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体会心得
学习《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体会 心得月 1 日,《求是》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文章指出:“我们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实现良性循环,明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方向,促进总供给和总需求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动态平衡。”
我国是一个拥有 14 亿人口、9 亿劳动力、超 4 亿中等收入群体的大型经济体,目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突破 1 万美元,近一半的中等收入群体处于消费优化升级阶段,具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连续六年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凸显。无论是短期内落实“六稳”“六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是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扩大内需都是必然选择和关键之举。在政策暖风频吹的同时,我们要在扩大内需上花心思、动脑筋,把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充分激发出来,为需求“松绑”,为国内国际双循环“加油”,推动中国经济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坚持“扩大内需”,是我国“新阶段”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扩散蔓延,世界经济出现严重衰退,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同时,我国产业转型尚未完成,诸多领域风险不断累积,诸多深层次改革仍需推进,全球经济和我国经济均遭
受显著压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深入分析了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坚持扩大内需是对冲世界经济下行压力的必然选择,也是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畅通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战略基点。国内大循环越顺畅,越能形成对全球资源要素的引力场、越有利于双循环相互促进,我们要以扩大内需作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起点和基础、作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中长期战略取向和政策选择,因势而谋、顺势而为,做好扩大内需这篇“大文章”。
驱动“消费马车”,让消费“主引擎”基础性作用持续强劲。没有需求,就没有生产。消费是最终需求,在社会再生产中具有基础性地位。消费特别是居民消费是潜力最大的内需,也是超大规模市场的直接体现,我国人均 GDP 突破 1 万美元,同时是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消费较快增长趋势明显、消费转型升级方兴未艾,要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就要供给侧与需求侧共同发力,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让消费“热”起来,生产“活”起来,确保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得到满足。我们要有保有压,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补齐与民生紧密相关的公共医疗、基础教育、保障住房等领域短板,消除人们消费的后顾之忧,让公共消费发挥“乘数效应”。要利用好消费升级机会,培育壮大新型消费,不断提升消费结构和消费层次,真正让居民敢于消费、愿意消费、有地方消费,畅通供需更高水平良性循环。
深耕“精准投资”,为投资“强动能”的关键作用赋能提速。投资相比消费和外贸,乘数效应大,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既要千方百计发挥好消费的基础性作用,也要积极扩大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但也要谨防盲目贪大求快,更不能搞“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让粗放的投资拉动模式回归。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重在精准投资、有效投资,要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灵活运用“疏堵结合”的宏观政策搭配,精准引导要素资源流向,既切断过剩产能领域的“隐性脐带”,也为新兴领域腾挪出市场空间和杠杆空间。要聚焦民生领域、拓展投资空间,实施以改善民生需求为导向的有效投资,形成新的投资增长点。要充分调动各种所有制经济的投资积极性,鼓励国有经济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进行前瞻性投资的同时,加快推进放管服,激发民间投资积极性,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面对疫情巨大冲击和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我国经济稳步恢复,前三季度多指标展现出强大韧性、巨大潜力和回旋余地。只要我们坚定必胜信心、保持战略定力,坚持扩大内需这一连通双循环的战略基点,推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就一定能在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中化“危”为“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实现经济社会稳定发展。
第二篇: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规划纲要》体会
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心得体会
佟家中心小学 崔建国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是我国第一个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是我国当前及以后10年甚至更长时间内的一个纲领性文件,它包含的内容深刻而广泛。通过这次的网络学习,进一步引起了我对这一纲要的关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诚如温家宝总理所说:只有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的国家实力,才能建设一流国家。我觉得作为一名校长,深感责任重大。下面结合工作实际,谈一谈我肤浅的认识。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使教育、学校、教师在社会上的地位得到大幅度提高。根据纲要内容,作为教育战线上的一名工作者,我们也应该将教育的眼光放得更长远,从国家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培养方面提出我们的教育观必须要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应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普及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等都紧紧围绕着“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教育优先发展,以人为本,均衡公平的发展,必须以提升人的素质,更新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同时提高教师道德水准和专业化素质。
一、以人为本
《纲要》再一次提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
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明确了教育的方向,可见推进素质教育就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二、德育为先
《纲要》指出: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增强学生爱国情感和改革创新精神;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方面。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纲要具体的指明了教育的目的及途径,这就要求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何将之贯穿于教育的整个过程,就是要加强自身师德修养,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研究,不断学习,努力提高教学业务能力,爱岗敬业,爱生如子。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把自己的教学工作当做一种事业,做实做好,只有这样才能将纲要落到实处。
三、教学改革
《纲要》指出:要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要减轻课业负担,不需进行教学改革。对于教学改革,教师、学生包括家长都反映强烈,希望课程设置更贴近学生的实际,贴近社会的实际,要求减轻学生负
担。现在,在教学中我们比较注重认知,认知是教学的一部分,就是学习。在认知方法上我们还有缺陷,主要是灌输。其实,认知应该是启发,教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掌握认知的手段,而不仅在知识的本身。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别人合作,这是整个教育和教学改革的内容。减轻课业负担,不是不去管他们,让他们去玩,而是给他们留下了解社会的时间,留下思考的时间,留下动手的时间。我认为学校更应注重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教会学生如何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学校给予的是启蒙教育,但更重要的要靠自己学习。学和思的结合,行和知的结合,对于学生来讲非常重要,人的理想和思维,老师是不能手把手教出来的,而恰恰理想和思维决定人的一生。这不是分数能代表的。教学改革还要回到学、思、知、行这四个方面的结合,就是学思要联系,知行要统一。纲要提出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最重要的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应。不要搞一刀切,全部不留作业或规定死写作业时间,而是引导教师关注课堂教学效率,同时改变教育评价机制,才能有效抑制过重课业负担。
四、教育公平
《纲要》明确指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切实缩小校际间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加快薄弱校改造,着力提高师资水平。实现县(区)域内教师和校长的交流。实行优质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义务教育阶段不得设重点学校和重点班。今后高中“三限”择校会逐步取消,严格按照录取分数线进行招生,实现教育公平。今后的高考改革招生也涉及教育公平的问题。我相信国家有能力逐步调整到位。
教育的进步,将源源不断地为社会培养数以千万计的普通劳动者和无数专家学者等专门人才。“行行出状元”,只要是有社会责任感,具备实践创新能力,敬业奉献精神,为国家为社会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并有所贡献,都是社会需要的人才。
总之,《纲要》的学习,带来思考许多,同时学校管理建设许多做法在纲要中找到答案;《纲要》的出台,既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也反映了人民的期盼,更表达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意愿;《纲要》是指导我国未来十年教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纲要》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地位非常突显,要实现我国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必须高度重视教育的发展;《纲要》提出了今后十年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主题和发展任务,对我国教育实现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纲要》对今后教育质量的提高提出了更高要求,更高标准,树立新的科学质量观,我国教育必将跨入更加注重质量的发展新阶段。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我今后的工作有着指导性的作用,让我在工作中更加有目标,如果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都能发挥出自己最大的能力,国家的教育和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第三篇:学习南方电网公司中长期发展战略心得体会
学习南方电网公司中长期发展战略心得体会
《中国南方电网公司中长期发展战略》正式公布,未来十年,南方电网公司将实施“推进„两型两化‟,实施„两个转变‟”的战略路径,即推进服务型定位、经营性管控、集团化运作、一体化管理,电网发展向更加智能、高效、可靠、绿色方面转变,企业管理向精益化方向转变。《战略》指出,未来十年南方电网公司将加强配电管理、调度管理和客户服务,同时,与南方电网公司关键绩效和经营性管控高度相关的要素要由总部集中管理。
《战略》对南方电网公司的各层级也进行了详细定位。其中,省电网公司的定位是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客户服务、绩效责任的主体,而地市供电局及县区供电局则是运营操作和客户服务的主体,他们的主要负责本地市(或县区)内的电网生产运行和经营管理,并承担客户服务的日常工作。
中长期发展战略是科学的管理理论体系,是南方电网公司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的行动指南。
一是深刻理解、准确把握、有效实践。要深刻理解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发展战略的突出特点、正确认识发展战略、一体化和创先工作的关系。要经常学习、不断体会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内容,把公司使命、核心价值观等主要内容牢记于心,加深对战略的理解和认识,用战略指导我们的实践,真正做到化战略为行动,确保战略有效落地
二是在传承中不断前进。在实践战略的过程中,我们要理性看待黔西局的现状,准确把握未来发展之路。在传承的过程中要扬长避短、去伪求真,好的东西要保持并且发扬光大,对于一些不利因素更要勇于面对、积极解决。要牢记“创先就是更高标准的日常工作”,既不能为了追求高标准而与实际工作脱节,也不能以为“照过去那样干”就是创先而忽略了“更高标准”这一基本前提。要清晰认识到我局在广东电网内部将长期处于“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发展阶段,时刻保持“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紧迫感,对创先工作的长期性、战略落地的艰巨性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按照关于贯彻落实发展战略的总体思路,围绕“成为服务好、管理好、形象好的国际先进电网企业”这一战略目标,承担“运营操作主体”和“客户服务主体”两个主体,落实“三步走”安排,全力推动发展战略在黔西局的落地,持续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三是扎扎实实打基础,实实在在谋发展。正确认识对于指标的追求与实际现状的关系。指标作为一个重要的管理工具,不能简单的拿来排排序就了事,也不能简单以指标考核代替管理,特别是不能给指标戴高帽子。我们既要关注指标的完成情况,更要关注指标背后的敏感因素,职能部门要多指导基层,主动帮助指标落后的单位或班组,把基础工作做扎实,靠实际工作水平和质量的提升来改善指标的完成情况,实现以电网坚强而减少用户停电时间、以服务出
色而提高第三方客户满意度,脚踏实地、扎实工作,提升黔西局整体实力。
如何从“文化”的角度去理解《南网中长期发展战略》
一流的企业靠文化,二流的企业靠技术,三流的企业靠产品;其实,南网公司从成立的那天起,就一直在塑造企业文化,从《南网大政方针》---《南网方略》----《南网中长期发展战略》,应该说,南网的企业文化随着企业的发展被不断丰富和创新。
回顾南网走过的发展之路---强本、创新、领先,我们深有感触,先是感受到了强本---强基础、强管理、强电网,然后感受到了创新----变电站规范化管理、班组规范化管理、风险体系的应用、“在线监测、GIS、PASS、AGC、AVC”等电网先进技术的应用,到如今数字化变电站的推广、调控一体化和智能电网的试点研究及应用等等,这其中,有管理创新,有技术创新;现在,我们正在向领先迈进。所以,公司审时度势,将企业文化升华为《南网中长期发展战略》,创造性的应用一体化管理创新思想,将公司带到了战略管理阶段。
那么,如何从文化的角度去理解《南网中长期发展战略》,以便更好的践行南网发展战略呢?
其实,“文化”不仅企业需要,个人也需要。随着对人生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感悟,人生阅历的不断丰富,我们会逐渐形成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往大一点说就是人生观和世界观。解决了价值观的问题,人生的方向就确定了,剩下的就是“方法论”的问题,就是如何规划和实现人生目标的问题了,包括有什么目标,用什么样的路线,用什么东西作载体,怎么走,等等。这些可以理解为个人文化。
而企业呢,其实也一样,更需要通过企业文化的构建,形成统一的核心价值体系,从而凝聚人心、统一思想,创造一种高度和谐、友善、亲切、融洽的氛围,使企业成为一个密切合作的团体。因此,企业文化也同样包括“核心价值体系”和“方法论”的问题。
结合南网企业文化,我们发现,南网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文化”,从南网《大政方针》中的“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干事”、“想尽办法完成每一项任务”、“五个与众不同”等等到《南网方略》中的“公司宗旨、公司使命、战略目标、发展思路、公司生命线、工作方针、公司令、主题形象、企业理念”等等,一直到现在的《南网中长期发展战略》,可以说,南网文化在随着企业的发展被不断的创新。仔细思考会发现,在这些文化应用与创新中,变化的是“方法论”,即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目标、路线和方法,而公司“使命”和“核心价值观”却不
曾变过,就像一个人的价值观一旦形成并不会轻易改变一样,南网“使命”从成立那天起就定位为“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全力做好电力供应,”,“核心价值观”定位为“万家灯火,南网情深”。这是我们南网人共同的价值体现。
那么,如何结合“方法论”中的“目标、路线、载体和怎么走”去理解《南网中长期发展战略》呢?
首先是战略目标:成为服务好、管理好、形象好的国际先进电网企业 要理解这个目标,首先要清楚什么时候实现这个目标,2020年,这是一个10年规划。还要有衡量这个目标的测量技术,即从五个维度(安全维度、可靠维度、服务维度、经济维度、规模维度)、七个指标“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评级、城市客户年平均停电时间、第三方客户满意度、全网综合线损率、单位可控供电成本、资产规模和销售收入”来衡量是否成为“服务好、管理好、形象好”的国际先进电网企业。
其次是战略路径:推进“两型两化”,实施“两个转变”
“路径”的意义在于告诉我们从“甲地”到“乙地”是架桥还是渡船,走水路还是走陆路,就是说要实现国际先进电网企业这个目标,我们通过什么样的路径来实施。《南网中长期发展战略》的路径是推进“两型两化”,即“服务型定位、经营性管控、集团化运作、一体化管理”,实施“两个转变”,电网发展向更加智能、高效、可靠、绿色方向转变,企业管理向精益化方向转变。战略路径实际上明确了南网的定位、管控模式、运作模式、管理思路以及电网发展方向。
第三是战略载体:创建国际先进水平企业(以“创先”为载体)
“载体”的意义在于告诉我们,如果我们走水路,要用什么样的船只,如果我们走陆路,要用什么样的车辆。而今,我们要实现南网目标,必须以“创先”为载体。“创先”是以国际先进企业为目标,建立完善的符合自身实际的管理体系,通过探索实践、总结提炼、全面推广的过程,实现一体化、规范化管理,最终实现管理精益化。“创先”是一个不断改善、不断实现自我提升和超越的长期过程和系统工程,是公司在几年实践中探索出的推动公司科学发展的有效方法,是推进公司战略实施和落地的主要载体。
“创先”是我们未来10年必须坚持要走的路,因为只有“创先”,我们才能“领先”;才能实现南网的战略目标。其实,“创先”就在我们身边,仔细体
会就可以感受得到,甚至可以感觉到南网人至上而下都在不遗余力的做这件事。其中有人在研究电网;有人在研究管理;有人在研究南网的发展战略。
第四是“核心能力”,即实现战略目标需要什么样的核心能力作支撑。《南网中长期发展战略》按照资产全周期管理、客户全方位服务、资源集约化管理的经营理念,着力构建公司核心能力,包括了客户服务能力、电网运营能力、电网发展能力、价值创造能力和发展支持能力。
最后是解决“怎么走”的问题,也就是公司战略步骤与举措。
“怎么走”,分三步走:第一步,2011年至2012年,实施“两个转变”,全面推进一体化;第二步,2013年至2015年,实现国内领先;第三步,2016年至2020年,实现国际领先。
管理的最优境界离不开文化的渗透,只有南网文化渗透到南网的每一个角落,深植于每一位南网人心中,只有南网人将个人的终极目标与公司的终极目标达成理念上的共振,自觉行动,管理才能达到最优境界。因此,认真解读和践行《南网中长期发展战略》是我们每一位南网人应尽的职责和义务。我相信,在公司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对南网文化的理解会随公司的进步而进步,从对南网公司荣誉感、责任感的增强,到自觉践行南网方略,到关注南网公司的使命、核心价值观、战略目标、战略路径、战略载体和核心能力,可以说,公司在成长,我们在进步,作为南网的一员,我们将忠诚的践行南网文化。
第四篇: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体会
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
纲要》体会
开学第一天,我们认真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根据纲要内容,我们展开座谈讨论。其间,书记校长将教育的眼光放得更长远,从国家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培养方面,提出我们的教育观必须要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我从中深受启发:教育优先发展,以人为本,均衡公平的发展,也就是国力增强,必须以提升人的素质,更新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同时提高教师道德水准和专业化素质。
我想到中国的许多大集团大企业,都是在运用人才资源方面成功的典范。比如:北大方正集团公司,将产、学、研一体化,知识分子和科研人员自主研发中国第一代计算机“奔腾四”,中国第一台激光照排打印机......让中国信息产业技术建设,走在时间的前面。海尔集团也是在运用中国自己的人力资源,创造了世界品牌,走向世界。中国经济建设高速发展,必须要走独立自主创新发展的道路,就必须依靠人才资源建设。教育的进步,将源源不断的为社会培养数以千万计的普通劳动者和无数专家学者等专门人才。“行行出状元”,只要是有社会责任感,具备实践创新能力,敬业奉献精神,为国家为社会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并有所贡献,都是社会需要的人才。
由此更深刻理解了陶老先生“生活即教育”,孩子有能力在体验后思考和决定,在犯错误和改正错误中有效地学习。孩子由此获得的学习能力是可持续的,由此获得的成长动力也是可持续的!因此我们更应该“1,解放孩子的头脑;2,解放孩子的双手;3,解放孩子的嘴巴;4,解放孩子的空间;5,解放孩子的时间。”(陶行知先生《创造的儿童教育》(1944))因为在玩中学习,是遵循了兴趣牵引孩子进步的规律,由此获得效率,不是约束和传统的激励可以实现的!
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喜欢挑战困难呢?聪明的父母和教育工作者,总是在孩子自然流露的言行细节中,捕捉教育的切入点和时机,获得针对性与效率。昨天,在五年级上传统教育课,讲到谜语部分,孩子们对冗长的概念显然不感兴趣,但是我请大家猜谜语时,孩子们兴奋起来,跃跃欲试,直到课间,几个男生围拢来,要我出谜语,他们忘记了和小伙伴们玩耍,完全沉浸在猜谜的乐趣中,直至上课铃再度响起,才恋恋不舍离开,呵呵,孩子们对学习是有兴趣的,关键看老师如何正确引导,让孩子们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只有兴致盎然的玩耍和玩学习的心态,久而久之,学习成为孩子一生中玩耍的一部份,孩子就能喜欢上学习甚至享受学习!
第五篇: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体会[范文]
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
规划纲要》心得体会
我们领会精神,振奋精神,关键是要贯彻精神。教育发展及规划目标的达成需要我们每一个教师认真领会,从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贯彻执行。比如,《纲要》提出的工作方针:
育人为本。就是要求我们教育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的发展。
促进公平。温总理在前不久两会答记者问时曾动情的说:公平和正义比太阳还要光辉!作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教师,促进公平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对我们教师来说就是要平等对待每个学生,不歧视学生,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发展和进步。
提高质量:要求我们教师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念,强化课堂教学,规范课堂教学,确保课堂教学质量及育人质量。
《纲要》再一次提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明确了教育的方向,可见推进素质教育就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通过两天的学习和讨论我认为中央领导的讲话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出台,我感觉很开心,因为它对我一直都解不开的疑问,都有了一个规划或是计划,让我看到了国家教育制度越来越透明,越来越健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强国必先强教。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既体现了政策的连续性,又具有反映形势的创新性,如“基本普及学前教育”、“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的提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