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商会党建工作的调研分析
一、干部任用启动程序的基本认识
按照《干部任用条例》的规定,干部任用的一般程序为:民主推荐→考察→酝酿→讨论决定→任职,《干部任用条例》没有涉及干部任用启动程序这个初始内容,这既给了我们研究的空间,也增加了研究的难度,但也给了我们研究的空间。干部任用启动程序虽然在《干部任用条例》中没有提到,也找不到对这个概念系统全面的解释,但在干部工作实践中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已成为共识。我市自20xx年以来,根据中央和省委组织部的部署,在瑞安进行了《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市)委书记用人行为》课题调研试点工作,在全委会成员民主推荐提名制度探索实践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效。20xx年,我部为了进一步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制度,制定并出台了《干部工作程序》、《民主推荐暂行办法》等文件,也涉及到干部任用启动程序的内容。总结我市实践经验,可以下一个初步的定义,即所谓干部任用启动程序,一般是指在党委的领导下,由组织人事部门具体负责,根据民主推荐结果、日常考核情况、班子结构需要、后备干部情况、有关单位、领导推荐,以及近期干部使用导向和重点等情况,通过充分协商、征求意见和酝酿研究,提出干部选拔任用启动意向及确定初始人选的过程。
从所包含的内容来看,干部任用启动程序原则上可以分为“动议”和“初始提名”两个环节,它们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辨证统一在启动程序中。“动议”在《干部任用条例》第12章第63条第3款中提到,但对“动议”的具体含义及内容却没有明确的解释。与“动议”不同的是,“初始提名”在《干部任用条例》中没有提到。一般来说,“动议”就是根据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配备需要等情况,对领导班子和干部进行适当调整而提出的启动意向和建议;“初始提名”则是指根据领导班子及干部队伍建设的具体需要,按照民主、公正、公平的原则,经过一定的工作程序,研究提出需要民主推荐或全委会成员民主推荐提名的初步人选的过程。
长期以来,我们对“初始提名”关注得较多,一般也将其作为规范启动程序的重点,主要是因为“初始提名”具有个性化的特征,“初始提名”的运作轨迹,容易为人们所认识和把握。反之,“动议”则由于其普遍存在的政治性、边际性而为人们所忽略。20xx年,中组部在“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市)委书记用人行为问题调研报告”中就指出,要规范县(市)委书记“动议环节的用权行为”和“推荐环节的用权行为”,实际上就是要规范县(市)委书记的“动议权”和“初始提名权”。
二、干部任用启动程序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认识不到位
20xx年《干部任用条例》颁布以来,干部选拔任用的程序意识、纪律意识已大大提高,但一些人对干部任用启动程序的认识有偏差、不到位,甚至要不要监督也存在争议。一是怕麻烦。认为现在干部工作的程序环节已达40多个,如果再去研究启动程序,就会影响工作效率。也有人认为程序环节太多,年轻优秀的干部难以脱颖而出。二是有抵触。认为对启动程序的研究没有必要,地方主要领导的责任重大,在用人上就这么点权力了,还要进行规范和制约,如何统领一方。《干部任用条例》没有规定的地方,不必去完善,否则会削弱权力,个别领导甚至将启动程序视为自己的“私有领地”或专有职权,不容他人插手。三是少关心。认为目前干部工作还是比较神秘,特别是干部任用的启动程序,外界了解较少,尽管认为有必要加以规范和监督,但比较难。一些干部、群众认为干部任用工作与己关系不大,无所谓,但有时又不能理性地对待干部选拔任用工作。
(二)启动主体及其职责不明确
目前,干部任用启动的方式是:有书记直接向组织部门提出干部调整的动议;有组织部门根据所掌握的干部信息向书记汇报,由书记决定动议干部;也有分管副书记、分管副职领导因为分管部门缺干部,提出动议要求;也有单位直接打报告给组织部门提出干部调整的要求等。可见,启动的主体还不是很明确,到底启动的主体有几个,谁为主,没有明确的说法。同时,启动主体的职责和权限也不明确,关系难处理,责任也难追究。有时个别书记往往决定一切,个人说了算,容易产生以下后果:要么主体之间的意见高度一致,“一言堂”,要么决策层意见不统一,矛盾很大,影响班子团结。
(三)初始提名不规范
从全国范围来看,初始提名不够规范主要表现在以下二个层面:首先,从书记层面来讲,比较典型的主要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圈定型”,表现在“民主推荐”之前就已圈定了某个职位的干部人选,书记的意志往往先于群众的意志,“领导推荐”先于“民主推荐”,个人色彩和指向性特点比较明显。第二种情况是“定调型”,表现为在干部调整之前,书记或“书记办公会”定出个调子,划出个范围,让组织部门按照“基调”或“范围”去找人。
第二篇:重组企业党建工作调研分析
重组企业,系指国有或集体企业经改革、改制后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而重新整合、组建的非公有制企业。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于1999年起,“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以职工劳动关系处置为切入点,以企业制度创新为载体”,率先进行了国有和集体企业的改革、改制工作,竞争性领域的国有和集体资产全部退出,并按《公司法》要求,由经营骨干和职工入
股重新以股份制形式组建了非公企业。据统计,所属单位从1999年起,改制后共重组了42家企业,共安排下岗职工再就业5000多名。其中,已建立党组织的32家(其中有4家企业已改革重组,但党组织名称未变更),占重组企业总数的76%。这些党组织中,党委建制6个、总支建制5个、支部建制21个。党员总数713人,单位党员数最多达125人,最少的只有5人。党的十七大精神,如何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切重搞好重组企业的党建工作,不仅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企业中的有效贯彻,关系到重组企业再就业工程的落实及和谐、科学的发展,也关系到作为产业工人主体组成部分、已在国有和集体企业累积几十年党建工作的经验在重组企业的继承、发扬。
一、重组企业与非公企业的党建工作异同性重
组企业的经济模式普遍带有非公企业的特性,都是私有化的法人实体,应属非公企业的范畴。但是,重组企业与非公企业比较,也有其特殊性。就党建工作而言,主要区别表现在:
(一)党建工作的基础不同。非公企业的党建工作是近几年才被重视和发展起来的,时间短、工作成效差异大。一些经济效益好、规模大的企业能把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创新工作方法,提升或改观了企业发展的软环境。而经济效益一般或滑坡的小型企业,则把党建工作作为政治任务来应付,甚至有一种排斥性;而重组企业党建工作是原国有或集体企业党建工作的延续。无论是组织机构、组织制度、党员教育等均已形成了系统化的运转模式,工作基础相对扎实,不易因企业经营状况的变化造成严重的冲击。
(二)企业主对党建工作认同程度不同。非公企业的企业主,对党建工作认同程度的差异较大。大多数非公企业的企业主对党建工作的理念、对党建工作认识不一,心态复杂,怕党组织的建立影响或制约企业“自由”发展。有的企业主,因形势需要,无奈把党建工作作为一种摆设;而重组企业的企业主,大多是原国有、集体企业的党政主要负责人,有些还是省、市级劳模,省、市级优秀党员或党务工作者。据我公司系统已建立党组织的28家重组企业统计,26家企业主为原国有或集体企业党政负责人。他们大多长期接受了党的教育,有着多年的“从政”的经历,对党建工作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到位。
(三)股份组成主体的差异带来党建工作侧重面的不同。非公企业的股份一般相对集中主要经营者的“白领”阶层,大多员工是务工性质的;而重组企业因考虑到国有或集体企业改制后职工再就业和入股的权益,股份设置相对分散,凡改制重组后再就业的职工,基本上是原国有、集体企业的经营和生产骨干,大多占有一定的股份。据我公司已建立党组织的28家重组企业统计,国有或集体企业改制后留用的中层以上经营管理者入股率达到98%,留用的职工入股率达到89%。所以,重组企业大部分职工具有劳动者和投资者的双重身份。他们不仅关心自己的工资收入的最大化,还要关心利润(分红)的最大化。作为党组织,就要在工资增长与利润增长上找准平衡点,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来维护他们的权益。
(四)党员教育和管理的难度不同。非公企业的党员普遍年龄较轻,知识层次和文化程度相对较高。但其流动性强,管理难度相当大;而重组企业的党员相对党龄较长,长期接受了比较系统的党内教育,政治素质普遍较好,流动性不大,管理和教育工作相对较容易。但重组企业党员普遍年龄结构偏大,知识层次和文化程度偏低,教育和管理上仍沿用“老机制、老方法”,效果不明显。
(五)党组织负责人的工作心态不同。非公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大多是外聘的,普遍存在“务工”的心态;而重组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大多是原国有或集体企业的党组织负责人,而且大多也是企业的股东。据我公司28家已建立党组织的重组企业统计,党组织具体负责人入股率达96%,所以他们能以第一人称开展工作。
二、当前重组企业党建工作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重组企业党建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比较非公企业,也有着较大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
(一)党建工作定位难。作为原国有或集体企业的党组织,是企业的“三驾马车”之一,依法赋予了政治核心、保证监督的职能和党管干部等职能。但企业重组后,党组织的政治地位不同了,难以真正介入到企业生产经营中去而发挥应有的作用。据我们对28家改制重组的党组织调查,80%的党组织认为党组
织地位低了,难以发挥作用。重组企业与非公企业相同,经营理念更趋向于利润最大化,党组织在其中通常没有制度化的安排,难以融入主题工作。所以,包括参与企业决策、获取相应信息、进行组织动员、实施监督保证、维护职工权益、做强党建工作主阵地等,难以寻找到新的工作支撑点。
(二)党建工作创新难。国有或集体企业的党建工作固然有其独
特的优势,但产权制度改革后的重组企业,利益关系呈现多元化,给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协调多方利益、整合多种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仍然沿用老机制、老方法,显然缺乏生机,甚至造成偏差。所以,如何针对企业实际,创新党建工作办法,是当前重组企业急需解决的一大问题。
(三)党员思想观念转变难。作为一名国有或集体企业党员重新被聘用到重组企业,其用工制度改变后,工作身份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而现实中一些重组企业党员仍然普遍存在“主人翁”的思想,缺乏自我准确的认识和定位。从而,使改制后的重组企业,人为因素造成经营和管理机制难以彻底转换和改变,同样给党建工作也带来较大的难度。
三、对重组企业党建工作的几点建议
重组企业作为非公企业的特殊群体,党建工作有着特殊性。这些企业聚集了大批长期接受党的教育的党员,党建工作成效显著与否,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发展。就当前重组企业的党建工作,必须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先进性建设。并应着重在以下五大工作中有所突破。
第一、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方面有所突破。一是确立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重组企业与原国有或集体企业比较,所有制形式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了,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也应该有所不同,不能简单地套用国有或集体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重组企业党组织的地位确定和作用的体现,必须满足“体现党的性质和原则,充分兼顾企业的特点”二方面的作用。要正确把握政治工作中的“政治”含义,要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引导和监督企业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对工会和共青团等群众组织实行有效领导。关注劳资关系,帮助和协调实现合理的工资分配机制和利益协调机制。要最大限度地调动生产和管理者的积极性、创造性,积极设计各种活动载体,为党员提供“能满足多方面需求、自主便利、多项选择”的党组织活动空间,采取“业余、小型、多样”的工作方式和活动方式,推进党建工作。真正发挥党组织推进发展、服务职工、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二是要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有效载体和抓手,推进党建工作的纵深发展。要针对企业实际,策划企业文化建设总体方案,把企业发展缺什么、品牌兴业树什么、职工素质提什么、职工活动搞什么等应有一个系统的策划和总体安排,分步实施,以能从根本上增强党建工作可视性,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
第二、在党员思想观念转变方面有所突破。根据绝大多数重组企业的企业主反映,职工的国有或集体身份解除后聘用到重组企业,其思想观念难以改变。为此,重组企业党组织要把职工的思想观念转变,尤其是党员的思想观念,应作为重组企业党建工作的重点工作来抓。通过《企业法》等培训,使党员的“主人翁”心态,逐步向增强党员荣誉感、责任感转变。党组织要切实为党员在重组企业中施展才华、发挥作用,创造机会、提供平台。同时,要切身关心党员的工作和生活,使他们能摆正位置,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发挥先进模范作用。
第三、在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有所突破。实现利润最大化是重组企业的主要目标,也是重组企业党建的中心工作。一是要切实搞好“双培双推”工作。把党员培养成生产经营管理能手,把生产经营管理能手中的积极分子培养成党员;把经营管理层中的优秀党员推选为党务工作者,把优秀党务工作者推荐进入经营管理层的“双培双推”工作,作为促进企业发展的主要手段来抓。二是要切实做好党员的“形象工程”。增强党员在职工中的影响力和辐射带动作用。如开展“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党徽在岗位闪光”等活动。
第四、在切实维护多方合法利益方面有所突破。一是要切实维护企业的整体利益,这是维护党员和职工利益的根本。要紧扣生产经营中心环节,特别在产品结构调整、技术设备改造、新产品研发等重大经营活动中,多动脑筋、多出主意,增强党组织在企业决策中的影响。二是要切实维护党员和职工的合法权益。在集体劳动合同的签订、实施、监督和工资协商机制的建立方面,要根据重组企业实际,找准工资增长与分红增长的平衡点,更好地保护和调动党员职工的积极性。同时要充分发挥政治优势,依靠群众团体组织的力量,加强企业与职工的沟通,做好劳资矛盾和改制遗留矛盾的化解和协调工作,杜绝过激行为。
第五、上级党组织督导重组企业党建工作有所突破。一要加大重组企业党务工作者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党建工作的能力;二要加强经验交流和探讨,取长补短,创新党建工作方法和内容;三要把重组企业党建工作作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特殊群体和对象,合理、科学地谋划党建工作的中、长期发展计划,并出台相应政策措施。重组企业作为非公企业的特殊群体,党建工作也有着非公企业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所以,必须准确把握国有或集体企业改制后重组企业党建工作的变化轨迹,继承和创新并举,探索高标准履行职能的方式和方法,在转变中主动适应,针对企业实际,精心构建工作载体,不断凸现重组企业党建工作的新优势。
第三篇:基层商会工作调研报告
基层商会工作调研报告
新形势下做好基层商会工作的调查与思考近几年来,随着我县非公经济的快速发展,基层商会在县域经济社会建设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暴露出了一些新问题。如何做好基层商会工作,发挥商会的独特作用,促进我县经济健康发展,已成为我们面前亟待突破的一个现实问题。为此,我们走访了多家基层商会和部分企业界人士,对全县基层商会的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分析全县基层商会工作的现状与成效,剖析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建议。对于进一步做好全县基层商会工作,促进非公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县基层商会工作的现状与成效
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认真执行党赋予工商联的历史使命和重要任务,至恢复工商联组织以来,已相继组建了31个基层商会(14个镇区商会、17个行业商会)。目前,31个基层商会各设会长一名,副会长若干名,会长都是由热爱工商联事业的非公经济人士担任。各基层商会成立以来,坚持以《中国工商业联合会章程》为准则,以“服务立会”为宗旨,在实践中展示了生机和活力,在当好党委政府参谋助手、服务民营经济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1、培育了一支优秀的队伍。各基层商会紧紧依靠镇、区党委、政府,认真贯彻“团结、帮助、教育、引导”的工作方针。通过座谈会形式,积极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使非公经济人士不断增强了大局观念,提高了政策理论水平。同时,帮助会员企业树立科学发展观,拓思路、谋发展。通过组织培训形式,对会员企业及企业员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提高员工爱岗敬业、爱厂如家的职业道德素质。通过举办各类活动,引导会员企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还通过组织企业家外出考察,拓宽他们的视野,增强企业发展后劲,把企业做大做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积极回报社会。
2、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各基层商会团结和组织会员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建设,逐步成为镇、区经济发展的骨干力量。服务会员积极开展活动,经常性地为会员企业与政府职能部门牵线搭桥,面对面地研讨、交流和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努力为会员办实事、办好事。经常组织会员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定期编发经济信息简报,帮助会员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实际问题,还组织会员企业进行同行业先进技术观摩。部分行业商会实施了行业自律、用工协商标准,稳定了当地企业的生产。
3、增强了基层商会的影响力。各基层商会在做好各项服务工作的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倡导会员致富不忘回报社会。引导会员参与光彩事业和社会公益活动。在安排就业方面,吸纳了当地大部分闲散劳力就业。在参与公益慈善、光彩事业捐赠(救助灾害、救济贫困、资助贫困生、环境保护、公共设施等)方面成效明显。在参与与村结对帮扶方面,为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新农村建设做出了贡献,嬴得了社会的好评,也提高了商会、会员的知名度。同时,还积极参政议政,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其中不少被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采纳,增强了基层商会的影响力。
二、基层商会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在看到基层商会工作取得成效的同时,我们也发现全县各基层商会工作还面临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有些是外部体制等因素引起的,有些是由自身状况决定的。种种问题的存在,既影响了基层商会的发展,也制约了其功能的发挥。主要表现在:
1、认识障碍。长期以来,由于商会发挥的作用较为有限,自身的定位模糊不清,没有相应的作为,难以获得社会各界的认同和赢得政府的支持。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部分政府工作人员对商会工作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有的认为商会是民间社会团体,政府不能干涉或支持商会工作,对商会工作不加引导或支持;有的认为商会没有行政职能与财力支持,干与不干一个样,很少主动问津。从我县情况来看,个别基层商会缺乏当地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相关工作处于停滞状态。总之,当前不少政府部门对商会工作的认识不足、关心支持不够,对商会性质认识不清。正是这种认识障碍极大地制约了商会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影响了商会桥梁、纽带、助手作用的发挥。
2、工作障碍。基层商会规范化建设带来的商会运行机制、工作手段等方面的变化,还处于不断摸索的阶段。从国家层面来看,有关基层商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尚处于缺位的状态。基层商会工作的开展,还不能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基层商会的工作总体上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具有很大的主观性、随意性和不可持续性。因此,我县基层商会工作目前还存在着工作手段单
一、管理制度缺乏、服务水平不高、工作随意性强、创新能力不足等诸多工作障碍,难于形成自身工作特色,从而直接影响了基层商会的生命力和公信力。
3、体制障碍。从目前我县基层商会的运行机制和工作开展情况来看,面临着三大障碍,一是职能性障碍。由于商会缺乏行政职能和财力支持,在协调政府各部门和服务企业方面发挥的作用较为有限。二是经费保障机制障碍。按照商会章程规定,工作经费的主要来源向会员收取的会费。由于基层商会的工作开展不力,程度不同地失去了公信力,势必影响了会员的信心。这样,不仅工作经费得不到保障,而且影响了会员队伍建设和商会发展的可持续性。三是活动机制障碍。这是基层商会当前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缺乏规范化、制度化、正常化的正常活动机制,使得基层商会工作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很强,难以有效地开展工作。
4、发展障碍。目前从全县镇、区商会整体情况和发展趋势来看,基层商会的发展不够平衡,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全县基层商会整体性发展。从办公条件来看,各基层商会参差不齐,部分商会还没有独立的办公场所、必要的工作经费和工作人员队伍,因而难以形成规范的商会运行机制。从工作开展情况来看,各基层商会也具有较大的不平衡性,少数基层商会的工作还处于停顿状态,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没有较好地进行有效服务和发挥应有的促进作用。事实上,基层商会虽然由非公经济人士担任会长,但其很难抽出更多的时间,投入更多的精力来做商会日常工作和基础工作。
三、进一步做好基层商会工作的建议
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意见》,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经济人士健康成长而作出的一项重大举措,在工商联事业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加强基层商会建设、做好基层商会工作,就是要全面贯彻落实《意见》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履行职能,当好党委、政府联系非公经济人士的桥梁纽带,政府管理和服务非公经济的助手,促进非公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具体来讲,就是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夯实基层商会工作基础,提升基层商会工作能力,进一步做好基层商会的工作。
1、提高思想认识,创新基层商会工作理念。要切实加强商会工作的宣传力度。强化基层商会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普及商会工作的基本知识。要切实加强对基层商会的培训力度。提高工作人员的思想认识和业务能力水平。要创新工作理念。在开展基层商会工作的过程中,做到四个坚持:坚持商会工作必须以会员企业主体;坚持商会工作必须赢得党委、政府的重视与支持;坚持商会工作必须以服务立会为宗旨;坚持商会工作必须以创新求发展。
2、加强组织建设,夯实基层商会工作基础。积极做好原有商会换届改选工作。认真物色一批热心商会工作、综合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社会形象好、在行业中具备一定代表性的非公经济人士充实到基层商会班子中来,特别注意选聘得力的专职工作人员协助领导班子处理日常事务,推动商会工作的顺利开展。努力改善商会工作条件。寻求政府和非公经济人士的支持,从经费、场地、人员三方面入手,实现基层商会从“有形无实”到“形实兼备”的转变。按照规范健全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工作分工、学习活动、外出考察、服务企业、联络汇报等规章制度。定期向党委、政府汇报工作情况,反映存在问题和困难,提出建议意见。按时开展示范评比活动。结合商会工作实际,制定明确细化的目标考核办法,通过示范评比增强基层商会工作的有效性。
3、完善体制机制,消除基层商会工作障碍。建立健全政策保障机制。要争取赋予商会一定的工作职能和必要权限,争取政府给予必要的政策倾斜和支持,争取使基层商会成为政府经济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的成员。建立健全经费保障机制。争取使基层商会工作经费纳入政府财政财政预算,扩大经费来源,弥补基层商会经费的不足。建立健全活动开展机制。要结合实际制定完善基层商会工作章程,实现基层商会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确保基层商会工作有章可循,避免主观性、随意性和盲目性。建立健全沟通协商机制,完善与党政相关部门合作的机制、上下联动和左右互动的机制,通过有效的沟通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争取更多的理解与支持。
4、提升服务水平,扩大基层商会工作影响。提升商会服务水平,要时刻掌握并满足会员企业的多方面需求,不断创新服务思路和载体,想方设法满足企业在培训、融资、人力资源、法律维权、科技等方面的需求。提升商会服务水平,要重点突出服务会员企业阶段性特征,也就是说在特定的阶段企业更有着不同的主题需求的。例如,在目前情况下,“融资难”、“用工荒”等是我县中小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相关基层商会应当在解决这些方面问题上有所作为。提升商会服务水平,要搭建社会实践的平台,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回报社会提供必要的途径。通过引导企业投身光彩事业、回报社会,不断提升企业的正面形象和扩大基层商会的社会影响力。
实践证明,基层商会已逐步成为基层党政管理民营经济的助手,成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发展壮大企业的帮手,成为农村民营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一支不容忽视的推动力量。在党委、政府积极引导和扶持下,必将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一支生力军。
第四篇:党建工作调研
(二)抓源头治理,建立、健全和规范经营管理制度,着力规范企业内部权力运行机制。
焦炭集团公司重点从“领导班子决策、领导干部从业行为、重点岗位人员监管”三个方面开展源头治理工作,规范权力运行机制,从源头上预防腐败,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政治保证。
1、规范领导班子决策行为。我们严格执行《山西省焦炭集团公司重大决策集体研究决定的实施意见》,凡涉及企业“三重一大”事项的,必须履行民主决策程序,经集体讨论研究决定,并履行书面签字程序。
2、规范领导干部从业行为。我们制定了焦炭集团《关于贯彻落实中纪委“七不准”规定的实施办法》,严格执行中央“七不准”规定,进一步规范党员领导干部的从业行为。
我们加强对领导干部职务消费和部门业务招待费使用进行监督,由纪委把关,严格监控使用,每季度进行公示,并在年终党风建设责任制考核中,作为领导干部述职述廉的一项重要内容,向考核组及本单位职工进行说明,接受考核组和本单位职工的监督。
3、加强对重点岗位人员的管理,实行轮岗制。我们对在重点部门领导岗位任职五年以上的中层干部进行交流,对在重点岗位工作五年以上的工作人员实行轮岗制。2008年,我们出台了《财务主管委派轮岗办法(试行)》,规定委派财务主管实行定期轮岗制度,在一个单
1位任期原则上三至五年轮岗一次。委派的主管会计,实行双重领导,主管会计既要当好经营者的助手,又要向集团公司负责,依法履行职
责,保护国有资产不流失。
(三)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制定人事管理制度,解决人事
工作上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的问题
经过研究,我们制定下发了《干部选拔任用暂行办法》、《山西
省焦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三定”方案》(试行),使人事工作做到
了有章可循。干部的提拨使用,采用事先酝酿、民主测评、组织考察、集体研究、任前公示的办法规范运行。
为解决集团公司实体化建设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我们公开从社
会上招聘人才,成立了招聘工作领导组,制定了焦炭集团公司员工招聘
与考试工作方案。针对不同工种和岗位在《山西日报》刊登招聘信息。
在招聘过程中,我们采取笔试与面试相结合的方式,聘请了各行业的专家对应聘人员进行了测试和面试。先后十多次次招聘了焦化、煤矿
类60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及生产技术骨干。
(六)适应新形势、新变化的要求,不断健全和完善基层党组织。
为适应集团公司快速发展这一形势,我们从健全党的基层组织入
手,调整完善了子公司、分2公司党组织机构,随着对地市公司的整
合和实体公司的组建,先后成立了省焦炭集团长治焦炭有限责任公司
党委、省焦炭集团益兴焦化股份有限公司党委等基层党组织,扩大了
党的工作覆盖面,同时还选配了党性强、素质好、作风正的业务骨干
到这些基层组织担任领导职务。及时组织集团公司下属的国内公司、产业投资公司、集装箱运销公司等几个任期届满的单位进行换届。
(七)开展廉洁文化创建活动,进一步提高党员领导干部队伍的廉洁自律意识。
1、认真落实党风建设责任制,定期进行监督检查.2、以《国企
党风廉政手册
(二)》为教材,不断强化政策理论和党纪条规学习,并按要求组织了测试。
3、深入开展警示教育活动,聘请省纪委贾建华
主任就牛新民、范萍违法违纪案例进行警示教育。
4、编写《山西省焦
炭集团廉洁从业手册》,组织企业廉洁文化建设讲座,用先进文化支
撑反腐倡廉建设。
5、认真落实廉洁谈话教育制度,2007年以来,我们对公司任命的中层干部全部进行了任职前廉洁谈话,并发放廉洁从
业提醒书。
6、开辟党风建设信息专栏,及时刊登党纪政纪法规相关知
识,拓宽党风建设的宣传阵地。
八、扎实开展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
根据省国资委的统一部署,集团公司从今年3月开始到8月底在集团公司机关和各二级子分公司组织18个基层党组织和530名党员开
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集中学习过程中集团公司全体
党员干部认真落实省委的部署,坚持标准,严格要求,高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突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这个主题,把握“党
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这个总要求。将
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到每个党员的思想和行动中,贯穿到企业改革
发展的各项工作中,真正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查问题、找原因、订
措施、抓整改,努力使党的组织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组织优势转化
为发展优势、组织活力转化为发展活力。通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使
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全体干部职工进一步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和
责任感,努力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推进科学发展的坚强意志、谋划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领导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促进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集团公司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焦炭集团党委开展党建工作已有近7年时间,经历了由探索到完
善的过程。2002年成立焦炭集团后,特别是新一届班子到任后集团党
委不断加强党建工作,适应了集团公司发展的新形势,更加贴近实际、讲求效率、注重效果,形成了覆盖全面、上下对接、运转有序的组织。
体现了党组织参与决策、主导用人、保证监督三项职能,有力的发挥
了政治核心作用,为企业的科学发展提供了思想保证、政治保证和组
织保证。
三、主要成效
焦炭集团党委通过探索和实践党建工作,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政
治核心作用,有效地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了企业的竞争优势和发展
优势。
(一)实现了以党建促进业绩的良好局面。
焦炭集团党委通过开展“四好班子”建设,及深入学习科学发展
观活动,强化了党员干部思想政治建设,提高了政治素养,提升了两
级班子整体协作能力。班子成员之间加强了沟通和交流,形成了互相
尊重、互相支持、和衷共济、团结融洽的良好氛围,集团和各二级班
子成员注重加强党性、讲政治、顾大局,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的风气。促进了集团公司各项业务的飞速发展,2008年提前进入了省政
府规划的“第二方阵”序列,呈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现在已初步
形成集煤炭、焦炭、煤化工产品、运输、仓储、焦炭出口为一体的产
业链,成为在市场上具有较强影响力、控制力的大型焦化企业集团。
(二)促进了企业改革发展的持续和健康。
焦炭集团党委通过开展扎实有效的党建工作,推动各级领导人员
瞄准一流、高标奋进,自觉提高战略决策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开拓
创新能力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促使广大党员加强学习、勇挑重担,努力提高政治和业务素质,在工作和生活中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激励广大职工爱岗敬业、勤奋工作,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生产经营
任务。所有这些,汇聚成强大的合力,推动焦炭集团改革的不断深化
和发展的持续跨越。
今年省政府出台了焦化行业《振兴规划》,集团公司也根据规划
积极调整公司的发展规划,集团公司各级党委要紧紧围绕战略目标,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在企业中的政治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
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利用思想工作优势,凝聚一切力量,为集团公
司的壮大和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组织保证,促进集
团公司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凝练出具有焦炭集团
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进一步提升焦炭集团形象,形成整体向心力,为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我们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努力在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方面,积累新经验,提供新思路,做出新贡献。
二OO九年十月十四日
第五篇:党建工作调研
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创新调研报告
在新的形势下,如何顺应当前农村工作形势,努力探究新时期做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方法,进一步深化农村变革,加速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摆在我们基层干部面前的一个亟待处理的课题。为此,禹王路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在通过走访、座谈等形式调研的基础上,召开了部分行政村党组织书记和党务干部参加的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交流研讨会,就集聚区当前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化解问题的办法进行了的交流和探索,现将调查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党员队伍建设中党员年龄、文化、性别结构不合理,存在老党员多、女党员少、高学历党员少的现象,主要是因为党员发展过程中存在人情党员、关系党员,不能严格落实发展党员的原则方针;党员管理难,多数年轻党员外出务工,常年不能参加组织生活;党组织缺乏凝聚力,党员大会有的党员不能按时到会,有的干脆不参加会议;部分党员长期不过组织生活,我行我素,无视组织存在,而组织也认为这些人可有可无;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到位等。
2、干部队伍建设缺乏有效的干事创业的激励政策,干部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能很好的发挥,目前任职9年以上的离任村党组织书记可享受离任生活补贴,而其他的村两委干部离任后
怎么办,上级没有相应的政策。特别现任干部工作量增加,工作压力大,干部待遇问题影响着工作的质量。
3.村党组织、村委会换届存在贿选问题。因受经济社会一些负面影响,一部分党员群众受金钱诱惑,导致群众选出的班子素质低、工作没有能力,不服从党组织领导,拉帮结派,制造事端,村务、党务两张皮,不和谐因素时有出现,个别行政村党组织和村委会公开对抗,直接影响着园区的工作开展。出现这种局面的本质是群众素质低,致使谁掏钱就推荐谁,谁给钱多就选谁。
二、意见和建议
(一)提升党员队伍素质。党员素质的高低影响工作的开展和党在群众中的形象。一是加强农村党员党性教育,充分发挥党组织书记在党员教育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充分利用“三会一课”、党员组织生活会、远程教育党员收看制度等有效载体,切实组织开展好上述各项主题教育,提升党员意识,增强党员责任,发挥党员在基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二是加强流动党员的管理。要建立健全农村流动党员档案,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了解党员去向,明确联系人,建立党员利益诉求渠道,帮助党员解决工作、生活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增强党内活动对流动党员的吸引力,定期向党组织汇报联系情况;三是认真落实农村困难党员关爱行动。充分体现和发扬我党关心、爱护老党员的光荣传统,使农村老党员切实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激励他们继续为党的事业和农村基层发展发挥余热。
(二)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农村干部是农村,一是要进一步做好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基层党员干部在信访稳定、计划生育、征地拆迁等方面的理论水平,促进党员干部在基层工作处理中的主动性;二是建立健全基层农村干部考核机制。通过考核,转变基层干部“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观念,引导基层干部形成正确的政绩观、价值观,推动基层农村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三是建立完善现任及离任干部的生活补贴机制。1.要扩大离任干部的补贴范围,将村两委干部全部纳入离任生活保障体系;2.要适当提高农村干部的工资标准,特别是提高基层党组织书记的工资标准,以此激励基层党组织书记在农村工作中切实发挥“领头雁、带头人”作用。四是加大后备干部管理模式,不断增强干部队伍后劲。
(三)做好村级班子及干部的廉政建设管理。一是完善规范制度建设,用制度规范干部行为,让干部执行规章制度;二是发挥村级党组织和监委会作用,对财务实行有效监督;三是定期公布账目,接受群众监督,让群众知家底;四是对违反廉政准则的行为进行处理。
(四)做好党建工作的档案管理。完善村级档案管理十分重要,对于加强党建工作,总结积累党建工作经验有着积极作用。一是建立归档工作制度,设立专人管理资料收集,确保资料收集完整。二是规范档案内容,使档案具有指导作用。