾一切的专研精神,和不为己,事事以祖国为先的奉献精神。
学习钱学森感想 苏琴
钱老离开我们已有一年了,看到目前的学术界,教育界,却有一种茫然的感觉,离钱老为我们树立榜样的时代越来越远。“钱学森同志的逝世是中国的巨大损失”,其实是用来表达钱学森先生领袖绝伦的重要地位的。
纵观钱老的一生,虽然有众多转折,但是没有重大的挫折。或许就是凭一份精辟的远见与对研究的执着,以及对道路永远正确的选择成就了这种平凡而又伟大的人生。
对比钱老的一生,我不觉有一种紧迫感。自己是一名教师,但是在教育行业却远远没有前瞻性与预见性。目前中国教育仿佛正处在一个十字路口,不知道是左转还是右转,我们也在迷茫。但钱老却以一个现实的榜样告诉我们,不管左转还是右转,只有认真的钻研,掌握着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在风云变换的国际社会中处于不败之地。
钱老生前最关心的中国的教育问题,特别是创新人才的教育。钱老走了,于是有人总结,教育体制失败是导致创新人才缺失的原因。如果照这种逻辑,钱先生年轻时正值民族危亡迷茫的时刻,教育体制根本不完善,他有比我们更多的理由去抱怨当时的国家!而他却选择去有先进科学技术的美国留学,选择了能帮助国家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学科,选择了学成归国建设。他的成功证明了只有自觉自发地学习与钻研,才能挽救自己甚至一个民族。
深切缅怀科学大师——钱学森先生 周霞
2009年10月31日的早晨,太阳照常冉冉升起,但这个早晨却令人难忘、使人悲痛、,因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七届、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钱学森同志,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我知道钱学森先生的事迹是看过一本写钱学森的报告文学《钱学森——中国航天之父》,令人感动的是他那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先生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自己的人民。所以当他获知祖国即将解放,新中国即将诞生时,就坚决要求回国。由于美国当局的阻挠,他的回国历程长达5年,历经重重磨难,这其中包括坐牢,受监禁,还要经常接受美国政府的审讯。我从一个材料上看到美国反动势力审讯他的记录,十分感人。美国检察官讯问钱学森“忠于什么国家的政府?”钱学森回答: “我是中国人,当然忠于中国人民。所以我忠心于对中国人民有好处的政府,也就敌视对中国人民有害的任何政府。”检察官又问:“你现在要求回中国大陆,那么你会用你的知识去帮助大陆的共产党政权吗?”钱学森说:“知识是我个人的财产,我有权决定给谁就给谁。”检察官再问: “那么,你就不让政府来决定你应当忠于的对象吗?”钱学森回答:“不,检察官先生,我忠于谁要由我自己来决定。难道你的意愿都是美国政府为你决定的吗?”检察官狼狈不堪,美国的新闻记者则在报纸上惊呼,被审讯的不是钱学森,而是检察官!这位在万里之外的海外中华赤子,孤身一人,面对强大的美国反动势力,没有屈服,没有妥协,表现得如此勇敢和无畏,令人肃然起敬。这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气节和骨气!
在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关怀下,钱学森离开美国,回到社会主义祖国。归国后,毛主席也曾对钱学森说:“对我们说来,你比5个师的力量大多啦!”。由此可以看出,钱学森对国家科技建设的重要。先生是一名优秀党员,更是科技界的一面旗帜。他的回国带动了一批海外学子的归来;而他的入党又推动了科学院一大批知名科学家政治上的进步。后来我才知道。钱学森先生本人对入党这件事也是看得是很重的,他曾为此激动得彻夜难眠。殷切的期盼自己倡导的技术科学思想,在科学院和五院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后来又进一步提炼为“研制” 的概念,将科学院和五院的工作更密切地结合起来,为我国研制成功“两弹一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更为难得的是,经过反右斗争和1958年大跃进以后,我们国家面临三年“经济困难”。科学家们生活上困难,思想上对有的问题有些疙瘩,这是可以理解的。学森先生便协助党组和同志们一起做科学家的工作。书中记载了那时科学院坚持两周一次著名科学家参加的“神仙会”,找一个餐馆,先是大家畅所欲言,充分发表意见,然后人人都做总结。会后,每人出5元钱,吃一顿饭,补充一点营养。先生虽然在五院的工作虽然很忙,但“神仙会”他总是参加,并积极发言。他总能能结合自身的体会,对党的方针政策讲出一些独到的见解,让到会的科学家们释疑。就像陈章良先生曾这样评价钱学森:“他不仅以自己严谨和勤奋的科学态度在航天领域为人类的进步做出卓越的贡献,更以淡泊名利和率真的人生态度诠释了一个科学家的人格本质。”
钱老是我们青年一代学习的榜样,作为高校教师,我们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把“钱学森精神”和我们的具体工作结合起来,热爱教育事业,严格要求自己,勤恳地工作,努力探索科学的教育方法,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为祖国的强盛和复兴尽自己的一份努力。
钱学森同志以他高尚的品德和丰富的知识为党为人民建立了杰出的功勋,党和人民也给了他深切的关怀和很高的荣誉。使他能够更好地施展自己的抱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据我所知江泽民总书记十分关心钱学森同志的工作和生活,殷切鼓励他,多次看望他。1989年8月7日,江泽民在中南海紫光阁会见了他,号召大家学习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的爱国精神。1991年10月16日,在向钱学森同志颁发“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的仪式上,江泽民发表重要讲话,高度赞扬了他为党和人民作出的卓越贡献。1996年12月11日和1999年12月9日,江泽民总书记两次到钱学森同志家中亲切看望他,听取他对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建议。党的支持和关怀,使钱学森同志获得了巨大的精神动力。他经常说,我为新中国科技事业发展所做的工作,是和党的正确领导、集体的智慧分不开的,我个人仅是沧海一粟,真正伟大的是党、人民和我们的国家。
2009年10月最后一天的早晨,钱学森走完自己不平凡的一生,恬淡而又安详的走了,留给世人无限的悲伤、不尽的崇敬和永远的缅怀!我们也在悲伤、崇敬与缅怀中,写下这些文字,寄托一份渺小而又普通的深情与祝福,最后,我想说“钱老,您!一路走好,您是科学界一座永远不倒的丰碑!是我们青年一代学习的人生导师!您是全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难以忘怀的科学大师!
第二篇:学习钱学森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钱老精神的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相信说起我们伟大的人民科学家钱学森应该没有人不知道吧,只是有的人对他了解的深,有的人对他可能就略知一点,也可能有的人就只知道他的名字而已。其实,我在进入沙产业班之前,我也和后面那些同学差不多,就只知道他是我们国家的栋梁。但是,自从我进了沙产业班之后,通过各位老师对我们讲关于钱老的事迹,以及在钱老逝世两周年纪念日,我们怀着一颗沉重的心参加了他的追思会随之我们又在老师的带领之下观看了我们学校的钱学森纪念馆。在馆内有许多钱老生前用过的书籍,通过那些书籍的翻阅和馆内人员的讲解,我了解到了钱老为新中国的成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是知识的宝藏,科学的旗帜,中华知识分子的典范,伟大的人民科学家。的确,从“实业救国”到“交通救国”再到“航空救国”,他的人生理想无不与祖国紧紧相系。
同时我们还知道沙产业是钱老在1984年首次提出的,他最早在河西走廊实践,依托“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的技术路线,在干旱戈壁荒漠丘陵坡地上构建出新的绿洲,为干旱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但伟人梦想的实现也并非一帆风顺,许多人对钱老在戈壁荒漠里搞农业很不理解,虽然当时钱老的许多见解,虽已见诸报刊,但是也不能立即被人门所认识到。可是钱老并没有因此放弃他伟大的追求,他不害怕自己摔倒,摔倒了爬起来拍净身上的土照旧往前走,他相信他自己,也对自己提出的沙产业理论没有丝毫的怀疑,“初步探索”“做些实验”这些都是钱老成功的信条。正是钱老具有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支持着他把沙产业能做的这么出色。钱老曾说过“国事大,家事小”“他姓钱,但他不爱钱”,钱老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求真精神,在航天界传为佳话,并影响了几代科技工作者。他和青年同事们谈心说,科学上不能有一点失误,小数点错一个,打出去的导弹就可能飞回来打到自己,无论是学习还是做研究都必须做到“严谨、严肃、严格、严密”。他用这样一种精神把自己投身到祖国事业的建设当中,他的精神值得今天的我们好好学习。
我们也知道沙产业是钱老的一个高瞻远瞩的科学思想,我确信只要有雄心,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坚持不懈,就会有成果的,在沙漠里同样也能创造出奇迹,所以让我们共同把钱老沙产业的理论推广下去,我们要学习钱老严谨的治学态度,努力追求是我们人格完善。记得有人曾经说过伟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他们的精神是无限的,我知道以我的能力我不可能做出像钱老那样的卓越成就,但我会尽我所力,纵然一而再,再而三失败的考验,但最终结果我相信依旧是一个求知与未知的履历过程,因为在品尝酸处的同时就会预感到那份深重的收获,那种夺目的成功。我们也知道庸人经常想着“过了这村就没有这店”的千古绝唱,于是他们就只能在稍纵即逝的机遇旁唉声叹气,悲观失望,可我敢肯定钱老一定不是那样的,他会抱着“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坚定信念与赤诚,于是就会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中体味到人应有的那份价值。
第三篇:学习钱学森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钱学森事迹心得体会
作为东方之子的钱学森现于xx年10月31日逝世,他是中国“两弹一星”元勋。在1991年被授予国家 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当我国神州5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的那一刻,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千年飞天梦想,经历了几代人的努力,这时我们不应该忘记中国航天事业的开创者和奠基者钱学森。
在20世纪中叶,钱学森在美国科学领域已取得杰出成就,蜚声世界。50年前,他冲破美国当局的重重阻挠,回到祖国,以赤子之心为我国火箭、导弹、航天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获得了“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然而,钱学森对名利看得很淡,至今还住在已住了40年的老楼里,并把大量奖金捐赠给了科研事业及贫困地区。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钱学森同志的可贵之处还在于他不仅始终坚信党的事业,坚持党的基本理论,而且十分注意学习党的方针政策,紧紧跟上党的前进步伐,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党的理论刊物《红旗》杂志从1958年创刊号,到后来改名为《求是》杂志,他每期必读,直至今天94岁高龄。他一生订阅《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北京日报》等党刊党报,阅读党报之认真,达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几十年来他一直坚持亲手将报章杂志上的有用文章、新闻和消息剪下来,粘贴整齐,注明日期,分类装袋归档。仅仅是剪报材料就有629袋,计有24500多份,在钱老家里整整挤满5个大书柜。学习报刊尚且如此认真,学习中央文件、中央领导同志讲话等等就更不用说了。钱老这种活到老,学到老,前进到老的坚韧不拔毅力,使他的思想不断升华,境界不断提高,从早年的一位爱国者,成长为一名共产党员,并进而成为一名优秀党员,科技界的楷模。钱学森同志已经94岁高龄了,今年又正值他回到祖国50周年。他在国外立志学有成就,报效祖国,使祖国再不受列强的欺凌,使人民能过幸福安康的生活。他在成为世界知名学者以后,历尽千辛回来了。50年来,他把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全部无私地奉献给了他的祖国和人民。他像春蚕一样为人民吐尽了蚕丝。他所得到的是一个强大的祖国和繁荣的社会主义大厦。而他,仍住在40多年前的老房子里不断地学习,紧紧地跟上党的前进步伐,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伟大的创造来自科学的方法。年轻时代,钱学森曾认真阅读大量马克思主义著作。他多次跟学生讲,我在科学上取得一些成果,就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收获。他特别钦佩a·爱因斯坦、r·奥本海默等科学家,因为“他们不仅献身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事业,而且他们的思想都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作为一名技术工程出身的科学家,钱学森始终注意从实践出发,总结、提炼、检验理论设想,是一名善于将工程实际与理论创新融会贯通的科学大师;作为一名自觉的马克思主义者,钱学森始终以科学的精神对待真理,在长期的科学实践中,锻造严谨、朴实,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品格。
当前,我们正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就党员积极分子来讲,我们将通过认真的学习和深刻的自我剖析,以及同志之间的相互提醒和相互帮助,达到提高认识、改进作风、振奋精神、促进工作的目的。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一个重要的教育形式是学习先进人物的事迹。通过学习先进人物的模范事迹和崇高的精神境界,使自己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激励,进而设立更加高远的奋斗目标。
钱老的名字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而且在美国,尤其是美国军界,也可以说是声名显赫。钱老在1955年回国时,当时的加州理工学院院长杜布里奇先生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钱学森回国,不是去种苹果树的!”
1980年5月18日,我国洲际导弹发射成功后,美国合众社播发了一篇题为《中国的导弹之父——钱学森》的专稿。文中写道:“主持研制中国洲际导弹的智囊人物是这样一个人:在许多年以前,他曾经是美国陆军上校,美国政府由于害怕他回归中国,把他扣留了5年之久。他的名字叫钱学森,今年69岁。在这个名字的背后,有着一段任何科学幻想小说或侦探小说的作者都无法想象出来的不同寻常的经历。”
50年代的美国海军次长丹·金布尔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我宁肯把他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无论在哪里,他都值5个师!”
金布尔对钱学森的评价,已经被1955年钱学森离开美国回到中国以后所发生的事实所证明。由于钱学森对我国“两弹一星”事业的杰出贡献,1991年国务院、xx授予他“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称号(他是唯一获此称号的中国科学家),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xx授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xx年8月,江--同志在一篇重要文章上批示“我们应当向人民科学家钱学森同志学习!”
学习钱老,包含着许多方面的内容,由于个人学识所限,我今天只能从几个方面谈一谈个人学习的体会,供同志们参考。
一、一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提到钱老的名字,大家一般只会联想到“著名科学家”这几个字。而实际上,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钱学森大概是谈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多,并在自己的科研工作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最自觉的一位自然科学家。钱学森以他渊博的学识和一个自然科学家特有的眼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有着深刻的领会和理解。
这里,让我们来一起看看钱老在《自然辩证法、思维科学和人的潜力》一文中的一段论述:“再有一点应该引起我们注意的,是自然辩证法作为一门学问在整个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中的位置。在恩格斯的时代为了建立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必须吸取人类的全部实践,包括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经验,精练概括;这当然要涉及到自然界的辩证关系和社会的辩证关系。这就造成一种习惯,好像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三个组成部分:辨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自然辩证法。但到了今天,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确立了,我们应该把它的总论明确为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要指导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也要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的新成果中吸取营养,不断丰富和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这种交流要通过两道桥梁:一道桥梁是自然辩证法,是对自然科学的;一道桥梁是历史唯物主义(社会辨证法),是对社会科学的。„„ 总之,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和自然辩证法不应平列,后两者要在辩证唯物主义下面一点,而且它们又各有自己联系的一类科学技术。” 1987年春天,钱老作为中国科协主席率团出访欧洲。在德国,他以《正确对待祖国历史文化传统,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为题,向使馆人员和留德学生发表谈话。钱老说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死的东西,必须用它来指导工作。因为这是证明了的人类最高智慧,你不用它,太傻瓜了!这些话,我跟国内许多青年同志都讲过,我看青年同志不怎么接受。他们大概在想:‘那些发达的西方国家的科技人员并没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工作,也搞得不错嘛!’但是,我也有一句话:‘假设你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工作,那就如虎添翼比他还厉害。’”
在英国,钱学森以《建国百年之际,中国必然强盛》为题给中国留英学生作了一次内容生动的报告。在回顾了3xx年来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以后,钱老坚定而又满怀信心地说:“中国300多年的历史证明,不可能有其他的道路。只有一条道路——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团结起来,为建设社会主义而奋斗。”“到了建国100周年(2049年)的时候,国家人均产值定能接近当前的世界先进水平。” 1988年秋季的一天。钱老在一所重点大学听一位哲学教授讲授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在讨论过程中,他表述了这样的观点:“恩格斯概括了1xx年前的自然科学成果,恩格斯所讲的东西,在那个时代是对的,是没有问题的。但我们就要进入21世纪了,我们不能光限于现在看到的这本《自然辩证法》。我们要根据现代新技术迅猛发展的巨大成果,努力编写21世纪的《自然辩证法》!”“历史变化了,认识前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发展。”
通过以上介绍,我想同志们也一定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即,钱老既是一位卓越的科技帅才,也是一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一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
二、作为一名共产党人,必须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具有对党、对人民无限的爱和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必须坚持学习、勤奋思考,不断完善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唯如此,才能经受得住各种风险的考验,才会有勇气去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任何困难。
钱学森被称为科学的伟人,时代的伟人。他的伟大,不仅仅在于他在科学上的贡献,不仅在于他在“两弹一星”发展上的功绩。更可贵的是他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为了祖国自强不息,耿耿忠心。这部作品展示了钱学森在多种时态下的爱国情怀。他在异国他乡苦苦求索是为了报效祖国。当他学有所成,身处异国而羁縻难归时,他是何等大义凛然。他在美国法庭上以黄钟大吕般的声音宣告:“我是大唐的后代,我的根在中国。”尽管美国给了他许多优惠的条件,35岁时就被聘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终身教授。但钱学森不留恋美国。钱学森后来谈到,他在美国没有买一个美元的保险,因为他根本不想在美国呆一辈子。新中国成立以后,他以满腔的热情准备回来报效祖国,在受到美国政府阻拦时,他以“威武不能屈”的精神同美国当局抗争。这是中华民族的气节,也是钱学森高尚人格的体现。作品对这一部分的描写很充分有力而感人至深。
作为一个杰出的科学家,钱学森的人格魅力还在于他能以高尚的情操,来对待祖国人民给他的荣誉和期望。钱学森回到祖国后,受到党和人民政府的高度信任,委以重任。钱学森不居功自傲,而是以“普通一兵”的姿态来严格要求自己。他身居“中将”的高位,却同广大指战员一起穿行在风沙弥漫的西北荒漠,风餐露宿爬冰卧雪。有时几个月不能回家,不能同自己的爱妻互通音讯,他也毫无怨言,这种默默奉献的精神,正是他高尚人格的体现。他贡献越大,就越显得虚心,处处谦虚谨慎。80年代末期,他的一位朋友送他一帧《咏竹》的条幅:“未出土时先有节,待到凌云更虚心。”这是对钱老一生的生动写照,而他自己却把它作为“座右铭”来严格要求自己。他得到过国际国内的许多大奖,但他从不把它看成是个人的成功,而是归功于集体,归功于“中国人”这个伟大的钱学森成为一代又一代年轻科学家的人生楷模,也正是钱老高尚人格的感人力量的体现。作品 对钱老这些高尚的品格,描写得感人至深,掷地有声。
坚持真理,实事求是,这是钱学森的科学品格,也是他的人格风范。年轻时的他不迷信权威,曾经与老师争论得面红耳赤;当他成为权威时,面对年轻大学生提出的正确意见,他也坦然接受,立即在讲义上作出修改。他经常对人说,我在北京师大附中读书时算是好学生,但每次考试也就80多分;我考取上海交大,并不是第一名,而是第三名;在美国的博士口试成绩也不是第一等,而是第二等。
在给一位朋友的信中,钱学森写道:“我近30年来一直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并总是试图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我的工作。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智慧的源泉!而且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是绝不会不爱人民的,绝不会不爱国的。”
单位要为他建房他坚决不同意,因为“我不能脱离广大科技人员”;100万港元的巨额奖金支票,他看都未看,全部捐给了西部的治沙事业„„晚年的钱学森以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虚怀若谷,淡然面对荣誉、地位、金钱。“我本人只是沧海之一粟,渺小得很。真正伟大的是中国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这是钱学森,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肺腑之言,一位人民科学家的真诚心声。
第四篇:学习钱学森事迹有感
学习钱学森事迹有感
电影《钱学森》演绎了伟大的科学家钱学森传奇的一生,上世纪四十年代,加州理工学院出身的教授钱学森,在美国拥有优越的研究环境和资源,但他却心系祖国,归心似箭,一心想利用自己的毕生所学,为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钱学森的科学成就、学术思想和精神风范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永远学习、传承和发扬光大。
钱学森同志在美国的生活优越,可他放弃了金钱、地位和名誉,为了祖国建设,他把这一切看得很淡,当听到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便立即决定回国。用他的话说:“我是中国人,我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我应该早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回国后,面对航空航天工业一穷二白的零基础,钱学森不为艰难,毅然投身于祖国的建设,从亲自辅导学生和抓建设做起,在短短的十年中,他成功地引爆了两颗核弹,并发射了“东方红”,为中国的航天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使当时落后的中国在这两个领域中突飞猛进,开创了崭新的局面。
钱学森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与其能力超常,学识渊博密不可分。当时他是加州理工最年轻的教授,从事的是美国航空界最为高精尖的研究。在1951年后被软禁的日子里,他终止了空气动力学的探索,转而研究工程控制理论,终于在5年后出版了影响深远的《工程控制论》。他在一个陌生的领域同样做出了骄人的成绩。不仅以此证明了自己的能力,而且开创了工程控制理论的新纪元。归国后由于国家的需要,钱学森由理论研究转为工程技术,实现了从理论到技术的完美转型。在这一过程中,钱学森展现了极强的组织和领导能力,将航天工业当成一个大的系统,由总体设计师到分设计师层层把关,如今中国航天事业仍在沿用钱学森的这些组织方式。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需要认真学习钱老投身科研工作的精神,努力进取、刻苦拼搏,全身心的投入到祖国的建设和科技发展中来。
第五篇:学习钱学森事迹有感
学习钱学森事迹有感
看完有关钱学森的视频,脑海里不停地浮现他伟大的身影。百年老人,百年沧桑;百年树人,百年立国。经历了一个世纪的洗礼,虽然钱老已离我们远去,但是“一切献给祖国”的坚定诺言、巨大成就和精神丰碑,却让他生命之树永远长青。
抱着报效祖国,捍卫民族尊严的理想,钱学森赴美留学,在美国科学界赢得了崇高地位,有优越的科研条件和富裕的生活。但是他一听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便毅然放弃自己正处于高峰的科学事业和优厚待遇,冲破重重阻碍回到祖国的怀抱。回国后,钱学森不负重托,几十年如一日的为我国国防科技事业拼搏奋斗,在“一穷二白”的条件下开创了新中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震惊世界的伟大成就,使得中华民族的脊梁挺得更直、更硬,使得中国的声音更响、更亮。
“我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如果人民最后对我的工作满意的话,那才是最高奖赏。”
这番话便是钱老高尚心灵的真实写照,更是以为科学老人对祖国、对人民热爱之情的独特表达。钱学森以他对祖国的忠诚和对人民的热爱,实现了自己的承诺,在这深情之中,闪耀着他把有限生命融入祖国和人民伟大建设事业的光辉一身。这就是贯穿钱学森整个生命的主题旋律,是钱学森给我们留下的最宝贵的精神遗产,也是我们学习钱学森高贵品质的最本质之处。
在与钱学森生活的那个年代相比,我们的学习环境优越、物质生活丰富,所以我们更应该将个人前途与祖国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创造出无悔的青春;更应该像钱学森那样的人去敬业奉献,更好地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我们将来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要为社会承担自己的一份责任,不一定轰轰烈烈,但一定要实实在在。以超脱自我、勇于担当的时代责任,努力使自己成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好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