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20脱贫攻坚学习心得体会汇总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_的重要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扶贫开发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开创了扶贫开发工作新局面。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0脱贫攻坚学习心得体会5篇汇总,希望大家喜欢!
2020脱贫攻坚学习心得体会1
扶贫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在实施项目之初要尊重群众,积极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了解他们对未来的规划。站在他们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党员干部要有扶危救济的担当和准确的自我定位,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在扶贫工作的过程中,把贫困群众当作亲友,倾听他们的诉求和想法,设身处地的谋划、实事求是的规划,维护他们的人格尊严,保护他们的脱贫愿望和发展生产的积极性。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这是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的需要,更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体现。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使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扶贫开发推进到今天这样的程度,重在精准,贵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重点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问题,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
2020脱贫攻坚学习心得体会2
扶贫开发始终坚持以消除贫困为首要任务,沿着正确的方向路径真刀真枪地干、满怀感情地抓,突出一个准字,严格落实六个精准的要求,坚持不懈,打赢脱贫攻坚战。
脱贫攻坚是一项是长期而重大的任务。第一,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贫困地区仍存在经济发展矛盾,扶贫攻坚任务仍十分艰巨。第二,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为扶贫开发创造了有利环境和条件。现在要从解决温饱成为巩固温饱,要将扶贫全新定位,从改善生活环境和提高发展经济能力来缩小贫富差距。
做好思想工作。帮助贫困群众立下去穷志。摆脱贫困,首要的是引导贫困地区党员干部带头转变观念,克服等、靠、要思想,积极主动推进扶贫开发工作。让先富起来的、有帮带能力的党员干部与困难群众结成帮扶对子,带动他们共同致富。通过细心工作和耐心引导,发动贫困地区干部群众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点燃求富、求荣、求美、求变的致富激情,用好外在推力,激发内生动力,形成攻坚合力。
做好调查工作。贫困户对自身致贫原因、脱贫条件、致富优势和自己兴趣爱好、所需致富项目比各级干部更清楚。因此,在与贫困户的联系中进行科学分析,了解贫困户选择什么样方式脱贫致富。
做好引导工作。引导贫困户要抢抓消费升级、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带来的新机遇,利用现代科技、互联网思维和信息技术,大力发展特色种养殖业、生态
2020脱贫攻坚学习心得体会3
“凡作事,将成功之时,其困难最甚。”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目前全国还剩余551万贫困人口未脱贫、52个贫困县未摘帽、2707个贫困村未出列。虽然同过去相比总量不大,但这些地区自然条件恶劣、贫困程度深、致贫原因复杂多样,剩余贫困人口中近一半是老年人、病人、残疾人等。落实两会精神,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制度优势、激发内生动力,高质量走好脱贫攻坚的每一步。
坚持党的领导,高质量走好脱贫攻坚的每一步。“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在决战决胜的关键时刻,更应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发展优势。
发挥制度优势,高质量走好脱贫攻坚的每一步。“上下一条心,黄土变成金。”坚持全国一盘棋,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之一。面对剩下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更应发挥制度优势集结全社会之力。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加快形成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有机结合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
激发内生动力,高质量走好脱贫攻坚的每一步。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脱贫攻坚必须大力推进内源扶贫,要从根本上加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脱贫内在动力。习近平总书记说过:“要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让脱贫具有可持续的内生动力”。要通过劳动素质培养、职业技能培训等方式,让贫困群众心热起来、手动起来,变“要我富”为“我要富”,努力形成外部多元扶贫与内部自我脱贫的互动机制。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任务更重、挑战更大。当前,14亿多中华儿女也正以饱满斗志,在深度贫困歼灭战的战场上向绝对贫困发起最后攻势。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制度优势、激发内生动力,把短板补得再扎实一些,把基础打得再牢靠一些,我们必能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2020脱贫攻坚学习心得体会4
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传统工艺具有带动贫困地区群众就近就业、居家就业的独特优势,是助力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连续出台文件,大力推进文化扶贫,振兴贫困地区传统工艺,并选取确定了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等10个第一批“非遗+扶贫”重点支持地区,支持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目前,由文化和旅游部、国务院扶贫办共同支持地方建设的此类工坊已超过2000所,带动非遗项目2200多个,培训近18万人,带动50万人就业,其中有2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
实践证明,“非遗+扶贫”已成为一条很好的脱贫路径,正在有效促进非遗资源丰厚的贫困地区人口增产增收。特别是以传统工艺类非遗为主的产品,植根于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在带动就业与脱贫方面有着独特优势。比如贵州省雷山县麻料村,曾是当地闻名的“银匠村”,但随着时代的变迁,村民们大都外出务工,“银匠村”成了“空心村”。近两年,通过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村里以“合作社+工坊+贫困户”模式,运营银饰锻制和非遗旅游。现在,很多村民又拾起了祖传手艺,“空心村”重新变回了“银匠村”,并成功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非遗+扶贫”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要变成稳定持久的生产力,仍需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特别是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很多“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也受到巨大冲击,不仅游客数量锐减,产品销售也出现困难。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文化和旅游部会同商务部、国务院扶贫办计划在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联合举办首届“非遗购物节”,通过引入各大电商平台,解决非遗产品销售难题,打通文化扶贫的“最后一米”。
为了办好“非遗购物节”,很多地方正在加强对传承人的电商知识培训,以便他们更好地利用网络平台。同时,在“非遗购物节”统一标识下,各大电商平台也迅速行动,包括阿里巴巴、京东、苏宁、拼多多在内的多家网络平台,已分别从时间段、定位、优惠政策等方面予以助力。满族剪纸、苗族银饰、彝族刺绣、壮族织锦、临夏砖雕……不少贫困地区的非遗产品,正在借助电商平台,进入现代消费的“主战场”,打开就业致富的“新天地”。
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这也是一场难得的“非遗盛宴”。大家可以在非遗购物体验中,共享非遗保护成果、共同参与非遗保护,并以实际行动支持“非遗+扶贫”,为脱贫攻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020脱贫攻坚学习心得体会5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发出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新号令。
以初心立信心,任尔东西南北风。疫情狂风骤雨的时候,党和国家迎难而上,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挺身而出,一个个红色堡垒固若金汤、一面面党旗高高飘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疫情这场“大考”,我们答得顽强且坚定。没有什么能阻止中国行稳致远、继续前行的脚步,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誓言铮铮,初心不改。正因为今年只剩下300天,对打赢脱贫攻坚战,我们绝对不松劲、不懈怠、不停顿,那些“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的硬骨头,定要举全国之力、全国之智,战旗猎猎,不胜不还。
以磨砺炼韧劲,放使干霄战风雨。“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温室虽好,只能生长娇花;温水虽适,只会困死青蛙。党的干部应是夙兴夜寐,实干兴邦的。在前进道路上我们面临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今年的疫情考验算是一个,也正是这样的考验让党员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浴火淬炼,加速成长。仅仅月余,疫情前线那些摘下口罩带着血痕的昔日稚嫩的脸,俨然配上了沉静的成熟表情;一份份来自火线的入党申请,带着“红”的热烈和“绿”的青春。疫情防控中,贫困地区基层干部更展现出较强的战斗力,他们日常是“扶贫队”,拉起来就是战疫队。他们既在疫情防控中稳定民心,保障群众生活;又在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变化时,响应号召,抓住时间节点和工作重点,关注劳动力外出务工、扶贫产品销售、帮扶工作等最易产生问题和困难的工作上想办法、找出路。
以科技助奋斗,好风凭借力。目前,农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9%,深度贫困地区贫困村通宽带比例达到98%,科技扶贫有了更多的硬件支持。科技成果与地区自然资源、发展需求和群众诉求有机结合起来,应运而生的蔬菜大礼包按需投放对口地区、微信助力花农卖花、餐厅歇业时期的服务员转岗成为临时外送员、网上招聘会面试会、空中学生课堂,信息的交流、需求的交换,让虚拟世界的云产业蓬勃地发展在现实世界中。相比“送米”“撒钱”等简单直接的做法,科技扶贫不受地区限制、能更敏锐高效地利用大数据寻找脱贫的路子,精准施策、定向脱贫,产业、产品、技术有了去处,外界的需求尽快得到了满足,两相欢喜。科技扶贫,因为对知识的需求,也使得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得到了空前提升。
以宣传感民心,万众一心共进退。在疫情最严峻的时候,各级各部门充分发挥互联网作用,利用手机、电视、LED流动屏、走字屏等常见的载体,做好防疫宣传,稳定民心;逍遥文稿整理,而在脱贫攻坚再动员、再部署的阶段,线上线下宣传依然要发挥传达领袖指令,鼓舞士气的作用。只有获得民众理解和支持,民心所向,对标对表,统一步调,复工复产,才会在今年剩下的10个月里让奋斗之花越开越艳,既定目标不偏不倚,所有愿景一一实现,取得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双胜利。
2020脱贫攻坚学习心得体会5篇汇总
第二篇:学习脱贫攻坚心得体会
2017年学习脱贫攻坚心得体会范文
2017年学习脱贫攻坚心得体会范文
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是扶贫开发工作中必须坚持的重点工作。扶贫工作的重要意义在于帮助贫困地区人民早日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总书记多次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多年来,经过《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xx-20xx年)》的实施,扶贫开发已由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转入巩固温饱成果的阶段,贫困人口收入水平稳步提高,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社会事业不断进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建立,农村居住生存和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发展差距的缩小也已达新阶段,加快脱贫致富的成果已初步显现。同时,也为促进全社会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和谐、文化繁荣、生态良好发挥了重要作用。
20xx至20xx,我在陕西省白河县挂职副县长,曾协助分管扶贫工作,现结合挂职工作经历谈谈对当前精准扶贫工作的一些探索和思考。
一、基本情况和贫困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主导的大规模开发式扶贫战略成效显著,走出了一条广受世界赞誉的中国式扶贫道路,从1978年到2017年,累计减贫逾7亿多人。随着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节点不断迫近,中国式扶贫又面临着一场严峻的历史大考。从全国当前贫困形势看,多、广、深的贫困现状依然不容乐观。一是贫困人口数量多。2017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为5575万人,其中河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6个省份的贫困人口都超过500万人。二是贫困区域分布广。全国不仅有14个连片特困地区,除京津沪3个直辖市外,其余28个省级行政区都存在相当数量的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群众。三是贫困程度依然深。全国有3917个村不通电,影响近380万人,连片特困地区有3862万农村居民和601万学校师生没有解决饮水安全的问题。还有7.7万个建档立卡的贫困村不通客运班车,83.5万个自然村中,不通沥青(水泥)路的自然村数33万个,占39.6%。贫困人口中因疾病导致贫困的比重超过40%,需要搬迁的贫困人口近1000万。
以白河县为例,它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巴山东段,北临汉江,隔江与湖北省相望,位于秦头楚尾,古称南走巫夔,北通商洛,东扼均房,关南险奥,白河尤属襟喉。总面积1455平方公里,常用耕地面积21万亩,辖11个镇113个行政村4个社区,总人口2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8.7万元,贫困户1.34万户,贫困人口3.51万人。白河既是全国扶贫开发重点县,又是国家秦巴地区连片特困扶贫攻坚区域县。在全国的贫困区域县中,白河县是个典型的欠发达的农业县,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贫困人口增收困难,农村路、水、电、卫生、医疗、通讯等基础设施质量偏低,制约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面临的扶贫开发工作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全县有贫困村78个,贫困人口占农村人口18.8%,是全国的3.8倍,是全省的1.5倍,贫困面广程度深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性的改变。经过多年的扶贫攻坚,虽然多数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但剩下的都是一些难啃的硬骨头,加上自然条件差,基础相对薄弱,扶贫开发成本高,群众脱贫难度仍然很大,新的扶贫攻坚任务仍然艰巨。
二、当前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主要措施
精准扶贫是新时期党和国家扶贫工作的精髓和亮点。精准扶贫如何精准?这在总书记多次的讲话中已经给出了答案。2017年1月,总书记在考察云南省昭通市时提到,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都要提高精准度,扶到点上、根上,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2017年4月,他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讲,要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确保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以便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
在党校学习期间,曾调研过山东省临沂市、贵州省黔西南州等地,各地都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精准扶贫的思路和措施。比如,贵州省黔西南州委牢固树立抓党建就是抓关键,抓关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明确提出,构建以大党建为统领,实施大扶贫、大山地旅游、大数据为战略行动,以大统战、大法治、大安全为保障的1+3+3发展体系,推行五共即共商、共识、共建、共享、共担流程工作法,弯道取直,奋力跨越,发扬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永不退缩的贵州精神,走出了一条符合黔西南实际,坚决打赢科学治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发展新路。挂职期间,在白河县基层调研时发现,当地党委政府提出三包、四扶、五保障的精准扶贫措施非常务实,很有特色。一是建立三包机制,夯实扶贫责任。三包即领导包抓、部门包建、干部包扶。二是落实四扶举措,力求精准施策。四扶即扶持班子建设、扶持产业发展、扶持基础设施、扶持改善环境。三是围绕五保障目标,合力推动落实。五保障即住房有保障、增收有保障、教育有保障、医疗有保障、养老有保障。充分发扬白河领导苦抓、干部苦帮、群众苦干的三苦精神,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陕南精准扶贫之路。
三、当前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原有的扶贫体制机制设计存在缺陷,精准度不够。
长期来贫困居民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的问题较为突出。以扶贫搬迁工程为例,居住在边远山区、地质灾害隐患区等地的贫困户,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是扶贫开发最难啃的硬骨头,移民搬迁是较好的出路,但是,因为补助资金少,所以,享受扶贫资金补助搬出来的多是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农户,贫困的特别是最穷的农户根本搬不起。新村扶贫、产业扶贫、劳务扶贫等项目,受益多的主要还是贫困社区中的中高收入农户,只有较少比例贫困农户从中受益,且受益也相对较少。
(二)优势产业发展严重滞后
由于贫困地区区位优势不明显,优势产业少。没有产业,就没有就业,没有就业,就没有收入,脱贫就成了一句空话。比如白河县,由于土地少土块零星,大多数贫困村无产业,即使有也是零散不具规模,没有支撑力,加上个别村干部只热衷于基础建设,贫困村发展产业思路不够清晰,有愿望发展农户又缺资金,小额贷款金融部门的条件多,门槛高,扶贫贴息贷款难以到位,还有一些贫困户观念守旧,宁愿穷也不愿贷款发展产业,扶持贫困户发展产业难度大。
(三)专项扶贫资金投入有限,基础项目难实施
中央、省、市虽然都安排有各类扶贫资金,但由于点多面广,加上地方财力有限,各类资金真正落实到位的数额不足,根本不能够满足需用。贫困村建设重点在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上,特别是公路、安全饮水、电网改造、防洪堤、环境改善等基础设施建设,群众愿望大、期望值高,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以白河县来说,县财政拮据,只有靠有限的专项资金和部门捆绑资金以及帮扶部门争取项目资金解决,而这些资金争取难度大,有的项目没有纳入计划盘子,捆绑资金难到位,使基础项目建设进展慢甚至无进展。
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一)抓好各项政策精准实施,夯实综合措施
总书记指出:扶贫开发推进到今天,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精准扶贫是扶贫开发工作中必须坚持的重点工作,精准施策是精准扶贫工作的核心所在。一要完善扶贫对象的精准。贫困对象识别就像医生治病,先是号准脉,然后是找准症结,最后是选好药方,这才是实现全面脱贫的基础。要把工作做扎实,做细致、夯实责任,进一步摸清贫困户的数量和贫困度,致贫原因、怎样才算真正脱贫等信息,挤干水分,切实加强贫困信息动态管理;要进一步完善规划,理清发展思路,确定发展目标,落实帮扶项目,使规划真正成为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的指南针。二要选准做强优势产业。搞好精准扶贫,最重要的事是搞好贫困群众的增收问题,困难群众增收渠道狭窄,要根据贫困村、贫困户的不同情况,精准施策,因村选产业,因户定项目,通过贴息贷款、产业直补、扶贫互助资金等途径,切实解决发展资金难题;扶持引导贫困村、贫困户与现代农业园区、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能人大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吸纳贫困户劳动力就业,稳定增加收入;鼓励扶持给贫困户的产业发展项目资金参股到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获得保底分红增加收入;积极探索有劳动能力且有转移就业意愿的贫困户,通过扶持购买就业岗位,实现转移就业脱贫致富。三要加强教育扶贫。教育扶贫是整个扶贫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一户培养一个人,就断了穷根,从义务教育、学生助学、技能培训等方面入手,让贫困家庭学生都能上的起学、让毕业生都能学到一技之长、让贫困家庭主要劳动力都能掌握实用技术,做到实实在在脱贫。四要大力整治人居环境。重点抓好贫困村环境治理,建立长效卫生管理机制,引导贫困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要加强贫困村环卫设施建设,有序整治门前厕、圈、沼,配备环卫车辆和垃圾箱,推进贫困村的绿化、亮化和美化建设。
(二)抓好各级精准帮扶,夯实扶贫责任
扶贫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仅靠扶贫部门一家来抓,很难奏效,需要各级领导干部、行业部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和支持。一要强化镇(乡)党委政府的主体责任。镇(乡)党委政府是精准扶贫任务落实的执行者和推动者,要切实把扶贫工作作为统揽农村工作的全局来抓,认真落实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落实的分工责任制,重点在扶贫规划制定、扶贫项目审核把关、项目跟踪监管、工程竣工验收等方面切实负起责任。二要强化包建部门帮扶责任。各部门要建立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精准到人的驻村机制。进一步加强扶贫开发工作队伍建设建设,抓好综合协调和督促指导,加大对扶贫专干和各包户干部的培训力度,确保扶贫开发任务和政策逐项落实。三要强化驻村干部责任。驻村干部是精准扶贫的具体实施者,倾注感情和责任,带着智慧和方法,真正帮扶到点子上、帮扶到人心上,提高扶贫工作的质量和效益。要认真贯彻落实党和政府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积极参与扶贫开发各项工作,帮助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集中精力抓实抓好,不脱贫不脱钩。
(三)抓好管理精准化,夯实扶贫保障
管理精确化、精细化是精准扶贫有效落实的保障。一要监管好项目资金。管好用好扶贫资金,一定要严格制度,守住底线,不碰高压线,确保扶贫资金一丝一毫不乱动、一分一厘不乱花。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要加强对扶贫资金使用的检查与监督,对虚报、冒领、截留、挤占、挪用扶贫资金坚决零容忍。二要严明工作纪律。扶贫联合监察部门要制定对驻村干部纪律要求的相关规定,进一步严明驻村工作纪律,规范干部驻村管理。三要强化督查考核。党委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督促检查和考核,同时,要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加强正面引导,及时报道工作动态、成效,确保扶贫开发工作有效推进。
(四)抓好对接精准度,夯实项目支撑
加大项目资金投入是扶贫工作的保障,也是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关键。一要积极争取专项扶贫资金。力争更多的项目资金支持贫困村。从贫困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迫切的困难问题入手,推动贫困村发展,促进贫困户增收。同时,实施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使用好产业贴息扶贫贷款、管理好扶贫互助资金,为贫困群众脱贫打好基础。二要整合落实行业扶贫项目。行业扶贫是扶贫工作重要环节,要求交通、水利、住建、农业、文广、教育、电力、卫生计生、文化、电信等行业部门,要围绕贫困村项目需求编制发展规划,把政策、资金、项目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确保贫困村扶贫项目落在实处。三要多方融资支持扶贫。要加大信息联络、协调沟通工作,争取更多的项目落地实施或优先列入计划,加大对贫困村和贫困户的帮扶力度。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按照谁投入、谁受益的原则,动员鼓励民间资金支持扶贫开发。四要鼓励社会力量加入扶贫。社会扶贫是扶贫开发一股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要建立更新及时、扶需清楚、良性互动的社会扶贫信息管理系统,准确有效引导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以多种形式帮扶困难群众,确保用最适宜的帮扶方式和力度达到最好的扶持效果。
2017年学习脱贫攻坚心得体会范文
这次外出学习考察,大家普遍反映时间短、行程紧,但获得的信息量大、思想的震撼力强,不仅体会到了灵台县委、县政府及各级干部群众推动脱贫攻坚的信心和决心,更是感受到了他们面对困难的顽强和不屈,许多工作经验和做法很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打牢工作基础是解决怎么扶的重要保证。一是组织领导坚强有力。灵台县按照本省、本市工作部署,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总指挥的县精准扶贫指挥部,下设了办公室,由县委副书记任办公室主任,抽调13名副科级领导干部专职办理具体业务,同时组建了乡镇精准扶贫工作站和贫困村精准扶贫工作室,形成了三级联动、上下贯通的工作体系。二是工作思路清晰超前。该县于2017年初在大调研的基础上,确立了紧盯2017年整县脱贫摘帽、2020年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现行标准下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面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村整体退出,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努力与全国全省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脱贫攻坚目标,实施了基础设施改善、富民产业培育、社会事业提升三大工程,突出了对象、目标、内容、方式、考评、保障六个精准,强化了组织领导、典型引领、项目支撑、人才保障、改革推动五个保证的1365工作思路,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顺利开展提供了思路引领。三是政策体系稳定完善。该县在承接省上1+17和市上2+19精准扶贫专项支持计划的基础上,另行讨论制定了全县2+20专项支持计划实施方案,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定准脱贫对象是解决扶持谁的前提条件。灵台县把定准脱贫对象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前置条件和基础一环来抓,狠抓精准识别和精细管理,为精准脱贫打下了坚实基础。一是建档立卡规范有序。该县严格按照 五步识别法(农户报,社内评;村民议,入户查;村级定,乡审核;两公示,一公告;实名管,动态调)工作要求,实行一核(农户收支状况)、二看(家庭生产生活条件)、三比(收入、住房、财产状况)、四评(农户申请、小组初评、村两委审议和村民代表决议)、五公示(村、乡两级公示和县级公告)工作程序,在全县精准识别贫困人口4.55万人,全面明确了脱贫攻坚对象,锁定了脱贫目标人群。二是大数据管理精准高效。该县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基本情况、专项贷款、危房改造、教育扶贫、卫生扶贫等方面的扶贫措施,进行了全面、系统、动态化的数据收集,并按季度进行录入维护,通过对任务目标、基础数据、资金使用效益、扶贫成效等数据的对比分析,及时发现问题,跟进帮扶措施,为因户施策、精准施策提供了科学支撑。三是853挂图作业责任明晰。该县严格落实挂图作业审核把关责任制,县、乡、村层层明确作战图的组织实施、数据填写和审核把关的责任单位、责任人,在先行试点的基础上,全面完成了184个行政村的853挂图作业工作,进一步完善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时间表、任务书和路线图。
三、补齐发展短板是解决扶什么的关键举措。灵台县立足贫困现状,坚持在扶志、扶学、扶医、扶产业、扶设施上精准聚焦,有力地补齐了发展短板,加快了脱贫步伐。一是全力实施基础设施改善工程。该县坚持把项目作为精准扶贫的有力支撑,整合各类项目资金4.82亿元,集中力量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条件。编报并实施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10类31个,完成总投资6200万元,使一批贫困村的道路、供水、电力、通讯以及绿化等基础设施都得到了提升,环境面貌极大改善。二是全力实施培育富民产业工程。该县大力实施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工程,努力培育专业村,推进贫困村产业发展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在肉牛产业发展方面推广秦宝公司的寄养代繁模式,在苹果产业发展方面推广我县的海升建园模式,在蔬菜产业发展方面重视示范基地的带动和引领作用,同时结合实际大力发展林下养殖等多元富民产业,扶持壮大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大力推进贫困村电子商务,在实实在在增加群众收入同时培育了一批富民产业。三是全力实施社会事业提升工程。该县坚持公共服务进一步向贫困村覆盖和延伸,让贫困群众平等参与小康社会建设、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了贫困村学校、卫生院(室)、村文化室、农家书屋全覆盖和广播电视户户通。同时广泛开展爱心慰问、结对帮扶等活动,及时帮助特殊困难群体解决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困难和问题,构建起了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和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四是全力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该县在全面摸清贫困人口培训需求的基础上,根据年龄、文化程度等,分别制定培训计划和方案,整合农牧、扶贫、人社等部门培训资源,以主导产业、实用技能为重点,采取集中授课与现场指导、系统培训与技能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坚持农闲多培训、农忙少培训,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开展分层次培训,将技能培训送下乡、送到贫困群众家门口,在扶贫的同时更加重视扶智。
四、强化纵横联动是解决扶到位的有效途径。灵台县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加强脱贫攻坚工作的纵横联动,强化宣传培训、融合双联行动、推广电商扶贫等方面持续用力,有力地提升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工作水平。一是舆论氛围到位。该县以提高贫困户政策知晓率、增强全社会精准扶贫关注度为出发点,每年投放各类精准扶贫宣传资料近2万册,向主流媒体报送各类信息近500条,坚持每季度在省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简报》、《甘肃工作》等刊发脱贫攻坚文章1篇以上,努力营造人人关心扶贫、人人支持扶贫、人人参与扶贫的社会氛围。二是财政保障到位。该县按地方财政收入增量的20%增列专项扶贫预算,当年清理回收存量资金中可统筹使用资金的50%以上用于扶贫开发,年均财政新增扶贫资金达到200万元以上。同时,积极用好金融工具,全县申报精准扶贫专项贷款4.45亿元,发放第一批贷款1.02亿元,吸引社会闲散资金2.01亿元,有效解决了资金制约问题,为补齐发展短板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三是社会联扶到位。该县将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相结合,为全县120个双联村编制各类项目251项,概算总投资2.23亿元,引导各级联村单位把项目和资源向双联村,特别是预脱贫村倾斜。各级联村单位累计帮建道路、饮水等建设项目近200项,有力地助推了脱贫攻坚。
五、重视责任落实是解决扶不好的重要手段。灵台县着眼建立行之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充分整合督查力量,强力推动任务落实。一是层层夯实责任。该县出台了县乡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实绩《考核办法》,建立了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旬通报、月调度制度,有效落实县委、县政府领导两个分管责任、职能部门两个首问责任、乡镇党委一个主体责任和驻村帮扶工作队四个管理责任,形成了任务明确、责任明晰、调度有方、推进有力的责任体系和落实体系。二是全面驻村帮扶。该县整合精干力量组建驻村帮扶工作队79个,在省财政安排经费的基础上,县财政为每支驻村工作队追加经费2000元,促进了帮扶工作队扎根基层、安心工作。同时,从县直部门选拔科级后备干部13人挂职担任乡镇党委副书记和乡镇长助理,引进具备现代农业知识、掌握牛果菜产业生产的技术人员17名,选派120名科技特派员在贫困村开展技术帮扶,有效解决了贫困群众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三是严肃追责问效。该县制定出台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项目建设管理《问责办法》,鲜明树立了奖优罚劣的考核导向和工作指向。特别是在国家审计署驻兰州办审计反馈建档立卡和大数据信息采集录入存在问题后,全面开展了建档立卡数据大核查工作,对建档立卡工作中职责履职不扎实不到位,造成贫困户识别不准的41名乡村干部进行了严肃问责,推动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任务的高效落实。
[2017年学习脱贫攻坚心得体会范文]
第三篇:共担责任脱贫攻坚心得体会
共担责任脱贫攻坚心得体会
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是扶贫开发工作中必须坚持的重点工作。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共担责任脱贫攻坚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参考!
共担责任脱贫攻坚心得体会篇一: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总书记代表中国共产党人向全世界、全国各族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是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关键一役,是震烁中外、彪炳史册的伟大事业。响应于伟大的号召,我们已向党中央郑重签下脱贫攻坚责任书,向党中央毅然立下脱贫攻坚军令状。人生能得几回搏?面对沉重的责任,耳听嘹亮的军号,我们要鼓足“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铆足“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劲头,撸起袖子,敢拼敢搏,敢闯敢创,兑现如期脱贫的“军令状”。
军令如山。脱贫攻坚,“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主战场在县一级,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必须承担起主体责任。我们要把总书记“党政一把手责任制和五级书记抓扶贫”的要求牢记于心、贯彻于行,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切实担当起来,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要沉到一线,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要把各个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发动起来,把各族群众的力量和方方面面脱贫攻坚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勠力同心,攻坚克难,苦干实干,遂行军令,践行使命。
干要精准。脱贫见实效,精准是基础。必须深刻领会总书记新时期扶贫开发脱贫攻坚重要战略思想,抓住精准这个要义,精准识别,精准扶贫,精准施策,精准脱贫,彻底摒弃大水漫灌式的工作方式,——无论是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还是落实“两不愁、三保障”和“五个一批”要求,都要紧紧扭住“精准”二字抓落实,真正把进村入户、因贫施治、一户一策等工作做深做细做扎实,精准滴灌、靶向治疗,确保脱贫绩效真实可信、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
迎难而上。脱贫攻坚是一场气势恢宏的战役和系统工程。要焕发“乌蒙磅礴走泥丸”的精气神,绝不能有丝毫畏难情绪、厌战情绪、急躁情绪和麻痹情绪;要科学谋划,因地制宜,用足“绣花功夫”,带头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面对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难中之难、坚中之坚的深度贫困情况,我们要坚韧不拔,勇不可挡,扎根群众,共同奋斗。政策措施、资金项目,要落实落实再落实,坚决啃下深度贫困地区、深度贫困群体、易地扶贫搬迁、贫困代际传递、因病致贫返贫、住房不安全等硬骨头,集中攻坚。
拔除穷根。改变贫穷现状,十分不易,但更为不易的是彻底拔除“等靠要”思想这一致穷之根。穷根不除,贫穷难除。值得警醒的是,有的贫困县“穷帽子”久戴成习,致使艰苦奋斗的意识淡化了、严谨务实的作风松懈了、创新创业的精神缺乏了。“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畴精神”是治疗“等靠要”等病根的良药。要坚持物质脱贫与精神脱贫并重,注重在思想上“扶志”、能力上“扶智”、发展上“扶业”,深入细致地做好宣传教育和组织发动群众工作,痛改不愿“摘穷帽”的陋习。要大力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立起脱贫的志气、挺起脱贫的腰板,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同志们,脱贫岂是终点?跨越才是梦想!党的十九大即将召开,“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近在眼前。形势催人,时不我待。希望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以焦裕禄、杨善洲、廖俊波等优秀领导干部为榜样,牢记宗旨,当好公仆,服务人民。我们一定要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落实到脱贫攻坚具体行动上,不以事艰而不为,不以任重而畏缩,以舍我其谁、志在必得的雄心壮志,率先垂范,一马当先,向着目标发起冲刺,向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一份合格答卷。
共担责任脱贫攻坚心得体会篇二:
收到公开信后,江城县高度重视,认真传达学习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公开信精神,深刻领会精神实质,抓好精准落实,从六个方面迅速掀起贯彻落实的热潮。
一是高度重视,迅速传达,抓落实。县委立即召开了中心组理论学习会议,全县400余名各级干部参会,原文传达学习公开信内容。强调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清形势,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借势借力、用好政策,攻坚克难,扎实工作,竭力奋进。
二是吃透政策,强化宣传,造氛围。吃透政策标准,坚守政策底线,严格识别程序,确保应纳尽纳“零漏评”,应退尽退“零错评”,应扶尽扶“零错退”。全县发放1.25万本《脱贫攻坚政策简明手册》,进一步做好政策宣传和思想引导工作,依靠群众、发动群众,转变部分贫困群众“等靠要”的思想,引导群众靠劳动靠本领脱贫致富。
三是上下一心,捋起袖子,抓脱贫。打赢扶贫攻坚战,扶贫干部是关键。全县选派1014名干部职工深入一线驻村,严格日常管理,与群众“手牵手、心连心”,真真正正“沉”入农村,成为真正“助村”的好干部。
四是压实责任,突出重点,抓整改。全县各级领导干部职工全面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全面理清当前脱贫攻坚工作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及时反馈问题,限时整改,积极抓好易地搬迁工作,加大危房改造力度,消除盲区。
五是立足实际,创新思路,促脱贫。做好规定动作之外完善自选动作,严格执行国家政策的同时不断创新工作的方式方法。结合各乡镇、各村实际,因地制宜,分村分户和分层分类施策,扎实抓好产业扶贫和劳务输出等工作,促进贫困群众增收。
六是严明奖惩,强化监督,促进度。全县上下,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层层签订责任书,严明奖惩制度,强化督促检查,激励全县上下砥砺奋进,同心同德、苦干实干,全面加快脱贫攻坚进度。为实现2020年与全国、全省全面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奠定坚实的基础。
共担责任脱贫攻坚心得体会篇三:
我们党是由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构成的,党支部是最基层的组织。在整个党的建设中,党支部作为把党员聚合起来、把群众组织起来的最基层一种组织形式,是党在基层最坚实的力量支撑,是党联系群众最坚实的桥梁纽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基层,啃下脱贫攻坚这块硬骨头,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最终要靠基层党组织去推动、去落实。
粟裕曾问毛泽东为什么把支部建在连上,毛泽东说,好钢用在刀刃上,连队是刀,共产党员是钢。今天我们推进脱贫攻坚,也当把基层党支部“这块好钢”用在脱贫攻坚的“刀刃”上,建强基层党支部,发挥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战场上的战斗堡垒作用。
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一个好的书记,就能带好一支队伍、干出一番事业、惠及一片群众。推进脱贫攻坚,关键要选准用好党支部书记。通过“两推一选”、机关下派、公开招聘等多种形式,在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复员退伍军人、其他乡贤中寻找人才、使用人才,把政治强、事业心强、能力强的好党员选拔到党支部书记岗位上来,选准支部的“带头人”。选准配强支部班子,对班子不健全的抓紧配齐,对党支部书记空缺、不能胜任现职和班子内部不团结的,及时调整、配备,使村党支部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心骨、领路人。
解决物质上的贫困,先要化解思想的上贫乏。扶贫攻坚不仅要扶项目、扶资金、扶人才,更应扶志气、扶智力、扶思想,见物更要见人。开展脱贫攻坚,建设坚强的党支部,先应从思想上“强起来”。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团结带领群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勇于担当、攻坚克难、奋发有为。
建强基层党支部,在把握好政治功能的同时,也需要强化其经济功能,坚持“两条腿走路”。适应农村经济社会产业的新变化,调整党组织设置,重点在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建立党组织,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做到产业发展到哪里,党支部就建到哪里,让基层党组织成为各类经济社会组织的领导核心,引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共担责任脱贫攻坚心得体会篇四:
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上要求全体党员“坚持党旗领航 加快脱贫攻坚”,各地党员干部纷纷表示,要以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把讲话精神转化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生动实践。
要努力实现全面小康,广大党员应以学习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教育为契机,牢固树立“做一名合格党员·脱贫攻坚我带头”的思想,积极带头深入扶贫攻坚主战场,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带头落实责任,争做真帮实扶好舵手。广大党员要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精准脱贫结对帮扶为指引,身心入户了解包保帮扶对象基本情况,摸清贫困户家底,一户一策,因户、因人、因地施策,发挥先锋模范和“舵手”作用,做到“帮扶对象不脱贫帮扶任务不脱钩”。
带头宣传政策,争做思想引领好推手。广大党员要发挥好作为党的理论知识和国家相关政策的学习者、解读者、宣传者作用,充分运用脱贫攻坚“五共”工作流程法(群众会共商、定计划共识、新农村共建、育新风共享、有责任共担),进村入户、与群众共商共识,回应群众疑虑,开展党课宣讲和脱贫攻坚、异地扶贫搬迁等政策宣传解释,引导群众算清经济账,解放思想,拨开云雾,让群众的思想转变为脱贫攻坚的原生动力。
带头制定计划,争做发展倍增好助手。广大党员要将群众脱贫当成自家事,沉下身子深入帮扶村帮助组建优化群众工作服务队,发挥杠杆作用,依托村情实际,找准着力点,结合群众需求,帮助完善乡村发展倍增计划,整合资源落实到村一级,让帮扶有项目,有产业支撑,确保帮扶工作不走过场,帮出成效。
带头发展致富,争做脱贫攻坚好帮手。农村党员要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主动加入群众工作服务队,采取走入田间地头、夜访等方式,与身边的贫困户沟通思想,帮助身边的贫困户诊断致贫原因;带头发展产业,运用“土”技术、“土”办法,向群众传授致富经验,影响身边的人,帮助身边的人,让群众看到身边榜样的力量,带动村民致富,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第四篇:社区学习《脱贫攻坚》读本心得体会
社区学习《脱贫攻坚》读本心得体会
自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来,作为社区的总支书记,我经常性地进村入户了解农民疾苦,解决农民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对农村基层工作感悟颇深,真正体会到:只要把真心掏给农民,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三江社区是三江镇政府所在地,原有土地稀少,特别是针对207省道沿线的群众来说。所以在这的老百姓有一句说法“寸土寸金”。土地少,发展传统农业没有收入,所以大多数年轻的劳动力都外出务工,剩下的都是老弱妇幼。三江社区经过数次的考察学习县城其余几个乡镇的产业成功经验和因地制宜的方式,积极推进农村土地资源集中性运营生产,引进大户田伟到三江社区马坪土流转土地300余亩种植花椒,成立专业合作社,这些土地一旦全部流转,农户生活将受到较大的影响,村民顾虑不少,这也是我们三江社区所顾虑的问题。如何做到使每位村民都满意,不埋怨,让他们对政府的工作有信心,这是我们这次流转工作的宗旨。
说服村民是我们工作的第一步,对于如何解决土地问题与保障群众生活问题是重点工作。我们社区通过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层层落实责任,利用晚上开各小组群众会,院坝会。鼓励农户以土地入股(每年每亩400元,花椒挂果后,按每年每亩10%的产值分红,若遇特殊情况,产值分红低于每亩400元,则向农户支付每年每亩400元的租金),贫困户以“特惠贷”入股(三年内可获利9000元,三年后由合作社统一全额归还贷款),并且组织农民就近务工,参与农业管理经营,根据劳动力实际按每天80元至100元不等支付工资,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这一系列的工作的背后,都是经过我们无数次的与农户恳谈,解说方针政策,消除农民后顾之忧,才确保了流转工作的无障碍进行。
三江社区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构建这个大难题总算攻下来了,从中我深刻体会:“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须知自己也是百姓。”我们只有真正换位为“百姓”,身去联,心去驻,驻到“百姓”中去“察民情、解民忧”,才能真正了解、理解、依靠群众,帮助和引导群众。最艰难的事情,只要坚持让群众得益,干部作风转变,工作方法得当,都能办成;最尖锐的矛盾,只要走下去,坐下来,也都能解决好。党员干部要学会听群众说话,这样才能知群众的想和盼、缺和忧、怕和怨,才能真正办好群众拥护的事情。我认识到作为社区总支书记必须明确的以下几点意识:
一、服务基层是我们基层干部始终要树立的意识。通过与基层党员干部交流,与群众座谈,使我更加了解到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需要帮助解决什么,而这些都是我们指导和改进工作的客观依据。今年我们将进一步完善班子成员,切实通过干部下基层,联心结对送服务等活动的开展,来推进基层的创业创新。
二、改善民生是我们基层干部始终要做好的命题。在下乡过程中,听到最多的是农村干部群众对党和政府改善民生方面所做工作的肯定,村民建房、关心低保弱势群体、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精准扶贫、路灯的安装、通组公路的硬化等,给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但他们期盼着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生活环境。所以我们要始终做好的改善民生问题。
三、破解难题是我们基层干部始终要交好的答卷。通过下乡、走访,社区项目建设推进难、新农村规划建设难和各类历史遗留矛盾纠纷、不稳定因素化解难等一系列问题更加凸显在我们面前。
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身为基层干部唯有把服务群众、改善民生、破解难题为己任,我们的工作才能顺利开展,群众才能生活的更加幸福。
第五篇:情牵脱贫攻坚心得体会
情牵脱贫攻坚心得体会
邓唯峰
十来天的情牵脱贫攻坚社会实践活动已经圆满结束了。我很庆幸自己能够参加这次活动,能和团队里的二十多名志愿者一起度过这段难忘的时光,可以说这次的大学生实践活动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课,也是我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这段时光值得我永远铭记和怀念。
记忆仿佛还停留在活动刚开始的那天,我们穿上统一的服装,个个兴奋而激动,启动仪式后我们就驱车来到目的地张家界永定区罗塔坪乡开展脱贫调研工作,在我的第一印象中张家界应该是一个如诗一般的地方,公路在山间穿梭,坐在车上看着身边匆匆掠过的风景,从排列整齐的绿树到连绵不绝的山脉白云,一路上奇形怪异的大山把我们看的眼花缭乱。车子把我们送到罗塔坪乡政府,在乡镇府进行了简单的座谈会,会上我们向乡镇的领导汇报了本次调研的相关工作和行程,并且熟悉了调研地的环境和了解相关资料。
白天我们在山间的村庄走访,晚上便整理资料,经过几天的时间,我们走访了不少贫困家庭,真正深入到贫困户家。让我感受到了很多。我们总感叹世界太小,自己太渺小,这个世界没了我们依旧旋转,殊不知于家人而言,我们不可替代。采访了一位老伯,他的女儿失踪了四年,杳无音讯。家里的木房子也破旧不堪,每到了下雨的时候都会漏的不成样子。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老爷爷,已经70多岁了。家中有两个儿子,大儿子身体不好,在一次交通事故中落下残疾,小儿子常年在外面打工,家中还有一个小孩在上小学。老人本应颐享天年,却整日奔波于田间,依靠种的几亩作物来维持家里的生活,他听不懂普通话,于是我们只能通过村干部一句一句的翻译来了解一些情况,他的房子原本属于危房,政府出资帮助修建了新房子,并且现在在家中发展种殖业,每年政府能够有不少的补贴,他一直表示,非常感谢党和国家,有这种好的政策,又帮他建房子,还每年补贴不少钱,说到后面,我看到他眼角都有点湿润。
临走前,他一直都在跟我们说,政府对我这么好,我一定要努力致富,不给国家添麻烦,一个还处在温饱线上的家庭,一个70多岁的老人,本以为生活的压力就会将他们压得喘不过气来,可他是个硬朗的人,虽然处于贫困的环境中,但他们从不屈服,用自己的方式去努力争取富裕的生活,相信他们一定会走向富裕的。这种不向命运屈服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去学习,做一名有毅力,有理想的青年人。
在我们深入走访贫困户的过程中,当我看到他们那饱含泪光又带有一丝殷切希望的眼神时,真的让我们感到心酸,然而我们能做的有限,我们只希望能够通过认真的工作,落实每一位贫困户的情况,给政府和国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决策,令他们能够早日脱贫,哪怕我们的工作再苦再累,只要能为村里的贫困户们带来一些的改变,我们也觉得那是值得的。
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有很多丰富的知识值得我们去学习体会,而这次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让我真正的从实践中学习到知识,也把我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进入到一个国家级贫困村,体会到和城市不一样的文化,在实践活动的这段日子里,我收获更多的是心灵上的感悟,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增加了我们大学生的社会阅历,真正的走进了基层,准确的了解了农村精准扶贫的工作,相比于贫困户的不幸生活,我们是幸运的,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和美好生活,努力学好本领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