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
研究性学习转变了教师的学习观念,和改变教师的学习方式。现结合自身情况,谈谈个人的心得体会。本文是教师研究性学习的心得体会,欢迎阅读。
教师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一:
探究性学习即研究性学习,是本次课程改革中新开设的课程。但课改与教学实践中,对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性质及特点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或误区。探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自主性、过程性、实践性和任务驱动性等特点。正确理解这些特点,对课程教学会产生积极导向作用。
要体现上述四方面的特点,就应提倡以任务驱动的方式组织进行教学,即以课题任务为中心来组织教学,让学生通过完成课题任务的过程获得知识,发展自己的能力,使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培养和提高。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置学习重点,不要给各个班级安然死任务。学习任务应由教师和学生自己提出、自己去完成、自己进行评价。
上面的成功案例从一个侧面说明探究性学习有如下特点。
(一)开放性
探究性学习的目标在于:第一,发展学生的能力,包括发现问题的能力、制定计划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科学严密、不折不挠的态度;第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第四,获得关于社会的、自然的、生活的综合知识,而不仅仅是学科知识。
(二)自主性
自主性是实现探究性学习的目标所必需的,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探究性学习的目的。不论是探究的能力,主动积极、科学严密、不折不挠的态度,还是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都是只有通过亲自实践才能逐步形成,就算是知识,也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生成,靠传授式的教学难以获得。
(三)过程性
探究性学习重在过程,因此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时就不应以成败论英雄,更不应该以课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效益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而是要看学生的态度和表现,要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为主。对于那些完全不投入学习活动的学生,既要在成绩上有所表示,更要让他们自己找出差距。
(四)实践性
探究性学习不同于简单的学科知识传授,不能只是坐而论道,要实践,要活动,正如上面的案例一样。要注意的是,过去我们往往把实践狭隘地理解为与体力活动或动手技能相关的操作活动,如过去在理科的实验课强调的就是动手操作技能。现在随着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动手操作的技能在科学实验中的重要性相对下降,更重要的是能发现问题;能够制定一套方案去解决问题,技术的问题有专门人员去解决。实践并不等于操作,而包括从提出问题到求得结论、做出评价的整个过程,除了操作之外,思考、计划、找资料、理论探讨、收集数据、分析整理、归纳总结、写报告、写文章,都是实践。所谓探究性学习的实践性就是强调探究性学习应以活动为主、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过程、体验感受探究过程、在实践中创新。
(五)教学方式的任务驱动性
要体现上述四方面的特点,就应提倡以任务驱动的方式组织进行教学,即以课题任务为中心来组织教学,让学生通过完成课题任务的过程获得知识,发展自己的能力,使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培养和提高。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置学习重点,不要给各个班级安然死任务。学习任务应由教师和学生自己提出、自己去完成、自己进行评价。
教师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二:
在开放的情境中主动探索,亲身体验,在愉快的心情中自主学习,提高能力,我们在研究性学习中不断收获,得到锻炼,提升自我。
这是我们对本次研究性学习的真实体会。
在杨老师的策划组织下,我们组员参与调查研究了《红楼梦中主要人物的性格分析》这一研究课题。由于研究性课题的主要内容涉及到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在过去的学习和生活中,真正对这本书有研究或是看完的同学也不多,因此在这次研究性学习中组员们都抽出时间去阅读这本名著,而且十分投入,加之此次研究性学习中还要去总结一些前人对这部名著的评价,所以我们也就更加努力和配合,以求获得更多的收获。正是这种积极高昂的态度以及杨老师正确细心的指导,使我们最后的研究取得了成功。
下面我们就将联系实际情况,具体谈一谈在研究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一、准备充分 目标明确
在研究性学习的初期阶段,我们组员都感到有点不耐烦,毕竟要读完一本文言文名著,又不能粗略地读,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时杨老师一直在我们身边鼓励我们,并且耐心地为我们解读书中的相关句子,还告诉我们明确的知道自己想调查什么内容,调查的具体对象是谁,调查的目的与意义是什么,想取得什么样的调查结果,采用什么样的调查方式等等这些具体的事项,才能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调查研究。这令我们顿时恍然大悟,于是收拾好心情,调整好心态,安下心来做准备。终于,过了近一个月,我们组员都把这本名著读完了,期间遇到的困难不少:不能理解的句子多,待分析的内容多,分析的难度大......困难重重,使人望而生畏!
但我们依然挺了过来!
二、团队精神 合作至上
研究性学习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单凭一人之力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完成的。这时候我们需要的是合作,是整个团队,是大家共同的努力。这让我们深有体会,在这次研究性学习中,我们也看到了合作的巨大力量。一开始大家都忙着各自分头寻找相关资料,没有分配任务,开会讨论,等到组内开会召集时,才发现,不是有的资料没找到,就是同样的资料找了好几份。组员们在这种情况下并没有互相埋怨,而是赶快聚到一起开会商议补救之策。我们将任务分割成几份,派给组员,大家同时工作但侧重点不同。比如这个组员负责找关于贾宝玉的,另一个找林黛玉的,还有一个又找薛宝钗的,等等。如果有的组员提前完成任务,也会热心主动的帮助别的组员。正是因为大家共同合作,互相帮助,以集体的利益为主。在四个人之间,合作的关系依然紧密,如果查找到与其它组员要找的有关的资料,大家都会拿出来共享,正是由于这样,虽然研究任务很重,我们却也没有耽误很多学习时间。团队的精神在每个人心中,合作为了共同的目标。
三、体会其中的好处
原以为高中生活只是紧张的学习,其实非也。
高中生活原来是如此多彩的。就以“研究性学习”这个课题来说吧,开始还不知道它有何意义,自开学到现在,这个过程带给我们许多学习的情趣和全新的感受。
从一定角度看来,研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从学习、及社会生活中去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去探索、发现和体验。同时,学会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完美人格。以往的教育主要以应试教育为主,它的表面性,片面性局部性和机械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而研究性学习具有学习内容的综合性与开放性,学习主体的参与性与自主性。学习过程的创造性与多样性,学习评价的多元性与社会性等特点,而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和特点恰恰可以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民主的,自由的,宽松的,向上的学习氛围,这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完美人格的塑造。
研究性学习转变了我们的学习观念,和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以我的小组而言吧,说它简单,最终成果只是一个简单的结果。但是,真是搞起来,要多方面考虑,还要收集有关资料,再加以运用,这自然会遇到许多麻烦,它给我们很大创新空间和实践机会,转变我们对学习和生活缺少独立思考新发现的一些依赖观念,改变我们“死读书”的学习方式,创造另一种学习的风气,营造更优的学习环境。这对学习科学文化的学生来说也是一个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良好机会。同时,研究性学习也促进同学们学会交流,学会合作。这个我在学习研究中有切身的体会,像哪个同学有何特长、爱好,对事情处理的态度,协作能力如何,这都很容易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反映出来。我作为本组的组长,有时在分配工作过于疏忽,执意按自己的意愿去做,结果造成某些缺漏和过失。幸好还不算严重,否则我真无地自容,组员也没有责怪于我,反而给我补遗拾漏。我想,这不仅仅是一种责任,还有我们感情的桥梁在起着作用吧。这段日子,我们一起外出调查,一起查阅资料,一起总结分析,一起解决问题。经历了如此之多,组员之间不知不觉中建立了友谊,加深升华了友谊,这对以后的生活和学习无疑会起巨大的作用。
我们通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激发了自由创新的热情,培养了独立思考、探究新事物的科学精神,同时提高了我们协作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正好填补了我们在课堂上学习的不足。我想这是研究性学习的最大意义。
以上就是我们在本次研究性学习中的心得体会,它让我们得到了锻炼,无论是社会交往的能力,还是自身的学习能力都得到了巨大的提高。
教师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三: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独具特色的新课程,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有机构成部分。同时这也被广大的学校所重视。为了推进我区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扎实有效的实施,受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委托,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所举办“全区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培训会”,经过短时间的学习,我有很多感悟,深有体会。
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以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获得的各种课题或项目设计、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等为基本的学习载体;以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主采用开放式学习态势作为研究性学习方式进行综合探究活动为基本的教学形式的课程。研究性学习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经济、科技和生活中的问题,通过自主探究、亲身实践的过程综合地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
首先,研究性学习课程呈开放学习的态势要求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要注重研究的问题(或专题、课题)多来自自己生活的现实世界。指导学生实施要注意积极利用各种社会生活资源。这样可以开放学生的思维,这种开放性学习,改变的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地点和内容,更重要的是首先它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在了解知识发生和形成的过程中,推动他们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并积累一定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使学生获得了比较完整的学习经历。
其次,重要的是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学习功能目标定位来看:应着眼于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指社会学和心理学两方面的人格含义)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今天倡导“研究性学习”则指向于培养个性健全发展的人,它首先把学生视为“完整的人”,它把“探究性”、“创造性”、“发现”等视为人的本性、视为完整个性的有机构成部分,而非与个性割裂的存在,所以,个性健全发展是倡导“研究性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正是学习的意义所在。
中国当前课程改革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顺应了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历史上的“研究性学习”大多局限于某一方面,比如,像布鲁纳、施瓦布、费尼克斯等人所倡导的“发现学习”、“探究学习”,其内容是“学科结构”,而且主要是理科的学科结构,这未免狭隘而且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研究性学习”课程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的是学生到活动当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体验”、“创作”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成功的开放式教学方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一种新东西、一种新现象、证明一个新事实,找到一个新方法,足以支撑起一个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生命。正如美国学术界最高荣誉国家科学金奖得主布立顿·强斯说: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不断取得进步是很重要的。而要做到这一点,学生和老师的交流必须是非常密切、非常开放的。开放探究性实验就像让学生亲赴一次次知识的盛宴,可以自由地吸取自己想要的东西。
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应该让小学生不断地去做东西,教育必须激发他们的兴趣。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研究性学习,就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使其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
所以,应该指出,教师指导的含义:即指导的原则应该是到位不越位,启发不代谋,引导不指令,点拨不强加,解惑不灌输。二岗女士曾指出一点也很有启示:老师不能总是告诉答案。老师要有勇气说,不知道!老师不能给学生一种错误的印象——老师知道所有的事情,这样,孩子就会认为,在学校里就能知道整个世界,就不会去探索了。这对学生个性发展是十分不利的。为更好促进个性健全发展应积极倡导“研究性学习”。
总的来说,在新的教育体制中,研究性学习课程产生一个巨大的冲击波。这一冲击波首先指向的是人们非常熟悉的课程组织和实施形式,然后将引起传统的“教的文化”和“学的文化”的震荡和变革,进而改变中国基础教育的发展路向。从这个意义上说,实施好研究性学习是我国中小学教育能否主动迎接知识经济社会挑战、真正构建现代化课程体系的关键。
研究性学习课程呈开放学习的态势。这种课程形态的核心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它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式的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一种新的尝试和实践。这样的课程具有其独特的学习意义。开设研究性课程,就是根据信息时代知识经济社会对人的要求,为了弥补学科教学在满足社会这种新要求方面的局限和不足,给学生一块真正属于他自己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从中得到锻炼和提高,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点击下一页还有更多精彩的优秀教师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
第二篇: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
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
自2001年秋天全国的高中正式把研究性学习列入了必修课的范围,各地各学校的研究性学习活动都取得了不少成绩。回顾这一年多来指导研究性学习的工作,几多付出,几多收获。在此,仅把我在带领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拿出来与大家交流。
第一,评价体系的建立。
在任何教学活动中,评价体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导性指标,在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一个正确的恰当的评价体系对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正确顺利开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必须经常过程性评价与阶段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更加重视过程性评价。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许多老师趋向于将评价结果量化。为某个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一个量化的评价表,让学生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自觉地对照量化表指导和纠正自己的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提升学生的学习目标,以及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的确有非常明显地效果。我在进行价格战和经济全球化与中国两个主题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过程由于正确使用评价量化表而获益菲浅。
但是,我认为,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体系应该是多元的,事实上我将整个评价体系分为学生的自我评价、小组之间的互相评价、教师的评价和社会评价。在这些评价中,我认为,学生的自我评价是最重要的,它体现的是学生的自信心和对自我的肯定程度,而这些正是我们开展研究性学习所期望达到的一个效果之一。因此,在最后的总评成绩中,我让自评成绩占到了40%,而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成绩各占30%,至于社会评价有不可预见的因素,我们仅仅把它做为一个附加参考成绩。
第二,研究性学习小组的组建和管理。
研究性学习小组是研究性学习活动开展的基本单位,因此研究性学习小组的组建和管理都是非常重要的。
我发现按照研究性学习自身的特点(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来进行分组较好,即不硬性规定小组的成员组成,只是为学生提供几个组队建议:①必须是有共同的研究兴趣;②小组成员能够特长和资源互补(如要有人擅长电脑技术、有人擅长文字等);③在选择小组成员是尽量挑选那些平时认真、负责的同学作为自己的合作伙伴;④小组长必须是负责而且擅长组织分工的同学;⑤由于优质的人力资源是有限的,所有在结集组员时务必先下手为强;⑥小组成员不局限在本班或本校(事实上大多数的学生会从班和本年级的范围内来选择成员)。在这样一个开放式的环境的,学生反而会认真地考虑自己的团队和自己的研究课题。
在各研究性学习小组基本组建完成后,就是一个研究性学习小组的管理工作。研究性学习小组的管理我把它分为几个层次: 第一层次:各研究性学习小组名单的建立。也就是按照报上来的研究性学习小组的研究课题为单位,记录他们的小组成员、小组负责人和联系电话、电子邮件、QQ码。这个工作首先由各班的科代表完成统计工作,并且录入电脑。
第二层次,各研究性学习小组档案的建立。根据报上来的研究性小组的名单,我按照各小组长所在班级为各研究性学习小组建立他们的档案。这个档案的管理我把它分?quot;文件夹管理和电子档案管理两部分。前者对于许多还未建立研究性学习网络管理平台的学校来说是一件方便而又实效的方法。也就是每个小组分一个文件夹,以及若干由学校统一印制的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活动记录、阶段总结、结题报告之类的文档。要求学生按照研究性学习的进度按时交纳研究性学习作业,并且把他们集结在一起就是一个完整的研究性档案。而后者则是一个专门的研究性学习网络管理平台,可以自己学校开发也可以采用专业网站的现成网络平台(目前国内较有名的是优异研究院和清华同方的研究性学习网络平台)。简单来说它就是一个数据库的管理,基本结构作业上传和作业查询。
第三层次,与各研究性学习小组的组长或组员建立密切的QQ和电子邮件联系。这主要是利用了学生喜欢新生事物的好奇心,在网络上与他们做朋友,随时接受他们传过来的信息,并且对他们的问题进行反馈,更加重要的是利用网络对学生进行个别化指导。这样能够更加有效的同时监控和指导更多的研究小组。第三,具体的实施指导。
在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中会碰到许多新问题,研究性学习的学习内容因题而异、因人而异,不可预知、综合开放。往往会增加教师的指导压力,影响教师指导的质量。有效的研究性学习指导需要更多教师之间的研讨、交流与互助,形成合力。但是,从基本面来说,一个研究性学习指导老师需要为学生提供以下四个方面的指导。
1.基础知识指导
包括科研基础知识指导、专业背景知识的介绍和学科知识的渗透。基础知识指导应着重于教会学生获取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开展研究,最好不要把课题中所需的知识材料直接提供给学生。即使是向学生推荐相关书籍,也不要把书籍直接给学生,而是指出获取这些书籍的主要途径。
2.研究方法指导
在众多的研究性学习指导书中,这方面的内容很多,我就结合我的实践谈几个比较有用的研究方法。第一,写研究日记。每个研究小组至少指定一个成员把开展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体会和心情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为研究性学习总结阶段写研究体会积累原始资料。第二,所有的日记、采访记录、调查表/调查分析等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原始记录都转化为电脑记录,保留原始记录。第三,不管是采访还是问卷调查还是实验都需要有原始的资料/数据记录,查找到的资料必须注明来源,以此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习惯。第四,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提倡资源的共享、互补和拓展。在这里我不得不提网络交流(BBS、留言版、QQ、E-MAIL等一切网络工具)的重要性,事实上我一直从事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和研究,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个性化等特点为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开展研究性学习忽视网络这一强大的工具是一个非常错误的选择。
3.思维方法的指导
通过研究学习活动转变学生的传统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是研究性学习课程开设的一个重要目标之一。我们在实施指导过程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先让学生尝试运用,然后是经常运用,最后是习惯运用一些科学创新的思维方法(如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类比思维、右脑思维、非言语思维、次协调思维、辩证思维)去思考解决问题。
4.心理素质指导
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心理指导:①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意志教育,以培养学生耐挫力和意志力;②通过对社会问题的研究活动发展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以及关注社会的现实与未来的人文精神;③通过对集体成果的评价让学生学会合作,发展学生在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乐于合作、善于合作的团队精神;④通过主动深究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取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情感体验,培养学生主动求知、乐于探究的心理品质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第三篇: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
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
进行研究性学习对初中生的我来说是一件陌生的事情,同时也是一件充满神秘感的事情。平时在学校都是老师传授知识,很少自己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和钻研,久而久之,我觉得我自己在逐渐丧失在我创新的能力。通过这次自主的研究性学习,我觉得自己成长了许多。
在这次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我尝到了各种滋味,有不解,有喜悦,有辛苦,有坚持,有遗憾,当然也有收获。
记得小时候,每每到夏天,我都站在,看狂风把大树吹得东摇西晃,听大人们哀叹今年又要有多少损失。所以,基于对台风的好奇,我们组确定了一个很贴近实际生活的课题——台风的形成及其影响和预防。虽然这只是很小的课题,但却让生为新手的我们着实劳累了一番,因为根本不知道如何去做,唯一的途径就是上网查阅某些资料,然后以此为基础进行研究和总结。
我们组曾经对课题进行过热烈的讨论,由此我感受到合作的重要。“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合作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更给人一种工作的热情和动力。
在研究性小组中,我担任资料收集员和制作ppt的工作。
曾经的我只是利用网络娱乐,聊天或者听歌,很少用于学习。而在这次搜集部分资料的过程中,我充分体会到了网络给人带来的便捷。网络上的资源包罗万象,我找到了许多有用的资料,并使我们的课题调查更加深入,知识覆盖面更加广泛,内容更加丰富。当然,我也了解了许多关于台风的知识,那些预防措施也将帮我更加从容的面对台风这一不可逃避的自然灾害。
在制作ppt的活动中,我体会到了细心与责任的重要。一点点的不小心都可能给小组带来很大影响,像做开题报告的那次,我由于粗心竟把ppt弄丢了,好在组员们的理解,我们终于在赶在上课前重做了一份,有惊无险地挽回了损失。这件事让我深深感受到责任的重要性和组员们的包容。
我们通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激发了自由自主学习的热情,培养了独立思考、谈搜新事物的科学精神,同时也提高了我们的写作能力和社交能力,正好弥补了课堂上的不足。我想这是研究性学习的最大意义。
一学期汗水付出,终会浇开了成功的花朵。我们一齐谱写的乐章,不管效果如何,动听是否,都将会是我们这三年最精彩的回忆。
我坚定一句话:只要走过,就会留下脚印!
第四篇: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
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
长安区第十中学
王
冲
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顺利加入世贸组织,这给各级各类、各行各业的人们带来了许多思考,教育行业也不例外,从上到下,人们思考得最多的问题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于是在教育界,人们近来谈得较多的是研究性学习。作为教育一线的老师,自己也考虑到不少问题,但听了一些老师的课,有人错误地将研究性的课上成了“放羊式”的,认为上课学生活动多,学生的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学生“为所欲为”,这就是给了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将“教师的一堂课”又变为学生的“轮番上台”,认为这样一来,学生的各种能力就培养起来了。但我认为,无论哪种教学形式,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不能变,学生的认识过程还应当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认识过程就不可能高效又敏捷。那么怎样才能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又不至于包办代替学生的学习、思考和解疑,体现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呢?有言曰:“学源于思起于疑。”孔子又曰:“学而不思则罔。”所以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在研究性的课堂教学中我主要按以下三步进行:
(一)以疑激趣,让学生进入教学内容。
(二)以引诱思,以思解疑,让学生理解、分析并掌握教学内容。
(三)以思扩疑,以疑求拓,让学生走出教学内容,走向生活。
在这三个教学步骤中,教师始终是引导者,是舵手。而学生是质疑、思疑、解疑的主体,是浆手。为了使舵手起到领航的作用,浆手更好的发挥潜能,自己的具体做法:
一、以疑激趣,让学生进入教学内容。
心理学分析认为,人的大脑神经细胞处于兴奋状态时,方能进行思维活动,而兴趣又是增强细胞活力的动因。这使我想到,一篇文章的内容再深刻,情节再曲折,语言再优美,学生如果无兴趣,那永远也达不到感染、熏陶、促进的目的。可见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很关键的。一个课题小组的同学在进行“弹簧振子的振动周期与振子质量的关系”这一课题的探究时,对周期的测量产生了兴趣,在一次测量中,应该测量多少个全振动的时间来确定周期呢?有的学生根据在单摆实验中得到的经验,选择了测量30~50个全振动的时间,也有的学生为了提高精度,将测量的次数定为200次。这个小组的学生们产生了疑问,测量全振动的次数的依据是什么?为了搞清这个问题,他们调整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去探讨测量中的误差问题。通过对误差理论的学习,以及对学生在实验中开和停表的过程中产生的平均误差的实际测量,搞明白了测量的全振动次数取决于研究要求的相对误差和振子的振动周期,在相对误差一定的情况下,振动的周期越长,需要测量的全振动次数也就越少。每组实验都将次数定为30次的实验,在振子的振动周期小时,不能保证相对误差的要求;每组实验都将次数定为200次的实验,在振动周期长时也是没有意义的。所以,让学生自己思考怀疑,让他们顺利走进物理课堂。
二、以引诱思,以思解疑,让学生理解、分析并掌握教学内容。
记得有人曾以一篇《谁该得这奖金》的文章来分析中国学生与外国学生在学习上的不同,中国学生善于解决问题,但不善于提出问题,而外国学生善于提出问题,不善于解决问题。我们可以想一想,善于解决问题和善于提出问题,哪一个更能激发学生自觉地去学习呢?当然是提出问题。而问题的提出有源于思考,我们学习不思考,怎么会提出问题,没有问题,我们还解决什么。所以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是课堂教学的第二步骤中最重要的一点。这一步骤中,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自己才能积极思考,这就有利于质疑。为了让学生能提出问题,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①、创造条件。创设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产生各种疑问和猜想,例如在讲“光的反射”时,若教师只口述让一束光射向平面镜,平面镜会将这束光反射出去,针对这一现象让学生提问题,学生能提出的问题很少。若改为教师拿一平面镜和手电筒演示这一现象,让学生观察,学生提出的问题明显增多,有的学生甚至还想到了“反射光的强弱和入射光的强弱相同吗?”等问题。②、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幼稚的甚至是错误的,教师也要对学生积极提出问题的态度给予肯定和表扬,切忌讽刺挖苦学生。③、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提出问题。受年龄和知识面所限,学生对有些知识知道的很少,这时需要教师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例如在讲“照相机”时,由于现在学生接触的大多是“傻瓜型”照相机,多数学生都会使用,让学生提问题有困难。这时,我们给学生补充了“光圈”“调焦环”“景深”“滤光镜”“变焦镜头”“快门”等知识,再让学生提问题,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④、积极引导、诱发学生提出问题。教学过程是复杂多变的,不仅需要教师精心创设的问题情境,还需要教师的引导。例如:在讲“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学生提不出“凸透镜成像情况与物体到凸透镜距离有什么关系”的问题,我们增加了凸透镜在各种情况下成像情况的演示,让学生观察到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改变了,所成像的情况也随之改变的现象,使学生顺利地提出了老师所期望的问题。对学生提出的若干问题进行归纳,引导出本节课要解决的知识上来。
三、以疑扩思,以疑求拓,让学生走出教学内容,走向生活。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学会运用,变知识为能力,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学会解疑,不停留在课本上,不被课本内容束缚。把物理知识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收集资料、动手操作、合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物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从而提高他们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学习了密度及其应用后,我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农民选稻种时需用密度为1.03×103kg/m3的盐水,今配制2L盐水,称得质量2.4kg,请你检验这样的盐水是否合乎要求。若不合要求,是加盐还是加水?每2kg原来的盐水应加多少盐或水?这是一个与农业生产联系紧密的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必然用到混合物质的密度知识,在知识的迁移过程里,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学习了电能、电功率以后,可让学生查出家中电能表的标定电流,推算一下,允许接在这个电能表上各种用电器额定功率总和是多少?记录电能表1min的转数,怎样用这种方法测量一个用电器的电功率?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更加认识到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乃至高科技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更加相信科学,热爱科学,树立良好的科技意识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总之,研究性学习,仍然需要在教师的监控之下给学生自由思考、自由想象、自由发挥的空间。使课伊始,趣即生;课进行,趣更浓;课结束,趣犹存。当然这“趣”还得源于学生有“疑”教师引得及时,引得巧妙,不但有利于课堂教学顺利进行,还有利于学生探析,研究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第五篇: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
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
人类的“好奇心”是产生“问题意识”的心理根源,也是推动人类成长和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前进的根本动力所在。问题无所不在,无时不在。对现实事物的观察和思考,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基本途径,对大量资料的搜集和占有,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基本方法。
我们组的课题是《如何计算一份卷子的难度和区分度》,比较的生涩难以理解。其中也有很多我们从未接触过的公式,加大了其难度。但是很幸运的是我有一群很好的组员,我们一起为这个生僻的课题努力着。一起查找资料,一起探讨各抒己见。虽然这样难免会有分歧以至于争端。
在此次的研究性学习当中,我学到了许多。下面是我联系实际情况后对研究性学习的几点总结。
一.准备工作。
常言道,“好的开头就是成功的一半。”我深以为然。在研究性学习的初期阶段,我们组的组员都有点不耐烦,毕竟研究的课题是从未接触过的东西而且数学本来就比较的枯燥。可是我们组的组员并没有沉浸在哀怨无法自拔,而是勇敢地去面对它,挑战它。
我们选择了,就要付出。这是我得到的最重要的收获之一。
二.合作之上。
研究性学习是一项很庞大的工程,单凭一人之力是无法完成的。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团队,是大家合作的力量。在这次的研究性学习当 1
中,我们也看见了合作的巨大力量。一开始是大家自己分头收集相关的资料,没有进行分配任务,等到开会讨论的时候才发现不是有的资料没找到,就是有的资料找了好几份。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我们组的组员并没有相互埋怨,而是赶快聚在一起商讨对策进行补救,我们将任务分割成绩几小份,派给组员。有的组员提前完成的话也会很热心的过来帮助其他组员尽快完成任务。正是因为有了这样善于合作以集体利益至上的组员,我们组才能够顺利的完成这次的研究性学习。
三.将自己融入进去。
只有让自己全身心地融入这件事情当中,才不会觉得枯燥,不耐烦,才会感受到它本来的乐趣。发现有趣的事物,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何乐而不为呢?
从一定角度来说,研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的情景,让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从学习,生活等方面去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去探索、发现和体验。同时学会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
我们通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激发了自由创新的热情,培养了独立思考、探究新事物的科学精神,同时也提高了我们协作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正好填补了我们课堂上学习的不足。我想这便是研究性学习的最大意义。
以上就是我对本次研究性学习的心得体会,它让我们得到了锻炼,无论是社会交往能力,还是学习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