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青年干部大学习 祖国未来大发展
青年干部大学习祖国未来大发展
青年干部是党的事业和国家发展的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要有担负起时代的重任,就要把加强学习作为终身任务,将学习作为前进的阶梯,在坚持不懈学习中成长成才。
一、以学习促发展,提升青年干部干事创业的能力
一要做到善于学习。作为中青年干部,应该有不断学习的自觉性,努力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不断提高自己业务水平,紧跟形势发展的需要,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要做到善学巧学,讲究学习方式方法。要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不断提升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二要做到勤于学习。要发扬钉钉子精神,注重日日精进、久久为功,循序渐进在实践奋斗中成长。要常怀“本领恐慌”的危机感,常有“能力危机”的忧患感,坚持“无一时而不学,无一事而不学”的勤奋积累,把学习作为陪伴终身的修炼。
三要做到乐于学习。要培养学习的兴趣,把学习当作乐趣和享受,保持学习的动力。要乐于向群众学习,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要珍惜每一次培训机会,努力开拓眼界思路,不断实现理念更新,拓展知识面,提升综合素质和内在修养。
二、以学习守初心,提升青年干部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一是提高政治觉悟,完善知识架构。当今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日趋快速,形势的变化也越加复杂。这就要求青年干部必须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更好的适应社会前进的步伐。只有不断更新知识,不断完善自我,才能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新的时代、新的形势对我们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为自己定好位,做好承上启下的工作,进一步发挥纽带作用。另一方面要从大局出发,根据乡镇的实际情况,拓宽思路。这就要求我们的思维、知识要符合时代的要求,要符合人民的需要。我们必须不断地通过学习或培训等各种方法来提高自己,才能更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二是提升综合素质,拓展业务能力。作为政府的基层工作人员,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才能胜任本职工作,不辜负组织的培养和领导的期望,不辜负人民的信任,真正做到不辱使命。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通过学习使我们进一步坚定了自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不断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增强了做好本职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在培训学习中,我们也学到了不少领导艺术和工作方法,作为单位的基层工作人员,今后要努力将学习的方法和工作实践进行有机的结合,进一步提高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
三是脚踏实地工作,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能否做好工作,不仅仅是自己的问题,也是对人民负责的问题,只有努力地工作,扎扎实实地工作,才能把组织和领导交给我们的任务完成好。只有精通业务,才能认真履行好职责,才能发挥好机关公务人员的作用。当今世界经济形势瞬息万变,科学技术突飞猛进,这就要求我们要更好地更新地掌握好各类知识,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和适应能力,提升做好本职工作的本领。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
三、以学习担使命,提升青年干部党性道德修养
一是坚定理想信念,严守政治规矩。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安身立命之本,我们要铸牢理想信念,始终坚守“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阵地,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真正在心中点亮一盏前行的明灯。要严守政治纪律,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为方面守好规矩,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始终坚持党中央的要求就是我们的任务,坚决贯彻上级工作部署,认真落实领导交办事项,在守纪律、讲规矩上作表率。
二是坚持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牢固树立发展至上意识,始终坚持把加快发展放在首位,按照“以人为本、民生至上”的原则,立足辖区基础设施较薄弱、群众生活生产供需矛盾突出等实际情况,积极作为,精心组织,扎实做好服务群众的工作,有效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同时,进一步发扬勇于争先、敢闯敢试的精神,积极抢抓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机遇,大胆探索,开拓创新,将基层工作与扶贫脱贫相结合、与产业扶持相结合、与美好乡村建设相结合,不断推进自身工作取得新突破。
三是加强作风建设,秉公用权。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党性修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继续发扬艰苦奋斗、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勤俭节约的精神,立足本职工作,提高危机意识,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时刻牢记一切权力来自人民,必须做到权为民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自觉按程序、按规则、按集体意志办事,不为人情所扰,不为关系所困,在恪守党性中坚守原则,谨防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的腐败苗头。
“要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在真学真信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学思践悟中不忘初心使命,在细照笃行中不断修炼自我,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青年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生力军和后备力量,承载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希望和未来。当今面对国内外复杂的政治环境和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新的矛盾,我们要不断学习,攻坚克难,真抓实干,牢记总书记的要求,对照党章党规党纪,审视自己的言行举止,改正自己的错误,弥补自己的不足,不断加强党性修养的锻炼,凝练为民服务意识,永葆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
第二篇:青年干部学习十九大心得
争做新时代的新青年
十九大精神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十九大报告、新修订的党章、中纪委向大会作的报告以及总书记参加贵州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最主要的精神还是体现在十九大报告,作为一名青年干部,我对报告中的这段话倍感振奋和鼓舞:
报告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全党要关心和爱护青年,为他们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这是我们党对对广大青年提出的殷切期望。我想,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尤其是一名新时代的青年干部应当具备三种新的元素:
一、新青年要有新的使命。回顾历史,青年是时代进步最活跃的因子。98年前,面对内忧外患的华夏古国,有志青年喊出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口号,成就了名垂千古的“五四精神”;13名中共“一大”代表,平均年龄只有27岁,年纪轻轻干成开天辟地的大事,这样的成就足以彪炳史册。三千年未有之时代变局,从陈独秀、毛泽东等青年的手中脱胎换骨,在时代变迁中始终激励着一代代年轻人,迎来青春的新生。那么我们这一代新青年应当牢牢接住历史的接力棒,担负起实现“中国梦”的使命。作为××的青年干部,应当肩负起实现“××”目标、振兴美丽××的使命。
二、新青年要有新的担当。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振兴大河也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因此作为青年干部应当在仰望星空的同时更要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俗话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纷繁复杂、困难重重。年轻的干部就应该坚持字典里没有“困难”二字的思想,勇于担当、敢于克难。该我做的事情要做,不该我做的事情也要做,不应过多计较做了多少事,应得多少报酬,从另一个角度看,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能够从中学到东西,都是一种历练,所以,对还在成长中的我以及所有的年轻干部来说,得失,应该计算在个人能力素质的这笔“大账”上,你做了多少,经历了多少,你的能力及素质都会得到相应的提升。
三、新青年要有新的本领。新时代有新的要求,作为青年干部应当顺应时代要求,练就“十八般武艺”。学习是获取本领的直接途径,要做到常学常新、活学活用,做到学之愈久、知之愈深、信之愈笃,做到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学以致用。一是要在基层实践中练就农村工作的本领,二是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练就理论武装的本领,三是在改革创新工作中练就勤于思考的本领。四是在参与处理重大事件中练就统揽全局的本领。
“没有比脚更远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新时代的新青年应当深入学习和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让“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成为自己成长奋斗的指路明灯,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第三篇:李长春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学习资料
五、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文化建设以人为本,就是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以服务人民为根本宗旨,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以人民群众为根本依靠力量,以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为根本途径,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根本尺度,建立健全面向群众、服务群众的体制机制,多提供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多做有利于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事,让文化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1.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大力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要把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摆在文化建设的首要位置,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通过建立实用、便捷、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实施重大文化工程,拓展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组织等多种手段,向全社会提供更多免费或优惠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特别是要切实维护低收入群体和特殊群体的基本文化权益。要把繁荣文化市场、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作为文化建设的紧迫任务,适应人们文化需求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新形势,鼓励广大文化工作者创作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力作,鼓励国有文化企业积极开发市场、占有市场,发挥骨干作用,鼓励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积极提供多样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地域、不同层次、不同群体、不同年龄人们健康向上的文化需求。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满足人民群众的新型文化需求,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发展网络影视、网络图书、手机电视、手机报等现代文化服务业,建设更多适合青少年需要的绿色网吧,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促进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让人民群众更加方便快捷地享用各种文化产品和服务。
2.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切实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激发人民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人民群众是一切文化创造的源泉。要紧紧依靠群众,做到谋划文化发展思路向人民群众问计,查找文化发展中的问题听人民群众意见,改进文化发展措施向人民群众请教,衡量文化发展成效由人民群众评判。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及时总结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并加以推广,推动全社会文化创造活力竞相迸发、充分涌流。要大力开展城乡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鼓励群众建设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阵地,支持群众兴办各种演出团体和其他文化团体,引导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创造、自我服务、自我发展。要广泛开展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创建、讲文明树新风等群众便于参与、乐于参与的活动,让群众评、评群众身边的人和事,使人民群众成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体。要建立科学的情况反馈机制和考核测评体系,通过问卷调查、民意测验、群众投票、媒体公示等办法,直接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评议,依靠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推动文化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3.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推动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深入发展,人民群众的参与意识、表达意识、维权意识不断增强。文化建设以人为本,必须适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要求,坚持把体现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与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把正面宣传为主与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统一起来,切实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对广大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要及时向社会通报情况,宣传党和政府采取的措施,多用答疑解惑、形势政策教育等方法积极加以引导。对突发公共事件,要及时准确、公开透明地向社会发布信息,引导社会舆论。对中央已作出决定并三令五申,但仍没有得到落实的问题,要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通过准确监督、科学监督、依法监督、建设性监督,推动有关地方和部门认真解决问题。对群众提出的暂时没有条件解决的问题,甚至一些带有情绪化的意见,也要通过讲清情况、摆明道理,把群众的思想情绪疏通好、引导好。
六、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妥善处理文化发展中的重大关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又好又快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文化建设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就要理顺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加强文化建设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协调和配合,使文化发展的结构和布局更加全面均衡,发展的速度与质量效益更加协调统一,文化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1.正确处理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促进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经济社会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文化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支撑。加快文化发展,对于提高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巩固发展成果、增强发展后劲,具有重要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更加重视文化建设,把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摆到更加突出的地位,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努力实现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整体推进、共同发展,形成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文化软实力。同时,文化建设也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科学制定规划,合理安排投入,积极实施文化建设项目,增强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
2.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好。文化产品既有教育人民、引领社会的意识形态属性,也有通过市场交换、获取经济利益、实现再生产的商品属性,两种属性相应地带来了“两个效益”的关系问题。要正确区分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中“两个效益”的不同要求。对公益性文化事业来说,就是要追求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不搞产业化。对经营性文化产业来说,既要讲社会效益,也要讲经济效益,两者并不是对立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越来越多地通过市场满足文化需求,购买优秀文化产品的人越多,受教育的面就越大,社会效益就越广泛,经济效益也就越好。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也难以落实,文化产业也无法实现再生产。反之如果文化产品不讲社会效益,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健康有益的文化需求,就会逐渐被边缘化直至被逐出市场,经济效益也无从谈起。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统一,是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要鼓励文化企业在确保正确导向的前提下,争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当经济效益同社会效益发生冲突时,经济效益要服从社会效益。
3.正确处理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的关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全面繁荣。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主旋律反映社会发展的主流思想和价值取向,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愿望,是时代的最强音。多样化是社会思想文化多元多样多变的客观反映,是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的具体体现。主旋律是主导,多样化不可或缺,二者统一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具体实践中。当今中国,各族人民正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鲜明的主旋律,我们必须大力唱响这一主旋律,同时,要适应人们思想活动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多变性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特征日益凸显的新形势,积极发展各种健康有益文化,使社会主义文化更加多姿多彩。弘扬主旋律要坚持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有机统一,不能降低艺术标准,不能粗制滥造。提倡多样化要讲究格调品位,寓教于乐,不能低俗媚俗庸俗,搞低级趣味。要进一步完善评奖机制,加强文艺评论,正确引导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形成崇尚主旋律、鼓励多样化的良好氛围。
4.正确处理促进繁荣与加强管理的关系,通过科学管理确保文化健康有序发展。繁荣是目的,管理是保障。推进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在发展繁荣的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创新管理,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促进文化发展繁荣。要进一步丰富管理手段,在恰当运用思想教育手段的同时,更加注重依法管理为主,并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科技等手段。要进一步创新管理理念,强化服务意识,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善于在服务的过程中更好地实施管理。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向体制机制要秩序。要进一步拓展管理领域,坚持“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的方针,加强网络文化建设,繁荣网络文化,加强依法管理,促进新兴媒体健康发展。要进一步提高文化执法水平,大力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加强执法主体建设,改变过去多头执法、力量分散、执法水平不高的问题,确保文化市场繁荣有序。要把有序开放和有效管理结合起来,确保文化安全。
七、必须坚持统筹兼顾,不断增强文化发展的均衡性,形成文化建设整体推进的良好局面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文化建设涉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个领域,涉及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统筹兼顾,使文化建设各方面相互促进、良性互动。
1.统筹城乡、区域文化发展,着力提高中西部地区和农村文化发展水平。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文化建设坚持统筹兼顾,就必须切实贯彻中央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着力改变文化领域的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区域文化差别,推动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在资金投入上,要更加注重公共财政对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文化发展的支持,保证一定数量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特别是文化领域每年新增的财政投入主要用于中西部地区、农村和基层。在文化惠民工程建设上,要积极推进文化资源向农村和基层倾斜,大力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室)、农家书屋和农村电影放映等重大文化惠民工程,切实解决农民看书难、看报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在城乡文化发展格局上,要建立健全以城带乡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鼓励城市骨干文化企业向农村延伸,占领农村文化市场,丰富基层文化生活。在区域文化发展布局上,要重点扶持中西部地区文化发展,鼓励中西部地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引导东部地区文化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形成东中西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2.统筹各方面力量,形成推动文化建设的强大合力。推动文化建设既是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重要任务,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这就要求我们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宣传思想文化部门主要负责、党政各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工作体制和工作格局,在党委统一领导下,统筹发挥好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和社会各方面的作用,形成推
动文化建设的整体优势。宣传思想文化部门要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切实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发挥好主力军作用,同时主动加强与各方面的联系,争取各方面的配合与支持。发展改革、财政、社保、税务、工商等与文化建设密切相关的部门,要切实担负起涉及文化建设和管理的相关职责,在政策、财力、物力等方面积极提供支持和保障,共同推动文化发展繁荣。要调动海内外、全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资本按规定进入文化领域,为弘扬中华文化作贡献。
3.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大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在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新形势下推动文化建设,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积极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吸收外来有益文化,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要大力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在继续推动政府间文化交流的同时,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文化企业,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文化交易平台,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知名文化品牌,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化运作为主要方式推动文化产品“走出去”,努力扩大我国文化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份额,逐步改变文化贸易逆差的局面。要按照有序开放、有效管理的原则,推动文化对外开放,积极开展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吸收各国优秀文化成果。要统筹国内国际舆论引导,加强内宣和外宣的协调配合,着力建设语种多、受众广、信息量大、影响力强、覆盖全球的国际一流媒体,使我们的图像、声音、文字、信息更广泛地传播到世界各地,进入千家万户,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营造更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要扩大文化、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扎实有效开展汉语国际推广工作。
八、必须坚持加强和改善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坚强保证
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落实到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关键在党的领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文化建设,必须切实加强和改善党对文化工作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使之更好地担负起领导和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重任。
1.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切实把文化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党的十七大报告用“三个越来越”、“两个更加”、“一个兴起”对文化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高度概括。胡锦涛同志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性多次作出深刻论述。提高对文化建设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最重要的是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胡锦涛同志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上来。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进一步提高对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增强政治意识、政权意识、责任意识,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切实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纳入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加强组织领导,加强统筹协调,加强政策扶持,加强资金投入,加强督促检查,确保文化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2.进一步提高领导文化建设的能力和水平,牢牢把握文化建设和发展的主动权。文化建设面临的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迫切要求我们不断提高把握文化发展方向、统筹文化发展大局、组织文化建设、改善文化管理、推动文化发展的能力。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善于分析和研究文化建设面临的形势,善于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谋划文化发展战略,制定文化发展政策,明确文化发展重点,优化文化发展布局,组织实施重大文化发展项目,推动文化体制和机制创新,更好地发挥文化建设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要认真落实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的原则,确保各类宣传文化阵地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要善于学习,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关于文化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广泛学习历史、经济、法律、哲学等各领域知识,特别是学习以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技知识,努力成为领导文化建设的行家里手。
3.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人才保障。文化生产是复杂的创造性劳动,投入的是智力资源,产出的是著作权、版权等知识产权。知识分子是文化生产的骨干力量,在文化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知识分子。要认真贯彻“双百”方针,实行学术民主、艺术民主,鼓励探索,支持创新,包容失败,努力营造良好创作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多出精品力作,多出优秀人才。要认真贯彻人才强国战略,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加大文化领域各类人才的培养力度。要高度重视在知识分子中培养一大批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努力造就政治坚定、与党同心同德、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理论家、思想家,造就一大批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作家艺术家。认真组织实施“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文化工作者队伍,造就一大批文化领域各方面的领军人才和学术带头人,造就一大批各门类拔尖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为文化发展提供有力人才保障。要拓宽和知识界联系沟通的渠道,多同知识分子交朋友,认真听取意见,加强思想引导,把知识分子团结和凝聚在党的周围。
第四篇: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据10月18日新华社)
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将“文化命题”作为中央全会的议题,对文化领域的发展和改革作出重大决策和全面部署,吹响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号角,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中提出“弘扬中华文化”的论断,意在强调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善于汲取中国历史文化的营养。
应该说,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一个国家立于不败之地的决定性因素。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是祖先留给我们最好的智慧之源。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不能离开历史文化的精神沃土和宝贵财富,而要善于学习传统文化的精髓,并从中汲取营养和力量。
众所周知,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命题与核心精神,“以和为贵”、“天人合一”等朴素的思想,对中华民族产生的影响可谓源远流长。历史的车轮进入二十一世纪,我们党在引领中华民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途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命题,其中核心就是以人为本、社会和谐。这些执政治国的理念与传统文化中的和谐精神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说,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如何实现城乡统筹、区域协调发展,需要以和谐理念来推进;如何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友好型社会需要以和谐理念来指引;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创新和加强社会管理,需要以和谐理念来化解;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发展成果让群众共享、促进公平正义,需要以和谐理念来化解等。可以说,正是把历史文化的精髓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入学习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才能不断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不仅如此,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丰富智慧,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已越来越多地被世界所认同、所接受、所传承。在当今世界,人类所面临着许多共同问题,如环境与生态问题、种族冲突问题、国际恐怖主义、贫穷与战争、疾病与健康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构建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宽容海涵”、“兼爱非攻”等思想,具有特殊的作用和价值,有利于促进世界在相互尊重、相互依靠、平等互助中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不但属于自己,而且属于世界;不但没有“过时”,而且必须进一步大力弘扬,不断从中吸纳精华、汲取智慧,开拓视野、鉴往察今。
可见,文化是一种信仰,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力量。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刻地影响着公民的成长轨迹,影响着国家的发展节律,影响着世界的文化风范。国家繁荣富强、民族伟大复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实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就要大力弘扬中华文化,以古鉴今,经世致用,通过先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来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提高大进步。
第五篇:大投入促大发展
大投入促大发展
——冷水滩区推动新型工业化之路越走越广 何卫军 肖春国 王文峰 朱钧剑 唐善理
位于冷水滩高科技工业园内总投资15亿元的达福鑫电子信息产业园,拟引进LCD上下游企业20余家,计划在园区形成一个完整的电子产业集群,打造国内有影响力的以显示器件为主的电子产业基地。
(图片由冷水滩区委宣传部提供)
何卫军 肖春国 王文峰 朱钧剑 唐善理
“冷线牌”电线走俏省内外,果秀罐头产销两旺,猎豹汽车畅销全国……冷水滩高科技工业园内达福鑫电子厂、湘龙铜业生产线生产繁忙。隆冬时节,笔者在这些企业采访时感受到,冷水滩的工业处处呈现出一派火热景象。
近年来,永州市冷水滩区认真按照省委、省政府“四化两型”建设的总体战略部署和“两个加快、两个率先”的总体任务要求,始终以项目综合效益统领经济工作全局,从规模效益上着力、从创优环境上着手,全区工业经济呈现出“总量增速提升、财政贡献提升、经济效益提升、城市水平提升”四个提升的发展态势。全区工业企业从2007年的312家发展到2013年的 516家,年均新增 39家,其中,规模工业企业从2007年的76家发展到2013年的125家。工业增加值从2007年的 24.48 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42.6 亿元,年均增长10%。工业化率达到51%,工业对GDP的贡献率超过40%,2009年、2010年、2011年连续三年挤进全省推进新型工业化前20强县区,2012年荣获“湖南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区”称号。
始终把做大总量做优增量作为推新第一要务,突出大引项目,引大-1右;好,就是项目产业层次高、建设来势好,园区规划面积27平方公里,已建成园区面积达14平方公里,累计完成基础投入15亿元;省,就是土地集约,程序简化,“并联”审批。目前,农科园园区累计投入3亿元,正深入推进顶层规划设计、基础设施配套、田园化建设、产业建设、城乡统筹、科技引领、投融资创新、组织体系保障等8大工程建设,已完成了园区概念性规划和核心区加工物流园的控制性规划,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全面跟进,园区核心区内已进驻企业10余家,其中,省级以上龙头企业2家。三是创新管理机制。为加速推进园区建设,区委、区政府把园区建设管理放在首位,从配齐配强班子入手,区委、区政府成立了高规格的领导机构,对两个园区主要负责人实行高配,高科园书记、主任都高配为副处级,农科园建设特别安排了一名区委常委负责主抓。同时,从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区直各部门抽调精兵强将,高标准配置内设机构,各科室负责人高配。同时对园区内每个项目实行区级领导挂牌负责,明确责任单位、工作队员,实行量化考核。
始终把转型升级培育产业作为推新第一推动,突出大抓产业,抓大产业
坚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两手并重”,按照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的总体要求,全力推进产业升级。一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围绕建材、生物医药、农产品深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加强资源整合,延伸产业链,提高集聚度,增加附加值,尽快转型升级。着力培育形成了以湖南恒伟生物医药产业园为核心的医药产业集群;以果秀公司、恒惠食品为代表的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2012年,医药产业实现产值14.25亿元、增速23.6%,对GDP的贡献率为4.9%;农副食品加工及食品制造业实现产值35.99亿元、增速40.4%,对GDP的贡献率为18.8%。二是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以高端化、规模化为目标,紧紧围绕电子信息产业、先进制造业、循环经济三大新兴支柱产业,全力引进上下游配套项目,打造新的工业经济增长点。目前,电子信息产业开工和投产项目15个,循环经济产业开工和投产项目5个,先进制造业开工和投产项目6个,农产品深加工业开工和投产项目8个。2012年,汽车制造业实现产值26.28亿元、增速14.3%,对GDP的贡献率为6.7%;电子及信息制造业实现产值13.38亿元、增速73%,对GDP的贡献率为9.9%。三是着力打造产业集群。围绕计划投资16亿元的湘龙铜业项目,延伸对接年产10万吨光亮铜杆、年产5万吨中高压聚乙烯绝缘电缆等4个子项目,将湘龙铜业打造成全省铜加工基地和铜产业循环经济工业园,四个子项目全部投产后年产值将达100亿元。围绕计划投资15亿元的达福鑫电子信息产业园,拟引进LCD上下游企业20余家,计划在园区形成一个完整的电子产业集群,打造一个在国内有影响力的以显示器件为主的电子产业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园采取以商招商的方式进驻企业5家,可实现年产值5亿元左右、税收5000万元,带动就业2000人以上。围绕总投资6.39亿元的奔腾印务引进富士康配套工业园,项目全部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0亿元,创利税1亿元,提供就业岗位5000个。台湾高科技(永州)产业第一期落户三个项目,后续将相继落户一批-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