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学习心得
2020年10月17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第二次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
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分为总则、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司法保护、法律责任和附则,共九章132条。
未成年人保护法是未成年人保护领域的综合性法律,我国现行未成年人保护法制定于1991年,2006年进行了较大幅度修订。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分为总则、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司法保护、法律责任和附则,共九章132条。
此次修订在强化家庭监护责任、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等方面亮点颇多。其中,针对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和保护、勤俭节约意识培养、网络保护等作出更加具体明确的规定,进一步压实了监护人、学校、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主体责任。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增设了发现未成年人权益受侵害时强制报告制度,规定,国家机关、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现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受到侵害、疑似受到侵害或者面临其他危险情形的,应当立即向公安、民政、教育等有关部门报告。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首次对学生欺凌进行了定义,并明确规定学校在学生欺凌及校园性侵的防控与处置机制。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学生欺凌是指发生在学生之间,一方蓄意或者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压、侮辱,造成另一方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者精神损害的行为。学校对学生欺凌行为应当立即制止,通知实施欺凌和被欺凌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参与欺凌行为的认定和处理。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列举了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该履行的监护职责和不得实施的行为。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等群体的监护缺失问题,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完善了委托照护制度。没有正当理由,不能随便把孩子委托别人照顾。
此外,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了国家监护制度,规定在未成年人的监护人不能履行监护职责时,由国家承担监护职责。
《未成年人保护法》的重大修订,对当前未成年人保护面临的很多新问题、复杂问题都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压实监护责任、加强校园安全、增设强制报告制度、严格密切接触未成年人行业准入资格、建立校园欺凌防控制度、助力学生“减负”、细化网络保护……
此次新修订后的新《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一次名副其实的大修订,着力解决未成年人保护面临的很多新问题、复杂问题,比如监护人监护不力、性侵害未成年人、学生欺凌、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校园安全等肩负着中国未成年人保护“小宪法”的使命。
我们要加强学习、宣传新《未成年人保护法》,促进广大青少年全面掌握、正确理解新《未保法》的具体规定,为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工作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