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理论品格

时间:2019-08-24 18:40: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理论品格》,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理论品格》。

第一篇: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理论品格

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理论品格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以“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为核心内容和主要依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精神、基本内容、基本要求作了全面系统阐述,是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辅助读物。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要以《纲要》为导引,进一步理解把握这一思想的核心要义和理论品格。

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是正确认识这一思想的理论主题和精神实质的关键所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引领时代的康庄大道,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新方位、时代新变化、发展新要求,科学回答了新时代中国发展提出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把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和实践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理论和实践结合上奋勇开拓、深化发展,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不断交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答卷。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展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立场、价值追求、精神风范,具有鲜明的理论品格。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是时代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新时代孕育新思想,新理论引领新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顺应这一新时代、新实践产生的科学理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与时代同步伐,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不断探索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回应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不断推进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不断揭示当代中国深刻变革所蕴含的历史经验和发展规律,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以一系列原创性观点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这一思想,体现了今天中国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体现了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以先进理论引领时代发展的历史担当。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鲜明的人民性,是人民的理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人民立场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满真挚的为民情怀,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最集中的体现。这一思想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奋斗。这一思想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依靠人民创造伟业。这一思想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不断筑牢党长期执政最可靠的阶级基础和群众根基。这一思想始终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强调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鲜明的科学性,是科学的理论。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科学,是因为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人类指明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途径,为人民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理论指导和勇于进行理论创新。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当前,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要求我们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总结规律。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在领导全党全国人民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伟大实践中,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要求,深刻把握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聚焦我国发展和我们党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非凡勇气、卓越政治智慧、强烈使命担当,提出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既坚持了老祖宗,又讲了许多新话,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这一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科学总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经验教训,根据时代和实践发展变化,以崭新的思想内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系统科学的思想体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鲜明的实践性,是实践的理论。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我们党领导人民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的外部环境,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一系列深刻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迎难而上,开拓进取,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来自实践,在实践经验基础上总结、提炼、升华而成,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又指导实践,不断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引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开创新局面。这一思想,既因着问题来,又奔着解决问题去,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既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党和国家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又在回答和解决这些重大问题中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在理论与实践良性互动中充分彰显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鲜明的全球性,是富有世界意义的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深刻阐明实现无产阶级“自身的解放”与“世界的解放”的一致性,深刻阐明了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于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面对世界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中产生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总书记站在纵览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高度,以大国领袖的责任担当和将中国发展同世界发展相统一的全球视野、世界胸怀,准确把握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积极回应“世界怎么了、应该怎么办”“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等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一带一路”以及全球治理观、新安全观、发展观、正确义利观等一系列新理念新主张,为解决当今全球发展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理念、中国方案,为世界发展和人类未来指明了前进方向。这些新理念新主张,深刻反映了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关系发生的历史性变化,深刻反映了新时代中国国际地位前所未有的提升,深刻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胸怀和大国担当。面向未来,中国共产党将一如既往为世界和平安宁、共同发展作贡献,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明

天。

第二篇: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创新观点

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创新观点

王晓晖

2017年11月23日08:0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重大思想的核心要义,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体现在它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并且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为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把握住了这个核心要义,就把握住了最本质的东西,就把握住了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历史逻辑和内在联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十分丰富,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构成了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相互贯通的思想理论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用“八个明确”概括了这一重大思想的主要创新观点。

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不懈的追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内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形象表达,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需要明确的是,我们要搞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能搞西方模式的现代化。这个现代化只有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行得通、走得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有坚持现代化的奋斗目标才能得到更好坚持和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

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必须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形成并积极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形成并积极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相互促进、统筹联动,深化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是事关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总战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更加自觉地增强“四个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九大指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现在,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必须勇于自我革命,敢于直面问题,敢于啃硬骨头、闯难关,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总目标,既规定根本方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其他什么道路,又规定在根本方向指引下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指向。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善于运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国家,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要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宪法法律权威,弘扬宪法精神,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

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听党指挥是人民军队的建军之本、强军之魂,必须坚决贯彻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坚决听从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指挥;能打胜仗是核心,必须始终聚焦备战打仗,锻造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精兵劲旅;作风优良是保证,必须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锻造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过硬部队,永葆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本色。要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正确义利观,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中国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强凌弱。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中国愿与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坚持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是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都必须坚定自觉地坚持党的领导。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要自觉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并概括为14条。这14条基本方略涵盖坚持党的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涵盖“五位一体”“四个全面”,涵盖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国家安全、“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对外战略,体现了党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的内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指导思想层面的表述,在行动纲领层面称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这一重大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党治国理政新境界、管党治党新境界,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一次新的飞跃、达到了一个新的起点。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全党全社会深入理解和把握这一重大思想的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实践要求,更加自觉地用这一重大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学习时报评论员:深入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017年11月27日16:10 来源:学习时报

系统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和历史地位、时代背景、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把这一重大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党的十九大最突出的亮点和最重要的贡献,也是我们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首先要学习领会好的最基本、最核心的思想内容。

对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十九大报告有明确而深刻的阐述,强调这一重大思想是在“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形成的,是在“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中形成的;强调这一重大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这些重要阐述的核心意蕴,就是把握时代要求、回答实践课题,既坚持了老祖宗、又讲出了新话语,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进行艰辛理论探索,进行大胆理论创造,提出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事实最有说服力。五年来,无论是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还是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无论是解决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还是办成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都彰显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力量和实践价值。

对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用“八个明确”进行了集中概括,展示了这一重大思想博大精深的思想逻辑和理论体系,为我们把握这一重大思想的精神实质提供了基本遵循。这“八个明确”,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立足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和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刻变化,立足党和国家发展的大背景大趋势,清晰回答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目标总任务;清晰回答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发展取向;清晰回答了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四个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布局安排和定力支撑;清晰回答了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以及新时代军队建设、大国外交等方面的目标要求;清晰回答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从“八个明确”中可以看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战略思维洞察当今世界、当今中国、当今中国共产党,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回答了党和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形成了一个主题突出、逻辑严密、系统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

同阐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相联系,十九大报告用“十四个坚持”系统阐述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这“十四个坚持”,既体现了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一般要求,也是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体现,是落实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要求。这“十四个坚持”,涵盖面广、原则性强,构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各方面工作的基本立足点和着眼点。对于“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必须同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紧密联系起来,贯穿于党在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新的理论孕育于新的时代,更需要在引领新的实践中彰显价值和力量。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系统完整而又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只要我们善于聆听时代声音、满足人民期待,敢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勤于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一定能够不断展现出更加强大的真理力量。

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017-12-04 17:39 来源:内蒙古日报

2017-12-04 17:39:30来源:内蒙古日报作者:责任编辑:秦超

作者:内蒙古党校公共管理教研室教师 尚传斌

新时代提出新课题,新课题催生新理论,新理论引领新实践。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这是贯穿党的十九大报告的灵魂,也是党的十九大最重要的历史贡献。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最重要、最根本的就是要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十分丰富,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概括的“八个明确”。一是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二是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三是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是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五是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六是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七是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八是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八个明确”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布局、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八个明确”的基本内容和“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相辅相成,构成了系统完整、有机统一的科学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八个明确”清晰阐明了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理论层面回答了“是什么”的问题;用“十四个坚持”具体谋划了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层面回答了“怎么办”的问题,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要求。

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总共出现71次,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党的十九大报告用“全部主题”来修辞定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分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极端重要性。改革开放以来历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主题和主线,从党的十三大到党的十九大,在大会报告中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共同的醒目的关键词。党的十九大报告的标题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党的使命和任务仍然是为继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这充分表明了我们党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坚定决心。总书记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邓小平同志为它确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这篇大文章上都写下了精彩的篇章。现在,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

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立场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人民”两字在十九大报告中多次出现,党的十九大报告始终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通篇都鲜明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在论述大会主题、新时代特征、基本方略时都有生动精彩的表述。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将“以人民为中心”视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以人民为中心”是一以贯之的红线,始终体现着亲民、爱民、忧民、为民的人民立场,始终饱含着共产党人的为民情怀、家国情怀。

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飞跃,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新的科学内涵,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开辟了治国理政新境界。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5年来我们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5年。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发生历史性重大变革、取得历史性重大成就,最根本、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在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不断发展 总书记所作的十九大报告高屋建瓴、开拓创新、内涵丰富,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的纲领性文献,是我们党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行动指南。十九大报告提出新时代、新思想、新矛盾、新征程等一系列重要论述,对国企改革与发展必然带来重大的影响并引起深刻的变化。“新时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踏上新征程时最响亮的“集结号”和“冲锋号”。在新的历史方位下,国有企业要做承担新历史使命的先锋队,解决“不平衡”“不充分”新矛盾的突击队,实践习近平治企新思想的主力军,“做强做优做大”新征程的践行者,世界一流企业的领跑者。

新时代:国有企业是承担新历史使命的先锋队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个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同志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标志着我们从“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新时期”走向“新时代”,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巨大的历史跨越。新时代重要内容是现代化强国、民族复兴。现代化强国是对世界这个空间来说的,民族复兴是对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时间来说的。目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深度调整转型,创新成为重塑世界经济结构和竞争格局的关键;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处于转方式调结构的紧要关头,进入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国企强,则国家强。中国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支柱,是推进中国进入这个历史新时代的强大推动力。国企要走什么样的强盛之路?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企?国企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国企作为承担新历史使命的先锋队要做出什么样贡献?同时,又要适应这个新时代,改革和改造自已。这是,摆在国企面前的问题,需要及时做出回答。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于国企改革发展的论述,集中前五年探索的成果与智慧,高屋建瓴,站在新的历史时空上,总揽全局,面向未来,举旗定向,抓住重点,对国企改革的时代使命与责任做出明确表述。如今中国经济逐步呈现在新时代蓄势待发的新气象。国有企业应当根据新时代的要求,学习好、落实好党中央对国企改革发展的新部署。

新矛盾:国有企业是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击队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在这个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重大变化,由过去长期存在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要论述,既充分肯定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也为全党、全国人民和国有企业指明了未来前进方向与任务。那么,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需要与发展之间“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国企在化解这个矛盾中应该起什么作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首要的起决定作用的仍然是发展的矛盾,是经济矛盾。不平衡,包括区域、城乡、经济结构、供给消费、投入产出、收入分配等一系列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包括新制度、新产能、新动力和各种市场要素发挥的“不充分”。特别是国有企业自身活力没有充分发挥的问题,也在这个“不充分”范围。过去,生产力落后与生活资料的极端匮乏在初级阶段的前一时期得到根本转变,现在,我国虽然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位,世界500强企业数量也居世界第二,但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产能过剩就是一种典型供给结构的“不平衡”,创新能力不够强就是一种典型的“不充分”。新的矛盾,向国企改革与发展提出新任务,在解决这个“不平衡,不充分”矛盾中,国有企业应当发挥突击队和生力军作用。在今后五年,国有企业要做出更大努力,满足人民更多层次、更高水平的需求,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新思想:国有企业是实践习近平治企思想的主力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党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在各项工作中全面准确贯彻落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过程中,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我们党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并且提出对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前五年,习近平对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与党的建设先后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包括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经济基础;明确党在新时代国有企业发展目标是“做强做优做大”;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的任务;强调“把混合所有制作为国企改革重要突破口”的思路;提出“国有企业要做创新驱动发展的排头兵”的要求;提出国有企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带动作用的要求;明确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有企业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提出新时代党的国企领导干部的标准与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国有企业改革中的重要地位。十九大报告,对于国资国企改革的时代背景、方向、原则、使命任务、目标、途径、要求,做出表述,对于国资监管、混改、重组、国际化与供给侧改革,讲清楚,说到位,也澄清了是非,统一了思想,有很强的时代感与厚重感,这是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们深入推进国企国资改革发展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包括国有企业治理思想,国有企业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思想中,要积极投入、认真学习,把发展作为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推进改革开放。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国有企业实践,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局面。

新征程:国有企业是“做强做优做大”的践行者

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报告用3个“意味着’阐述了”新时代”的意义,阐明过程。并且指出,一是从现在到二〇二〇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二是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三是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这个征程中,总书记提出,要“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阐明了国企改革发展的目标,我们应该正确理解这一目标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做大做强做优”是学者们讨论比较多、争论比较大的焦点问题。“做大”,中间也曾经停了一段。现在“做强做优做大”的看法,来源于总书记在2015年7月对吉林考察的讲话。紧接着,2016年7月4日的批示内容是:必须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现在十九大报告,再次重申这一目标,从新时代建设现代化国家、民族复兴这一背景考虑,我们能更好理解总书记提出这一号召的意义。

从十九大报告中,“新社会”是“站起来”的背景与基础,“新时期”是中国逐步“富起来”的过程,而“新时代”则是中国“强起来”的新征程。“富强”是联在一起的,但“富”是“强”的基础,“强”是“富”的提升。如果说“新时期”是以贫穷为起点,是从贫穷走向富裕的过程,那么“新时代”则是高起点的,它站在“新时期”历史成就基础上,从富裕走向强大,实现真正的“富强”。从国有企业的“做强做优做大”目标来讲,大是“强”的基础,“强”是大的结果,而“优”是“强”的提升,也是“大”“强”的结果。

从总的方面看,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可以从四个方面理解。首先,搞好国有企业,是我国保持社会主义性质的根本保证。生产资料公有制(国有经济是其主要形式)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第二,搞好国有经济,是巩固和增强共产党执政地位的保证。第三,搞好国有企业,才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人类的理想,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第四,搞好国有企业,有利于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现在,新时代全方位经济转折已出现,并将延续几十年。在2035年直到2049年前,坚持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这是不变的选择。在这个过程中,国有企业使命异常艰巨,也异常光荣。

新任务:国有企业要做世界一流企业的领跑者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这里,把国资国企改革和做强做优做大、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紧密结合起来,强调改革与发展目标的关系,强调在新时代继续进行国资国企改革的任务。

十九大报告指出“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目前中央企业境外资产规模超过6万亿元,分布在全球185个国家和地区,业务已经由工程承包、能源资源开发拓展到高铁、核电、电信、电网建设运营等领域,有力提升了我国在国际舞台中的话语权。能够在国际市场和西方大型跨国垄断公司抗衡的,包括少数民营企业,主要还是我国的大型国有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中培育我国经济的新优势,为了在产业链、价值链中占据中高端,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我们必须要有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要形成一批在国际资源配置中能够逐步占据主导地位的领军企业,在全球行业发展中起到引领作用。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努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在十九大报告中,围绕现代化经济体系,用单独一段来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出,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报告中讲了不少新内容。例如,“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强水利、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电网、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目的是什么?坚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这是供给侧改革的任务,也是一个供需动态平衡系统。

十九大报告,对国有资产完善、国有资本调整、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作出了部署。这是对国企改革发展新的号召、新的期盼、新的指引,也是对国有企业改革发出了新的“进军令”。这里,突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两大改革任务。加上供给侧改革,国资国企改革形成“体制”、“机制”、“结构”三大系统。这一体系的基本特点是市场发挥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与此同时政府要更好地发挥作用。

应该说,随着现代化经济体系蓝图出现,一个新的国企改革的蓝图也在形成。前五年国企改革夯基垒台、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积厚成势,十九大后党和国家将会以更大的力度推动国企改革,一个国有企业高目标、高层次、高水平的大发展、快发展的时代正在到来。

第三篇: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创新观点

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创新观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重大思想的核心要义,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体现在它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并且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为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把握住了这个核心要义,就把握住了最本质的东西,就把握住了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历史逻辑和内在联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十分丰富,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构成了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相互贯通的思想理论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用“八个明确”概括了这一重大思想的主要创新观点。

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不懈的追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内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形象表达,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需要明确的是,我们要搞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能搞西方模式的现代化。这个现代化只有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行得通、走得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有坚持现代化的奋斗目标才能得到更好坚持和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

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必须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形成并积极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形成并积极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相互促进、统筹联动,深化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是事关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总战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更加自觉地增强“四个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九大指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现在,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必须勇于自我革命,敢于直面问题,敢于啃硬骨头、闯难关,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总目标,既规定根本方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其他什么道路,又规定在根本方向指引下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指向。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善于运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国家,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要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宪法法律权威,弘扬宪法精神,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

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听党指挥是人民军队的建军之本、强军之魂,必须坚决贯彻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坚决听从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指挥;能打胜仗是核心,必须始终聚焦备战打仗,锻造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精兵劲旅;作风优良是保证,必须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锻造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过硬部队,永葆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本色。要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正确义利观,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中国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强凌弱。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中国愿与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坚持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是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都必须坚定自觉地坚持党的领导。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要自觉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并概括为14条。这14条基本方略涵盖坚持党的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涵盖“五位一体”“四个全面”,涵盖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国家安全、“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对外战略,体现了党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的内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指导思想层面的表述,在行动纲领层面称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这一重大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党治国理政新境界、管党治党新境界,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一次新的飞跃、达到了一个新的起点。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全党全社会深入理解和把握这一重大思想的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实践要求,更加自觉地用这一重大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 人民日报 》(2017年11月23日 07 版)

第四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这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围绕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我们党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复兴史、人类文明进步史上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向度来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进入21世纪,世界和中国发展变化的广度、深度都远远超出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当时的想象,也与先前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所遭遇的国际国内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过去的理论对于今天的实践而言,有的论断不管用了,有的命题不够用了,有的具体结论不能用了,这些都是毋庸避讳的事实。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问题为导向,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际和新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开辟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比如,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论断,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课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主题的认识;提出了新的“两步走”战略,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提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的认识;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提出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命题,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认识;提出了“新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经济发展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理论,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认识;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安全观的认识;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认识;提出了“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全面从严治党”“‘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等新思想新战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等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展了“老祖宗”,说了很多“新话”,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从中华民族复兴史的向度来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过去的五年,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取得这些历史性成就,最重要、最关键的就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就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导。

面向未来,我们党要带领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必须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做出了系统的回答,并且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作出了科学的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提出了“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为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基本遵循,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行动指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必将体现在治国理政各个方面和各个过程。

在新时代,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而没有别的什么思想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解决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在当代中国,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

从人类文明进步史的向度来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

天下意识、人类情怀是中华民族的独特智慧。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治理不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情境下,“中国不能缺席”。在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

众所周知,自工业革命以来,经济全球化、现代化进程都是在西方主导下推进的,现代化的成果基本上由发达国家独享,发展的代价则由全世界共担。广大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现代化的洪流中扮演着依附的角色。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确切地说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才开启的,改革开放以后才提速的。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的现代化事业来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关口,从接入型现代化转向了辐射型现代化,这是前所未有之大变局。今天的中国,一方面吸收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产品、资金、技术、人才和服务;另一方面,中国的产品、资金和技术同时走向世界,人口和服务同时走向世界,中国的思想、制度、文化开始辐射全世界。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国的政策主张本质上已经成为影响全球经济走向的重要因素,中国的发展战略本质上已经成为全球经济战略的一部分,中国的国际战略本质上已经成为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一部分。从理论归属上来说,新时代中国的政策主张、中国的发展战略、中国的国际战略本身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了世界历史意义。

具体来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意义表现在经济、制度和价值观三个层面。在经济层面,中国开辟的新型现代化之路、提供的新型经济全球化方案、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提出的世界经济复苏方案,为改写全球发展观念、强化全球经济治理、加快世界经济复苏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制度层面,中国倡导并积极参与的亚投行、金砖银行、丝路基金等多边金融架构,中国推动构建的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中国提出的新型大国关系,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机制,中国参与的G20、APEC等国际平台,为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作出了贡献。在价值观层面,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经济全球化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合理性的价值引领,为重塑全球交往理性贡献了中国智慧。

第五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集马克思主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共同成果之大成的重大理论成果,其最大理论特点是集成创新。

它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立场,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科学分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作出了关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战略判断,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强烈时代特点的基本方略和具体举措,并对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了全新的重大部署。它是一个基于当代中国实践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极大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它把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溯源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合理吸收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彰显了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理论体系。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它科学吸收和借鉴了人类文明共同成果,是一个开放的、包容性极强的理论体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战略布局中,既坚持了从中国国情出发独立自主的基本方针,又包含有大量人类文明共同成果和人类共同价值观。它既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特殊性,又遵循了现代化建设的普遍性规律。更重要的是它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经验从特殊性上升为普遍性,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十九大报告在总结我国过去五年取得的成就时,清晰展示了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所带来的各种新变化,标志着我国的整体发展正在科技创新的带动下迈向中高端水平。正是基于对过去五年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创新发展成就的充分肯定,《报告》所阐述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行的七大战略,大部分都指向创新发展,或者与创新发展构成互为基础、互相支持与协作共生的关系。由此可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实施创新发展,就要建设创新型国家。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同时也高度重视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等。在国家层面,创新“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在地方层面,创新则可以将重点放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方面,创新更多地建立在与产业发展、城乡建设和管理、公共服务体系特别是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等设施不断完善的直接关系之上。

一、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一)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地位凸显

十九大报告系统论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和基本方略,对法治中国建设的重大意义和目标提供了指南,将全面依法治国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二)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和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范畴

报告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新时代法治思想的新观点、新判断、新论述。

报告明确提出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将发挥总体设计、统筹协调等多项职能,进一步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提出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报告明确了法治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又深刻的革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提出深化依法治国实践。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提出深化监察体制改革。用留置取代“两规”,是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的一大亮点,预示着改革的基本方向。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出法治建设应实现“三个坚持”的统一,即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有机统一。提出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突出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位置,提升全民族的法治素养。

党的十九大旗帜鲜明地回答了全面依法治国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充分展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卓越的政治远见和高超的政治智慧,必将为法治深圳建设提供科学理论指导和坚强政治保证。

党的十九大报告主题鲜明、思想深邃,高屋建瓴,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今后中国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报告再次强调:“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这充分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时代价值,体现了中国的全球担当和世界地位,为全球绿色发展树立了典范。

尽管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我们的两个百年目标相比,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相比,与总书记对深圳的要求相比,我们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在水污染治理和垃圾处理能力等方面差距还比较大。为此,我们要坚决遵循总书记的教诲,更加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探索建立“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新载体。

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后,党的十九大又提出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这是我党在社会治理理论上的又一次跨越。

社会治理理论经历了几个阶段。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要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进一步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了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的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正确处理政府和社会关系;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等。这次跨越首次应用了“社会治理”概念,是社会治理认识论的飞跃。

党的十九大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这次跨越与前两次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但更多的是发展。

共建共治共享不是权宜之计,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建共治共享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公众参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体系”“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等,无一不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法治保障、提高法治化水平是全面依法治国在社会治理中的具体要求。

共建共治共享是社会治理新的方法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治国理政的方法论上,走出了西方效率与公平二维摇摆、取此舍彼的困境,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多元、全面和整体的方法论体系。

共建公治共享为全球的社会治理提供了中国理论和中国方案。社会治理理论起源于西方,拓展了人们的认识空间和实践途经,但人类文明具有多样性,发展中国家由于历史文化、政治制度、社会基础等差异,照搬照抄西方的社会治理理论和方法,还没有成功的案例。共建共治共享为发展中国家(包括发达国家)的社会治理提供了中国理论与中国方案。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一初心和使命,是中国共产党创党至今始终所秉承的理念和宗旨,始终所坚持的立场和原则,始终所展现的品格和风貌。

二、以初心精神汇聚共识、统一思想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深圳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离不开一系列核心价值的塑造和引领,离不开我们的初心。在我国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方位的关键时期,我们要进一步以初心精神汇聚共识、统一思想。

下载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理论品格word格式文档
下载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理论品格.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五个视角 新时代提出新课题,新课题催生新理论,新理论引领新实践。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励精图治、锐意......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新概括,已经写进党章,成为全党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相适应,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

    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心得

    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心得 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就是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历史。21世纪以来,中国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面临着新形势和新挑战;尤其是中共十八......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渊源研究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渊源研究 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特色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特色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从历史发展、时代品格、主体归属、内容体系和指导价值上对这一思想进行......

    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稿

    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稿 崔彦坤第一章 创性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是党的十九大确立的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心得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心得 这段时间,我认真学习了党的十九大精神,党的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国“两会”精神,《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以及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