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李镇西老师的培训心得体会
学习李镇西老师的培训
心得体会
黄泥塘镇第二小学
郑忠银
参加工作以来,我基本上担任着班主任的职务,到如今已经七年了,这七年的时间,不管是班上的纪律,还是差生的辅导,学生平时的养成教育等方面,我个人感觉我是最失败的。我经常拿本班和其他班级相比较,发现我个人存在了很多的问题。是我平时的观察力度不够,没注意到许多学生个人的优缺点,所以我无法对症下药。
今天我有幸参加了大方县教育局牵头承办的班主任培训会,很幸运的听到全国著名教育家李镇西和张景浩专家的教育教学思想报告会,通过这次培训,我深刻的认识到了我个人存在的很多问题,深感惭愧。这几年来,我有点误人子弟的感觉,突然间我有点难过了。李镇西老师在学生育人上非常的认真,他把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当成了自己幸福的事情,也让学生因为李老师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李镇西老师所教出来的学生真是桃李满天下,在他的指引下和教育下,许许多多的学生已经走向许多岗位上工作,而且他们都很淳朴、善良、正直,这正是李镇西老师想看到的,也是在教育工作岗位上工作的老师想看到的。
我很佩服李老师,他培养出了这么多的优秀学生;我很羡慕他,因为他现在真的是一个很幸福的人。通过这次培训之后,我深深的下决心,一定要把我现在的这个在我看来很烂的班级带起来,我有信心,我相信,用过我的努力,这个班一定会改变的,在新学期到来的时候,我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开展工作:
一、好好的备好每一堂课,认真组织好课堂教学。在上课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的是差生的辅导。在一个班级中,要把学生成绩提高上来,差生是一个很重要的关键。当然,要做好差生的工作是一个很漫长的事情,必须要有耐心,有责任感,要用实际行动去感化差生,让他们知道,老师并没有放弃他们。其实,每一个差生他都很想把学习搞好的,他们和成绩好的同学一样都有自己思想、有自己的理想,只是在学习过程中的环境不一样导致了他们的成绩存在差异,因此,对差生的关注特别重要,差生进步了,班级的成绩也就跟随进步了。
二、用爱心感化学生。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以李镇西老师为榜样,奉献我们的爱心。上课要面面俱到,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下课后多与学生交流,细心观察学生,给学生以指导、鼓励和关心,让学生感到对他们的关注和关爱。当然,仅仅有爱心是不够的,这就涉及到李老师教育思想的另一个方面——民主教育,懂得相互尊重,宽容学生,我们才能获得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抓住教育契机,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取得潜移默化的教学效果。
三、用心观察每一个孩子,把每一个孩子的优点都编成故事。孩子的心灵是纯洁的,每一个孩子都希望自己成为优秀的学生,也很希望自己成为有出息的人。但是在他们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作为班主任老师,有时不太在意学生的思想动态,没有注意到学生的出发点,因此往往把学生的积极性扼杀在萌芽状态,这是作为班主任老师最失败的地方。班主任老师要学会用心去观察学生,对学生进行适时的鼓励,抓住机会把学生的每一个优点进行总结,在班上多鼓励、表扬,使得其他的学生也跟着学习和进步。
总之,在爱的呵护下,创设自由民主的课堂,是学习李镇西老师培训后的一大收获。我决心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让智慧点燃智慧,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孩子,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和朋友。通过每一天平凡的工作,培养有远大理想的后一代而努力工作。
第二篇:学习李镇西老师讲座心得体会
学习李镇西老师讲座心得体会
五郭店中心小学丛树坤
2016年3月12日,我有幸在邢台追光中学聆听了李镇西老师的专题讲座——《幸福比优秀更重要》,自感如沐春风,收获颇多:
一、只有真心实意的爱学生,才能永葆一颗童心,才能真正消除职业倦怠感。
李镇西老师通过一幅幅照片,展示了他与学生共嬉戏、同成长的历程。我似乎看到了他那一颗发自内心深处的对学生的爱和依恋,而这岂不是教育的真谛吗?试想,设若没有爱,即使教学设计再精致,文本解读再到位,教学设施再先进,学生也不会爱上这门学科的。可以说,从某种意义上,小学生往往是先喜欢任课老师,然后才喜欢上这门学科的。这不能不使我——一位有教育职业倦怠感的老师深刻反思、反省的地方。记得一位老师曾说过:如果你把学生当做天使,那么你将生活在天堂;你把学生当做讨厌的魔鬼,你将永远生活在地狱之中。只有端正心态,发自内心的爱学生,才能享受到职业幸福。
二、遵循教育规律,因材施教,关注学生承认,促使学生成才。
李镇西老师作为高中的班主任,他深谙教育心理学,了解这个阶段的学生心理特点,因材施教,教会学生先成人,然后成才。他把“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幸福”作为校训,从人格上引领学生向善。这也让我想起我们学校的校训“诚实做人,踏实做事,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幸福”,不也是引导学生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获得幸福吗?再往小处说,我班的班训“做最好的自己,创最好的班级”,也是注重学生在做人,学习上超越自己,进而把班级建设好。
三、不断学习反思,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李镇西老师在讲座中,反复强调老师的自我学学习、自我提升,还向与会的老师推荐了许多好的书目,比如朱永新的、日本佐藤学的书籍。一位老师只有不断的学习、及时地复习,才能使自己的“一桶水”变成“活水”,自由的驾驭课堂。由此,我想到我校新建的教师书吧,里面的好书很多,自己一定要好好读一读,不断的为自己充电“加油”。
总之,听了李镇西老师的讲座,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用心、耐心、诚心与学生共成长同进步的决心、信心。
第三篇:学习李镇西老师
学习李镇西老师《做最好的老师》感悟
——在平等中培养平等
旧街中学胡全生
这学期,不仅参与了教师行动网学习,我还主要学习了李镇西老师《做最好的老师》一书。通过学习李镇西老师的著作,再剖析自己18年的教育生涯,感觉很惭愧。今天我主要谈谈对李老师“在平等中培养平等”的一点认识与体会。
在教育中坚持平等。在我的脑海里,我对这一教育原则的理解是“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也就是说,不管哪一位学生,他的学习成绩好与差,家庭背景高与低,经济状况贫与富,我们对他们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
然而在李老师的著作中,在教育中坚持平等,有两层含义:第一是要求我们老师去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第二是坚持老师与学生的平等。
我想对于平等的第一层含义我们老师可以说比较容易做到。而对于平等的第二层含义要想做到恐怕比较难了。
例如,每当我们老师向学生借一样东西时,学生往往会争先恐后把东西借给我们,而且是毕恭毕敬的双手送上。而学生有求于我们时,我们是否也会以饱满的热情迎接他们?是否有懈怠的时候?在校园里师生相逢,当学生向我们问好时,我们是否送上一个微笑,或者回敬一声问候?是否存在爱理不理的行为?学生到医院看望老师我们总认为是“应有的礼貌”,而老师到医院看望学生成了难能可贵的“事迹”?到学生家进行家访,学生为我们搬来椅子,而学生到办公室很少享受“请坐”的“礼遇”?
其实这一切都源于根深蒂固的潜意识:师生是不平等的。
现代社会要求人与人之间拥有人格上的独立与平等。让学生从小在心灵深处确立平等的观念并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这种“平等”,不仅是我们教育分内的事,而且是应有的职责。
怎样才能与学生实现平等呢?
现在我们教育中流行一句“蹲下来跟孩子说话”。我想这个“蹲下来”未必就是单纯让我们“肢体上的蹲下来”,它更重要的是要我们“心理上的蹲下来”。“肢体的下蹲”是一种“姿势”,而“心里的下蹲”是一种“境界”。这是能否与学生实现真正“平等”的根本。
真正与学生实现平等还要求我们拥有一颗孩子般的童心。与学生心心交流,给学生以“润物细无声”的感觉。
营造平等的校园、班级氛围,还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更要关注后进生。对他们倾注更多的心血,倾注更多的关爱。唤起他们的尊严感。
李老师说的太好了,让我把这段话抄录下来,与大家共勉吧!
“要让我们的学生意识到,同在蓝天下,都是大写的人!人与人之间的智力、才能、学习成绩、性格特点、家庭经济状况等等存在着客观差异,但每个人的尊严和权利都是绝对相等的。平等只能在平等中培养——今天的教师如何对待学生,明天的学生就会如何去对待他人!”
第四篇:学习李镇西老师的
学习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之感想
今学年学校给每位老师分发了一本李镇西老师的著作《做最好的老师》。当我看完这本书后,学到了很多,真正感受到一位有名望的老师是有思想、有智慧的,有一套自己独特的、令人称赞的教学之道。我不由地思考,老师和学生究竟应该保持一种怎样的关系才最有益于学生的成长?我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已经二十几年了,究竟怎样做才能做一个最好的老师,学生最欢迎的老师。
看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我似乎找到了答案,觉得他像一个神话一样,回到我工作中,我觉得当我面对那帮学生时,我应该做最好的老师,至少对得起这帮孩子!回想自己的教学工作,对于自己的学生,其实更多的还是爱,有时学生犯错了,我也会感到很气愤,但是,细想起来,孩子毕竟是孩子啊,正像一位同事说的那样,你不要指望学生会和你同步,不要把他们看得太大,他们只不过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你能期望他和你一样,一样懂事吗?你期望他们会那么听话,把任何事情都做得那么到位吗?其实,一切都是不可能的,李镇西老师说,“童心是师爱的源泉”,我要说的是,你如果真要想和学生相处,你就不要老是拿着大人的思想来衡量这帮孩子,毕竟他们还不是大人。他们的思维有时还很幼稚,还会做错很多事。所以有人说,你要允许学生去犯错,犯了错允许他去改正,这样学生才能在曲折中成长。
有时,我们老师经常会犯这样的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上课迟到了,做错事情了,违犯纪律了,扣分了等等。这样恰恰相反,学生会因为你要求太严而产生抵触情绪,就像学生抵触其父母一样,你不要说你是为他们好,其实有哪位家长不是为自己的孩子好?但是他们的孩子还是有很大的抵触情绪,原因在于,其实孩子不光是你的孩子,他更多的是以一个人的形式存在的,因此,你要把他当人看,是人都会犯错,你不能强迫他们按照你自己的意愿来做,有时甚至我们应该允许他犯错,因为犯错是为了下次不犯错。
对于李老师,我非常佩服他高超的语文教学能力:以说促思的口语训练、以说练听的听力训练、以说带读的阅读训练、以说助写的写作训练。这其中我更喜欢他对学生听力能力的训练,尤其是对听力训练的方式特别感兴趣,他运用了听后复述、听写练习、听话改错、听后说感、听话辨析和耳听笔记等方式,使学生以说练听,说中练听,听说同步,互相促进,提高了学生的听写能力。学习了李老师的这些训练方式,我在教学中也借鉴地运用了其中一些方式对学生的听力进行训练,如:课前三分钟听记,新闻速记十分钟等逐渐培养了学生听的能力,我想长此以往学生听的能力应该有很大的提高。
我不仅对李老师的语文教学能力很佩服,更感慨于他的班主任工作。他在担任两个班的班主任(共一百多名学生)期
间,有一次外出讲学,为何班里所有的学生都能做到“老师在与不在一个样”,不仅能克制自己,还拿到了卫生、纪律等各方面的流动红旗呢?这就源于李老师教育的艺术。他引导“优生”树立远大的志向,激励“优生”超越自我,训练“优生”受挫心理,锻造了他们的卓越人格,使他们不断上进,培养了一批批的杰出人才。看到这里,我不禁想到了我们班里同学,当老师在时特别乖巧,而老师不在时却调皮不听话。这些都源于我的班主任工作做的还不到位,我应该多向李老师学习。
李老师值得我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正所谓“学无止境”,作为语文老师和班主任,我一定会再接再厉向李老师学习,做最好的老师。
曹新亮2011、12、27
学习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
之感想
贤城小 学
曹新亮2011、12、27
第五篇:李镇西老师讲座心得体会
用心做教育——李镇西老师讲座心得体会
对于社会进步而言,教育当然有着重大的意义,但对教师和学生这一个个生命体而言,教育就是浪漫,就是温馨,就是情趣,就是诗情画意。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是教育童话的创作者。——李镇西
李镇西老师的名字早有耳闻,今日有幸当面聆听,感触颇多。感动于他永保一颗童心,对教育充满热情与激情;感动于他爱生如子,和孩子们之间彼此的依恋之情;感动于他“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的朴素的教育情怀;感动于他“朴素最美,关注人性做真教育;幸福至上,享受童心当好老师”的教育理念„„ 听了李镇西老师的讲座、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不禁感慨万千:原来我们可以成为这样的教师!让职业充满诗意,把教育编织成童话。一个日子,一个孩子,就是教育。擦亮每一个日子,陪伴每一个孩子就是教育的全部。一个有故事的教师就是幸福的教师。幸福比优秀更重要!1.心中有学生,以学生为主体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这句话在李老师那里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真真切切的行动。他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和他们平等地对话,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学校校门门头题字不请领导,不请名家,而是请本校的学生题字——学生才是学校的主人;艺术节不惜“牺牲”两天教学时间为的是让所有学生体验参与的快乐;学校的陶行知雕塑和苏霍姆林斯基雕塑以平易近人的形象出现——教育应该是平等的。给优秀的孩子展示的机会,给每一个孩子参与的机会,给犯错误的孩子改正成长的机会„„所以我认识到,教育不仅要教会孩子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更要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成为科学家、工程师、医生和艺术家,可是所有的学生都要成为丈夫和妻子、父亲和母亲,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一个善良、正直、勤劳的社会主义公民是教育的真生目标。2.通过研究享受成就感和幸福感
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应该充满人情味;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充满着对人的理解、尊重和感染,应该体现出民主与平等的现代意识。所以我们对学生的爱应该是民主的爱,对学生的教育更应该是弯下腰来跟学生平等对话。“每个特殊儿童都是研究对象,每个突发事件都是教育资源,每个教育难题都是研究课题,每个孩子都是故事”。把每一个后进生都当成研究对象。和他们真诚地沟通、交流,做朋友,以真诚赢得真诚,用人格塑造人格,这就是教育的真谛,学生需要的就是这样真诚的没有居高临下的真教育。让孩子们体验成长的快乐与幸福,让老师享受“春风化雨”的成就感和幸福感。3.用心做真教育
教育首先是教会人如何做人,它不是外在的强加,而是内在的唤醒,唤醒他本身就拥有的善良因子,教会学生保持原有的善良、童真。这才是我们的教育目标。
李老师的教育教学形式多样,丰富多彩,他经常带学生到野外上课,带学生亲近大自然,任何一件小事都可以成为他的教育资源,所以李老师的教育绝不是急功近利的教育,而是用真心来做教育,正是因为这样的真心,才使他和孩子们的心灵彼此吸引。然而我们缺的就是这种用心做教育的精神和耐心,这点应该向李老师学习。
4.自己培养自己
李老师的成长与成功的故事也值得我们思考。“四个不停”:不停地实践,不停地思考,不停地阅读,不停地写作。爱教育,爱孩子。从中可以看出李老师自身的不懈努力与对孩子的一片爱心。这是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具有的素质与情怀。
李老师和他的学生们的故事,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灵。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向李老师学习,爱教育,爱学校,爱班级,爱孩子,爱自己,不断实践,不断思考。有了这份深入心灵的爱,我们就能从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获得一份源自“教育本身的乐趣”,这也许是做一个纯粹的教师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