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
学习0 2020 年中央一号文件心得 体会
2020 年 1 月 2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该文件又被称之为“2020 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央一号文件”特指新的一年,中共中央下发的第一份文件,因其特殊的意义,使得每年“一号文件”最终“花落谁家”都备受社会各界瞩目。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又将目光聚焦到“三农”问题上,这已是中共中央连续 17 年将“中央一号文件”的“殊荣”给予“三农”领域。
在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慰问。他强调,在全社会形成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的浓厚氛围,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集中体现了党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对“三农”工作的高度关切。
农业要“丰收”,重在保供、稳价、增后劲,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业稳则发展稳,农业强则根基强。我国有 14 亿人口,粮食安全事关国之大事,必须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毋庸讳言,我国的农业产业发展结构还不均衡,部分农产品仍依赖进口,进城农民工日益增多,土地抛荒问题日益严峻,尤其是伴随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有待提高,农业用地被工业用地、城市用地所挤占,城乡土地矛盾日益凸显。农业作为“奠基之业”,保障农业长期稳定就要解决制约农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问题的主要根源就是农业供给侧与需求侧存在的矛盾,供给过度则导致农产品价格下行,供给不足则导致农业市场根基不稳。鉴此,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破除农业在发展中模仿型、排浪式的发展方式,着力扭转一段时期内部分农产品扎堆上市引发的农产品过剩问题,引导规模化、分散化、差异化种植。坚持 18 亿亩耕地红线不变,着力转结构、调方式,增加农产品最低收购价标准,提高农产品利润率,提升农业发展效率,让农业成为“利润丰厚”的产业,成为经济乘风破浪的“压舱石”。
农民要“丰收”,旨在保民、安康、共致富,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帮助广大农民实现共同富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环。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我国有数量庞大的农民群体,让农民群体实现共同富裕是这个时代赋予我们每位党员干部的应尽义务。基层干部扎根基层、奉献基层,是农民群体的“贴心人”,是农民致富的“土专家”,是农民信赖的“知识人”,要进一步发挥基层干部立足乡土的优势,帮助农民解决实际困难,关心群众生活冷暖,维护群众正当权益。在疫情防控中,广大基层干部深入一线,为群众查测体温、送粮送物,给基层群众带去了党和国家的温暖,带去了自己的拳拳赤子之心,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和支持。未来,随着新型农业规模化的不断壮大,“农民”这个职业将不再“农”,真正成为有“科技”含量的职业,成为有“知识”产权的职业,成为“高大尚”的职业,成为人人向往、受人尊敬的职业。
农村要“丰收”,要在山美、水美、助振兴,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说起农村,很多人的想法不尽相同,脑海中浮现的或是乡愁、或是儿时的记忆、或是蒲扇下的午后时光,亦或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思绪飞扬,但农村作为“落后”的代名词或许是很多人长久以来的记忆。作为基层干部,我想为乡村代言,今天的农村真的不一样:“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闲时看禾之葱葱,忙时仰天之滔滔。听,不远处盛世闻樱景区姹紫嫣红,引无数游人尽“咔咔”;看,不远处水上乐园消暑热,呼朋引伴游水嬉戏尽欢愉;走,不远处乡村振兴画卷齐普展,莫负时光和冬雪。一幅山美水美的“山水画作”正渐渐绘就,乡村振兴的“乐曲”已然奏响……
第二篇:学习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
学习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
读了中央一号文件,我感受颇多。做为农业大县,农业的重要不言而喻,农业稳则天下安。中央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审视这个我国的农业问题,体现了党中央的高瞻远瞩和战略头脑。2014年中央关于三农的一号文件如期而至,这份文件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若干意见》为我国今年农业的发展确定了目标,提出来思路,也为我国未来农业发展的模式指向。
这份关于三农的中央一号文件作出了以下几点指示和要求:一是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是治国理政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二是强化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三是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稳步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四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有效保障农民财产权利;五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六是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强化金融机构服务三农职责;七是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机制,加快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八是改善乡村治理机制,强化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
我们将这份文件的精神可以简单的概括为14个字: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具体的来说就是以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为工作目标;同时进一步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深度和广度,政策扶持力度和科技驱动力度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千方百计提供政策和科技上的支持;充分发挥利用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优越性,全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打造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于一体的新型农业经营模式,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发展现今农业农村来之不易的大好形势。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要求是一致的。我们要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创新是第一生产力,所以要将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创新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核心和基础,这个思路坚决不能变。同时要尊重和保障农户生产经营的主体地位,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主管能动性,充分激发农村生产各个要素潜能,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推动农业的发展。
根据文件精神的指示,我们可以清楚的认识到农村集体产权的重要性,这是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的内在要求,是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地基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的关键。文件的惠民政策还体现在要求5年内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对现有的征地制度进行改革,是农民的土地增值收益最大化,相信在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指引下,在各级各部门的不懈努力下,农业农村的发展将再上一个新台阶,创造新的辉煌!
王小峰
第三篇:学习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
学习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
201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若干意见》是连续第11年中央聚焦 “三农”的文件。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关键词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提出抓紧构建新形势下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利用国际市场调剂和补充国内粮食供给,首次提出赋予农民对承包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这份文件为我国今年农业的发展确定了目标,提出了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思路,为我国未来农业发展的模式指明了方向。
这份关于“三农”的中央一号文件作出了以下几点指示和要求:一是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是治国理政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二是强化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三是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稳步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四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有效保障农民财产权利;五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六是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强化金融机构服务“三农”职责;七是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机制,加快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八是改善乡村治理机制,强化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
这份文件的精神可以简单的概括为14个字:保护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具体的来说就是以保护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为工作目标,同时进一步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深度和广度,政策扶持力度和科技驱动力度,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为农民千方百
计提供政策和科技上的支持;充分发挥利用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优越性,全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打造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于一体的新型农业经营模式,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发展现今农业农村来之不易的大好形势。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和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要求是一致的。我们要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创新是第一生产力,所以要将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创新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核心和基础,这个思路坚决不能变。同时要尊重和保障农户生产经营的主体地位,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主管能动性,充分激发农村生产各个要素潜能,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推动农业的发展。
根据文件精神的指示,我们可以清楚的认识到农村集体产权的重要性,这是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的内在要求,也是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地基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的关键。文件的惠民政策还体现在要求5年内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对现有的征地制度进行改革,是农民的土地增值收益最大化。
相信在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指引下,在各级各部门的不懈努力下,农村农业的改革发展一定会取得新突破和新进展。
第四篇:学习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
抢抓机遇、趁势而上、全力推进水利事业新发展
学习贯彻中央、省一号、市四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
王洪杰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确定了水利工作的战略地位,我省、市也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充分体现了政府对水利工作的高度重视,向社会发出了大兴水利的信号。这说明水利发展的春天到了,水利大投入、大发展的机遇期到了。在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大好历史机遇下,做为一名水利工作者,一个水利施工企业的负责人应责无旁贷地抢抓机遇、趁势而上、全力推进我县水利事业新发展。
中央、省一号、市四号文件从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地位,水利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突出加强农田水利等薄弱环节,全面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不断创新水利发展体制,切实加强水利工作的领导等八个方面系统地阐述了新时期加快水利事业改革发展的方针,为水利事业未来5-10年绘制了宏伟蓝图,7月8日召开的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更是明确了目标要求。通过对文件和会议精神的学习,觉得做为水利施工企业负责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肩负着无比光荣而又坚巨的重任。首先在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大背景下,水利建设投资将会大幅增加,对于我们水利施
工企业来讲,无疑是迎来了大好的形势和机遇,水利工程市场更宽广,企业发展空间更广阔,对如何抓住水利改革发展这一难得的战略机遇期,实现企业跨越发展,也充满着挑战,考验着我们的智慧。其次我们也应制定长远发展规划,使我们的企业在今后的市场竞争中充满活力,更要对自己清醒的认识,准确的市场定位。知道我们的优势是什么?我们的不足、缺陷在哪里?我们所处的环境有哪些发展机会?制约我们发展的因素有哪些?我们如何正确定位企业奋斗目标,实事求是地规划企业发展愿景,充分发挥现有资源优势和潜力,不断进行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文化创新,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鼓舞职工士气,全面推进企业健康发展,跨越发展。
要抓住这次重大历史机遇,实现企业跨越发展,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一、狠抓施工管理,严格工程质量,坚持“质量第一、安全第一、信誉第一”的经营宗旨,认真完成各项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确保工程质量优质、树立质量品牌。从源头夯实好市场竞争的基础。
二、创新机制、深化管理,坚持技术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体制创新为核心发展,建立有效的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建立科学的企业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努力使企业工程产值快速增长和人才、技术、质量、品牌、客户、市场资源等多种因素的同步发展,同步成长。
三、打造一支优秀团队,提升企业竞争力。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体制机构,构建团队和谐氛围;激发潜能,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点,使每个人都有发挥自我优点的平台,实现自身价值;重视人才,建立一套培养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的管理机制,保证团队能不断补充新鲜血液、注入活力、从而保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
四、狠抓安全生产、完善各项安全生产制度,健全安全保证体系,有效地保证工程安全和人员安全,保证安全生产无事故发生,确保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第五篇: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
伴随着迎接2010年的新年钟声,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这是新世纪以来连续发出的第7个聚焦“三农”的中央一号文件,充分表明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和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坚定决心,再次向全党全社会发出只有巩固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才能使经济社会稳定发展获得坚实支撑的明确信号。
回眸2009年,我们积极应对历史罕见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多次经受重大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努力克服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异常波动的不利影响,农业农村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取得了好于预期的显著成效。粮食生产再创历史新高,首次实现40多年来连续6年稳定增产;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5000元大关;农民工就业快速回升,工资水平有所增加;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推开,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农村水电路气房等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科教文卫保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农村民生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农村基层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和改进,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心气较顺,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农业农村发展的好形势,为党和国家战胜困难、共克时艰赢得了战略主动,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展望2010年,农业农村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在积累增多,各种传统和非传统的挑战也在叠加凸显,促进农业生产上新台阶的制约越来越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要求越来越高,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任务越来越重。可以说,做好今年的“三农”工作,困难并未减少、风险仍在增加、环境更为复杂、任务十分繁重,要切实防止忽视和放松“三农”工作的倾向,确保粮食生产不出现滑坡、农民收入不陷入徘徊、农村发展好势头不发生逆转。
破解“三农”发展难题,根本出路在于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当务之急是要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今年一号文件以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为主题,这是中央站在战略和全局高度,认真研判“三农”形势,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经过慎重考虑作出的重大决策。
一号文件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突出统筹城乡发展,在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和形成有利于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体制环境、制度安排上有新的突破;突出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在着力提升农业农村发展支撑能力、增强发展后劲上有新的举措;突出强化强农惠农政策,在全面提高政策含金量、增强针对性和操作性上有新的亮点。
稳粮保供给,就是要毫不松懈抓好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努力保持市场稳定和价格合理水平。要坚持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增加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规模、扩大补贴品种和范围,落实和完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增加产粮大县奖励补助资金,继续减少直至取消粮食风险基金地方资金配套。落实小麦最低收购价格政策,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适时对主要农产品采取临时收储措施、启动调控预案。全面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粮棉油糖高产创建年内覆盖所有农业县(场),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
增收惠民生,就是要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努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要积极开展农业生产技术培训和农民务工技能培训,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将农民工返乡创业和农民就地就近创业纳入政策扶持范围,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巩固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继续推进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进程,逐步实施农村新成长劳动力免费劳动预备制培训。逐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水平,合理确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继续抓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
改革促统筹,就是要着力优化农业农村发展的外部环境,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要推动公共资源向农村倾斜,引导生产要素向农村配置,加大“三农”投入力度,确保财政支出优先支持农业农村发展,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优先投向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民生工程,土地出让收益优先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财税政策与农村金融政策的有效衔接,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投向“三农”。稳定和完善农
村基本经营制度,有序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服务能力强、民主管理好的合作社给予补助。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配套改革。坚持政府引导、分级负责、农民自愿、上限控制、财政补助的原则,探索建立新形势下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有效机制。把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作为重点,加快落实放宽中小城市、小城镇特别是县城和中心镇落户条件的政策,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并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将农民工逐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实行有利于小城镇发展的土地和财税政策。
强基增后劲,就是要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全面提升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国家固定资产投资要把水利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加强大江大河大湖治理,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按期完成规划内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大幅度增加中央和省级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规模。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把800个产粮大县的基本农田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切实把农业科技的重点放在良种培育和推广应用体系建设上,推动国内种业加快企业并购和产业整合,抓紧培育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种子企业。构筑牢固的生态安全屏障,推进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建设。继续推进农村水电路气房建设,抓紧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建材下乡,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通过多种形式支持农民依法依规建设自用住房。
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一定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对“三农”形势的科学判断上来,把认识统一到中央对“三农”发展的总体要求上来,把行动统一到中央对“三农”工作的具体部署上来。各地区各部门要结合实际、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尽早出台具体办法,尽快安排相关投入,真正把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贯彻到方方面面,把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举措落实到田间地头,把改善农村民生的实惠兑现到千家万户,不断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的好形势。
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鲜明提出了要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作为国家新增投资安排的优先领域,细化实化了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措施。
在党中央十六大以来,党和政府在改善农村民生方面付出了很大努力,农村公共事业加速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成果进一步巩固,约1.4亿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费书本费,780万名贫困家庭寄宿生得到生活补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全国,参合农民达到8.14亿人,截至2008年9月底累计12.9亿人次受益,补偿资金1020亿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建立,4284万名农民被纳入低保范围。农村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绝对贫困人口持续大幅减少,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健康向上的农村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积极开展。
但是,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滞后的局面并没有根本改观,改善农村民生仍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目前,农村仍有2亿多人口饮水不安全,110万户、500万人口无电,6000多个乡镇、6万多个建制村不通公路,6000多万个宜建沼气的农户未建沼气,2000万个农户仍住土坯房和茅草房,农村人均占有教育资源仍不及城镇的五分之
一、人均占有的公共卫生资源仍不及城镇的七分之一,加强农村公共服务、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任重道远。为此,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到2020年,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落实,农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农村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加健全,农村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按照这个要求,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作出了具体部署。
重视改善农村民生,要进一步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推进速度,扩大覆盖范围,确保广大农民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文化方面,要建立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尽快形成完备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教育方面,要提高农村学校公用经费和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标准,明确提出2009年起对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实行免费,国家新增助学金向农村生源学生倾斜。卫生方面,要适当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范围、提高报销比例,同时要求进一步增加投入,继续加强县、乡、村医疗卫生公共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社会保障方面,要较大幅度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全面落实农村五保供养政策,同时要抓紧制定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指导意见,年内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覆盖10%的县(市)。重视改善农村民生,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重点办好水、电、路、气、房5件实事。水——要加大投资和建设力度,力争年内解决6000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的问题。电——要全面落实城乡同网同价政策,扩大小水电代燃料建设规模。路——要加大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公路建设投资力度,争取2010年底基本实现全国乡镇和东中部地区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油(水泥)路,西部地区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公路。气——要增加农村沼气工程建设投资,扩大秸秆固化气化试点示范。房——特别要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加快国有林区、垦区棚户区改造,改善农民住房条件。重视改善农村民生,要进一步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实行新的扶贫标准后,对农村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低收入人口要全面实施扶贫政策。要继续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完善国家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把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认真抓好整村推进、劳动力转移培训、产业化扶贫、移民扶贫等关键环节,重点加快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的扶贫和特殊类型贫困地区的综合治理。
重视改善农村民生,要进一步搞好农村社会管理。要创新管理模式和管理机制,力争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一要健全村民自治机制,深入推进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和党务公开,逐步建立农民群众平等表达诉求的制度化平台,拓展农村社情民意的表达渠道。二要搭建农村社区综合服务平台,为农民提供生产经营、文化卫生、法律援助等多方面服务,特别要为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教育条件。三要妥善解决农村征地、环境污染、移民搬迁、集体资产处置等引发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尊重群众的合理要求,维护农民的合法利益。四要搞好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反对和制止利用宗教、宗族势力干预农村公共事务,严密防范境外敌对组织对农村的渗透。
中央关于重视改善农村民生的这些要求和举措,具体体现了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根本要求,全面体现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农村为重点改善民生、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指导思想和战略部署,必将进一步推动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社会事业向农村延伸,逐步实现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