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国“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模版]
全国“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
根据组织安排,6月7-11日,我有幸在厦门参加历时5天的全国“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培训班学习,感觉这次学习非常及时、非常有益。专家教授从大量现实案例切入,抽丝剥茧,对如何通过“双修”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补足城市基础设施短板、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城市内涵式发展,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入浅出地阐述,令我受益匪浅。具体来说,主要有三点收获。一是理论提升。通过对城市规划、城市发展转型、现代规划理念、城市“双修”等理论的再一次学习充电,自己的理论水平得到再次提升,对一些经典理论的理解实现质的飞跃。二是视野开阔。专家教授们旁征博引,列举了大量国际国内经典案例、成功典范,为自己从更高站位、更宽维度审视永定城市建设提供了支撑,开拓了思路,开阔了视野。三是方向明确。通过这次培训,感觉到自己分管城建工作以来的思路、做法总体是正确的,同时,也更加明确了永定进行城市修补、生态修复的方向。总之,这次学习,时间不长,启发很大,收获良多,感到越学愿景越清晰、方向越明确、动力越充沛。
放眼全国,审视永定,深感推进城镇建设发展中需防范和警惕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重发展轻民生问题。近三十年来,永定经济社会快速平稳发展,经济总量不断壮大,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但在发展的同时,落下的民生欠账也多,短板明显。特别是永定撤县设区后,永定发展模式面临由“城镇化”向“城市化”转变。但在城镇建设方面,城区基础设施功能不够完善、承载能力较弱,城区危旧房改造矛盾突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主要依靠区财投入,市级财政公共投入偏弱,社会资本投入较少,基础设施建设在较大程度上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比如,城区停车较难,部分老城区排水不畅、路面积水,地下管网更新改造慢等,城市修补、改造提升亟需进行。
二是重扩张轻内涵问题。近年来,永定城区大力实施“东进西扩南延北拓”战略,城市建成区由2009年的4.32平方公里快速扩展至11.2平方公里。但随之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比如,一些城市建筑布局不合理,未能很好的协调建筑与城市环境、山水格局的关系,城市天际线没有做到科学美观,九一路、东大道、南门街等城市主干道街景立面经过改造提升,效果较好。但还需从规划源头加强控制,达到最好效果。另外,违法占地、违法建设、违章搭盖等现象屡禁不止,对城市内涵提升造成较大阻力。
三是重建设轻保护问题。近年来,永定实施了大量的城建项目,但由于特殊地形、地质条件的制约,永定城区可供扩展的适宜建设用地空间已十分有限,建设发展与生态保护、文物保护、文化保护冲突问题突出,未能充分有效的保护和利用自身生态资源优势,实现绿色发展。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把这次学习成果转化为指导实践是学习的落脚点。在举国上下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契机面前,如何加快推动永定内涵式发展,实现“双修”让城市更美好,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目标,妥善处理城市与生态的共生关系、自然与人的关系至关重要。
一、在做精规划上下功夫。高质量、高标准规划,兼顾保护与传承、治理与管理,达到共建共治共享。一是加快规划编制。加快推进中心城区优化提升行动规划、城市开发边界及生态红线划定规划、绿地系统规划、水土保持规划等的编制工作,形成完备规划体系,为城市修补、生态修复提供依据和指南。二是提升规划质量。尽量选聘资质高、实力强、信誉好的规划单位,督促规划设计单位深入群众,深入城区角落,吃透永定区情、民情、风情,设计出更具永定特色、更符合永定发展的高品质规划作品。同时,严格规划执行,加强规划评审,从严把关,确保规划质量。三是更加注重生态。摈弃大拆大建、只重建设不重保护理念,从规划源头上把好生态保护、城市特色营造等问题。比如,体育中心项目要充分利用原有生态湿地环境,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打造城市湿地公园,周边配套适度开发,提升人居舒适度。
二、在做优生态上下功夫。坚持生态思维,以人为本,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宜居性。
一是打造无边际立体公园体系。面上,以老城区为中心,在下坑、古镇、礼田、东溪、寨下等新城合理规划建设公园、绿地、湿地等,加快实施南山公园、凤山公园改造提升,进一步完善儿童乐园、春霭园等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南山、南岗等周边山体建设观景平台,提升城区公园的游览观光水平。线上,加快实施永定河、西溪河“一河两岸”项目,串联城区春霭园、儿童乐园、凤山公园等主要公共空间、绿色生态休闲空间以及城区附近的天子温泉、客家博览园、客家古镇等旅游景点,供市民休憩、游客观光。点上,规划更多开放式公共绿地,公共广场设置戏水池、戏水喷泉等实用的公用设施,提升公园的可接触性、无边际性。
二是打造无障碍动态交通体系。大力推进高铁动车、高速公路网、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网建设,着力构建“一港、两站、四纵、四横、十联、十通”立体化交通网络大格局,实现与龙岩中心城市动车直连,与周边地区无缝对接。城区层面,按照“一环一轴三纵三横”的主骨架路网规划,打造城市景观大道,将规划永定大道改造、建设成为永定主城区“形象大道”;完善慢行系统,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力争6月底前3路公交车投入使用。加快老检察院、东大道、龙凤花园等城区公共停车场建设,确保2017年新增100个公共停车位,进一步缓解城区停车难问题。
三是打造现代化综合管廊体系。统筹建设永定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实施城镇自来水厂和管网改扩建,完善城市燃气管网,确保2017年完成新建供水管网20千米,旧城管网改造约6千米。推进海棉城市建设,实施永定城区排水设施改造,建立监测系统和完善雨水蓄滞、收储系统,提高城镇排水防涝能力。推进城区和重点乡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推动“水清洁、水节约、水循环”。确保2017年完成6千米污水管网建设。
三、在做美城区上下功夫。重点抓好三方面:一是天际线。重点强化对建筑高度、重要区域建筑界面形态的管控和指引,营造特色风貌。特别是南部园区、礼田新区、古镇片区、寨下新区、东溪片区等新区建设要从严把控建筑高度和界面形态,塑造永定城市新形象。严厉打击违法违章搭盖,制定出台《龙岩市永定区违法违章建设处理办法》,坚决拆除违法违章构(建)筑物;二是色彩。将色彩、风貌管理纳入审查程序,城区建筑主要以土楼黄为主色调,严格控制新建建筑外立面色彩,打造更具土楼元素、客家特色凤城。在东大街、九一路、南门街立面改造基础上,适时启动沿河路、南通路、环城路等重要路段立面改造工程,植入永定特色元素,延续城市文脉;三是街景。重新修订《永定区户外广告设置管理办法》,对超过设置审批期限的一律拆除,加强对已设置广告的巡查、管护,确保广告设置规范、整洁、有序。对城区夜景照明进行改造提升,实施拆墙见绿、拆围透绿行动,力争实现出门见绿、开门见景。加大力度打通断头路、优化畸形路口,打造开放街区,保留街区肌理及街道空间,实行小街区密路网窄断面,方便群众出行。
四、在做特文化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客家博览园、客家古镇示范引领作用,从永定城市空间特色、建筑风格、风景园艺等入手,融入客家文化、土楼文化、红色文化等独特元素,将这些特点融入到城市空间管控、建筑设计引导及街道设计引导当中,使客家文化表达到城市建设的各个角落,推动城区和中心镇的基准色调与永定的文化传统、土楼建筑风格相融合,让客家文化、土楼文化元素植根于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市建设中,彰显客家城镇的可识别性和文化魅力,唤醒市民对客家文化的自豪感。
第二篇:xx市人民政府关于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实施工作方案
中共XX市委 XX市人民政府 关于“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城市
实施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
2017年7月13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将保定等38个城市列为第三批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城市的通知》,我市列入全国第三批城市“双修”试点城市,试点工作自2017年7月开始,时间为两年。为科学指导我市城市“双修”工作,改善生态环境,完善城市功能,塑造更具特色的城市风貌,依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双修”工作的指导意见》以及《XX市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工作方案》等相关文件精神,特制定本方案。
一、试点区域和范围
1、区域
本次城市“双修”试点区域为XX区、XX区、XX区三区行政管辖区域,总面积约760平方公里。
2、范围
生态修复范围为城市规划区,工作内容包括:山体修复、山体公园建设、水系统修复、水体治理、塌陷区综合治理、工矿废弃地修复、城乡绿地系统完善等。
城市修补范围为XX市建成区,工作内容包括:拆除违法建设、填补设施欠账、增加公共空间、改善出行条件、改
造老旧小区、提升城市景观、塑造特色风貌等。
二、试点目标
2017年,建立城市“双修”工作机制,制定城市“双修”试点城市实施工作方案,开展城市生态环境评估和城市建设调查评估,找出我市在生态建设和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编制《XX市“城市双修”专项规划》和重要地段的城市设计,通过“缺什么就补什么”的模式,研究确定有实效、有影响、可示范、能在两年内完成的城市“双修”试点项目。
2018年,采用边规划边实施的模式,全面推进城市“双修”试点项目建设,健全相关政策措施配套,加强财政资金引导和社会资金筹措。
2019年,城市“双修”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修复,“城市病”问题得到初步治理,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条件明显改善,环境质量明显提升,城市特色风貌彰显。
三、具体工作、责任单位和进度安排
(一)搭建工作框架
1、健全领导机构。成立由市长任组长,市、县区相关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全市城市“双修”全国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指导我市城市“双修”试点工作推进。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城乡规划局,负责日常工作的开展。[责任单位:市城乡规划局、市政府办、市政府研究室、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城乡
建委、市农委、市环保局、市房管局、市交通局、市林业局、市水务局、市卫计委、市科技局、市民政局、市文旅体委、市商务局、三区人民政府及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建投集团公司;列在首位的部门为牵头部门,下同] 实施进度:2017年9月初正式出台相关文件。
2、完善组织框架。通过邀请招标的方式确定XX市城市“双修”规划编制单位,与市直相关部门共同组建试点工作技术组,为城市“双修”试点工作提供全面的技术指导。[责任单位:市城乡规划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城乡建委、市环保局、市交通局、市林业局、市水务局、市卫计委、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房管局、市商务局、市文化旅游体育委员会、三区人民政府及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建投集团公司] 实施进度:2017年10月底确定设计单位,组建技术组。
3、加大资金投入。市、区两级政府要在原有渠道的基础上,逐年加大投入,力争在上年投入的基础上将本级财政增量的20%用于城市“双修”工作。发挥市、区两级财政和建投融资平台作用,创新和积极探索投融资方式,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保障城市“双修”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
[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城乡建委、市城乡规划局、三区人民政府及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建投集团公司] 实施进度:2017年12月确定试点项目名单
(二)开展调查评估
1、开展城市生态环境评估。对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山体、水系、湿地、湖泊、绿地等自然资源和生态空间开展摸底调查,找出生态问题突出、急需修复的区域。
[责任单位:市城乡规划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国土资源局、市城乡建委、市环保局、市水务局、市农委、市林业局、市文化旅游体育委员会、三区人民政府及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进度计划:2017年10月底启动调研工作,11月底形成评估报告初稿,12月底完成成果报市人民政府。
2、开展城市建设调查评估。梳理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城市风貌等城市建设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短板,明确城市修补重点。
[责任单位:市城乡规划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国土资源局、市城乡建委、市教育局、市卫计委、市民政局、市环保局、市房管局、市商务局、市水务局、市林业局、市文化旅游体育委员会、市卫计委、三区人民政府及开发区管委会] 进度计划:2017年10月底启动调研工作,11月底形成评估报告初稿,12月底完成成果报市人民政府。
(三)加强规划引导
1、组织编制《XX市“城市双修”专项规划》、《XX市生态网络规划》、《XX市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统筹协调城市各项生态子系统,明确山体修复、水体治理与修复、采煤塌陷区再利用、绿地绿道系统以及海绵城市等生态修复要求,填补生活性服务设施、道路市政基础设施、景观绿化设
施和城市公共空间欠账,包括:完善排水防涝、文教体卫、养老服务、道路交通、绿道系统,加强城市环境整治,明确老旧小区提升、棚户区改造等的具体要求。通过规划,确定城市“双修”试点项目库。
[责任单位:市城乡规划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国土资源局、市民政局、市城乡建委、市环保局、市民政局、市农委、市房管局、市交通局、市文化旅游体育委员会、市林业局、市水务局、市卫计委、市商务局、三区人民政府及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进度计划:2017年10月开展规划编制,12月底完成规划方案并确定试点项目清单。
2、进一步完善《XX市空间特色风貌规划》,系统地提出对城市天际线、街道立面、城市色彩、夜景照明、城市家具、广告牌匾等景观风貌方面的具体修补手段。
[责任单位:市城乡规划局、市城管局、市城乡建委、市林业局、市文化旅游体育委员会、市水务局、市环保局、三区人民政府] 进度计划:2017年8月启动,年底前完成。
3、开展城市空间规划编制,建立空间规划数据库,深化“多规合一”改革工作。
[责任单位:市城乡规划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国土资源局、市房管局、市城乡建委、市环保局、市交通局、市编办、市行政服务中心、市林业局、市水务局、市农委、三区人民政府及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进度计划:2017年完成XX市空间规划编制,建立空间规划数据库。
4、制定实施计划。完善XX市城市“双修”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确定《XX市城市“双修”试点工作项目库》,明确工作任务、阶段目标、具体项目和实施时序。
[责任单位:市城乡规划局、市政府办、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城乡建委、市环保局、市交通局、市文化旅游体育委员会、市民政局、市林业局、市水务局、市卫计委、市农委、市商务局、三区人民政府及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建投集团公司] 进度计划:2017年9月印发XX市城市“双修”工作实施方案,12月形成《XX市城市”双修”试点工作项目库》。
(四)开展城市生态修复工程
1、实施城市山体修复示范工程
以我市规划区山体公园建设为依托,开展山体修复示范。按照“道法自然”的理念,高标准推进花山、XX-卧牛山、朱山、三五山、泉山5座山体公园的规划编制与建设工作。对因采石被破坏的山体进行再生利用,通过削坡开平台、砌筑鱼鳞坑、基部回填、挂网喷播等方式,恢复山体生态系统。
[责任单位:市国土资源局、市林业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城乡建委、市城乡规划局、市环保局、三区人民政府及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建投集团公司] 进度计划:2017年启动,2019年基本完成。
2、实施城市水环境修复工程
开展规划区内水环境修复工程。结合城区黑臭水体整治,全面实施相阳沟、东相阳沟、龙支河、西流河、跃进河、老濉河、龙岱河、宁王沟八条规划区河流的综合整治工程,通过河道断面整治、水质净化、植被恢复、生境重塑等方式,恢复城区水环境。
[责任单位:市城乡建委、市水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国土资源局、市城乡规划局、市农委、市城管局、市环保局、三区人民政府及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进度计划:2017年启动河流综合治理工程;2018年完成综合治理工程。
3、开展海绵城市建设
依据《XX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通过河湖治理、山体整治、道路广场建设、居住区建设、市政基础设施升级等工程项目,实施海绵城市建设。完成老城区雨污分流工程(新改建污水管49公里,新改建雨水管15.6公里)、完成城市污水系统建设(新建龙湖污水处理厂、经济开发区新区污水处理厂,新建龙山南路污水泵站、XX污水泵站、杨河路污水泵站、北外环污水泵站、龙湖污水泵站、开渠路污水泵站、长山路污水泵站、烈青路污水泵站、纬三路污水泵站、青谷路污水泵站,新建污水管网81.3公里)、完成八段黑臭水体的治理,完成城市排水防涝工程(改造雨水管网11.2公里,改造龙湖沟排涝泵站和丁任沟排涝泵站,改造立交泵站9座,新建雨水管网308公里,新建黄桥泵站、东相阳沟泵站、西
山河沟泵站、西山一沟泵站、黄任沟泵站、任井沟泵站、安民路沟泵站、土楼沟泵站、蒋台沟泵站、友谊沟泵站、宁山沟泵站、刘河沟泵站、濉符大沟泵站、新北沱河泵站、栗苑路泵站、梧桐大道泵站,新建城市大型涝水行泄通道10.6km,治理治涝干沟36条)、建设公园项目11项(萧濉新河北段绿化、凤凰公园、龙岱河公园、儿童公园、中湖景区、东湖景区、朱庄公园、花山公园、朱山公园、沱河路绿带、京台告诉连接线绿廊)、完成29条道路的海绵城市工程(植草沟、透水铺装、雨水溢流口、耐淹详图植物,并在油条见的道路隔离带中试点下沉式绿地)、结合城市35处棚户区改造进行海绵城市建设。
[责任单位:市城乡建委、市发展改革委、市国土资源局、市城乡规划局、市林业局、市水务局、市房管局、市环保局、三区人民政府及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建投集团公司] 进度计划:2017年启动,至2019年完成。
4、开展主城区湖泊湿地景观建设
高标准建设中湖湿地公园、东湖公园、儿童公园,将生态修复与景观建设结合起来,修复城市的生物多样性和硬质驳岸。
[责任单位:市城乡建委、市国土资源局、相市林业局、市城乡规划局、市水务局、市环保局、三区人民政府、市建投集团公司] 进度计划:2017年底启动中湖绿化工程、东湖绿化提升工程、儿童公园建设,2018年基本完成上述项目。
5、开展采煤沉陷区地质环境治理和工矿废弃地土地收储和利用工作
对城市规划区内采煤沉陷区和工矿废弃地进行普查,对采煤沉陷区朔西湖等进行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对岱河矿等工矿废弃地进行收储和开发利用。
[责任单位:市国土资源局、市城乡建委、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城乡规划局、市水务局、市环保局、XX区人民政府、淮矿集团、市建投集团公司] 进度计划:2017年完成普查工作,2018年启动,2019年见成效。
(五)实施城市功能修补工程
1、健全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开展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和升级改造
进一步完善城市文化、医疗、教育、体育、养老等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建立片区级、社区级、小区级公共服务体系,修补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建设市规划展示馆及档案馆、全民健身中心、会展中心、人民医院东院区、XX一中东校区,提升城市服务功能。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城乡规划局、市民政局、市卫计委、市文旅体委、市交通局、市城乡建委、市国土资源局、市环保局、市商务局、市建投集团公司、三区人民政府及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进度计划:2017年启动市级、片区级公共服务设施修补,2019年基本完成。
2、完善城区道路交通系统
依据《XX市城市总体规划》、《XX市综合交通规划》、等相关规划,优化城区路网结构,按照“窄马路、密路网”原则,打通城区断头路,全面改善城区出行条件。打通环山东路、桓谭东路、方安路南段、龙山南路、桂苑东路、梅苑东路、泉山北路、古城东路、科技路、学院西路、梅苑中路、桂苑中路、民生东路;建设公园2号门、原市二中、原二职高、一中南门西等社会停车场。
[责任单位:市城乡建委和市建投集团公司、市交通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国土资源局、市城乡规划局、市房管局、XX区人民政府、XX区人民政府] 进度计划:2017年启动,2018年全面施工强力推进,2019年基本完成。
3、开展城区“慢行系统”建设
依据《XX市绿道总体规划》,建设区域骑行道、城市休闲慢道、环湖绿道等城区慢行体系。结合全域旅游,开展市域全域旅游观光自行车道建设。完成城区约200公里绿道建设。
[责任单位:市城乡建委、市发展改革委、市国土资源局、市城乡规划局、市林业局、市交通局、市水务局、市文化旅游体育委员会、市建投集团公司、三区人民政府及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进度计划:从2017年启动,2019年基本完成。
4、大力提升城市绿地建设
依据《XX市绿地系统规划》及国家园林城市和绿化模范城市标准,按照“300米建绿、500米建园”要求,开工建设市植物园,加大城区公园绿地建设。完善结构性绿地布局,系统修复动植物生态环境,恢复城市生物多样性。实施西山隧道东地块、长山路与迎宾大道交叉口东南地块、南湖路与淮海东路交叉口东南地块、合徐高速出入口门户区域街头绿地建设,开展梧桐路(人民路-泗许高速出入口)、沱河中路、迎宾路绿化提升工程。
[责任单位:市城乡建委、市财政局、市交通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城乡规划局、市水务局、三区人民政府及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进度计划:2017年启动,2019年基本完成。
5、深入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
按照棚户区改造规划,合理确定棚户区改造目标任务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大力推行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加大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积极推动重点区域的棚户区改造工作,全力消化商品住房存量。
[责任单位:市房管局、市城乡建委、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城乡规划局、市环保局、市建投集团公司、三区人民政府] 进度计划: 按照既定棚户区改造计划,逐年落实目标。
6、开展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依据编制的《XX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规划》,逐步
实施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对地下各类管线进行认真梳理和排查,并纳入信息化管理平台。完成望湖路、卧牛山路、花庄路、站前路、建设路、紫昱路综合管廊的建设。
[责任单位:市城乡建委、市城乡规划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国土资源局、市水务局、市建投集团公司、国安电力、市供电公司、华润燃气公司、移动XX分公司、联通XX分公司、电信XX分公司、三区人民政府及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进度计划:2017年启动,2019年全面建成。
(六)实施城市风貌修补工程
1、加大拆违控违工作力度
加强中心城区拆违控违力度,提升对城市道路、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沿线违法违章建筑的打击力度。
[责任单位: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市城乡规划局、市国土局、市房管局、三区人民政府及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进度计划:完善拆违控违执法工作,加强督导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实施城市空间形态和天际线修补,开展城市建筑立面及色彩整治
依据《XX市城市空间特色规划》及各片区城市设计,提出对城市公共空间、天际轮廓线的具体修补措施,并严格实施。以沱河东路的沿路风貌整治工作为试点,整治建筑立面和建筑色彩,开展夜景亮化和绿化提升,鼓励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并加强对地方文化元素的提炼运用。
[责任单位:市城乡规划局、市城乡建委、市城市管理综合
执法局、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局、市国土资源局、市环保局、市建投集团公司、三区人民政府及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进度计划:2017年启动,2019年全面完成。
3、实施城区户外广告牌匾整治
依据《XX市城市户外广告和招牌设置管理办法》和《XX市主城区户外广告设置专项规划》,对中心城区重点道路、商业街、重点地段的户外广告牌进行全面整治提升,强化地方文化元素运用,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责任单位: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市城乡建委、市交通局、市城乡规划局、三区人民政府及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进度计划:2017年启动户外广告牌匾整治,2019年基本完成。
四、政策举措和保障措施
1、落实工作职责
各区党委、政府要制定具体的城市“双修”实施方案,明确具体目标、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落实工作经费,切实加强城市“双修”工作。市直相关部门要按照本实施办法明确的工作目标和工作要求,加强工作指导、调度、协调和落实,加快推进各项工作的有序实施。
[责任单位:各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直各部门]
2、强化监督考核
认真研究制定城市“双修”工作监督考核制度,将“双修”工作列入目标任务,确定考核指标体系,定期组织考核并通报考核结果,考核结果作为各区党政和市级各有关
部门年终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责任单位:市委市政府目标管理办公室、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编办] 各级各部门、各区要认真贯彻落实本实施方案的精神,确保全市城市“双修”试点工作落实到位。城市“双修”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就贯彻落实和实施情况适时组织开展监督检查,并将检查情况定期上报市委、市政府。
XX市人民政府 2017年8月15日
第三篇: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生态修复 城市修补工作的指导意见 (征求意见稿)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生态修复 城市修补工作的指导意
见(征求意见稿)
“生态修复 城市修补”是标志着城市转型发展的城市治理新范式,总书记在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大力发展生态修复,让城市再现绿水青山”,“要加强城市设计,提倡城市修补”。住房城乡建设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大力推动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于2015年4月将海南省三亚市作为试点城市,在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的同时对加强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直辖市城乡规划、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
“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是指用再生态的理念,修复城市中被破坏的自然环境和地形地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用更新织补的理念,拆除违章建筑,修复城市设施、空间环境、景观风貌,提升城市特色和活力。开展生态修复、城市修补(以下简称“双修”)是治理“城市病”、保障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大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途径,是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标志。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若干意见》,经国务院同意,现对加强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将“双修”作为城市发展建设的主要任务,抓紧治理城市病,抓紧补齐城市短板,抓紧推进生态建设,着力完善城市功能,着力改善环境质量,着力塑造风貌特色,努力打造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2.基本原则
——政府统筹,共同推进。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统筹谋划,完善政策,整合相关规划、计划、资金,充分动员各方面力量共同推进工作。
——因地制宜,有序推进。根据城市生态状况、环境质量、建设阶段、发展实际,有针对性地制定工作任务、目标和方案,近远期结合,逐步实施。
——保护优先,科学推进。尊重自然和城市发展规律,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资源的保护,防止建设性破坏,避免“边修边破坏”。
——以人为本,有效推进。坚持以人民为核心的发展理念,以增加人民福祉为目的,着重开展问题集中、社会关注、生态敏感地区和地段的修补修复。
3.主要任务目标
2017年,各城市全面启动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力争完成重要区域、地段、街道的规划设计,开始制定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实施计划,推进一批富有成效的示范项目。
2020年,城市双修工作在全国各市、县全面推开。通过开展城市双修,使城市病得到有效缓解,城市生态空间得到有效保护与修复,城市功能和景观风貌明显改善。
2030年,全国城市双修工作要取得显著成效,实现城市向内涵集约发展方式的转变,建成一批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二、抓紧做好基础工作
(一)开展调查评估。全面调查评估城市自然环境质量,特别是中心城区及周边的山体、河道、湖泊、海滩、植被、绿地等自然环境被破坏情况,识别生态环境存在突出问题、亟需修复的区域。加强城市发展状况评价和规划实施评估,从人民群众最关切,与城市生活最密切的问题入手,梳理和提出设施条件、公共服务、历史文化保护,尤其是城市天际线、街道立面、城市色彩、夜景照明等景观风貌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二)加强规划引导。根据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的需要,抓紧修改完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老旧城区更新改造、生态保护和建设专章,确定总体空间格局和生态保护建设要求。编制生态修复专项规划,加强与城市地下管线、绿地系统、水系统、海绵城市等专项规划的统筹协调。推动开展以社区、街区为单元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做好用地调整和基础设施。加强城市修补重点地区的城市设计,组织公共空间,协调景观风貌。严格实施规划,加强规划实施监督,及时查处违法城乡规划的建设行为。
(三)制定实施计划。各地要根据评估和规划,统筹制定“城市双修”实施计划,明确工作任务和目标,将城市双修工作细化成具体的工程项目。建立项目库,明确项目的位置、类型、数量、规模、完成时间和阶段性目标,建设时序和资金安排,落实实施主体责任。要加强实施计划的论证和评估,增强实施计划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重要的“双修”项目应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
三、大力改善生态环境
(四)加快山体修复。加强对城市山体自然风貌的保护,禁止在生态敏感区域进行开山采石、破山修路等破坏山体的建设活动。根据城市山体受损情况,采取修坡整形、矿坑回填等工程措施,消除受损山体的安全隐患,恢复山体自然形态。保护山体原有植被,种植乡土适生植物,重建山体植被群落。在保障安全和生态功能的基础上,探索多元的山体修复利用模式。
(五)开展水体治理和修复。加强对城市水体自然形态的保护,避免盲目截弯取直,禁止明河改暗渠、填湖造地、违法取砂等破坏行为。在全面实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的基础上,系统开展江河、湖泊、湿地等水体生态修复。全面实施控源截污,强化排水口、截污管和检查井的系统治理,开展水体清淤。构建良性循环的城市水系统。因地制宜改造渠化河道,重塑自然岸线和滩涂,恢复滨水植被群落。增加水生动植物、底栖生物等,增强水体自净能力。在保障水生态安全的同时,恢复和保持河湖水系的自然连通和流动性。
(六)修复利用废弃地。科学分析废弃地和污染土地的成因、受损程度、场地现状及其周边环境,综合运用生物、物理、化学等技术改良土壤,消除场地安全隐患。选择种植具有吸收降解功能、抗逆性强的植物,恢复植被群落,重建生态系统。场地修复后,严格地块规划管理,对环境质量达到相关标准要求、具有潜在利用价值的已修复土地和废弃设施进行规划设计,建设遗址公园、郊野公园等,实现废弃地再利用。
(七)完善绿地系统。推进生态廊道建设,努力修复被割断的绿地系统,加强城市绿地与外围山水林田湖的连接。按照居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入园”的要求,均衡布局公园绿地,通过拆迁建绿、破硬复绿、见缝插绿、立体绿化等措施,拓展绿色空间,让绿网成荫。因地制宜建设湿地公园、雨水花园等海绵绿地,推广老旧公园改造,提升存量绿地品质和功能。推行生态绿化方式,提高乡土植物应用比例。
四、全力提升城市功能
(八)增加公共空间。加大违法建筑拆除力度,大力拓展城市公共空间,满足居民生活和公共活动的需要。控制老旧城区改造开发强度和建筑密度,根据人口规模和分布,加快城市广场、公园绿地建设,提高城市空间的开放性。加强对山边、水边的环境整治,保持滨水、临山地区空间的公共性。创新新建和改扩建建筑的场地设计,积极增加公共空间。加大对沿街、沿路和公园周边地区的建设管控,防止擅自占用公共空间。
(九)提高服务能力。加紧加固或拆除存在安全风险的管线、桥梁、隧道、房屋等,合理配置应急避难场所,减少城市风险。加快改造老旧管网,积极建设综合管廊,提高老旧城区承载能力。推进土地集约混合使用,增加商业商务、创新创意等城市功能,统筹建设医疗、教育、文化、体育等城市公共设施,大力完善社区菜市场、便利店、养老、物流配送等配套服务设施。
(十)改善出行条件。大力推行街区制,鼓励打开封闭社区,打通断头路,增加支路网密度。优化道路断面和交叉口,适当拓宽城市中心、交通枢纽地区的人行道宽度,完善过街通道、无障碍设施,加快绿道建设,建立城市步行和自行车系统。加强轨道交通站点与地面公交的衔接,方便城市居民公交出行。鼓励地下停车场、立体停车楼建设,适当增加老旧城区停车位供给。
(十一)改造老旧建筑。统筹利用节能改造、抗震加固、房屋维修、风貌提升等多方面资金,加快老旧小区、老旧住宅、老旧厂房的综合改造,争取节能、宜居、抗震、设施改善、风貌提升等多方面的效果。鼓励老旧建筑改造再利用,支持优先将老旧厂房用于公共文化、公共体育、养老和创意产业。积极推动既有住宅加装电梯,不断改进加装的方式方法,提升住宅使用功能和宜居水平。
五、积极塑造特色风貌
(十二)保护历史文化。加强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的调查、整理和保护,及时划定保护范围。加强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周边的新建建筑管控,增强建筑风貌的协调性。有序推进老旧城区更新改造,延续城市肌理。完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方式,有效保护历史建筑、古树名木。加强城市历史文化挖掘整理,鼓励使用地方建筑材料,支持修缮传统建筑,传承建筑文化和特色。
(十三)彰显时代精神。分类型引导老旧城区的再开发,整体控制建筑高度,优化城市空间秩序,改进交通组织方式,提升现代城市特色。开展重要街道的空间整治,完善夜景照明、广告牌匾、城市家具和标识,加强城市雕塑建设,满足现代城市生活需要,提高城市品位。加强新建建筑单体设计,贯彻“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鼓励多出精品佳作,促进现代建筑文化发展。
六、健全保障制度措施
(十四)强化组织领导。城市人民政府是“双修”工作的责任主体,城市主要领导要将城市双修工作作为主要职责,将排上重要议事议程,统筹谋划,亲自部署。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协调推进机制,形成工作合力,保障城市双修工作的顺利进行。要结合实际,完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机制,扎实推进工作,确保取得实效。
(十五)创新管理制度。要创新形成有利于城市双修的管理制度。研究城市公共空间激励机制,鼓励新开发小区,以及新建、改扩建建筑有效增加公共空间。抓紧研究制定建筑拆除管理制度,制止大拆大建,保护城市肌理和特色建筑。完善城市绿化管理制度,多种形式增加绿色空间。探索地下空间产权管理制度,鼓励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拓展老旧城区发展空间。
(十六)开展监督考核。要建立住建系统的监督考核制度,明确考核指标体系和监督管理工作要求,严格目标管理,严格工作考核,严格工作问责,至少每3年组织开展一次全国“双修”实施效果的评价。各城市要结合本市工作推进情况,每年开展一次自评,保证工作成效,并把双修工作开展情况纳入领导干部的考核工作体系。
(十七)加大资金投入。中央和省级财政要积极支持各地开展“双修”。各地要鼓励把城市双修的项目打包,整合使用各类转移支付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力争在每年计划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双修”项目,发挥好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鼓励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大力推行PPP模式,发动社会力量,推进“双修”工作。
(十八)保障公众参与。制定宣传工作计划,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期刊等新闻媒体,提高社会公众对城市双修工作的认识。采取切实有效的方式,认真细致做好群众工作,争取理解和支持,形成的良好氛围。要创造条件,鼓励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使“双修”体现群众意愿,满足群众需求。
第四篇: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家规范性文件
综合法律门户网站
法律家·法律法规大全提供最新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地方法规的查询服务。
法律家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全国xx专业基础知识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
全国XX专业基础知识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
2014年X月X日-X月X日,作为一名XX系统的新兵,我有幸参加了XX在XX举办的XX专业基础知识培训班的学习,时间虽短,但收获很大。现将学习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习情况
本期培训班共有来自全国X个省市区共X名学员,培训时间X周,开设的课程分别是:《X学原理》、《X写作概要》、《X法规讲座》等。包括了X学基本原理及发展、当前我国XX工作热点、如何加强X与X的关系等诸多内容。
在学习之余,学校还组织开展了分组座谈,与X一起,就X专业工作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讨论。
二、心得体会
为期X周的学习,收获很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开阔了视野。再次走进大学校门,通过听取高等院校专家专门传授的X专业基础知识,对我来说,开阔了新的视野。一方面学到了很多之前未曾接触过的专业知识和一些新理论、新方法,对于自己更新知识结构、丰富知识体系大为有益。另一方面,过去那些没搞明白的基本原理、指标、方法在这里通过专家老师授业解惑,很快找到了答案。例如:通过听X学讲座让我对X学这个原本宽泛笼统的理论有了清晰的认识,并且能与日常的X工作做紧密的联系;通过学习X写作课程,能有效解决我以前的一些写作误区。再者,通过听讲座、与兄弟省市区同仁进行交流与讨论,让我看到了其他地方一些好的经验做法,让我感受了注重细节提升成效的巨大作用,给了我很多启发。二是发现了不足。通过学习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与其他地方同仁的交流,让我看到了自己在专业素养、工作方法等方面的不足与差距。尤其是X基本原理和方法,由于之前从未接触过,在刚开始学习的过程中,我常常感到生涩难懂,但随着学习进程的深入,越来越让我感到学习这些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渐渐发现X的乐趣。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知识点、不明白的地方,我不断与同事们沟通交流,通过学习他人长处来弥补自己在工作方法和技巧上的不足;同样,对于别人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我也耐心解答,这些又反过来提醒我如何去改进方式方法,进一步搞好工作。
三是坚定了信心。通过这次培训学习,使我对X工作的认识有了较大的飞跃。XX等领导的专题讲座,让我对当前XX事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有了新的认识,对于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存在的问题、未来的发展等热点能够更加全面客观的来看待、分析和评价。对于XX事业的未来进一步坚定了信心。黑龙江、河南等地在与基层群众打交道、做好工作等方面的心得,也给我很好的上了一课,让我明白如何将群众路线学习教育活动贯穿到日常工作当中,在工作中践行群众路线,对搞好基层基础工作有了更多的信心。
此次培训,让我不仅收获了知识,结交了朋友,还让我更加确定了未来工作的努力方向!
撰稿人:
X年X月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